关键词:
1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离婚率持续震荡上升, 并且呈现出地区差异较大的趋势, 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和谐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地区收入不平等的角度来分析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导致离婚率的地区差异,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理解我国离婚率变动的因素做出一些贡献, 帮助决策者采取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方面的依据, 缓解当前离婚率迅速上升的现象。
2 文献综述
社会学研究发现,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 国内外均存在“婚姻侵蚀”的现象 (Daniela, 2003) 。比如经济复苏和繁荣时离婚率上升, 经济不景气时离婚率下降 (Glick, 1986)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人口和城市调查中心经过十几年的跟踪调查得出, 家庭经济状况会影响婚姻的稳定, 中产阶层的离婚率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然而那些低收入家庭的离婚率不但高于中等收入家庭, 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高成骅 (2015) 对我国东北地区2012年到2013年的离婚率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东北地区高离婚率与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极低生育率、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移民文化包容性强有关,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地区的离婚率多年来在全国始终排名靠前, 居高不下。
3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前婚姻态势的分析, 从目前离婚率呈现出的趋势推测这些现象对离婚率可能造成影响的方式和原因, 并在定量分析中对此进行验证。其次, 本文建立了影响离婚率的因素的面板数据理论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从横向和纵向的双重角度更加全面地阐述该问题。面板数据因同时含有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 既考虑到了横截面数据存在的共性, 又能分析模型中横截面因素的个体特殊效应。具体到本文中来看, 通过面板数据的分析, 我们除了可以结合时间变迁对各省份离婚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地区差异对离婚率的影响。
4 数据与变量
本文的因变量为离婚率, 自变量为人均GDP、性别比例、平均家庭人数、文盲率、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人口流动性等。对各个省离婚率作描述统计得: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平均离婚率上涨了61.5%;人均GDP、性别比例、人口流动性均呈上升趋势;家庭人口数、文盲率呈下降趋势。
对我国31个省市按照经济发达程度分类, 参照厉以宁 (2000)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 按照地区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
对我国31个省市从2004-2015年的离婚率做比较, 平均离婚率最高的前五个省市为新疆、黑龙江、辽宁、青海、吉林;最低的五个省市为广东、海南、山东、河南、河北。各个省的离婚率总体上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不同的省份离婚率相差较大。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西藏的离婚率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为避免模型估计出现偏误, 下文的模型建立中不包含这六个省份, 对剩余25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分析。
5 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是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统计方法。面板数据可以克服时间序列分析受多重共线性的困扰, 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变化、更少共线性、更多的自由度和更高的估计效率。它可以更好地研究经济行为变化的动态性, 提高估计的精度, 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是当前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在本文的研究中, 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从横向和纵向阐述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并且还可以较好地反映地区间的差异。
6 结语
收入对离婚率的影响机制通过受教育水平实现, 即收入不平等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进而影响离婚率, 并非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离婚率。在经济较发达的五个省市, 人均GDP对离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然而受教育程度却对离婚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多的地区离婚率越高。这说明较高的离婚率并非是收入直接导致, 往往是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价值评价更加多样化、人生追求更加丰富所致。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满足之后便会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获得, 其中婚姻生活便是精神生活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 还应从教育入手, 让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婚姻观念, 加强人们对待婚姻的谨慎性和责任心, 杜绝“闪婚”、“闪离”的现象。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5年的地区数据建立了分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地区收入不平等对离婚率的影响机制。模型中的变量包括人均GDP、受教育水平、人口流动性, 使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收入。得出的结论为:收入不平等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进而影响离婚率, 并非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离婚率。
关键词:离婚率,人均GDP,受教育水平,面板数据模型
参考文献
[1] Dew, J.&Price, J.Beyond Employment and Income:The Asso-ciation Between Young Adults'Finances and Marital Timing.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 2011 (3) .
[2] Rogers, S.J.Dollars, Dependency, and Divorce:Four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Wives'Income.Journal of Marriage andFamily, 2004 (1) .
[3] 孟秋丽.中国的离婚率与社会结构变化分析[J].人口学刊, 2000 (4) .
[4] 徐安琪, 叶文振.中国离婚率的地区差异分析[J].人口研究, 2002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