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保洁职业防护
保洁人员常见病及职业防护
时间:2009-10-08 01:52来源:蜂巢网 作者:本站整理 点击:
26次
一.物业保洁人员常见职业伤病
1.外伤。扭伤、跌伤、撞伤、割伤都是保洁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例如提重姿势不正确、提重负荷过重会造成扭伤;地面湿滑、杂物绊倒会造成跌伤;高空掷物、不正确操作机械可造成撞伤;处理未包扎的破烂杂物、玻璃、罐头盒等可能会造成割伤。
2.楼梯及垃圾房灯光不足、地面湿滑、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等都会增加保洁员工受伤的几率。
疲劳损伤。姿势不当并且负担过重的重复动作,容易造成筋肌劳损,例如经常弯腰推拉垃圾桶、垃圾车,弯腰扫地、拖地,抹窗均有可能造成腰部、手或前臂的肌腱劳损。患者会感到患部痛楚、乏力、僵硬、麻木,若不加以理会,病情便会恶化而持续,从而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化学性皮肤炎。保洁人员经常需要接触化学类清洁剂。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起各种伤害,最常见是因化学品腐蚀等造成的皮肤损害。
①保洁人员如果不戴手套而直接接触洗洁精、去污剂、清洁剂等化学品,其手部表面起保护作用的油脂层就会被破坏,致使皮肤缺乏保护,时间久了,手部皮肤就会变得干燥,甚至开裂,因而易受细菌感染。
②有些清洁剂和去油污剂含有腐蚀性强的化学成分,如苛性钠和氢氟酸等。含高浓度苛性钠的清洁剂可引起皮肤灼伤,若不及时除掉皮肤沾染的液体,它会继续向深部组织渗透,从而形成更严重的皮肤损害。保洁人员双手经常接触苛性钠的稀溶液,则会使指甲变薄、变脆、失去光泽。氢氟酸是一种氟化氢的水溶液,为五色液体,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氢氟酸沾染在皮肤上,会穿透皮肤角质层渗入肌肤深部组织,引起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较难愈合的溃疡。为防止化学清洁剂等伤害皮肤,应避免直接接触,因此保洁人员工作时要戴手套等护具。
4.传染病。垃圾可以滋生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如果不及时清理,通过各种传播途径,便会引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保洁人员在处理、清运垃圾时,如果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就极有可能被传染上疾病。
5.呼吸道疾病。保洁人员在工作中会吸入各种对身体有害的尘埃。一般而言,尘埃可分为有机尘、无机尘(或矿物尘)和化学尘三类。
①有机L尘是指一些由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生物尘埃。这类尘埃通常不会积存在肺内,但却会造成过敏反应。保洁人员工作中可能要接触到鸡鸭羽毛或鳞屑,这些东西会引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而鸡鸭等排泄物的粉尘如果被吸入肺中,则会造成过敏性肺泡炎,患者会有气喘、干咳、发冷、发热等症状。
②无机尘或矿物尘是指由非生物(如矿石、土等)所形成的尘埃。这类尘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例如,长期吸入沙、石尘,其中的二氧化硅可造成肺部组织损坏而导致矽肺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部功能日渐衰退,严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
③化学尘是指清洁剂等化学品,除以液体状态存在外,也以烟尘或气体形态存在而形成的尘埃。化学尘在空气中随呼吸进入人的呼吸道。化学尘对。人的危害要视其种类及浓度而定。例如,漂白粉挥发的氯气,长期吸人会造成牙齿、眼结膜及呼吸道损害,甚至造成喉炎或支气管炎,患者会有喉干、喉痛、声音嘶哑、咳嗽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6.设备造成的肢体损伤与振动伤害保洁人员工作中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如洗地车、吸尘机等。设备的使用可以降低保洁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如果不注意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使其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或者不按操作规程去操作设备,便有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并给保洁人员带来各种伤害。
二.保洁人员的职业防扩措施
1.改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恶劣、不合乎安全要求是影响保洁人员安全的首要因素。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多种因素有关。要在可能旨的条件下,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改善保洁人员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其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2.安全使用化学品。化学品对人体有多方面的危害。为了保障保洁人员的安全健康,应尽量使用低毒或无毒的清洁剂。所有盛装化学品的容器,都应贴上正确的化学品标签,说明危害性和防护方法。要为保洁人员提供安全使用清洁剂等化学品的训练。监督其安全使用化学品。
3.正确的工作姿势。正确的工作姿势对预防工伤和职业病极为重要。因此,应对保洁人员进行正确工作姿势的培训,督促其采用正确姿势进行工作:以减少受伤和发生工作劳损的机会。特别要避免弯腰负重或负重扭腰;避免徒手将重物大幅度地移动或徒手搬运一段长距离;亦应避免过度用力推动或拉动物件。
4.正确选用工具。使用设计良好的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或避免保洁人员的受伤及患病的机会。因此应选用较轻便的工具,如果工具或工具连同承载物较重,应让操作人员能同时使用两手。工具的扶手应尽量靠近工具的重心或工具与承载物连线的重心。扶手应易于抓握,并让保洁人员能轻易地转变握持位置。工具和手部接触处应没有尖锐或突出的部分,但接触处也不能太光滑,以免工具滑脱。在有需要时,工具应装置足够的避振配件。
5.正确使用劳动保护器具。保洁人员经常接触化学清洁剂及垃圾尘埃等,因此应该佩带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手套、安全工作胶鞋、防尘口罩等。
6.注意个人卫生。保洁人员经常接触垃圾及化学清洁剂等,因此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在工作中感染各种传染病,并避免将病菌带回家中而影响家人的健康。
[责任编辑:admin] 保洁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进食、饮水前要洗手,工间休息时应洗净手再进食。工作完毕,一定要沐浴、更衣后再回家。
7.进行正确、规范的操作规程的培训。经常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健康意识,训练他们熟悉各种操作规程,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和防护器具。需要操作重型设备的人员更要接受专业训练,熟悉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在操作危险性大的重型设备时,应规定必须有其他员工在旁监护操作。
8.定期检查身体。保洁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监测健康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早处理,确保其身体健康。
三.现场急救的正确方法
保洁人员在工作中意外受伤,则要进行现场救治,伤势严重者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将伤者送医院救治。
在救护车到达前的时间里要对伤者进行正确处理,以减轻伤者的痛苦,减少抢救的困难,增加伤者复原的机会,降低伤残的几率。因此,保洁人员和领班应懂得现场急救常识,以便在救护车来到之前,可以现场为伤者作一些必要的处理。下面介绍保洁工作意外伤害情况的正确急救方法。
1.保洁人员在烈日下工作突然晕倒。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抬到阴凉并空气流通的地方,使晕倒的人员可以呼吸到充足的氧气,并由镇定而有经验的人员照顾,疏散围观的人群,直到救护车到达。
2.保洁人员意外触电。应该立即切断电源。如一时找不到电源开关,应该用干的竹、木、胶棍等绝缘体将电线打开或将触电者推离电源,然后立即为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只有抢救及时才可能挽救其生命。
3.沙粒或其他异物人眼。不能用手、纸巾或毛巾擦拭,以免擦伤眼角膜引起角膜炎而造成严重后果。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清水冲洗。
4.化学品人眼。应立即用水不停地冲洗,直至眼睛恢复正常。
5.化学品沾染身体其他部位。最好的办法是用大量清水冲洗。
6.高空作业时从高处坠下。当其倒卧地上时,在未了解清楚其受伤情况时,不应立即搀扶他。因为,如果保洁人员不幸跌伤腰骨,出现腰椎骨折,此时扶起伤者就会使其脊椎弯曲,骨折的腰椎就有可能切断脊髓,从而造成保洁人员的下肢瘫痪。如果是胸椎或颈椎骨折,草率地一扶、一弯甚至会即时危及伤者的生命。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伤者还清醒,应该不断地与伤者对话,尽量保持伤者不昏迷,不要翻动伤者,但见到出血或衣服内有渗血,应即时压迫止血,注意伤者的呼吸,等候救护车到达。7.跌断肢骨,断骨刺穿皮肉。应用硬木板托住断肢,用现场可以找得到的干净布料包扎止血,尽量不要移动断骨。
8.铁钉或铁杆插人身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不要把铁杆或铁钉从伤者身体拔++出,应维护原状,将伤者直接送人医院,由医生妥善处理。因为铁杆或铁钉有可能插着血管,如把铁杆、铁钉拔出则可能导致伤者大出血。如果伤及大血管,就会有生命危险。在搬动伤者时要确保铁杆、铁钉不得移动。
9.利器或设备截断手指。救助者不应该丢掉断指,也不应该找回来就立即接在伤口上包扎。正确的做法是:首先用现场可以找得到的干净布料(通常最快捷的方法是撕下衣服的干净部分),用力压住伤者的伤口,力度以不出血为准。然后将断掉的手指找回来,用干净的布料包好,等候救护车到来。匆忙中不要忘记把伤者断离的手指交给救护的医护人员带回医院处理。
第二篇: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 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 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面罩、眼罩、穿鞋套等防护措施。
(五) 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 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 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 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正确处理锐器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物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 ,戴双层手套、口罩,在生物安全柜中配置。
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
3、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
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5、不要将抽吸化疗药空针内的空气直接排到空气中。
6、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为患者更换液体时戴手套。
7、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三)废弃物处理
1、废弃化疗安瓿、小瓶。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
2、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
3、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四)环境保护
1、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
2、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3、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
4、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
四、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1、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2、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4、医院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每年体检一次。
5、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6、职业病患者享有的权利
(1)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3)职业病患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
(4)职业病的确立应按照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执行。
7、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确保一旦发生职业危害,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用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程度。
第三篇: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 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
定义: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包括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
为了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务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1、 暴露部分的处理
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该及时挤压受伤的局部,鼓励出血,同时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在受伤的局部进行消毒。
2、 报告
医护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控办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报告的要点包括: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3、 评估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
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具体用哪些药。
4、 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5、 随访
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6、 咨询和健康教育
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⑤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 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勐腊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4年2月
第四篇:保洁防护
医院的保洁人员是活跃在医院环境内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没有医学专业知识,但他们与医务人员一样,长时间与病人接触、与血液接触,承受着与医务人员一样的职业风险,为此,有必要对我院保洁人员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职业防护现状进行调查。
3.1加强对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保洁人员和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感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未受过专业培训,工作存在盲目性,往往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工作中。医院应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法
对保洁人员进行卫生观念教育,做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使其逐渐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技能,以达到有效控制预防感染的目标[1]。
3.2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由于保洁人员没有参加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相关知识缺乏,造成了他们防护意识淡漠,甚至完全无自我防护意识,但医院是患者聚集的场所,各类病菌的密度相对较高,常见呼吸道疾病及血液性疾病如:肺结核、HBV、HIV等,威胁着医院工作者的健康[2]。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医院保洁人员工作中的危险性及缺乏防护意识的危害性,根据他们的文化层次低、年龄偏大、完全无医学知识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加强培训,让她们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更好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3加强医院保洁人员的防护措施认真洗手与手消毒是对患者和医院工作者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制度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均有明确规定[3],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物后均应洗手。保洁人员也是工作在医院的环境中,他们接触病人、病源微生物进行的高危操作也很容易造成职业暴露,如:清洁消毒盛装排泄物、呕吐物的容器,清理转运医疗垃圾等。为了增加收入,他们甚至还从废物中挑选可卖钱的废品,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而成为传染源,通过锐器伤、破损的皮肤、粘膜引起各种传染病。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保洁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强化培训,如张贴如何洗手示意图、严禁他们用手直接抓取污染物、尤其不能用手伸入到垃圾袋中挑选废品、转运废物时锐器必须放在耐刺容器内进行运输等,通过培训让他们知道刺伤后的危险性,掌握刺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刺伤后要上报感染科。在清点、清洗、处理污染物品时,戴口罩、帽子、橡皮手套,穿好工作服。如要清洗,穿好防水围裙、袖套、防水靴等。
3.4严格落实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由于保洁人员专业理论差,流动性大,在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易出现问题,本次调查表90%的保洁人员未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①加强培训,感染管理科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并监督保洁人员正确配制消毒剂;②配备消毒液的配制工具,如:量杯、量筒等;③制作消毒液卡片,地面、物体表面、毛巾等,消毒应分别写明消毒液配制比例及消毒液作用时间,可随时参考。④全院统一使用相对固定的消毒剂,目前选用的是“健之素”,以方便人员培训和管理。⑤保洁员备有“G-1型”消毒剂浓度的准确试纸,工作中可自行监测消毒液浓度。
3.5加强安全管理,保证防护措施的应用调查中显示,62.5%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危险性,而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46.3%的保洁员因防护物品供应不上而放弃防护措施,大部分人员因文化低、自我防护知识了解甚少。为了保证医院保洁人员的身心健康,医院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的规定,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医院管理感染部门联合保洁公司定期对他们平时工作中职业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改进,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由于保洁人员的个人因素、工作环境、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差,而且工作量大,繁忙劳累,长期接触污物等原因,很容易造成职业暴露,因此,医院及保洁公司应重视保洁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改善劳动待遇,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第五篇:保洁员安全防护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洁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适用于指导各类型物业保洁人员在清洁工作中做好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防护。 2 保洁人员安全防护规程
2.1 应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存在的危险源及应对方法。
2.2 在清洁外围或地下车库时,应注意行车道的来往车辆,避免抢行通过。 2.3 在雨雪天和夏季清扫外围时,应做好人员的防护,避免滑倒、中暑。 2.4 正确操作保洁机具,在使用前,应检查电源线、插头及开关有无破损、漏电现象,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报请工程部门维修。
2.5 在擦拭电源插座和电器插头时,应使用干布,避免因使用湿布而触电。 2.6 使用带有腐蚀性的强酸、强碱类药剂进行保洁作业时,必须戴好防护用品(橡胶手套、防护眼镜、橡胶鞋、口罩等)。
2.7 清理垃圾时戴好橡胶手套和口罩,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消毒。 2.8 遇到跑水、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保持镇定,不要猛跑,避免滑倒摔伤或其它意外发生,并立即报告上级及相关部门。
2.9 在进行2米以上高处登梯保洁作业时,首先要检查梯子是否稳固安全,作业时须佩戴安全带,同时必须有专人扶住梯子进行保护。
2.10 在进行杀虫及消毒药剂喷洒操作前,应穿戴好防护服、口罩、防护眼镜、橡胶手套、防护帽。
2.11 在刷洗玻璃用品时用力要轻,避免玻璃破碎伤手。
2.12 在工作区域内,遇有打架、偷盗等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安管部门。 2.13 外围作业时,注意高空坠物。
2.14 员工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单独操作高压清洗机、擦地机等保洁机具。 3 对客户的安全防护
3.1 雨雪天气时,在出现湿滑的地段(外围、大堂、电梯间、台阶等地方)应放置“小心地滑”警示牌,提醒客户,并放置地垫等防滑用品。
3.2 在清洁过程中(冲洗地面、拖地、打蜡、清洗地毯、洗玻璃、洗手间清洁)地面出现水迹时,应在操作区域放置围栏或“小心地滑”警示牌,提醒客户。 3.3 在清洗幕墙、外墙时应划出作业区域并放置围栏和“高空作业”警示牌,选择最佳时间,安排专人看护及时提醒行人,避开作业区域。
3.4 在清洁过程中,应将清洁工具、机具、电源线等妥善放置,设立标识以免影响客户的通行。
3.5 在清理垃圾时,如有未熄灭的烟头,应将其熄灭后进行收集处理。 3.6 在日常清洁过程中,发现有可疑人员和不明物品,应将情况立即通知上级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3.7 在入室清洁时,无法判定来访者身份时,应婉拒其入内。对客户未妥善保管的贵重物品,均应及时通知上级、客户及相关部门。
3.8 在清洁作业时,如发现客户遗失的物品,应及时上缴并做好记录。
相关文章: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语口号、宣传横幅02-16
降低离职率措施02-16
如何鉴定产品质量问题02-16
滩尖子社区2009年爱国卫生工作安排02-16
2022年当涂路社区爱国卫生工作总结02-16
个人职业规划设计02-16
个人自我介绍简历02-16
学校卫生活动简报02-16
学校爱国卫生会议记录02-16
爱国卫生学校安全总结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