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小常识.doc核

关键词: 闭幕会 小常识 峰会 问题

核安全小常识.doc核(通用3篇)

篇1:核安全小常识.doc核

核安全小常识:身边的辐射剂量知多少?

2011年03月16日 19:27:42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6日16时发布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西弗,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西弗,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毫西弗,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毫西弗,食入为0.3毫西弗。

人们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至1毫西弗;一次X光检查0.1毫西弗。

数据显示,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而当剂量超过6000毫西弗时,则可能致命。

权威人士解答百姓关切:日核泄漏会否影响我公众健康

2011年03月16日 21:47:3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要让公众及时了解情况”

记者: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如何保证公众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

陈晓秋(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自3月12日起,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这一事故进行密切跟踪,监测结果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公布。我们还将通过模拟软件对大气环流等进行计算,评估对我国的影响,及时有效做好应对工作。

郑国光(中国气象局局长):设立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的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将滚动制作及发布预报产品、进一步提高预报服务准确性,加强天气会商研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孙军:我们将24小时连续密切监视核危险区域的发展状况,启动核应急预报系统,分析扩散趋势,为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最及时、最精确的核应急预报产品。一旦发现异常,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布。

“尚无必要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记者:假如发生最坏情况,放射性污染物影响到我国,该如何应对?

陈竹舟:当前,加强监测最为重要,如果事故继续恶化,我们预计,在一些地区监测到的数据可能会比该地区本底水平略高,但对公众的健康也不会产生影响。

记者:从科普角度,能否介绍一下对放射性物质的飘散有什么防护措施?

苏旭(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如果处在放射性烟羽下风向的范围,可以通过关闭门窗,尽量避免室外活动、避免吸入放射性物质,必须外出时,戴上口罩,并做到勤洗手、勤洗澡。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受到各种辐射。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就现在的状况而言,没有必要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大家可以正常生活,也没有任何必要服食碘片。由于碘片的服用有许多禁忌症,如果没有在专家的指导下服用,很可能有害无益。

日核泄漏会否影响我公众健康

2011年03月16日 21:47:3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图表:受损核电站泄漏哪些放射性物质? 新华社发

放射性污染物不会“飘”到我国

记者:从天气实况看,放射性污染物会不会影响我国?

孙军:根据最新气象资料,预计到本月21日,中低层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或西南风为主,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22日至24日中低层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或西北风为主,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总之,未来十余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东或东北方向扩散。

我国位于日本国西面,中间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所以从扩散途径看,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沉降物扩散区域距离我国较远,而且会随着风向进一步远离我国。

洋流方面,根据洋流气候特征,福岛外海为偏东至东北流向;根据风浪预报,福岛外海以偏北至西北的浪向为主,间或有短时的西到西南的浪向。综合分析,核扩散物将随洋流及风浪向东至东北方向移动,未来十天对我国沿海也无影响。

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如果随着季节更替,风向改变,污染物是否会扩散到我国?

孙军: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大气环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污染物一到大气中,就会逐渐稀释,浓度将会大大降低。因此,现在无需产生疑虑。

“切尔诺贝利事件可以作为参照”

记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确定为最严重的7级。与之相比,日本福岛核电站这次核泄漏的程度如何?

柴国旱(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这次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目前日本官方确定的事故等级为4级,远低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7级。即便现在一些国际组织正在重新评估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等级,但从目前情况看,此次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绝对不会发展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严重事件。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整个反应堆堆芯碎裂,造成大量核物质外泄。而福岛核电站在地震发生时就已经停堆。日本已经采取了包括注水在内的很多措施,虽然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核事件等级可能会达到5级,但绝对不会发展成为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事件。

夏益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其控制范围也主要在30公里左右。当时我国只在空气中检测到少量“蛛丝马迹”,没有对我国产生影响。核泄漏事故受到公众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恐慌没有必要。从影响健康的意义上讲,这次核泄漏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日核泄漏会否影响我公众健康

2011年03月16日 21:47:3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3月15日,在日本大阪,一名女士观看报纸上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报道。东京电力公司当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上方有白色蒸汽冒出,4号机组出现爆炸并发生火情。日本首相菅直人指示,居民避难半径从第一核电站周边20公里扩至30公里。新华社/共同社

(新华视点·焦点面对面)日本核泄漏会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权威人士解答百姓关切事项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受地震和海啸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作为日本邻国,中国特别是沿海一些省区市是否会受到核辐射污染?我国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空气、食物、饮水还是安全的吗?百姓到底要不要采取防护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和多位权威专家。权威人士明确指出:

——从目前情况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不会对我国造成不良影响。

——某些论坛和电子邮件中散布的“辐射范围图”完全没有科学和事实依据。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密切监测,实时更新数据,一旦出现异常,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公众需要加强对辐射防护知识的学习掌握,但根本无须恐慌。

“网上流传的核辐射示意图根本没有依据”

记者: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幅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在这张图上,日本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包括了我国东南沿海大部地区,这是否可信?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会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陈竹舟(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这张示意图完全是没有依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没有产生影响。我国已经启动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没有任何异常。

记者:导致放射性污染物远程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孙军(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专家咨询组专家):影响核物质扩散的因素有很多,气象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涉及指标主要是风和降雨。

风可以影响到核物质扩散的速度和方向。如果大气比较稳定,风速较缓慢,核物质的扩散就会很慢,局限在原地附近。反之,如果风速较大,污染物出来后,将随着风向下游扩散。

降雨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染物将和水混合在一起,沉降下来,从而减少远程扩散。

篇2:核安全小常识.doc核

不过, 该负责人也承认, 在应对引发福岛核事故类似的极端自然灾害事件时, 我国核设施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国家已制定了短、中、长期计划, 要求和督促各民用核设施按期完成相应改进工作。目前, 一些短期项目已完成, 中长期项目正在进行中。

据悉, 去年国家核安全局、能源局和地震局对全国41台运行、在建核电机组, 3台待建核电机组及各民用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内容包括核设施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在建核电厂的建造质量、多种极端自然事件叠加事故的预防和环保措施等11个方面。

该负责人说, 本次核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深度基本与国际社会在福岛核事故后开展的检查保持一致。此外, 国务院已审议及原则通过了综合安全检查报告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我国目前已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共15台, 迄今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 (INES) 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 也未发生过对人员或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事件。”该负责人说, 据世界核运营者组织 (WANO) 主要性能指标, 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安全水平较高, 普遍处于国际较好水平, 部分机组达国际先进水平, 有些机组名列前茅。如秦山第三核电厂两台机组在WANO排名中已连续多次位列第一, 连续六年达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以来, 大亚湾核电厂在法国同类型机组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 获27项次第一名。

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 全球人均辐射剂量为2.8毫希沃特/年, 其中天然辐射为2.4毫希沃特/年, 人工照射为0.4毫希沃特/年 (主要是医疗照射) 。我国标准规定, 人类核活动对公众所造成的附加剂量限值为1毫希沃特/年。

多年监测结果显示, 我国核设施周边辐射剂量及放射性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核电厂放射性废气、废液排放不到排放限值的1%, 放射性固体废物产生量仅为设计值的几分之一。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对周围公众个人最大年有效剂量是国家标准的万分之几, 不到天然本底辐射水平的万分之一。

篇3:加强核安全 防范核恐怖主义

习近平指出,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我们要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理念。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

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切实履行核安全国际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 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在强调各国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的同时,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

第三,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核安全首要责任应该由各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要强化核安全意识,加强机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要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国际核安全进程,加强交流、互鉴、共享,有关多边机制和倡议要统筹协调、协同努力。

第四,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完善核安全政策举措,坚持核材料供需平衡,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是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的直接和有效途径。只有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问题,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习近平强调,发展核事业50多年来,中国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记录。中国对全国核设施开展了全面安全检查,不断完善国家核安全法规体系,正在制定核安全条例。中国还积极推动核安全国际合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核安全法律法规真题 下一篇:核安全注册工程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