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的优美散文

关键词: 踏雪 散文

雪夜的优美散文(精选6篇)

篇1:雪夜的优美散文

雪夜的优美散文

夜似水

徙倚无依

只生悲

独凭栏

惆思不减

难抚平

欲吐言

怅顾无识

平添愁

喃喃细絮言,悠悠飞雪梦。翩然淋落至,但闻欢语声。荡胸生层悦,觅寻踏雪人。雪海只身吾一人,飞花踏雪了无痕。

日记

今天,命运又捉弄了我一次,彻底打破了我的聪明劲儿。出门前,家里人问我,你去探望他,他还在吗?意思我自然是明白的,我一笑置之,心里不知哪里来的自信,他一定在那个地方,一定能先认出我来。这让我想起三年前的春天,我去看望他,他远远地看到了我,不惊不喜,只是脚步轻盈了些,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满树的桃花下拉住了我的手。我搀着他,他像遇到了故交,平静地说,你来了……

回忆当年,桃树满是芬芳的记忆,脚下的步子如生风一般,心里已经按耐不住了,匆匆买了一些礼品便赶紧催着师傅开车,恨不能早点相见,心里还在想我们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见面,他会不会念叨我胖了,会不会认不出来我了,是不是又该留我在他那里吃饭……就这样,来到了他在的那个养老院。

细雨蒙蒙,在氤氲的湿气里能嗅到桂花的香气,此时的我闭上眼饱闻了这醉人的香,不由得会心一笑。就到门口了,到了!结果,大门紧锁,四处寻找门卫,却没见人,在一个只能靠我大声说话的一位爷爷的指引下,我来到了一个偏门,找到了入口。

进去后我一眼就看到了当年的那棵桃树,顺着我的记忆,我找到了他以前住过的房间,看到门上鲜亮耀眼的“光荣户”,让我暗自窃喜,心想,他那么善良谦和,踏实勤劳终于赢得了一份尊重。

记得当年他拿着他得的奖状让我看,从没见到过他那么兴奋过,简直像极了一个孩子。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姓张,只怪我太粗心没能记住他的全名。看到冰冷的锁挂在门口,我便找到隔壁的老太太询问,同样我需要我大声说话才能听到的人。可能她都不知道或者没明白我要找的人是谁,就指着远处说,他可能在那间房子里看电视,我当时高兴极了,拿着东西就跑,边跑边连忙道谢。就在此刻,迎面走过来两个人,身后的那个人的身高和身材很像他,我立刻加快速度,心里也不免诧异:他为什么不赶紧来接我?为什么他没有加快速度?后来才发现我认错人了。

他的左手残疾,脚还有点跛,而几十米开外的人明明是个正常人。心里不免有些失落。来到了休闲室,我放下东西,开始寻找,屋子里的人我大概搜寻了一遍,没有找到我要找的.他。旁边的大爷问我找谁,当时我的言谈举止可笑极了,我直接说我也不知道我要找谁,我只知道他姓张,接着人家说我们这里有很多人都姓张,你看他是不是你要找的人。我摇摇头。我靠比划着他的体貌特征来告诉他们,我要找的人是谁。大家疑惑后豁然开朗的情况下给了我一个确切的答案,她要找的人是张思义。我也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只觉得名字很熟悉。

有人说:他去世很多年了。如此的一句话,宛如当头一棒,我的神经开始麻木,只得僵僵地转身离开,因为我要找的人不在了。还没越过台阶,轻声地问了一句:他怎么去世的?大家都在叹息着说车祸。车祸?他走的时候会不会深受疼痛的折磨,是不是他的腿脚不好所以没办法看后面疾驰的车辆,他的亲人是不是陪伴在他左右,最怕他走的时候不堪身体的疼痛……

院子里大片大片的红薯叶绿绿葱葱,蓬蓬勃勃,争相竞长,石榴树上挂满了果实。曾记得,你指着那一片蔬菜地,告诉我它们是你种的,果实是你采摘的。那时,你的眉眼里散发出来的都是笑,如今收获的季节到了,您却不在了,再也找寻不到你的身影……

不敢接受事实的我,伤感着生命的短暂。你已经离开多年了,而我始终不知道,真是悔恨自己……

此时,我不得不匆匆离开,不敢回头,只觉自己灰头土脸地走了。池塘边的椅子上依然坐着一个拿高考通知书的姑娘,夏日的酷暑依然覆盖蔓延。你招呼着我,把我软磨硬泡带到了饭厅。打了一盒饭,一份菜,我依然清晰记得菜名是番茄鸡蛋,我们一起在你住的房间里分了一份饭菜,你还不时把鸡蛋往我碗里夹,当时我还不认识你,你也不了解我,你却像亲人般对待我,我却无以为报。

后来我复读了一年,每个周三下午我都会去找你。我因失去了以前耀眼的光环,每每都会有失落感和自卑感,你却总是安慰我开导我,把最好的东西送给我。跟你在一起,从来没见过你发一次脾气,说过一句不好听的话,你总是鼓励我,对我寄予期盼。而我呢,只能在车窗内遥想,你在这里住着,我却食言失信这么多次,而今只能让我用自责去收场。

如果你在天堂里有知,请托梦给我,我会经常想念你,因你是可爱可敬可亲的人。你如杨绛笔下的老王,倔强乐观的精神和温存善良的品格依然尚存,尽管上天对你不公,你却从不抱怨。世间浅薄的人有几人能与你相比,我已经把你看咸至亲的人,请原谅我姗姗来迟。

我愿日日为你祈祷,祈求你在天涯的另一端幸福安康。

篇2:雪夜的优美散文

急急忙忙到校后,我站在铁栅栏门旁,头顶昏天,脚踏雪地,除了我和飘落的雪花,世界仿佛凝固了一般,静得能听见雪花飘落的声音。看看紧锁的学校大门,望望雪地上那唯一的一行脚印,我开始害怕起来,甚至不敢大声抖掉身上的雪,我意识到来得太早了。

我不敢一个人在校门口呆着,就折转身往回走,一抬头望见了急匆匆赶来接我的母亲——显然她也意识到时间错了。看见了我,母亲小跑着过来,又心疼又自责地自言自语:“冻坏孩子了,冻坏孩子了”。母亲身上也落满了雪,她却迅速拍掉我身上的雪,然后很麻利地将外套脱下来披在我身上,我顿感暖和了许多,心里也不再害怕了。那夜吹着西北风,母亲就本能地走到我的右后边,为我遮挡风和雪,她用左手搂着我,身体稍稍弯了下来,以尽量增加保护我的面积。

雪夜静悄悄,我甚至能听到母亲微弱的抽泣声。

七十年代,家里没有钟表,我对时间的概念是母亲的提醒,母亲对时间的判断则是依据天色的阴暗、日月星辰的升落和公鸡的鸣叫。有了母亲的准确报时,尽管离学校三里路,我几乎从未迟到过。

但这次,雪夜破坏了星辰、鸡鸣这些时辰的判断依据,母亲过早地叫醒我上学,又顶着大雪把我接回来。等到她再次叫醒我的时候,又早已过了上学时间,造成了我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迟到。

老师没怎么批评我,但作为班长的我还是极大地伤了自尊心。放学回家后,我就对母亲发了火。记不清对母亲说过什么难听的话,只记得母亲竟像一个闯了祸的孩子,没有辩解、抱怨和委屈,她甚至不敢抬头看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加倍小心地为我做着报时钟。

如今,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体会到,在那个没有钟表的年代,为了不让我上学迟到,母亲究竟有多少个夜晚不能安稳地入睡啊,我却不能原谅她那唯一一次几乎是无可奈何的失误。这种内疚和不安,随着母亲的衰老,在我心里与日俱增。

尽管,母亲其实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篇3:雪夜的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传递正能量的优美散文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到田野去散步,一路上高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乐融融。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我”的妻子背上年幼的儿子。就是这么一次平常的散步,谱就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短文不仅熔铸了浓浓的亲情,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要求,传递了正能量。文中几处叙述和描写感人至深,并且饱含哲理。

《散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生命延续的道理,而且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内容。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散步》的深刻意义还不仅于此。儒家经典《四书·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先贤将这段话概括为“修齐治平”四字。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修身齐家”的榜样。他是一家的核心,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由于有他,这个家才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小儿天真可爱,全家其乐融融。如果全社会人人都像他一样,何愁不国家大治,天下太平?

《散步》也是一篇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这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文章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踏青,必然要对初春田野的景色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章对颇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的描写仅有寥寥几笔:“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着重的只是“随意铺着”的“新绿”和水田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并由此引发哲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确,生命是顽强的,但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周而复始,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所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生命却不能长生不老,也不能返老还童,所以作者将笔墨更多的用在生命的新老传承上。关于景物,作者还通过“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过同样精炼的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分明就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明媚的春景愉悦着母亲,儿子的孝心温暖着母亲,无边的春色弥漫在祖孙三代的心中……。

篇5:雪夜的散文

昨夜虎蹄一枝开

深浅附月另有韵

雪里寻香弄粉梅

译:满园:整个腊梅园子,

寒客:腊梅,

生:天生,生长,生命。

傲骨:一种气节,不惧风雪坚韧不拔的气节。

虎蹄:寒梅的一种,(园内有:素心梅,金钟梅,狗牙梅,磬口梅。等梅花)

夜:晚上,

一枝:指虎蹄梅比园子里别的梅开的早

开:绽放,

深浅: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各种不同的颜色

附:附着、穿着

月:皎皎的月色

另:独特

雪里:月光下的雪地里

寻香:体味园子里梅花初开散发的清香

弄:赏玩

粉:白色

第一句写:梅独有品质

第二句写:,也写出了寒冬梅花静悄悄的独自绽放它的美一种怕惊扰人的喻意,也透露了梅早报春的信息,也写出了虎蹄梅与别的梅的不同之处。

第三句写:深深浅浅浓浓的梅花撒上月光的静态美

篇6:倚梅雪夜的散文

大约十几分钟就到了梅园,尚未进园,远远闻的一股清香,萦萦绕绕,若有似无,只引着人们靠近,越近越是沁人肺腑,园中的积雪并未有人扫除,刚停了雪,冻得还不太严实,园中一片静寂,只听的我踏雪而行的声音,满园的红梅,开得盛意恣肆,在水银样点点流泻下来的清朗星光下如云蒸霞蔚一般,红得似要燃烧起来。花瓣上尚有点点白雪,晶莹剔透,映着黄玉般的蕊,殷红宝石样的花朵,相得益彰,更添清丽傲骨,也不知是雪衬了梅,还是梅托了雪,真真是一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神仙境界!

我情不自禁走近两步,清冽的梅香似乎要把人的骨髓都要化到一片冰清玉洁。我喜爱得很,挑一枝花朵开得最盛的梅枝,折下来放到唇边鼻子上嗅着,默默的祝愿:今年冬天身体健康,不感冒,家人孩子平安幸福。向来多愁善感的我身体孱弱,能让自己身体强壮起来不吃药不看医生也是一件幸事。正在这是,远远的花树之后听到一个低醇的男声;“谁在哪里?”,我吃了一惊,这园子里有别人,而且是个男人,我站着不动,那人又问?“是谁?”

四周万籁俱静,只闻得风吹落枝上积雪的簌簌轻声,半晌无一人相应。我紧紧用大衣裹住身体。星光隐隐,雪地浑白,重重花树乱影交杂纷错,我屏住呼吸,慢慢地落脚抬步,闪身往前移动,生怕踩重了积雪发出声响。那人的脚步渐渐的靠近我,我立住不动了,手有些僵冻,在朦胧的月光下走近了看清楚男人的面目,像包公一样黑黑的脸膛,个子不是很高,我分明认得这就是听人们说的那位擅长写文字的语言先生吧!其实语言这个名字已经到了我的喉咙口了,但是我还是把它咽下去了。一般说来,男人见到女人尽量保持镇静,尽量不让人看出来;而女人则不同,无论她怎么做,都容易从她的表情或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能从点点滴滴看出来的,还是女人。我上前平静的问:你就是语言先生,是吗?他说:“是的”。你的书我看过了,写的很不错的文字,今天在这里见到你很高兴,我对他很多敬佩和带着恭维的话也就随之而来,在我夸赞的溢美之言下,他有些受惊若宠的感觉,不知道说什么好,喧寒几句过后,在雪地里我们一边走一边简单地交谈着话语,月光的影子把我们拉的长长的,影子走我们也走,一直走到寒意侵袭身体,才感觉夜深了。走这么远的路,我的车子还在后面停放着呢!当我们返回原路开车时,路上行人渐渐稀少,很多商场的灯暗淡下去,但是我们今晚的人生、文学、社会交流仍然在继续,我说:上我车吧,车上再谈,天也冷,我们到茶馆喝几杯茶,我再送你回家。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工泵变频泵不同组合并联之性能及应用问题探讨 下一篇:变频器安全之端口的防雷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