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之梦

关键词: 轿车

克隆人之梦(共4篇)

篇1:克隆人之梦

国之梦我的梦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并将其解释为民族复兴之梦,当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梦,中华儿女千百年来一直致力追求并努力创造着,历史中我们看到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梦想,毛主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宣言,在高速发展的新中国时期,我们有着最美好的中国梦想:梦想之大,大到国家民族,那就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之梦;那就是致力于建设强大中国的飞天之梦;那就是抵御侵犯的国防之梦,使中国的国力更加强盛、军事更加强硬、经济更加强势、发展更加强劲。

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过越幸福,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息息相关。国家梦想以人民期望为基础,人民期望托起中国梦想的实现,人民群众的点滴之愿,汇成江河,汇成海洋,汇成一条复兴之路,汇成伟大的“中国梦”。作为青白江区福洪乡先锋村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的中国梦就是为福洪乡、为福洪乡先锋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我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众多回家乡发展的热血青年中的一员,从学校步入社会,从城市走向农村,这就意味着我要从一个大学生,从一名外出务工者转变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回到了乡村的静谧与安宁,使我对自己的前途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明晰的构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子弟,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又何尝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呢?

感受农村,感受这片土地的厚重,感受这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执着与坚韧。目前正是大力振兴福洪乡经济的大好时机,更是福洪乡先锋村新型社区即将入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快速提高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立足本职,共同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来。

也许有人认为我们的工作太过平凡,根本不值一提,的确,我们的工作是很平凡,也很琐碎,但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关乎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平凡”与“伟大”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出自“平凡”。“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果我们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我们就是伟大的。

同志们,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农村工作正需要你我的参与!雄关漫道真如铁,是对梦想的追求;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对梦想的执着!让我们携起手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光荣的未来,我愿用我的激情,撞响思想解放的黄钟大吕;我愿做一个小小的音符,将我的青春溶入和谐社会的壮美旋律,谱写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华彩乐章,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全域福洪梦”而努力奋斗!

国之梦,我的梦。此刻,梦已起航,心亦飞翔。

谢谢大家!

先锋村 周良兵

2013.5.31

篇2:中卡“冠军之梦”

柳州是个好地方, 在12月10日结束的“乘龙汽车杯”2011全国中卡极限挑战赛的年度总决赛上, 盛祝辉一举捧得总冠军奖杯, 并赢得价值10万元的乘龙609中卡大奖。“对于一个从小爱车的卡车司机来说, 冠军是个遥远又模糊的梦。我爱这场比赛, 因为它不仅让我圆了冠军的梦, 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奖品, 这应该是赛手最大的满足”。巧合的是, 在几个月前, 他刚刚买了一台与乘龙609一脉相承的霸龙507。

说盛祝辉是中国卡车司机赛手中最典型的案例, 恐怕没有多少人持有异议。

1979年, 盛祝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卡车司机家庭, 儿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卡车司机。1995年, 刚满16岁的盛祝辉在家人的带领下如愿以偿跑起了长途货运, 这一跑就是10年。

早期的中国赛车运动就是个烧钱的游戏, 从1999-2009年的十年间, 盛祝辉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做个关于站在领奖台上的美梦和偷偷练一把:“经常模仿电视中的转弯和漂移镜头, 在空旷的场地上练一下。”

彼时的中国汽车工业, 重、轻型卡车的比重增加, 中型的比重减少。重卡比中卡经济性好, 特别是中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 重卡已经成为道路运输的主力。各大企业应势推出多款重卡, 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迫使柳汽的重卡制造不得不扬鞭快马。

2003年, 中国南方地区第一辆重型卡车——霸重卡在东风柳汽诞生, 此时的东风柳汽却在“嗅”寻新的利益“据点”——中卡。“作为一般货物运输, 经济性不如重卡, 作为市内运输灵活性不如轻卡和微卡, 但是随着重卡的发展, 势必拉动城际间短途物流, 市场需要更多具有专用特质的优质中卡。中国第一辆平头卡车就在柳汽诞生, 因此, 我们希望打造一辆可出口的高端中卡。”

2009年, 发生了一个惊人的巧合。盛祝辉第一次踏进了平民化的卡车赛事——全国卡车大赛, 成为了一名赛手, 而东风柳汽第一辆通过欧洲ECE安全碰撞试验的高端中卡——乘龙609也在此时诞生。

2011年, 参加了两年赛事后, 盛祝辉终于等来了他赛车生涯的第一个冠军——全国卡车大赛乌海站冠军。这让他欣喜若狂之余, 决定再次涉足长途货运, 以保持驾驶卡车的熟练程度和高超技巧。几经对比, 他选择了柳汽霸龙507。

“与其他同等吨位的车相比, 霸龙507大概百公里节油5升, 而且拉货多, 半年多没出过毛病, 对于跑货运的来讲, 省油和少维修实在太重要了。柳汽产品的驾驶室是通过安全认证的, 我长期从事卡车运动, 对汽车安全尤为关注。”但让盛祝辉没有想到的是, 这一选择冥冥中成就了他的另一个更大的冠军梦想。

当盛祝辉获得全国中卡极限挑战赛总冠军后, 乘龙汽车也成为今年卡车圈里曝光度最高的一个词汇, 这意味着东风柳汽已经在品牌宣传上成功突围。

篇3:仲夏夜之梦仲夏夜之梦

依稀虚幻飘渺中,似是而非几回同?

海阔天高任自去,南柯一枕睡梦中!

我的梦

我从小就常做梦,而且喜欢做梦。即使白天清醒时,我也常会闭目静思,去回放梦境或者想象一个梦境,真应了“做白日梦”之讽!但我至今仍乐此不疲。

为什么?因为,说来也奇怪,我梦中的事物常会与实况吻合或真实再现,使我能够享受到“美梦成真”的乐趣。

信不信由你!连这篇文章,也是在睡梦中想起。因为,最近我就做了一个梦:

云淡风轻阳光丽,我和老伴郊游去,精灵小e当导游,她教我们做游戏:请您二老背对背,闭上眼睛屏住气,心里默念“我爱你”,数到7遍现奇迹。

身轻如燕离地起,小e携我飘然去。

忽听老伴在惊呼:“老甘!老甘!在哪里?”

“啊啊!喂!我在这里!”

这是哪里?谷歌公司的自驾车(Google Self-driving Car)里呀。

我下得车来,去拉老伴过来,摸摸车身,看看车里:“请看,驾驶座里是这样的。”

呵呵!这可不是梦,是真的!是第二天“美梦成真”,我真的坐上了谷歌自驾车,还照了许多相片,右侧这两张是特别挑选出来与大家分享的。

我爱开车!20多年前刚拿到美国驾照之后,我就任性疯狂了一回,曾从纽约开车横跨美洲大陆,一直到旧金山,既寻幽探秘遍访了当年美国人从东到西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足迹,又尽情享受了在广阔天地里放纵奔驰的乐趣。那滋味,至今仍在我的脑际回荡。但是,当我从爸爸变成爷爷之后,我就在想:我90岁时还能开车吗?如果有自驾车那该多好!

自驾车也称为无人驾驶汽车(Driverless Car)或自动驾驶汽车(Autonomous Car)。

虽然,自汽车问世以来,美国人就叫汽车为“Automobile”,直译过来就是自动车,但这么多年来,实际却是要由人驾驶。而统计证明,人为驾驶失误又是绝大多数交通故事的主因。所以,为了安全起见,降低人为事故,也为了帮助人们更舒适自如地操控汽车,许多人一直就在为汽车驾驶自动化(或称“智能化”)而努力。近年来,这更成为前沿科技中的热门话题。

这梦想能实现吗?能!为什么?

因为不光是我喜欢做梦,硅谷的人都爱做梦。我在硅谷这20多年里,就见证了许多美梦成真的奇迹。其中,就有谷歌公司的两位老板……

他们的梦

话说18年前,有两位最爱做梦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他们在车库里创办了谷歌公司,来圆他们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之梦,几年后美梦成真,谷歌发展成了举世瞩目的网络巨头。发财之后,他们看上了旧金山湾区南湾的滨海小镇山景城(City of Mountain View),决定把谷歌公司的总部设在这里。于是,我这个自1991年就定居山景城的老居民,竟和大名鼎鼎的谷歌成了“邻居”,从我家驱车到它的总部,仅需几分钟。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使我不仅能坐一下谷歌自驾车,也能就近“打探”一点消息,来与读者分享。

话且说回,佩奇和布林在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闲散下来,而是更积极地打拼。除了继续做网络搜索的旧梦之外,又开始做更多的新梦。为此,他们在谷歌公司旗下专门设立了一间筑梦的实验室,由布林亲自督导,取名“Google X”。这个实验室,就是为了来圆那些更“异想天开”的高技术、高风险的创新之梦。其中,就有自驾车这个大众关心、我也偏爱的热点项目。

我的梦是想坐自驾车,而他们的梦则更为动人,因为他们不仅想坐,而且想造!

虽然谷歌并非最先探讨汽车驾驶自动化的企业,但却是在无人驾驶上最卖力和最冒尖的企业!谷歌的梦想,就是一步到位地达到第五阶段。“Google X”实验室的主管萨拉·亨特(Sarah Hunter)这样说过:“我们的想法是,乘客进入车厢后,只要对麦克风说一句‘载我去Safeway(超市名)’,然后汽车就自己开完全程。”试想,这样的车一旦成功,就可以不分男女老幼,不管白天黑夜,都能安全自由地在路上驰骋了,这将是多么诱人的前景啊!这就是最彻底的汽车业革命!

那么,他们的梦能实现吗?能!为什么?

因为,他们从各处挖来了做自驾车梦的达人,这些人不仅是想坐、想造,而且是能造自驾车的创新人才,其中就有Google X的自驾车项目主管——特龙。

他的梦

为了研发自驾车,谷歌专门把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挖”来,领导该项目的研发。为什么挖他?

nlc202309090755

道理很简单,因为特龙也是个爱做梦的人,而且与两位老板“梦味相投”。

特龙是一位机器人专家。自驾车说到底,就是轮式智能机器人,所以人们也称它为“机器人车(Robot Car)”。特龙与谷歌本来就有合作,是谷歌街景的共同发明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斯坦福大学就已经在做自驾车梦了。不仅开展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而且他还亲自率领斯坦福大学的机器人车代表队参加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主办的全美无人驾驶车越野挑战赛(DARPA Grand Challenge),并夺得冠军,蠃得200万美元的奖金。他们的研究和参赛,得到包括谷歌在内的多家企业和机构的资助。而谷歌的两位同样做着无人驾驶车梦的老板,并不满足于敲敲边鼓,他们想要谷歌公司成为自驾车开发的领头羊。于是,他们决定高价挖角,聘请特龙来共圆美梦。

梦乡

特龙到谷歌,率众去爬坡。

春秋轮番过,趣事何其多。

这边有新闻,那边有戏说。

挑来又捡去,先说这一个。

不知是谷歌有意伪装,还是媒体故弄虚玄,坊间对包括自驾车研发项目的谷歌筑梦之地——“Google X”的办公园区,总是那么讳莫如深,“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时,好奇的读者可能会问:难道你可以为我们透露一点?

呵呵,我可不敢夸口!连人家《纽约时报》的记者都说:“那里是最神秘(Top-secret)、最疯狂(Wildest)的梦乡。”

但是,随着全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热度高涨,随着谷歌自驾车的日益成熟,随着更多的谷歌自驾车样车在山景城中招摇过市,那“躲”在谷歌创新梦乡的神秘面纱也在慢慢揭开……

如果有那么一天,你有空到我们山景城来玩,又有幸找到了门路,能“走后门”进去溜上一圈,你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不要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记住先借几个胆!

据传,“Google X”有一张包括100个筑梦创意项目的清单,已经亮相的谷歌眼镜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奉劝你也不要好奇心太强,人家“Google X”并未打算对外开放,连谷歌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无缘进入这个神秘的梦乡。你还是跟我一起赶快到自驾车的车间去转转就走,最后看看本文的主角到底是啥模样。如果有幸坐进车里去照上一张,也不枉你费大劲去探秘一场。

如今,学术界将汽车自动化的进展按人介入驾驶的程度,分为五个阶段:

全无自动,全靠人驾驶。

单项自动,例如车身稳定系统自动,但驾驶基本上还是靠人。

多项自动,例如车道保持、盲点监测、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刹车、速度辅助系统等等。但仍需人专注驾驶。

高度自动,人可在车内做其他事,必要时人才介入。

完全自动,完全不用人管。

篇4:北汽之梦

2002年, 我和500名创业者一起, 用镰刀割去旧厂房周围一人高的荒草, 开始启动了令人瞩目的北京现代项目。这一年的12月23日, 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下线了!那天, 我们北汽人热泪盈眶。

转眼到了2009年11月11日, 北汽庆祝年度产销汽车首次突破100万辆。庆祝会上, 集团领导发出铿锵誓言:“我们不能只圆轿车梦, 一定要再圆一次响当当的自主品牌轿车梦!”这句话, 深深地触动了北汽七万名员工的心弦!

怀揣再次圆梦的激情, 北汽人踏上了自主研发之路, 我也从北京现代调到了北汽自主品牌高端乘用车项目筹备组工作。上班, 比原来远了20多公里。场地条件, 比北京现代项目启动时还要差:没有马路, 更没有路灯, 喝水自己带, 吃饭买快餐, 甚至连开会都得站着。有一位员工曾这样描写当时的场景:“来到这里, 我只看到麦田一片、杨树两行, 我只看到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项目用地问题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为了解决地上物拆迁、麦田收割、高压线迁移等一系列难题, 项目负责人陈磊全天候地“粘”在了工地上。儿子给他发来短信:“怕影响你工作, 妈妈不许我给你打电话。你在单位一呆就是十几天, 身体吃得消吗?”尽管陈磊的体重已经掉了七八斤, 但他还是回复儿子:“告诉妈妈, 我挺好的!”经过大家共同努力, 项目组确定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案, 使得场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2010年8月30日, 当冲压中心打下第一桩时, 陈磊激动地说:“现在, 我们可以放手大干了!”

2012年初, 工厂主体建设完工, 开始进行生产设备安装工作。为了保证施工安全, 总装分厂安全主管王云涛就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施工现场。3月3日, 他的老父亲因病住院。一连十几天, 他晚上在医院陪床, 白天照样坚持工作。3月15日, 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 可他依然等到工人都下班了, 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施工现场。赶到医院, 不料老父亲已经去世。他咕咚跪在了父亲的遗体前, 而且一跪就是整整的一夜。第二天一早, 他给父亲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悲痛地说:“爸, 单位的工作很急, 儿子不能送您了, 您走好。”就这样, 他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愧疚, 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E2基因克隆 下一篇:克隆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