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常用标准

关键词:

第一篇:安全检查常用标准

有关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涉及常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更新至 2014 年 8 月)

(一) 法 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 号,2002年 11 月 1 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6 号,2011年7月 1 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 号,2009年5月1 日起施行;2008 年 10 月 28 日修订,2009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4、《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 号,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 法 规(行政法规)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93 号,2004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 397 号,2004 年 1 月 13 日公布并施行);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 2007 年 6月 1 日起施行);

4、《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 586 号,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三)规 章

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008 年 1 月 28 日建设部令第 166 号发布,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2004 年 7 月 5 日建设部令第 128号发布并施行);

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2001 年 7 月 4 日建设部令第 91 号发布并施行);

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2004 年 2 月 3 日建设部令第 124 号发布,2004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5、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2000 年 8 月 25 日建设部令第 81 号发布并施行);

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2013年 8月 23 日建设部令第 13 号发布并施行)。

(四) 规范性文件

1、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91 号);

2、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 号);

3、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建质[2009]254 号);

4、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的通知(建建[2000]211 号);

5、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 号);

6、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建质[2007]257 号);

7、关于印发《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的通知(建质[2008]75 号);

8、关于印发《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76 号);

9、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121 号);

10、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市[2002]189 号);

11、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建质[2004]148 号);

12、关于颁布《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建建[2000]230 号);

13、关于做好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通知(建建发[2007]225号);

14、关于印发《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市[2007]190号);

15、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质[2004]59 号);

16、《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5]232号);

17、关于印发《绿色施工导则》的通知(建质[2007]223 号);

18、《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质[2004]75 号);

19、关于印发《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办[2005]89 号) ;

20、关于印发《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和《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的通知(建质〔2003〕82 号)。

(五) 标准规范(部分)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程》(GB50720-2011);

3、《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6、《施工升降机》(GB/T10054-2005);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和卫生标准》(JGJ146-2013);

1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5、《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16、《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7、《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18、《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19、《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2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2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

2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25、《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26、《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 ;

2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一部分 总则》(GB6067.1-2010);

28、《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29、《高处作业吊篮》(GB 19155-2003); 30、《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

3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3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 189-2009)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办

品质保障部

二O一四年八月八日

第二篇:消防安全工作检查标准

黄河营完小消防安全工作检查标准

一、组织机构

有一把手、主管领导参加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目标清楚,组织机构公示并存档。

二、计划总结

年初有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年末有工作总结。

三、制度措施

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并付诸实施。

四、工作记录

有详实的工作记录和检查记录,有整改意见和处理报告。

五、应急预案

有详实明确的应急预案,一旦火情发生,相关人员必须在最短时间赶赴现场并负起责任。

六、安全教育

对师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能够使用消防器材,掌握逃生自救办法。

七、宣传标识

有画报、画廊和宣传标语,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师生进行消防常识教育,做到宣传教育经常化,管理措施制度化。

八、安全用电

用电器材符合国家要求标准;用电量不超负荷;有漏电保护器、控开或保险开关要按标准配置。照明线路和电器必须由电力部门安装,不准私拉乱扯;暗线要穿阻燃管,明线和空架线安装要规范;师生不准设电源插座,不准使用电热器材。

九、消防器材

1、灭火器要按期更换粉剂,保证其使用效能。

2、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电教室、语音室要保证有专用的灭火器。

3、必须在位置明显并方便取用的地方配置灭火工具(防火尖锹、防火勾子和专用水桶),灭火工具不准擅自动用。

4、有1眼水井,蓄水保证消防车应急用水。

5、各功能教室必须保证灭火器材使用畅通,水具齐全。

第三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10项,所示得分作为对一个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的综合评价依据。

2.《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检查项目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应急救援。一般项目应包括:分包单位安全管理、持证上岗、生产安全施工处理、安全标志。

3.《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检查项目包括: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管理、现场办公与住宿、现场防火。一般项目应包括:综合治理、公示标牌、生活设施、社区服务。

4.脚手架检查评分表分为《落地式外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悬挑式脚手架检查评分表》、《门型脚手架检查评分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分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满堂脚手架检查评分表》、《高处作业吊篮检查评分表》等8种脚手架的安全检查评分表。

6.《模板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检查项目包括:施工方案、立杆基础、支架稳定、施工荷载、交底与验收。一般项目包括:立杆设置、水平杆设置、支架拆除、支架材质。

7.《高处作业检查评分表》检查项目包括: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临边防护、洞口防护、通道口防护、攀登作业、悬空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物料平台、悬挑式钢平台。

8.《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检查评定的保证项目包括:外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配电箱与开关箱。一般项目应包括:配电室与配电装置、用电档案、现场照明。

9.《物料提升机检查评分表》检查评定的保证项目包括:安全装置、限位装置、防护设施、附墙架、钢丝绳、滑轮与对重、安拆、验收与使用。一般项目应包括:基础与导轨架、动力与传动、通信装置、卷扬机操作棚、避雷装置。

11.《塔式起重机检查评分表》检查评定的保证项目包括:载荷限制装置、行程限位装置、保护装置、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多塔作业、安拆、验收与使用。一般项目应包括:附着、基础与轨道、结构设施、电气安全。

12.《起重吊装安全检查评分表》检查评定的保证项目包括:施工方案、起重机械、钢丝绳与地锚、索具、作业环境、作业人员。一般项目应包括:起重吊装、高处作业、构件码放、警戒监护。

13.《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检查评定项目包括:平刨、圆盘锯、手持电动工具、钢筋机械、电焊机、搅拌机、气瓶、翻斗车、潜水泵、振捣器、打桩机械。

第四篇:消防安全检查标准及计划

一、消防安全检查的频次

安全部每月至少对各部消防安全检查两次(每月**日—**日完成第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日—**日完成第二次消防安全检查)。遇节假日、重大活动按领导要求及时调整并按时完成消防安全检查。

二、消防安全检查的标准。

1、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3、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4、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及有效;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5、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6、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它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7、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及管理情况。

8、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9、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的防火日检查情况。

10、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11、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12、其它需要检查的内容。

三、消防安全检查的方法

(一)查阅消防档案

查阅消防档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询问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了解其实施和组织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概况以及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熟悉程度。

2、检查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和技术规程。

(二)询问员工

1、询问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了解其实施和组织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概况以及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熟悉程度。

2、询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了解单位对其培训的概况。

3、公众聚集的场所随机抽询数名员工,了解其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报火警和扑救初起火灾的知识和技能。

(三)查看消防通道、防火间距、灭火器材、消防设施等情况。 消防通道、消防设施设备、灭火器材、防火间距等,主要是通过眼看、耳听、手 摸 等 方 法,判 断 消 防 通 道 是 否 通 畅 ,防火间 距 是 否

被 占用,灭火器材是否配置得当并完好有效,消防设施各组件是否完整齐全、各组件阀门及开关等是否置于规定启闭状态、各种仪表显示位置是否处于正常允许范围等。

四、防火检查的要点

(一)总配电室(配电室、计算机房)的防火检查要点和处置方法(配电室、计算机房)的防火检查要点和处置方法序号检查判定要点处置方法

1电源线、插销、插座、电源开关、灯具是否存在破损、老化、有异味或温度过高等现象填写检查记录表,告知危害,上报有关领导,制定限期改正措施

2是否有过量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可燃物品存放填写检查记录表,告知危害,协助当场改正

3灭火器是否摆放在明显位置,是否被覆盖、遮挡总配电室或配 电室是所有房间、处所、用电设备的总电源。

(二)库房的防火检查要点及处置方法

库房管理要严格遵守《仓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在火源管理方面,要注意电气线路和照明灯具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要严防遗留火种,严禁违章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库房的防火检查要点和处置方法序号检查判定要点处置方法

1插销、插座、电源线、电源开关、灯具是否存在破损、老化、有异味或温度过高的现象填写检查记录表,告知危害,上报有关领导,制定限期改正措施

2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安装、使用电器、乱拉乱扯线路的 3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是否单独存放

4灭火器是否摆放在明显位置,是否被覆盖、遮挡、挪做他用危害,协助当场改正

五、内消火栓的日常检查

⒈室内消火栓、水枪、水带、消防水喉是否齐全完好。有无生锈、漏水,接口垫圈是否完好无缺,并进行放水检查,检查后及时擦干,在消火栓阀杆上加润滑油。

⒉消防水泵在火警后能否正常供水。

⒊报警按钮、指示灯及报警控制线路是否正常,无故障。

⒋检查消防栓箱及箱内配装有消防部件的外观有无损坏,涂层是否脱落,箱门玻璃是否完好无缺。 ⒌对室内消防栓的维护,应做到各组成设备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防锈蚀或无损坏。为防止生锈,消火栓手轮丝杆等转动部位应经常加注润滑油。设备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⒍日常检查时如发现室内消火栓四周放置影响消火栓使用的物品,应进行清除。

六、火灾隐患的认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确定为火灾隐患:

1、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的;

2、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的;

3、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

4、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不能立即改正的;

5、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的;

6、其他可能增加火灾实质性或者危害性的情形。

七、火灾隐患的整改

(一)火灾隐患当场改正

1、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3、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 通的;

4、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档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5、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6、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检查人员脱岗的;

7、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8、其它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违反以上规定的情况以及改正情况应当有记录并存档备查。

(二)火灾隐患限期整改(火灾限患的整改期限根据隐患情况、被 检查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不能当场整改的火灾隐患,根据本单位的管理分工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提出整改方案。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隐患未消除之前,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保卫部防火科,火科派员与整改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一并到现场复查,经查火灾隐患并达到消防安全管理论规范要求,由安全部签字后存档备查复查仍未达到消防安全规范要求,责令其部门继续整改直至达到火灾隐患排除为至。

第五篇:医疗质量及安全检查(临床输血检查标准)(推荐)

临床输血质量安全督导检查表(

二、三级医院)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医疗机构: 2014年用血量: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2013年出院病人 手术例数 2014年出院病人 手术例数 检查要点 分值 受检部门 评 审 标 准 评 价 要 点

一、临床输血管理部分(30分) 1.会议记录和内容; 3 医务科 1.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护理、要求:至少有会议纪检验等相关专业的专家。 要、签到及相关资料。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有明确职责,至少应包括: 2.指导临床用血分析

1、建立临床输血管理委(1)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审订职责,并监督实施; 报告; 员会并履行工作职能。 (2)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合理用血; 要求:报告至少包括全(3)推广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院用血分析及主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教育培训。 要科室用血分析。 3.有明确的职能部门(如医务处)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3.合理用血教育培训课件和签到表; 1.临床医务人员【2-33 临床科室 名医生[输血申请、知情同意、输血指证(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2-3名护士[标

2、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本采集、取血及输血前1.有临床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内容涵盖本机构输血管理的全过程。 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核对、输血监护]】。 2.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2.现场抽查临床用血前5名科室的一个科室,按照管理制度,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3.职能部门进行督导 1 检查记录。 1.临床用血计划。 3 2.临床用血申请分级

3、制定医院用血计划,1.制定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计划。 管理制度。 实行用血申请分级管理,2.医疗机构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3.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建立临床用血评价公示3..建立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制度。 度。 1.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置独立建制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诊疗需求相称。 1.有无输血科或血库2 输血科或血2.输血科工作职责明确,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建制 库 规程。 2.疑难配血及输血反

4、有独立建制的输血科,3.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应记录 职责明确并执行到位,开和安全管理。 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4.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 改进输血工作。 5.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 6.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配合临床用血事件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 7.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1.现场查阅: 2 输血科或血1.1临床用血储备计划 库 1.2制定安全储血量,能24小时提供临床供血服务(值班表) 1.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

5、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1.3应急用血的后勤2.有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 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通信、人员、交通)3.有应急用血的后勤(通信、人员、交通)保障能力。 临床工作需要。 保障措施 4.无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液的行为。 2.现场抽查 2.1血液入库记录(检查今年的入库记录),查验血液来源及去向。 2

1.临床各科室用血的

12 医务科、输血1.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评价结果。 科或血库 2.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2.医师考核评价指标认定。 中包括输血内容。

6、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

3、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进行评价。 3.输血科对临床医师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开展

4、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用血的数据统计。 临床用血评价,促进临床

5、职能科室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合理用血。 6.医院有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的指标。 7.医院有用血后效果评价管理要求。 8.医院对输血适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 9. 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做到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1.医院有开展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等输血技术的管理规定。 提问如何开展血液保3 提问临床科2.医院具备开展血液保护相关技术的设备条件。 护技术 室医师

7、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3.医务人员掌握血液保护相关技术并能积极开展工作。

展血液保护相关技术,建4.(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1.改变手术方式 立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 2.互助献血 液保护等输血技术管理(2)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 3.自体输血 制度。 (3)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 (4)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 在什么情况下启动配2 输血科 合性输血管理程序 1.有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1.血源紧张无法调剂

8、建立紧急抢救配合性2.有紧急抢救非同型输注和管理流程。 2.试验异常等 输血管理制度。 3.明确启动紧急抢救配合性输注的批准机构及执行部门的职责。 3.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

二、医护部分(20分) 1.按照相关规定,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现场提问医生 4 临床科室

9、执行输血前相关检测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检测。 1.无亲属陪同的急诊规定,输血前向患者及其2.有相关规定要求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病人输血如何处理? 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2.签署输血治疗同意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1)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书 疗知情同意书” (2)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 3.传播疾病 3

(3)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4.输血知情同意书规(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范性(满足2.相关要(5)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求) 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医院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 1.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6 护理及护理2.采集后的核对 包部 括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3.输血前核对。 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3.1用于输血的血液,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3.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3.2血液、发血单和受型无误。

10、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血者信息是否相符。 (2)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3.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度。(★) 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3..4血液发出前,还要以及 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4.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 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5.有相关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3.5培训与教育的制度、安排、课件,及听课签到簿。 1.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1.输血过程观察要5 医护人员、输(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点,如何识别不良反应 血科或血库

11、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回答问题取血、输血查(SHOT)的方案与实施(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对内容 情况记录。 医师报告。 2. 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如何处理 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3.检查输血科或血库(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处理不良反应记录

4

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或提问) 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 (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2.相关部门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 3.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医院有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1.提问护士,发血至输5 临床科室 (1)医院有明确规定的流程,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 血结束最长时间 (2)输血前在患者的床旁由两名工作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 2.输血器操作流程

12、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 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的制度与流程。 (5)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6)输血中要监护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7)输血全过程的信息应及时记录于病历中。

三、输血科基本建设及检测能力(20分) 1.输血科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并接受输血相关理论和1.独立操作区域 5 输血科或血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2.冰箱温度记录 库

13、输血科人员结构、房2.输血科主任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从事输血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有丰3.血液保存环境 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富的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 4.人员资质 合规定要求 3.输血科工作人员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 5.设备满足工作需要 4.输血科的房屋设置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至少应设置血液入库前的血液 5 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室、储血室、发血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值班室和资料保存室。 5.必备基本设备:2℃~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冰箱、2℃~8℃标本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溶浆机(血浆解冻箱)、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热合机、显微镜、传真机、专用取血箱、计算机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等。 6.血液保存环境条件符合规定。 医务科(输血科)抽查2 医务科、输血1.有输血申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 1.申请单审核 科 (1)输血申请单审核率为100%。

14、落实临床用血申请、2.大输血报批手续 (2)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 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3)用血的申请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报批手续。 (4)临床单例患者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8U履行报批手续,需要科室主任签名

或输血科医师会诊同意,报医务科批准。 2.紧急用血必须履行补办报批手续。 1.查出入库及配血,血2 输血科或血1.有输血管理信息系统。 型记录本 库 2.有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包括血液预订、接收核对、入库、贮存、出库及库存预2.冷链监控系统

15、建立输血管理信息系警等内容。 统,做好血液入库、贮存(1)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 和发放管理。 (2)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 (3)用血的发血单、输血记录单格式和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3.有保证血液贮存、运输符合国家有关冷链控制的标准和要求。 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1.温度记录 2 输血科或血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2.卫生学监测 库 (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 3.其他现场查看 (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4.血液监测与信息反

16、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馈的制度。 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 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 5.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 6

1.医院有紧急用血预案,有具体保障措施。

1.缺血时有无应急用1 医务科、输

17、医院有应急用血预(1)有紧急用血的应对预案。 血 血科或血库 案,并能得到落实。 (2)有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 2.停电应急 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备用电源) 1.有输血前的检测管理制度。 1.离心机的转速及时6 输血科或血(1)凡遇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开展不规则间 库 抗体筛检。 2.查看5天前受血者(2)按照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ABO正反定型、RhD、交叉配血、标本 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 3.查看试剂

18、有输血相容性检实验(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 4.当抗筛试验阳性时室的管理制度。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 如何处置 2.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内容完整性100%。 5.为什么做抗筛 3.输血相容性检测的项目组合既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又不过度检测。 6.血液制剂保存要求4.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应符合相应标准。 及时间 5.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仪器设备符合相应要求。 1.建立和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流程,应包括: 1.有无室内质控 2 输血科或血(1)质控品的技术规则定义。 2.质控记录 库

19、做好相容性检测质量(2)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 3.室间质评合格 管理,开展室内质量控(3)实施质控的频次。 制,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4)质控品检测数据的适当分析方法。 室间质评。 (5)质控规则的选定。 (6)试验有效性判断的标准。 (7)失控的判定标准、调查分析、处理和记录。 20、临床用血病历检查(抽取5份输红细胞试剂的病历,每例病历5分共25分) 病案号 科别 诊断 同意书 传播疾病 血型 病程记录

7 血常规(Hb) 评价(Hb) 得分

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安全生产管理常用文档 下一篇:门店管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