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音乐优质课(精选四篇)
怎样上好音乐优质课 篇1
一、情感体验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教师必须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让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与音乐释放的情感发生心灵的共振。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她让学生视唱不同的音乐主题来感受不同的音乐意境, 在“与学生分别走男女舞步”的教学环节中让生对比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等;教学中, 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视唱主旋律来表现不同的角色, 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 是不可造型的艺术, 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 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 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 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 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 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换言之, 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 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 二者不谋而合, 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 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 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 课时少, 内容多的情况下, 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 音乐大门的开启, 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 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队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 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 丰富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如实的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 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度变的自然、平稳, 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因信息传递的中断和音像资料的质量低劣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的同时, 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 提高教学效率。比如, 我在上《飘逸的南国风》这一节课中, 我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美丽的云南风光, 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本节课所创设的音乐教学情境中, 让学生很快就走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神奇的课堂, 学生也在我努力创设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我国南方民歌文化的深厚底蕴, 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索、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为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 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中, 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主题, 那如泣如诉的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二重奏时, 我把故事片〈梁祝〉中剪辑了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给他们播放, 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也就自然的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重压下那欲爱不能, 欲罢不能的情景, 表现的淋漓尽致, 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 就可以结合画面讲解, 欣赏音乐节目, 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果。例如, 在欣赏歌曲《十送红军》时, 由于学生生活的年代不同, 原来教学时只是给学生播放完录音, 然后再由教师介绍歌曲, 学生很难想象军民深厚的鱼水之情, 也体会不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与人民群众的支持那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教学时, 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万里长征艰难险阻, 老百姓送子参军, 与红军依依离别的感人片段后, 再欣赏这首歌的MTV, 这样一来学生就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战争年代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和军民鱼水情谊之深。从而使学生深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在上器乐欣赏课时, 过去只让学生看图片, 听录音和教师的讲解, 一节课过后, 学生还不能把某种乐器一一认出来。现在运用多媒体把各种乐器的图片、音色、演奏技法及其分类很直观, 很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在介绍某种乐器时, 不仅从屏幕上直观的看到这种乐器, 还可以听到这种乐器的演奏, 了解它性能和音色。通过形象直观的对比, 学生很轻松的就辨别出了各种乐器, 归纳出它们的种类, 并且记忆深刻。
总之, 多媒体的运用, 不仅极大的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音乐鉴赏体验紧密结合, 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拓宽了学生视野, 提高了教学效率,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更是为音乐, 其他教学, 以及其他领域服务, 将我们的教育发展推向一个全面的高度。
三、用心灵去感悟音乐
学生不喜欢空洞地鉴赏音乐, 因为他们对音乐的结构、调性、配器、和声等其实是非常陌生的。与其给学生讲解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艰深的乐理知识, 不如让他们学会用深情去感悟音乐, 去体会音乐中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授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鉴赏课时, 与其高谈阔论地讲着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调式结构是怎样来表现“含着眼泪的微笑”的, 不如讲讲莫扎特在创作《第四十交响曲》时难以想象的生活困境。由于当时妻子患病却没有钱买药, 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 莫扎特被迫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 而是借债的信件。他在给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贝格的信中写道:“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 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 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 并请您给予帮助。”但普赫贝格在读完这封信后, 却只给了他极少的钱。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 天才作曲家写下了他的最后三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 于1788年7月25日完成。莫扎特将曲调定为他很少使用的象征伤感和痛苦的g小调, 同时在交响曲的开始部分没有使用慢速度的引子。这是一部最阴沉, 但也是莫扎特写过的最豪放、最狂暴的作品。曲子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 其基调就是抒情风格加上悲怆气氛, 同时又充满着愤懑激昂的精神。这部作品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之情, 但又不仅仅是作曲家当时贫寒生活的直接反映, 而是深深地凝聚了一个穷困作曲家的生活体验, 是他一生中所有悲惨遭遇和挫折的集中体现, 是莫扎特“含着眼泪的微笑”。学生其实是很善良的群体, 在听到莫扎特的窘迫后他们便会自觉地带着深深的感情去体会“含着眼泪的微笑”, 这既是音乐教育, 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育。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课学会感悟音乐之美, 了解音乐所要传达的讯息, 辨别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 正确比较和评价音乐, 并以音乐为载体, 了解其所表现的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 并最终在音乐的启发下学会爱、懂得爱。只要我们广大音乐教师都能够用心与学生沟通, 从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学生爱好等角度来精心设计每一堂音乐鉴赏课, 那么就会发现, 让学生由单纯的喜欢音乐转变为了解音乐, 并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 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怎样上好初中化学优质课 篇2
一、优质课应当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课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教师的修养时,提出三条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他认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应该同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掌握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首先应该肯定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教学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同时,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囿于一个程式。教学效果的好坏,还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做到“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愈矩’,这的确也是一种艺术”。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德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成功的教学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教学。
1、科学性就是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教学过程,蕴含有很多的规律。第一个是学科知识的规律,各个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内在的规律。第二个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教师上课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活动。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特定的规律,一堂高质量的课应当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入手。
2、艺术性就是科学再现求“实”、艺术表现求“活”师生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
求“实”
就是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最优化的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
求“活”
就是注意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求“美”
就是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求“趣”
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求“新”
就是注意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求“效”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教学效果,二是时间消耗,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一般教师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益,可见优质课的最后落脚点是效果与效益。
二、优质课应当具有的几个特点
1、结构严谨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媒体中的有效成份,使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控制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可控的过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信息反馈,可以实现有效地调控,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并随时注意排除各种干扰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也就是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法;进行学习评价,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2、思维流畅
思路流畅是指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启承转折应该自如、平滑,师生的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犹如滚滚长江,一泻千里。
3、应变自如
教育机智是老师重要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对突发事件的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和灵活机智巧妙的处理。而这一切都是在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无论发生什么事,老师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调整原定计划,灵活地处理好一切问题。
4、节奏适中
课堂教学节奏,指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份连续不断的交替,在时间上以一定的秩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形式。通过这些可比成份的重复和有规律的交替来表现,传达教育者的情感态度、思想倾向及所要强调的内容。
(1)课堂教学节奏的成份
课堂密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的教学任务的程度。是有效信息。课堂速度:指对教学量规定的概念。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量。包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巩固。
课堂难度:指教授者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难易程度。它多属技术、方法、理解水平方面的问题。
重点度:指通过比较而确定的相对概念。它是指课堂内重要和主要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比例的大小的程度。强度:指教师、学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教授或学习一定难度和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双方身心疲劳的程度。持久的高强度,可能使教师传输教学信息的能力减弱,也可能使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能力衰减。
激情度:指教师、学生双方共同沉浸在教学美中,融于情景交融的境界中,所激起的双方情感的共鸣,情感振荡的程度。高激情度的出现,常标志着教学高潮阶段的到来。
教学节奏的高低、强弱规律变化,使教学跌宕有致,起伏自然。(2)课堂教学中的节奏特点
课堂45分钟里,学生的脑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种状态。有振奋、愉悦,也有疲倦、松懈。教师的课堂管理技术要求教师掌握这种在课堂上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随时间推进,其兴奋中心呈曲线变化,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课堂的前15分钟和25—40分钟的前15分钟是学生脑力的最佳状态。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最佳时间,课堂内容的重点应放在这段时间而加以解决。第15—25分钟这段时间是学生课堂疲劳的波谷期,是学生情绪上相对平衡的时段,以处理一般性问题,练习或学生自学为好。
5、启发得当
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要看学生是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获取知识,这是“启发式”与“注入式”的分界线。
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
良好的提问,在善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落和作者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常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激疑、设疑、释疑、评价,一个好的提问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性:合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向性。
6、语言有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不仅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体,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进入艺术的殿堂。而有的教师虽然经纶满腹,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教学语言的美是多样的:豪放、细腻、庄重、幽默、绚丽多情、朴实无华等,只要运用得当,都给能人以艺术享受。
优秀教师的语言从内容到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节奏都有很高的要求。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语言家的用语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宏辩和艺术家的丰富情感的集大成者。
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具有如下特性:
准确清楚
生动形象
波澜起伏
通俗易读
风趣幽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以传播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口头语言、板书、板画)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经验。相比之下,对体态语言的研究,就薄弱得多。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它包括眼神、表情、手势等。
依据美国体态语言专家保罗·埃起曼和弗里森关于体态语言的分类理论,结合我国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体态语言运用的特点,我们常将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五大类,即:象征性体态语言、说明性体态语言、表露性体态语言、适应性体态语言和体调性体态语言。
7、板书精美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既是老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又是老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启迪学生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
板书的形式和教学的其它活动方式一样,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板书的种类很多,选择最佳的板书形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常见的板书形式有如下几种:
提纲式
词语式
表格式
线索式
图示式
总分式 板书的原则是:
书写规范
有示范性
语言准确
有科学性
层次分明
有条理性 重点突出
有鲜明性
合理布局
有计划性
形式多样
化学教学中怎样上好常态优质课 篇3
关键词:师生关系 实验功效 评价方式
常态优质课是相对于一般的公开评比优质课而言的。它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等。笔者认为基础知识的获得关键在于平时的教学当中,所以尽心上好常态优质课,是决定学生的未来学习的关键。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上好常态优质课呢?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优化师生关系,发展和谐教育
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用“沟通、信任、情感”来拉近师生关系。如果学生不接受教师本人,那么采用任何教学方法所起的效果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把满足和维护学生的自尊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达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形成心灵的沟通和思维的碰撞,把教学一步步引向深入。
1.1关爱学困生
学习上有困难生成为“学困生”,其一般特点: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方法不当,有的接受能力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他们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加以鼓励。在他们实施教育时要讲究方法,要在真正摸清他们在哪方面不足的情况下,逐一用言语、行动去感悟他们。
我对“学困生”总是给予更多的问候、关心、体贴和帮助。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并不另眼相看他们,从而减小他们心理的压抑感、自卑感,真正从内心里有和老师亲近沟通的欲望。对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尽量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尽量解解答一切问题。并给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以指导,明确自己的差距。鼓励他们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够大有进步的道理。对接受能力弱,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只有他们对化学产生了兴趣,才能钻进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初步培养他们接受化学的能力。对他们多提问、多启发、多辅导。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取得进步的成就感。使其学习的积极心,接受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让“学困生”生活在一个处处受人关爱的集体中,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全面的发展。
2、重视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实验功效,培养学生多动手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会自主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因此,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是新课改的关键性课题。
化学实验教学从形式上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协同实验和社会实验四种,在化学教学中,围绕“三维目标”,通过上述四种形式实验教学,对学生诸多方面能力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下面就通过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谈几点看法。
2.1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
注意是人人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在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够专心致志且特别感兴趣地获取知识,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创设趣味演示实验,引起培养学生更大注意。
2.2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优秀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得出关键实验现象的能力。
2.3分析、改进实驗,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的优缺点,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实验知识,在对某些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学会从事物的本质去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2.4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俗话说得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教师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让两、三个学生代替老师演示,然后让全班学生集体讨论他们实验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集中点拨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规范实验操作能力,并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教育。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即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提高,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既可以从一节课的内容去评价,也可以从阶段性的成果去评价,还可以从学生作业整洁规范与否评价等等。这样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与提升的空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以上上好常态优质化学课的三个方面看,教师要创设育人氛围,优化师生关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多样性与发展性评价学生。教育质量将全面提高,教育之花将遍处绽放。
参考文献:
[1]彭继贵.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论坛[N].山西学英语报社,2006年22期
怎样上好音乐优质课 篇4
第一, 课堂过程有没有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原则 (教育部2003) 。 (1) 有没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 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 有没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第二, 课堂有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第三, 课堂准备是否充足, 内容是否充分, 节奏感是否强, 是否高效轻松。第四, 教学与应试是否达到和谐统一, 即学生专业上是否有收获, 能力上是否有提高。第五, 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流利的口语, 先进的教学理念, 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 成立精英团队, 共同研究, 集体备课
精选本学科优秀老师及课件高手, 各抒己见, 共同研究所选课题, 然后对各教师的教学建议做出适当的筛选和整合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 共同搜集素材
《高中英语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 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教育部2003) 。因此, 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素材信息搜集能力, 在课前广泛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动画、录音、视频等资料, 以便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三) 确定目标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目标要求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四) 精心设计课件, 准备教具
在课件设计时要遵循有针对性、交互性、简洁性、艺术性四大原则。
(五) 反复试讲, 及时调整
反复试讲, 让团队成员挑毛病、找不足, 并及时调整。只有反复实践, 才能发现所设计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是否相符, 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否协调一致。
三、课堂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展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景
语言学习讲求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 感悟语言的功能。
(二) 给学生创造参与交际的机会
语言习得研究的规律表明:学生参与程度与提高语言熟练程度成正比, 当学生用英语积极地参与交际时, 语言也被掌握了。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 促进学生参与, 巩固学生参与, 并保证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行主动参与, 进而达到激发其主体意识, 发挥其主体作用, 发展其主体能力, 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三) 教师上课要有激情, 要有跌宕起伏的节奏
教学节奏就是教的节奏与学的节奏有机整合而成的一种组织节奏。教师如果能出色地把握好课堂节奏, 必定会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 教师的嗓音要做到抑扬顿挫以外, 教学活动节奏还应达到动静相生。教学中的“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因此要做到动静结合、动静有致, 这样既可以提高节奏感, 又可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魅力。
四、如何上好优质课 (以一堂市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教学设计为例)
本节课为英语外研版必修五模块二新授课, 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
(一) 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
(二) 教学流程设计
文章导入→结构速读→故事深读→归纳拓展→指导定位
Step 1:Pre-reading
1. Warm-up
导入阶段是师生之间建立情感, 为新课做铺垫,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和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阶段。视频导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Watch a video about the Devil’s Bend and lead students to the passage about the unusual human traffic signal.
2. Brainstorm
头脑风暴的投入是为了迎合阅读中考查学生的猜测能力。
When the students see the title, 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Step 2:Focus-on
1.Fast reading
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文章大意
Read the passage and match the headings with the Paragraphs.
(Tip:Don’t need to read every sentence.J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beginning or ending of each paragraph)
2.Careful reading
获取文本主要信息, 并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充分理解课文。
Paragraph 1:The road
A table (from four aspects:location, life, road, fact) is designed to focus on the detail information.
过渡:正是由于手举标志的志愿者, 事故和死亡率大大下降。以“What kind of man is he?What does he do?”转入第二段。
Paragraph 2:The man
(1) What does he usually do as a traffic signal?
(2) Does the job bring him much money?Why?
过渡:Timoteo并没有得到很多钱, 但是依然坚持工作。为什么?接着转入第三段。
Paragraph 3:The reason why he does it?
His two experiences: (1) ... (2) ...
3. Consolidation
板书总结。
4. 情感升华
升华道德意识, 为正确的职业选择打基础。
Step 3:Sum-up
Task 1:Retelling
Retell the story of Timoteo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In La Paz...in bad condition...one road...dangerous...But thanks to...the death toll...a human traffic signal...a volunteer...Why does he do it?...encounter...was called out...mission...every morning...takes up...and directs...
【设计意图】本活动为读后的巩固性篇章输出部分, 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所读文章, 同时对所学语言进行巩固、内化、综合、运用, 为下一步的读后活动做铺垫。给出关键词, 降低了难度,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Task 2:Discussion (Group work)
Compare the jobs of Timoteo and Xiao Yonglu, and find out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m?
【设计意图】本活动为读后深层次的输出, 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评价能力。通过从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生活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树立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Homework (choose one)
A.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write a summary within 100 words.
B.Write a passage describing an experience of getting help or helping others.
【设计意图】作业A紧密结合本节课所学, 适合所有学生;作业B是迁移运用, 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五、结论与反思
纵观本节课, 教师的教学思路缜密, 教学步骤合理紧凑, 课堂活动内容丰富, 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 并受到了启迪和教育。所以,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 应该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01-12
怎样上好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01-12
怎样上好数学课改课01-12
怎样上好初中英语写作课01-12
怎样上好口语课01-12
怎样才能上好课01-12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微型课01-12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临床治疗分析01-12
探讨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01-12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