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母亲作文

关键词: 老俩口 看望 父母 生活

老家的母亲作文(精选14篇)

篇1:老家的母亲作文

这首诗的初稿题为不要歌颂,写于初。那时我的父母还都健在,他们俩单独生活。虽然生活无虞,应该说是享福了。但迫于生计,几个儿子不能常在他们身边。每次我回老家看望他们,老俩口都特别高兴。我深切地感到,在外的儿女无论工作生活多么繁忙紧张,都要多回家看望父母。不能只是打个电话什么的,以为就可以了。

子欲孝而亲不在,那就悔之晚矣。鉴于孝敬父母之必须和迫切,不要口头歌颂,而要付诸实际行动,于是有了那初稿。

最近翻看旧作,觉得这首诗立意不错,可写得不好。于是我决定重写。着重塑造年老的母亲孤身在老家的形象,以期呼唤作儿女的赶快行动以尽孝心。诗中,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她总觉得心悬在半空一句,是当年我母亲的原话。后面一句不磨人就好了则是千千万万老年父母常说的真心话。他们心想着的`是子女。真的,他们从不要什么歌颂,不求回报,他们但愿能以儿女为荣。

有道是父母方知父母恩,当我们已为人父母的时候,更应该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父母,思考怎样去孝敬他们。这也是我写这首小诗的初衷,企盼能得到你的认可。

当然,就这一主旨而言,这首诗显得单薄了些,很觉遗憾。但我真心地希望人们看了这小诗后能有所触动,行动起来,多多关爱孝敬我们的父母。

篇2:老家的母亲作文

母亲这么一提醒,我才想起暑假的时候,她曾经嘱咐过这事。

母亲和我说起的那张喜报,对于我们家族来说是一张珍贵的喜报;对于我和我们家来说是一面旗帜。

说它珍贵,是因为这张喜报是父亲的亲兄弟,我的第五个伯父因战功而获得的。五伯高中毕业后去了参军报国。这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了。之后,也就是一九七九年二月爆发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五伯及其所在的部队奉命参战。在保卫边疆的战争,作为班长的五伯带兵有方,作战英勇。短短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五伯就被提为排长了。

战争结束后不久,五伯所在的部队就给爷爷奶奶、给我们的家族送来了这张喜报。据父辈说,喜报送来后,爷爷把它挂在客厅的墙壁上,整个村子的人都来我们家一睹为快,爷爷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后来,五伯回到了地方,做了领导,一直到退休。五伯也成了父亲六兄弟中最有成就的一个。而这张珍贵的喜报就一直挂在我们家的客厅的墙壁上。直到前几年,父亲把老房子拆了重建,母亲才把它收藏好。

再后来,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陆续降生并慢慢成长。儿时,每当我们读书不勤奋、干活不勤快、生活随便,父母总会在晚饭时,要我们兄弟姐妹抬头看看墙上挂着的那张喜报,并且要求我们像五伯那样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现在想想,我能和五伯那样走出我们那个小村庄,从事自己喜欢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五伯的那份喜报还是起了引领作用的。

……

咚咚的脚步声响起,母亲从楼上下来,手里拿着五伯那份喜报。她一边下楼梯,一边高兴地跟我说:“找到了,找到了,你的书本压着,有点难找,今天一定要过好塑。”

从母亲手里接过它,发现经历了三十八个春秋的这份喜报已经陈旧发黄,更可惜的是有部分已经残缺。遗憾与愧疚顿时涌上心头。

篇3:老家的土墙房

古人造屋,不像现在这样科学的规划。一般是请一个风水先生,拿个罗盘(又名风水罗盘,罗经、罗庚、罗经盘等),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以罗盘定宅基。不过经罗盘选的址,大都是坐南朝北,或背靠大山,面朝平原或湖泊水塘等,若没有湖泊或平原,也有面朝梯田或沟豁豁口的,总之一开门即可望远。另一个选址条件就是逐水而居。土屋选址,必有水源,要么能打井出水,要么有山泉水,老家人称之为“捡水”,把竹子对半劈开,依次连接然后从水源处接到家里水缸,不花钱,所以叫“捡水”。那时选址还有一个重要因数就是必须避开坟茔墓地,再好的风水,活人绝不与死人争抢。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时候虽没什么刻意的规划,但房前屋后,竹林是必不可少的,要么选址在竹林丛中,要么房屋建好后房前屋后都种上竹子,若竹子成活率高,说明这儿风水就好,适宜人居。记得我大伯家门口就种了很多竹子,小时候放暑假在大伯家玩,非得扭着大伯砍下碗口粗的竹子做弓箭。那时的土墙房,很少有大面积集中建在一块儿的,既使是有很大的院子,现在住了很多人,那也是以前有钱人一家人住的。绝大部分土墙房大多星罗棋布地散建在纵横阡陌,高低起伏的丘林地带,这也彰显中国农耕文化的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不是众人都去抢一方水土,这也符合四川地大物博,人们各自居守一处的地域观念。

土墙房是怎么建的

小时候见大人们建房,先用条石打地基,一般垒两层条石平地面,然后由两块木板做成的模具架在上面,就地取土,夯土墙,墙厚略45公分左右,模具拆卸处都留下一个圆圆的小洞,叫牛儿洞,一般建成后都要堵上,但我家的老房子却没堵,以后用来塞烟屁股(烟

土墙房一般都是平房,有建一排的,共三间,中间为堂屋(饭厅兼客厅),左右为卧室;厨房和厕所一般都建在正房外边。也有人口多经济条件好点的,直接建成四合院形状的。这种四合院有的厨房就在正房内,但厕所仍然建在外边。所以屋内没有臭味。

虽是平房居多,但房屋空间都在5米左右,土墙夯成后,架上木头做的人字梁(也就是现在通常说的木桁架),横竖斜拉都用一种铁钉抓牢,然后整体用土办法吊装上顶,人字梁架好后,再钉上檩子,然后在檩子上盖瓦,那时候盖房连小青瓦都自己烧制,小青瓦一头大一头小,盖房时,小的一头朝下叫沟瓦,大的一头朝下叫盖瓦。两排沟瓦中间叠上盖瓦,这样遇到下雨天就不会兜水,雨水就顺着沟瓦流到屋檐外,一般每间屋都有两匹亮瓦(玻璃瓦)镶嵌在沟瓦里,用于采光。而屋檐一般都超出房屋面积一到两米,门前根据屋檐留一条长廊,用于堆放杂物和乘凉避雨之用。由于房屋空间高,墙体厚,加上还有木制蒂),一旦香烟断供,大家都在牛儿洞中去掏烟屁股。夯土墙一般都砌四五米高,并在一定高度留个正方形的孔镶嵌木格栅窗,除了木栅格,没有任何遮挡。除了人钻不进来,小猫老鼠都可自由进出。那时候的土墙房,家里若没老鼠被认为风水不好,可现在的建筑连蟑螂都很难发现了。天花板,所以土墙房冬暖夏凉,最热的时候,人们最多拎把大蒲扇,连电扇都没有更甭说空调了。

土墙房的配套设施

过去的土墙房,不像现在的成套住宅,几室几厅,几厨几卫。堂屋和卧室算是正房,其他都是配套建筑,厨房一般建在房屋的左右角上,有的丁着正房盖一小屋便是厨房,也有的从山花处斜盖一小屋做厨房,但无论烧柴还是烧煤厨房都有烟囱,从房顶上出烟。熏不到屋里人。要说配套设施,最重要的要算厕所了,土墙房的厕所,一般都跟猪圈建在一块,上厕所时,圈里的肥猪直眉瞪眼盯着你,外人有的还真不敢上这样的厕所,不过现在好了,厕所也用卫生纸了,以前全是用竹篾。除此之外,还有鸡鸭鹅圈也是必不可少的。

篇4:母亲老家的新山村

今年正月初六下午,我開车前往已隔多年未去的李山坞村。儿时我和母亲到外婆家做客,要走一上午的路,这次我只花了几十分钟就到了村外。下车后,我看见前面不远处石门上方写有“李山坞村”4个大字,就知道这就是我多年没有来过的李山坞。我缓步向李山坞村走去。这里的房屋依山而建,青陈公路从村前穿过,使得整个村子呈半圆形。受地形和道路的影响,房子的地势有高有低,但错落有致;新建的房子有仿古的、有现代的,风格尽管不一致,但都很美观。

我走进表弟李文山家,他们夫妇热情地招待我。落座后,我们兄弟俩就开始谈天叙旧。表弟今年59岁,在家种了几亩田,空闲的时候就去县城做点零工。他的妻子在家开了一家小卖部,方便村民和路人购买日常用品。他的两个儿子在家都盖起了新楼房。两个儿子已给母亲办理了养老保险,她现在每月可以领到500元养老金。全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表弟跟我说这都是党的好政策,让他们这些大山里的人拥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拉完家常后,表弟领着我绕着村庄走了一圈。一条水泥路从村口延伸到每家每户的门口。路边设置了许多宣传广告牌,上面写着《村规民约》和科普知识等宣传内容。为了保持村容整洁,路边摆放了许多分类环保垃圾桶。在路旁的一户人家门口,我看见有位村民在建沼气池,便停下了脚步,和他聊了起来。我从他话语中得知,现在在农村建沼气池、改厕所还可以得到政府的扶持和补助。

我和表弟走着走着。迎面碰上了儿时的小伙伴李露山,他现在是李山坞村村长。他笑容满面地说:“胜哥,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我们实行‘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了吊瓜种植项目。我们还把原来臭烘烘的水塘进行了重新整治和开发,不仅在里面养了鱼。还买来了游船供村民在农闲时娱乐。去年端午节,我们村还举行了村民划船比赛,你的大表侄还拿了奖呢。”说完,他向我介绍了李山坞村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还满怀信心地说要通过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搞生态农业等方式,让村民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洗热水澡、用洁净能源”的目标。在他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村庄的东边,只见一幢新建的大楼的顶部正中央写着“李山坞俱乐部”6个工整的大字。俱乐部前边的空地上安置了各种健身器材。我走进室内,发现不少村民在“农家书屋”读书看报,学习科普知识;一些老年人在下棋、打牌;乒乓球室里,一些年轻人正在打球。我为之一惊,一个小山村竞有如此好的娱乐场所!要是在10年前,这样的娱乐场所也就是在镇上才会有,变化真是太大了。

当我逛完村子后,打算返回县城时,表弟极力挽留我吃晚饭,我只好客随主便。回到表弟家。一进门我就发现表弟妹正在放自来水洗菜。他们已经用上了自来水,家里做饭也用上了液化气和沼气。不一会儿,一顿丰盛的晚餐就上桌了。这时天色渐黑,只见安装在村里的路灯都亮起来了,把整个小山村照得更加美丽。村民也三五成群地来到俱乐部前的操场上参加各种健身娱乐活动,消除一天的疲劳,迎接明天美好的生活。

回到县城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母亲的老家李山坞村,从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了如今美丽富,饶的新农村,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果。我想,今后的李山坞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5:我的老家-老家作文600字

清晨,也就是一天的开始,村农并不像城市人一样呼唤大睡,而是陆续开了门。那正是黎明时分,村子都热热闹闹的。哼着小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叔叔伯伯爷爷们扛着锄头,赶着大水牛或羊,也许是鸭,各个地方去。放羊的放羊,放鸭的放鸭,锄地的锄地,他们都认真的干着自己的“老本行”。妇女们也忙着处理家务,洗衣服,做饭,清扫,一切靠自己动手。尤其到了农忙季节,还要忙着煮点心,送茶水,在炎热的太阳下晒谷子。这些“老本行”中,大家都表现出勤俭朴实的习惯和美德。

夜晚,是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大家在静夜星空下谈天,小孩儿成群结队地扑捉昆虫。在月光下,围在一起听奶奶讲那听不腻的老故事。在瓜棚下,摘下又大又绿的菜瓜。抬头看看满天星光闪烁真,如一支支红烛在心田燃烧,多么温馨的全家福啊!

花朵的清香,土地的芬芳,树林的苍翠,草地的碧绿,山高声远,流水潺潺,就算手中握着一支彩笔,也描绘不出这样祥和悠闲的景色。

我每天都到老家去,老家一年比一年强。因为是示范村,房子成了小洋楼,路旁变成了仙境。就像1970年的人看到20xx年的世界!我每到老家去,都会在后院的池塘抓小鱼小虾,田里抓小动物,然后再放生。

浓挚的人情味,柳絮飞扬的景色,淳朴的农民,这和谐、温馨的乡村景色,将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清新,永不褪色。

篇6:老家的春天作文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庸庸懒懒的,但充满着希望。春天就像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拿着一支变幻无穷的神笔,画出了一幅幅美的画卷。你看,那油菜花已经展开了笑颜,轻风吹过,她就跳起了春的舞步,落下了黄色的花瓣在绿油油的青草上,正应了陶渊明的那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他们辛勤的忙碌着。看,一只蜜蜂停在一朵花瓣上,久久不愿离去,仿佛在倾听着花儿对他甜言蜜语般的诉说。啊,这是春天的恋歌!

看,邻家的三五个小孩,手里拿着网兜在油菜花海里嬉戏捉黄蝶,黄蝶是不容易捉到的,这不,她们飞进花海里寻也寻不见。头上沾着花,裤腿上裹着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快乐的笑声在乡村的田野回荡。看,远处还有几头水牛在吃草,骑在牛背上的小孩手里拿着长长的草叶子在编蚂蚱。哪家的小孩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惹得同伴笑眯了眼。“啾啾”飘来了吆喝牛的声音,农民伯伯已经开始耕地播种了,播种的是春天的希望,收获的是秋天的果实。

这就是老家的春天,生机勃勃,充满着希望,每天都是一个开始,每天都是一个起点,不用担心很遥远的事,也不必去挂念一些细小而琐碎的事。

是的,老家农村的春天就应该是像一张白纸那么纯粹,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一切是那么的简单自然。

篇7:老家的春天作文

今年春天里,我随着家人又回了一趟老家。在老家呆的这几天,无不勾起了每一年里老家的春天带给我的回忆。在这些回忆之中,童年时期的回忆一直都是最深刻的。

与老家相邻的小孩子都是我的好伙伴,又因着我们的年岁相差无几,我们更是无话不谈。春天一来,在姹紫嫣红之中,我们一个个因为追逐而显得红通通的小脸蛋比花儿的颜色都要艳丽。

老家的春天就像是一个鲜有打扰的一方世外桃源。老家里的人户不多,算来算去也就这么几户人家。春天一来,大人们都一起去田地里种植了,家里也就剩下了我们这些悠闲的小孩。童年是最不吝啬给我们多余的时间的,我们也就在这些时间里尽情的丰富我们的快乐时光。

我们会去山间的野花丛里摘花,会去扑蝶。有时候我们调皮起来,还会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然后去掏蜂窝,吸吮香甜的蜂蜜。春天一来,老家里好看的景,好玩的事全都摊开在我们眼前,就只等着我们去一一体验了。

篇8:老家的春节作文

年三十一早,奶奶就带着大家进行了卫生大扫除,在老家,这叫着“扫尘”,意思是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打扫好卫生,爷爷和爸爸一起贴上了对联和福字,家里顿时焕然一新。忙了一天,晚上开始吃年夜饭了,全家人坐在一起,打开电视看春晚,爷爷和爸爸喝起了小酒,我和奶奶、妈妈喝着饮料,大家有说有笑,很开心。

一夜的鞭炮齐鸣,一大早醒来,我发现床头放满了零食。我赶快穿好衣服,长辈们都已经起床了,我一个个给他们拜年,奶奶给我盛了六个汤圆,说是六六大顺。

篇9:老家的春节作文

我的老家,每逢过年就有着浓浓的年味,即便不放鞭炮,也不放烟花,仍有说不尽的年味。

到了老家,妈妈打开行李,开始把一件件衣服拿出来摆放好,然后去菜场买菜,回来后,妈妈又吩咐我和姐姐帮忙整理茶几上的东西,等全部都整理好,妈妈才安心地坐下。

晚上,爷爷的几个老表打电话过来,电话里,那喜悦的声音传来:“过几天来你们家拜年!”一家人听到消息,个个都欣喜万分,掐指一算,爷爷的老表已有十年没来拜年了,这场面会是有多么激动!时间一天天接近,妈妈准备着丰富的年货。一些邻里走进老家的大门来拜年,村里的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也早早地放起了烟花,还有一些小女孩一起在我们老家前的操场上放风筝,每家每户洋溢着年味。

年三十到了,叔叔一家来到老家和我们团聚,大家围在桌子旁高高兴兴地吃着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当春晚的时间也该到了,大家坐在沙发上,其乐融融地看着春晚。大厅里变得格外温暖。

正月初一,也正是我农历的生日。晚上姑姑一家、叔叔一家,还有村里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等吃好饭,我便打开了蛋糕,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终于等到这一天,爷爷的老表来了。可爷爷奶奶凑巧和叔叔一家去了北京,但老家喜悦的气氛依然不变。一个早上,妈妈和姑姑匆匆赶去菜场买菜,接着又匆匆回到老家洗菜、布置桌子。不一会儿,后院的厨房就飘来了阵阵菜香……

“汪!汪!汪汪汪!”大福大声地叫了起来。“客人来啦!”我兴奋地喊道。本以为爷爷的老表只来了三四个,没想到几个几个进了大门,一数竟有七八个。大厅里,大家见到彼此都异常兴奋。妈妈为他们准备茶水,爸爸同他们聊天,分享各自的事,大厅里不时传来笑声……

篇10:老家的夏天作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说春天是万物复苏、耕耘播种的季节,那么在我的老家,夏天就是一个丰收和繁忙的季节,摘荔枝、掰玉米、拔花生、收黄、黑、绿豆、收割稻子、摘龙眼,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收割的粮食晒干、好坏分开、装袋封好。对了,趁着夏季还没过,老家人得赶紧种下一茬的粮食。老家处于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属于临海地区,冬季温和干燥,冬季最低温绝对在零摄氏度以上,因着光热条件充足,老家那一年可以两熟。六七两个月就是农忙时期,小时候学校还会放农忙假,等到假期结束回校,大部分的学生包括老师都是黑了不止一个色调!

老家的夏季是高温多雨的,这话一点都不假。我们常说,荔枝不是摘的,而是捞的。是的,捞荔枝,从雨里捞荔枝,每到摘荔枝的时候,我们那都会下雨,有小雨、大雨,有时还会打雷,但人们总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老一辈的人都不喜欢浪费,会觉得可惜,就像明明已经不用种那么多的田了,但他们说,不种看着地里长草觉得心痛。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是怎样的,但在我老家那,几乎看不到荒废的田地和山岭。晒稻谷的时候,更折腾人了,那天说变就变,都不带打一个招呼的,下一秒黑云就不知从哪冒出来了,各家各户都跑楼顶收谷,边收边喊:落水了,收谷咯!!!那声音你听着就像战场上的战鼓敲响,你的动作更急迫了。

有了这么多的活计,闷热的夏季好像一点都不难熬,等人们闲下来的时候,秋天的脚步近了,天气又慢慢的凉爽了起来。看着家里装好的粮食,地里的玉米苗,田里水稻秧,山上的荔枝嫩丫......这个夏天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篇11:老家的夏天作文

老家夏天的早晨,小草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这个时候天气非常凉爽,农民伯伯就早早地到山上去辛勤地劳动了,当他们满头大汗回来时,已经是炎热的中午了。

吃过午饭,小孩子们都去睡觉了,大人们忙碌了半天也抓紧时间去休息一下,只有老年人在悠闲地玩纸牌。屋外,阳光白白的,把大地炙烤得很烫。这时,树上的知了叫得更加卖力了,从山里偶尔还会传来老黄牛哞哞的叫声。

等到晚上,喧闹了一天的小山村安静了下来,凉风习习,非常舒服。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还有来串门的邻居,说说笑笑,非常快乐。

篇12:我的老家作文

早晨,伴着几声大公鸡叫我们起床了,大人们自己去干自己的活,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妹妹、外婆三个人。当然,我们不能在这里干坐着,必须做点什么,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我们可以去小河里抓鱼,想到这儿我立马给外婆和妹妹说,她们高兴点头,我们收拾好筐笼就从家里出发了。

走了大约两分钟就来到了小河边,别看这条小河窄,里面的小鱼可是很多的。我们三人一人提一个筐子固定在小河里,眼睛一瞅顺手一罩,鱼就进了筐,再弯下腰一摸鱼就到手了。等到中午,我们满载而归。

中午吃完饭后,我和小妹妹把剩下的饭菜倒入盆子里,拿到树林给那些饿了的小动物们补充能量,有时候还能遇到一些受伤的小动物,这时我们就会把它带回家,等到它的伤好了之后,再把它送回大自然。

晚上,我们常常在院子里吃晚餐边吃边聊。天边的红霞,傍晚的微风,头上归巢的小鸟,都是我们的好友,我们和它们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篇13:爸爸的老家作文

但是爸爸喜欢叫它石塘街,因为路上台阶和长长的街道都是用石头铺成的,街道旁边有一条小溪。听爸爸说,小时候奶奶经常带着爸爸在小溪里面洗澡,奶奶就在旁边洗衣服、洗菜。

很早很早就有人从山里面出来到石塘街赶集。街道中间有一个革命纪念馆,走进去院子好大。院子里有一尊解放军雕像,很威武地站在那里,仿佛在告诉我他们以前是多么的勇敢。旁边摆放着解放军用过的枪、手榴弹,穿过的衣服。爸爸偷偷告诉我,纪念馆原先是爸爸外公的老宅子,后来老外公把房子捐给了政府,变成了现在的.纪念馆。我想爸爸的外公难道是个有钱人?

街道外面有一条清澈的大河,河道里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我记得暑假,伯伯还带着我在大河里游泳,我在河里捡了许多石头带回宁波做纪念。虽然没有宁波大城市那么繁华,但是爸爸的老家街道、河水都很干净,到了晚上还能看到很多星星,我感觉那里的空气都那么宁静、舒服。

篇14:老家的小院作文

因为上通天,下接着大地,像是水井一样的建筑。

我们都特别喜欢老家的院子,春天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

梨花开尽春满园,随着微风细细吹落的,不仅是这带着各种香气的花瓣,还有我们悄悄然的成长。

夏天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吃过晚饭,经常会坐在院子里乘凉。

可是我又最怕被蚊子咬到,总是会披上一件长袖的外套,而且涂了好几层驱蚊露。

夏夜的晚风总是沁人心脾,跟家人待在一起,聊过往,聊未来,怎样都是好的。

秋天的时候,瓜果成熟,那时候妈妈总喜欢在院子里栽上几棵果树,到了秋天,瓜果成熟,院子里已是各种成熟的果子,可以大饱口福。

冬天啊,白雪皑皑,到处都是寂寥的景象,可是一想到来年花开满园的场景,又满是期待。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老家新变化作文 下一篇:祝福新娘新郎的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