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育人”模式分析

关键词: 教化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模式

“精致育人”模式建立在大学生心理需求基础之上, 以“文”来达到引导、教化的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 精致育人模式注重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针对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从而实现引导大学生朝着个性化发展的目的。新时代背景下,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加大, 因此国家必须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注重大学生对理论的掌握, 而并未对其实际理论掌握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就导致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 “精致育人”模式的引入则可以有效推动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精致育人”模式提出的依据

(一) 理论依据

精致育人理念主要起源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正是精致育人这一理念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精致育人理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 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从而达到引导其积极向上的目的。不仅如此, 精致育人模式的运用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中提及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精致育人理念所包含的内容与精细化企业管理理论存在着一定的类似, 双方均提出应当注重工作的精细化、制度化、严格化以及规范化, 精致育人理念还提出应当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分层管理, 通过进行不同制度、管理方案的制定可以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 现实依据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得到了极大发展, 95后大学生群体正成为目前社会的主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受益者, 可以即时获取社会上各类信息资源, 借助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 网络平台的出现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表达自我的空间, 因此教师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 与学生沟通时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 双方处在平等地位上进行交流, 才能够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大学生群体无论是在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注重个性化需求, 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 通过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精致育人”模式所包含的特征

(一) 教育内容上针对性

精致育人教育理念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 通过针对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提供个性化需求, 从而达到规范化引导大学生朝着身心健康方向发展的目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因此要注重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开展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划上, 教师应当适当对内容进行删减, 使得内容明确化、细分化、条理化, 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应当注重问题的设置, 以问题为导向从而实现全方位、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不仅如此, 教师应当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处理, 从而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中的细节管理。

(二) 教育安排科学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便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一直是教育永恒主题与根本, 精致育人的模式提出高校应当将以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进行全面覆盖。由于大学生群体存在年级之间的差异,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发展需求以及心理成长方面均存在着不同, 因此高校在推广精致育这一教学模式时应当在管理方面实现分层次管理,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 教育方法艺术性

高校在推广精致育人教学模式时应当将“以文教化人心”的理念应当贯穿于精致育人模式中, 在校园中推广精致文化, 从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高校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通过将教学方法朝着艺术性的方向发展可以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当重视大学学生自主独立能力以及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具备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 例如寝室文化节、长征知识竞赛、班级体育竞技等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时, 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力得到了锻炼, 在文化知识方面也接触了新的层次, 精致育人的理念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精致育人”模式实行方式

(一) 依据大学生心理需求进行引导

将精致育人模式引入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应当依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合理的引导。大学是衔接社会的场所, 对于大学生而言当中存在着一定的诱惑, 因此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转变为成长过程中的收获。要想及时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则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 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来获取学生目前的需求, 大学生目前的需求主要有学业、情感、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八个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并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 开设各类微讲座、定期举办心理咨询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从而推广“精致育人”的教育模式

(二) 在规范的环境下实行个性化管理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开始注重个性化发展的追求,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广精致育人教育模式时应当给予大学生群体一定的想象空间, 尊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并引导其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在管理方面, 高校应当针对目前学生群体的不同发展状况以及需求实行个性化管理, 个性化管理主要分为家校社会联合管理与年级分层次管理。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 家庭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同样对学生个体塑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三者应当积极配合, 弥补相互之间存在的不足, 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塑造个性的目的。年级分层次管理指的是根据大学生群体不同年级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与教学方式, 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在心理发展以及社会认知上均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如果一昧的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反而会适得其反, 通过分层次制定教学方案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根据学生的各方面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推广精致育人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三) 成立兴趣小组帮助实现自我管理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内容枯燥且方式单一, 大学阶段本就是好奇心强烈的阶段, 一昧的采取说教的方式只会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新时代背景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 借助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络、微博等平台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正能量, 从而对学生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不仅如此, 成立兴趣小组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同辈之间通过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学业、人生、情感、交际等方面的交流, 可以帮助大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认知、发掘自身的不足。比起传统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兴趣小组的成立往往更容易被学生群体接受, 同龄人处在平等的地位进行交谈, 且相互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类似, 往往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做出改革, 才能更好适应目前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将“精致育人”教育模式引入至高校中可以有效推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从而为我国社会建设培育出优秀的高水平人才。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 国家开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优秀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息息相关, 在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探索过程中, “精致育人”这一模式引起了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精致教育强调重视并尊重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规范引导其朝着人才培养的方向成长。基于此, 本文将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育人”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育人,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1] 董洪亮, 赵婀娜, 张烁, 丁雅诵.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 2016-12-10 (004) .

[2]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基地.执笔人周小李, 彭小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四个维度[N].湖南日报, 2017-02-16 (009) .

[3] 唐兴.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研究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N].广西日报, 2017-04-06 (010) .

[4] 李才俊.重庆文理学院.建立高校思想治教育生态共同体[N].光明日报, 2015-03-19 (002)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探究 下一篇:“实践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