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粘土城堡活动方案(共2篇)
篇1:粘土城堡活动方案
粘土砖厂整治工作方案
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21年铁腕治污二十九项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办字〔2021〕21号)和《市粘土砖厂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全县粘土砖厂整治工作,确保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重点及分工
整治工作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牵头,县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发改、工贸、公安、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应急、市场监管、林业、审批等有关部门和供电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做好相关工作。资源规划部门负责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少用地审批手续、矿区范围同生态红线重叠、占用基本农田、无采矿许可证开采、采矿许可证逾期开采、超出矿区范围开采、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不按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开采后不提取治理恢复基金和开展治理恢复等问题的整治。发改部门负责对未取得立项备案手续等问题的整治。工贸部门负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属落后淘汰工艺或设备、被列为“散乱污”企业等问题的整治。公安部门负责对破坏文物古迹、违法采矿或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暴力抗法、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的整治。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破坏生态环境、缺少环评批复、无排污许可证、位于水源保护区、环保设施设备未建设或不达标等问题的整治。住建部门负责对企业位于城乡规划区内、市场终端使用实心粘土砖等问题的整治。水利部门负责对未取得取水许可、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破坏水利和水保设施等问题的整治。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问题的整治。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未取得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超出许可范围、相关无证生产经营行为、不正当竞争、垄断经营等问题的整治。林业部门负责对占用林地、草地未取得行政许可,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问题的整治。审批部门负责做好对有关证照的核验、完善或吊注销。供电单位负责对被责令停产停工的企业停止生产供电,对被关闭的进行彻底断电,对各类证照不全的不得供应生产用电,对存在偷电、窃电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二、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宣传摸底。
当前我县粘土砖厂数量较少仅为两家,且无轮窑制造工艺的砖厂。9月底前按照整改保留、注销关闭、转产转型等要求,摸清辖区内粘土砖厂存在问题、症结,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一企一策制定整治方案,形成整治工作台账。对整改保留的要确保手续完善、环保安全等设施设备运行正常、无违法违规行为;对注销关闭的要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对转产转型的要落实转产后跟进监督有关政策要求的落实,确保标本兼治。(二)停产整治。
各部门对照问题台账,于10月15日前对存在问题企业的一律责令停产停工并进行断水断电:对确定整改保留的暂扣采矿许可证,于10月15日前完成整改方案并通过县政府审定,确保于11月底前完成整改后予以完善相关手续;对确定注销关闭的,于9月底前完成采矿许可证等手续的注销;对转产转型、不开采粘土资源的,于9月底前完成采矿许可证注销,转产后纳入有关行业管理,确保污染防治闭环管理。(三)提升总结。
各相关乡镇根据整治任务进展,成熟一批验收一批,通过县政府验收的由各相关部门完善手续后恢复生产。同时,要从日常监管、严格审批、规范生产、稳定供应、产业引导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于12月10日前向县资源规划局报送整治工作总结。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镇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粘土砖厂整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等严峻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铁腕治污攻坚行动的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整治与发展、局部与全部、当前与长远关系,坚定整治工作的决心,进一步细化措施内容,确保整治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二)明确职责,协同联动。
县发改科技局、县工贸局、县公安局、县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行政审批局、供电局等单位要组成联合调度会议,由县资源规划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其他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合调度会议办公室设在县资源规划局,承担联合调度会议日常工作,牵头推进粘土砖厂整治,其他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责做好各自行业领域监管工作。(三)强化调度,跟踪督办。
各相关镇政府作为推进粘土砖厂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明确一名分管负责同志专抓此项工作,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议,每周向县联合调度会议办公室报送进展情况,并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县联合调度会议办公室要定期组织各相关单位开展专项督查,并在县范围内通报督查情况。篇2:粘土城堡活动方案
1 试验段施工管理
对隧道下行线出口试验段施工时,成立项目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兼技术负责人,工程管理部、技术质量部、设备物资部、安全环保部和调度室等为组员组成。
2 试验段拟采用的开挖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土变我变、确保安全、优质完成”的原则,项目部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并邀请专家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多次论证。根据工程地质特征采用了微台阶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和CRD法等施工方案。
为了预防隧道开挖的大变形和坍塌问题,洞身宜采用台阶七步开挖法。结合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管棚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预留核心土支挡开挖工作面,有利于及时施作拱部初期支护以加强开挖面的稳定性,核心土以及下步开挖在初期支护的保护下进行,施工安全性好。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在3个台阶上分7个开挖面,以前后7个不同的位置相互错开同时开挖,然后分步同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小作业循环时间。
2.1 施工流程
大断面软塑粘土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流程见图1所示。
2.2 施工方法
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序图见2所示。
施工中首先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超前支护。设计为超前小导管,钢管直径为Φ50mm,长5.0m,间距40~80cm,外插角10°~20°,首尾相接长度不少于1.0m。采用水泥注浆,水泥-水玻璃体积比1∶1,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为25~30波美度,注浆压力0.5~5MPa。
开挖①部时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用挖掘机将①部的土体扒出核心土范围之外(核心土预留长度为3~4m),便于装碴,开挖时每次进尺一榀钢架间距,挖掘机开挖距轮廓线处预留30~50cm土体,人工采用风镐沿轮廓线进行开挖,避免挖掘机开挖对初支造成破坏和对土体产生大的扰动(扰动太大,易造成土体塌方,形成超挖)。开挖时,拱脚处至少留深30cm土用人工开挖,严禁拱脚超挖,拱脚采用扩大拱脚垫支枕木,防止因拱脚原状土被破坏或承载力不足而造成支护下沉。在开挖后初喷4cm厚C25钢纤维混凝土对开挖面进行封闭,然后架设型钢拱架,相邻两榀工字钢之间纵向采用Φ22连接钢筋在工字钢内外缘交错连接,环向间距80cm。布设钢筋网时随初喷混凝土表面起伏铺设,Φ8钢筋网格间距为20cm×20cm,钢筋网片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先在洞外定型加工,且每片加工面积不宜小于1m2,然后在洞内安装,且相互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在钢架连接加固完成后及时进行锁脚锚管施工,每侧钢架拱脚以等间距各打4根锚管,锚管长度5.0m,钻进后进行注浆,通过钢筋与型钢拱架焊接,以便整体受力。按设计要求施作系统锚杆、注浆、上锚垫板,然后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喷射混凝土时拱架与开挖轮廓之间的所有间隙用混凝土喷射充填密实,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空隙,再喷拱架,然后再喷拱架之间,直至喷到规定的厚度。
在上台阶初期支护稳定的条件下,开始交错开挖②③部。②③部开挖长度以能支立两榀为准。下部的型钢钢架应与上部钢架上下对正,并螺栓连接牢固。钢架支立完成后进行钢筋网、锁脚锚管、系统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施工。挖掘机交错开挖④⑤部,开挖长度为两榀拱架,注意作好锁脚锚管施工。随后预留核心土根据施工需要适时开挖。开挖⑦部仰拱,施作初期支护及仰拱混凝土。仰拱开挖采用全幅施工,上面铺设仰拱栈桥,开挖长度控制在每次2榀拱架,仰拱开挖后,立即初喷4~6cm喷射混凝土封闭基底(如基底渗水严重,增加喷混凝土厚度),然后安装仰拱拱架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厚度,使初期支护成环。
中央排水沟设计为深埋,在仰拱初支封闭前及时施作水沟。测量放样完成后利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挖除水沟部分土体,在管座混凝土铺筑完成后安设水管,然后按顺序进行土工布、碎石施工。当仰拱初期支护连续有4~6m长时,开始在仰拱初期支护上面安装仰拱钢筋,施作仰拱、仰拱保温层和仰拱回填。
3 试验现场监控量测
在不同施工方案施工中通过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喷射混凝土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力、钢拱架应力、净空收敛和拱顶下沉等多项量测,对隧道初期支护阶段、二次衬砌阶段的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工作动态,为隧道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便对设计方案和施工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的稳定,为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隧道的结构特点、施工工艺以及场地地质情况,拟定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其中包括隧道内部观察、净空收敛变形、拱顶下沉、围岩压力、锁脚锚杆(管)轴力、喷射混凝土应力、钢支撑应力、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力、二次衬砌钢筋应力、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间接触压力等方面,旨在采取国内较成熟的快速、准确、可靠测试手段,对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部分进行跟踪监测。各项监测内容所采用的仪器探头和元件如表1所列。
4 现场试验段施工存在问题及对施工方法的改进
现场试验表明,采用三台阶七步施工法能迅速及时地建造拱部初期支护,开挖面稳定性较好,核心土和下部开挖是在拱部初期支护保护下进行的,施工安全性好,多作业面平行作业,工效高,循环时间短,作业空间较微台阶法大,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施工进度,单口月成洞45~50m。但台阶分部多,单台阶因作业尺寸受限等,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施工功效受限,且多次开挖对土体扰动次数增加,拱顶沉降量较大,累计最大可超过5cm,当前方出现险情时,不利于及时封闭成环。因此,在试验段施工中,基于严寒地区浅埋软塑粘土隧道特点,借鉴三台阶施工方法提出了“微三台阶”施工方法。
4.1 微三台阶施工方法
微台阶法是在超前支护完成后,首先进行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并施作拱部初期支护,再左右错位开挖下台阶并及时施作边墙初期支护;适时挖除上下台阶核心土,然后紧跟仰拱开挖和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上下台阶每循环进尺为一榀拱架间距,仰拱每次开挖支护2榀拱架长度;上台阶长度3~5m,掌子面距仰拱初支距离控制在12m以内,掌子面与仰拱钢筋混凝土及仰拱回填的距离控制在15m以内。
采用微台阶法施工,同一断面上台阶开挖到仰拱初支封闭,施作时间可以控制在10d之内,到仰拱混凝土浇注,施作时间可以控制在12d之内。
4.2 施工控制要点
(1)由于围岩自稳能力差,开挖时采用人工风镐开挖为主,机械开挖为辅。
(2)开挖时减少挖掘机对隧道边沿的开挖,采用人工风镐对隧道周边进行修整。
(3)核心土距掌子面距离保持3~5m,核心土必须保证其长度和宽度,上台阶核心土上口宽度不小于6.2m,下口宽度不小于8.5m,下台阶核心土上口宽度不小于4.2m,下口宽度不小于7m,为发挥机械施工功效和便于安装拱部钢架,上台阶核心土高度为2.7~3.2m,核心土顶面距拱顶高度2~2.5m。
(4)通过拱脚增加锁脚锚管,钢架拱脚部位靠近围岩侧增设纵向连接钢筋、扩大拱脚基础及增设支撑槽钢垫板等多种形式来增强拱脚承载力,控制拱顶下沉。
(5)中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且完成锁脚锚管时开挖。
(6)下台阶底部土体表面与仰拱顶面持平,以方便机械化作业,要求仰拱开挖作业全幅整体一次性进行,及时施作仰拱,使初期支护全环钢架及时封闭成环。
(7)在施工过程中,为做到各作业面的平行作业,避免窝工,设专人负责各工序的衔接和作业顺序的安排。
(8)所有工序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用水,杜绝水浸泡洞身,同时当土性变化时,及时进行土工实验。
(9)初期支护结构封闭成环位置,滞后上台阶掌子面不得超过2倍开挖洞径;二衬控制距离,围岩量测变形稳定后,及时施作,且不得滞后上台阶掌子面50~60m。
(10)设置量测点进行地表下沉量测和纵向位移监控。
4.3 微三台阶施工方法适用条件
采用改进三台阶的“微三台阶”施工方法,由于初期支护封闭的时间短,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对浅埋大断面软塑粘土隧道,在土体含水量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开挖后围岩变形较大、自稳能力差,易塌方,需要初期支护尽快封闭成环,仰拱及填充紧跟段时可采用微台阶法施工。
5 结束语
针对该类隧道特点,在深入调研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采用现场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研究寒区浅埋大断面软塑粘土隧道优化合理的开挖方式;优化并创新寒区浅埋软塑粘土隧道的施工工艺,在改进并革新“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浅埋软塑粘土隧道的“微三台阶”施工方案,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实现了严寒地区浅埋大跨度土质公路隧道的快速施工。
摘要:东北隧道围岩大部分为粘性土,局部见砂层,部分地段含水量较高,围岩呈软可塑状态,自稳能力差。针对此特点,通过模型试验、室内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测试,系统研究比较了几种典型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选取了适合严寒地区大断面软塑粘土隧道施工的方法,并通过施工实践对隧道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总结了一套严寒地区大断面浅埋软塑粘土隧道快速安全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