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阿托品(精选十篇)
联合阿托品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诊的患弱视的120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 纳入标准: (1) 本组120例患儿均符合文献[2]弱视诊断专家共识 (2011年) 制定的关于弱视的相关诊断标准; (2) 均经常规眼科检查、裸眼及矫正后的视力检测明确诊断; (3) 患儿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60例患儿,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最小3岁, 最大14岁, 平均 (8.74±3.47) 岁;弱视程度:中轻度弱视23例, 中度弱视29例, 重度弱视8例。研究组包含60例患儿,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最小4岁, 最大14岁, 平均 (8.91±3.82) 岁;弱视程度:中轻度弱视21例, 中度弱视30例, 重度弱视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弱视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确诊后均先给予阿托品眼膏 (生产企业: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1%,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160) 行散瞳处理, 2次/d, 分早、晚两次用药, 用药3 d之后再重新进行验光, 按照验光结果配置全矫配镜。在此基础上, 研究组60例患儿继续给予阿托品眼膏治疗, 但将用量改为1次/d, 连续用药20 d后, 停止用药7 d。同时, 对患儿的优势眼给予短时遮盖治疗, 星期一~星期五每天遮盖3~4 h, 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遮盖8~12 h。遮盖过程中针对患儿的弱视眼进行针对性的精细训练, 训练方式包括穿珠、描画及插板等项目, 治疗时按照患儿的视力情况选取适当的遮盖比例;对照组60例患儿则停止给予阿托品眼膏, 单纯施行全日遮盖疗法进行治疗, 每天对患儿的优势眼进行8 h以上的遮盖, 遮盖过程中针对患儿的弱视眼进行针对性的精细训练, 训练方式包括穿珠、描画及插板等项目, 治疗时按照患儿的视力情况选取适当的遮盖比例。两组患儿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详细统计两组患儿的遮盖时间与精细训练完成情况, 按照统计结果评估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1) 好:治疗时超过70%治疗时间可遵医嘱进行精细及遮盖训练; (2) 一般:治疗时有30%~50%的治疗时间可遵医嘱进行精细及遮盖训练; (3) 差:遵医嘱进行精细及遮盖训练的治疗时间不足30%[3]。依从例数=好例数+一般例数。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初诊视力、视力提高行数及弱视眼矫正球镜度数。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详细记录后, 纳入SPSS 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 研究组患儿治疗的依从率明显高 (P<0.05) , 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儿的视力及矫正情况对比
两组患儿的初诊视力与弱视眼矫正球镜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提高行数明显较高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弱视治疗的依据是建立在视觉发育的可塑性基础上的[4,5], 根据早诊断、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原则, 经过长期持续的精细训练后, 弱视患儿的视力是能够恢复的。遮盖疗法是临床治疗弱视的经典手段, 相关学者研究表明, 正确合理的遮盖方法与确保有效的遮盖持续时间对于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6]。但临床经验表明, 由于受到小儿自身性格的影响, 患儿的依从性通常较差, 长期的遮蔽及精细训练往往很难达到, 即使依靠依从性教育与家长监督也往往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
阿托品扩瞳法是临床治疗弱视的常用药物疗法, 给予患儿用药后, 其会产生高阶像差, 发挥压制优势眼的效果, 但其无法彻底阻断患儿的视觉, 该不足完全能够采用短时遮盖法弥补, 从而发挥良好的协同效果[7,8]。本次研究笔者对60例患儿采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儿治疗的依从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 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提高行数明显较高 (P<0.05) , 这提示该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促进患儿视力的改善。
综上所述, 对弱视患儿采用阿托品与短时遮盖疗法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峰伟, 孙朝晖, 杨羿, 等.连续全遮盖法治疗8~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眼科杂志, 2014, 50 (7) :494-499.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 (2011年) [J].中华眼科杂志, 2011, 47 (8) :768.
[3]姚雪辉, 丁洁, 张士宏, 等.不同遮盖方法治疗弱视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8) :1416-1417.
[4]李爱军, 布娟, 王乐今, 等.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研究[J].眼科新进展, 2014, 34 (9) :834-837.
[5]贡凤琴, 李雅玲, 尚永一, 等.阿托品压抑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168例[J].武警医学, 2011, 22 (10) :885-886.
[6]王翠, 刘桂香, 马玉娜, 等.间断遮盖治疗儿童弱视对视功能发育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 (7) :858-860.
[7]姚帮桃, 赵孝贵, 董照阳, 等.阿托品压抑疗法和遮盖疗法在小儿弱视治疗中比较[J].临床眼科杂志, 2013, 21 (6) :537-538.
联合阿托品 篇2
[关键词] 普米克;异丙阿托品;哮喘急性发作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56-02
支气管哮喘内科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虽为可逆性气道梗阻,但如不及時治疗,可能发展为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治疗原则为尽快解除呼吸道痉挛、改善缺氧、降低气道反应性。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普米克联合异丙阿托品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16例,均于哮喘急性发作48 h内就诊。全部患者均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1],可见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双肺听诊有哮鸣音。同时排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气胸、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等疾病和2周内使用过激素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28例;年龄22~68岁,平均(39.4±10.2)岁;轻度12例,中度39例,重度7例。观察组男31例,女27例;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38.9±9.9)岁;轻度11例,中度40例,重度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镇静、吸氧、吸痰、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异丙托溴桉气雾剂(可必特,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H20046117)吸入治疗,以异丙阿托品计,20μg/次,1次/6 h;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普米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H20030410)吸入治疗,0.2 mg/次,1次/6 h。首次用药后每6小时评定症状缓解程度1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缓解时间、完全缓解时间的差异。治疗7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
1.3 疗效标准
有效缓解时间:首次用药至喘息、气促、咳嗽等临床症状缓解,肺部听诊仍有少量喘鸣音的时间。完全缓解时间:首次用药至喘息、气促、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听诊提示喘鸣音完全消失的时间。
显效:治疗3~5 d喘息、咳嗽症状消失,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湿啰音消失,无痰或少痰,X线检查提示肺部改变完全吸收。有效:治疗5~7 d喘息、咳嗽症状改善,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湿啰音减少,痰液稀薄、量少,X线检查提示肺部改变基本吸收。无效:治疗7 d以上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痰液黏稠、量多,X线检查提示肺部改变无吸收[3]。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如1例患者同时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则以其中最严重的一种不良反应计1次。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缓解时间、完全缓解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有效缓解时间为(25.7±8.1)h,完全缓解时间为(72.4±21.2)h;观察组患者有效缓解时间为(18.7±3.4)h,完全缓解时间为(54.1±13.8)h。观察组患者有效缓解时间和完全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缓解时间、完全缓解时间比较(,h)
组别n有效缓解时间完全缓解时间
对照组5825.7±8.172.4±21.2
观察组58 18.7±3.4* 54.1±13.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
表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不良反应
对照组5822(37.93)28(48.28) 8(13.79)50(86.21)8(13.79)
观察组5825(43.11)30(51.72)3(5.17) 55(94.83)* 7(12.0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86.21%;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手指震颤3例,心率加快3例,恶心1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观察组患者发生手指震颤2例,心率加快1例,恶心1例,头晕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的慢性炎性反应为基础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急性发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发作时短时间内支气管平滑肌发生痉挛,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临床治疗的关键是尽快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消除或减轻黏膜水肿,促进气道分泌物排除,对抗气道炎症反应,以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恢复肺泡功能,保证患者的正常通、换气功能[4]。
异丙阿托品是一种高选择性强效抗胆碱药,临床常用其溴化物,可对抗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能够有效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呼吸道腺体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不明显,不良反应较小,是哮喘急性发作时临床常用药物之一。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是目前应用于临床唯一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干扰花生四烯酸、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合成,具有较强的抗炎效果,同时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腺体分泌,修复受损的气道,从而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异丙阿托品可控制黏液腺体分泌,并改善纤毛运动,减少痰液阻塞,不仅改善肺部通气,同时还可以减轻对支气管的刺激,改善支气管痉挛症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直达气管和全肺,直接作用于气管和肺叶,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两药合用,可迅速起效并缩短哮喘发作时间[5]。
吸入给药的方式具有直达病所、迅速起效、使用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吸入给药不必通过肝脏首关效应,不良反应也较小。2005年全球哮喘防治方案明确指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最佳方法是吸入治疗法,其中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公认的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6]。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普米克联合异丙阿托品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可以缩短起效时间,增强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 潘春香,张艳莉,解玉东,等.复方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压缩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2010,36(12):1459-1460.
[3] 张二辉,孟德荣,冯志军,等.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可比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1):852-853.
[4] 陈保安,罗会玉.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5):555-556.
[5] 金荣华,蒲海波.普米克令舒和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9):689-690.
[6] 张淑梅,付宏娟.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539-1540.
联合阿托品 篇3
关键词:胃炎,阿托品,山莨菪碱,治疗结果
急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多发病、常见病, 患者多以上腹剧痛、胃部烧灼感、恶心、嗳气等症状为主, 且多有疼痛不耐受。临床治疗应以尽早缓解疼痛为主, 但目前治疗方式较多且对患者疼痛控制效果不一[1]。目前临床常用解痉药物为阿托品和山莨菪碱,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2 月—2014 年3 月抚州市宜黄县黄陂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105 例, 均符合急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 例和研究组53 例, 研究组中男27 例, 女26 例; 平均年龄 ( 36. 8± 3. 1) 岁; 平均病程 ( 6. 4 ± 1. 3) h。对照组中男25 例, 女27 例; 平均年龄 ( 37. 1 ± 3. 2 ) 岁; 平均病程 ( 6. 9 ± 2. 1 ) h。患者均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 无阑尾炎等腹部疾病, 无治疗药物过敏史, 入院前均无抗炎药物等长期服用史; 均知情同意且无退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 ( 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3021707) 联合奥美拉唑 (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412) 治疗, 静脉滴注山莨菪碱10mg和奥美拉唑40mg, 密切观察2h, 若病情未好转, 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mg, 加强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研究组给予阿托品 ( 海通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1304) 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静脉滴注阿托品1mg和奥美拉唑40mg, 若病情2h未好转, 肌肉注射阿托品1mg, 加强观察患者病情及不良反应变化。
1.3观察指标 (1) 症状改善时间:恶心呕吐、上腹剧痛、腹泻等症状改善时间; (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药物治疗2h后, 疼痛消失, 恶心、嗳气、胃部烧灼感等症状均消失;有效:药物治疗2h后, 疼痛、恶心、嗳气、胃部烧灼感等症状明显缓解, 但仍需追加药物控制病情;无效:药物治疗2h后, 症状无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 追加药物仍无明显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研究组恶心呕吐、上腹剧痛、腹泻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见表1) 。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 ( 94. 33% ) 高于对照组 ( 71. 15%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 例 ( 9. 43% ) , 包括3 例口干、1 例头痛、1 例心悸; 对照组有10 例 ( 19. 23% ) , 包括4 例口干、3 例头痛、3 例心悸。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3 讨论
急性胃炎是多种因素作用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性损害。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 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该病起病急, 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消化道受损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 患者易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恶性病变, 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快速有效抑制患者胃酸大量分泌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奥美拉唑是目前临床中常规使用的胃酸抑制剂, 可有效抑制胃蛋白酶等分泌, 降低对胃黏膜损伤作用, 缓解胃部炎性反应; 山莨菪碱是一种M受体拮抗剂, 对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的结合过程有明显阻断作用, 从而松弛胃肠道平滑肌, 缓解患者胃部剧烈疼痛。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可良好控制急性胃炎。但严勤香[4]在研究中指出, 山莨菪碱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急性胃炎起效较慢, 效果欠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3h胃部疼痛才有缓解, 且其治疗有效率仅有71. 15% 。治疗效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
相关研究指出, 阿托品对胃部痉挛平滑肌以及兴奋平滑肌的选择性更强, 可更好的与平滑肌作用, 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 且阿托品可抑制胃液素, 抑制胃酸大量分泌, 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减轻病情, 提高治疗效果[5]。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 起效更快。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与罗拾林[6]的报道一致。表明阿托品和奥美拉唑联合用药可更好控制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明显缓解患者疼痛, 更有助于患者恢复, 且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较山莨菪碱和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 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疗效显著, 症状缓解快, 且不良反应少, 可行性高,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叶福龙, 顾卫霞, 顾永春.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5 (9) :1386-1387.
[2]隋金环.浅析急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5) :254-255.
[3]巩伦.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36例临床疗效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 36 (2) :213-214.
[4]严勤香.讨论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对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 2014, 27 (38) :407-408.
[5]刘海波.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7) :403-404.
联合阿托品 篇4
关键词: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57-01
目前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我国患上冠心病的人越来越多,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的出现是因为患者体内脂类的代谢出现了异常,使原本存在于血液的脂质堆积在动脉内膜中,使得冠状动脉受阻,由此造成了心肌缺血或者心肌坏死类心脏病[1]。盐酸曲美他嗪作为一种具有优化心肌代谢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以及增加治疗效果,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治疗药物,其效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肯定[2]。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100例患冠心病患者年龄范围为45岁~75岁,平均年龄为(61.25±5.28)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病程均在2年~15年内,体质平均指数为(22.8± 1.4)kg/m2。对照组年龄范围为45~65岁,平均年龄为(58.75±4.38)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2.45±4.28)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经诊断,100例患者中没有肝、肺、肾功能不齐全患者以及在哺乳期妇女和孕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治疗通过采用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等,在治疗后一周通过动态心电临护或者体征观察对患者的血压和临床变化进行监测。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每次三次,一次30mg。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曲美他嗪:每次三次,一次30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每次剂量为20mg,每天在睡前口服1次。两组共治疗两个月,随访至少6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没有出现心绞痛情况,心电图显示正常。有效: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50%以上,心电图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
治疗前后6个月,分别在清晨抽取病患的静脉血液,检测肝肾功能、血脂、三酰甘油等数值, 随访过程中对病患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并作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表示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兩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
在两组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显效35例(70.00%),有效12例(24.00%),无效3例(6.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显效10例(20.00%),有效15例(30.00%),无效15例(30.00%),总有效率为70.00%。
2.2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变化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为(6.08±0.56)mg/dl、三酰甘油(2.94±0.55)mmol/L,治疗后总胆固醇为(4.18±0.46)mg/dl、三酰甘油(1.54±0.41)mmol/L。对照组治疗前总胆固醇为(6.05±0.48)mg/dl、三酰甘油(2.84±0.5、)mmol/L,治疗后总胆固醇为(5.18±0.42)mgdl、三酰甘油(2.18±0.48 )mmol/L,两组对比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在治疗冠心病时,采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让血清中的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到理想的水平,有效调节了患者的血脂,因此减少了心血管的死亡率和心血管的事件发生率,因效果显著被广泛的应用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3]。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都俗语他汀类药物。
曲美他嗪是一种代谢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心肌细胞保护功能,通过抑制辅酶A来抑制脂肪酸代谢,将代谢转为高效的葡萄糖氧化;通过干预磷脂代谢来改善肌醇利用率;缓解了患者缺血时因为乳酸大量聚集而造成的心肌内钙、钠累积的情况,以此来保护心脏收缩。阿托伐他汀,是十分典型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具有较强的降脂作用,能够让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且对患者的肝功能影响小。两者合用能够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00%,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下降程度显著,证实了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采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病患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硬化进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青山.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743-2744.
[2] 刘兵,杨春梅,张立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791-5792.
联合阿托品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睢县公疗医院收治的80例农药中毒患者, 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40例。试验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17~69岁, 平均 (52.7±3.3) 岁;病程1.1~15.9h, 平均 (2.2±1.1) h;敌敌畏中毒16例, 乐果中毒12例, 甲胺磷中毒5例, 对硫磷中毒5例, 氧化乐果中毒2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3例;年龄18~68岁, 平均 (51.2±2.6) 岁;病程1.2~15.8h, 平均 (2.4±1.3) h;敌敌畏中毒16例, 乐果中毒11例, 甲胺磷中毒5例, 对硫磷中毒5例, 氧化乐果中毒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符合农药中毒和分级诊断标准, 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洗胃, 并进行反复冲洗, 同时使用开塞露等导泻, 清理患者衣物以及皮肤上残留的农药。此外, 患者内服一定量的0.9%氯化钠溶液维持患者体内水及电解质平衡, 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理功能等[3]。对照组采用氯磷定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静脉推注5~8mg氯磷定 (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2547) , 5~15min静脉推注1次, 并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减量。试验组联合阿托品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对于轻度中毒患者静脉推注2~4mg阿托品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61021673) ;对于中度中毒患者静脉推注4~10mg阿托品;对于重度患者静脉推注10~20mg阿托品[4]。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5]。主要包括: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 身体指标完全正常;反跳: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改善, 身体指标部分异常;无效:患者出现器官衰竭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反跳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 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3,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试验组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低于对照组的3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31, P<0.05, 见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农药中毒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发病率较高, 属于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之一, 由于其病情变化较快、病死率较高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 临床上对于农药中毒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常规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长期疗效欠佳, 预后较差, 临床病死率也比较高[6]。
对于农药中毒患者而言应该严格遵循“及时、准确”的原则, 并且患者入院后应该加强患者基础治疗, 如洗胃、催吐等, 减少肠胃以及机体其他组织对农药的吸收, 减少药物对其他组织的损伤。近年来, 阿托品联合氯磷定在农药中毒患者中广为使用, 并取得阶段性进展[7]。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氯磷定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 属于胆碱酯酶复活剂, 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使季铵基团更加趋向于有机磷农药结合的已经失去活力的磷酰化胆碱酯酶的阳离子部位, 并且药物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和磷酰化胆碱酯酶的磷酸化集团相互结合, 从而能够共同脱离胆碱酯酶, 使得失去活性的胆碱酯酶重新恢复原有状态, 进而发挥其作用[8]。同时, 氯磷定还能够有效抑制自由基的释放, 并且能够稳定机体内溶酶体膜, 有效减少炎性递质的产生, 从而提高患者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9]。阿托品是农药中毒患者中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 属于抗胆碱能类药物, 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对中枢神经发挥作用, 并且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安全性, 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阿托品和其他药物相比优势较多, 具体如下: (1) 阿托品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快速提高临床疗效, 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能够减轻患者用药后的痛苦; (2) 阿托品的使用能够减少患者重复用药, 且药物剂量相对较少, 患者用药后药物中毒发生率相对较低, 能够减轻医师压力; (3) 阿托品使用后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死率, 具有很大优势。临床上, 采用阿托品联合氯磷定治疗农药中毒患者效果理想, 能够发挥不同治疗方案优势, 并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药物价格也相对较低,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10]。
综上所述, 阿托品联合氯磷定治疗农药中毒的疗效显著, 能够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宋祖军, 郭亮, 余厚友, 等.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作用[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10, 10 (1) :261.
[2] 黄金祥, 赵金垣, 徐麦玲, 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10) :258.
[3] 张慧松, 赵玉洁, 李青巍.长托宁与阿托品联合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35) :68.
[4] 于晓钧.长托宁预防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5) :1383-1384.
[5] 张巧荣, 徐延科, 张春燕, 等.盐酸戊乙奎醚取代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12 (24) :3749-3751.
[6] 解金洪, 赵敏.长托宁、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4 (28) :87-89.
[7] 陈华达, 梁俊雄, 吕博文.长托宁代替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院, 2012, 5 (9) :26-28.
[8] 彭林玉.长托宁联合氯磷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2) :85.
[9] 曹培明.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13) :1965-1967.
联合阿托品 篇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基层医院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高。有机磷可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活,导致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间隙内大量蓄积,造成胆碱能危象,一般以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的毒蕈碱样(M)、烟碱样(N)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并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甚至死亡[1]。阿托品和长托宁是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二者联合已广泛用于AOPP的抢救与治疗[2,3],但二者均存在一定缺陷。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及文献,总结了二者的优缺点及几点体会,以指导临床应用,减少阿托品中毒的发生,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1 优缺点
1.1 阿托品
(1)能较好的拮抗外周M样受体作用,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N样受体无明显作用,当发生严重的中枢呼吸抑制或外周呼吸麻痹时,作用有限;(2)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使用过程中剂量与间隔时间不易掌握,极易发生过量、中毒或中间综合征;(3)半衰期短,代谢快,但使用时需反复多次给药;(4)对M样受体各亚型无明显的选择性,对原有冠心病患者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1.2 长托宁
主要作用部位是中枢神经、腺体和平滑肌等,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但其半衰期较长,肌内注射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长,起效较慢,代谢清除宜缓慢;另对心脏M2受体和眼部的M4受体无明显作用,不会出现心率加快、瞳孔散大等不良反应,可避免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对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尤为重要[4],但影响阿托品化的指标观察。与阿托品联用,具有协同作用,但也增加了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
2 药物联合应用体会
2.1 正确认识阿托品化的指标
抢救AOPP过程中对阿托品化是否达标的错误判断是造成阿托品中毒的主要原因[5],因此,综合评价阿托品化指标对预防阿托品中毒至关重要。当阿托品化各项指标出现不平行时,追求某1或2项指标的达标,势必造成阿托品中毒,导致抢救成功率不高。建议当阿托品用量足够时,若临床症状无改善,须重新进行阿托品化指标的评价,不能因为某1或2项指标不达标而盲目加大阿托品剂量。多观察、多评价才是预防阿托品中毒的根本途径。
2.2 可将阿托品化指标量化
有研究发现对瞳孔、肺部湿罗啰音、流涎、流泪、皮肤黏膜、心率、意识等阿托品化的主要临床特征进行量化评分,进而指导临床用药,即迅速达到了阿托品化,又明显减少了阿托品中毒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6]。笔者也依据此法治疗了10余例AOPP患者,无一例发生阿托品中毒。
2.3 调整二者给药顺序
即先用阿托品消除M症状,出现阿托品化征象后停用阿托品,以长托宁维持阿托品化[7,8]。既可以缩短患者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及早恢复胆碱酯酶活性,又能充分利用长托宁半衰期长的特点,降低阿托品的用量,有效防止阿托品过量或中毒。
2.4 准确鉴别阿托品依赖与有机磷中毒反跳
临床上常遇到AOPP患者经抢救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呕吐等明显的M受体兴奋症状,此时应用较小剂量阿托品可使上述症状消失,此现象为阿托品依赖[9]。准确鉴别阿托品依赖与中毒反跳可有效防止阿托品中毒的发生。阿托品依赖多发生在中毒后7~10d,主要表现为M受体兴奋症状,发生前后胆碱酯酶变化不大,常在30U左右,治疗上只需小剂量阿托品维持即可,预后良好。而中毒反跳多发生在中毒后2~8d,除M受体兴奋外尚有N受体兴奋的表现,同时可伴有意识障碍,胆碱酯酶下降明显,治疗上需大剂量阿托品抢救,预后差,病死率高达26.3%~77.6%[10]。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5-931.
[2] 姜龙.长托宁和阿托品联合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56-57.
[3] 臧伯颖.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20-21.
[4] 王剑峰,何玉霞,吴清.长效托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111-112.
[5] 张景灿,刘占举,张玉霞.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阿托品中毒形成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2005,25(8):48-49.
[6] 刘红顺,王现青.阿托品化评分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5):386.
[7] 钟沛霖,吴景录,陈琨,等.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抢救重症有机杀虫剂中毒[J].中国急救医学,2009,9(1):75.
[8] 王丽霞.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121-122.
[9] 陈晓亮,钱大文.有机磷中毒中阿托品依赖现象36例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6,11(4):257-259.
联合阿托品 篇7
关键词:长托宁,阿托品,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
有机磷农药中毒 (acute organ phosphorus pesticides poisoning, AOPP) 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 来势凶猛迅速, 病死率高。阿托品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药物, 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 常因过量而导致中毒。我院采用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疆疏附县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8例, 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 (33.8±16.2) 岁;其中男性22例, 女性36例;中毒至入院时间30min~3h;中毒药物包括乐果14例, 敌敌畏11例, 甲胺磷9例, 甲拌磷8例, 对硫磷6例, 久效磷5例, 辛硫磷5例;其中口服中毒者52例, 口服量为30~300ml, 皮肤吸收中毒者6例。
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乙酰胆碱酯酶 (AChE) 活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中毒程度进行分级, 其中轻度中毒20例, 胆碱酯酶活性50%~70%;中度中毒32例, 胆碱酯酶活性30%~50%;重度中毒6例, 胆碱酯酶活性<30%。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中毒时间、中毒药物、中毒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彻底清除毒物, 口服中毒患者给予催吐、洗胃, 直至洗出液清亮无农药味为止;皮肤吸收中毒患者用温水彻底清洗皮肤、指甲、头发, 以减少毒物吸收, 加速毒物排泄。同时给予胆碱酯酶复能剂氯解磷定静脉注射, 给予利尿、导泻、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等各辅助支持治疗手段,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照组患者按中毒程度由轻到重分别给予阿托品2~4mg、4~8mg、8~12mg静脉注射, 同时进行监测观察, 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追加用药量, 出现阿托品化征象后减量维持。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按中毒程度由轻到重分别加用长托宁1~2mg、2~4mg、4~6mg肌内注射。出现阿托品化征象后停用阿托品, 长托宁减量维持。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现阿托品化征象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阿托品化征象时间为 (83.9±25.4) min, 观察组患者出现阿托品化征象时间为 (69.9±27.1) min。两组患者出现阿托品化征象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70%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活性至70%时间为 (195.3±86.1) min;观察组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70%时间为 (182.1±77.3) min。两组患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70%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病死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 病死率24.14%;观察组患者死亡3例, 病死率13.79%。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急性中毒, 病死率高达10%以上。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与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结合, 使其失去催化乙酰胆碱水解反应的活性, 导致乙酰胆碱在胆碱能神经突触间隙内大量蓄积, 积聚的乙酰胆碱首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N受体, 使其迅速发生脱敏反应, 脱敏的N受体可改变M受体构型, 使其对乙酰胆碱更加敏感, 造成中枢和周围胆碱能神经系统发生胆碱能危象。一般以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的毒蕈碱样 (M) 、烟碱样 (N) 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重度中毒者可并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目前临床常用的抢救措施是彻底清除毒物, 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控制胆碱能危象的发生[1,2,3]。
阿托品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抗胆碱能神经药物,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N受体无明显作用, 对外周神经系统N受体在大剂量时才有作用, 当发生严重的中枢呼吸抑制或外周呼吸麻痹时, 作用有限。阿托品半衰期短, 使用时需多次给药, 其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较接近, 易发生阿托品过量中毒。阿托品对M受体各亚型无明显的选择性, 应用后可导致心率加快、瞳孔散大等不良反应。胆碱能神经M2受体主要位于心脏和突触前膜, 起到负反馈调节作用。一旦发生阿托品过量后, 负反馈调节受到抑制或阻断, 造成乙酰胆碱释放进一步增多, 毒性反应加重。
长托宁, 又名盐酸戊乙奎醚, 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抗胆碱药物, 半衰期较长, 肌内注射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长, 起效较慢。长托宁对M1、M3受体亚选择性较强, 对M2、M4受体选择性较弱, 主要作用部位是脑、腺体和平滑肌等, 可快速通过血脑屏障, 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 抑制腺体分泌, 有效解除乙酰胆碱蓄积过多所致的平滑肌痉挛。同时, 长托宁对位于心脏的M2受体和眼部的M4受体无明显作用, 不会出现心率加快、瞳孔散大等不良反应, 可避免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对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尤为重要[4,5,6]。
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先用阿托品消除毒蕈碱样症状, 出现阿托品化征象后停用阿托品, 以长托宁维持阿托品化。两药联用, 既可以缩短患者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 及早恢复胆碱酯酶活性, 又能充分利用长托宁半衰期长等特点, 降低阿托品的用量, 有效防止阿托品过量中毒[7]。
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 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5-931.
[2]石忠诚.长托宁阿托品联用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5) :145-146.
[3]肖敏, 姜荣华, 张绪国, 等.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合用对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作用的研究[J].临床荟萃, 2007, 22 (1) :25-26.
[4]王剑峰, 何玉霞, 吴清.长效托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5) :111-112.
[5]夏仲芳, 马爱闻, 耿平, 等.长托宁替代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6) :34-37.
[6]陆宇英.阿托品微泵持续推注与间隔静脉注射解救有机磷中毒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3 (5) :40-41.
联合阿托品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中心共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2例, 其中男性8例, 女性14例, 年龄12-70岁。发病至院前急救开始治疗时间8min-2h, 8例为8-30min, 10例为30min-1h, 4例超过1h。患者全部口服中毒, 其中甲胺磷中毒18例, 乐果2例, 敌敌畏2例。
到达中毒现场, 经初步检查诊断, 初步估计重度中毒, 参考内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 22例患者均有M、N样症状, 其中肺水肿4例, 昏迷10例, 昏迷伴脑水肿2例, 昏迷伴肺水肿3例, 昏迷伴心跳呼吸骤停3例。
1.2 方法
去除毒物污染的衣物, 立即应用阿托品加长托宁、氯解磷定 (按中毒程度应用相应剂量) , 首次用量阿托品2-10mg静注, 总量2-20mg (此总量为院前急救所用不包括到达院后所用剂量) , 长托宁2-4mg肌注, 总量2-10mg, 其中3例患者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到达医院后进行清水洗胃导泻、输液中和毒素等治疗, 并急查血胆碱酯酶活力以确定重复应用长托宁、氯解磷定的剂量。
2 结果
治愈20例, 死亡2例, 治愈率约90.9%, 死亡率9.1%, 2例死亡患者中毒时间均超过1h是心跳呼吸骤停。
3 讨论
长托宁系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 具有选择性乙酰胆碱M1.M3和N1.N2受体拮抗作用, 能透过血脑屏障, 对中枢和外周神经均有很强的抗胆碱作用, 能全面对抗有机磷中毒的M及N样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而对心脏和突触前膜M2受体无明显作用。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 可逆性抢救时间较短,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 我们在抢救中突出强调了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开始即以阿托品联合长托宁救治。从两药药动学特点来看, 阿托品在体内代谢性快, 作用时间短, 首次静注1-4min产生作用, 8min达峰值, 10min从肾脏排出, 部分氧化18min高峰消除, 1h消失[2]。长托宁首次肌注1mg后, 2min可在血中检测出, 约0.56h达峰值, 1h后血药浓度缓慢下降, 24h后血药浓度降至峰值的1.3/10以下[3]。经观察认为阿托品静注起效快, 特别是能短时间内消除呼吸道分泌物, 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但阿托品半衰期短, 需反复用药, 易反跳及过量中毒。长托宁肌注起效略慢, 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
由于院前急救为特定的医疗环境, 患者从中毒现场到达医院尚有一段时间, 本组病例到达医院最长达1h余。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在此段时间的抢救措施是否及时有效, 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大影响。路途中急救人员只能根据临床表现来确定阿托品、长托宁的给药剂量, 诊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判断药物是否不足或过量中毒。我们建议先用阿托品静注, 首次剂量不易过大, 而后应用长托宁, 客观分析病情再酌情重复使用。
经院前急救处理后, 缩短了中毒后与治疗开始的间隔时间, 赢得了抢救生命的时机, 特别是中毒时越短患者, 给药越早, 效果越好。
通过本组病例的抢救治疗体会, 我们认为, 在院前急救中联合应用两药, 起效快、安全、明显降低死亡率。但是两药联合应用的剂量、比例需根据个体差异来不断积累经验, 以便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石汉文, 佟飞, 田黄平.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规范化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 (4) .
[2]艾莉.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静脉给药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 2004, 18 (3) .
联合阿托品 篇9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慢性肾炎
【中图分类号】R6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53-02
慢性肾炎属于非常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包括原发性合并继发性肾炎,主要临床症状有血尿、蛋白、肾功能受损、高血压以及浮肿等,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非常重要的不良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6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慢性肾炎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占27例,男性患者占33例,年龄范围居于25至65周岁,年龄平均值为(42.5±3.4)岁,患者病程持续时间为4至11年,医护人员对治疗组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的血脂、蛋白尿、肾脏功能、血压、病程、性别和年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确保患者饮食优质低蛋白的含量,减少盐分摄入量,同时采取相应的活性维生素D、利尿、感染控制等措施,并饭前服用缬沙坦,服用剂量为160mg/d。治疗组患者于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为20 mg/d,对照组患者于饭前服用依那普利,服用剂量为10mg/d。每个疗程持续20周,确保患者血压保持在130/80mmHg以下[1]。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脏功能、血压、精神状况、食欲、尿量以及水肿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重点观察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定量[2]。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软件为SPSS11.0,采用t进行检测,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全部计量数据,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动脉血压都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压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尿素氮都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素氮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都较治疗前有下降,治疗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都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RAS阻断剂,缬沙坦能够对Ang-Ⅱ的生物活性发挥有效的阻断作用,通过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进行阻断并在抑制炎症、减少尿蛋白以及降低血压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有效保护肾脏。作为降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能够使血浆LDL-C的水平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使血脂得到优化和改善并发挥保护肾脏的功效。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对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产生影响而发挥抑制黏附分子表达以及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的作用,从而使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和蛋白尿得到抑制和减少,有效发挥肾脏保护的作用。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具有抑制尿蛋白和降低动脉血压的功效,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功能[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能够使患者的动脉血压、血肌酐和24h尿蛋白量得到有效降低,但是无法在尿素氮治疗方面发挥有效作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能够使患者的动脉血压和24h尿蛋白量得到有效降低,但是无法在血肌酐、尿素氮治疗方面发挥有效作用,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在保护肾功能、降低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方面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到慢性肾炎治疗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晓瑛,石买雄.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治疗作用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3,16(20):144-145.
[2]陈建辉,陈清萍.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治疗作用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1,29(23):118-119.
联合阿托品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自愿要求终止妊娠且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86例作为术前处理组,年龄19~39(28.5±3.4)岁;孕周6~11(8.5±1.2)周;初孕妇22例,经产妇64例。另取同期未行术前药物处理的常规人工流产术孕妇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术者均排除有心、肝、肺、肾脏等系统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病史,均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有人工流产禁忌证者。2组年龄、孕周、孕产次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处理组于术前0.5h予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米索前列醇0.4mg舌下含服。手术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外阴和阴道常规消毒、铺巾,窥阴器打开阴道,宫颈及宫颈管,以0.5%碘伏消毒,勿钳夹宫颈前唇,无需常规扩宫,以8号吸头和中号卵圆钳行负压吸引清除子宫内容物。观察受术者的阴道出血情况,将全部吸出物以滤网过滤,检查有无绒毛及胚胎组织[3]。术后观察0.5~1h,观察阴道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嘱半个月后复查B型超声。对照组行常规人工流产手术,未予术前药物预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及心率、血压、头晕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人工流产综合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前处理组术中出血量>20ml者少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人体子宫中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主要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向心传导神经,且大部分神经位于子宫颈位置。宫颈中感觉神经尤其是压力感受器较丰富,人工流产手术进行扩宫时,因施压和牵拉宫颈而致其疼痛,还可引发迷走神经兴奋性反射,从而导致受术者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一系列人工流产综合征。因此,如在人工流产手术前使用药物对子宫颈进行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受术者痛苦和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结果显示,术前处理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托品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在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同时,未对子宫的正常收缩产生明显影响。阿托品为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物,对平滑肌有较强的松弛作用,这在平滑肌张力过高时尤为明显,从而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同时还可对心肌细胞的M2受体发挥阻断作用,从而抑制因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致传导阻滞性心律失常。米索前列醇为一种前列腺素E1类似物,可对宫颈细胞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起胶原酶及弹性蛋白酶的活性增加,加速子宫颈胶原的分解过程,起到促进宫颈成熟及加速宫颈软化和扩张的作用;另外,米索前列醇还可兴奋子宫平滑肌,提高子宫收缩力,有利于减少出血。
由此可见,在人工流产术前使用阿托品和米索前列醇进行预处理,受术者宫颈软化和松弛较明显,术中出血量少,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及神经冲动的传导明显降低,可有效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品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6例要求终止妊娠且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作为术前处理组,另选取82例同期未行术前药物处理的常规人工流产术孕妇作为对照组。术前处理组于人工流产术前0.5h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4mg;对照组仅行常规人工流产术。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处理组术中出血量>20ml者少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品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品,米索前列醇,人工流产
参考文献
[1]黄殷.无痛人流术中应用阿托品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4):445-446.
[2]王凤英.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99-8400.
相关文章:
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治疗01-06
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联合阿托品在无痛人流术中疗效(附100例)01-06
阿托品注射剂01-06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01-06
医生的人生格言句子01-06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价值分析01-06
管理法治01-06
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脏功能的疗效观察01-06
血脂水平阿托伐他汀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