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共9篇)
篇1:运动和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和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生命在于运动是老幼皆知的常识,运动不仅锻炼肌肉、骨骼、内脏,还可以提高智力,陶治心境。各种烦恼和困惑可以在运动中抛弃,各种愉快和激情可以在运动中获得。但运动要讲科学,只有科学地运动才有利健康。包括有量有度,有规有律,有节有禁,适合自己,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应气候,适应环境,安全有序。
运动可以保持青春,运动可以延年益寿,运动可以祛疾壮体,运动可以益智提神。如果疲劳每天困扰你的话,只要你进行少量运动,不用汗水淋漓,就能够排除疲劳。美国乔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对那些声称一直很累的健康年轻成人来说,从低强度的训练计划中就可获得能量的增加。以下是所采取的方法:每星期三次以慢速踩固定式脚踏车,不需要每天训练,且不会过度强迫自己的情况下就足以减少疲劳。研究人员对36位年轻成人(平均年龄23岁)进行了研究,他们表示一直感到疲倦,但他们并没有慢性疲劳症候群或与有关疲劳的任何其他医学上的原因。在进行了不同强度的节奏运动后,两组都运动的人表示,他们的能量增加了20%;而低强度组表示,改善最多的是战胜疲劳的部分,那也许是因为他们运动的缓和步调不会让他们负担过度。
运动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比如可以参照运动状态下人的汗流量和轻松度。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相对而言,老年人在有氧运动的前提下可多进行手部的单项锻炼,增强人体的协调能力。小孩则要多做一些机械运动,如摆放积木等等,看似简单,其实能大大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及手眼协调能力。关键要把握好运动强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状态下每次的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一旦过量,不仅无益,反倒可能损害身体机能。
运动对人身体健康很重要,同样饮食对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饮食得当助美丽。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合理偏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每天进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
保证身体健美除坚持锻炼外,还要有均衡的营养。营养学家和临床医师认为,有目的的偏食对人体会起到保健作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补充有缺陷的一面的营养食物。身体瘦弱者,适当多吃瘦肉,鱼,蛋类,乳类,豆制品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同时也应注意脂类,多糖类及维生素,矿物质食品的摄入量,以保持营养的平衡。脑力劳动者。每天应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补充大脑对养分的需求,并适当增加含磷、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脑、禽肉、核桃、芝麻等。贫血患者。多吃动物肝脏和含氨基酸,蛋白质的水果和绿色蔬菜。皮肤干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萝卜,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摄入鱼、虾、蟹、酒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运动和日常饮食对人体健康又和重要的影响,学习了运动与健康以后对饮食和运动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根据所学的知识我会对自己日常的生活有一个利于身心健康的安排,相信可以让我度过一个更高质量的大学生活。
篇2:运动和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科学饮食是很有讲究,根据现代医学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饮食方法应具备早餐宜早:人体经过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食,精神才能振作,因此早餐宜早。宜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唾液分泌,帮助消化,而且能减轻胃的负担。
宜暖:俗话说:“一热三解”,暖食味道好。中医认为,胃喜肯恶寒,寒易伤脾胃。食用生冷食品及瓜果均宜适量,应利于胃的消化、吸收;否则,会造成腹痛、呕吐、腹泻等病症。宜少:在日常饮食中,少吃多滋味,忌暴饮暴食,要做到善食还要善节。宜软:坚硬的食物难以消化,特别是老年人及胃弱者,一日三餐烹煮饭菜应以烂熟为好。宜淡:中医认为,多食咸,伤心伤骨;多食辣,伤肝伤脉;多食酸,伤脾伤筋;多食甜,伤肾。因此,节制饮食,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益处。宜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吃蔬菜、豆制品有利健康,也不易发胖;常吃素食,还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宜坐:饮食保健专家指出,边走边吃,不卫生;蹲着进食,不利于消化。因此,坐着用餐,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宜静:用餐时,宜安静地品尝美味;而谈笑进食,很容易呛咳;哭着用餐,或者生气吃
饭,对身体健康很不利。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措施:(l)合理分配三餐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如果一天吃l·斤粮食的话,早晚各吃3两,中午吃4两比较合适。(2)荤、素搭配适当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所以,荤食与素食适
吉首大学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
当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健康。(3)不挑食和偏食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营养如何丰富,也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饮食中,不可长期挑食或偏食。(4)不暴饮暴食俗话说:“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饮暴食不仅能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和急性胰腺炎,而且由于隔肌上升,影响心脏活动,还可诱发心脏病等,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大吃大喝、暴饮暴食。
一年当中,由于四季的气候不同,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等不同特点,人的生理、病理也会受到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健康的情况下还是在疾病过程中,都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应与气候相适应。春季 阳气生发,人的精力也易于奋发,好像只有外长之势而无内藏之功,易发生热性传染病。因此,春季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之物,应当选食一些鸭梨、橘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内。夏季 气候炎热,万物华实,身体热量不易外散,有中暑的可能,所以饮食宜甘寒、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暑热兼湿之时,汗出易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凉之物,过食则伤脾胃。因此,在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更不可多食油腻厚味,饮食宜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常选食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冰糖煎水代茶饮等,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功。凉拌苦菜可防止肠炎;海带丝凉拌更适合老年,既化痰去湿又可增加锌、碘,预防癌症。此外,还可常吃绿豆粥、荷叶粥、薄荷粥。在盛夏季节,平时阴虚的人,即使常服参、茸等温补之品者,也应减服停服。秋季 气候由热转凉,处处有干燥的征兆,人体也同
吉首大学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
样有燥感,如鼻干、口干、皮肤干,甚至干咳等。此时的饮食不要过分清淡,应适当增加些油腻,常饮银耳汤、梨汁及其它果汁,尤其是梨汁。一般多在午饭后或午觉后喝,以养肺阴。冬季 水冰地冻,万物闭藏,这时就应去寒就温。饮食上宜多食肉、蛋、枣、仁之类。天寒季节,血流缓慢,血液变得粘稠,抗病能力减退,所以少饮些酒和喝些附子羊肉汤是有利于身体的。有高血压的病人,冬季可常服些山楂水。
合理的烹调是提高食欲,保证营养不被破坏的关键。那么正确合理的烹调方法是什么?(l)主食的烹调淘米时要轻洗,不宜次数太多,也不宜用力搓,以减少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丢失。对于存放过久的米,则要多淘洗几遍。米的吸水率在浸泡两小时后最大,所以,先将米浸泡两小时,然后再煮饭为好。米浸泡后煮饭,不但时间可节省 4 0%,米中的维生素 B;也只损失 35%。最好采用炯饭或带水蒸饭,如做捞饭,米汤也应当饮用。煮饭、煮粥、煮豆、炒菜、都不宜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破坏。(2)蔬菜的烹调选购新鲜的蔬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较多,如蔬菜存放过久,则营养素会大量丢失。蔬菜宜先洗后切,烹调之前现切,这样可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切菜时一般不宜太碎,可用手拉断者,尽量少用刀,因为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而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汽跑掉。炒菜时应尽量少加水,煮菜时应先将水烧开,然后再放菜。炖菜时在油中先加盐提高温度,或适当加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做肉菜时适当加一点淀粉,可以保护肉中的蛋白质,不至使其过于变硬,既好吃、又容易消化。烹调时尽可能不用钢锅、铜铲。因为铜可以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用铝锅烹调,维生素c损失最少。
吉首大学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期生长发育旺盛,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为了使儿童能健康地发育成长,除了要注意营养要求以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的营养要求:儿童活泼好动,肌肉系统发育较快,故对热能和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在蛋白质中,赖氨酸对生长发育更为重要,要供应充足的钙和磷,同时还应保证维生素C、D、B1和B2的食入量和铁、碘、锌、镁等元素的供给量。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为使青少年能健康地成长,在饮食中要注意如下特殊要求:(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较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较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吉首大学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
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人到老年以后,由于消化器官衰退,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再加牙齿脱落,咀嚼较困难,故应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吃得太饱:老年人活动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过他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会造成身体发胖,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适当节制饮食,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2)不要吃得太成:老年人的食盐量,以每日不超过10克为宜。食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浮肿,钠盐储留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庄、冠心病、脑溢血的发病率。(3)不要吃糖和脂肪过多:老年人运动量少,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而且糖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老年人胰腺功能较低,吃多了脂肪易造成消化不良,动物脂肪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会造成动脉硬化和肝脏掼害。(4)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这对预防便秘,肠道肿瘤和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维生素有健身、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的作用。(5)要合理调整膳食:老年人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也不宜进食很干和很烫的食物。宜多食些易消化的菜泥、羹汤、果汁类食物和含钙、磷、铁较多的食物。在保证营养要求的基础上,务求清淡。(6)要少食多餐: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易感饥饿和头晕,故易少食多餐。每餐可吃七分饱,在睡前或两餐之间酌情进食少量食物,如牛奶、糕点等。
以上谈了这么多饮食与健康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健康饮食对于生命的重要作用,让我们都看是关注我
吉首大学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
篇3:运动和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日常烦心事,生命意义,心理健康
压力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现有研究发现,个体承受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所经历的重大的生活事件,如离婚、地震、车祸等,另一类是生活中的日常烦心事,如交通堵车、上班迟到与朋友吵架等[1]。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压力评定的标准方法是测量重大生活事件,后来这一取向越来越受到争议,主要是因为重大生活事件缺乏代表性,且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比较弱[2]。此后,Kanner、Coyne和Schaefer等提出了日常烦心事,即个体在日常生活与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较小、却令人烦恼的事件。研究发现,日常烦心事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生命意义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目的和价值的感知[4]。大量的研究表明,生命意义感会影响到个体的生活满意度[5]、心理适应[6]。大学生所面临的日常烦恼比较相似,但这些烦恼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却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有关。现有研究表明,不同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程度的个体其注意偏向存在差异,即高寻求高体验者对积极和消极信息给予同等程度的关注,高寻求低体验者和低寻求低体验者对积极信息的注意敏感性较差[7]。综上所述,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的生命意义现状,分析不同生命意义感的学生其日常烦心事和心理健康的差异,同时探讨大学生日常烦心事、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11至12月对陕西某高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2份,回收率为84.4%。其中男生161人(38.2%),女生261人(61.8%);大一学生215人(50.9%),大二学生97人(23.0%),大三学生70人(16.6%),大四学生40人(9.5%)。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日常烦心事量表
由西南大学路晓宁(2010)[8]编制,用来测量日常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给人们带来轻微而持续的事件、情境或冲突。包括4个因子:人际烦恼、学业烦恼、自我烦恼和未来担忧。共26个题,采用Likert 5点计分,按照烦恼程度从“没有”到“严重”评分。得分越高,烦心事越多。该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853和0.846,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708以上;重测信度在0.654~0.905之间,总体上来说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1.2.2 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C-MLQ)
由王孟成等[9]修订(2008),共含10个条目,量表包含2个因子,各5个条目,这2个因子分别是生命意义体验(MLQ-Presence,MLQ-P)和生命意义寻求(MLQ-Search,MLQ-S),分别检测生命意义感的认知维度和动机。问卷采用Likert 7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得分越高,生命意义感水平越高。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体验和追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0.82,问卷也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比较适合中国大学生应用。本文按照“得分在38分以下的个体表示具有低水平的生命意义、得分在38~51分之间的个体表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得分在51分以上的个体表示其生活具有明确的意义[10]”的标准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进行划分。
1.2.3一般健康问卷(GHQ)
由李虹(2002)等[11]修订,共20个题型,包括自我肯定、忧郁和焦虑3个维度,量表采用“是”“否”方式计分,选“是”计1分,选“否”计0分,分数越高说明此维度的症状越典型。问卷总分由忧郁、焦虑量表的分数和自我肯定量表的反向计分合成,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较满意的工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采用F、t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总体水平分析
求得大学生在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以及总体生命意义上的得分分别是(23.17±5.86)、(25.77±6.06)、(48.93±9.75)分。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水平特点,按照1.2.2中的标准,本次调查显示,42.4%(179人)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意义,45.5%(192人)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12.1%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51人)。
2.2 不同生命意义感大学生日常烦心事和心理健康
考察不同生命意义感的大学生,其日常烦心事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按照生命意义感划分的标准将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分成低、中、高3个组,然后通过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对3组的日常烦心事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有明确生活意义的高分组其日常烦心事和负性情绪明显低于低水平生命意义的低分组和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中间组。
注:C-MLQ—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GHQ—一般健康问卷。
2.3 大学生日常烦心事、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将生命意义感、日常烦心事和心理健康各维度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生命意义感与自我肯定正相关显著,生命意义体验、总体生命意义和日常烦心事的3个维度以及总分、忧郁、焦虑和GHQ总分负相关显著,生命意义寻求仅与未来担忧、忧虑和GHQ负相关显著。
注:aP<0.01,bP<0.05。
2.4 日常烦心事和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法进一步考察日常烦心事和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能力,分别以GHQ各分量表和总分为因变量,以日常烦心事和生命意义感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见表3。
注:GHQ—一般健康问卷。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48.93±9.75),这与王孟成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次调查显示,42.4%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意义,45.5%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12.1%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可见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这与文献[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样的大学生表现出无主动寻找生活目的的意愿,生活空虚乏味,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样的生命态度可能成为大学生人生发展上的重大隐忧,也提示高校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研究表明,有明确生活意义的大学生其日常烦心事和负性情绪水平明显低于没有明确生活目标者,这可能是因为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3],复原力可以调节日常烦心事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14],BEASLEY等[15]研究也发现,复原力能使人们减少焦虑和抑郁,对生活挑战表现出更多的信心和希望;有明确生活意义的大学生其自我肯定显著高于没有明确生活目标者,大学生的自我肯定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关,一般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一种表现,其实质是个体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是获得生命意义的必要条件,而生命意义则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进行表达,正是通过生命意义这一中介变量,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正面影响体现在个体应对挑战的信心上[16]。
本研究发现,生命意义体验和总体生命意义与日常烦心事和心理健康各因子相关均显著,而生命意义寻求则与日常烦心事相关均不显著。有报道认为生命意义可以分为生命意义体验和生命意义寻求2个维度,前者指理解了生命的含义,并且认识到自己在生命中的目的、目标或使命,或者指个体努力去建立或增加对生命的含义和目标的理解,纵向研究已经证明体验和寻求2个维度之间相对独立[17],生命意义体验影响许多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变量。最后,本研究发现,人际烦恼、未来担忧、学业烦恼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生命意义体验对大学生的自我肯定和一般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见,生命意义对预防疾病、增强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减少大学生的无聊倾向,促使其积极健康的成长。
作者声明
篇4:运动和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 儿童亚健康;日常调理;饮食保健;预防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1-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存在等导致现代人出现亚健康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成年人会出现亚健康,儿童也同样会出现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通常也叫做“次健康”或者“病前态”等。本文主要抽取的200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出现亚健康的原因和分析调理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收并体检的儿童中随机性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根据抽取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定。抽取的研究对象中男性有120例,女性80例,年龄区间在5-10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2 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逐项评分,分数大于85分以上的定为健康状态;分数在84-70分之间的为亚健康状态;分数小于70分的定为疾病状态。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有听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 果
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
3 讨 论
3.1 导致儿童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很多情况下儿童都会有厌食和挑食的习惯,长此以往便会导致体内缺乏钙元素、碘元素和锌元素等元素,使得小儿的身材矮小,骨骼发育不良,头发没有光泽且枯黄,并且会在夜间出现磨牙等现象。同时由于偏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还会让儿童体内缺铁,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直接导致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另外缺锌也会让儿童出现多动症等症状,生活和学习中就会乱作小动作,啃铅笔头、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状态。另外如果儿童因为饮食的不良习惯导致机体缺碘,对身体的健康状态影响更大,缺碘元素会直接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增加了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另外如果饮食不规律,极易导致儿童出现肥胖症,肥胖一部分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造成的,主要是高热量食品、甜食等食物摄入量过多,再加上平时不爱运动和锻炼,导致体内热量无法释放。
3.2 日常调理
3.2.1 营养均衡摄入 家长要监督儿童不厌食,不挑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还可以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过多摄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合理的搭配各种食物,荤素搭配,按照比例进行分配,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衡营养。
3.2.2 日光浴 适当的让儿童进行日光浴,促进维生素D吸收,避免佝偻病的产生。
3.2.3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常言道“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一个人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就会丧失精力,面无神采,身体容易虚弱,疾病缠身。如果儿童出现了身材矮小,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跟其睡眠状况相关。因为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就会让脑细胞得以充氧,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学习和生活。所以要让儿童保证睡眠时间在6-8h以上,中午可以适当休息一小时,保证早睡早起。
3.2.4 运动锻炼 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气血,提高免疫力,且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儿童的食欲,助于消化。
3.2.5 興趣的培养 加强儿童的兴趣培养,不要让其抑郁烦躁,多参与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成长。
本次试验研究中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总而言之,儿童亚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分析儿童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制定日常调理的方案,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针对儿童亚健康问题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日常调理方案,研究和分析出儿童亚健康的具体原因,然后在日常调理过程中从运动锻炼、日常睡眠起居、兴趣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理,并加以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林元,陈水仙,邱行光,陈曦,陈起燕,黄欣欣,欧萍.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患病率的5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0):2815-2817.
[2] 金铃,孙远岭,蒋丽蓉,冯一.运脾方早期干预对营养缺乏性亚健康儿童食量和皮下脂肪厚度等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01):75-76.
篇5:《饮食运动与健康》小论文
110714137
杨佳琪
老师经常说一句话,现在是用健康去换钱,将来是用钱来买健康,但到那时就为时已晚。健康一去很难返,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做起,要善待我们的身体,从前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会带给我们跟多的财富,这财富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因此合理的饮食、运动对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饮食的看法从色香味到注重食品的健康问题人们一直追寻一种好吃吃好的健康理念。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适当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丰富的维生素保证生体的健康,维持生理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充分的水分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运行。
饮食中遵循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分,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结构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因此饮食必须由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合理的的饮食是保持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适当的运动促进我们健康的另一个方法,科学的运动不仅能塑造强健的体魄和完美的身材呢,也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提高对坏境的适应能力。合理的科学运动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并能起到防止疾病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达到“健身、键心、健美”的效果。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骼的血液供应,同时,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动作机能和心脏循环系统的机能,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进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增进了健康,强壮了体格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的能力得到增强,因而使有机体得到锻炼,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体育锻炼不一定要每天进行,一的星期锻炼3到4次就行,但一定要注意定时定量。
在我们注重饮食与运动的同时,也要注重我们睡眠的质量,充分的睡眠使我们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能让我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大脑在睡眠状态下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储存。
篇6:运动和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探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设计者姓名:
设计日期:
所属年级:
高三年级
研究学科:
化学课题组成员(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高三年级(7班)全部学生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选修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比例。现在人非常注意养生之道,就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一个讨论的话题——饮食与健康,这部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因此引出本课题。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探究,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研究和调查,使学生对饮食与健康有正确认识,知道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的食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主动屏弃垃圾食品,注重绿色食品,做一个懂得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健康人,并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理解课本内容,了解健康与平衡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有规律的锻炼息息相关的联系。
2.通过教学,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掌握健康知识,更新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并用于指导其养成且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写出调查报告。
3.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际、与人协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2.体验参与的快乐,学会与同学相处,相互合作。3.养成善于研究分析、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4.培养重视健康、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5.通过活动,增强相互关心、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2.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3.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有一定的了解。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5.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中国人的健康膳食应当遵循什么原则。2.健康饮食有哪些新观念。3.懂得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食品。4.知道如何健康饮食。5.吃什么能使你更聪明。6.考试期间吃什么好。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通过布置任务:收集自家餐桌上的常见食品。2.通过上网收集和到图书馆查资料收集有关资料。
3.给学生补充课外的有关平衡饮食金字塔的图示。
4.通过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深入了解健康饮食。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每个专题都会有一份调查报告,每个专题都会制作相应的手抄报,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活动体会,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份来自自己、同组组员、他组以及老师评价形成的综合评价。
五、资源设计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1.提供一些对健康有益的食品图片。
2.提供相关健康饮食的网站给学生 3.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4.评价量规。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调查问卷;照相机。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 接触、讨论问题。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 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1.呈现不健康饮食带来危害的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
1课时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列举课题名称
1.组织学生讨论。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3课时1.讨论要比较全面地了解饮食与健康,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调查呢?
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方面,确定研究主题。比如:
1.中国人的健康膳食应当遵循什么原则。2.吃什么能使你更聪明。
3.考试期间吃什么好。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可以为收集资料小队、实地考察小队、科学实验对等。
1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制订合作学习规则(或者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调查记录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3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开题报告和评审
1各小组向全班分享研究计划(方案)
2小组成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所须完成的任务,所须呈现的成果,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约定,做出怎样的行动才能评出最高等级。可用类似宾馆的“星级”评定。
1组织学生聆听各组的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商讨出有效的活动内容。
2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建议。3为学生提供研究结果的评价量规。
第三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一.收集资料活动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一部分同学上网下载,其余的同学广泛搜集各类相关书籍资料。二.各小组及时把当天活动内容集中起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指导教师主动向各组了解获得的信息资料。
三.各活动小组行动结束后,如实地向同学们展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再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列出活动主要内容,写出简单的活动结论。
1.让学生准备好笔记本,把查到的资料做好登记。
2.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3.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个学期
第四阶段 评价、总结与 反思阶段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成果制作成PPT,也可以是一些照片、手抄报、调查报告等。2.各成员参照(评价表1)进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参照(评价表2)汇报小组自评。
4.当所有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还要参照(评价表2)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展开评价。5.各成员集成自评、组评、他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评价表4)。
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情况,利用(评价表3)给出教师意见。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篇7: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软件学院 张金鹏 54080507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波兰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也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可见体育运动和对于强健身心,保证健康优质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社会压力逐步提高的今天,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更加显得突出、引人注目。当然这已经是我们大部分人所持有的共识了,但是我们很少有仔细的思考体育运动到底和身心健康有着什么样的具体的关系,借着此次机会,在下面谈谈我的鄙见。
总的来说,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从身体健康和锻炼的角度,首先,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脏器,尤其是心肺的功能。众所周知,经常运动的人新陈代谢旺盛,心壁增厚,心肌增强,心跳频率减少,肺活量增大,这一切都预示着心肺功能的显著增强。不仅如此,规律的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提高人的运动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在校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对照组占明显的优势。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的骨骼、肌肉的发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改善人的中枢系统的功能。这一点尝尝被大家所忽视。体育运动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其反应加快。对长期用脑的脑力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抗病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我们也能很容易的看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生病的几率平均较少,而且即使生病了,平均的康复时间也比较短。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单单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体育运动就已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人是身心合一的整体,体育运动不仅仅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地作用,对于心理健康仍然作用巨大。
首先,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我们知道,体育的特点就是激烈,艰苦,竞争等。而这一切都要求参与者能够有较强的毅力,耐力,同时我们说,体育运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提升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培养其沉着果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体育运动能够使人际关系和谐。大部分体育运动都是团体项目,这就要求队员们能够相互配合,而在这个过程中,无形的就提升了参与者的团结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并且由于相互的配合,总能够带来十分良好的人际关系,队友们的互帮互助可以延伸到体育场之外的生活的各方各面。再次,体育运动能够显著的调节人的情绪。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能够用体育运动这一手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郁闷了,打一场篮球,踢一场足球,过后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可以说体育运动是很好的宣泄手段,如果得到充分利用,这对快乐优质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8:论传统烹饪与健康饮食的关系
正确认识烹饪原料的属性有助于提升健康饮食的理念
烹饪是一门艺术, 并不只是简单的做饭菜, 从理论上讲, 中国的烹饪技术并没有给我国的科学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在上世纪70年代末, 台湾哲学教授张起钧先生曾经给烹饪下定义:把可吃的东西采用特定的方式作熟了, 就叫做烹饪。目前, 我国的烹饪原料越来越丰富, 不管是从品质上还是从数量上, 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 根据多年对烹饪的经验, 笔者对烹饪原料的属性做了具体分析。
第一, 安全性。安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对饮食的概念就是首先一定要安全, 大家都知道河豚鱼肉非常的鲜, 但是它的体内很多部位都有毒, 如果在烹饪过程中操作不当, 严重的可以造成死亡。有很多新闻都报道过, 因吃河豚鱼中毒死亡的人每年都在增多, 日本每年有150人, 而我国在07年也出现过这样的事例。所以说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在很多商家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 在烹饪原料的生产过程中, 加入了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比如说槟榔里面会添加麻黄草, 这种原料本身就是制造冰毒的, 人吃了之后不仅会上瘾, 给人们的心脏带来很大的危害。还有我们经常食用的豆芽, 加工者添加植物增长剂等各种促进豆芽生长的激素, 这些激素对人体都有致癌的作用, 还有我们经常吃的米线、粉丝等等, 都被无良的加工商添加了甲醛次硫酸氢钠, 这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 让人触目惊心。
第二, 卫生性。关于食品卫生, 国家一直在严厉打击, 可还是有很多烹饪原料的卫生情况令人担忧。有不少新闻报道出, 有不法商家在加工生产原料时大量使用地沟油、阴沟水, 无视人们的健康问题。因此, 国家重视烹饪原料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 营养性。人们在饮食过程中, 不能只考虑安全卫生, 营养也是很重要的, 保持饮食的营养性, 关乎着人生命的健康长寿, 这是每一个生命体都具备的本能。每个烹饪原料都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我们在饮食过程中, 都会知道要营养均衡, 所以说不同的烹饪原料都有它不同的营养素, 比如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这6种营养素, 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是保证人成长的基础物质, 这6种营养素要搭配均衡, 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第四, 可口性。可口性是烹饪在满足上述3种之后才体现出来的。在传统烹饪中, 主要注重色、香、味俱全, 这样才叫可口。每个人对可口定义的概念都不同, 在我们全国各地的饮食市场上, 有很多种现象令养生专家所担忧, 第一就是各种麻辣小摊。我们都很熟悉, 经常在马路边上会有很多烧烤、麻辣烫、油炸串等食品, 他们的卫生状况可想而之, 肯定没有正规的卫生许可保障, 而且对油炸串、麻辣烫等食品的原料更是没有安全保障, 在烧烤过程中所产生的烟雾, 就有很多致癌物质在随处飘散, 还有各种小摊上没有消毒的竹签、碗筷等等, 给人们的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虽然它的危害人人皆知, 但依然刺激很多消费者, 而且这些消费者大多以年轻人居多,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心肝脾肺等各种器官, 这种危害可能短时间内察觉不出来, 因此会让人放松警惕。第二种就是火锅、洋快餐等食品。这些食品已经偏离了健康饮食的轨道, 媒体的大量报道给人们提供了很多错误的饮食信息, 认为洋快餐才是真正的健康、科学的饮食。第三种就是比较高档的餐饮, 比如鱼翅、燕窝、海产品等等。这些物种因为比较稀少所以也显得特别名贵, 一般都是有钱人光顾的场所。我们大家都会认为, 这么珍贵的食品, 营养价值一定特别高, 其实不然, 它们所含的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质, 并不是优质蛋白质, 因此可以说, 这类名贵物种的营养价值还不如鸡蛋与大豆营养丰富, 燕窝对人们来说主要的功效是润肺, 而银耳也有这个功效, 所以它的功效完全可以由银耳来代替。
第五, 合法性。大自然的和谐发展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 因此世界各地在经济发展中都会呼吁: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目前, 我们也应该有所了解, 地球上的物种已经越来越少, 这些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破坏大自然所造成的, 如果人类还将持续破坏下去, 那么人类也将面临很大的灾难。人类有的时候为了贪图享受美味而特别残忍的杀害动物, 这种场面让人触目惊心, 在山东《东方美食》杂志上, 曾号召厨师, 不烹制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动植物, 这篇报道至今为止还是很有成效的。
合理的烹饪技法有助于摄取健康饮食
在对饮食烹饪过程中, 有很多讲究与做法, 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做法, 对炒菜来说, 就有生炒、爆炒、溜炒等等;蒸就分为清蒸、粉蒸等等;烧有红烧、干烧、软烧等等;这些在火候与时间长短上都有区别的。目前我们在饮食上都比较注重健康饮食, 所以在烹饪过程中要偏于营养价值, 针对油炸食品来说, 要尽量的减少成品出售, 因为大量的油炸成品都是经过对其高温反复油炸的, 里面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我们闻名远扬的北京烤鸭就被境外记者披露含致癌物质, 这道菜的营养价值随后就被很多人所质疑。还有一些经过腌制、泡制的菜品, 比如腊肉、卤肉等等, 这些食品曾经都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不过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深入, 对饮食的方向也逐渐的改变, 这些油炸腌制食品逐渐被人们所遗弃, 市场份额开始减少, 消费群体也在逐渐消失, 这就说明人们的饮食观念在逐步提升。
传统的烹饪现在面临巨大挑战, 要想制作出健康的饮食, 就需要放弃传统的做法, 对烹饪进行改革创新, 研制出更利于养生的烹饪做法。对于烹饪原料尽量采用蒸的做法, 这样比烧出来的菜更有营养, 对于需要油炸的食品, 要注意油的使用频率, 最好每炸一次换一次新油, 这样会减少油炸中致癌物质的产生。在炒菜的过程中最好选择爆炒的方式, 减少原料的受热时间, 更大的保存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其实在做菜过程中, 人们还要不时地对营养知识进行普及, 对于菜品的创新仅仅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而对做菜人来讲需要提高饮食的养生理念, 因为每个原料都有不同价值的多重选择, 所以就要求烹饪人要对其有丰富的认识, 并且烹饪做法还要达到熟练的地步, 这些都是摄取健康饮食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菜品味型调兑有助于健康饮食的具体实施
菜品的味型调兑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调味品可以对菜品进行调兑, 比如说葱姜蒜、酱油、老抽、生抽、糖、醋、辣椒油、花椒、味精、鸡精、耗油、海鲜酱、捞汁、豆豉、番茄酱、蒜蓉辣酱等等。味型的多变也可以更好的吸引顾客, 在传统烹饪中, 很多种口味都离不开醋, 人们在炎热的夏天, 用蔬菜做一些凉拌菜也会放点醋来调味, 但是如果在蔬菜中放入醋, 时间长了, 菜就会变色, 就会导致菜里面的叶绿素减少, 影响蔬菜本身的营养。而在菜里面加入碱的话就会使蔬菜更新鲜, 所以有些厨师在做菜过程中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 就会加入一些碱, 但是碱会破坏蔬菜的维生素, 尤其是营养丰富的维生素C, 对于维生素C来说, 温度达到80度的时候最容易氧化, 所以对含有维生素C多的食物最好用凉拌的做法, 这样可以保证蔬菜营养的丰富, 所以为了保持健康的饮食, 就需要厨师改变传统的做法, 在保证菜品口味的同时还要保证菜品的营养元素不被流失, 蔬菜在用水焯过之后尽量不要加碱, 这样可以更好的保存烹饪原料的营养成分。
结语
篇9:运动和日常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根据津巴多的理论,现在时间观(享乐主义和宿命主义)和未来时间观念最有可能影响人们基于行为结果对现在行为的选择。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这3种时间观念和人们的健康行为、健康危害行为、危险性行为等方面都是有着很大关联的[3,4,5,6]。本文以此3种时间观念为基石,希望通过研究其与大学生群体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为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北京某综合大学选修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传播》通选课的本科生194名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94份,回收194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大一学生88名(45.4%),大二学生60名(30.9%),大三和大四学生共46名(23.7%);男生103名(53.1%);女生91名(46.9%);中国学生67名(34.2%),韩国学生106名(54.9%),新加坡等其他国家学生共21名(10.9%)。
1.2 方法
1.2.1 健康相关行为
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由学生自行填写,内容包括:(1)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日常开销等;(2)健康行为,其中饮食习惯包括平均每周水果、蔬菜、奶类、油炸食品等的摄入频率,运动行为习惯包括每周运动次数及每月运动的平均支出;(3)行为改变意愿,指想要改变当前不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的意愿(以李克氏5点量尺计分,1分代表不想改变,5分代表强烈想要改变)。
1.2.2 津巴多时间观念量表
津巴多时间观念量表(Zimbardo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包括6种时间观念。此前研究对津巴多时间观念量表的分析显示,其中未来时间观念倾向,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念倾向和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念倾向三部分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1,0.81和0.62,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s α)分别为0.66,0.61和0.59;与此同时,作为与健康行为有关的测量与预测工具,该量表也有较好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6]。本次调查选取了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和未来时间观3种,其中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包括15项,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包括9项,未来时间观包括13项。实际使用量表共37项。量表采用李克氏5点量尺计分,时间观念得分=∑(项目得分)/项目数。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由研究者事先进行问卷编码,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并且进行逻辑检错。在原始数据库基础上,对初级变量进行整理、赋值,计算生成新变量,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时间观念及健康行为状况
调查对象的未来时间观念平均得分为(3.405±0.433),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平均得分为(3.243±0.422),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得分为(2.647±0.637)。其中未来时间观念和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得分呈负相关(r=-0.007,P=0.041),与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无显著性的相关关系(r=-0.432,P>0.05)。3种时间观念得分在不同国籍和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调查对象每周吃早餐、摄入奶制品、吃水果、吃蔬菜的天数平均为(3.402±1.719)、(3.268±1.660)、(3.461±1.554)、(4.259±1.447);平均每周摄入油炸食品以及饮水过少的天数分别为(2.732±1.882)、(2.694±1.058)。调查对象每周超过30 min的平均运动次数为(2.629±2.366)。其中16.1%的人从不参加超过30min的运动,每周参加超过3次(包含3次)的人占41.9%。男生每周参加超过了30 min的运动次数显著高于女生。饮食行为习惯在不同国籍与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调查对象总开销平均为(2 180±1 388)元/月,饮食开销平均为(1 103±650)元/月,运动开销平均为(181±241)元/月。饮食开销比例及运动开销在不同国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运动开销显著高于女生(t=3.667,P<0.01)。调查对象改变其饮食与运动当前意愿得分分别为(4.169±0.732),(4.201±0.700),在不同国籍及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时间观念和健康行为相关性
控制性别因素的影响,对调查对象时间观念得分和饮食运动相关行为作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1。
注:*P<0.01,**P<0.05。
与未来时间观念得分相关的行为包括吃早餐(r=0.204,P=0.004)、吃水果(r=0.189,P=0.008)、吃蔬菜(r=0.160,P=0.026)、参加体育锻炼(超过30 min)(r=0.210,P=0.039)、喝水过少(每天少于1 200 mL)(r=-0.127,P=0.039)、运动开销(r=0.183,P=0.003);与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得分相关的行为包括参加体育锻炼(超过30 min)(r=-0.120,P=0.018);与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的得分相关的行为包括吃蔬菜(r=-0.167,P=0.020)、参加体育锻炼(r=-0.196,P=0.006)、喝水过少(r=0.170,P=0.018)。
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健康行为与未来时间观念得分正相关,如吃早餐频率、吃水果与蔬菜的频率、参加体育锻炼频率及运动开销比例等,而健康危害行为则与其呈负相关;部分健康危害行为与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和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得分呈正相关,健康行为与其呈负相关。改变饮食与运动的意愿均和未来时间观得分呈正相关,和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呈负相关,但与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无明显相关。
3 讨论
时间观念是对人们基于行为的结果在现在和未来中作出行为选择的一种测量。在本研究中,大部分健康的饮食运动习惯都与未来时间观念呈正相关,而部分对健康有危害的饮食和运动行为和现在时间观呈正相关。相对于现在时间观来说,未来时间观念在预测健康行为方面有着较大的意义[6]。
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未来导向得分较高的人群更愿意去从事积极的健康行为,尽量的减少危害健康的行为。而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得分较高的人更倾向于持有“人命天注定”的观点。所以,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得分较高的人更倾向于不主动去参加体育锻炼,更少的吃水果等比较健康的食品。
吃早餐、摄入乳制品、吃水果蔬菜等行为和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没有显著相关,而且并不是所有此研究关注的健康行为都和某种时间观念得分具有相关性。这一点和有关研究[6]以及津巴多的时间心理学的预测不符合,但在Guthrie等[4]的研究中指出,如果除去本人教育程度的影响,很多健康行为是和时间观念没有直接相关关系的。在本研究中,所有参与调查者都是大学本科生,教育程度相对同质,所以也可能导致其时间观念和某些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不显著或者相关程度不强。
本研究显示,改变饮食与运动的意向均与未来时间观得分呈正相关,而与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呈负相关。根据津巴多时间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未来时间观念得分较高的人更倾向于放弃现在的享乐,并将金钱和时间投入到对未来更有益的事情上去[1]。所以,未来时间观念更强的人对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或者运动行为习惯的意愿更为强烈,而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更强的人则更倾向于现在舒适的生活而不愿去改变[1]。
本研究发现,相当高比例的本科生有较多危害健康的饮食习惯,且缺乏体育锻炼,这与此前调查的结果相符[7]。所以,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本研究发现,时间观念和本科生饮食和运动相关行为习惯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影响和改变本科生时间观念的心理干预方式影响其对现在和未来的看法及其行为采纳或者行为改变的意愿,从而促使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摒弃不良行为。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综合大学在校本科生饮食和运动相关行为及其与时间观念的关系,为促使大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饮食和运动行为调查问卷和津巴多时间观念量表,对北京某高校选修《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传播》通选课的194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行为与未来时间观念得分正相关,如吃早餐频率、吃水果与蔬菜的频率,参加体育锻炼频率及运动开销比例等,而健康危险行为则与其呈负相关关系,部分健康危险行为与享乐主义时间观和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得分呈正相关,健康行为与其呈正相关。而改变不良饮食/运动行为的意愿与现在时间观念得分呈负相关,与未来时间观念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时间观念在预测健康行为方面有着一定的意义;采取适当的影响时间观念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措施来促进本科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饮食习惯,运动活动,时间,回归分析,学生
参考文献
[1]菲利普.津巴多.时间心理学[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48-51.
[2]HENSON JM,CAREY MP,CAREY KB,et al.Associations amonghealth behaviors and time perspective in young adults:Model testingwith boot-strapping replication[J].J Behav Med,2009,29(2):127-137.
[3]BOAZ L,MITCHELL EW.Discriminating reinforcement expectanciesfor studying from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in the prediction of drinkingproblems[J].Addic Behav,2009,29(12):181-190.
[4]GUTHRIE LC,STEPHEN C.Time perspective and socioeconomicstatus:A link to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health[J].Soc SciMed,2009,68(12):2145-2151.
[5]FIORENZO L,ROBERTO B.Suicidal ideation and time perspectivein high school[J].Eur Psychiatry,2009,24(1):41-46.
[6]DIAZ-MORALES JF.Factorial structure and reliability of Zimbardo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J].Psycothema,2006,18(3):565-571.
相关文章:
饮食与运动护理01-13
价值效能01-13
生活如水,母爱如杯作文600字01-13
如水人生范文01-13
高三时间如水作文01-13
糖尿病饮食营养与运动01-13
国旗下讲话 健康饮食 科学运动01-13
运动饮食指导01-13
酷夏时节孩子在运动前后健康饮食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