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检测

随着我国新饮用水卫生规范的出台, 国家对自来水检测水平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 各地水司化验室纷纷添置和更新了检测设备。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人员的配置是当今现代化实验室必备的条件, 其中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在实验室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直接产生影响, 是测量数据可溯源性的基础及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保证, 也是实验室申请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的重要内容[1]。结合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情况和自身管理经验,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讨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1 建立规范化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规章制度, 是实验室为了维护仪器设备正常的申购、调研、采购、验收、入库、建档、使用、维护、停用、报废等秩序, 也是用来明确仪器设备管理中各岗位职责, 确保仪器设备的管理规范化, 制度化。没有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可循, 将会导致工作人员管理意识薄弱, 责任心不强。

1.1 仪器设备的申购

仪器设备的申购是检测部门根据工作计划和新开展检测项目的需要提出购置需求。申购前必须充分考虑仪器的适用性和设备的使用条件 (如北方实验室购买原子吸收仪器需要配备循环冷却水装置, ICP-MS需要良好的接地性能和排风装置等) 。

1.2 仪器设备的购置

检验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或计划开展的新检测项目, 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 并明确所要求的设备类型、主要性能指标和大致预算, 如名称、型号规格、量程、准确度等级、数量、用途、参考价格和推荐的供应商等。若购买昂贵的仪器设备, 需要对其进行调研, 主要调查需购设备的品牌、规格;能否达到实验要求的检测限 (注意不是检出限) ;性能是否稳定;供应商及其售后服务;是否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等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此设备的使用单位进行考察。购置需求应该以书面的形式提出, 并作为设备档案的一个部分。

1.3 仪器设备的采购

确定所需采购仪器的品牌规格后, 了解易耗品的需求量, 因首次采购的折扣一般比较大, 所以首次可多采购一些易耗品 (易老化的易耗品可以和厂商协商保存在厂商处, 待需要时发货) 。如无特殊情况, 招标时可考虑供应商是否提供以下服务:一是否技术工程师上门培训指导, 二是为操作人员提供免费培训, 三是厂方每年提供上门服务的次数。

1.4 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的验收和入库一般由厂商安装工程师、设备管理员和仪器使用人员一起完成, 主要是根据装箱清单和采购合同清点相关设备, 并检查仪器外观是否有损伤或瑕疵, 并填写验收报告, 详细记录仪器型号, 规格, 出厂编号, 安装验收的时间等, 待实验室管理层确认后输入设备档案。

1.5 仪器设备的档案

大型仪器验收后给仪器设备建立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是实验室的五大档案之一, 可以由以下内容组成:申购报告、调研报告、采购合同、验收记录、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期间核查记录、修理记录, 校准或检测证书、售后服务联系方式、说明书、采购清单等, 以上内容供日后的仪器购买提供参考。

1.6 仪器设备的使用

仪器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一般在安装工程师的现场培训下掌握一些基本功能。掌握仪器的基本技能后应撰写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 操作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在于减少因人员的流动和更换而影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使用前后要填写使用记录。笔者曾去过一些实验室, 发现仪器设备的操作作业指导书尚停留在初级阶段, 其实作业指导书也是需要持续改进的, 需要记录使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新发现的操作指令等。在正式使用新购置的标准仪表、器具出具检测数据前需送至检定部门进行计量检定。

1.7 仪器设备的维护

维护保养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率、延长其生命周期的最有力保障。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维护, 分为日常维护和全面维护。日常维护是指检测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清洗或老化;全面维护是指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请厂方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 保养。要使其最大限度地得到有效利用, 必须做到精心保养和维护, 定期计量和及时排除故障, 确保其完好无损后正常使用。

1.8 停用、报废

做好仪器设备的停用和报废工作, 可以及时清理不良资产, 改善实验环境, 促进设备更新, 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仪器设备遇到以下情况可列为不合格检验仪器设备:已经损坏;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超出规定的确认时间。当使用人员发现检验仪器设备出现以上情况之一, 应马上停止使用, 及时反映情况, 并粘贴停用标识。检验仪器设备损坏、计量值误差严重、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又无法修复的可申请报废。报废后的检验仪器设备应建立台帐, 进行调整。同时, 建立严谨的报废程序, 做好报废过程中的技术鉴定工作。经鉴定, 尚有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 一定要充分挖掘, 设法变废为宝, 节约购置经费。

2 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2.1 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

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有很多种分法, 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Ⅰ类直接出具检测数据的仪器设备, 如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第Ⅱ类是不直接出具检测数据, 但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设备, 如温湿度计, 马弗炉等;第Ⅲ类是创造检测条件的仪器设备, 如电炉, 空调, 电脑等。分类后给仪器设备粘贴设备唯一性标签。标签上应标示设备编号, 购买日期, 保管人。

2.2 设备的量值溯源

量值溯源是指从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2~3],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 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 (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 联系起来。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是通过校准和检定来实现, 校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准确可靠。检测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而量值溯源的目的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准确和统一。所以, 做好量值溯源工作是实验室的一项非常的重要工作。

所有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影响的设备都需要进行量值溯源, 都应按照量值传递框图, 严格进行周期检定, 超过检定周期或未通过计量检定的标准器严禁日常使用。

2.2.1 制定检定/校准计划

检测实验室具体在进行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时, 首先应确定检定/校准方式, 一部分可以自检/自校, 一部分可以使用外部检定/校准。实验室每年应根据需要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 这一个计划不仅仅是一个送检计划表, 还要求列出制定出朔源方位;确认校准周期, 期间核查时间;授权使用范围和操作人员;检定后确认检定/校准报告等一整套控制措施。

2.2.2 检定过程控制

实验室的设备送检方式有二种, 一是现场由检定人员上门检定, 二是送检。上门检定设备管理员要做好检定记录, 送检设备要考虑到运输的途径及合理的对设备进行合适的包装。

2.2.3 设备检定/校准后的确认

设备检定/校准后会得到检定或校准证书, 当收到证书时需要对其进行确认并复印一份。确认工作可以以表格的方式完成, 并细化包括以下内容:判断证书自身是否有误 (主要检查证书的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检定结论是否合格等) ;近几年仪器各项关键数据指标的比较 (列举值得特别关注的内容及关键数据) ;检查设备的计量特性和附件的情况 (检查是否存在限制使用情况) ;核查结论:判别仪器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设备管理员与仪器使用人员在收到证书后要对证书进行确认, 填写表格一式两份, 一份存入仪器设备档案, 另一份与证书复印件一起放置设备旁。

2.2.4 设备的期间核查

设备的期间核查, 根据CNAS 17205:2005要求, 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及标准都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日程进行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的时间一般定在两次周期检定的中间, 期间核查的方式可根据设备及实验室的特点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利用设备或标准测试核查标准的平均值—平均值法;利用设备或标准测试核查标准时的重复性—重复性法;两台或多台比较法;不同的检测方法比较法。

期间核查结束后需要对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评审及判断, 以确定设备或标准是否处于校准状态。

2.2.5 设备的维护及维修

仪器设备维护主要分日常维护保养和专项维护保养。日常维护保养是指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管理规程进行的例行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专项维护保养是根据仪器设备使用的频次, 一为检测人员日常维护, 这需要制定设备维护的作业指导书, 并填写设备维护记录;二为厂方技术人员在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上门维护。仪器设备的维修:设备的维修需要厂方技术人员上门维修, 在维修后需签名确认并把相关的记录输入设备档案, 仪器维修后需要对仪器进行评估, 如涉及到影响检测结果的核心部分还需要重新对设备进行计量检定, 以确保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要求。

3 结语

俗话说:“饥能挡, 渴难挨”, 水质问题与民生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家对水质检测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检测技术的发展, 使用的“高精新”检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 对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地水司实验室只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加强日常管理, 从上而下增强管理意识, 不断学习, 积累经验, 认真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才能符合质检中心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水质检测中心的业务能力。

摘要:实验室仪器设备是水质检测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是监测数据有效性和准确性的保证。本文从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加强日常管理两方面探讨了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分类管理,量值溯源

参考文献

[1] 陈子波.实验室认可中仪器设备的管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5 (6) :23~27.

[2] 刘亚民, 刘庆, 张苏敏, 等.如何做好量值溯源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6 (14) :59~61.

[3] 孙英, 吕孝丽, 刘渭萍, 等.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量值溯源的探讨[J].辽宁化工, 2005 (34) :321~32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绝缘油检测实验室 下一篇:检测实验室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