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电影

关键词:

贺岁电影(精选九篇)

贺岁电影 篇1

如今的贺岁片,不止是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也包括了元旦、圣诞节期间上映的影片。纵观从2014年底到2015年初上映的电影来看,本次贺岁档的电影,无论是从投资水准,还是拍摄质量来看,都不乏大手笔精心制作和良心影片。

2014年上映的《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是国内贺岁档影片中两部争议最大的电影。姜文带着一心要盖过《让子弹飞》的决心,重金打造了一个“东方百老汇”的文艺梦,虽然这部影片争议颇多,业内影评人士的看法也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姜文为我们重现了一个完美的旧上海。霓虹灯影初上时,叮当作响的电轨车,带来了一个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大上海,南京路,老弄堂,开叉旗袍裹着上海小姐一扭一扭的小蛮腰……如今要看到这些,恐怕只有到上海松江的车墩影视城,偶尔撞上剧组拍戏才能遇见。

相对于铺天盖地做宣传的《一步之遥》,徐克的首部抗战片《智取威虎山》就低调多了。直到影片闷不吭声地上映之后,一片拍好与叫座中才发现,徐克不仅鬼才未老,还让观众们又重新认识了一番东北林海雪原的美景,又吸引了一大批滑雪爱好者前往雪乡朝圣。

近几年来,国内电影发展蓬勃,拍摄影片的制作水准也越来越精良,为了在电影中呈现出一个高清优美的画面,很多电影都会有意无意在将故事背景挪在风景优美的景区,利用航拍或者高清摄影,来衬托电影故事中的磅礴气势和温馨浪漫。如近期将要上映的《爸爸的假期》(韩国)、《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布拉格)、电影版《奔跑吧!兄弟》(海南三亚)等。

这些电影所选之地,都是近年来的旅游热门景点,韩国综艺节目在不断地涌进国内之后,国内直线通往韩国的班机,也逐渐增多,往年只能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搭乘航班到韩国旅游,如今在南京、无锡、郑州、合肥、长沙等多个二三线城市,都有直达航班到达韩国,且自助游、自由行的游客居多。换而言之,如今到韩国旅行,可以像周末度假一样,打个“飞的”,三五天购物休闲,便可轻松归来。

同样是热门的欧洲游,在电影里更少不了,就连好莱坞的电影大亨们都深谙此道,即便电影是美国制造,但大片精彩的高潮画面,一定还是会选择欧洲、澳洲、迪拜等热门旅游地。一来可以拉高电影的格调,二来顺便找土豪们拉点赞助,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霍比特人》拍到第三部终于要完结了,新西兰的中土世界却早已名扬四海。2015年初上映的《博物馆奇妙夜3》,也完美地诠释了这种营销手段,导演煞费苦心地把博物馆从纽约搬到了英国伦敦,影片间隙的空档,还不忘给几个高清的俯拍城市镜头,展示一下高空下的英伦风情和活气神现的大英博物馆,让坐在电影院里的“眼睛们”心底发痒,开始盘算着年后要不要去一趟。

大场面,高清风景,隽美画面,滤镜过后的城市,总是美得令人窒息,美得撩人心扉。如果你还来不及制定旅行计划,还未决定去往何处度假,不妨先到电影院,挑几个贺岁大片,看一看,乐一乐,“偶遇”到心中的天堂,再整装出发。

《智取威虎山》:回到雪的故乡

作为2014年最后一部良心之作,《智取威虎山》可谓是收紧年关的一匹大黑马,它不仅是徐克正名反击之作,也成功地促使了“雪乡”成为2014年最后一个月的旅游搜索关键词第一名。

从香港转移到内地之后,《七剑》和《狄仁杰》几部“微3D”影片的出世,逐渐拖垮了“鬼才”的名号,翻拍、炒冷饭、国内伪3D……这些元素削弱了徐克擅长的“讲故事”和绚丽画面的电影手法。大师也难免拍烂片,尤其是近几年来,国产影片的3D滥用,让观众一看到“3D”就望而却步。所以,3D《智取威虎山》从发布消息开始,就并不太受关注。

没想到,影片上映之后,竟然出奇地叫好。虽然是重拍的红色经典,但徐克却并不落入俗套,六分打造故事情节完整,巧妙地加入了武打和特效等现代元素,以他惯用的港片节奏,毫不脱节地讲述了一个酣畅淋漓的故事。

杨子荣的黑话,座山雕的神秘,配角的插科打诨,这三分巧劲,捧出了整部电影的逗梗,推着电影在不知不觉中总走向高潮。

剩下的一分,就是东北的雪了。

南方人对雪,都有莫名的喜爱之情,越南出生香港长大的徐克也不例外。早在青年时期,徐克在美国看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的时候,就已经萌生了要拍《林海雪原》的念头。90年代,正值巅峰时期,徐克巧遇谢贤提出了拍《智取威虎山》的想法,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失之交臂。时隔二十年之后,徐克终于圆梦,为了拍出最真实的雪原,甘愿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跑到东北真正的林海雪原里去拍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真正的雪景中拍摄,雪海、“蘑菇云”、傻狍子、挂满红灯笼的木屋,还有崎岖的林海雪路,都让人牢牢记住了这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尤其是203带着小分队滑雪的那场戏,让多少人开始向往着去雪乡滑雪。

东北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的大海林林业局辖区内的双峰林场,地处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秃顶子山西南侧。每年深秋开始,雪乡就风雪涌山,由于受日本海暖湿气流和贝加尔湖冷空气影响,冬季降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厚度可达2米左右,是全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一到冬天,积雪从房檐悬挂到地面形成了独特的“雪帘”,树上也结满了树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让人如同步入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

如影片中展示的,去往雪乡的这段山路崎岖,雪深林密,要前往雪乡,必须要请当地人作向导,从林海穿越到雪乡。行走在银装素裹的山路中时,经常会遇到身着鲜艳的户外装备的队伍,红绿交缠,点缀雪白皑皑的山间,显得格外惹眼,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苍黑的山林相互衬托,幻化出一幅美丽的北国林海雪原图画。

203小分队就是穿越雪谷到达雪乡,村庄里的木屋、木桩上,到处都是白白胖胖的“雪蘑菇”,这里也曾是《十三省》、《闯关东》等多部影片的拍摄地。雪乡不大,只有百余户人家,分散在方圆一公里左右。村民的木屋,像熟睡的婴儿一样,静静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由于开发早于雪谷,因此这里的商业气息较雪谷浓烈,有很多的农家旅店,附属设施很完备,还有几处游乐场。游乐场有滑雪圈、滑雪板,还可以乘坐雪地摩托观光。隆冬季节,每年都有很多人来雪乡度假,在雪中纵情嬉戏,打雪仗、坐雪橇、堆雪人,在雪堆里打滚玩闹,感受东北的年味。

在《智取威虎山》电影中,徐克也充分地运用了东北的大红灯笼,把座山雕的老窝打造成一个神秘而严实的堡垒,“百鸡宴”那一场戏中,黑夜中的灯笼,如白昼般点亮了整个山寨,气势磅礴地展示东北彪悍的民风。而真正的雪乡中,灯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美景。傍晚时分,雪乡中的店铺屋檐.都挂着一排整齐的灯笼,红灯笼一点亮,雪乡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世界。暖暖的红色点缀在雪景之中,美仑美奂,把大自然之美升华到了极致,家家户户门前的红色宫灯,给千姿百态的皑皑白雪蒙上一层粉红色的柔纱,像一簇簇绽放着的红色玫瑰。

来雪乡旅行,住在当地的农家乐或者客栈里,在雪景中温一壶热酒,回忆着英雄们往昔的事迹,看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令人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和美好。

《智取威虎山》

导演:徐克

主演:张涵予/梁家辉/林更新/余男/佟丽娅

上映日期:2014-12-24(中国大陆)剧情简介:

1947年冬,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在少剑波的带领下,进入匪患猖獗的林海雪原保护百姓安全,侦查员杨子荣与卫生员白茹火线驰援。为彻底瓦解土匪势力,杨子荣执意请求乔装潜入匪窝“威虎山”。历经了重重考验的杨子荣因献宝有功,被匪首座山雕封为“威虎山老九”。杨子荣一面与八大金刚周旋,一面涉险为山下战友传出情报,计划在座山雕寿辰“百鸡宴”上,和203小分队的战友们里应外合剿灭土匪……

《博物馆奇妙夜3》

导演:肖恩·利维

主演:本·斯蒂勒/罗宾·威廉姆斯/欧文·威尔逊/史蒂夫·库根上映日期:2015-01-04(中国大陆)

剧情简介:

担任博物馆守卫的拉里(本·斯蒂勒Ben Stiller饰),这次要带着他的博物馆老古董伙伴们改走国际化路线。为了抢救让博物馆古物活过来的“复活黄金碑”,他与他的馆藏好友们必须踏出美国,前往大英博物馆求助法老王阿卡曼拉的父亲以解开这个谜团,并抢在黄金碑的神秘力量消逝前完成任务,但这趟冒险旅途却也意外地唤醒了更多古物。

《博物馆奇妙夜3》:从纽约穿越到伦敦

2015年开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周杰伦在英国大婚。童话般的城堡婚礼,不仅结束了少女们对周杰伦的暗恋,打开了女人对婚礼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让国人对英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其实,就在刚刚上映不久的电影《博物馆奇妙夜3》中,就狠狠地把英国伦敦和大英博物馆介绍了一番。作为系列电影的收官之战,如果剧情不如前面精彩,通常会被冠上“狗尾续貂”之名,然而《博物馆奇妙夜3》却因为喜剧巨星罗宾·威廉姆斯的离世,意外得到了观众的宽容。

这部影片最大亮点,在于走进了全世界最富盛名的大英博物馆,无论是庞大厚重的恐龙化石、奇异的青铜九头龙,还是小巧精致的神鸟迦楼罗,在导演走马行空的想象力下,通过镜头和特效的演绎,让这座满载历史文物的圣殿变得栩栩如生。本片不仅囊括了大本钟、伦敦眼等地标建筑,还请来《唐顿庄园》大表哥丹·史蒂文斯,当昔日的绅士大表哥穿上铠甲,扮演逗逼骑士,虽然有点坏坏的,不过还真的是英伦范儿十足。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英国博物馆这座百年名馆的魅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是去英国旅行必去的景点之一。

说大英博物馆值得一看,并不是因为这是个著名旅游景点,而是这座历史建筑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本身就是一个老古董。它始建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支撑起三角顶门楣,三角形中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共有100多个陈列室,藏有展品400多万件。

电影的主线讲诉了拉里带着“复活牌”和伙伴们来到大英博物馆寻找埃及王子的父母,以解开博物馆复活之谜。其实,电影里的很多复活藏品,在大英博物馆都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中,大英博物馆的第4、61、62、63、64和65号都是古埃及文物的展厅。尽管获得博物馆许可入内取景,剧组也不能全数拍下,但还是将两件镇馆之宝还原在银幕上:在尼罗河法老王说完秘密后,拉里拿着黄金碑和罗斯福总统并肩站立之处,左边一角黑色物体就是著名的罗塞塔石碑,镜头右边则是一脸肃穆的拉美西斯二世头像雕像。除了埃及本土,这里陈列的木乃伊数量在全球也是知名。

“复活团”的成员们在途中经过东方艺术文物馆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卖萌的“金翅大鹏”和凶狠难斗胆“九头蛇相柳”令人大开眼界。而很多中国观众不知道的是,在大英博物馆里,仅来自中国的收藏品展览,就占据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敦煌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等等。那些在我国已经看不见的奇珍异宝,都被收藏在这座百年的老博物馆中。

影片中虽然只有一两个镜头拍到了伦敦塔和大本钟,不过还是让我们看到充满活力的伦敦城市。游览伦敦,可以分为留学派和时尚派。

伦敦到处都是教堂和名校,喜欢文学和历史的留学派,可以在这座城市里慢慢寻找她的故事。名校可以感受世界级精英学子的风范,而教堂则可以挖掘英国的发展史,站在教堂中就能感受到那种祥和安静的氛围,有着浓浓的法兰西情调,非常的优美,教堂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让人觉得很美,有些教堂还埋葬了许多的英国作家,因此这里也成了众多作者学者朝圣、寻找灵感的不二之地。

时尚派到伦敦,可以尽量先去多买些流行的漂亮衣裳,因为到了伦敦才发现,只要带上墨镜,凹好造型,随便站在伦敦的任何一个角落里,被单反“咔咔”捕捉到,都是一组精彩的时尚大片,尤其是在伦敦塔下、大本钟等城市地标前。

2021贺岁电影观后感 篇2

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说他的好几场戏或者说是大部分的戏都可以用单场景,或者说是一个桥段,眼下他不用去分镜头,他只不过是因为变成了电影,他需要区分清楚,就是在视听层面,他是没有任何的技巧性,没有任何电影感,就举个例子说挤公交车那一段,两个人然后先从那个车头上上去,然后贾玲上去让他去车尾上上去,然后到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能预想到,他剩下的要让你笑的桥段,就是那两个人没有上去车最后被甩在车尾。这个桥段你如果变成一个小品,变成一个舞台剧的话,他变一个单场景,照样能拍下来,包括那个沈腾演的那个厂二代,他们去划船,他带着那个已经发霉变质的豆子,他想吃,然后吃了之后肚子疼排泄,这个桥段,你也许一开始就想了,因为他老是之前的时候,他就把那个豆子老是拿出来吃。我们知道结果和享受过程不冲突,就是你明明知道他最后会腹泻,但是那个过程仍然是让人捧腹的。

但我觉得这篇好就好在一开始他的笑点并不是很多都是刻意设计出来的,我觉得除了那一场舞台的那个,就是沈腾去饰演赵本山,那一场是完全设计的笑点,就包括那个连感动带笑他都是为了设计,但其他觉得相对来说,用李安的话来说电影就是一场精巧的设计,任何电影他都是设计出来的,但是就是它更偏向于生活化。

小编主要的观点就是在讲他不是一个真正视听创作上的东西,不是一个真正的电影。其次,我觉得他的这个穿越梗实在是太陈旧,就夏洛特烦恼里面也有,然后穿越过去呢就让主角人物去违反那个穿越的定论就是他要改变他的,以前他的生父或者生母之前做的一个事情,然后他也不思考,如果我要改变改变我生母做的这个事情,让我的生母嫁给这个厂二代,那还有我吗?贾玲还会存在吗?

其次它是有两个人穿越了,一个人想改变另一个人的命运。在好多穿越的作品,比如说蝴蝶效应,演一个悲剧,就是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宿命,我们做出所有的努力都使我们更加贴近我们原来的轨道,但是在这个里面出现的这一个女主角,李焕英他是我完全不想改变我的宿命,他和贾玲他们两个,这个对照还算是有点意思吧。这里他和夏洛特烦恼是不一样。只能说是他的人物的形象设置的有点冲突。但是他们的穿越的这个墙设定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我已经知道了,他的这一整套模式发展下去的它的情节的演绎的一个结果。

李焕英这一部片子他玩的就很有意思的,任何人我觉得你在进影院之前也不会想到李焕英是能穿越回去,还有一点就是说在这个电影里面,贾玲的父亲几乎是缺失了,在过去由乔杉饰演的贾玲的父亲,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觉得很辛苦,是因为他的父亲对他母亲做的不够好吗?是因为他的父亲的角色或者她老公的角色扮演得不够认真负责吗?到底是怎么样的没人去给我解释,然后就突然让乔杉骑着自行车那一段,一脸春风洋意就出现了,哼着歌曲,然后就给人很很搞笑。

我相信大家对这个父亲的角色也特别关注吧!在穿越之前贾玲有一个镜头拍到了他父亲,但只拍了一个背影,完全没有让他父亲出镜,我知道这肯定是贾玲特意安排的,但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这个母亲如此无怨无悔。

贺岁电影“三国杀” 篇3

即使遭遇好莱坞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华谊兄弟对《一九四二》创造新的票房奇迹也是信心满满,但半路杀出的《泰囧》却使得中国贺岁档之王冯小刚第一次遭遇了电影大业的滑铁卢。

一部当初并不被看好的《泰囧》何以愈战愈勇,战胜所有的贺岁片,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

是产品好,还是营销做得好?《泰囧》的成功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电影营销的秘笈,必须能够做到“梅花二度开”:电影营销的第一步是“眼球”之争,把观众“忽悠”进电影院;大部分电影营销止步于此;票房奇迹的诞生要靠电影营销的第二步,“口碑”传播,“看了都说好”,必须迎合主流消费人群的口味,营造消费热点,形成社会化传播—就算电影艺术评价很高,但首次观影者如果是吝于赞美的“沉默的大多数”,票房仍会“折戟沉沙”。

1995年,成龙的电影《红番区》首次以“贺岁片”的名义进入内地。三年之后,冯小刚凭借一部《甲方乙方》拉开了内地贺岁片的大幕。从此,每年从11月开始的近90天的贺岁档成了各路豪强的必争之地。而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疯狂增长,特别是在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百亿大关,破天荒地达到102亿元后,贺岁档之战更是愈演愈烈。20多部中外大片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拼杀得天昏地暗,今年更是硝烟弥漫、刺刀见红。

《一九四二》死于水军?

18年酝酿、愈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等大腕主演的《一九四二》志在必得要成为今年贺岁档的最大赢家。从其极为高调的宣传推广可以看出,冯小刚和华谊兄弟从未想过这次会失手。

但怎么看都不会输的《一九四二》却“败得很难看”。上映一个月有余,票房仅3.7亿元,这离收回成本的6亿元票房目标差得太远了。

有分析说《一九四二》死于水军。如同网购前买家会下意识地去浏览产品的交易记录与用户评价。很多人在观影前同样会在影评网站搜索评论,依据评论的好坏、评分的高低决定自己是否去看这部电影。

《一九四二》上映当天,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的低评。以豆瓣网为例,《一九四二》有多达60%的“一星”,而且很多评论更是电影首映尚未结束时便出现。于是,有人怀疑《一九四二》遭到了水军的恶意攻击。

随着网络上涌现的海量差评,《一九四二》的舆情也越来越差。即使冯小刚在个人微博上转发了大量名家好评,也依然无济于事。《一九四二》的宣发推广可谓不遗余力:白岩松等名人推荐、导演在上映前频频亮相《锵锵三人行》等名牌栏目推销……但辛辛苦苦为影片积累的“正能量”,都被网络上的“差评”给抵消了。

《一九四二》果真是死于水军吗?笔者看来,也未可知。《华盛顿邮报》只给《一九四二》打了60分,认为这是个可怕的故事。《Variety China》的评分为50分,认为《一九四二》缺少价值观的灵魂。《好莱坞报道》也同样给了50分的低分,认为《一九四二》“没有多少令人有共鸣的情感元素”,在叙事和层次结构上拖沓和混乱。3.7亿元的票房,证明了有大量的人群仍然因为是冯小刚的“铁杆粉丝”才观看了此片,但显然,观众失望了,并没有“看了都说好”,第二次观影热潮仍旧没有出现。

而和《一九四二》同样探讨“人性”主题,画面美轮美奂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却口碑超好,它严重阻击了《一九四二》的观众。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斜刺里杀出的《泰囧》再一次分流了《一九四二》的观影人群。两面夹攻下,《一九四二》落荒而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饥饿营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2012年11月底中国大陆上映的唯一一部好莱坞大片。该片于2012年11月22日上映,截至12月27日,票房达5.71亿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中国的票房超过了其在美国的票房,其辉煌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其成功的饥饿营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上映前不到一周才宣布推出IMAX版本。上映之初,发行方更是多次告知:IMAX版在内地影院仅上映7天。由于仅仅只有一周的放映时间,再加上消费者对3D观影效果的期待,形成了很强的“饥饿营销”效应。虽然票价较高,北京地区的IMAX版本平均票价为125元,有些影院甚至卖到高达150元(一般3D版票价仅为80元左右),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IMAX仍然再现了《阿凡达》一票难求的盛况。

出品方二十世纪福斯的数据显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周1.06亿元的票房中,IMAX版票房占据大概20%,而一般影片的这一比例基本不会超过10%。

除了卓有成效的饥饿营销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本身的制作精良同样是关键。不论是叙事结构、还是电影中对人性思考的深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让观众眼前一亮。耗时四年,将原本被认为不可能的同名畅销小说搬上银幕,由好莱坞一流团队打造的视觉奇观给观影人群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几乎零差评的极佳口碑也让更多的人跃跃欲试。

刘嘉玲、舒淇、王力宏等名人的极力捧场也为该片赚足了眼球。该片在全国 15大城市的排片比例,从上映初的25%迅速提升为31%。

高水准的电影、卓有成效的饥饿营销让无数观影人群选择了用脚投票。首周末中国内地票房高达1.06亿元。成为了继《敢死队2》之后内地市场首周末成绩最高的电影。

如果仅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还有足够的实力与之一较短长,但《泰囧》的出现又使得竞争局面迅速改观。

nlc202309011421

《泰囧》的杀手锏

作为一部制作成本仅为30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泰囧》让我们见识了“花小钱办大事”的终极奥义。从2012年12月12日上映至今,该片票房已达14亿元,远超各路大片。就制作水准而言,《泰囧》难以和《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肩,演员阵容也很一般。

中国电影观众的主流人群是哪些人?他们进电影院的动力何在?只有正确解决了这两个市场关键问题,国产电影才能票房大卖。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人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4岁:看电影是“80后”、“90后”恋爱人群的主要消遣方式。他们需要轻松、娱乐、跟得上时代节拍的电影。他们喜欢喜剧、恶搞,不喜欢沉重、虐心。差异化的竞争让《泰囧》有别于其他影片,“一切以搞笑为中心”的风格也成为此次贺岁档的首部喜剧片,紧扣年轻人的观影口味,顺利度过“末日”,全面狂欢之际,《泰囧》既应景又合时。

《泰囧》无疑是一部把脉精准之作:把住了这个时代之脉。

《泰囧》的市场营销也做得滴水不漏。

《泰囧》上映之前,已凭借片花《囧游记》在目标人群中形成期待,微博、论坛上关于该片的信息已吵翻了天。电影的命名也延续了徐铮的前作,合理地利用了《人在囧途》中已积累的良好口碑。原定于2012年12月21日上映的《泰囧》将首映期提前至12月12日。这一“退避三舍”的策略可谓巧妙,既抓住了《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两周后上座率逐步下降的院线真空期,以差异化的“喜剧片”满足市场需求;又避开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成龙的《十二生肖》、周润发的《大上海》的夹攻。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成为2012贺岁档的“夺宝奇兵”。

在上映10天后,《泰囧》迎来了它自己的节日:2012年12月22日。这一天,中国电影创下了观影人数的历史纪录。此前一天的2012年12月21日,是被国人爆炒的所谓玛雅历“世界末日”,“末日”只是带来了人心惶惶,并没有带来多少实质性消费。但第二天,人们发现太阳照常升起后,岁末庆生的“狂欢”不期而至,年轻人纷纷涌进电影院。就像2011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成就了《失恋33天》一样;“末日狂欢节”也把《泰囧》送上了成功的巅峰。

基于互联网的贺岁电影视听分析 篇4

关键词:互联网,贺岁电影,网络营销,视觉效果

互联网和IT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3—2014年的贺岁档除延续了票房奇迹外, 还有一些黑马不断杀出, 让电影界感到惊喜, 比如2014年大电影《爸爸去哪儿》, 从电视转变到电影屏幕上, 获得了近7亿的票房。我国电影票房的增长促进了文化经济的发展, 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随之各种营销手段也不断涌现, 而互联网营销也成为电影市场不可或缺的元素。

1 基于互联网电影的特性

1.1 技术特性

从技术方面来看, 主要体现在数字特效和音效两个方面。当前, 电影的影像技术均应用数字处理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摄像机进行实际拍摄后再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后期效果加工处理, 使得画面更为生动、逼真、震撼。通过对实际拍摄影片的后期创作, 使得电影主题和思想更为鲜明突出。音效也是电影的一种鲜明语言, 一部电影如果音效配合适当, 会大大提升电影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当前的音效也是通过数字和电子合成技术完成。数字化影像特效配合完美的音效会将一部电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给观众视觉、听觉上的极大冲击, 也会震撼观众的内心。特别是近年来3D影像技术的出现, 将两者完美结合, 大大推动了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

1.2 艺术特性

贺岁电影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感, 主要表现在: (1) 关注实际生活, 但又与现实生活有差异。贺岁电影一般与大众的情趣和品味一致, 具有平民化的一面, 围绕大众关注的问题来创作, 将现实问题映射到大屏幕上。 (2) 以喜庆艺术元素为主。为契合春节的气氛, 贺岁电影多以欢乐、喜庆为艺术格调, 以吸引更多受众进入影院感受节日氛围。 (3) 贺岁思路。贺岁电影的台词语言都十分幽默, 以贺岁为主题, 积极拓展创作思路, 使电影更具艺术感。

2 基于互联网的贺岁电影分析

2.1《私人订制》的剖析

该电影于2013-12-19上映, 是贺岁片创始人冯小刚的又一贺岁电影。电影上映后, 媒体对其的评价呈现一片倒的趋势, 认为该电影缺乏诚意, 是冯小刚之前《甲方乙方》狗尾续貂式的续拍。在时光网的评分为5.9分, 有17 000余名观众对其进行评分, 评论有360余条;在豆瓣网上的评分为5.6分, 有100 000余名观众参与评分, 影评近1 500条, 短评有50 000余条, 网友的评价和媒体的评价基本一致, 评分相对较低。该部电影总体基调是幽默, 其色彩变化多种多样, 每一个故事有一个特定主色调, 比如第二个故事, 也就是范伟体验当官, 色彩基调是平凡正常;而最后一个故事则把高层, 也就是有钱人的生活色彩一一展现出来, 在数字影像处理上非常到位, 而背景音乐、音效等以幽默诙谐、喜庆为主, 非常切合贺岁电影的主体。

2.2《无人区》的剖析

该电影是青年导演宁浩于2009年拍摄, 而在2013-12-03上映。该电影虽说没有贺岁电影该有的喜庆吉利, 是充满杀戮的一部西部公路片, 但由于该部电影的主要演员是徐峥和黄渤, 因此该电影非常引人关注, 两人参演的贺岁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超10亿, 使得《无人区》的商业价值大幅上升。该电影与贺岁电影之间有明显差异, 在视觉上呈现西路片典型的特点:漫天的黄沙, 狂野的公路, 无人的大漠, 绵亘的群山奠定了影片昏黄的色调, 而大漠中一抹粉红色调却是余男的“炮房”趣味的海报、晾衣线上各种肉色丝袜、那贴在她长腿上的破碎黑色丝袜和那性感妖娆的钢管舞。这孤寂荒野大漠中的一抹粉红色迅速调引爆了观众的荷尔蒙。视觉特效和音效配合得十分到位, 以悲凉、狂野为基调。影片色调的成功运用使观众基本对影片持肯定和认可态度, 认为延续了导演的黑色幽默、人物个性鲜明等创作路数。

2.3《爸爸去哪儿》的剖析

该电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电影, 只是电视栏目的一个延续, 或者说是应用电影技术、创作模式及宣传方法来包装的一期电视节目而已, 但是其票房仍然近7亿, 与同期上映的《澳门风云》《大闹天宫》等商业大片相比, 其票房远远甩开这些投资巨大、阵容强大的商业大片, 成为2013年贺岁电影的一匹黑马。该电影是在深圳某动物园拍摄的, 电影的视觉特效和音效给人的感觉是: (1) 航拍较多, 拍摄角度到位; (2) 以温情和孩童的天真为基调。但其符合贺岁档电影的氛围, 且因网络推动的作用, 使得其成为票房黑马。

3 基于互联网电影的反思

上文分析了贺岁档中较为典型的电影, 从互联网的评析可以看出, 电影的票房与网络上的评分、评价是否具有正相关的联系, 某些电影可能存在两极对立的关系, 也就是网络评分越低、评价越差, 其票房越好。如此可以证明观众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并不影响电影票房, 但是其数据和电影产业的讨论似乎背道而驰。那么, 当前贺岁电影中什么才是影响票房的的关键因素呢?其实就是营销。当前, 网络营销的手段越来越多, 比如豆瓣评分、微博推广、网络新闻等。如何通过互联网将贺岁电影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 是贺岁电影制作者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4 结束语

2015年的贺岁档电影已经拉开帷幕, 如何运用互联网来推广电影, 提升票房, 是电影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要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 深入分析电影视觉和听觉效果, 进而促进电影技术的发展, 丰富人们的春节假期。

参考文献

[1]蒲剑.基于互联网的贺岁电影分析[J].当代电影, 2014, 4 (01) :10-13.

[2]冯燕.冯小刚贺岁电影特色评析[J].电影文学, 2012, 11 (7) :43-44.

2020贺岁电影姜子牙观后感 篇5

《哪吒》的横空出世为国产动漫行业树立了信心,也让广大影迷对续集充满了期待。《哪吒》续集何时与观众见面?导演饺子在干什么?《哪吒》的火爆为配音演员带来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红星新闻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回访。

导演饺子闭关创作《哪吒》续集

三五年后与观众见面

《哪吒》于2019年7月26日正式公映,上映以来,该片票房迅速增长,不仅在上映首日创造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录,随后更是仅用8天时间便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之后票房一路飞涨,成为2019年暑期档的票房冠军。

《哪吒》公映期间,举行了17天16城路演活动,全国路演活动起始于影片“大本营”成都,该片的导演饺子是地道的成都小伙儿,《哪吒》主创团队来自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简称可可豆)。电影里,成都元素十足,不仅有太乙真人说着川普,还有青铜结界兽的角色形象。成都生活的幽默也被饺子带到电影中。提及太乙真人为何说川普,导演饺子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其实我们是真实考证过的,太乙真人的故乡就在绵阳,我们的团队也是四川的,所以就确定了川普版的太乙真人。”

《哪吒》第二支片尾彩蛋给不少影迷留下深刻印象:四海龙王联手要“搞点事情”,暗示了续作关键剧情。对此饺子表示,“吃火锅,打麻将,顺便搞点大事情。关于第二部,能告诉你的都在彩蛋里了。”

饺子是学医出身,因为喜爱动画决定“弃医从画”,从2002到2019,已经做了十七年动画。“最初是一个人死磕,现在有一群人全力以赴。感谢所有包容与喜爱,我们会一直在路上!”回首自己的创作过程,饺子感慨万千。

《哪吒》火爆之后,成都可可豆动画的制作规模也不断扩大,前不久,可可豆向外发布招聘启事,将招聘制片统筹、3D动画艺术家、动画编剧、动画执行导演等近20个工作岗位。

《哪吒》路演结束后,饺子就“失踪”了,他基本不发朋友圈,偶尔发条微博。红星新闻记者了解,饺子目前已经闭关创作《哪吒》续集的剧本,《哪吒》的独立续集与观众见面,大概需要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哪吒的成功

“最重要的还是是剧本”

《哪吒》上映期间,影片的配音演员曾多次被网友送上微博热搜,《哪吒》配音导演陈浩(他还为影片李靖配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2020年1月1日,他会参加一个动漫活动,“因为《哪吒》是一个动画片,大家对哪吒的喜欢,嫁接到配音演员的身上,我们代表这个人物去亲近一下。”

提起《哪吒》上映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陈浩表示:“从客观发生的情况来说,配音的费用会高一点点,经济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变化;参加活动的数量比以前多了。”

再回头看看加入《哪吒》的配音过程,陈浩依然觉得很有意思,陈浩透露,其实剧组寻找配音团队找了两年,后来才找到他,“后来发现我家离可可豆不到2000米。”陈浩说,他和饺子私下对对方也非常认同,电影融合了导演饺子的经历,“追求理想,去打败成见。”其实这点和自己的经历也非常相似。

作为《哪吒》的配音导演,陈浩在配音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不能用以前的方式配音,“配音的时候没有画面、剧本,根据一些分镜头的表现和解释,我和导演商量怎么完成配音。”经过陈浩和饺子的磨合,于是有了小哪吒的“烟嗓”,太乙真人的“川普”,《哪吒》的配音,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们的表演和你平时看的动画片完全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那么鲜活的表演,每个人都不是标签化的,哪吒就是哪吒,并不像以前的谁谁谁,包括太乙真人,包括李靖,这就是标签式的诠释方法和我们真正进入到一个人的内心和灵魂的区别。“

再回头看《哪吒》的成功,陈浩直言,最重要的是跟剧本有关系,剧本不好,剧本不精彩,内核不好,再好的配音放上去也没用,“一个好的配音不会毁掉一个好作品,还会给作品加分,但作品本身不好,再好的配音也没用。”

接力《哪吒》

《姜子牙》大年初一上映

不久前,可可豆总裁、电影《哪吒》制片人刘文章在2019年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举办的数字技术与功夫动漫电影发展论坛回顾了《哪吒》的创作过程,他说,关于选题,在电影立项之初,有很多选题摆在他们面前,“最终我们选择了神话题材的《哪吒》作为第一部电影。我和导演纠结了很久,我们在整个思考过程当中,希望尽可能贴近创作主题。我们导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学动画出身的专业人士,自学了很多年之后,我们有了机会做一部属于自己的原创动画电影,对于我们这个小团队来讲是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所以我们的主题是打破成见,做最好的自己。”

刘文章还透露,“《哪吒》的第一个彩蛋预告了明年会有《姜子牙》这部电影,是一个系列,但其实这个系列不仅限于‘封神榜’,我们想打造‘中国神话’这个庞大的系列,其中,《大圣归来》也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动画,将来《哪吒》或许会跟大圣‘同屏’。”据悉,电影《姜子牙》由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光线彩条屋影业、中传合道、可可豆动画联合出品,2020年大年初一(1月25日)上映。

光线彩条屋影业表示,《姜子牙》是继《哪吒》后“中国神话系列”又一力作,电影从筹备至今已有4年时间。由程腾、李炜共同执导,王昕、李夏担任联合导演,集合国内多位知名动画导演为影片质量保驾护航。导演程腾,曾就职于顶级动画公司梦工厂;联合导演王昕,为顶级游戏公司暴雪前艺术总监,拥有以上CG制作经验。影片导演团队拥有着丰富制作经验,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标准,谈及影片制作,导演程腾曾趣味表示“为了更出息一点”,建有《姜子牙过失记录》文档,每天反省不足的地方,力求高效与完美。

贺岁电影的前世今生 篇6

自《红番区》在贺岁档上映取得丰厚的票房后,贺岁档的成色逐渐被内地电影人看好。终于在1997年由冯小刚编剧、导演的第一部中国内地贺岁喜剧片《甲方乙方》,以小成本、低投入的运作理念,创下当时的票房新高,为国产贺岁片开辟了道路。

冯小刚的成功立即引起了许多大陆导演的效仿,于是1998年底到1999年初的贺岁影片便达到了十余部,包括《没事偷着乐》、《男妇女主任》等等,但最终拿下冠军宝座的依旧是冯小刚的电影《不见不散》。紧接着,冯氏贺岁片的第三部《没完没了》成为1999年底到2000年国产片票房的大赢家。千禧之年,冯小刚并没有推出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张艺谋的贺岁电影《幸福时光》,这是张艺谋头一次进入贺岁档,小试了一把牛刀,虽然不太成功,但脉络却已经被他摸准了。隔了一年以后,冯小刚卷土重来,《大腕》一片再次傲视群雄,成为2001年底到2002年初最卖座的国产贺岁影片。

五年的时间,冯小刚以四部影片成为贺岁档中最大的赢家,这个成绩是极具号召力的,也由此把冯小刚个人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从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一直对奖项及票房抱有极大野心的张艺谋终于找到了通向鱼与熊掌能够兼得之路,于是《英雄》一片于2002年底隆重推出。经过了《幸福时光》的失利之后,《英雄》一举占领了国内贺岁片的头把交椅,而这也开启了武侠魔幻大片贺岁的时代。真正的国产武侠魔幻大片并不是很多,大体上只有三部,分别是02年底的《英雄》,05年底的《无极》与06年底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与陈凯歌这两位号称中国最顶级的导演将贺岁片当成了验明正身的实验场,一个本来快乐的贺岁档令他们仿佛战前的誓师一般,大有一副悲壮的风啸之感。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主题变化分析 篇7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将由冯小刚导演的7部贺岁喜剧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十余年来冯氏贺岁片主题的流变。这7部贺岁片分别为:1997年底上映的《甲方乙方》、1998年底上映的《不见不散》、1999年底上映的《没完没了》、2001年底上映的《大腕》、2003年底上映的《手机》、2004年底上映的《天下无贼》和2008年底上映的《非诚勿扰》。1997—2008年的十二年期间, 除这7部影片以外, 冯小刚还导演了《一声叹息》 (2000年9月上映) 、《夜宴》 (2006年9月上映) 和《集结号》 (2007年底上映) 。由于《一声叹息》和《夜宴》并没有在贺岁档次上映也并非喜剧, 故不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集结号》虽为冯小刚精心打造的贺岁大戏, 但算不上是喜剧, 所以也不做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叙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 对冯小刚的7部贺岁喜剧进行解读, 从中发现其主题的变化。

1. 叙事分析

叙事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提炼和理解活动视觉影像内容中内在意义、故事情节和思想意识, 主要是根植于文学和电影理论, 以对活动视觉影像内容的定性分析为基础。[1]通过对应冯小刚贺岁喜剧的情节、角色、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 以探讨7部电影主题之变化。

2.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是一种客观、系统、能对明确的传播内容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目的是定义和说明文本具体特征的范围, 并通过这些对信息、图像和这类文本的代表本身及其更广阔的社会意义发表一些看法。[2]因此, 内容分析被认为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但是, 也有学者认为, 内容分析在根本上是一种符号分析的方法, 因为它被用来研究由符号表达的材料 (媒介文本) , 可以用来加强本质上更加“定性”的研究。[3]其实, 单独使用内容分析法难以完成独立的研究, 内容分析的目的是为研究者提供数据和证据以验证相关理论或假设。因此, 内容分析的工具性更加强烈。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影片的广告画面、投入产出等进行分析, 并结合叙事分析探讨电影主题的变化。

二、研究发现

通过对7部影片文本的阅读和分析, 本文拟从影片的情节及语言、演员及角色、投入产出及广告等三个方面阐释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的变化。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做为冯小刚早期的贺岁片, 在影片的叙事上有着很多共同的特点和技巧, 虽然3部影片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从2001年《大腕》开始, 到后来的《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影片, 同样给观众带来不少笑声, 但是和前面3部影片相比, 已经出现了不少变化。

(一) 情节及语言变化

《甲方乙方》中的七个梦想就像是七个小品的串联, 《不见不散》中刘元 (葛优饰) 和李清 (徐帆饰) 在异国他乡的爱情纠葛, 《没完没了》中韩冬 (葛优饰) 与阮大伟 (傅彪饰) 的讨债风波, 情节都比较简单, 甚至有些单薄。但是, 与故事情节相伴的人物语言却以其狂欢式的表现极大地丰富了简单、单薄的剧情, 语言与剧情相得益彰、相互融合。冯小刚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幽默、滑稽的语言来表现世相百态, 再加上剧中人物到位的表演和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场景, 让观众自然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剧中不起眼的小人物, 却也给观众带来了人性的温情, 让人在欢笑的同时感动、温暖。《甲方乙方》中, 姚远 (葛优饰) 等人最后决定将其“好梦一日游”公司办成慈善机构, 《没完没了》中的韩冬为了治疗植物人的姐姐而“视财如命”, 让观众在笑中感受到人性的触动, 是一种喜中有悲的喜剧, 是一种带有苦味的“含泪的笑”。[4]

但是, 到了《大腕》, 以前冯小刚式的情节和语言都开始出现了变化。从《大腕》到《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 情节开始复杂化, 而且冯小刚以前一贯的狂欢式的语言开始减弱, 成为逗笑的噱头。《大腕》更像是一个长达90多分钟的大型小品, 和冯小刚以往作品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 这个大型小品不再如以前那般单纯。在这个小品中, 尤优 (葛优饰) 、王小柱 (英达饰) 是小品的表演者, 而泰勒 (唐纳德·萨瑟兰饰演) 等人则是小品的观赏者, 任凭小品发展而冷眼旁观、不动声色。剧中尤优的语言成为逗笑的重点之一, 但是却比前几部电影中的语言少了许多生活性, 更像是噱头。到了《手机》、《天下无贼》其情节更加立体化、复杂化, 也更加宏大, 不再像是《甲方乙方》等剧中的都市闹剧, 而是更加电影化、情节化。其中的语言也成为为情节发展服务的配角, 与此前相比, 语言与情节融合的主体地位大大降低。在《非诚勿扰》中似乎看到了《甲方乙方》的影子。《甲方乙方》的七个梦想, 似乎是秦奋 (葛优饰) 的八个相亲。但这八个相亲却都是为着秦奋与梁笑笑 (舒淇饰) 的感情发展而进行的, 而且每个相亲之间的转换和过渡都有比较清晰的表现, 它们不再像是《甲方乙方》般的小品串联, 更像是秦奋个人的生活实录。同时, 语言的幽默与狂欢大不如从前。与前3部影片相比, 后4部影片里, 主人公的温情依然存在, 但是已经比“含泪的笑”高明了许多。导演在使情节更加复杂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思考, 观众含着泪笑的同时, 又多了很多思考。比如, 《大腕》中对广告肆虐的思考, 《手机》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思考, 《天下无贼》中对正义和人性的思考, 《非诚勿扰》中对爱情的思考。

(二) 演员及角色变化

葛优是冯小刚贺岁喜剧中的核心人物, 在这7部影片中葛优都担任这非常重要的角色, 除《天下无贼》以外, 其余6部影片都由葛优担任男主角。因此, 葛优也成为冯氏贺岁喜剧逗笑的法宝。但是, 除了葛优外, 不断有新的明星加盟冯小刚贺岁喜剧, 而且日益大牌化 (如表1) 。

随着时间的发展, 两岸三地甚至好莱坞大牌不断加盟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 而且, 即使是友情演出、客串等也日益明星化。特别是《天下无贼》和《非诚勿扰》, 李冰冰、林家栋、方中信、徐若瑄等众多两岸三地明星出现在剧中。

在演员日益多元, 日益明星化、大牌化的同时, 剧中的主角的身份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中的主角都是一群平凡的小人物, 具有很多王朔式的痞性, 却又不乏温情。他们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 有着普通人的困惑、烦恼和梦想, 他们就像是我们的邻居或者朋友, 是城市中的普通一员, 有着很强的可触性, 从他们身上观众可以看到自己的某些影子, 看他们的生活就像是看有自己参与的都市生活一般。但是, 到了《大腕》, 这种小人物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腕》中的尤优, 同样也是一个小人物 (电影厂下岗职工) , 但是这个小人物却让观众缺乏以前那样的可触感。这个小人物是能够和国际知名导演亲密接触的小人物, 是经授权为国际知名导演操办葬礼的小人物。而此后冯小刚贺岁喜剧作品中的主角就更加地非小人物化了。《手机》中的严守一 (葛优饰) 是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 开宝马、住洋楼。《天下无贼》中的王薄 (刘德华饰) 则是有着高超技艺的“大贼”。《非诚勿扰》中的秦奋在影片中没有职业, 但却是有着两百万英镑身家、开着斯巴鲁SUV的“海归”。这些人物不再是生活在社会基层的可触可感的小角色, 他们开始向“上层”移动, 他们越来越有钱, 越来越有知识, 越来越“小资”。这些人物少了很多王朔式的痞性, 王朔式的调侃、讽刺与玩世不恭开始逐渐淡化。

剧中角色身份地位变化, 随之而来的则是导演拍摄视角的变化。以前是在述说小人物的都市闹剧, 导演用平视的角度讲故事, 就仿佛是我们看到的日常生活。但是, 随着剧中人物的“上层化”, 导演的视角也开始上移, 有了某种程度的俯视, 导演开始以知识分子的、小资的视角来表述社会、讲述故事, 这也导致了上文已述的影片情节和语言的变化。其中, 《大腕》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大腕》中的主角既具有前期冯小刚影片中的小人物形象, 强烈的痞性, 而且这种痞性、这种调侃也在剧中达到了某种高度。同时, 主角的身份也在悄然变化, 他开始走向“上层化”, 人物的可触感和亲近感开始逐渐淡化。

(三) 投入产出及广告变化

1997年的《甲方乙方》, 冯小刚用400多万的投入换来了3000万元的票房收入, 到了2008年的《非诚勿扰》, 投入了6000万, 票房收入则到达了3.4亿元。随着投入和票房的不断攀升, 影片中赞助商和植入性广告也在不断增加。“赞助商”一词正式出现在冯小刚贺岁喜剧影片片尾是在《大腕》之中。但是, 从《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开始, 冯小刚电影里面就已经出现了植入性广告, 例如李清 (徐帆饰) 把宝马汽车叫“别摸我”, 小云 (吴倩莲饰) 手中的长城卡和韩冬车尾中国银行的车身广告。如果说《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中植入性广告只出现了一两次还算是“欲说还羞”的话, 那么从《大腕》开始, 冯小刚影片中植入性广告的数量有了“突飞猛进”般的增长, 在《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中, 植入性广告更是随处可见。而且, 《手机》本身就是为摩托罗拉手机和中国移动公司做的一个巨型广告。广告赞助商也由《大腕》和《手机》中的各5家, 发展到《天下无贼》和《非诚勿扰》中的各11家。 (详见表2)

同时,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的投资方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加剧, 外资开始进入。《大腕》是冯小刚第一部“引进外资”的影片, 其之后的贺岁喜剧的投资方都有外资。 (详见表3)

三、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的情节及语言、演员及角色、投入产出及广告等方面都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正是这些变化, 说明冯小刚已经不再仅仅满足停留在原有的《甲方乙方》的地方原地踏步, 他在追求更高的目标。通过这些变化, 我们发现, 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呈现出日益正剧化和大投资、大制作的倾向。

(一) 正剧化

从《大腕》开始, 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更加情节化, 影片的故事情节更加完善、立体和丰满。此前的影片, 情节相对比较单薄, 而且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碎片化。影片的主要看点, 并不是其情节, 而是其人物调侃的、幽默的语言。《大腕》较前期冯氏影片中的语言特色进一步深化, 同时故事也更加情节化。从《大腕》开始, 影片故事的一步步发展和演进, 成为吸引观众最重要的因素。影片以故事情节的演变、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故事所传达的温情打动着观众, 人物语言的喜剧元素退居到其次, 仅仅成为影片的逗笑点。所以, 《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已经可以成为是情节化的正剧。

如果说《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这几部冯小刚早期作品还停留在都市喜剧甚至有点都市闹剧的地步的话, 那么从《大腕》开始, 冯小刚在自己的贺岁喜剧中投入了更多的思想。早期的3部影片, 从小人物的视角描绘小人物的都市生活, 用具有市民特色的、王朔式的语言让观众在观影中得到愉悦, 开怀大笑。到了《大腕》, 情况开始转变。虽然《大腕》中小人物的痞性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语言的狂欢也到了新的高度, 但导演对于消费社会下的种种现象特别是广告泛滥的想象的讥讽与嘲弄却是显而易见的。当剧中主角身份、地位上层化的同时, 导演开始在贺岁喜剧中毫不吝啬地加入自己对社会的思考。《手机》表达了导演对于现代社会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批判, 手机无限拉近了人们物理意义上的距离, 却使得人们原有的私人空间和人际关系异化。《天下无贼》书写的是贼弃恶从善的故事, 寄托了导演对人性善良、人心纯美的反思。《非诚勿扰》前半部分与《甲方乙方》的叙述方式很相似,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导演对早期喜剧形式的一种回归和敬意。但是, 影片的后半段似乎已经离“喜剧”渐行渐远了。《非诚勿扰》以爱情为主线, 也书写了导演对爱情、对第三者、对友情、对世情的观点。

因此, 《大腕》在某种程度达到了冯小刚喜剧的高峰, 以此为转折, 冯小刚开始在自己的贺岁喜剧中投射自己对社会的哲理反思, 使自己的影片在思想上达到更高的高度。所以, 以前传统的冯小刚式的喜剧语言开始为故事情节服务, 甚至只是故事的逗笑点。从这个意义上讲, 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正在逐渐地脱离原先都市喜剧、都市闹剧的套路, 朝向情节剧、正剧的方向发展。

(二) 大投资、大制作

由于早期电影的成功, 使得冯小刚具有极大的票房号召力。而冯氏喜剧的强大票房号召力则让其喜剧电影的投资越来越大, 从《甲方乙方》的400万到《非诚勿扰》的6000万, 票房收入也从3000万涨到了3.4亿。从2001年开始, 外资开始进入投资冯小刚电影, 为其注入了新的资本。

大投资的同时带来了电影的大制作。从《大腕》和《手机》开始, 一线明星不断加盟冯小刚的贺岁喜剧, 最新的电影特技、出神入化的打斗场面、优美的电影画面也成为冯小刚电影的一大看点。将以前冯小刚电影的观众多限于长江以北进而发展到红遍南方、享誉全国。[9]

同时, 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中出现的大量植入性广告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观众的观影,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损伤到了电影本身。《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巨型广告, 其中, 仅摩托罗拉手机的广告就在影片中就出现了25次,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 《大腕》一面在讥讽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广告现象, 同时赞助商的广告又不时地出现在影片之中, 让人们觉得“真”、“假”难辨, 不知道影片中到底哪个品牌是广告, 哪个品牌是讽刺。

四、原因分析

冯小刚早期的贺岁电影深受观众喜爱, 戴锦华将其原因归为三点: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王朔现象和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10]但是, 到了新世纪, 冯小刚的贺岁喜剧也开始出现了自己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 外部压力和冯小刚对电影的追求。虽然, 早期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电影取得了极高的票房, 也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可, 但是并没有得到政府和专家的认可。因为, 早期的冯小刚既没有拍摄主旋律影片, 也没有拍摄艺术片。虽然有着极高的票房, 仍然难以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 冯小刚开始尝试着转变自己贺岁喜剧, 使之悄然向情节剧、正剧方向发展, 以迎合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同时, 冯小刚并不是一个俗气的导演, 不希望自己拍摄的影片始终都只是一个套路、一种类型。所以, 冯小刚自身在寻求转变。在早期成功之后, 冯小刚开始将自己对于社会的哲理反思融入到自己的电影创作之中, 希望自己的电影在艺术上、思想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其次, 电影市场的要求。冯小刚巨大的票房号召力, 必定会吸引日益多元的电影制作商和广告商。同时, 电影制作商和广告商也会对电影的制作提出自己的要求, 以保证电影的票房和投资回收。《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在影片公映之前就已经通过广告回收了一半的投资。虽然, 广告的入侵会对影片原有的主题、思想和情节造成损伤, 但其是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最后, 观众的期待。如果一个导演始终只拍摄一个套路的影片, 必定不会长期得到观众的青睐。冯小刚深知这一点。为了避免观众出现对自己影片的“审美疲劳”, 冯小刚不断突破, 以拍出更新、更有吸引力的影片, 《一声叹息》、《夜宴》、《集结号》等也是其在这方面的不断尝试。

参考文献

[1]安德斯.汉森, 等.大众传播研究方法[M].崔保国, 金兼斌, 童菲,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185-186.

[2]安德斯.汉森, 等.大众传播研究方法[M].崔保国, 金兼斌, 童菲,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111-112.

[3]Jane Stokes.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M].黄红宇, 曾妮,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61-62.

[4]吴景明.冯小刚贺岁电影十年求索 (1997—2007) [J].当代文坛, 2008 (5) :121-124.

[5]各影片主演以影片片头字幕为准.

[6]投入及票房数据来源:胡嵘.透视中国电影贺岁十年[J].电影艺术, 2008 (2) :56-60.陈衍鸿.植入式广告: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从冯小刚电影看中国电影产业新趋势[J].安徽文学, 2008 (6) :339.朱琳.孰轻孰重?——试谈《非诚勿扰》中的“爱情”和“喜剧”[J].电影评介, 2009, (10) :33-34.以及百度搜索.

[7]赞助商数量以影片片尾公布的赞助商名单为准.

[8]植入广告次数即影片赞助商的产品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 以能够清晰看到产品标志 (或具有标志性的外部特征, 例如宝马汽车前脸的双肾式栅栏) 或听到产品名称、广告语为准。如果一个镜头/画面中出现不同产品标志, 次数叠加;如果在画面看到产品标志的同时出声音, 次数叠加。

[9]王一川.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以冯小刚贺岁片为个案[J].文艺研究, 2006, (7) :81-87.

贺岁电影 篇8

2009年, 原创动力首部动画电影票房超过9000万, 成为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继《牛气冲天》的成功之后, 第二部大电影《虎虎生威》于2010年上映, 总票房1.28亿元, 再次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2011年, 第三部大电影《兔年顶呱呱》开创了国产动画电影“十日破亿”的新纪录, 总票房突破1.419亿。第四部大电影《开心闯龙年》于2012年1月12日献映, 票房一路奏捷最终以1.65亿元再创票房新高。1最新一部于2013年1月24日上映的《喜气羊羊过蛇年》票房也已经近5000万, 继续领跑国产动画电影。是什么让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在众多的儿童电影中脱颖而出呢?除了动画造型深入人心, 题材接近社会等因素之外, 本文试从电影中的特色语言入手, 分析台词翻译中的翻译策略选择问题, 以目的论为指导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为《喜羊羊与灰太狼》走向“世界的舞台”提供借鉴和建议。

一、翻译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创立的功能目的论, 大胆摆脱了当时盛行的等效论的束缚, 以目的为总则, 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2代表人物之一的弗米尔认为, 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活动,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什么策略主要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3目的论认为,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目的、连贯和忠实三个原则。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 决定着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即翻译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和翻译手段的应用。连贯法则是指译文必须与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相一致, 即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 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具有意义;忠实法则要求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 译文与原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

二、特色语言翻译策略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4翻译具有特色的语言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不同文化的语言特点构成了翻译实践上的重大难点, 甚至是障碍。而对于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策略选择问题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法:归化和异化。两者关注的问题是到底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还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从现实的情况看, 在目前的国际译学论坛上, 异化派的声音要更响亮些。5但是在目的论思想指导下, 任何翻译方法的使用都离不开翻译的目的, 就喜羊羊与灰太狼贺岁电影的翻译而言, 它的目的是对儿童进行娱乐和教育, 目标读者是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儿童;而从跨文化的角度去看, 本身儿童在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方面都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 虽然他们对异国文化充满好奇和具备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如果过多的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 容易打击儿童的阅读信心与阅读兴趣。因此, 笔者认为在翻译此类作品时, 尤其要注意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一) 片名与主人公名字的翻译

中国人实在在乎名字, 拍个电影对名字都很考究。[6]既然是贺岁电影, 在春节期间上映, 因此片名上, 出版方下足了功夫:牛气冲天、虎虎声威、兔年顶呱呱、开心闯龙年、喜气洋洋过蛇年, 每一部都能体现中国传统春节的气氛又贴合中国大众的观影欲望。然而, 也正是这样的中国传统特色, 构成了跨文化翻译中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出品方公布的海报上对贺岁电影片名的翻译:

Super Adventure《牛气冲天》

Desert Trek:the Adventure of the Lost Totem《虎虎生威》

Moon Castle:The space adventure《兔年顶呱呱》

Mission incredible:Adventures On The Dragon's Trail《开心闯龙年》

The Mythical Ark:Adventures in Love&Happiness《喜气洋洋过蛇年》

很明显, 译者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这更容易让目的语的读者接受, 译文无可厚非。同时, 笔者也有个建议, 从中文片名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的元素, 如果能把这点体现在片名翻译里, 可能会更好地体现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例如:“Super Adventure for Ox year”。

此外, 再让我们看看喜羊羊系列贺岁电影里主人公的名字翻译情况

从上表中, 我们发现除了第一部电影主人公名字采用异化策略外, 其余四部采用了连续统一的命名方式, 而且是归化的方式来处理。电影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 并获得最大的票房。那么在对影片翻译时也要紧紧围绕着这个目的, 这样的名字翻译方式也让目标观众感觉到舒适和自然。

(二) 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翻译

在电影中,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 他们的翻译成了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 但是限于电影台词为字幕翻译, 有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因此, 反映在影片中的这类翻译多数采取了异化的方法。例如:灰太狼:大伯二伯二叔三叔表哥,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呀。Wolffy:Dear uncles and cousins, if we are truly relatives, then why are we killing each other?中国人都熟知这句话来自曹植的《七步诗》, 有人建议采取加注的方式来传播中国文化, 然而排除字幕限制外, 对于外国人, 尤其是儿童观众很难去理解中国的诗歌和它包含的深远意义, 因此, 笔者认为这里使用归化方法相得益彰。当然, 也有异化的典型例子:

如双喜临门!Double happiness!

恭喜发财, 恭喜发财!Kung Hei Fat Choy!!Kung Hei FatChoy!

可见, 是否采用哪种翻译策略, 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翻译接受者的接受程度。

(三) 流行语和热门词汇的翻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语言也随着新事物的诞生而不断发展变化着, 一些来自于社会和网络的流行语渐渐在人们生活中熟悉和习惯起来, 而这些被采用到影片的台词中, 也随即成了“笑点”和“包袱”, 为保证影片的票房立下了汗马功劳。从第一部电影《牛气冲天》开始, “盗版”“山寨”“化学添加剂”“很傻很天真”, 这些就成为人们观影之后的热聊话题。制作方也不失所望的在每一部电影台词里都融入了社会流行的热门话题词语:“吃的是寂寞”、“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虎虎生威》) ;“秒杀”、“杯具”、“浮云” (《兔年顶呱呱》) ;“有木有”、“保守秘密啊!亲”、“hold住” (《开心闯龙年》) ;“彪哥”、“信彪哥, 得永生” (《喜气洋洋过蛇年》) 。这些多数来自网络和当年社会热门话题的词语既能给熟悉他们的中国人带来欢乐和笑声, 也同样可能会给异国文化下的观众和读者带来不解和疑惑, 因此翻译他们的时候, 归化策略是多数人选择的上策。电影中的译者也同样采取了归化直译的方式。在此选取几例以示说明:

请你帮我保守这个秘密吧, 亲!Help me to keep this a secret, dear!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Your mommy is calling you for dinner.

喜羊羊一家团聚, 我就妻离子散, 我一生就是一个茶几摆满了杯具和餐具。

Weslie's family is now reunited, but my family is in pieces.My life is full of misery and tragedy.

(四) 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翻译

一部好的电影要有鲜明的人物角色, 动画电影也不例外。喜羊羊与灰太狼能够如此火热也同样要归功于那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角色, 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杀手锏。就拿灰太狼那句著名的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可谓脍炙人口啊。然而在这句话的翻译上, 几部电影中出现了两个版本: (a) I shall return! (b) I will be back!在笔者看来, 虽然两者同意, 但后者will语义体现的意志力更强, 更有决心。希望在明年的电影中可以继续看到这句话。所有出现在电影的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拟人化、个性化, 当我们翻译这样句子的时候也同样要考虑到目的语的拟人化和个性化。例如:

一菌做事一菌当。I am the one to be responsible.

大家好, 又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 宇宙最帅气魔法兔小乐, 闪亮登场。

Hi, everybody!It is time to witness some miracles.I'm Wandi, the universe's most handsome rabbit magician.Let the magic show begin!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 电影台词的译者基本能够把原作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准确地表达给目的语读者。目的论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 这个读者群体决定了儿童文学的特殊性。[7]因此, 在翻译实践中, 译者在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翻译策略的选择, 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应以翻译的最终目的为原则, 只有这样, 才能译出更多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037001.htm#3[EB/OL]

[2]、李红霞, 浅析德国功能目的翻译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146.

[3]、Nord C.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徐德荣, 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 2004 (6) :36

[5]、王东风, 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 中国翻译, 2002 (5)

[6]、李琦, 浅析《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语言特色[J].电影文学, 2010 (1) :72

20余部电影拉长贺岁战线 篇9

挑类型:喜剧片首当其冲

从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开始,葛优与之合作的影片成了观众惯吃的“年夜饭”,《不见不散》、《大腕》、《没完没了》系列喜剧电影的成功,也催生了国产喜剧贺岁片的概念。贺岁片多走喜剧路线,不仅增添了过年的喜庆气氛,也是大家忙了一年释放压力舒缓神经的最佳方式。今年贺岁档也以喜剧片打头阵,但势头不济,无法与同期上映的大片《2012》抗衡。12月中旬将低调上映的《三枪拍案惊奇》倒是颇有期待点,制片方曾经喊出要拿下国内的4亿票房,虽有些夸大,但毕竟不能忽视张艺谋的票房潜力。加上影片的故事梗概跌宕起伏,还有小沈阳鼎力加盟,老谋子与小沈阳的合唱在影片露面前曝光,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此外,由成龙、王力宏主演的古装动作喜剧《大兵小将》正在摩拳擦掌,成龙和王力宏的新鲜搭配,一个古代小将军和老兵的奇特历险故事,都给这部电影带来了吸引力,惟一需要担忧的就是,年过五旬的成龙大哥究竟还能不能打得动?

挑明星:《十月围城》打眼

如果冲着看明星脸去影院,那么《十月围城》是个不错的选择。甄子丹、黎明、谢霆锋、王学圻、范冰冰、李宇春、周韵、曾志伟……全明星式的电影群体出演已不是新鲜事了,前不久的《建国大业》就是极限的代表,剧情此时已不重要,观众以脱口而出演员的名字而乐在其中。而充满魔幻气息的《刺陵》因为有着周杰伦的号召力,相信也会表现不俗。

胡玫导演的《孔子》则有双重“明星”保证,一是巨星周润发,这是票房的保证;二是孔子这个人物,这是影片行销全球的保证;两者也是互补的,无论是孔子,还是周润发,都具有相当的国际知名度,影片很明显是在瞄准着全球的电影市场。但该剧定位在文艺片,票房上与贺岁档其他影片争锋确实优势有限。

挑口碑:好莱坞大片保险

从《2012》的气势就能预见明年初上映的3D影片《阿凡达》必能掀起一阵看片狂潮。《阿凡达》由曾导演《泰坦尼克号》的詹姆斯·卡梅隆历时4年、耗资两亿美元打造。电影原声由奥斯卡奖得主、金牌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作曲,原声中收录的主打片尾曲《I See You》由格莱美音乐奖获得者利昂娜·刘易斯献唱。詹姆斯·霍纳和Simon Franglen担任作曲和制作,12年前正是他们创作了轰动全球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

同为科幻题材,《未来警察》是王晶耗资两亿营造出的一个未来世界。影片有刘德华坐镇,范冰冰、徐熙媛、樊少皇、曾志伟等一帮新老明星倾力加盟,是一部贺岁档期的合家欢式的电影。既然走科幻路线,少不了和好莱坞大片做一番比较,唯一能否抢占的就是人和,观众潜意识里还是希望看到本国电影人拍出的好作品,但要与《阿凡达》抢票房似乎有些后劲不足。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汽轮机故障 下一篇:汽轮机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