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火安全知识(精选9篇)
篇1:冬季防火安全知识
冬季防火安全知识
一、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放火、电气、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玩火、吸烟、自燃、雷击以及其它因素如地震、风灾等引起。
二、为什么冬季火灾事故多?
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多。冬季又处于每年的首尾之际,生产、工作繁忙,加之昼短夜长,人们容易懈怠,往往忽视消防安全,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所以造成冬季火灾事故多,损失伤亡大。
三、什么是火灾?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并造成一定危害的燃烧现象,称火灾。
四、火灾分为哪几类?各适应哪种灭火剂扑灭?
按燃烧物质及特性,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指可燃固体物质火灾;B类,指液体火灾和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D类,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合金等物质的火灾。
应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不同灭火剂:
①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②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灭火剂。
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剂、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③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④扑救D类火灾选用7150灭火剂以及砂、土等。
五、防火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防止燃烧条件的产生,不使燃烧三个条件相互结合并发生作用,以及采取限制、削弱燃烧条件发展的办法,阻止火势蔓延,这就是防火的基本原理。
六、防火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防火的基本措施有:①控制可燃物。用非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采取局部通风或全部通风的方法,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浓度;对能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分开存放。②隔绝助燃物。就是使可燃性气体、液体、固体不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等助燃物接触,即使有着火源作用,也因为没有助燃物参与而不致发生燃烧。③消除着火源。就是严格控制明火、电火及防止静电、雷击引起火灾。④阻止火势蔓延。就是防止火焰或火星等火源窜入有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管道或空间,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中扩展,或者把燃烧限制在一定范围不致向外延烧。
七、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八、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如用水灭火。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如用泡沫灭油类火灾。
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如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
九、常用的灭火器有哪些?
常用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十、水不能扑救哪些物质火灾?
水不能扑救的火灾有:①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与碱金属(如金属钾、钠)作用后能使水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放出大量热,容易引起爆炸。②
碳化碱金属、氢化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如碳化钾、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钙以及氢化钾、氯化镁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③轻于水的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原则上不可用水扑救。④熔化的铁水、钢水不能用水扑救。因铁水、钢水温度约在1600℃,水蒸气在1000℃以上时能分解出氢和氧、有引起爆炸危险。⑤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不能用强大水流扑救,必要时,可用喷雾水流扑救。⑥高压电气装置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流的情况下,一般不能用水扑救。
十一、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方法:先拔出保险栓,再压下压把(或旋动阀门),将喷口对准火焰根部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注意事项:使用时要戴手套,以免皮肤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防止冻伤。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电器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600伏,应先断电后灭火。
十二、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相同,但应注意的是:干粉灭火器在使用前,应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在使用ABC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火灾时,应使灭火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扫射,并应尽量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洒在燃烧物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因干粉的冷却作用甚微,灭火后一定要防止复燃。
十三、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在学校里也有防火安全问题,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不随意焚烧废纸等。4.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九、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
形成火灾的,应及时报警。对突然发生的比较轻微的火情,同学们也应掌握简便易行的,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法。
1.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
2.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
3.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
4.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5.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6.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7.有条件的,还可以学习一些简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十四、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已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温衣服、用浸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续火势蔓延。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6.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进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7.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8.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9.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10.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
篇2:冬季防火安全知识
--国旗下讲话(第十三周)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气温的下降,严寒的冬季已经来临了,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是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和人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季节,为了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我借今天国旗下讲话时间,和同学们谈谈冬季如何冬季防火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既普及了安全知识,又增强了安全意识。
一、火是人类的朋友,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火如果失去控制,酿成火灾,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学们要充分认识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做到不玩火。同学间还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二、同学们要爱护教学楼的消防设施,对校园内的各种电器开关、电源线、灭火器等都要加以保护,切勿损坏。
三、对生活用火要特别小心,在火源附近千万不要放置可燃、易燃的物品,万一发现煤气泄漏应当迅速关闭阀门,同时打开窗户,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爆炸。
四、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火灾袭来时,应当拨打“119”电话迅速报警,有浓烟产生时,应当用浸湿的衣服捂着口、鼻贴近地面逃生,千万不要贪恋财物,因为生命是第一位的。
五、在冬季,应当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特别在取暖洗澡时更应当开窗通风,严防煤气和一氧化碳中毒,历史的教训是惨重的。
同学们,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为了学校的稳定、家庭的幸福、个人的身心健康。希望全校师生时时刻刻崩紧一根弦――生命至高无上,安全教育为每天重点,分分秒秒提高一个意识――安全第一,是家庭幸福的最根本的保障,随时随地地提高一个能力――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连着你我他!让我们携手并肩,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异彩,让我们生活绚丽多姿,共享安全的阳光,同享安全的欢乐,为构建和谐、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而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冬季防火安全知识
--国旗下讲话
篇3:冬季驾驶拖拉机安全知识
1. 提高轮胎气压。冬季由于气温低, 轮胎气压应比夏季高5%左右, 避免行驶中的滚动阻力过大, 增加油耗。
2. 启动前要预热。
冬季启动前先用80℃左右的热水提高发动机温度, 并打开放水开关, 待40℃左右的热水流出时, 再加入开水进行启动。温特别寒冷时, 停机后放出机油, 启动前加温到40~50℃再加入油底壳。禁采用点火、拖拉、溜坡、明火烤车、车起动后加水、调松喷油压力等错误的方法启动;启动后中速转动15 min, 待水温达40℃以上方可起步, 水温达60℃才能满负荷作业。
3. 慢起步。冬季起步急对发动机和轮胎都有害, 冬季起步一定要十分柔和缓慢。
4. 勤换挡。
冬季驾驶拖拉机换挡要勤, 要像驾驶磨合期的拖拉机一样驾驶, 一定要注意挡位的选择和油门、离合器的配合, 挡位过低过高都易使拖拉机失控, 这一点在冰雪路面上行驶尤为重要。
5. 少换道。
在有冰雪的路面上行驶, 选线直接关系到安全和行车的顺畅。尽可能保持直线行走, 不要频繁换道, 有车辙处最好沿车辙走, 没有辙处要注意周围参照物, 辨明道路的走向, 提防覆雪掩盖处的坑洼和障碍物, 有可能话尽量在路中间行车。遇到有积雪, 要注意观察路缘边界, 不可冒险靠边行驶。
6. 不超速。
超速会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因冬季寒冷, 路面硬, 道路又经常出现冰冻、积雪等, 因此路面很滑, 拖拉机制动距离会明显加长, 若再超速行驶, 危险不言而愈, 超速是冬季安全行车的大敌。据统计分析表明, 绝大多数机动车交通事故都与超速行驶有关。因此农机手在冬季应避免超速行驶。
7. 不急打方向盘。
冬季驾拖拉机转弯要特别注意避开弯道内的积雪结冰, 冰雪路无法避开时, 一定要提早减挡减速。缓慢通过。车速降下来后, 应采取转大弯。走缓弯的办法, 不可急转方向, 更不可在弯中制动或挂空挡。否则可能会发生侧滑。这是因为转向过猛、转向轮横向偏移, 造成拖拉机前轮阻力突然加大, 由于惯性车尾向外甩出。特别是在乡间、山区道路上, 有时冰雪路面是间断的, 打方向时, 最好提前采取措施在间断处完成。如果在冰雪路面打急方向, 很可能因侧滑横在路上或冲出路基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9. 上坡不换挡, 下坡不空挡滑行。
雪地坡道行车难度较大, 上下坡都要低挡位平稳通过, 中途不宜换挡。上坡防熄火, 下坡绝对禁止空挡滑行。
1 0. 不盲目超车、会车, 充分顾及他人及其它车辆。
在冰冻的路面, 超车和会车都很危险, 特别是超车应尽量避免。必须超车时, 一定选择路面宽、直, 且有足够安全距离的路段进行。超过前车后, 千万不可马上向回变线, 而要尽量给被超车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会车时, 应及早减速, 特别是在道路不很宽的情况下, 会车要尽量在直道和稍宽一点的路段, 路面窄时。一车停止, 待另一车通过后再起步行驶。雪天后驾驶拖拉机, 还要充分顾及他人及其它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都要保持距离, 看到别人开车较慢, 行人行动迟缓, 应予谅解, 一般不要鸣笛催促, 宁可停车让行人也不要抢道, 否则前车因突然转向发生侧滑, 自行车、行人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因受惊再加上路滑而不慎摔倒, 不幸事故可能随时发生, 后果不堪设想。
1 1. 不紧急制动。
冬季即便是在无冰雪的路面上行驶, 由于天冷的缘故, 路面略为“硬”一些, 制动的效果也与其他季节略有不同, 应早一些轻踩刹车, 采用逐级减挡停车。在冰雪路上减速应以发动机阻滞为主, 脚制动应以点刹方式, 即轻踩轻抬, 不要一脚踩死, 以防拖拉机侧滑。绝对不要忘记的是上路前和停车休息再上路时, 一定要试着踩几脚制动, 以免结冰导致制动失效, 发生意外事故。
1 2. 不疲劳驾驶。
研究发现, 当驾驶员疲劳时, 听觉和视觉敏锐度降低, 破坏了眼睛的正常运转状态;操纵动作准确性下降, 时常出现反常, 驾驶错误和判断错误增多。在冬季, 因为日短夜长, 驾驶员很容易感到疲劳, 同时冬季乡村的路况又差, 如果不能够适当进行自我调整, 极易酿成事故, 正如专家所言:“疲劳驾驶的危害可与酒精相比”。为防止疲劳驾驶, 拖拉机手应避免没日没夜地跑, 一天驾驶时间不超过10 h, 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 每天不少于8 h。在出远门前, 应该事先周密计划整个行程:明确停车地点、出口、山路、村庄在那些地方等等, 以防找不到晚间休息的地方, 而不得不疲劳驾驶。
1 3. 正确选择停车地点。
冬季应正确选择停车地点, 不允许停在低洼潮湿处, 否则积水成冰会把拖拉机车轮冻住。另外, 有冰雪时要选择平地停车, 不能停在斜坡上, 最好选择没有冰雪的空地停车, 必要时可用石块、砖头垫住车轮。否则起步困难, 甚至拖拉机自动下滑, 引发恶性事故。同时, 停车地点还应避开枯草落叶, 以防起动拖拉机时将枯草引燃。
1 4. 要有防滑措施。
冬天雪后路滑, 在冰雪道路上行驶, 要注意防滑, 拖拉机应使用花纹较深的轮胎, 必要时装防滑链。
1 5. 停车后及时放净冷却水。
篇4:冬季防火安全知识
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要求各单位从讲政治、保稳定、保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火灾形势的严峻性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员岗位变动的,应及时调整,切实把消防安全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到岗位、到人员,对麻木不仁、掉以轻心、敷衍了事、排查整治不彻底,甚至酿成火灾事故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深入排查,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各单位要深入、细致开展对办公场所、金库、营业网点、计算机房、凭证档案室、自助银行加钞间、供电设施以及员工集中居住区等重点防火部位的火险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对消防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管理,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的畅通,发现消防设备缺失、损坏及失效的,要及时修复或更换,对不能自行整改落实到位的,报市分行研究解决。
加强管理,确保用火用电安全。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管理,办公营业场所及员工宿舍区电源线路严禁乱拉乱接,超负荷使用;办公营业场所严禁使用电热取暖器、烧水壶;职工食堂燃气、燃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专人负责管理,单独存放;员工下班前应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及时关闭不需用的电源,对纸张等易燃物品应归类妥善保管,不要随意堆放,灭火器械应摆放得当,便于使用。
强化培训,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要求各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用电、用气、防火常识。加强与当地消防部门的联系,聘请消防专家为员工讲解防火基本知识、扑灭火情和自救互救、逃生等基本方法,增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应急演练,特别是加强高层建筑疏散、逃生,初期火灾扑救等方面的消防演练。通过实战演练,使员工掌握火灾扑救要领,熟练使用灭火器材,丰富急救措施和逃生自救技能,提升火灾防范及应对处置能力。
(文/肖宗国 李超刚)
篇5:冬季校园防火安全知识
一、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不随意焚烧废纸等。
4.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送往垃圾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二、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
形成火灾的,应及时报警。对突然发生的比较轻微的火情,同学们也应掌握简便易行的、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法。
1.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
2.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
3.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
4.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5.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6.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7.学习一些简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三、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温衣服、用浸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续火势蔓延。
4.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进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5.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6.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7.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8.火灾发生时,常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该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用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和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
四、平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自觉爱护校园内的各种消防设施、设备。如灭火器、水枪、应急灯、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是扑救火灾的重要工具,必须处于“常备不懈”的状态。一有火灾,马上能够投入使用。因此,平时不要随意玩弄、挪用消防器材。
2.在上室外课时,有时同学们由于疏忽,忘了随手关掉电源,教室里空荡荡的,而电灯却仍然开着,消防隐患有时便会暴露出来,一些意外事故也有可能会发生,因此请同学们在今后能养成随手关电源的好习惯。
3、在教室、宿舍里,不准私拉电线,不得擅自使用电器设备。
4、要学习火灾消防知识,学会简单的自护自救。比如说,发现火灾怎样报警,发生火灾应怎样逃生等。在消防紧急疏散行动时,同学们一听到学校的广播警报,应立即排队,听从指挥,有序疏散,禁止因好奇而到危险处围观。通道要畅通无阻,严禁逗留。疏散时,同学们两人一组牵手,成两列纵队,一人扶着楼梯栏杆按序下楼,楼梯要留三分之一的空位给救援人员等。
寒假将至,为了使全体同学过上一个平安、快乐、文明、祥和、健康、有益的春节,所以,我们今天集会进行假期安全教育。安全涉及的内容很多,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讲一下安全问题。
1、老师和家长每天最惦记的就是你们的安全。据了解,每年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死于非命,给家庭带来了不幸,给父母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因此,同学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懂得安全的重要意义,做到:安全第一,从我做起;安全第一,从小事做起。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人人讲安全,保证人人都安全。
2、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春节是走亲访友的高峰期,也是各类交通安全事故多发期,希望同学们在寒假期间遵守交通法规,外出要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在路上骑车追逐打闹。骑摩托车接送孩子的家长:请不要酒后骑车,不要超载,同时戴好安全帽,不搭载别人的孩子,也不让别人替自己搭载孩子),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若发生交通事故,要想法及时通知家长,并拨打7813110和7813120及时实施抢救。
3、要强化自我管理。不看不健康的电影、录像、书刊;不进游戏室、网吧等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疾病传染。
4、要遵纪守法。不打架斗殴,不偷窃,不赌博(也不能看成人赌博、娱乐),不参加迷信邪教活动等。每个同学在假期中要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居,多锻炼,预防疾病侵染,提高身体素质。
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自救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骗上当,防止盗窃偷抢,防止出现拐骗事件。出门必须和家长打招呼,并按时回家。不准夜间9点以后在外玩耍,夜晚不得单独出门,更不能在外过夜,自己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来访,不要私自开门,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提高思想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在家中玩耍时,不要攀缘登高,更不能在阳台、窗边及楼梯口嬉戏,避免发生坠楼和滚下楼梯的事故。遇有紧急情况,要见义巧为,善用智慧取胜,避免力敌不过反而危害自身现象的发生。
6、要注意用电、用火、用气等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煤气(烤火)中毒等事故的发生。接近年关,烟花爆竹大量上市,一些“三无”劣质产品偷偷上市,同学们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最好能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正规的经销处购买。在燃烧鞭炮、焰火时,要由家长陪同,要在宽敞地方放,不要对准人放和易燃物品燃放,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引起火灾,严防伤害事故发生。禁止燃放危险性的烟花爆竹,以免炸伤、烧伤。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做好防火安全,严禁孩子玩火、野外用火,发生火灾。共同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和良好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7、要注意饮食卫生。寒假时正逢春节,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食用过期变质食物,不买不食用“三无”食品,以防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杜绝各种不良嗜好,做到不抽烟,不喝酒。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8、要注意防溺水安全教育。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玩危险的物品,禁止到江河、水库或池塘等地玩耍,以防溺水事故发生。
9、同学们在家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和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制定好寒假学习计划,认真完成寒假作业,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感,看一部好电影,学唱一首好歌,做一件好事,当一天家长,体验一下做父母的辛苦,并做好记录或日记。
10、假期间,不进入教室,到校园玩耍,爱护公物,不破坏,讲究卫生,如遇到有人破坏,要及时制止,并告知安保人员。
同学们,安全重于泰山,同学们要自我监督,严格要求,防患于未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为家庭为社会节约了宝贵的财富,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最后祝全体同学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假期快乐。
篇6:冬季安全防火小知识
冬季来临,天寒物燥,是火灾的多发季节。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防患于未然,特向员工介绍一些冬季防火小知识。
一、忌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和家用电器“带病工作”
(一)、危险性
家用电器火灾一类是指使用电吹风、电热毯、电暖气、电熨斗、电磁炉等电加热器具时,因使用方法不当或器具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引起火灾。另一类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因使用不当或电器设备内部元器件、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其故障发热引起的火灾。
(二)、措施
1、一旦家用电器出现故障,一定要及时维修,千万不能让电器带“病”工作。
2、不要把电器装置件安装在露天和有腐蚀气体的场所,厨房内最好使用封闭式的。电器装置件与导线连接处应接触牢固,插座附近不要堆积可燃物,特别要注意不能用裸线头代替插头。
3、各种电热器要按产品说明书正确安装,通电使用时不要离人。防止线路超负荷运行,不要将电热器直接放在可燃物(木质、塑料等)制成的台板上。
二、忌吸烟
(一)、危险性
燃着的香烟头能引起许多物质起火。因为烟头的表面温度为
200~300℃,中心温度达700~800℃,足以引燃棉、麻、纸张等固体物质,更能引起各种燃烧气体的燃烧。大风天室外吸烟,乱扔烟头,在一些禁火地点吸烟或躺在床上吸烟等,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二)、措施
1、严禁在一切易燃易爆单位、物资仓库和其他一切禁烟区内吸烟。
2、禁止在维修汽车和清洗机械零件时吸烟。吸烟时应到安全地带,烟头未熄时不得带入工作场所。
3、纠正不良的吸烟习惯,如不准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准在劳动和寻物时吸烟,不准乱丢烟头和未烧尽的火柴梗、乱磕烟灰,更不准将引燃的烟头随处乱放等。
4、禁止大风天在室外或野外吸烟。
三、忌儿童玩火
(一)危险性
喜欢玩火的小孩,一般年龄在5~12岁,主要表现在在床下或其他黑暗角落划火柴,模仿大人吸烟,随意焚烧废纸、柴草;玩弄火柴、打火机及开关液化气炉具,在室外点火取暖,在可燃物附近燃放烟花爆竹,以及进入危险厂房、仓库内点火玩耍等,极易起火成灾。
(二)措施
家长应对孩子加强管教,使他们认识到玩火的危险性,做到不玩火。要把火柴、打火机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家中的煤气炉灶(液化气炉灶)等不要让孩子随意开启。对孩子模仿大人吸烟的行为要制
止,不准孩子在易燃物旁或野外玩火。室内、可燃建筑、柴草堆等场所禁止孩子燃放烟花爆竹,更不准孩子摆弄鞭炮中的火药。
四、烘烤衣物
(一)、危险性
有些人习惯用电暖气、电吹风、电熨斗等取暖设备来烘烤衣物。事实上,这种做法危险性极大,不仅容易烤坏衣物,还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二)、措施
1、在使用电暖气、电吹风、电熨斗等取暖设备来烘烤衣物时,操作人员不要轻易离开。
2、在熨烫衣物的间歇,要把电熨斗竖立放置或放在专用的电熨斗架上,切不可放在易燃的物品上,也不要把电熨斗放在下面有可燃物质的铁板或砖头上。不随意乱放刚断电的电熨斗,应待其完全冷却后再放存起来。
3、使用通电时的电吹风,人不能离开,更不能随便搁置在台凳、沙发、床垫等可燃物上,要养成使用完毕立即切断电源的习惯,特别是遇到临时停电或电吹风出现故障时更应如此。
五、气体泄漏
(一)、危险性
在冬季,人们为了御寒,往往把门窗关闭得严严实实,使得现场通风换气条件较差。如果有可燃性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气散发,便会在局部空间积聚,当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该气体的爆炸极限浓度范围
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引起火灾。
(二)、措施
1、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2、使用时人不能离开,每次使用完后,要及时将阀门开关关闭。
3、发现有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沈阳分公司
篇7:冬季防火的安全小知识
1.高功耗的电暖器须选用带地线的三孔插座,最好使用带有过流保护装置的.插线板。
2.电暖器上不宜覆盖物品,不然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容易造成烧机。
3.电暖器要远离易燃物,背面离墙应有一定距离。
4.一些易爆品,例如打火机、花露水、空气清新剂等更不要离取暖器太近,以免发生爆炸。
5.人员离开时要关闭电源。
空调
1.一般的家用空调寿命在8到10年,使用时间久了,建议及时更新,以免因部件老化而引发安全问题。
2.长时间不用空调,要把插头拔掉。插头插座和空调开关,要定期请专业人士检查,以免因螺丝松动、线路短路等引发火灾。
3.空调电源线不要接得太长,以免接线不专业导致接触不良,出现打火现象。
电热毯
1.不要彻夜使用电热毯!即便是合格的产品,也非常容易引起火灾和漏电。被窝暖和了拔掉电源再睡觉,切忌彻夜使用。
2.儿童睡觉别用电热毯,以防尿床打湿电热毯,引起触电。
3.电热毯要放平,平铺在床单或薄垫子下使用,别折叠,避免损坏电器元件,造成火灾。
4.电热毯安全使用年限为6年,每年使用前要检查,发现损坏别自行拆修,找专业人士更换。
电暖宝
1.电暖宝最怕漏水漏电,在通电前要确定插座干燥。
2.切忌将电暖宝抱在怀中充电,以防触电。
3.待袋身略微胀起,先切断电源再拔下袋上插头。
4.严禁针刺、重压,以防液体漏出,造成漏电。
浴霸
1.浴霸别靠近暖气、自来水、煤气及其它管道,防止因其漏电而引起触电或打出火花而引起火灾。
2.用完浴霸,要关闭开关,拔掉插头,彻底切掉电源,严防电机受潮引起火灾或触电。
3.浴室潮湿,浴霸的取暖灯泡寿命往往低于普通灯泡,属于高功耗的照明设备,最好两三年就更换一次。
煤炭
1.在安置火炉时,尽可能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并安装好排烟装置,在夜间温度较高时,尽可能将炉火关闭,防止有毒气体的排放。
2.尽可能不要在在板房、临时安置房内使用木碳火盆、火炉等取暖用具取暖;
3.使用木碳火盆、火炉等取暖用具取暖时,一定要开窗通风,最好同时打开排风设备。这样会使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能够方便的排出室外;
篇8:冬季防火安全知识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重视高校火灾问题的研究,英国Michael Woodrow等人认为性能化防火设计不足以保障人员安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对提高火场逃生能力有很大影响;荷兰Margrethe Kobes等人从心理环境的角度研究了火灾中人员的逃生行为;比利时Koen Ponnet等人认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受到的安全教育有很大关系。国内的田好敏等人从学校系统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和管理层次三个方面对高校宿舍火灾风险做了研究及评价;姬浩等人运用CMM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做了研究;田水承等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消防基础知识和火场逃生技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在提高大学生火场逃生能力的问题上,目前学者们仅从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开展防火安全教育对提高火场逃生能力有作用,未进一步剖析如何作用。在研究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问题上,目前学者们也仅研究得出了二者显著相关,未深入研究二者的评价指标是什么、二者之间如何产生影响及怎样的影响。
笔者针对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进行研究,选取二者的评价指标、建立影响因素集,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验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因子与指标间关系、因子间关系进行验证并量化其影响程度,为提高大学生火场逃生能力提供借鉴作用。
1 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
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研究工作的前提。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充分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1.2 防火安全知识评价指标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建筑防火主动和被动对策与专家意见等,以及大量火灾安全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确定评价指标应从三个方面考虑:建筑防火设计(结构耐火、材料防火),应急逃生装置(安全疏散系统、灭火系统),自身防范常识(火灾致因、规章制度、关注程度)。
1.3 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
根据火灾发生时,人处于危机时刻的各种反应,仔细分析后将火场逃生能力的评价指标划分为四个方面:逃生意识(心理状态、判断力、决断速度),逃生常识(报警、灭火、逃生),逃生行为(逃生方法、逃生技巧),逃生经验(火场经历、模拟演练)。
2 问卷设计及检验
2.1 问卷设计
采取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消防宣传资料和相关的消防知识,同时结合一些高等院校的防火安全管理手册等。问卷设计参考国内外成功的问卷设计形式,充分考虑受调查者的知识背景和层次,力求围绕研究问题和假设进行设计,尽可能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并减少填写问卷时的麻烦。选用李克特(Likert)五级别量表,从“不清楚”到“很清楚”,其中1=“不清楚”,5=“很清楚”。在火场逃生能力的部分调查中,提及能力方面,需要被调查者模拟情境,因此方式有所改变,将从“不能”到“能”来进行调查,其中1=“完全不能”,5=“能”,程度依次增强。
给天津、北京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290份,收回问卷267份,最终筛选出有效问卷246份,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有关要求。
2.2 问卷信度检验
用SPSS 16.0对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进行信度分析,输出的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的问卷信度检验结果,见表1、表2所示。检验结果表明,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中每个潜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都在0.7以上,说明各题项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同时,全部题项的Cronbachα系数均高于0.7,说明针对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编制的问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
2.3 问卷效度检验
采用因子分析法验证评价体系中内容所代表的程度以及内容的覆盖程度。在使用因子分析法之前,采用Kaiser-Meyer-Olkin(KMO)值和巴特莱球体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火安全知识量表的KMO检验值满足0.8≤KMO=0.896<0.9,适合做因子分析。火场逃生能力量表的KMO检验值满足KMO=0.931≥0.9,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在两个量表中的Bartlett球体检验的χ2值分别为3 706.441和2 450.386,数值较大,其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了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说明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原始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可以做因子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1 防火安全知识变量的因子分析
采用SPSS中的Varimax正交旋转方法,将题项予以压缩。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并利用方差最大化旋转法,使每一因子所能解释的方差量最大,且旋转后因子负荷量绝对值须大于0.5。通过分析防火安全知识影响因子对整体方差的解释(见表3),得知第四个因子后,特征因子开始小于1。因此,萃取了3个影响因子,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70.459%。
3.2 火场逃生能力变量的因子分析
通过分析火场逃生能力影响因子对整体方差的解释(见表4),得知第五个因子后,特征因子开始小于1。因此,萃取了4个影响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5.950%。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通过对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以及对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的因子分析,确定了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所示。
4 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影响关系分析
模型中涉及变量的多重相互依赖关系,并且变量(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是不能直接被测量的潜变量。因此,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数据的处理以及对相关理论模型和假设的验证。
4.1 模型构建
假设理论模型由3个外在潜变量(建筑防火设计ξ1、应急逃生装置ξ2、自身防范常识ξ3)和4个内在潜变量(逃生常识η1、逃生意识η2、逃生行为η3、逃生经验η4)组成,分别对应33个变量和21个显变量(观测指标)。构建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中应用的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图、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分别,见图2和图3所示。
4.2 研究假设的检验
运用AMOS 17.0对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因子载荷及测量模型的因子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各条路径均得到了验证,模型的拟合指数也符合标准(见表5)。虽然修正指标显示模型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考虑到理论模型是在参考大量文献和事故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若不切实际地修改模型,虽能得到更好的拟合指数,但会使模型不具有理论意义。
4.3 结果
关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在建立理论模型时提出过13个假设,通过AMOS 17.0分析,将结果与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整理以及总结,对其进行验证,见表6所示。
5 结论
(1)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各维度与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2)建筑防火设计对逃生常识、逃生行为这两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应急逃生装置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和逃生行为这三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逃生常识次之。自身防范常识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逃生行为和逃生经验这四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对逃生常识的影响最大,逃生经验次之。相比之下,大学生自身防范常识对火场逃生能力影响最大。
(3)在逃生常识维度方面,自身防范常识的影响最大,应急逃生装置次之,最后为建筑防火设计。在逃生意识维度方面,自身防范常识的影响最大,应急逃生装置次之,建筑防火设计对其不构成影响。在逃生行为维度方面,应急逃生装置的影响最大,建筑防火设计次之,最后为自身防范常识。在逃生经验维度方面,只有自身防范常识才对其构成影响。
摘要:选取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运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并运用AMOS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防火安全知识对火场逃生能力呈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应急逃生装置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自身防范常识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和逃生经验的影响均最大。
关键词:防火安全知识,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结构方程模型
参考文献
[1]Michael Woodrow,Luke Bisby,Jose L Torero.A nascent educational framework for fire safety engineering[J].Fire Safety Journal,2013,58(2):180-194.
[2]Margrethe Kobes,Ira Helsloot,Bauke de Vries,et al.Building safety and human behavior in fire:A literature review[J].Fire Safety Journal,2010,45(1):1-11.
[3]Koen Ponnet,Genserik Reniers,An Kempeneers.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udents’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ading and following safety instructions[J].Safety Science,2015,71(1):56-60.
[4]田好敏,孙广灿.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与综合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5):131-135.
[5]姬浩,苏兵,吕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1):39-45.
[6]田水承,高瑞霞,沈剑.高校学生应对火灾能力调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0):1109-1111.
[7]Watts JMJ.Criteria for fire risk ranking[C]//IAFSS.Fire Safety 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London: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1991,457-466.
[8]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116-190.
[9]张树平,殷霞,贾江美.某高校宿舍楼火灾逃生行为反应的调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2):108-111.
[10]何怡婧,曾坚,王子寒,等.高层学生宿舍火灾疏散模拟与逃生行为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1):15-18
篇9:冬季防火安全知识
关键词:中职生;防火安全知识;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44-2
0 引言
近些年来,各地学校多次发生火灾事件。本文对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深层地探究了防火安全知识对火场逃生能力产生的内在影响,加快了消防安全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防火安全管理的基础数据,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确立
1.1 防火安全知识评价指标
防火安全知识评价指标选取标准首先应以中职生对建筑设计部门以及消防部门开展防火安全工作的认识程度为主线,其次,从自身方面考虑应当避免哪些错误行为导致火灾发生的这个思路来展开。最终目的主要是评价中职生是否掌握了最基本的防火知识,以及自身能否采取有效防火措施的参考依据。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①建筑防火设计(包含结构耐火和材料防火);②应急逃生装置(包含安全疏散系统和灭火系统);③自身防范常识(包含火灾致因、规章制度和关注程度)。
1.2 火场逃生能力评价指标
根据火灾发生时,人处于危机时刻的各种反应回馈,进行仔细分析后将火场逃生能力的评价指标划分为四个方面来评价:①逃生意识(包含报警、灭火和逃生);②逃生常识(包含心理状态、判断力和决断高度);③逃生行为(包含逃生方法和逃生技巧);④逃生经验(包含火场经历和模拟演练)。
2 问卷调查
2.1 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文采取的调研方式主要是以调查问卷为主,发放范围主要选取大连市内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问卷设计共分为填写被调查者个人资料、防火安全知识调查问卷、火场逃生能力调查问卷三大部分。本次调查问卷选用Likert5点量尺,从“不清楚”到“很清楚”。在火场逃生能力的部分调查中,提及能力方面,将从“不能”到“能”方面来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将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发放。共发放110份,收回问卷99份,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为88.9%。
2.2 数据的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评价调查问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为Cronbachα系数检验,本研究运用spass16.0软件以0.7为阈值对中职生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进行信度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数据每个潜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都在0.7以上,说明针对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进行编制的调查问卷整体具有较高的信度。
采用KMO值和巴特莱球体检验来进行效度分析。检验结果显示,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量表的KMO检验值均为0.714和0.771,符合标准。两个量表中的Bartlett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可以做因子分析。
2.3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用于验证内容所代表的覆盖程度以及程度。本文采用SPASS中的Varimax正交旋转方法,针对问卷中的题目进行了重新分类。
2.3.1 防火安全知识变量的因子分析
防火安全知识因子萃取了3个影响因子:
因子一包含“校内防止電器起火”、“防止明火”、“消防法规的了解”、“校内应急预案的了解”等问项,故命名为“自身防范常识”。
因子二包含“应急照明装置”、“应急警示标志”、“灭火器使用方法”、“自动灭火系统”问项,故命名为“应急逃生装置”。
因子三包含“建筑防火间距”、“建筑布局设计”、“建筑疏散通道”、“建筑安全出口”、“建筑中逃生路线”等问项,故命名为“建筑防火设计”。
2.3.2 火场逃生能力变量的因子分析
火场逃生能力因子萃取了4个影响因子:
因子一包含“火场报警方式”、“火场灭火方式”、“火场正确逃生方式”等问项,故命名为“逃生常识”。
因子二包含“火灾发生后可以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有自己的判断思维”、“准确辨别方向”等问项,故命名为“逃生意识”。
因子三包含“准确了解火势发展情况”、“见机行事并加以灵活运用逃生知识”等问项,故命名为“逃生行为”。
因子四包含“曾经成功逃出火场的经历”、“参加消防演练的经历”等问项,故命名为“逃生经验”。
3 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构建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数据的处理以及对相关理论模型和假设的验证。根据防火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能力内在的评价指标,结合第二节研究基础,得出假设理论模型由3个外在潜变量(建筑防火设计、应急逃生装置、自身防范常识)和4个内在潜变量(逃生常识、逃生意识、逃生行为、逃生经验)组成,分别对应33个变量和21个显变量(观测指标)。研究后,构想出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图。
3.2 研究假设的检验分析
本文采用AMOS17.0来进行模型检验。
3.2.1 建筑防火设计对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假设路径系数
软件输出结果:RMSEA的值为0.075,低于0.08的适配标准。非范拟合指数NNFI的值为0.896。比较拟合指数CFI的值为0.962,IFI的值为0.947,均大于0.9的适配标准。说明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到较好的拟合样本数据。
3.2.2 应急逃生装置对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假设路径系
数
软件输出结果:RMSEA的值为0.078,低于0.08的适配标准。非范拟合指数NNFI的值为0.936。比较拟合指数CFI的值为0.926,IFI的值为0.952,均大于0.9的适配标准。说明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到较好的拟合样本数据。
3.2.3 自身防范常识对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假设路径系数
软件输出结果:RMSEA的值为0.069,低于0.08的适配标准。非范拟合指数NNFI的值为0.937。比较拟合指数CFI的值为0.948,IFI的值为0.921,均大于0.9的适配标准。说明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到较好的拟合样本数据。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中职生防火安全知识下设建筑防火设计、应急逃生装置和自身防范常识三个指标。中职生火场逃生能力下设逃生常识、逃生意识、逃生行为和逃生经验四个指标。
中职生防火安全知识各维度与火场逃生能力各维度是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建筑防火设计对逃生常识、逃生行为这两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逃生常识次之。应急逃生装置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和逃生行为这三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对逃生行为的影响最大,逃生常识次之。自身防范常识对逃生常识、逃生意识、逃生行为和逃生经验这四方面逃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对逃生常识的影响最大,逃生经验次之。相比之下,中职生自身防范常识对火场逃生能力的影响最大。
4.2 研究建议
根据以上得到的结论,对我国的教育管理者提出几点建议。
4.2.1 加强中职生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
应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到常规的教学中来,从而使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也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研究编写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读本,增强中职生的消防安全知识,培养中职生的防火安全意识。
4.2.2 开展中职生防火安全演练
定期或不定期的请消防部门在高校的校园内举办灭火演练以及疏散逃生演习等,做好演习总结并不断进行改进。使中职生普遍掌握初期火灾的灭火技能,猛烈火灾的基本逃生技能。
4.2.3 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网络媒介,开设关于消防知识的宣传栏目及教育视频课程。也可以举办其他有关消防安全的系列活动,将消防知識以娱乐的形式被广泛地掌握和吸收。
4.2.4 重视对中职生面对突发事件心理素质的培养
可采取一些额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培养中职生的随机意识和应变能力。如通过举办有关反应、灵敏性的小测试等,来提高中职生遇事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
参 考 文 献
[1] 邢玉林.试述提高大学生消防安全自防自救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轻工教育,2006(3):52-54.
相关文章:
夏季防火安全知识宣传01-10
防火防灾安全知识教育01-10
安全知识防火防溺水01-10
冬季安全防火小知识01-10
防火防灾教育培训教案01-10
反腐启示录观后感01-10
11小学生防震防灾安全知识讲座01-10
小学防火安全知识01-10
防火防盗安全知识01-10
防火安全知识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