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建视角下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调查评价——以青龙湾为例

关键词: 方塘 宁国市 概况 风景

1 基本概况及风景资源现状

1.1 基本概况

青龙湾风景名胜区位于宁国市西部, 由“二龙会聚” (黄山和天目山两条龙脉) 和“两龙汇流” (发源于绩溪和旌德的戈溪河和方塘河) 而形成的“隐逸”青龙, 即为青龙湾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 她拥有20.8平方公里的湖面与38个独立岛屿形成平湖与群岛的独特景观。胡乐奥陶纪笔石遗迹乃世界知名地质遗迹, 中国笔石原产地。万亩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历史悠久的千年胡乐司。是具有典型的“山·水·村落·民俗”相互融合的原生态自然山水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1.2 风景资源现状

1.2.1 自然资源

山环水绕烟波浩渺——青龙湾风景名胜区集湖泊景观与山地景观于一体, 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水库大坝截西津河形成的青龙湖, 碧波浩渺, 湖岛错落, 山河交错, 宛如玉雕苍龙镶嵌在万山丛中, 湖光山色, 绮丽中不失磅礴。风景区内, 层峦叠嶂, 林海茫茫, 春有繁花似锦, 夏有烟云飞瀑, 秋有青崖红叶, 冬有玉树银峰, 变幻灵动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世界奇迹天然珍稀——胡乐奥陶纪笔石遗迹保护区为省级地质遗迹, 也是世界知名地质遗迹, 是中国笔石原产地, 世界地质专家科研基地和青年学生科普教育基地。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红豆杉不仅观赏性极强, 而且世界公认为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1.2.2 人文景观资源

千年老街古韵犹存——胡乐镇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 其中千年古街、古村落、石拱桥、百年古树已成为胡乐古镇的重要标志和特色。胡乐历史上曾归属徽州管辖, 系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乐古街建筑保存完好, 街巷两边粉墙黛瓦, 马头墙耸立, 雕饰精美, 布局科学, 体现了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周氏祠堂是宁国市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

风物丰富人才辈出——竹马灯、赛龙舟、造房上梁、鸦茶制作、黄花云尖加工制作均为地方非物质遗产, 具有典型当地民风民俗特点。相继出现宗杲及周赟等知名人士。

1.2.3 风景资源汇总

依据《风景名胜资源分类细表》分类标准, 青龙湾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资源涵盖了二大类、七中类、二十小类、四十六子类。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2 工作方法

青龙湾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在明确范围与内容的基础上, 采用了“区域分片-经社分镇-景观分类-价值分等”的“四分”工作原则:

(1) 区域分片——各类自然及人文景观要素的构成及组合, 是在大的自然地理环境单元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 景区的分布及景观特征的归纳理应在自然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如按地貌单元可将调查范围大致分为青龙湖景区、上坦景区、红豆杉景区、周赟故里景区。

(2) 经社分镇——与景区建设和资源开发密切相关的城镇建设、经济社会状况, 是本次调查评价的一大板块。为了取得更为翔实可靠的资料, 调查工作中, 按现有行政区辖界进行分乡 (镇) 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归纳。

(3) 景观分类——风景类别按《风景名胜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及《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 进行类型划分

(4) 价值分等——在此基础上, 各类别的景观分别依据风景资源价值、环境水平、利用条件、规模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等级划分

3 评价体系

确定了“景源评价——景区评价——风景名胜区自查评价”的资源评价体系。

3.1 景点评价

由于景点的内容和景观效果, 具有单一性和多样性的不同特点, 因此, 只有通过对景点的评价, 才能更准确地反映风景资源的状况。景点的评价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 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 成熟的评价方法中专家学派的评价方法相对其它学派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优点。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规定, 风景名胜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为基础, 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 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 并作出等级评价。

景点评价分级, 即在景源分类的基础上, 将现场调查和资料中搜集到的景点, 逐一进行筛选、归纳、分类得出46个比较有评定价值的景点, 其中自然景点15处, 人文景点31处。将这些景点按照因子评价层的优劣来进行评级。其中95分以上为特级, 85-94为一级, 75-84为二级, 65-74为三级, 65分以下为四级。具体评价结果如下:

一级景源11个, 占全部景源的24%;二级景源9个, 占全部景源的20%;三级景源18个, 占全部景源39%;四级景源8个, 占全部景源17%。景源质量呈枣核型, 青龙湾风景区内景源开发后劲十足。详见表3。

3.2 景区评价

从景源水平、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及影响力、空间容量四个项目层进行评价, 各项目层面又细分为多个评价要素, 通过加权值对各景区综合评分, 统计出最后总分值。

最终得分95-100为特级, 85-94为一级, 75-84为二级, 65-74为三级, 65分以下为四级, 具体评价定级如下:

3.3 风景区自查

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资源价值、环境质量、管理状况及前述的景点、景区评价状况建立风景区自查评价体系, 经自评达80分以上建议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

4 结束语

景区景点评价是结合风景名胜特色在风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景点为单位, 真实、具体的反映了公园中各类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类别数量和丰富程度, 加深人们对景点资源质量品质的了解, 明确景点的级别定位, 评价方法实用性强、简单易操作, 在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上补充并完善了中国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的风景资源内容。由于安徽省尚未出台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评价办法, 本文通过确定方法、建立评价体系, 重点从风景资源评价角度入手对风景名胜区申报作出探讨, 希望对安徽省风景名胜区申报作出启发和参考。如今, 本文所提出的评价方法也得到基本认可, 在安徽省内推广。同时, 作为实例, 青龙湾省级风景名胜区于2015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诚然, 风景名胜区的评价方法多样, 本文仅为浅显探讨, 其方法也许还不够科学, 内容还不够全面。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人也将持续从更广、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 使风景资源得到客观的评价, 积极纳入风景名胜区名录, 从而更好地保护好风景资源, 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风景资源, 作为大自然留给我们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其重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立以来, 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伴随而来的是其中存在并已逐步显现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风景区规划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了基础框架, 而管理是为了保证规划的可持续性实施。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保护这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 各地积极申报风景名胜区。如何评定并设立风景名胜区, 将珍贵的景观资源纳入到国家法定保护体系。本文以青龙湾创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案例, 从工作方法、评价体系方面对风景名胜区资源进行评价, 从而为设立风景名胜区提供技术支撑, 其评价方法为日后同类型风景名胜区申报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青龙湾

参考文献

[1] 魏民, 陈战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 国家建设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 魏民.论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与“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4] 戴瑞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千佛山景区旅游资源评价[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5] 朱逢卿, 罗龙才.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及总体构想[J].湖南林业科技, 1998.

[6] 彭蝶飞, 廖建军, 付美云.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调查与评价[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山西风景小学生作文 下一篇:海滩风景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