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关键词: 政治 思想 大学生 教育

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各级党团和学生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1]同时,学生干部队伍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学校和学生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出现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干部素质与工作能力,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的意义

1.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

高校学生干部具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来自于学生,同时又具备从事学生工作的素养与能力,他们人数少、易集中,能够对学生动态具有敏感性与洞察力,这些都决定了他们能发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

2.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有利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制度和创新,构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2]。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学生当中具有号召力与影响力,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等方面。学生干部来自于学生,并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上传下达、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消除不安定因素,促进校园和谐,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生力军。

二、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重能力,轻品行

在学生干部任用上,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他的工作能力如何,能力强就任用,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修养的考量不够。有些学生干部“官本位”思想浓厚,在工作中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脱离群众、工作成效不佳;有些学生干部认为,只要工作能力强,态度积极就够了,并未把修炼品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不能正确看待工作。

2. 重工作,轻学业

很多学生干部热衷于搞活动、做工作,这种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些学生干部没有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本末倒置,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学籍警示、学业荒废的情况并不鲜见。也有学生干部发现工作影响学习,就产生懈怠、消极的情绪,被动地应付工作,甚至影响工作的整体进展。

3. 重使用,轻培养

各高校都十分认可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把很多的活动和工作交由学生干部去组织完成,他们的能力也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但学校在对学生干部的专业培训方面,还做得不够,对于学生干部的政治学习、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工作技巧、管理知识等的培训还十分有限。

4. 重执行,轻创造

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新时期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基本要求,但是有些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缺乏主观能动性,老师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机械教条、按部就班。而且不讲究工作方法,不能根据活动性质、活动对象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有些学生干部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三、创新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模式的思考

1. 选拔时植根“奉献意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积极向上的服务队伍。

在选任学生干部时,要严把入口关,把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服务师生的意识、工作实绩作为做出全面考量。第一,选拔前全面调查,对竞聘学生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和思想状态,进行全面调研。通过对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同学、宿舍舍友、部门成员等民意调查,掌握学生干部的综合表现。第二,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政治素质提升,通过学习、观摩和实践,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第三,采用“双向培养”推优入党模式,推荐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同时注意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培养学生干部。

2. 培养中强化“综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全面、作风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

努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复合型学生干部。一是设立学生干部培训班,定期进行工作方式、方法的理论授课,同时开设政治理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演讲与交际技巧、公文写作等专业课程,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全方位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组织大型学生科技文化系列活动,让学生干部担当重任,为学生干部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提供广阔的舞台。三是,在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加大学生干部的奖励范围和层次,鼓励学生干部靠工作业绩来获得表彰和奖励。四是实行“学生干部轮岗制”,学生会、分团委等学生组织每学年换届一次,提倡学生干部们参加不同类型的学生组织竞聘,鼓励学生干部们在不同岗位上得到锻炼。五是实行“学习成绩警示制度”,对学生干部“挂科”数设定最低限,超过限制将得到警示或免去职务。

3. 出口上突出“就业能力”,打造一支善于规划、单位喜爱的品牌队伍。

近年来,我们在一些就业工作调研中发现,学生干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因此,学校要“趁热打铁”采取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一是选配“指导教师”,学院为各级学生团学组织选配优秀教师或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他们在对团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的同时,与学生干部们定期谈心,对学生干部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给予指导。二是开展“学长带头”活动,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通过结对辅导、组织优秀学生干部成才讲座等方式传授成长经验。三是让学生干部参与到就业工作中去,各院系发动学生干部担任就业信息员,收集并发布丰富的招聘信息,同时让学生干部协助老师组织招聘会等活动,加大学生干部与用人单位的接触面,并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学生干部,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4. 重视培养贫困学生干部,从而发挥出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上通常具有一定的难题。如何帮助贫困生走出面临的困境,是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管理的重点。(1)关心贫困生学生干部的生活,及时给与经济上的帮助。学校要为贫困学生干部设立专项补助,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专心投入学习和工作。(2)注重思想关怀和教育,教育他们通过努力学习和踏实工作赢得自信心。各级辅导员要对贫困学生干部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不光要自强自立,而且还要带动身边的同学,克服困难,积极上进。(3)为一些品德高尚的贫困生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工作中全面提升自我,从而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出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要: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重能力,轻品行;重工作,轻学业;重使用,轻培养;重执行,轻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要通过科学选拔、全面培训、鼓励创新、树立榜样等方式,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典型示范,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在学生管理中,学生干部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创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M].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2.31.

[2] 蒋慧工.国家核心竞争力三要素:人才、创新、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以挑战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