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鹤峰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起点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doc(精选2篇)
篇1:湖北省鹤峰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起点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doc
鹤峰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九月起点考试
政 治 试 卷
★祝
考
试
顺
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M市环保部门推动下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经实地考察本市雾霾和水污染情况,向市政府提交了空气和水污染治理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采纳。该环保组织的做法()①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②保障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③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以下是某村村民自治章程草案(节选):
一、依据《宪法》规定,本章程是全体村民的行为准则;
二、村委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
三、村委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负责全村的工作;
四、村委会要服从人民政府的领导,按照镇政府的指示完成各项工作。对该《章程(草案)》条款解读正确的是()
①《宪法》为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②村民直接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③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委会行使职权 ④村委会是基层政权机关,要接受人民政府的领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近日,新一轮高考改革引起全民关注。许多中学生通过网上专题论坛发表对新改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有教育专家撰写论文指出“如果只是局限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改革效果会大打折扣”。上述材料表明
①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公民通过舆论监督依法行使监督权 ④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公安部提出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证、办户口。下列做法与材料体现的政府职能一致的是
A.全国法院建立“失信者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B.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汇率中间价 C.国家工商总局决定组织开展专项整治“霸王条款”活动
D.某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建立“农网”,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
5.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根本之策。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
①中纪委中央巡视组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要增强政府公信力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监督政府,是因为()①我国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④人民的监督权是人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7.为推进上海自由贸易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这表明
①国务院在全国人大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工作
②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④国务院贯彻执行权力机关通过的各种决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向本级人大报告。这是因为
①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和决定权 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9.2013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问题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③人民政协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④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我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确立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尊重、包容、团结、合作”,即坚持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凝聚力量、和衷共济。这符合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明确规定,有利于增进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团结,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材料体现了
①我国尊重和保护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
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我国坚持政教分离,对待各种宗教一律平等一视同仁
④在我国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2014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和实施30周年,该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理解正确的
A.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B.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自主制定自治法,享有高度自治权 C.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政府
D.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2.“稳定是福,**是祸。”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的时期,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反之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各族人民遭殃。“民族睦则社稷固”这句话主要强调()A.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决定条件 B.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富强的基础
C.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3.我国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截至2014年底,我国同67个国家、5各地区和地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实践表明我国 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 ②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③处理国际问题时主要根据伙伴国的利益制定政策 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如今,中国已从沉睡中醒来。从我国外交政策角度看,醒来后的“狮子”()①是促进和谐共处、主导国际合作的“和平之狮” ②是尊重他国主权、履行国际义务的“文明之狮” ③是坚持平等互利、促进合作共赢的“可亲之狮” ④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各国利益的“可敬之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3年11月23日,我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防空识别区是濒海国家基于海防空防安全需要,在领空外划设的空域范围,实质上是基于国防需要而划设的预警区域。东海防空识别认的设立,体现了()
①我国行使主权国家所享有的自卫权和管辖权 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③我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的坚定决心 ④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共2个小题,共40分。请按题目要求作答。
16.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完善城乡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加大反腐力度促进廉政建设,加大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24分)
17.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中国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亚太人民一起探讨蓝色经济发展模式,合作推进发展,让美丽的海洋造福人类。
请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让美丽的海洋造福人类的依据。(16分)
篇2:湖北省鹤峰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起点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doc
高二历史(文)试卷
命题人:闻有红 第Ⅰ卷(选择题 75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儒学经典著作称“六经”,其中后来亡佚的是
A.《乐》
B.《诗》
C.《书》
D.《易》
2.古人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反映出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韩非“法治”理念
C.老子“无为”“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3.《荀子》记载,“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可见,作者主张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新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家思想 D.儒家学说与权术
5.“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 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6.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古代学术思想从合到分
C.中国传统文化的确立
D.政治上的统一不需要思想上的统一 7.作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韩愈的思想主张是 A.知行合一
B.“道统”思想
C.性命之源
D.经世致用
8.“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的是
A.“仁”是天理的核心
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 C.“仁”者“爱人”
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9.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10.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11.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反对君主专制,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B.主张“农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C.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国家
D.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12.下列观点中属于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王夫之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天地之化日新”
13.“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下列中华民族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四大发明
B.天文历法
C.唐诗宋词
D.中医
1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产生影响的是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5.古代中国火药武器的发明,最迟产生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6.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17.苏轼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
A.技法高超
B.“出鬼入神”
C.注重诗意的特点
D.逼真摹写的特色 1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19.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
C.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D.主流思想的演变
20.《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21.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2.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畬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 A.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B.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 C.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
23.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对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主要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24.19世纪上半期,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25.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反对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26.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它反映了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兴民权,设议院,行君主立宪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27.1917年6月陈独秀于《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8.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新思潮的主流 B.十月革命对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有影响
C.先近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方案,转而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D.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
29.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有相通之处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30.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市特别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这里的“过火”是指
A.实业救国论
B.自由恋爱观
C.马克思主义
D.民主与科学
31.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32.1918年元旦孙中山在《民国日报》的社论中说:“吾人对于此近邻(俄国)的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这表明
A.十月革命引起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B.资产阶级革命阵营发生了变化
C.孙中山对十月革命表示真挚的欢迎 D.孙中山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3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3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
35.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D.中共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3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37.20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8.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863计划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
39.“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口八个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4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D.21世纪初
41.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 三个面向”、“ 科教兴国”、“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4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表明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43.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 A.否定绝对权威
B.追求功利的主张
C.强调人类理性
D.重视道德的主张
44.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说明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45.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46.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47.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48.德国宗教改革文件“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一段话,说: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教徒们的钱呢?这反映了宗教改革
A.认可教皇的搜刮财富
B.认为天主教徒应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修建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49.社会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
A.只有完全听从理智指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
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
D.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50.康德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更为智慧的大门,是因为他 A.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B.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C.推动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D.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
第Ⅱ卷(非选择题 25分)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25分)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便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材料二
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实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生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
据材料一,说明反对孔子的理由。(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孔子的理由。(6分)
52.(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普罗塔格拉
材料二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封面。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马丁·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
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提炼普罗塔格拉的主要观点。(3分)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4分)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分)概括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西方人文思想的特征。(6分)
唐山一中2015——2016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5分)1——50 ACACA ABDCA ADADB BCBAC AADAC DCCBC CCDCD CBDCB BABCC DDDCB
二、非选择题(25分)51.(8分)
反对:维护统治者的利益。(2分)赞成:历史影响方面,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现实意义方面,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社会。(6分)52.(17分)
(1)怀疑神;肯定人。(3分)相似之处:都抨击教会;都体现了人文主义。(4分)
相关文章: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2-03
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02-03
《望江南》改写作文02-03
望江县高士中学范文02-03
望江南/忆江南,望江南/忆江南洪适,望江南/忆江南的意思,望江南/忆江南02-03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法院02-03
虞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度“医疗质量万里行”工作汇报02-03
郸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02-03
郓城县人民医院“无烟医院”汇报材料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