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诗经典(精选6篇)
篇1:古诗经典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今日良宴会》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轲长苦辛。《西北有高楼》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涉江采芙蓉》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明月皎夜光》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冉冉孤生竹》之八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庭中有奇树》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迢迢牵牛星》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回车驾言迈》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东城高且长》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驱车上东门》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去者日以疏》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生年不满百》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凛凛岁云暮》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孟冬寒气至》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农历二十日。消失。区区:指相爱之情。《客从远方来》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明月何皎皎》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三年。灭:【注释】 三五:农历十五日。四五: 三岁:
篇2:古诗经典
芳心苦·杨柳回塘
作者:贺铸8.7(147人评分)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显示全部
清平乐·春风依旧
作者:赵令畤8.8(67人评分)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显示全部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作者:赵令畤7.9(14人评分)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显示全部
好事近·梦中作
作者:秦观8.1(253人评分)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显示全部
点绛唇·桃源
作者:秦观8.8(201人评分)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显示全部
木兰诗 / 木兰辞
作者:佚名8.1(26395人评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显示全部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7.9(10851人评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显示全部
江南曲
作者:李益8.0(114人评分)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显示全部
别匡山
作者:李白7.9(18人评分)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显示全部
隆中对
作者:陈寿8.3(3587人评分)
篇3:品经典古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品读经典边塞诗,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民族精神中的灵魂就是爱国主义,学生通过品读古诗,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边塞诗在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点: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指导学生吟诵边塞诗,可以使学生感受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王昌龄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歌的显著特色是具有奔腾澎湃的爱国热情,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诗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正确认识唐代边塞战争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军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教学这首诗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了解四句诗所描写的内容。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写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第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接着,作者抓住边塞典型的景物。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点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残酷以及边境的荒凉。第四句是写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士们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以身许国的豪迈誓言。接着,我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第一、第二句所极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第三、四句中所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通过吟诵边塞诗,可以让学生感动于战士们的勇敢豪迈,感受到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并在心中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从小立志做一个保家卫国的人。
二、品读经典山水诗,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在当今学生中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弱,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因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已迫在眉睫。品读古诗,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在我国悠远的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诗人感怀山水的诗词歌赋。他们遍览祖国名胜山水,写不完祖国的山山水水,读不尽悠悠的人文情怀,以诗歌赞美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李白所写的山水诗清新明快,洁净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出色地塑造了祖国山水的美好形象。例如,《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这首山水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读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
山水诗流畅、质朴、清新,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俗风情。指导学生去吟诵这些优美的山水诗,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之余,欣赏祖国的山山水水,了解各种民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从而使每一名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三、品读经典离别诗,引导学生做个有情有义的人
公民人格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帮助每一个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品读古诗,可以教育学生做一个珍惜感情、懂得感恩的有情有义的人。古诗中的送别诗常常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描写朋友或亲人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让学生诵读送别诗,就要让学生感受送别诗中的那份意境,感受诗中所蕴涵的真挚情意。
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离别诗就是《游子吟》。这首诗是通过游子感恩之心,来表达母爱的伟大。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写慈母,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最后两句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以及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在教学这首诗时,我着重让学生走进母爱子、子爱母的感人瞬间,联系自己和母亲,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让学生从小学会爱自己的母亲,感恩于自己的母亲。通过吟诵送别诗,学生充分沉浸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体会到诗中朋友、母子间的深情厚谊,让学生明白要珍惜身边的好朋友,孝敬父母,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篇4:永恒的经典古诗
为什么几百年甚至千年前的古诗,时至今日仍然散发魅力,让人常读常新?
因为,它承载的东西,从来不止吟风弄月伤春悲秋这么简单。
《诗经》登场:不学《诗》,无以言
诗有什么用?
《论语》中讲了著名的“过庭训”故事,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好好学诗,连话都说不好。
这里的“诗”,特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视为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经典著作——《诗经》。关于《诗经》的重要作用,《左传》《庄子》等有“《诗》以言志”“《诗》以道志”之类的论断。春秋时期诸侯士大夫常在各种社交场合引用《诗经》,借以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感情。如《左传》中记载的秦穆公与晋文公之间的一次对话。
当时晋文公尚未成为国君,仍是惶惶然寄秦人篱下的公子重耳。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重耳为秦穆公吟了一首《河水》,原句目前尚不可知,姑且推测为感恩诗;秦穆公随即回以《诗经》中的《六月》,这是一首称扬周宣王臣子战功的诗歌。陪同赴宴的重耳谋臣赵衰一听,赶紧提醒重耳拜谢秦穆公。秦穆公表示不敢接受大礼,赵衰解释:“您用贤臣辅佐天子的诗篇教导重耳,重耳岂敢不拜?”言下之意,既然对重耳寄予厚望,则扶助他成为一方诸侯的重任,请君一肩担起。宏远志向隐藏在典雅文句背后。
还有一次,将领孟明视打了败仗回来,秦国公卿纷纷劝秦穆公杀掉他。秦穆公果断引用《诗经》中讽刺治国者贪迷心窍的《桑柔》,把问题揽到自己身上,没有杀孟明视。此时的《诗经》,变成了他的一面自省镜子,也是他说服众人的工具。
以上事件,都在借《诗经》之句,表今人之志,即所谓“赋《诗》言志”。随着诗歌的发展,“诗言志”的说法更为普遍,诗不再特指《诗经》,历代诗人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和愿望。
诗章之美:走心的句子最动人
屈原是先驱者,同时也为中国传统诗词艺术定下了意象相生、情理相和的调子。比如我们熟知的“香草美人”,喻指美政嘉德。单方面吟詠芳草或陈说道德,不免流于空洞;唯有将物性与人情相似之处加以沟通,用诗性语言适当表达,才能引发长久不衰的心灵共鸣。试读“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草木凋零,美人迟暮,遭谗见妒,使我们产生探究的意愿:诗人当时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而当自己也有类似遭遇时,则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起那些遥远的吟咏。
自屈原起,真正的诗人将诗格与人格浑融一体,从此,读诗,也是读人;时代有异,人心却可以共鸣。我们从诗句中了解诗人对一时一事的观感,也可领悟诗人经半世浮沉后的哲思。诗的片断潜入国人的集体记忆,如同“文化密码”,编织成内心深处共有的梦。现实机关触发,则密码自动弹出,说者听者,会心一笑。
于是古诗十九首的无名诗人说“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后人附议:是的是的,粉丝那么多,却难得一个懂你的人。
于是曹操说“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少年人想表白而不敢,大可以借此自我开解。
于是陶渊明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低头读,平平无奇;抬头见窗外青山,豁然开朗。
……
中国古代诗歌,有《诗经》的现世担当为骨,屈骚的灵思飞动为翼,一路吸纳各种思想的精华,艺术形式上日臻成熟,终于,行至唐代。
“唐诗”在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毋庸多言。唐朝的诗,也成就了诗的唐朝。唐诗之美(确切地说,盛唐诗歌之美),在于“大”:大手笔,大气象,大胸怀。
李白是集“大”成者。与山川相比,人何其渺小,然而他敢以俯瞰或远视的角度,来一个全景展示,“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与宇宙相较,人恍若微尘,然而他满不在乎,银河日月统统可以揽作友邻,“日出东方隅,似从地底来”;至于权贵显宦大人先生,则更放不到他眼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为后世留下的是浊世高蹈的无拘灵魂,每当前景未知、山水阻隔,何妨一拍大腿,从他那里借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管去做。
杜甫是仁之“大”者。挚友李白振翅冲天,直达诗艺顶峰;他明明也天赋过人,偏要高挽裤腿,于砂石藤蔓间艰难登攀。他的“大”,能够大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然而他的“大”,更体现在无数的“小”:邻居老妇打不到枣子要饿肚子,他操心;房上茅草被风卷跑了,他操心;恶竹长得快过小松树了,他操心……自己愁苦多病,不忘关怀他人乃至全天下,所以,他被称为“圣”——既指人格也指诗格。路途艰危时,自能体会“潦倒新停浊酒杯”。
外向与内敛,浪漫与现实,踌躇与坚定……人生的永恒话题,被以“李杜”为代表的盛唐诗人们反复咏唱。他们把情怀感悟哲思胸襟凝结在新鲜感性的形象中,用凝练优美的字句来表现,后人念来,极易上口入心,频频征引并赋以新意;无意说教,落地自生花。
诗中哲思:诗歌不只是风花雪月
与唐人相比,宋人的气质发生了变化;就如鲜衣怒马的青年时代过去,人到中年,要坐下来想些事情。
从大环境看,宋代经济文化发达,但内忧外患的阴云,始终挥之不去。有识之士对此忧心不已,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栋梁自居,发表政见,激烈争辩。加之,宋代理学的勃兴,使得诗人们自觉地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读史观事品物,总希望找到“道理透彻处”。唐诗重性情、宋诗重理趣的整体形象,就这样建立了。
北宋时期的一对政敌兼文友——王安石与苏轼,将“理”“趣”二者平衡得很好。
王安石实在无愧朱熹对江西士人“好为奇论,耻于人同”的评价,登飞来峰,则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唱反调;读王昭君,评曰“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与杜甫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看法迥异……状似奇谈怪论,实则出自性子中的执拗与识见上的锐利,他的人同他的诗一般,喜也罢,憎也罢,都令人一见难忘。
苏轼给人的印象则和蔼得多,他特别擅长从平凡事物出发来讲道理。比如他的名作《琴诗》,先设问,后反诘,让读者共同为“琴声来自何处”纠结,进而破除偏执,悟到主客观统一的哲理;再比如《泗州僧伽塔》,幽默地探讨了一下“神仙很忙”的问题:“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人人愿望都满足,那造物主得忙成啥样?这是在劝告大家:世事难两全,不要太自私。
有不少理论家批评宋诗的哲理化倾向,觉得它违背了“一唱三叹”的诗歌要旨,其实,宋诗的哲理化,既与时代脉搏吻合,也适应诗歌自身出新求变的需要,更有大量成功作品,今人仍在各种场合提起。
讲学习的时候,朱熹告诉我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讲实践的时候,陆游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讲坚持的时候,张孝祥告诉我们:“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
篇5:王湾经典古诗
2、闰月七日织女——王湾
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 今年七月闰,应得两回归。
3、观搊筝——王湾
4、丽正殿赐宴同勒天前烟年四韵应制——王湾
金殿忝陪贤,琼羞忽降天。鼎罗仙掖里,觞拜琐闱前。 院逼青霄路,厨和紫禁烟。酒酣空忭舞,何以答昌年。
5、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王湾
华月当秋满,朝英假兴同。净林新霁入,规院小凉通。 碎影行筵里,摇花落酒中。消宵凝爽意,并此助文雄。
7、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王湾
忝职畿甸淹,滥陪时俊后。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 牵役劳风尘,秉心在岩薮。宗贤开别业,形胜代希偶。 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口。逡巡期赏会,挥忽变星斗。 逮此乘务闲,因而访幽叟。入来殊景物,行复洗纷垢。 林静秋色多,潭深月光厚。盛香莲近拆,新味瓜初剖。 滞拙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8、奉使登终南山——王湾
篇6:经典古诗扩展改编
改写《枫桥夜泊》
月儿慢慢地从山的一边隐去,聒噪的乌鸦在寒风漂泊,又是秋夜风高,不知故乡的麦子是否已经一片金黄?露水和天上的星星一样,晶莹闪亮,任凭露水沾湿我的衣角,脸上虽然觉得有点寒意,但却体会不到一丁点的冷。
这个世界最冷的是繁华的京城,有人路过,又不仅仅是路过。而我路过,却又仅仅是路过。
一地的枫叶,融化了我一腔的热情。寂静,暗香,轻唱,远处的渔火和着我偏安一隅的奢望。我终究还是失败了,十年寒窗,换来的不过是一夜对月空眠。背道而驰的流星,是被忘却的大展宏图之志,还是晓风残月不堪入目的殇?
姑苏城外的钟声,回荡在寂静的夜色中,这是寒山寺里的诸天神佛在指点碌碌俗世的迷途者,还是钟声读懂了我的落魄?客船在水中悠悠而行,钟声却追上了它的步伐,告诉我,这寂静的夜里,不止我一个人在孤独落寞。
河的彼岸人生如梦,山的那边寂寞空空,谁在钟声里悄悄地咽下轻叹,不再枉说着金榜题名?谁默然卷起了皱褶的记忆,再不提及故乡的春风和明月,一笑倾尽长安大街的状元及第?当曲终人散,人走茶凉,才恍然那一场场虚假的醉酒,都铺作了寒山寺外寂寞的阶石,心甘情愿地被求取功名的脚步轻轻地踏过。
罢了,罢了,注定这一夜,躲不过灯火阑珊。钟声呵,就让我张继为你的读懂写上一首诗,他日再会的时候,别忘记我才是。于是,提笔写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一年,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他记得很清楚....春,迟迟而来,这襄地,寒气还盛。风从江面吹来,浩然兄的青衣翻动,发带飞舞!成这一年春里永远定格的风景!
浩然兄说,他要去扬州看看,扬州此时琼花开得正盛,瘦西湖上的小姐公子们也开始摆茶座开诗社,正是欢时。文昌庙的庙会也快要举行,大明寺的圣僧也在筹备着举行一年一度的佛经会。那个繁华的地方,让他忍不住想飞奔而去。
他的眼里闪着光,扬州,是他梦里到过多少次的地方啊,是他向往多久的.地方,他也多想一条条街一弯弯巷一间间酒肆的流连,不须归家!脂粉堆里也豪气的泼墨一番,但是,他不可以,不可以随这翻动的江水而下,他看着岸边矗立的黄鹤楼,看着浩然兄登上的扁舟,看着江水滚滚东去!他有多少不舍,自从蜀地与他相识,多少日子!他欣赏浩然兄这样的人,他认定这样的挚友!但是他,又是,多么,多么想一同下到扬州,一同去那繁华的地方领略一番!
船启程了,船头站立的浩然兄,在微笑挥手!他站在岸边,目光的焦点全是他即将离去的好友,他也挥手,僵硬而迟缓,他不舍得!他也想去!他很矛盾的内心,不停的,不停的,在两个思想中徘徊......再一回神!船已消失于江面!
他用尽力气去远眺,但是远处唯有滚滚的江水和碧色的天空。船已经远了,远了,扬州去了!
他还是伫立在这岸边,望着江水流去的方向,久久的,久久的,不愿离开!只看见长江水静默前行......
天净沙·秋思
已经是进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来时的路,弯弯曲曲的脚印已被风沙掩埋;翘首前方,与天相接的漫漫尘土,让我早已疲惫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阳还像个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线射向地面。那时的土地仿佛火烧一般,沸腾的火焰熊熊燃烧着,要把我吞噬似的。而现在,她一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温柔了,甚至变得有些可爱了。她轻盈的步履如蜻蜓点水般地跳跃着,舞蹈着。一缕缕红色的光洒在不远处的小山包上,像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它们,抚摸着它们午时被骄阳烧伤的伤口。
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的夕阳吗?往日温馨的画面又涌上脑海:我们的小屋坐落在溪旁,门前便是一座小巧的石桥。每天,听着潺潺的流水哼着歌儿,再用心去感受它与石桥的窃窃私语。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和哥哥姐姐们一块儿去看斜阳,看她带着满心的欢喜轻轻地滑向山后,一抹一抹的余晖还在遥远的天际闪烁,最后看她离开,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
可是无情的战争把我幸福快乐的生活击得体无完肤。一年的时间,我从家里最受疼爱的小儿子,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只能选择逃亡。陪着我的,也只有这匹日渐消瘦的马儿。
也就从那时起,夕阳在我的眼中,只是挂在枯败枝藤缠绕的、丑陋的乌鸦栖息的一棵老树一轮,让我心伤。
一切就像一场梦啊!马儿嘶鸣了一声,我这才回过神来,发现夕阳又变成了一只火红却玲珑剔透的玉盘,留在地上的部分仿佛一张美丽的嘴唇,吹着地平线这支巨大的箫,奏出的却是凄凉的西风乐章。
唉,望天涯,望断了天涯!
牧童(古诗改写)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
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清平乐·村居(古诗改写)
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地散步,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显得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少女。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清可爱。
茅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豆地里辛勤地锄草,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地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