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学生生活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思想素质 学生 教师

英语课堂学生生活(精选十篇)

英语课堂学生生活 篇1

一、解词析句渗透德育

英语教学中的很多单词表现了人物品质。例如, 在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几个生词:honest (诚实的;正直的) , brave (勇敢的) , loyal (忠诚的;忠心的) , wise (英明的;明智的;聪明的) 。在学这几个生词时, 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学生便用以上几个单词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单词, 学生能够明白应做怎样的人。另外, 英语教材中的很多句子起到了概括文章中心的作用, 是画龙点睛之笔。在教学中, 我们要抓住这些闪光点不放,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 深刻理解词语的思想内容, 让它们真正在学生的脑海里闪光。

二、利用图片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 这些图片生动、有趣, 作为英语教师, 便可以利用学生对图片感兴趣这一特点, 通过分析图片渗透德育。例如, 在保护生态的主题教育中, “热身” (Warming up) 部分通过三幅图片 (老虎、熊猫、藏羚羊) 导入本单元, 引导学生了解哪些动物正濒临灭种及其致危因素, 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探讨保护濒危动物的措施和建议。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濒危动物, 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观念。根据本单元的主题, 我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 呈现了许多图片, 有的曾是风景如画的草原如今却是戈壁荒滩;有的曾是碧波荡漾而如今却是鱼虾不见的死湖等,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 应保护自然。最后, 我打出了一条公益广告语:“人类的最后一滴水便是自己的眼泪。”引起学生对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三、利用我国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渗透德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例如, 高二第十一单元Red Hot Achievements一课从探索太空、破解生命的奥秘、电子发展、抗癌四方面谈了我国最新的成就。再比如, 高一第十九单元Modern Agriculture Griculture一课讲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 现代农业的发展。学完这些课文, 学生会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而自豪, 教师可因势利导, 让学生知道,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科技是综合国力之一, 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青年一代肩负着掌握科学知识, 提高我国科技水平的神圣使命。

四、以身立德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 教师的师德示范, 在所有的方法手段中, 是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手段。由此看来, 教师应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 以无私奉献、兢兢业业、锲而不舍、热爱事业、关心学生等行为来影响学生, 在学生心目中树起“良师益友”的崇高形象,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给学生以榜样作用, 如遵规、守时、敬业、为人师表, 课堂风度与仪表、谈吐等, 让思想道德教育如和风细雨一般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心坎上。

论文:英语课堂生活化 篇2

关键词:知识性,生活化,课堂教学

摘要:英语课堂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整体性,实用性,而英语课堂的生活化,能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一.教学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而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从他们最感兴趣,最简单的并容易接受的内容入手,从他们身边的生活现象开始了解,从他们原来的基础下手,慢慢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感觉和兴趣,使学生尽量用英语的思维去记英语单词。最终使英语课堂回归生活,将英语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英语记忆生活当中出现的单词,去操练日常生活的情景,演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故事。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英语。英语学生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可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参 与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生活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英语课堂中自然轻松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从英语单词,对话,写作和语法教学的几个方面逐步开展。一. 单词教学:

老师一般可以用直观教学法来教单词,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有三种方式:(1)实物或模型;(2)图片;(3)挂图。实物、模型和图片主要用于词汇的教学,如食品、服装,可直接用实物,加强感官效果,突出真实性。而生动形象的模型,色彩鲜艳的图片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的东西也是行之有效的。挂图可用于比较简单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学习英国的概况时,老师可以借助英国的地理地图帮助学生掌握关于英国的重要地理地貌的单词,例如 England, Thames, the Atlantic Ocean,然后借助地图将英国分成三部分,在英国的地理地图当中我们再去识别和具体认识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了解这些地区的人文景观,同时开展以下活动:

将这些城市和学生们喜欢的英超球队的名字联系起来,将Manchester与球队Manchester Union联系起来记忆,同时还可以跟学生讨论一些曼联在英超里面的表现以及一些球星的新闻。师生可以展开以下的对话

T:Do you know about Manchester? S: In England.T: Have you hear about Manchester Union(曼联)? S:Yes, I like it very much.T: What is it famous for? S: The champion, Beckham , Rooney T: So, do you know about their performance this year ? S:---记忆英语单词要借助实物,图片,以及肢体语言去记忆,能用实物演示的用实物,不能用实物的就用图片,如果是动词就用肢体动作(也就是全身反应法)来示范,那些比较抽象的单词如think 与thought就尽量引导学生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感受(即记住感受的经历与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尽量把相关的单词联想起来记忆,构成一个单词的“网状图”,并把这些单词放到简单的句子和对话里面进行操练,将这些单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琢磨透彻,做到记住了又懂得如何去用,也就是在生活中记忆并使用这些单词。

二.对话教学的生活化

英语对话是体现英语教学生活化最好的方式,人们在日常的对话交际中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学习英语的美妙及实用性,并且能在口语练习当中领悟英语实实在在的用途,感受到英语在情境中真正的意义。例如在讨论天气这个话题时,可以结合英国变化无常的天气特征展开讨论,联系英国多雾多雨的天气进行对话,例如在中国常见的问候方式是“你好吗?”“你吃饭了吗?”。在英国常见的问候方式除了 “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就是“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Lovely day today, isn’t it ?” 师生也可以在讨论最近天气当中开展教学,例如: T: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 It is sunny.T: How was the weather tomorrow? S: It is rainy.老师可以根据全国各地仍至世界各地的天气情况来询问学生,再介绍新的单词和复杂一点单词的回答。T:How is the weather in Tokyo? S: It is cold and snowy.T: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S: It is cloudy and cool.然后再进一步归纳天气的词汇加后缀的用法,例如 Sun+ny= sunny , cloud+ y= cloudy 最后布置作业给学生,让他们去收看今晚央视的天气预报,了解全国各地的天气状况,然后明天上课的时候充当天气预报播音员,向全班同学作一个英语的天气报导。

总之,我们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在对话当中掌握天气预报的最基本的单词,短语,懂得如何正确地讨论天气,使学习天气变得有趣味,有生活气息,更好地被学生们所接受。教师也应该注重在情景表演中学英语,指导学生模仿情景进行表演,学生能充分体验成功 的喜悦,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根据课文情节内容编成短剧,分角色进行表演。融情景教学与情感教学,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表演能将枯燥、抽象的语言知识融生动、形象的师生同台表演的乐趣之中。使得学生学习的劲头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写作的生活化

写作是个人英语综合能力最好的体现,使学生能够利用学过的短语和句型串联成一篇有意义的文章,能对身边的生活素料进行加工处理,用英语思维对身边的人,事,物进行一系列“包装整合”,编成一篇有着生活经历的文章。

例如,在进行描写人物的文章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对话展开思路,分别谈及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人的外貌特征,个人的工作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甚至还可以涉及个人的生活经历还有所取得的成就。

我们就以李娜为例子来展开文章的写作。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When Li Na was born? What is her job?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What is her hobby?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Sample: Born on Feb 26, 1982, Li Na has a gift for sports from her childhood.She is of medium built and she is very strong.As a ordinary woman, She also likes reading , shopping, and dancing.She began to practice badminton at the age of six but was introduced to play tennis when she was nine.In 2002 she took a break from tennis to study at university.With the help of some famous coaches, including her husband, she has been making greater improvements rapidly.As a result she won the 2011 French Open singles title, becoming the first player from Asia to win a Grand Slam in singles.Many people regard her as a person with strong determination and think highly of her for keeping her word.当然在完成写作之后,也不要忘了将部分学生的作品拿出来共同欣赏,互相点评。指出作文当中的亮点,改正其中的语法错误及用词的不当,通过讨论予以改正。

写作生活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亲自体验从生活中取材,又用自己的生活化的英语语言进行整合处理,在练习中淡化写作任务观念,写作训练意识,但强化了在阅读与对话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提取观点,组织写作内容,强化学生进行加工处理文章的能力。四.语法教学生活化

语法是英语教学里面最枯燥乏味又最难教的内容,也是很有深度难度又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教师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复杂难懂的语 6 法简单化,个体化,用生活最具体生活的例子使得语法生动化,通过用学生常见常用的事实来说明语法的真正意义。在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把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合在情景之中, 创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氛围中领悟语法规则的内涵并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四个基础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可以用学生学习生活当中比较喜闻乐见的事情来举例造句,以学生的生活经历来演绎语法现象,让学生感到比较贴心,由于是所用的句子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也比较容易记住,而且印象比较深刻。

现在就以“打篮球”(play basketball)一例做具体的说明,For example: He plays basketball everyday.He played basketball yesterday afternoon.Now 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XM.He will play basketball with me tomorrow.在举例的过程当中用“玩篮球”这个事实将英语的四个时态“玩透”,将课文里原来比较死板的语法理论变成活灵活现的生活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到语法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在处处存在语法现象。其实英语语法本身就是语法家从通过观察研究人们的生活对话,日常用语,从句子里面归纳出句子的共同特征,形成大家认同的 语言的共性。学生学习语法只是将这些现象用自己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用生活中的例句来理解语法,使语法回归生活。

四、使英语教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我想我们的教学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某个单词与某句话上,更应教会学生学会单词的发音规则,更可以进行组词,造句,让学生活学活用,既复习巩固了旧知,又真正能扎实运用新授。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步入英语学习的殿堂。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经验,与社会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交际的质量。并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把学生的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努力创设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胡春洞、张思中,《教学法与交际法之差异》(上、下),《中小学外语教学法》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

3.《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法教学策略》邓毅群,钱芳;江西教育科研 2007年 11期

英语课堂与生活 篇3

【关键词】英语课堂;生活;和谐;高效

婴儿刚出生就做好了学习任何语言的准备,从言语感知,发音,学说话直到语言发生,总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这要求我们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这种语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首先,作为掌控英语课堂遥控器的教师,课堂上要树立正确理智的学生观和教师观,这是英语课堂生活化的思想底蕴。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大脑就像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有强几千倍”,有利于挖掘各层学生潜能。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和进化的个体。作为教师,我们要以人为本,“要真心真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因为没有爱,可以说也谈不上教育;因为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老师走进教师,学生们会无精打采,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到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踏入教室,学生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

其次,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英语课堂的地下基础工程。我们热爱我们的学生,尊重我们的学生,师生间才能融洽交流,才能理解,才能做到师生心灵相通,才能让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变化;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让我们在他们眼中不仅是学习上可敬的老师,更是他们生活中可信赖的诤友。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徒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所以再次,我们需将英语课堂打制成一个宽松,和谐,平等自主的生活场所。怎样做到呢?第一,学会微小变奏。如能心情愉快,面带微笑地走上课堂,才能以身调动学生情绪,收获其乐融融的教学过程和高效率的课堂。如走上讲台一句“Shall we begin our class?” 对“Class begins”的小改变,就可寻找到师生共同进入学习的良好契机。多样新颖导入,如实物,图片,简笔画,肢体语言,声音等手段的借助;歌曲,多媒体课件,视频片段的利用,学生好奇关注问题构成的悬念等。

第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合作互助活动中,师生在语言运用中沟通交流,找到正确指导和教育的黄金接纳时刻;同时亲切的言语推波助澜,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用积极,健康的美丽心灵感化学生。让学生扮演角色和参与活动 ,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能,荡起他们内在尘封的表现欲望。如抓住重点知识技能,巧妙设置问题引领学生自编对话,促进发设疑解疑的互动,以兴趣为出发点达到最大效果。如教学“How much are these presents?”时,大家对圣诞节礼物很感兴趣,设计提高“Do you like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when you go shopping? How much are they?”等等。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反应强烈而产生疑问,主动自主并带目的性与你分享。在不断追逐提问和答疑中听说能力无形提高。

第三,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员积极参与与主动思考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学生情趣及动机的波浪激起后,立足于“交流—质疑—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自学,小组 合作,组际交流,学生自觉发现问题,探求知识,掌握技能。学生爱说,爱表演,求知本性尽情得以释放,拓展了他们的欲望。有目的高效放权后,大家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形成有效共识,欣然接纳老师雪中送炭的关键指点,“放权—收权—再放权—再收权”的任务探知模式运用,学生学习激情高涨,课堂生活氛围“跌宕起伏”,学生犹如在与惊涛骇浪搏斗中奋勇前行。如在学有关水的一篇文章前可系列提问,“Why is water very important? What shall we do for water resources? What do you get for the article?”讓学生带着好奇与激情去主动阅读和思考文章,还能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形成深刻感知印象,提升感悟思维敏锐度,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课堂教学情境设置要达到让书本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感兴趣的画面与所感知的生活背景。因为真实的情境具有感染力,学生有自己的继续有感而发,富有个性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适时引导,生成教学资源。叶澜老师曾说,“课堂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有效调控,提升课堂互动生成的时效性。组建学习合作组时既要考虑全班学生的英语素养,还要根据活动需要,考虑学生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甚至相互的性格互补程度,隐性分成若干小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我们,应该秉持“生成意识”,让“生成”在课堂随处可见,不拘泥于预设,创设学生生成空间,捕捉课堂有效生成并灵活运用,激起学生思维火花,高效课堂因为生成而精彩。

第五,隐性分层教育,隐性分层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体差异,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异质小组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相互依存,性格互补知识互补,能力互补不同层次学生达到不同层次要求都要及时给予合理评价,让所有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收获的喜悦。

最后,简洁和谐性的有效评价,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给他们创设一个动口动脑的空间,自觉探索。对于薄弱生,老师要表达出对他们的时刻关注与鼓励期望。只要他们能开口,参与活动,哪怕回答不完整,哪怕是个旁观者,都要给予有效评价,如同不会说话小孩刚开始鹦鹉学舌一样对待,那么成功的喜悦总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你的发言很准确,你的回答真响亮你说的有特色等等。

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 篇4

关键词: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体

2013年到昆铜中学听一节没有老师的英语公开课, 笔者记忆深刻。那是试卷讲评课, 每个小组都有1~2大题的任务。几乎小组每位成员都参与讲评, 每个小组每个大题讲完后总会留点时间再问其他小组还有没有疑问, 并及时解答。虽然老师不在, 但是他们讲得头头是道, 虽然听课的老师比学生人数还多, 但是他们好像丝毫不受影响。或许这节课不能说是十分完美, 但是学生全员参与, 没有一个学生不在状态, 几乎所有学生将本堂课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了。校园、校舍、学校所有设备都远远不如我们的昆铜中学竟然有如此有效的课堂, 我真的被震惊了, 震惊的是他们怎么把差生都教会了。昆铜中学的教学理念远远在我们前面了。我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 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 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 只是被动地听, 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

相比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昆桐中学, 真让我们汗颜。因为我从心里就觉得我们的学生基础差, 老师这么努力地教都不会, 让他们自己学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还不如我自己讲授。结果由于教师讲授的时间较多, 加之担心学生理解不好, 所以时间就这样被占用了,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苦, 结果呢?有着先进设备的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就不如他们了呢?是我们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的主角完全颠倒, 学生没有主体地位, 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这样苦教苦学的课堂, 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结果, 使得师生都很痛苦。真的是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了。

一寻找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 当学生能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的目的有关时, 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 就会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的方式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 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觉得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罗杰斯也始终强调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过程应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 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 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 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而且, 罗杰斯还强调情感和人际关系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他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他认为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反对把学习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学生获得某一知识的过程, 认为学习过程应是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方法、促进其健全人格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的促进学习者自由学习的方法有“同伴教学”、“分组学习”、“交朋友小组”和“探究训练”等方法。

二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的尝试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变“苦学”为“乐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离开了学生的学, 任何的“效益”都无从谈起, 只有尊重学生、做好放权和放手, 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 进而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效益才能得以极大的提升,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

下面, 我通过对一节英语课的设计、实践与反思, 来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养成好的学习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试着把英语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这是一节阅读与写作课, 第一步让学生课前准备, 去查阅、收集有关雾霾和水污染的材料, 围绕三方面 (problem, reason and solution) 去收集。材料可以是短视频、照片、图片, 也可以是文章, 同时对不同的小组要进行分工。现在的学生不喜欢抄抄写写的家庭作业, 但对于这种上网这种收集资料类的家庭作业还是挺感兴趣的, 能让每位学生动起来。这一步很重要, 因为没有预习或课前准备, 学生对于新授的知识很陌生, 会造成学习效率低, 学习效果差。

第二步, 小组成员大展示。课堂上我们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雾霾的视频或图片, 再接着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汇总, 并汇报收集的材料。比较直观地呈现雾霾天气的原因、危害, 同时, 也让学生欣赏到纯正的英语, 这也是对听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也是家庭作业的检查,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第三步, 让学生阅读, 并思考几个问题: (1) 文章的结构。 (2) 找出每段话的主题句, 并说明各从几方面来描述。 (3) 找出文章里有哪些连接词, 你还知道哪些连接词。 (4) 学习并朗读有用的优美的句子, 句型:如: (1) It has done great harm to our daily life. (2) So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3) The main points are as follows.First…Second…Third…What’s more… (4)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series ofways should be taken.

老师呈现总结性的文章, 也为后面的写作做准备。让学生学会自学, 敢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 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 任何创造总是以提出问题开始的, 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

第四步, 展示收集关于“五水共治”的材料, 小组大讨论。 (1) What problems does water pollution cause? (2) why haswater been polluted? (3) How do we keep water clear?

在罗杰斯看来, 如果我们不是把时间花在计划规定的课程、讲解和考试上, 而是放在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上, 那就能提供各种新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环境。罗杰斯认为还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 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前提。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 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合作能力, 改善学习态度, 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探究训练”, 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取知识, 还可获得探究的方法, 发展其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精神

第五步, 展示示范例文, 留时间给学生写作。水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为此, 浙江省委提出了“五水共治”, 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英语周报》社正开展征集优秀英语作文活动, 请你以“We need clean water”为话题给《英语周报》写一篇文章。要求: (1) 包括以下内容:存在问题, 查找原因, 采取措施; (2) 字数100~120字。Nowadays, water pollu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in our city, it does harm to our daily life…

给学生朗读范文, 既可以降低难度, 又可以让大多数同学有话可写, 能让尽可能多的人都动起来。最后, 学生基本上可以得心应手地写了。整个流程很简单, 这节课也会有很多不足。但是我自己觉得能把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 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了, 有自学、有合作、有共享。有时看似简单的教学过程却蕴含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探索知识的历程, 提高了教学效果。简单的教学过程已经就是结果。

我很高兴, 因为从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了满意的结果, 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形式的一次成功体验。

三尝试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的体会

1. 要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 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

要学会放手,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改变课堂, 是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习者, 犹如把土地还给农民, 解放学生, 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人。课堂上任课老师不敢放手给学生, 是怕他们钻研不透,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还是教师手把手教得放心, 所以学生就像一只被喂的鸭子, 吃不进也得填进去, 老师们总担心让学生自己走没有领着学生走把稳, 领着学生走更没有抱着学生走把稳。

2. 要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 才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老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从空间上来看, 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去教室的任何地方去学习, 挤成一团, 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我为他们这样的课堂感动:这里的课堂完全成为学生的舞台, 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 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习的天地, 我们可以利用黑板、地板、墙壁等等让学生写、算。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有反馈, 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来帮助老师检查, 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3. 教师精心备课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真真正正地还给了学生。老师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 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 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 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 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 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师要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 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能吸引他们, 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要用“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来勉励自己, 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变成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每一分钟的教学都成为学生的学习, 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要立足本土, 因地制宜, 不搞形式, 尽心备课, 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地释放出来, 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参考文献

大学生英语课堂自我介绍 篇5

Four—years’ hard working arms me with solid specialized knowledge. Now, I have mastered the basic English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and als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grammar, phonetics, linguistics…. Moreover, extensive reading has broadened my mind. It acquainted me with western countries’ culture and custom. Heard-working also rewords me with high scores in examination.

With a perfect mastery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I also developed myself in all-round way. I have been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foster my managerial ability, coordinate ability and cooperative ability. So I have dong lots of jobs in my college life, such as working as a branch secretary of the group, an English teacher of Jianming English Training School, a salesman…I have not only dong a good job but also have leant a lot from such experiences.Additionally, my self-confidence, industry, and enthusiasm pave the way for conquer the difficulties witch would occur in future work.

My attribute has prepared me for making an immediate contribution to your company. Your trust and my ability will make us to create a new marvel together. I welcome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with you to further discuss my qualification and your need. Thanks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

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兴趣点;策略

英语教学要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参与和探索,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如何避免英语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使英语教学充满“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做了一些初浅的尝试。

一、从教材出发,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切入点

教学实际上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发生在教师与学生的生活中,是教师与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合理利用,采用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竭力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把整个教学过程搞成近乎实际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情景中自在的讲英语,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活动中掌握语言,从而使英语真正走进学生生活。

二、以课堂为载体,寻找生活与语言的融合点

教育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的尝试与创造,从而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凭借生活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为这些节日策划活动,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学过的知识整和起来,使教学活动生活化。英语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应当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目标的实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教学实践,在创新性活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在民主的气氛下参与知识的学习、运用,完成教学任务。在笑声中,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从而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当然在学生尚未成熟的幼小的心灵中,栽下一棵保护大自然的种子,将受益匪浅。

三、以作业为桥梁,寻找作业和生活的创意点

1.调查型任务作业

学生从本性上讲对何任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本能方面的求知欲望也很强,教师可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他们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调查型作业。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本校师生、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社会成员等。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调查型任务作业。这样的调查既可以锻炼其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能充分展示参与社会的能力。

2.采访型任务作业

采访型任务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实践的机会。譬如,在学完Food后,可以设计下列作业:了解一下本班和其他班同学的午餐情况,以便为校食堂提供参考方案:制定一份采访记录表,要求学生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午餐要求,至少采访五位同学,并在小组交流。这些“采访”作业贴近生活,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

3.搜集信息资料型作业

因特网是获取信息的最大来源地,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增加阅读量;拓展视野,提高自己辨析能力,主动参与到次日的教学中,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查阅、整理资料,培养了信息处理能力,学会了探索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合作的意识。

我认为在用真实生活来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英语教学,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让他们在完成真实生活任务的同时,进行英语的操练和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真实语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体验语言。我们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舞会、动物园等不同风格。通红的苹果、金黄的凤梨、翠绿的西瓜、五彩缤纷的衣服,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多么轻松;轻盈的音乐,多彩的布置,让学生直接感受party的热闹氛围,在切身感受中学习;在不同风格的教室中,我们还可以开辟贴近学生生活的玩具角,图书角,生活角,让各式各样的玩具都到玩具角展示,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各种玩具的英文名;让各种英语小故事在图书角会聚一堂,使学生在图书角获得各种有趣的信息;让生活中各种常见的英语到生活角报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课堂可以是一家“超市”,可以是一座“公园”,还可以是“游戏室”……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一个个个性飞扬的生命。

总之,构建和谐的生命化英语课堂,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可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期待着生命化课堂,一切以生命为中心,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将“主人”地位还给学生。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让我们教师与学生一样享受生命化的成长体验,拥有一颗快乐的学习之心,唤起生命的活力。

日常生活融入英语课堂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热身

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在全社会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社会生活对英语的要求在教育当中表现为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重视, 而对语法、文法的要求则被淡化。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 学习语言, 是为了在生活中表达和交流。英语, 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 并为生活所用。现在大多数英语教材的学习内容偏重于单词、语法, 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说或羞于说, 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沉浸其中, 他们所体会的都是平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情境, 这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那么如何将日常生活融入英语课堂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所用的教材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接

在教学过程当中, 我们经常能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见到许多熟悉的英文商标、店名、词汇以及广告, 大多数人都不会在意其来源和意义。其实, 他们就在我们所用教材、课本学习的词汇中。如:party—派对fans—粉丝tofu—豆腐salon—沙龙tidy—汰渍 (洗衣粉) quick--快克 (感冒药) bird—波导 (手机) chocolate—巧克力cola—可乐等等很多我们经常能见到的事物。对于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在课堂中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应用实际生活中, 是最合理而且符合实际的。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学的都是与技术相关类别的专业, 往往不太注重对英语等语言知识的深刻掌握, 对他们来说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或熟知一些英语的商标、广告、词汇语句以及缩写。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 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语言课程中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学到知识的目的。教师要求学生平时要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平时多留意身边的事物或多注意与英语相关的事物, 而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组织上, 应以教材为中心,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 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从而极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使学生得到了成就感。对英语的学习更加投入, 成绩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

二、英语课前热身部分

我们现在所应用的教材,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Warming up部分, 英语课前热身活动是应用英语深入课堂的有效措施之一, 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当堂所学的课程当中。根据所学内容, 联系实际生活, 每堂课对学生提出一个话题。如谈论爱好 (What’s your hobby?/Do you have any hobbies?/How do you spend your spare time?My hobby/favorite is……./I like……./I usually…….) 在这样对话过程中, 学生会很自然的学到与爱好相关的一些词汇或短语, 例如:Hobby, spare time, favorite, be good at等。又如交通方式 (how do you go to school/the park/the department/the library/…On foot/by bike/bus/take a taxi等等, 把课堂要学的知识, 组织成合适的情景对话。每节课利用颗前五分钟, 相互交叉对话练习, 既学到了课本知识, 又联系了实际生活, 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

三、课堂学习要趋于生活化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创造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有机会应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知识, 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实际操练, 但单调、机械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从而使课堂失去活力。在我最初上课时, 每天基本都是让学生很硬性地去记忆所学的单词、词组和句子, 久而久之我发现, 个别学习比较努力的学生成绩还是比较不错的, 但多数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的学生成绩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感觉他们学英语非常的吃力。后来在课堂中我就加入了很多的日常生活中的元素, 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发言同学也多了起来, 所有学生都处于学习的状态, 这样保持了一阶段后, 全班同学的英语成绩都有了进步, 而且在语言应用上也更加的灵活了。因此我认为,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把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使课堂练习成为有生活意义的交际活动, 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课堂内容, 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本是应用英语最好的素材, 我常常让学生把学习的内容有所扩展, 联系生活进行演练。如在学习Family单元时, 我们是这样练习的:

学习这单元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所有家庭成员的称呼、职业等相关词汇, 那么在此我又对所学知识有所扩展, 给出一些关于人的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以及性格的词和短语, 让学生当堂描述班级中的任意一位同学, 然后让大家猜一猜描述的同学是谁。

Body:tall/short/fat/thin…

Eyes:big/bright…

Nose:high/little

Hair:balck/browm/white/long/short/straight

Looks:hansome/ugly/cool…pretty/lovely/beautiful…young/old……years old

Wears:in red/blue…a T-shirt/a coat/a jacket/a skirt/jeans…a pair of glasses/a cap kind/warmhearted/friendly/easygoing/hardworking/lazy/unkind/naughty

给出了这些词汇让同学们自己描述班中的任何一位同学, 然后把文字读给大家听, 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增强的课堂的活跃气氛也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这项练习当中。在这个游戏过程中, 学生们多了一份兴趣和期待, 对每个人的发言也更加关注, 既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把生活引入了课堂,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 让英语融入生活

我教的班级分为几个专业, 如幼师、计算机、美术、汽修等。可以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给学生布置不同的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作业, 在生活中完成“作业”, 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增强语言实践能力, 达到获取英语知识的目的。如计算机专业,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名片, 用英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学校、地址、爱好等等, 幼师班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收集英语名言和谚语, 制作英文书签, 美术专业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画出漫画或者连环画, 把每幅画当中标注相应的英语短句。汽修班的学生就会有所不同, 由于男孩子较多, 普遍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 所以我要求学生们在学校的生活中和英语课堂当中尽量用英语和老师及同学打招呼, 主要以锻炼日常交际用语为目的。这些生活化的作业, 学生特别感兴趣, 因而会全身心投入, 想方设法查资料, 绘画, 设计策划, 请教父母, 乐此不疲, 这样的作业, 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真正地学到了有用的语言知识, 也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五、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环境, 离不开生活, 一旦离开了环境, 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 我们利用一切机会, 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 让学生真正走向生活, 用英语交流。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里度过, 所以学校班级文化布置里也要有英语的一席之地。校园中张贴的名言警句、花草树木上挂的介绍, 都用英语配以解释。教室内的所有物品都何以配以英文词汇, 班级的黑板上可以每周一句英文名言。学生的目光能随时接触到英语, 这样耳濡目染, 学生想忽视英语都不行。除了给学生布置英语相关的作业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 学生接触到的英语越多, 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就会越浓, 有助于学生把生活英语带入课堂。

总之, 新课程背景下, 关键任务是做好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 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 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使他们能说感兴趣的话题, 描述喜欢的事物, 运用所学知识交流传递真实的生活信息, 讲述生活中真实的经历等, 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 达到交际的目的。也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英语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才能圆满完成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英语融入生活 篇8

一、联系教材,寻找生活中的英语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学习。现在的译林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大多就源于生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就连插图人物也是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教材中的Culture time穿插了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知识,所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如用餐习惯,西方国家使用knife and fork,而中国是chopsticks;“盥洗室”在英国是用toilet,而在美国是restroom等等。这些内容从生活走进了英语教材,这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的过程,满足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是仅靠书本上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让学生很快地感知接受。教师在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的同时,必须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整合教材,设计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它们带进课堂,为语言学习和运用服务。例如,现在的商品包装上都会有英语,如牛奶盒上的milk、果汁瓶上的juice、洗发水上的shampoo等等。教师可将这些生活中常常能见到的英语与字母教学、词汇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二、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大胆开口说,并加上游戏、表演、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英语走进生活。

1.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和游戏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动力之一,轻松愉悦的教学形式可让学生在一堂课中保持较好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可以把音乐或游戏带入课堂,整合在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季节类单词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才智,创新教学方法,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个单词和本课所学的关键句型编入一首耳熟能详、轻松愉快的歌曲《吉祥三宝》中。这首歌不仅朗朗上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有效复习到了本课所学,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2.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生活化的语言能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教具将教学贴近生活;也可以提高角色扮演活动来模拟生活情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用逼真动感的课件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看、听、说,并感受,真正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执教《Shapes》这节课的时候,首先引入了学生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snake小姐。因为蛇会用它的身躯变化出各种图形,看着snake小姐不断地变化身躯,变成不同的形状,学生都兴致高昂,而且课堂的衔接也十分自然。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沉浸在图形的海洋中,笔者在教室里的许多角落挂上了各种不同形状事物的图片,如正方形的水立方、圆形的地球仪、椭圆的鸡蛋。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生活中的事物和情境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学习得井井有条。

三、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环境人文资源

语言离不开环境,也离不开实践,一旦离开了环境和实践,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学校可以将校园布置得富有英语文化,让学生在生活中熟悉英语。例如,在学校的公共场所贴上英语的公共标志,黑板上或楼梯口可以张贴“每日一句”;还可以成立英语角,鼓励学生定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用英语来进行交流。其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英语,如英语口语竞赛、英语小主持人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在校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社团活动。节日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例如每年母亲节的节日礼、万圣节的化装晚会、端午节的粽子文化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教师信手拈来的丰富活动。

总之,生活化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它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这块生活舞台上快乐地学英语。

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 篇9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我们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 而自己却没有表达的机会, 久而久之, 学生会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因此, 教师要尝试把“teach students English”变为“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放手让学生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 学校里教的东西渐渐忘了, 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 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而一般学生忘不掉的知识, 也有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出来的。所以,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和开拓学生说的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每一节课至少要有三分之一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并在小组内或班上互相交流。如:在学习每单元的Let’s talk这一部分时, 先用少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掌握生单词及句型, 而将剩余时间都留给他们自己, 让他们互相讨论, 自由交流, 自主学习。

2.放手让学生问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提出问题并自我解答, 只是让学生知道了结果, 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老师的提问过多反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提问”是必须的, 因为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目标, 富有启发性。我们需要减少的是“徒劳的提问”, 甚至没有。在平时的英语课上, 我一直鼓励学生多进行提问, 多进行思考, 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教授《Helping our parents》时, 我设置了导学单, 让学生在课前先准备好问题, 在课堂的free talk环节, 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之间相互问答, 进行话轮, 学生之间的反响特别热烈。

二、把自信还给学生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来源, 也是保证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平时我经常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聊聊天, 真情交流,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1.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要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扬。一个班里往往会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只要能说出一个单词或半个句子, 他们就应该得到鼓励, “OK” “Good” “Very Good”应该经常挂在嘴边。尤其是英语较弱的学生, 更应该表扬他们, 如“great”“wonderful”等的话语。这样, 即使回答不好的学生也不会觉得有失脸面。用这种方法, 学生就会越来越想说, 越来越敢说, 并不断地取得进步。他们的成就感会变得越来越强, 也会促使他们越来越努力学习该科, 且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2.让学生体验成功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爱挑战的时期, 每一次的成功的体验都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如书写比赛、配音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在每篇文章结束后, 我都会让各个小组进行表演, 从而选出the best actor。我刚接手三年级时, 有一位小女孩成绩很不好, 平时回家听录音跟读的作业基本不做, 上课回答问题时单词都说不标准;但是她很有表演天赋, 在一次情景表演比赛中, 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 她获得了the best actor这个荣誉。后来她的妈妈跟我说她以前根本都不听录音的, 现在每天回家都要听录音。我深深明白, 作为教师, 只要给学生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只要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他们就会自信。

三、把交流还给学生

英语课堂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也不是完全由学生掌控, 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助学习。而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 给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1.成员合理化

小组一般由4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 要保持“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师在布置组员活动中, 应加强指导, 让学生清楚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譬如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 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 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对“代表”来说, 他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 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 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另外, 因小组的不断变动, “代表”也不断变化,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表”, 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2.减少个体差异

将英语课堂生活化 篇10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走下讲台, 学生走上讲台, 旧的“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学已经成为了历史。英语课堂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 我也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最大程度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我想到了一个粗浅、不成熟的想法, 即:将英语课堂生活化。

下面我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实施将英语课堂生活化。人教版初中英语有一个单元是:How much are your pants?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同学们学会询问价格, 这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课前准备活动。每个同学都准备好自己的物品, 如外套、裤子、袜子、鞋子、书包等, 实在找不到的实物就用彩色水笔画出来准备好, 并在上面标明价格。准备活动做好之后, 我们正式开始了这一堂课。我先向同学们说明今天我们的课堂不是教室, 而是一个小小的超市, 说到此时, 同学们已经是兴趣十足了, 看起来每个人都有购物的冲动和欲望, 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我说的每一个字。第一个活动就是我来购物, 说着我就像逛超市一样, 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物品及其价格, 最后看到了一件喜欢的毛衣, 于是我和这个同学开始交谈, 并询问颜色和价格, 最后成功购买了一件白色的毛衣。我对同学们说:我已经买到了一件东西, 接下来就轮到你们了,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超市”买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 我有意识地叫了一个学习较好的同学, 让他先去“超市”买东西, 当这个同学在这个“超市”逛的时候, 周围的同学很兴奋地给这个同学使眼色、打手势, 想让这个同学买自己的东西, 最后这个同学成功地买了一个书包, 然后很骄傲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看到此情景, 其他同学都跃跃欲试, 举手要求主动参与这个购物活动, 我接着又叫了两个同学重复上面的购物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我把同学们分成了七个组, 每个小组是一个摊位。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 负责到其他组买东西;其余的同学都是服务员, 负责接待到自己组买东西的同学。同时对同学们说明规则:交谈过程中必须说英语, 不许说汉语, 我若听到有同学说汉语, 立刻取消他 (她) 的购物权利!教室顿时沸腾了起来, 每个组的购物代表立刻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 不一会儿整个教室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小超市,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用英语交流着。就这样, 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了, 最后我让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下我们所练习的句型:How much is (are) ...?下课铃声响起, 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 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灿烂可爱的笑脸, 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 同时也是思绪万千。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谈在英语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英语教学 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