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纹样(精选十篇)
艺术纹样 篇1
我国是个由多民族组成共同生存发展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其各自鲜明的艺术文化特色,因此,我国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底蕴。回族文化艺术是根植于中国大地,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导,在装饰图形、纹样、色彩、构成等方面都体现伊斯兰文化宗教的审美特征。回族艺术视觉元素传承了伊斯兰装饰图案的风格,在伊斯兰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构成,这些视觉元素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即具有伊斯兰风格又带有中国韵味的独特的回族装饰风格。这种装饰风格是在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艺术文化,因而其装饰艺术表现除了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外,在装饰手法、材料运用等方面,也充分吸收了传统汉文化装饰的内涵与特点,将两种不同的文化和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回族是一个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文化的核心在于伊斯兰教教义及文化内涵。伊斯兰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审美取向。回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新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装饰纹样中不仅有阿拉伯人的艺术传统还吸收了中亚,西亚,以及中国本土各民族的艺术成分。回族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新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其多民族融合的独特性,使其具有多种艺术成分相结合进而呈现出艺术元素的多样性。具体而言,回族装饰艺术元素的构成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族装饰纹样的构成元素
伊斯兰教禁止崇拜偶像及肖像绘画,谴责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宗教建筑物上塑造或描绘人和动物。这也促进了回族在图案装饰艺术的追求方面,更加的精益求精。这种图案装饰艺术一般表现为颇为生动形象的植物图案和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因此,在伊斯兰装饰纹样中,图案成了最为主要的装饰体系。这种多变的几何图案具有抽象的非现实的表现力及强大装饰效果,它与被装饰物品巧妙地结合并融为一体,这样的表现手法成为了回族装饰工艺中较为核心的表现形式。
1、几何装饰纹样
几何纹样特点是以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菱形等为基础性元素,通过相互重叠、并列、交叉,产生不同的构成效果,这些图形具有立体精细的装饰效果,可产生丰富的视觉感受。伊斯兰图案的构成,也吸收了中国传统图案的精华,将植物纹样与几何纹样结合构成外形丰富的新几何纹样,形成独特地视觉风格。
2、植物装饰纹样
植物纹样多以自然界中的花、草、树、藤为素材,经过高度的艺术提炼进行合理的艺术变形,形成极具艺术趣味、变换多端、错落有序、的抽象纹样,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构成各色装饰图案,形成装饰带,广泛使用与各种装饰物。在整个构成上,植物的不同部分互相穿插、重叠,形成以各种曲线和律动带来的美感。
3、文字装饰纹样
文字装饰纹样完整的传承了阿拉伯文字纹样的装饰特点,在伊斯兰教工艺美术和其他各领域都极其常见。苍劲有力、气势恢宏、鸾飘凤泊、挥洒自如的阿拉伯书法艺术使回族装饰艺术充满审美情趣,蕴含着深刻的民族审美文化思想。文字装饰更注重外形与线条的结合出的韵律,并将其运用与各种纹样或画面相结合,特别是当它与阿拉伯风的装饰纹样结合到一起时,更显示了一种和谐和华美的视觉感,它与中国的书法艺术略有相似,是一种具有较强表现力且极富变化的艺术手段,形成了回族特色的装饰艺术。
二、回族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
回族装饰纹样在形式上,精巧新奇、细密工整,是伊斯兰教美术也是回族装饰在具体对象上表现出来的特色;在内容上,包容性与延展性是伊斯兰教美术的突出特点;在组织构成上,采用布满的手法,具有“布满”、“均匀”、“对称”的装饰特色,饱满且不拥挤、细腻但不繁琐、华丽却不娇作、工整而不显匠气。回族装饰图案在纹样与纹样的装饰构图中,画面正中的图案可以是文字纹样也可以是另外两种纹样,画面构成主次分明,构成结构同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构成规律非常相似,通过主纹样在画面中央的位置和所占的比例大小来确定。辅助图案由多种不同构成方式,有将纹样相互交织组合而形成的综合构成,也有一种以单一纹样独立存在的构成方式,这种用单一纹样独立装饰的图案多使用于地毯装饰、女子头巾、男子的白帽装饰,具有较强的回族特色,它与阿拉伯奢华、细密的装饰风格相比显的简洁明快,是回族特有的标志性装饰元素。
三、回族装饰色彩的艺术特征
色彩知觉会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兴趣、审美情感。是装饰艺术风格的重要表现。色彩能让人感到愉悦,能显示出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和民族性,且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色彩的选择上,由于回族受伊斯兰文化尚绿的影响,装饰色彩多采用蓝、绿为基调。绿色是回族穆斯林喜爱的色彩之一,在他们看来绿色意味着生命,象征美好,因此在回族宗教建筑物上大量使用。无论是具有宗教性建筑清真寺、拱北的窗框、中堂,还是民居的家具装饰上,绿色都是被广泛使用的色彩,其整体效果单纯清爽,表现了一种清幽淡雅、富有生机的视觉特征。传统的伊斯兰色彩多采用对比色与邻近色进行装饰,形成了既庄重又赋有冲击力且的视觉效果,回族装饰色彩继承了这些传统,但更侧重于采用蓝、绿色彩的同类色和邻近色进行装饰。同类色是将色相相同,明度不同的色块、经过明度渐变调配,形成了变化无穷的色彩区域,构成了明度不同的装饰效果。而邻近色是将含有相同色相的色块组织在一起构成的图案、色彩之间相互穿插组合,但不改变蓝、绿主色调,构成更为丰富、明快的视觉效果。蓝、绿色块大面积使用形成了统一的冷色调,使整个装饰显的清雅脱俗,与伊斯兰富丽华贵的装饰效果形成区别,也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丰富的色彩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回族特有的装饰风格。
回族美术装饰艺术在多民族交融下形成文化多元化,思想观念相互渗透和影响,最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回族视觉艺术风格。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在清真寺的装饰艺术中,还是民居的装饰方面,都追求一种自然、和谐、清净、淡雅的审美风格。这些艺术风格的表现多采用几何纹样、植物纹样、文字纹样,以二方连续和单独纹样的装饰形式出现。色彩则以蓝绿为主调的装饰风格为主,突出了回族特有的艺术格调和浓郁的宗教特色。综上所述,回族装饰艺术作为回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一般装饰艺术的特质,又有其独特的民族审美影响下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回族的艺术观及对装饰艺术的审美情趣。
摘要:回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新民族,其装饰艺术独具宗教性、民族性,特别是其在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共同作用下对装饰纹样演变色彩构成艺术等方面的追求,呈现出了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及民族审美情趣。
关键词:装饰艺术,回族,伊斯兰文化,纹样构成
参考文献
[1]罗世平.波斯和伊斯兰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程全盛.阿拉伯图案艺术[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纹样与生活《了解纹样》教案 篇2
第1课 《了解纹样》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了解纹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一组美丽的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设计适合纹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内容分析:
《了解纹样》是人教版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是学习“适合纹样”的相关知识。在新课程中对于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基于以上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欣赏,了解什么是适合纹样,从而尝试设计出新颖、美观的适合纹样。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习基本骨架的绘制,掌握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初步学习纹样的基本知识。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纹样素材。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今天我们首先欣赏一些漂亮的图案。(多媒体播放纹样视频)刚才大家欣赏到的这些漂亮的图案就是纹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纹样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它是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桥梁,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艺术化及艺术生活化。
纹样的定义:纹样是一种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有较强的主观性、趣味性和规律性。
之所以称纹样,是强调一个“样”字,以供生产制作之用。纹样最终目的不是图稿的直接使用,而是要经过工艺加工,被体现在工艺品或日用品之后,才能发挥其艺术的作用。
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多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范围之内,使之达到某种装饰作用,叫作适合纹样
思考-发现: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纹样,想想你都在哪里见过它们?
(二)、发展阶段
纹样的色彩搭配形式:
教师展示一组纹样图片,请学生观察分析纹样色彩搭配的关系。
问题:这些纹样属于哪种色彩搭配?(从同一色相、类似色相、对比色相搭配的三种方法中选择)
纹样的构图及组织形式:
(三)、深入阶段
纹样的构图及组织形式:
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纹样,大家发现这些美丽纹样在构图和组织形式上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纹样的构图形式: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老师发给每组的几张纹样图片、讨论分析这些纹样的构图特征。
1.纹样的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对称式严谨和理性,具有庄重感。均衡式灵活和感性,具有轻松感。
2.纹样的组织形式,请大家自学教材,看看有哪些形式?把这些形式都划下来,看谁找得又准又快?
单独式:具有相对独立性,能独立装饰的纹样。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适合式:由单独纹样发展而来的,受外形的限制,造型要与外形轮廓相吻合的纹样。
连续式:在单独纹样的基础上,以单位纹样做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图案。有二方连续式和四方连续式两种形式。
提示:均衡式这种样式比较特殊,前面几种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这种形式是不规则的,他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的效果。
3.优秀作品欣赏
请你想一想,适合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运用在那些地方?(生举例,师课件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若干)
【大量适合纹样实际运用图片的欣赏,拓宽了学生的视眼,让学生充分认识了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4.教师示范制作:
以均衡式纹样构图形式制作一个植物纹样。
(四)、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吧?下面就请你设计一幅适合纹样。课件出示要求:
1、先选好某种外形,再根据外形设计填充图案;
2、利用前面学过的对比色或邻近色知识来装饰适合纹样。
【要求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本课的作业,既复习了旧知,又对学生作业的装饰方法,给出了明确的引导。】
(五)、评价小结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从图案、组织形式、色彩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小结
同学们的图案设计得非常精彩,相信你们这些小设计师,以后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教后反思】
经过平行班几次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都很不错。反思这节课,我这篇教学设计有这样几大优势: 难点得到了初步化解。
一、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我对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又明确的问题——找出教材上提到的“适合纹样”的组织形式,并用笔划快速地出来。问题简单明确,学生们很快便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回答问题很积极。答完了这个问题,再有条不紊的出示第二个问题:请你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同形式的“适合纹样”分别有什么特点,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然后再请学生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们都能试着像老师一样来讲解不同组织形式的“适合纹样”的特点,因此自主学习这一块也进行得比较顺利。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课前我收集了大量“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学生们在一张张图片的欣赏过程中,不仅陶醉于美丽的纹样,并且认识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找到适合纹样,尤其是在欣赏到令人垂涎的“适合纹样”美食时,学生们被深深的打动了。这一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
传统蝙蝠纹样艺术符号解析 篇3
(1.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2.湖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传统蝙蝠纹样艺术符号解析
Analysis on art signs of traditional bat-like patterns
□张智艳1,吴卫1,刘宗明2
(1.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2.湖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蝙蝠纹样艺术符号中具有隐藏的结构与联想规律。其常见的艺术单元既包括福、禄、寿、喜、财、绵长等所指单元,也包括蝙蝠、鹿纹、寿桃、喜鹊、铜钱、盘长纹等能指单元。图像符号依据图像的肖似性表达具象意义,象征符号依据谐音、比喻、契约的联想方式表达抽象意义,潜藏的逻辑符号确定符号完整的语意。蝙蝠纹样纵向聚合层面不同的联想元素构成符号组合的等值替换关系。
蝙蝠纹样;艺术符号;聚合联想
根据符号学对于事物的分析,“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还原为其生成的意义,提问的方式是:它如何表现其意义”[1](P12)。语言学家、符号学的创立者索绪尔 (Ferdiand De Sausure,1857—1913)认为,联结语言学各词项的关系可沿两个平面展开,其中每个平面都产生它们自己的值项。这两个平面则对应于两种心理活动形式。第一个平面是组合段平面,具有延展性,各词项在言语链中实际上是以出现 (praesentia)的形式联结在一起的,而适合于组合段分析的程序是切分。第二个平面是联想的平面。[2](P14)符号学家罗兰·巴特 (Roland Barthes,1915—1980)给出了分析方法:依靠对比替换语段,把那种在研究层次上透露出信息整体构成的无限信息分成最小的最有意义的单位,然后把它们组成纵聚合的类别,最后再把联结这些组织单位的横组合关系进行分类。[3]
中国人关于幸福的词汇极为丰富,如“五福捧寿 ”、“福在眼前 ”、“福寿双全 ”、“福寿绵长 ”、“钟馗引福”、“纳福迎祥”、“五福和合”等。在这些吉祥寓意当中,人们大多以蝙蝠纹样示意表达。笔者拟将蝙蝠纹样艺术符号作横向组合与纵向聚合二轴分析,试图从纷繁复杂的蝙蝠纹样符号中找出隐藏其中的结构与联想规律,以揭示创作者是如何将诸如“五福捧寿”的吉祥寓意转化为符号表达的。
一、常见蝙蝠纹样语意单元
“为了能建立所指的一种真正形式的分类,应当设法重新建立所指的对立系列,并且从其中每一种对立中引伸出一种特征来……叶尔姆斯列夫、索化森、普里托和格雷马斯等都提倡这种方法。例如,叶尔姆斯列夫把‘母马’这个语素分成两个意义较小的单元:‘马’+‘雌的’;这两个单元可以经过对比替换而重新组成新的语素(‘猪’+‘雌的 ’=母猪;‘马 ’+‘公的 ’=公马)。”[2](P138)笔者对蝙蝠纹样艺术符号横向组合进行了切分,如表1所示。其中,“五福捧寿”符号被切分为五福、捧、寿三个单元,“福寿双全”的语意被切分为福、寿、双全三个单元,“福在眼前”被切分为福、眼前两个单元[4-10]……与所指横组合相对应的是能指横组合上的单元。创作者对于幸福的能指常常以蝙蝠、福字、佛手等示之,长寿的能指常常是寿桃、寿仙、寿字等,富贵之意的能指常常是牡丹、桂花……笔者所归纳的常见蝙蝠纹样单元如表2所示。
表1 蝙蝠纹样符号分析
表2 常见蝙蝠纹样单元归纳
二、蝙蝠纹样横向组合规律
符号学家皮尔士 (Peirce Charles Sanders,1839—1914)将符号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图像符号、象征符号和指示符号。据此分析,蝙蝠纹样艺术符号横向组合关系呈现如下规律。
1.符号表达依不同类型符号组合而成
大多“五福捧寿”纹样是以寿元素为中心,五只蝙蝠围绕其边缘呈现出众星捧月的姿态。以五只蝙蝠为视觉元素,以寿字纹为符号能指,以五只蝙蝠围绕着团形寿字纹的构成来暗示“捧”意。对于“捧”字意义的逻辑暗示属于指示符号的表达。完整的“五福捧寿”符号包含两个象征符号与一个指示符号。“福寿三多”符号所指被切分为多福、多寿、多男子三个单元,能指的横组合则包含蝙蝠、佛手、寿桃、仙鹤、男童、石榴。其中蝙蝠纹、佛手、寿桃、仙鹤、石榴为象征符号,男童形象为图像符号,可见“福寿三多”符号是象征符号与图像符号的组合。
2.以图像符号表达具象意义
最常见的图像符号是人的头像,当观者见到某人的头像,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联想。“钟馗引福”包含钟馗、指引、福三个单元。钟馗为一具象名词,指引为一具象动词,福则为抽象词汇。图中身着红袍的钟馗手持利剑,右腿提携呈现出金鸡独立状,怒目圆睁的钟馗引导着红色的蝙蝠前行。创作者运用图像符号将钟馗指引之意表现得栩栩如生。“纳福迎祥”符号被切分为幸福吉祥、纳、迎三个单元。图中一童子仰望作迎福状,另一童子将手中象征幸福的蝙蝠装入瓮中。“纳”与“迎”的含意用图像符号表达了出来。
3.以象征符号表达抽象意义
对于“五福捧寿”之幸福、长寿的抽象意义又如何表达?创作者要完成抽象含义向具象的视觉形式的转化则宜选择象征符号表达。象征符号在表面意义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所指。蝙蝠示意幸福,篆体的团寿字示意长寿。“福寿绵长”符号被切分的福、寿及绵长三词的语意均为抽象含义。如果说具象图象符号的表达缺乏具体的可视形象,那么选择象征符号的表达则建立起了两者的关联。
4.以指示符号暗示图形的关联
图形与图形之间常常用指示符号暗示和确定整个蝙蝠纹样符号的语义。结构主义是一种重在研究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任意一个文化系统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从该元素与系统内其他元素的关系中获得意义的。[1](P126)在“五福捧寿”符号中,五只蝙蝠围绕着团寿字的纹样构成向观者暗示出五福之中以寿字为先的意义。正是五只蝙蝠纹样与寿字之间包含有逻辑关系,符号表达的最终意义才得以确定。假若纹样的形式是五只蝙蝠围绕着一个铜钱纹样,整个符号的语意就会因此而改变。
三、蝙蝠纹样纵向聚合联想
“在信息符号的传递过程中,最重要是编码(符号化)与解码 (符号解读),符号化与符号解读是沟通双方心理世界的关键步骤。”[11]在符号编码与解码间架起符号传达桥梁的是符号约定。符号约定是符号纵聚合联想轴的基础。所谓蝙蝠纹样的纵向聚合,可以将其理解为在符号横向组合上的元素由不同的能指与所指进行的对比替换,比如幸福之意可以由蝙蝠、葫芦、福字、佛手之中的任意一个表达。在蝙蝠纹样的纵聚合层面中表现出如下规律。
1.图像符号的肖似性联想
对于具象意义的图像表达,符号的约定是以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肖似性为约定。“钟馗引福”中钟馗之意的图像表达以具象钟馗形象示之;“纳福迎祥”表达以童子纳福迎祥的具象姿态示之;“福寿三多”以男童形象肖似性进行图像符号的表达。
2.象征符号的谐音联想、比喻联想、契约联想
谐音是蝙蝠纹样象征符号中一种常见的联想方式。在“福寿双全”符号中,幸福之意是抽象意,蝙蝠纹样则是一个具象形。从幸福之福到蝙蝠之蝠因谐音而具相似性。蝙蝠有倒立枝头的习性,人们由谐音联想到“福到”之意。至于“双全”之意的表达也是因为其与“双钱”谐音。“福在眼前”符号以铜钱表示“眼前”之意;“吉庆有余”符号以橘子谐音“吉庆”;“福寿有余”纹样中以鱼纹谐音“有余”。
依据事物的属性作比喻联想也是蝙蝠纹象征符号中常见的联想方式。在“福寿三多”纹样中,创作者以一男童具象示意多男子语意,这是直接的图像符号传达方式。然而很多时候创作者也会选择更含蓄、更隐喻的象征符号。“综合性的象征手法中,有一种是将多种意义联结在一起,通过联想达到另一层次的象征意义。”[12]要用象征符号表达多男子之意,常常选择石榴、莲蓬、莲藕元素。石榴,取其“子房同膜,千子如一”作为多子的寓意。两者因事物属性的相似性,构建了象征符号的比喻联想。莲蓬、莲藕作为孕育果实的地方同样构建了两者的比喻联想。
契约联想也是蝙蝠纹样象征符号联想的常见方式。“福寿三多”符号以寿桃、仙鹤表达长寿意义。这是一种基于共同文化基础的集体性的契约联想。《汉武故事》说,西王母种的蟠桃“三千年一着子,吃了可长生”。仙鹤寓意长寿,常有“松鹤长春”、“松鹤遐龄”、“神仙驾鹤升天”之说。一些常见元素往往是人们契约联想的基础。牡丹象征富贵。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宋词《爱莲说》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蝙蝠纹样中常以福字象征幸福,以寿字象征长寿,以双喜字象征喜庆。汉字以表意方式作为符号的表达,而西文字以表音作为符号表达。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表达,两者都是以各自的集体契约为依据。
3.指示符号的逻辑联想
蝙蝠纹样中指示符号常常以逻辑联想的方式体现语意。“福运天来”符号包含福、运、天来三个单元。创作者以白云纹样表达运气之意。对于“天来”的意义表达则是从白云的纹样中引申出来的。观者能够从白云的纹样很容易地联想到天空的概念,而由天空的概念稍作联想就可以联想到“从天而降”的意义,其符号化的过程既有谐音联想又有着从云到天、再到“从天而降”的逻辑联想。因而整个符号隐藏着的指示意是以逻辑联想的方式表达的。
四、蝙蝠纹样等值替换语段
不同的语意单元可以依据不同的联想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形式。对于幸福联想的表达形式,创作者可以选择蝙蝠、佛手、福字。对于长寿意义的表达,创作者可以选择寿桃纹、寿仙、寿字。对于绵长意义的表达,创作者可以选择盘长、万字、松柏。因而创作者对于“福寿绵长”语意的表达,可以选择蝙蝠纹样纵向聚合层面上的任意元素进行组合。“福寿绵长”能指的横向组合可以是蝙蝠、寿桃、盘长,或蝙蝠、寿仙、万字,或佛手、寿字、松柏……如表3所示,在蝙蝠纹样进行横向组合时,同义语素可进行等值替换。
五、结语
俄国民俗学者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Vladimir Propp,1895—1970)研究 19世纪俄国童话故事时,对人物行为记录、编号、分类、归纳后发现,在千奇百怪的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名字与特征尽管各有变化,但人物的行为只有 32种,诸如主人公不在、禁止、探求、泄露、欺诈……正是这种种人物行为构成了俄国童话故事的结构。[1](P127)对若干蝙蝠纹样艺术符号进行横组合与纵向聚合分析可知:尽管诸如“福寿绵长”、“五福捧寿”的艺术符号不胜枚举,但其被切分之后均包含幸福、长寿、富贵、长久、吉利、财富等常见所指单元 ,及蝙蝠、福字、寿桃、寿仙、桂花、盘长、松柏、橘子、铜钱等常见能指单元。正是这种种单元之间的组合构建了蝙蝠纹样艺术符号。不同类型的符号构成其横向组合:图像符号依据肖似性表达具象意义;象征符号表达抽象意义,展开谐音、比喻、契约的联想;潜藏的逻辑符号确定整个符号完整的语意。蝙蝠纹样纵向聚合层面不同的联想元素构成符号系统的等值替换。以上种种规律构成了纷繁复杂的蝙蝠纹样符号中隐藏的结构与联想规律。
表3 蝙蝠纹样等值替换
[1]李思屈.广告符号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 [M].王东亮,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美学 [M].董学文,王葵 ,译.沈阳:辽宁出版社 ,1987:44.
[4]班昆.中国传统图案大观 (1)[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46.
[5]刘秋霖,刘建.中华吉祥物大图典 [K].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573.
[6]沈龙光.中国古典艺术设计画典[K].台北:常青树书坊,1981:60.
[7]班昆.中国传统图案大观 (3)[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8]叶锡铮.从蝙蝠形象看中西文化精神[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9]李飞.吉祥百子:中国传统婴戏图 [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137.
[10]王瑛.中国吉祥图案实用大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25.
[11]肖畅.审美符号传播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3:22.
[12]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3.
[作者已有相关文献]
[1]张智艳,吴卫.传统“五福捧寿”纹样符号阐释[J].艺术百家,2008(S2):157.
[2]张智艳.“蝙蝠纹”艺术符号创作思维中的“造字法”运用 [J].艺术与设计,2009(5):255.
[相关主题文献]
[1]叶锡铮.从蝙蝠形象看中西文化精神[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李幼蒸.略论中国符号学的意义[J].哲学研究,2001(3):47.
[3]乌丙安.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0(3):39.
[4]张蕾.浅探中国传统纹样的象征性[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本文创新点]以符号学为方法,对蝙蝠纹样的能指、所指、符号化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其中的艺术规律。
J522.2
A
1009-3729(2010)04-0043-05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8A012);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08K004)
梅山民间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 篇4
关键词:梅山文化,纹样样式,艺术
梅山文化是荆楚文化的重要支流, 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以狩猎为基本内容的一种非常原始的文化。深受梅山文化影响的纹样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是纹样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纹样题材上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梅山植物纹样艺术。种类繁多, 各种植物题材都有涉及, 但主要还是以寓意吉祥的植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如:荷花、竹子、松树。纹样的表现手法多以浅浮雕和透雕为主, 用以装饰在屋檐、墙壁、家具等物品上。造型较为写实, 姿态自然, 构图饱满完整。多表现植物的动姿为主, 既客观真实的表现了对象, 又符合审美的夸大处理, 如:以荷花为题材的画面中荷花的枝干和荷叶有一细一粗之对比, 有些画面上配以动物, 有一动一静之变化, 有些线条稍作变化, 有一曲一直之表现, 赋予了诗意的节奏美, 这使得纹样特色鲜明, 艺术性大大加强。
(二) 梅山几何纹样艺术。是梅山文化装饰纹样最为常见的艺术纹样, 有各种各样的纹样样式, 大多是用比较抽象的象征符号表现, 表现方式多以透雕的表现形式展示在实用性的窗、门、家具上作为装饰点缀。有些是规则的几何形纹样, 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但更多的是不规则的, 活泼的抽象几何型表现。其风格体现出梅山人审美的神秘、蛮实、活泼要求。
(三) 梅山动物纹样艺术。纹样艺术种类繁多, 但最为特色的是它的龙、凤纹样和狮子纹样。主要有屋顶上的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和透雕等表现形式, 其较为典型的龙凤纹一般是左右对称, 一左一右, 一凤一龙。也有是一左一右, 双龙相望。狮子纹大多是平行对称或上下左右对称组合, 配合着一些简单几何纹样, 庄严、活泼、神秘。纹样有意识的通过夸大自然物象, 赋予神秘的特征。
(四) 梅山人神像纹样艺术。是梅山装饰纹样最有特色的纹样, 主要表现的是梅山民间信仰里的神灵, 经过视觉形象后的直观呈现。梅山民间信仰中的神灵很多, 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有以圆雕为主的独立神像和民居装饰, 最有特色的是梅山神张五郎像、梅山猎人像等。其构图是梅山一贯的饱满, 造型夸张, 与梅山文化的憨厚、直爽、质朴相合, 身上的纹样线条粗犷浑厚, 神像身上线条的表现力富有变化, 刀法熟练, 传说他们是专门的雕刻艺术家, 他们必须有师傅传授本经, 如此一代一代相传至今, 他们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表现形式和技法程式, 同时也有自身的发挥, 其刀刻线条具有生命的表现力。
总而观之, 梅山文化装饰纹样的构图、造型、意境营造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造型的独特性
梅山纹样艺术具有独特的装饰造型手法。它的大多数作品在造型上都呈现出手法朴实, 造型夸张的表现, 这种表现明显带有民间艺术家主观的意识, 这使它不同于其他艺术纹样和别人的纹样造型, 自有其面貌, 无论是哪种题材, 造型的处理和形式感都带有民间艺术家强烈的主观性, 在对现实准确描绘基础上做了巧妙地转化与超越, 夸大所表现形象的特征, 达到主体醒目简洁, 然而纹样自身并没有从背景中凸现出来, 让人一看即是画面主体, 使得纹样与整体效果更加整体统一, 这样的表现对突出主题、强化境界有着极好的作用。
(二) 艺术风格质朴饱满、灵活多样
梅山纹样大多具有质朴饱满、灵活多样的装饰风格。它很直白的反映了梅山的习俗和审美情趣。即是以多、实、满为审美习惯, 他们认为这样才显得富有殷实, 所以梅山民间大部分纹样图案较为饱满丰富, 在简洁中追求饱满的构图原则, 没有过分的强调色彩, 采用的都是依附表现载体本身的颜色, 抓主物象本身颜色来统一和对比, 在单纯中求变化, 对比中求和谐统一, 强调大的整体感和大的对比, 富有韵律, 给人以质朴饱满的印象。其使用了透雕、圆雕、浮雕等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 有些部分写意, 有些部分又写实, 在细节概括的同时, 又逼真的表现事物。而其灵活多样的风格是在准确生动塑造自然物象的同时又给予了对象装饰美感, 使它既有传统纹样艺术的意韵, 又具有极强的当代性, 给人很大的启迪。值得一提的是, 它的刀刻线条运用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本身就有极强的、独特的表现力, 刀刻线条不仅仅表现了物象的自然形态, 表现了物象的神韵, 而且表现了作者鲜明的风格和个性, 从而区别于其他人的刀刻, 使之达到物线同一、形神交汇的化境。
(三) 独特的审美意味
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写意的审美理想, 强调制造出一种意象想象空间或氛围的抽象效果, 有些或是表现有形的物象, 有些或许是表现无具体形象, 只是刀刻的某种点线和借着材质的纹理, 使它朴实无华, 浑然幻化, 姿态万千……它能唤起作者的很多联想, 它跨越了自然美的再现, 达到了主观感受的表现, 向似而非的意象表现发展, 向着本质内在、纯粹直觉的现代意识方向发展, 使它有很强的抽象审美表现, 民间艺术家在作品中非常主观的倾泻与表达, 使形与意进一步写意化和主观意象化, 在广泛的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上使画面有些夸大和有些写实以及概括, 赋予了以意融之的“意象写实”。其实质是“力”的象征。因其长期狩猎为主的生活, 造就了梅山人固有的风格与精神, 其特点是土得“掉渣”, 霸得“蛮”, 所以其笔下的装饰纹样艺术也常以“力量”的意而化之, 表现其活泼率真、强悍的艺术效果, 使它完整的呈现出梅山文化的美学精神, 给我们以很大的审美享受。
《传统纹样》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六课“设计·应用”领域的一堂课。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传统纹样的丰富内涵,了解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欣赏、引导学生接触并认知传统纹样及其独有的审美情趣,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解读传统纹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及实践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最终能使之融入自己的生活。
学习传统纹样不仅是为了继承传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所以,本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和认识传统纹样的基础上,手脑并用将传统纹样装饰于日常用品,体会创意生活的乐趣。了解在人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设计,设计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纹样的艺术特点、能够识别并运用到生活之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观察、递进探究、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合作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纹样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继承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纹样的形式与特点并制作纹样
教学难点: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四、学具准备:
第一组:固体胶,剪刀,油画棒,铅笔,橡皮擦,白色可绘画的塑料碗或盘或杯。
第二组:固体胶,剪刀,油画棒,铅笔,橡皮擦,20X30cm大、色彩对比强的卡纸3张。5寸相片1张、小刀。
第三组:油画棒,铅笔,橡皮擦,尺子,圆规。
第四组:绿豆、黄豆各一把,绳子1米,矿泉水瓶盖5个,固体胶,剪刀,2张色彩对比强烈的蜡光纸及一张白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一看、猜一猜。(自动放映片2-3)展示几张图案,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说出它们的寓意,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知识:
1、传统纹样的概念。(片4)
中国传统纹样是一种朴素单纯、富有情趣的图案语言,是劳动人民在常年累月的劳动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饱含丰富的语言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2、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或者什么物品上见过类似的图案?(片5)
3、谈一谈: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初步认识,你认为传统纹样的魅力在哪里?
造型美、色彩美、寓意美(片6)
4、议一议:看谁更了解传统纹样?(片7-12)
(1)、展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自由纹样与适合纹样及理解其特点。明确单独纹样的含义。(片7)
(2)、通过图案学习二方连续纹样(片8-9)(3)、通过图案学习四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统称为连续纹样。(片10-11)
(4)认识边框纹样、环式纹样、角隅纹样。(片13)
6、回固知识:小结传统纹样的分类及其特点并板书它的分类。(片13)
7、欣赏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片14-16)
(三)、用一用:(片17)设计制作:
1、创意手工组:
第四组:尝试用剪纸、拼贴的方式设计、制作一种纹样。
2、设计绘画组:
第三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设计、绘制一种纹样。
3、美化生活组
第二组:尝试用学到的纹样知识,装饰一张相片。
第一组:尝试用学到的纹样知识,装饰一生活用品,碗、盘或杯。
作业要求:
1、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完成纹样制作,并说出你是怎么做的。
2、造型生动、美观,有传统韵味。
3、色彩选择合理。温馨提示:
使用工具的时候注意安全,设计制作时注意教室卫生!
(四)、作品展示:
浅谈伊斯兰装饰纹样艺术 篇6
关键词:伊斯兰;装饰纹样;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29-01
一、伊斯兰装饰艺术形成的原因
伊斯兰一词为阿拉伯音译,意为“顺从”,其核心是崇拜独一无二、无形无象的最高主宰安拉。伊斯兰教禁止一切形式的偶像崇拜,严禁教徒们把具象化的人物、动物等生命体作为崇拜的对象来描绘。
除此之外,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起伏的山脉和沙漠夹杂着零星贫瘠的绿洲,游牧生活是形成阿拉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源泉。
二、伊斯兰装饰纹样
(一)植物装饰纹样。是以曲线为基础的装饰纹样,通常以花卉和藤蔓为素材,如蔷薇花、石榴花、葡萄叶、棕榈叶等。穆斯林艺术家将这些复杂的植物形象极力简化,或是将几种植物的局部组合在一起,以曲线为基础形成抽象的外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缠枝纹和蔓草纹。
缠枝纹和蔓草纹常常交替融合出现在同一件艺术作品中。缠枝纹通常以葡萄藤般的柔美曲线为中心展开,婉转缠绕变化,在曲线方向转折的反曲点上,伸出与曲线方向相反的分枝,并在其尖端加上花叶、果实之类的装饰;蔓草纹样如常春藤般延绵不绝,毫无间隙地布满整个画面,似乎是艺术家在梦幻中做出的曲线游戏,整个画面中植物的花、叶、藤蔓互相穿插、互相重合,在视觉上形成各种曲线和律动的美感。
(二)几何装饰纹样。是以直线为基础的装饰纹样。它由三角形、圆形、方形及菱形等基本图形组合构成,或以基本几何图形再加上对角线中心点、经纬线的运用,结合不同角度的交错组合,从而创造出各种各样多角度的纹样。
在伊斯兰世界中,几何纹样不同于植物纹样,它是一种完美的,接近于精神境界的形式,精神境界的永恒就包含在几何纹样所表现出的节奏和秩序中。
在纹样中,圆形和方形既是构成所有几何纹的基础形式,又是繁衍其他各类纹样的根本,每个几何形式都反应着不同的个性表达。圆形表示不可分割的整体,象征着真主独一无二、完美无缺的宗教观念。而以正方形为代表的各种多边形,都是从圆形中演化出来的。正方形四条边象征着四季、四方、四种美德。
(三)文字装饰纹样。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元素的装饰纹样。这种文字装饰纹样大量采用阿拉伯书法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独具奇趣的创造。
由于传抄《古兰经》经文的需要,伊斯兰的书法家通过前人和自己的创新,创造出了类型各异的优美字体,这些优美的字体纹样最早作为铭文出现在伊斯兰建筑中,后来铭文逐渐发展为纯粹的装饰,失去文字本身的意义。
阿拉伯文字装饰纹样中库法体是最早的成型字体,它是用粗线写成的直线形文字,棱角分明,是当时具有庄严感的正统字体。这种库法体的阿拉伯文字可直接作为单独的装饰纹样,饰于壁面,还可以将不同含义的文字组合成圆形、半圆形、长方形、菱形、异形等几何形状,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传达宗教教义。
公元10世纪以后,阿拉伯文字开始流行在字与字之间,或在较矮的文字上方的空白处插入植物纹样,这不但减弱了库法体的坚硬感,同时也给整行文字带来柔美华丽的视觉效果。从11世纪中叶起,文字末端又伸出枝条、螺旋或蔓草,由此使阿拉伯文字抽象纹样与植物纹、几何纹缠绕起来,通过在密度、节奏、明暗和色彩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使基本图形不断重复的办法,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抽象文案,形成整体美。
三、伊斯兰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一)抽象性。无论是植物装饰纹样、几何装饰纹样或是阿拉伯文字装饰纹样,表现在艺术作品上无不体现出伊斯兰审美艺术的抽象性。这种不同于其他宗教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和伊斯兰教偶像崇拜戒律密不可分的。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在造型艺术中绘画人或动物的形象,意味着与造物主安拉竞争,于是形象创造成为伊斯兰艺术中的一大禁区。再者,不同于佛教的释迦摩尼和基督教的耶稣均有确实的“实像”,伊斯兰的真主却是虚拟、抽象的,是不可见的“虚像”。真主创造万物、主宰一切、全知全能,既无处不在,又无形无象、无始无终,以抽象的“有形”,反映真主无处不在的“无形”。这种靠悟性感知真主的特质是导致伊斯兰装饰艺术抽象化的原因。
(二)满密性。伊斯兰装饰艺术呈现出花枝满眼的浓密布局,崇尚繁复,不喜空白,也是受其教义的影响。伊斯兰教给空白罩染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他们认为,空间是魔鬼出没的地方,所以应以稠密的纹饰将其填满,这样就可以阻止魔鬼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无时无处不在,“无”的空间并不存在。这种不喜留白的艺术审美也和游牧民族文化心理相关。由于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起伏的山脉和沙漠夹杂着零星贫瘠的绿洲,稀疏光秃的地表植被和热浪蒸腾的空气透出丝丝荒凉,因而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梦想拥有繁花似锦、莺啼鸟啭、河流清冽、满目葱茏的家园。这种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反差,迫使他们追求一种高调明快的色彩,所以伊斯兰装饰艺术常常采用篮、绿、黄、红等鲜亮的颜色,在视觉上产生热闹奔放的感受,伊斯兰艺术家通过对这些明亮色彩不留白的搭配创造出慰藉心灵的艺术样式。
(三)规整性和均衡性。伊斯兰装饰纹样的规整性和均衡性体现在线条的运用中。在伊斯兰装饰艺术中,线条主要负载着宗教含义,体现出附庸于宗教情绪的美学观念。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至高无上的唯一,是最完美的存在,因而在个体的创造性价值上,伊斯兰艺术没有得到广泛的确认,这使得伊斯兰装饰艺术不注重个性特征的展现,而是以规整、统一、均衡和重复勾勒出鲜明的共性特征。
结语
三种伊斯兰装饰纹样互相组合运用,形成弧线与曲线,简洁与繁琐,文字与图形的高度统一。在不断与其他民族的艺术交流中,伊斯兰装饰纹样艺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正是这种差异和不同,才构成了世界装饰艺术的千姿百态的景观。
参考文献:
[1]徐英.伊斯兰装饰艺术审美特色三题. 【M】.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
[2]李丛芹. 伊斯兰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J】.装饰与艺术研究
[3]王唯菌. 一首“落后文明”的灿烂之歌—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初探. 【M】.锡南洋学院学报. 2012年12月第4期
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及艺术特征的研究 篇7
一、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产生的背景
汉初社会的稳定使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汉代成了我国漆器史上的黄金时期。汉代漆器不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器皿,还是墓葬中的重要陪葬品,也是赠送他人的精美礼品。汉代漆器的价格昂贵、精美绝伦, 是典型的汉代手工艺品,只有当时的贵族阶级才能使用。汉代的贵族为了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们不惜一切财力和物力打造漆器。工匠们为了使漆器的纹样更加的华丽和多变,用尽了心血和智慧。另外,自古以来我国就存在着厚葬的风俗。而汉代人相信阴阳五行的说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组成的,追求长生不老,盛行厚葬之风,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汉代的厚葬之风更为盛行。王公贵族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漆器,死后还把漆器当做了主要的陪葬品。其次,受楚文化的影响,在汉代整个社会中都流传着神仙信仰的思想。汉代人相信“死”就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中,希望在那个世界中灵魂可以得到永生。同时人们也渴望长生不老,由此,产生了神仙巫术。而这些思想都直接影响了汉代漆器纹样的内容。如:马王堆1号墓中的漆棺上黑地彩绘云气纹样,不但有云气纹、还有瑞兽纹和神兽纹等等。汉代人们普遍认为漆器被纹样装饰之后,就具有了神的灵性。如:汉代流行的神仙观念常见于云气纹和神怪纹等纹样的描绘中。而受黄老之学中“精气”思想的影响,人们相信“气”能够带着人们进入极乐世界。并且由于汉代厚葬风气盛行,中国上古神话发展繁荣。如:汉武帝一生都同鬼怪神仙联系在一起[2]25。 这些思想都在汉代漆器装饰纹样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二、汉代漆器装饰纹样题材
1.动物纹样。在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中,动物纹样通过在变形、抽象、夸张等手法,在平面上以多种色彩描绘而成,不但包括龟纹、牛纹、 豹纹,还包括龙纹、鸟纹、怪兽纹等等。并且还有部分漆器上的动物形象是雕刻形式,如:变形龙纹漆耳杯。同时,由于地域和时间的不同,汉代漆器的动物纹样也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如:江陵凤凰山出土的云豹纹漆扁壶,整体上绘有七只姿态各异的飞豹,但是正面、背面和盖顶上的豹纹却都不相同。如:正面中下部展翅欲飞的豹灵动活泼,做向下扑状,前肢前伸;而右上角的飞豹张牙舞爪咬着一只獐子,做回首行走状,长尾卷曲;左上角的飞豹昂首阔步,前肢微微回收,尾巴长且直,头向上,做奔跑的状态;而背面的飞豹凶猛,回首舔腿。盖顶上则有一只仰天长啸的飞豹,弓身前进,长尾上卷,正面和背面的三只飞豹线条简洁流畅。由此可见,在表现手法上,汉代漆器动物构图饱满,纹样高度自由,摆脱了纹样的局限和束缚,同时和高低起伏的云气纹相结合,突出了“线”的品格和特征,使人感觉到了“云气”的流动。
2.植物纹样、自然景象纹样。在汉代漆器装饰工艺中,植物纹样为了衬托人物故事和动物纹样,通过对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进行变形而成的。主要有:卷草纹、四叶纹、树纹等等。植物纹样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的沟通和交融。在一些小型的漆器上,植物纹常常以适合纹样的构图形式出现。如:草叶纹漆奁内底纹样叶纹形态美观,线条简约,走向自由。为了表现出当时的情感变化,汉人对植物纹样加以变形和概括,表现了植物的个性和人们赋予它的含义。另外,自然景象纹样主要包括云气纹、水纹、勾连云纹以及卷云纹等等。这种纹样取材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云气纹是自然景象纹样中主要的纹样之一。由于受到长生不老和死后羽化登仙思想的影响,在汉代社会习俗的影响下,云纹和山纹在汉代人的潜意识中就是天堂和仙山。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黑地彩绘棺最具有代表性,盖板上的云纹图案,如行云流水般,气势非凡,充满了动感。 云气纹线条简洁流畅,为了突出线条的魅力,纹样以顺时针的走势绘制而成,具有很强的动感。汉代的自然景象纹样中基本消失了勾连云状纹,出现了气韵生动的云气纹和云纹,从而使自然景象纹样的效果更加绚丽多彩,富于变化。
3.几何抽象纹样、人类社会生活纹样。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汉代人把一些物体的形状进行简化、夸张、抽象、变形提取几何抽象纹样。 为了辅助和烘托主体纹样,几何纹样大多以连续纹样的形式,和自然景象、人物、动物等纹样相互搭配,并且还可以作为装饰带或隔离带来使用,饰于漆器的肩部、口沿以及圈足等部位,为了构成优美、有节奏的图案,在漆器的中心纹样周围常常绘有几何形纹,巧妙地和主体纹样相互协调统一。在形式上,这些纹样有两面对称、四面对称等形式, 讲究对称和重复。如:长沙马王堆1号墓的猫纹漆盘和漆屏风等。这些纹样不但复杂多变,并且还有规律可循,取得了很好地装饰艺术效果。 另外,汉代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 希望能够长生不老,为了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人类社会生活纹样达到了理想化的境界,具有了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狩猎、宴饮、战争场面等等以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纹样。汉代漆器上的人物故事纹样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主要描绘在环状造型和圆环形漆器上。如:人物漆衣铜盆人物画描绘的是战争场面,人物形象动态、栩栩如生。而人物漆衣铜提梁筒则描绘的是生产劳作的场景,人物纹样生动,画面简洁。并且汉代漆器人物故事纹样的装饰风格也不同。 如:彩绘孝子图中人物处在一个手势交流的动态中,人物服饰比较复杂,纹样形象逼真生动。其次,神话故事纹样也具有不同的意义[3]21。如: 黑地彩绘漆棺描绘了一百多个仙人、神怪和怪兽,这些形象都是用来保护墓主人的灵魂,镇压墓中的鬼怪,千姿百态,有的拉着弓箭、有的手舞足蹈。汉代漆器人类社会生活纹样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感悟和对生命延续的期盼。
三、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
1.装饰手法。汉代漆器最主要的装饰技法是彩绘。另外还有堆画、镶嵌、金箔贴花等等手法,其中漆绘工艺是汉代漆器最大的特征。 工匠们根据漆器的造型、功能等因素,为了实现装饰手法的运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取材,使纹样达到了极具特色的装饰效果。他们在涂有底漆的器物上,描绘掺合各种颜料的半透明漆液,器物色泽光亮。 颜色不易脱落。汉代锥画的线条细如发丝。如: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狩猎图锥画漆奁上锥画纹样。在锥刻的纹样中填入了金色,颜色醒目。李泽厚曾经说过“:正如抒情文学一样,线的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汉中晚期的漆器花纹的绘制方法还出现了填漆和描金银等技法。
2.构成形式。汉代漆器的纹样在构成上,不但具有对称均衡、节奏和韵律,还具有统一调和的形式,根据漆器的造型特点,在继承汉以前漆器纹样的特点之外,更加表现出独具一格的装饰形式。如:为了使器物产生简洁、整齐、严谨的装饰效果,利用对称的手法来装饰使用器皿。《盐铁论》中记载“:汉人生前喜欢使用漆器,死后也用大量的漆器来陪葬。”为了表现出对神灵和天命的独特感悟,汉墓中的彩绘漆棺都具有精美的纹样和造型。棺椁上的装饰纹样在构图上采用了对称图案,以神怪为题材,进行自由的设计,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如:马王堆汉墓出土朱地彩绘棺。板面上绘有一对相斗的龙虎,龙头居于画面的中间,两只虎背对背在龙之间,形成了左右对称的形式,给人以严谨和整齐的感觉。另外,均衡是指纹样的样式打破了以中心为对称的构图形式,是一种非对称式的平衡。而在汉代漆器纹样中,为了使画面形成强烈的律动感,节奏和韵律则是以将画面中的纹样,用连续纹样和适合纹样等形式连成整体,从而使纹样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效果。如:凤鸟纹漆耳杯,为了对漆器的主要纹样起到烘托的作用,在口沿处绘有连雪卷云纹,构成了具有一定规律和复杂多变的图案。
3.色彩的表现。相比战国时期的颜色,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颜色更加绚丽多彩,主导颜色为黑、红,另外,还有灰、黄、金等颜色。红色是用矿物质朱砂调制而成,象征着生命的颜色,意味着太阳、生命和不死,在使用上,为了具有一种喜庆艳丽的装饰效果,以黑色为底色,色相鲜亮饱和。而黑色博大宽厚、冷静,象征着北方、黑夜等。如:在三鱼纹漆耳杯上,为了体现出汉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天地观念,黑、红两色相互对比、衬托,使漆器具有了典雅、庄重、淳朴的特点,并且纹样的主体明确,色彩富有变化、艳丽,形成了具有节奏感的艺术风格。远古时代漆器的色彩和造型都要符合礼制的要求,《韩非子》中记载:尧行禅的漆器传给了舜,舜传给了禹“,作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从而使漆器的色彩语言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模式。如马王堆汉墓中的棺木几乎全是红、黑两色构成。而人们在处理色彩的时候,为了使单一的红、黑显现出无色的光彩,利用了纹样在器皿的位置,就像中国画中的 “墨分五色”,随着装饰纹样的粗细、疏密,黑红两色的配置呈现出风度的色彩层次,线条组合的复杂和简洁都具有形式组合的变化[4]32。
综上所述,受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汉代漆器艺术是人造物的一种特定形式,充分体现出汉代人们的美学特征。在漆器装饰纹样的手法、形式以及色彩的表现上,形成了一种大气磅礴、神秘的艺术特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传统和民族信仰。
摘要: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继承战国和秦代装饰纹样的基础上,汉代的漆器形成了自己大气磅礴、浪漫的独特风格,图案丰富、线条灵动、造型简约,汉代漆器的艺术成就和装饰技法的水准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辉煌地位,令后人叹为观止。
艺术纹样 篇8
一、中国传统纹样的概念
1. 中国传统纹样的定义
中国传统纹样在民族艺术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它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感悟, 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人们通过图案、纹样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狭义的来讲中国传统纹样以人物、动物、植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以及文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谚语等为题材, 运用谐音寓意、象征、会意和吉祥用语等不同手法来描绘成的图像, 表达人们美好的希望。它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情感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图形和吉祥含义通过一定的美的形式的结合。
2. 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
纹样作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 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传统纹样的分类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几何纹样:连珠纹、回纹、云雷纹、漩涡纹、曲折纹等;动物纹样:龙纹、凤纹、饕餮纹、牛纹、辟邪纹、鱼纹等;花鸟昆虫纹样:百花纹、团花纹、莲花纹、鸟纹、鹤纹等;吉祥纹样:如意纹、铜钱纹、八卦纹、宝杵纹、璎珞纹等;人物纹样:飞天纹、人面纹、舞蹈纹、侍女纹、高士纹等[1]”。
3. 中国传统纹样的寓意
中国传统文化是孕育传统纹样的土壤, 传统纹样作为民族艺术的组成部分, 同样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传统纹样的寓意即象征性。例如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生活富裕, 种族繁衍;“龙纹”最早作为图腾崇拜的, 后来演变成帝王独享的纹饰, 是古代最高权利的象征;与龙纹相对的“凤纹”是青铜器中最为美丽的图案, 有原始彩陶的玄鸟演变而来, 百鸟朝凤, 龙凤呈祥等是吉祥的象征。
二、中国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
1. 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中的造型表现
动画造型是动画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优秀的动画造型就像一位优秀的演员一样, 是一部影片的灵魂, 决定着一部动画片的成败。动画造型不仅是对影片角色的视觉化描绘, 同时也能够反应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和艺术趣味。
《哪吒闹海》是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 在该片中, “龙王”的造型就受到传统纹样中的“龙”纹样的影响。“龙”是一种神异动物, 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龙”纹样作为一种延年近千年的图案, 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哪吒闹海中, “龙王”的形象就出自传统纹样, 采用装饰风格、简练的线条、平涂的色彩, 既有传统的东西, 又有提炼加工。把一个冷酷、残暴的“龙王”形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传统纹样的造型特征和规律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在进行动画造型创作时, 设计者可运用现代的表现手法, 融入传统文化精髓,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设计出既有民族文化特色又符合时代特征的角色形象。
2. 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中的寓意表现
“凡艺术, 都既是一种表象也是一种象征。”[3]动画艺术中象征性也是动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在动画艺术中就是通过这些象征性的形象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纹样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有着不同的象征性。例如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显赫的地位, 它起源于远古图腾。“龙”纹在我国从古至今就是皇权的象征, 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中国传统纹样中, 凤纹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凤纹和龙纹在原始社会同属于氏族图腾, 多有吉祥的含义。《哪吒闹海》中哪吒由莲花化身, 取自传统纹样中莲生贵子纹样。莲花有多子的含义, 寓意历经苦难的哪吒重生。动画片《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象征着生活中的三类人, 通过三个和尚夸张的、具有代表性的表演, 生动地刻画了存在于普通人之间的自私心理。
三、中国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中的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纹样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在民族艺术中的一个缩影,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纹样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责任和义务。动画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 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世界传递着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 是传承与发展民族艺术的良好平台。在今后的发展中, 动画艺术应与新媒体技术结合, 努力探寻中国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的新的表现方式和创新点, 创造动画艺术和传统纹样共同的明天。
四、结论
传统纹样图案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精髓, 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 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动画的成功证明了“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新时代的背景下, 中国动画要想长久发展, 只有从中国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研究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点, 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动画作品, 提升动画艺术的品质和感染力, 走出一条创新型民族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古月.中国传统纹样图鉴.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0, (01) .
[2]刘玉山, 陈允鹤, 王靖宪.象征主义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2
艺术纹样 篇9
铜镜铸造工艺就是将纯铜、锡、铅、锌,经过严格量的控制,进行高温熔化,灌入模具,待完全冷却, 浇铸时,先预热模具,待冷却后,取出毛坯,形成合金,再进行打磨等机械工艺,形成可以照面的工艺过程。
据古书《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这种思想对当时的铜镜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青铜材质给人一种厚重、稳定、华丽、庄严、神秘之感。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触觉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铜镜背面的纹样,有明显的触觉,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滑动,铜镜的视觉质感,有强烈的质地美。就透雕镜来说,镜背的镂空造型设计,把内部设计暴露出来,这种结构美与工艺美结合,让镜背镜面交融处的镜縁支撑了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力之间的力量美。铜镜纹样变化又不失统一,视觉效果既和谐又有秩序,这种“度”的掌握会使它的美感更长久;纹样元素的构成和大小差异,能突出效果, 强调重点。纹样元素的方向,横与纵、斜与正、顺向与逆向、分散与集中,这种不规则的方向对比也会使纹样呈现律动感;纹样呈对称形态,能产生庄严、 大方、整齐、典雅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静态美。
纹样是随着时代制度的产生而改变,也随着技术条件的进步而发展,为了使产品能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就要注重产品语义的表达。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曾说:“其实黑白和色彩本身并无意义, 最重要的是创作者给予他们的意念,而又能运用他们传递信息”2。纹样语义与产品其实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一种更精神层面的联系。例如:云雷纹常布于太阳纹周围,起到衬托主纹的作用,象征着太阳和云雷共存与天空中,体现了南方民族人们对云雷的崇拜。有“和谐、吉祥如意、生生不息”的寓意。古代把饕餮比喻成吃人的奴隶制社会,因饕餮最大特点就是胃口特别大,后为中国食文化的象征。
纹样的运用方法包括形态运用,即把纹样的形态直接或部分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赋予它特定的功能;纹样元素符号精炼运用即把纹样作为一个符号,通过提取精炼,间接的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纹样寓意运用即完全抛开形态部分,通过对纹样的简释和寓意分析把它与产品设计结合。毋庸置疑,无论哪种方法都会适合和弥补现代设计,能让消费者看到产品时达到共鸣,心灵的碰撞也是铜镜文化传承的最高境界。
在运用中要讲求一定的原则,必须符合时代要求和美学特征,与其内涵相适应;必须整合当下时代特征进行适当设计;必须以功能为主,而不是装饰,更不一味的把铜镜纹样随意摆放在产品的某个位置,;必须把文化内涵体现在设计的每一个角落, 使设计产品富有灵魂,这样消费者才能体会到设计的精髓。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具在茶文化中的重要性。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茶具应该具有现代设计的时尚感,为了不失茶具的韵味,就可以与纹样进行融合与重构,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蟠螭纹、云雷纹、花叶纹等纹样在现代茶具中的运用,确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把纹样用在了细节上,不只是起到了装饰性的作用,也能从功能上辅助设计。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拥有这样的茶具,不仅可以怡情,还可以调动社交圈,调节心境,使人摆脱一切, 达到心灵宁静的境界。这样有禅意的产品,都是与铜镜纹样结合的结晶。在未来的设计领域,产品化底蕴主导着产品价值导向,文化传承也必定在设计中占有主导地位。
试论宁夏回族服饰的纹样和款式艺术 篇10
(一) 传统的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历史悠久, 服饰文化和款式多彩多姿, 然而和汉族几百年文化的融合, 服饰方面已经和汉族的没有多大的区别, 传统服饰现在很少见。传统回族妇女衣服款式比较单一, 一般是大襟衣服, 衣服都是右边扣扣子, 纽扣都是自己用衣料制作的。衣服上的装饰内容比较丰富。回族女子喜欢在鞋头、袜子上绣东西, 上面绣的东西非常精美。然而, 宁夏地区比较例外, 宁夏回族男子们喜欢戴用白色布制作而成的小白帽。讲究一点的人, 还会在自己的小白帽上刺上一些精美的几何纹样, 有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还有一些草, 树木或者阿拉伯吉祥文字等等纹样。然而较多反映着回族传统服饰特征的就是清真寺的阿訇在宗教活动时穿的服饰, 这种服饰亦称“拜衣”。拜衣的式样多种, 有翻领对襟, 直领对襟, 颜色主要以白, 黑, 绿为主色调, 下摆托长过膝盖, 外加头缠, 缠头是长约3至4米, 宽约60厘米的棉布制成。颜色主要以白, 黑, 绿。白色为多, 这种拜衣实际上就是阿拉伯长袍的变种。
(二) 现代的回族服饰
现代回族服饰还没形成统一的风格。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大家文化程度提高, 对认识事物能力的改变。回族服饰也随之有很大的变化, 尤其在回族聚居分散的一些地方。不易见到富有传统的气稀, 取代他们的是西服以及各种各样的现代服饰, 这不仅仅是回族, 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服饰也同样有这样的现象, 这是反映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及各民族大团结。然而在回族聚居相对密集的宁夏, 回族传统的节日里, 都能看到回族的服饰, 这些服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与传统服饰也是有区别的, 这也是体现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二、回族服饰的纹样及款式
(一) 回族男子服饰的纹样及款式艺术
1. 回族男子头饰
回族男子的衣服装饰很少也及其简单, 没有很多的纹样装饰, 但在结婚的服饰里面, 男的服饰前腰与下穗处多绣一些牡丹的纹样, 代表图吉祥喜庆之意。男子的服饰中最有特点的标志就是“回回帽”。“回回帽”又称“号帽”“孝帽”“礼拜帽”等, 白帽分为两种款式, 一种为平顶的, 一种是六棱形的帽子上装饰不同的线, 大多是棉线、丝线、毛线等等, 构成不同纹样, 家庭生活好的也用金银线做点缀。主要以植物纹, 它造型简约, 清晰, 复杂些的点缀阿拉伯文字, 这与洁白的底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增加了视觉效果。
2. 回族男子的服装
说了回回帽后, 男子的准白也是回族服饰的重要象征。“准白”是阿拉伯语音译, 它意思是“袍子”“长大衣”, 是回族男子传统外衣, 这种传统的有立领, 长袖且右衽需长及脚踝, 现在是宗教场合的服饰。回族中的满拉, 阿訇和回族老人都喜爱, 这种回族服装受伊斯兰文化的限制。“男子之衣, 上必过肘下必盖膝。妇女之衣, 自首至足, 皆蔽无露, 除面与手, 凡应蔽之外, 露其四分之一未可也。”1
宁夏的回族老汉爱穿衬衫、外套、黑坎肩 (老乡称“马夹”) 。“坎肩”是回族服饰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 随季节不同, 用的东西也不一样, 有夹的、棉的或皮的。坎肩非常受欢迎, 主要给礼拜提供方便, 简洁实用, 穿着舒适。回族服饰中有种白板皮袄又称老羊皮袄, 这个主要流行于甘肃, 宁夏, 青海等地去的回民, 它是用老羊皮熟制而成, 没有用布料做面子, 所以而得名。还有一个是回族男子的袜子, 比较传统的回族男子比较喜欢黑、白两色棉布做成的袜子, 又在袜子的底部和跟部绣不同精美的纹样……忌用人物及动物纹样, 精致美观。
(二) 回族女子的服饰纹样及款式
1. 回族女子的头饰
通过了解回族男子的头饰, 来说一下回族女子的, 回族女子的头饰有很大讲究, 她们用盖头要盖住全部的头发, 耳朵、脖颈以及额头这些部位。也就是所说的“青丝不见青天”, 这与她们的宗教信仰有关。《古兰经》中要求妇女要盖住自己的羞体。这些盖头, 主要用棉纱、麻纱等制成。生活条件好的则用绸、缎。她们为了盖头好看一些, 还会在上面绣上精美的纹样。或在边缘上镶嵌上花边。她们所绣的这些纹样, 大多是以植物纹为主。这些体现了回族妇女的修养。
2. 回族女子的服装
其他民族女性服饰对回族女性的服装影响较大, 平时她们和居住区其他民族的相似。举行宗教活动时, 则有她们自己的服装。她们的上衣一般都是右衽大襟短上衣和长及膝盖的袍子, 而她们忌穿短袖衫, 就不会出现袒肩、露臀、甚至敞胸漏环了。翻领、衣袍的领口、襟边、下摆都滚边。《古兰经》有这样的教导:“阿丹的子孙啊!我确已为你们创造遮盖阴部的衣服和修饰的衣服, 敬畏的衣服最为优美这是属于真主的迹象, 以便他们觉悟”2它限制了服装一蔽体实用性为主的功能。回族女子服装讲究整洁优雅之美, 所以她们的衣服一般用素色。她们穿的各种服装, 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纹样做装饰。在她们服饰的领口、袖口、胸前等部位, 都绣有花花草草植物的纹样, 除了这些植物纹样的搭配以外, 还有阿拉伯的字的纹样。忌用人物和动物图案的纹样。由于回族对安拉绝对信仰, 一切遵从安拉。然而回族的宗教学者就编为十六字诀:“清真言”, 也就是说:“万物非主, 唯有真主;穆罕默德, 真主使者。”他们认为安拉是存在, 不能为他画像或造像, 防止多神崇拜, 在伊斯兰教里坚决反对偶像崇拜者, 不但禁止造像, 也不允许回族家庭中摆放任何人物画像或雕塑像。在回族的服饰、布料、地毯、枕头、墙壁等等, 也不能绘有人或动物的图案。
3. 回族儿童服饰的纹样及款式。
儿童的服饰纹样相对大人们更加的丰富多样。帽子上不但从图案内容有变化, 而且在纹样的装饰面积也增大了。除了儿童的帽子以外, 衣服、鞋子、袜子上、被子、褥子、枕头上等等, 都装饰有不同的花草、植物和几何纹样, 这些美轮美奂、丰富多彩的纹样, 都体现着儿童的天性。
总之, 宁夏的回族服饰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在材质、款式、纹样、色彩等方面。回族服饰是回族人的重要标志, 其表面的洁净和回族人的善良、淳朴自然相结合, 在当代受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影响, 回族服饰也受到了影响, 我们要保护传统的, 也要让其风格迎合现代服饰的潮流, 使回族融入现代化的生活中。
摘要:回族服饰历史悠久, 服饰文化和款式多彩多姿, 然而宁夏回族服饰在回族服饰大家庭里占有重要地位, 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服饰的种类千变万化, 回族款式和色彩独特。回族服饰中主要的标志是男子的小白帽, 女子的服饰主要是在衣服上, 他们衣服的颜色主要以白、绿、黑色为主。
关键词:回族,服饰特征,纹样,款式
参考文献
[1]白世业.回族服饰[M].宁夏社会科学出版, 2005.
[2]刘智.天方典礼[M].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8.
[3]马坚译.古兰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相关文章:
本是危机却成契机--危机公关典型案例01-05
经济危机VS心理危机01-05
诊断危机信号化解财务危机论文01-05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危机01-05
安徽名人食品有限公司介绍01-05
安徽蚌埠公司团青工作汇报01-05
安徽省六安东方钢材市场管理有限公司01-05
安徽电力公司通讯录01-05
安徽省天艺广告有限公司简介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