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留别王维的赏析(共14篇)
篇1:留别王维的赏析
留别王维,留别王维崔兴宗,留别王维的意思,留别王维赏析 -诗词大全
留别王维作者:崔兴宗 朝代:唐 体裁:五绝 驻马欲分襟,清寒御沟上。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
篇2:留别王维的赏析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作者为什么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呢?这是由于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生活。
作者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像裴迪、崔兴宗这样的寒士没有出路。所以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因此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篇3:留别王维的赏析
关键词:王维诗,风格艺术,热情豪放,闲情逸致,音乐美,绘画美
唐代诗人王维, 他是一个有着很高艺术修养的诗人, 他在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将各种艺术融会贯通, 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诗歌的艺术性。他有着丰厚广博的文化素养, 使读者从他的作品中领略多种艺术素养整合后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王维是一个正直而又性格软弱的人。他的思想和创作可以天宝初为界, 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王维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 政治上追随张九龄, 这时的诗歌创作内容积极, 风格豪放, 具有盛唐诗歌共有的浪漫气息。情调昂扬, 充满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如“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熟知不问边庭苦, 纵死尤闻侠骨香” (《少年行四首》之二) 。“少年十五二十时, 步行夺得胡马骑……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莫嫌旧日云中守, 犹堪一战立功勋” (《老将行》) , 老将虽是衰老, 但是戎马余生, 雄心未死的英雄气概, 富于浪漫气息。此时的王维总是幻想着建不世之功业“一战立功勋”。
王维的青少年正处在历史上开元盛世最繁荣鼎盛的时期, 并少年得志, 春风得意, 描写边塞景物也开阔明朗、充满豪情。开元二十五年 (737) 春, 王维奉使出塞, 去宣慰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并在那里兼任判官, 在赴边途中作《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选侯骑, 都护在燕然。”
首联点题, 交代出使的目的“问边”。行程已经很遥远了, 走过了居延属国 (今甘肃张掖县西北)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装备简单, 随从不多, 体现出了使者的孤独、寂寞和抑郁之情。
颔联中“征蓬”是自喻, 与前面的“单车”呼应。全句意谓自己像随风漂泊的蓬草一样走出了“汉塞”。“归雁”北归的大雁飞入远天的情景, 暗喻诗人长途跋涉像“归雁”一样凄凉地飞入胡天边塞。写景中生动具体地表现出诗人激愤和压抑的内心感受。
颈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历来为人称道, 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展现了大漠的奇特——苍凉、壮阔、宏伟。诗人极具匠心地选取了塞上沙漠地区的典型景物, 用简洁传神的语言加以描绘, 并使之互相配合衬托, 构成形象生动的画面, 表现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大漠”直书辽阔、广袤的沙漠。紧接着“孤烟直”,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一个“直”字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上去, 让人在想象字句外的苍天黄云的同时更加感到大漠的空旷与浩瀚。上升的孤烟也使画面有了动态和生气, 又表现了他的劲拔、坚毅之美。“长河落日圆”, 长长的河流与圆圆的落日互相衬托, 河流愈显其长, 落日愈显其圆, 景象愈显雄浑壮观。区区十个字描写了四种景物, 用对比和烘托体现景物的形态、动态、色彩。长长的河流对比广阔的大漠。一个“圆”字, 一个“直”字,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融化在自然景色当中, 随滚滚黄河奔流而去。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乎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像是见了这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 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这就是“诗的好处, 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想来竟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 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尾联“萧关选侯骑, 都护在燕然”呼应开头, 继续写出使情形。“萧关”是边境要塞, 但首将“都护”却不在这里, 而在“燕然”前线。首将亲临前线, 不问可知军队的阵容与士气。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边防战士的赞扬, 同时暗示出今后的行程, 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 , 这是苏东坡对王维诗、画的赞誉。自宋以来, 用类似词语来赞美他的诗人或画家多不胜数。这说明王维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 以灵性的语言, 生花的妙笔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盛唐的殷蟠在《河岳英灵集》中曾说:“维辞秀调雅, 意新理惬;在泉成珠, 着壁成绘, 一字一句, 皆出常境。”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融入音乐美, 他善于发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之美, 从虫吟鸟鸣到人语泉声他都巧妙地写进诗中, 以衬托形象, 构成意境。“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 ,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鹿柴》) 。作为诗人兼画家, 他又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形状美、色彩美、动态美并加以巧妙配合, 在诗中构成美的境界。“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新晴野望》) 。“开畦分白水, 问柳发红桃” (《春园即事》) 。
四十多岁的王维,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远离尘俗的诗人, 在山水田园诗中显示了他的形象概括能力, 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时他善于把握总的印象, 从大处落墨, 简约宏深, 落落大方。
王维诗中的画面不仅大笔勾勒, 形成富于概括力的画面, 更善于撷取景物最为动人的刹那, 加以精工刻画, 以含蓄的风格创造出感人的美的境界。“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渭川田家》) , 野老倚仗眺望, 期待童孙放牧归来的情态跃然眼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 点点夕阳洒在青苔之上, 环境幽深凄凉, 刻画之细微, 令人惊叹。因此, 后人评价王维诗既有陶渊明诗浑融完整的意境, 又有谢灵运诗精工刻画的描写。
动静相兼, 远近相宣, 层次丰富, 声色俱佳, 是王维山水诗的画面结构。“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有远景近景, 仰视俯视, 冷色暖色, 人声水声, 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语言明净自然, 准确传神。“照、流、喧、归、动、下”几个动词连贯运用, 画山绣水, 清新宁静, 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含蓄丰富, 耐人寻味。“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瞬间的捕捉, 用简洁的笔墨, 描绘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 意趣悠远, 令人向往。这便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神韵的淡远。
篇4: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这首诗是王维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开元25(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安抚,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创作于作者赴河西节度使幕府途中。诗人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的时候,心情激愤而又忧郁。“使至塞上”含义就是:奉命出使到边塞去。
这首诗,一、二句和五、六、七、八句写景。但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流淌着作者奔涌不息的激情。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我轻车简从出使边塞去察访军情,要经过西汉时的属国居延”。“单车”表明此次出使装备简单,随从不多。“过居延”点明出使行程遥远,要经历居延国,到达西北边陲。虽是交代出使目的和行程的语句,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抑郁之情,仍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作者由眼前的景物“征蓬”、“归雁”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被排挤出朝廷,就像这随风漂泊的蓬草一样。孤独地飘出汉塞,又像归雁一样凄凉的飞人胡天边塞。虽是写景之句,但诗人因受排挤而激愤和压抑的内心感受却展现得生动具体。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壮阔的宏伟画面:在浩瀚无边的沙漠荒野中,一股浓烟孤然升起。在浩荡奔涌的黄河尽头。一轮落日徐然下降。画面雄浑而壮美,通过作者精美的描绘,读者想象到了诗句以外的苍天白云,也体会到了作者悲壮孤寂的情绪被融化在自然景色当中,随滚滚黄河水奔流而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不但展现了大漠景色的奇特。而且为下文抒发感情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尾联“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将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迎面碰到前线巡逻兵,从“侯骑”口中得知“都护”在燕然(前线),抑郁孤寂的凄然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所淹没。由单纯的沉沦于个人得失,上升到了对戍边将士的称赞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这一升华使读者眼前一亮,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这首诗也体现出如此特点。一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首联中的“问”和“过”,颔联中的“出”和“入”。尾联中的“逢”和“在”。这六个动词。清晰地勾画出诗人孤行大漠的足迹。而诗人的感情也随着行程在不断变化:单车出行:内心抑郁孤寂;见到侯骑得知都护的消息后,感情由凄然转向兴奋。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二是情景交融,情从景生。颔联中诗人看到征蓬、归雁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由抽象变得具体化。自己也如征蓬、似归雁漂泊不定。看到大漠中缕缕孤烟升起,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中,落日熔金的壮观画面时,心胸顿时开阔。苍茫壮阔之景不仅烘托了诗人的孤寂悲壮之情。而且使人感到,在大漠雄浑景色的陶冶和净化下。诗人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奔涌而出。
篇5:留别王维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词语解释】
违:分离。
当路:当权者。
扉:门。
⑴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
⑵空自:独自。
⑶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⑷违:分离。
⑸当路:当权者。假:提携。
⑹扉:门扇。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两句是说他要从长安归去的原因,充满了愤怨之情,辛酸之泪——当权者是不能依靠的,他们不会给我一条做官的路;能了解我的心事,赏识我才能的人,只有你王维,这实在是太稀少了。语气沉痛,感情真挚。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深刻体验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言浅意深,余味悠长,耐人咀嚼,感人至深。
【诗文解释】
静静地生活还等待什么呢?每天都空手而归。想要寻找幽静的山林归隐,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当权者有谁能容纳我?世上知音毕竟是稀少的。只应该守住寂寞的日子,回乡关上故园的门。
【作品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诗文赏析】
《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孟浩然因为《岁暮归南山》这首诗得罪了皇帝唐玄宗,因此不想在长安多呆一天。王维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是怎么想的,你千里迢迢来应试,皇上又非常赏识你的才能,你就不能吟诵一首别的诗,偏偏念这首诗,惹得皇帝不高兴,不赐你一死就算万幸了。”晚上,孟浩然想起白天的事情,思绪万千,仕途失意,惆怅与怨恨溢于言表。他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篇6:《留别王维》评析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解】:
1、违:分离。
2、当路:当权者;
3、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韵译】:
这样寂寞无聊还有什么可待?
天天碌碌无为独自空手而归。
我想归隐山林去寻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违。
如今当权者们谁肯提携我辈,
世上要寻知音实在寥寥无几。
或许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
还是回家关闭我的故园门扉。
【评析】:
这首诗应是作者离长安时的作品,主诉怨悱。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
“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
篇7:《留别王维》原诗以及鉴赏
寂寂①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留别王维》重点字词解析】
篇8:孟浩然《留别王维》阅读答案
留别王维①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
当路谁相假③,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②违:分离。③假:宽容。
(1)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处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沈德潜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联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1)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落第后,知音稀少,无人理解、交流的寂寞与艰难。(2分)表达出作者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严酷现实的.辛酸、愤懑之情。(2分)
(2)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语句平淡得近乎口语,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2分)如颔联中,“欲寻芳草去”表明了他归隐的思想,“惜与故人违”反映出他与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语言平淡而余味无穷。(2分)
8.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9.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参考答案:
8.【答案】①内容上通过写知音难觅表达对朋友的依恋之情,照应题目“留别”;既表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诗人怨愤之情。②结构上这两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思归的内容又引出尾联中归隐的态度。(内容2分,结构2分)
篇9:留别王维孟浩然唐诗鉴赏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
篇10:留别王维的赏析
留别妻
作者:苏武朝代:汉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魍窦傲际薄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释】 ①苏武(? - -60) 西汉名臣。杜陵(治在今西安东南)人,字子卿,苏建之子。少以父任为郎。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数以威胁利诱,劝其投降,但始终不屈,被迁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处牧羊,历尽艰辛,仍不弃汉节。在匈奴被扣长达19年,昭帝始元六年(前81)汉匈和亲,才得返汉朝,官拜典属国。宣帝时,赐爵关内侯。神爵二年(前60)病卒,甘露三年(前51),被宣帝列为当世十一名臣之列,画像于麒麟阁。
②结发:洞房诸礼中属于结婚正礼范畴内的一道重头戏是“合髻”,也称作“结发”,其象征意义就是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的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先秦、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云:“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正是这一做法的描述。世人常用“结发”、“合髻”作为夫妻结合的代称,甚至特指为“原配”(亦称“元配”)夫妇,表示夫妻间互敬互爱的意义重大。【译文】自从我们的头发编结在了一起,我们的生命也就融为了一体,两颗心永远也不分离。你的爱永不变,我的爱永不移!然而,我就要走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今晚我还能陪着你和孩子欢笑嬉戏,共享天伦之乐,明天却不知身在何乡?珍惜这一晚美好的时光吧!给孩子们讲讲故事,拍拍他们入眠,亲亲他们的小脸儿;我俩相偎相依,什么也不用说,听听你的心里的千言万语,看看你美丽的眼睛,亲亲你光洁的面颊,抚摸你柔顺的秀发……我肩负的.是国家的使命,我不能让国家失望!多年的征战让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战争的酷烈你没有见过啊,那沙场的累累白骨,哪一个不是春闺梦里人啊?如今战火终于可以熄灭了,我要去那里播撒下和平的种子,让老人不再失去儿子,让妻子不在失去丈夫,让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我听见外面的鸡叫了,或许我真的该走了?天就要亮了,我真的要走了。此番出使,路途茫茫,且匈奴向来反复无常,凶吉难以预料。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在轻声地问自己。亲爱的,再让我握住你的手!今日分别,或许今生再难相见。分别是如此的让人肝肠寸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珍惜美好的年华,不要因为思念我,整日柔肠百结,以泪洗面;不要因为牵挂我,整日饮食无味,容妆懒整;不要因为思念我,整日独依栏杆,肠断白萍洲。你们要快乐的活着,你们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幸福。,整日独依栏杆,肠断白萍洲。你们要快乐的活着,你们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幸福。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即使爬,我也要爬回家,和你们团聚。如果我不幸死在异地,我将永远怀念你们,我在天堂为你们祝福!我的灵魂也将化作归雁,飞回故乡,来看望亲爱的你和孩子们……【赏析】我如果还活着,就一定会回来,如果不幸死去,也会永远地想念你。
这两句最能道出恩爱无妻那份生死不渝的深浓爱情。
篇11:留别王维的赏析
留别登州举人
作者:苏轼朝代: 身世相忘久自知,此行闲看古黄D。
自非北海孔文举,谁识东莱太史慈。
落笔已吞云梦客,抱琴欲访水仙师。
篇12:留别王维的赏析
留别张广文,留别张广文王建,留别张广文的意思,留别张广文赏析 -诗词大全
留别张广文作者:王建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谢恩新入凤凰城,乱定相逢合眼明。
千万求方好将息,杏花寒食的同行。
篇13:留别王维的赏析
龙门留别道友
作者:刘沧朝代:唐体裁:七律 一顾恩深荷道安,独垂双泪下层峦。飞鸣北雁塞云暮,
摇落西风关树寒。春谷终期吹羽翼,萍身不定逐波澜。
篇14:留别王维的赏析
留别山中友人作者:刘沧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欲辞松月恋知音,去住多同羁鸟心。秋尽书窗惊白发,
晚冲霜叶下青岑。大河风急寒声远,高岭云开夕影深。
相关文章:
关于王维著名诗句02-02
相思王维的古诗02-02
王维的山水诗词02-02
王维的诗全集02-02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02-02
王维相思的诗句带拼音02-02
王维笔下的秋雨诗句02-02
王维描写自然的诗02-02
与“人生”有关的名言警句02-02
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