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校企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学徒制, 也可称为新型学徒制, 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是企业职业培训与学校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 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 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 工学交替, 岗位成才[1]。现代学徒制是培养理实兼备人才的迫切需要, 是精湛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出路, 是“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关键核心[2]。
2014年8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要求,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 。2015年7月, 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人社厅发﹝2015﹞127号) , 并附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从此拉开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序幕。
二、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群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群指的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通信信号设备制造与维护、铁道通信及信息化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四个专业。铁道信号专业群对应的就业岗位是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运行和施工单位, 主要从事通信、信号和信息设备的运行、施工、维护等工作。近几年, 该专业群服务的企业人才需求旺盛, 但其对应的岗位安全生产要求极高。一方面具有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又由于安全压力给深度校企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带来了困难。因此, 我校采取边探索、边推进的策略, 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为目标, 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有益尝试。
三、探索与实践
(一) 推行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一体化方式, 采取定单式联合培养
努力实现“五对接”即:专业招生数量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 考生素质要求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考试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选拔方式与企业的员工素质要求对接, 录取方法与企业的职工考核制度对接, 完成“准学生→学生”的选拔, 体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现代学徒制特色。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将岗位性较强的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课设置成学徒制课程, 即与企业岗位直接对接或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能够完成的课程, 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授课。合理序化课程设置, 科学制定课程标准;精研岗位能力要求, 完成课程纵向衔接;按照岗位工作目标, 做好课程实施计划。
(二) 采取“预分实习”的顶岗实习方式, 完成学生的“双身份”学习
目前铁路相关企业一般在学生第五学期开始前完成招聘工作, 此时学生拥有“学生”+“未来员工”的身份。但由于铁路岗位具有安全风险高的特点, 学生很难进入生产一线现场实习, 因此采取“预分实习”的顶岗实习方式, 所谓“预分实习”, 就是学生到签约的各铁路局预分配的基层单位实习。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实习, 并与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签订师徒合同, 由师傅领着徒弟干。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掌握职业技能, 感受企业文化, 培养了综合职业素养, 能快速完成从“准员工”到“员工”的转变。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远程管理, 根据学校与企业签订的相关协议, 顶岗实习结束, 学校和企业分别对学生 (学徒) 进行技能考核验收, 学生还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全部考核合格后, 学生 (学徒) 才能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三) 在企业职工培训基地进行岗前培训, 开发对应的实训项目, 强化训练, 实现做中学, 学中做
由于铁路电务企业现场安全要求极高, 职工提高技能一般是在企业职工培训基地进行, 而且培训基地的训练设备针对性很强。为摆脱以前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 不使其简单的成为廉价劳动力, 让学生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学校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基地”协议, 在学生上岗之前, 利用1个月的时间, 由学院的“长白山技能名师”, 企业的“专家讲堂成员”和高级技师等为学生开展专项培训与强化训练。我们共开发了4个基础项目, 搭好学生入企的桥梁。
(四) 校内顶岗实习采用“轮岗制”和“项目制”
部分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基地采用现场标准设备, 构建企业工作环境, 结合铁路电务专业维护特点, 设置岗位, 学生按照“班组”的组织形式进行“工作”, 每个班组一般不超过8人。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员, 负责技术指导与技能训练;院内教师需要把实习内容项目化, 每个老师负责一个项目, 担任项目负责人, 负责安排学生日常项目流程及考核, 采取教师定岗不动, 学生每个岗位对应的项目考核合格之后, 再到其他岗位轮岗, 直至每个岗位均考核合格为止。
针对顶岗实习对应的岗位培训特点, 老师开发科研项目或者设定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 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结对子负责对应的各个项目, 学生申请加入, 通过项目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形成“双体系”的校企课程结构
建立健全合作教育的目标体系,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循序渐进式的立体分层次校企合作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掌握熟练的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立体分层次校企合作教育活动过程详见图1[3], 以此为导向形成了“双体系”的校企课程结构, 完善了“三段培养, 动态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 优质教学或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对校内合作基地, 企业捐赠设备, 参与设计, 提供兼职教师进行技能训练与指导, 学校设计开发实训项目, 与企业共同协商学习工作内容;对校外合作基地, 企业投入资金和设备, 学校输入项目和教师, 制定“双标准”考核体系, 促进优质教学培训资源共享, 同时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通互融。
高薪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担任教师, 组建“双师教研室”, 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担任设备维护或者施工作业的技术人员, 进行挂职 (岗) 锻炼, 促进人才“双向培养”。
摘要:将现代学徒制引入到铁道信号专业群中, 在实践过程中采取了定单式联合培养、采取“预分实习”的“轮岗制”和“项目制”顶岗实习方式,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形成“双体系”的校企课程结构。提升了学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铁道信号
参考文献
[1] 张玲, 刘家瑞, 杨翠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智慧课堂的构建与案例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7 (5) :41-45.
[2] 曾元源, 胡海祥.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制度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17 (7) :32-36.
[3] 罗祥华.从教学合作到协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发展路径[J].教育探索, 2016 (11) :51-54.
相关文章:
控制系统中的信号02-05
一种交通路口信号控制算法研究02-05
交通信号优化控制02-05
感应式信号控制02-05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平台02-05
控制信号系统02-05
行人控制信号灯02-05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02-05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02-05
海信信号控制系统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