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杂交早稻

关键词: 早稻 黄冈市 湖北省 杂交

三系杂交早稻(精选三篇)

三系杂交早稻 篇1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植株叶鞘、稃尖紫色, 株高85 cm, 剑叶挺直上举, 长30 cm,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穗大粒多, 着粒较密, 谷粒细长。有效穗数345万穗/hm2, 穗长21.5 cm, 穗总粒数120粒, 结实率75.6%, 千粒重25.5 g。苗期分蘖力较强, 生长势旺, 长势繁茂, 后期抽穗整齐, 转色好, 成熟时叶青籽黄, 抗早衰。

1.2 生育期

金优152在湖北黄冈3月25日播种, 4月25日移栽, 6月20日左右始穗, 7月22日左右成熟, 全生育期约119 d;后三田 (油菜田、小麦田、秧田田) 于4月5日播种, 5月10日移栽, 7月25日左右成熟, 全生育期约111 d。

1.3 米质和抗性

1999—2000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试, 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糙米率78.3%, 精米率70.4%, 整精米率49.5%, 长宽比3.3, 垩白度5.5%, 垩白率26%, 直链淀粉含量21.2%, 胶稠度43 mm, 蛋白质含量9%, 达部颁2级优质米标准, 米饭较柔软, 食味好[1,2]。2000年经宜昌病鉴点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 高感稻瘟病。

1.4 产量表现

1998年湖北省早稻预试中产量6 763.65 kg/hm2, 比对照博优湛19增产21.9%,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湖北省早稻区试平均6 948.15 kg/hm2, 比博优湛19增产5.8%, 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湖北省早稻区试平均6 849.85 kg/hm2, 比博优湛19增产0.05%, 增产不显著。2001年在黄冈市武穴大金镇种植油菜茬田11.5 hm2, 4月2日播种, 5月14日移栽, 7月23日左右成熟, 平均产量8 100 kg/hm2, 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6.5 kg/hm2, 米质优于金优402。2002年湖北省阳新县种植面积15.5 hm2, 前三田 (空白田、草籽田、其他绿肥田) 平均单产7 875 kg/hm2, 比金优402增产4.76%, 生育期也较对照早2~3 d。2010年湖北天门、京山、黄冈等地共种植面积逾1万hm2, 平均产量7 500 kg/hm2。根据各地农民反映, 早稻金优152不仅生育期较早, 而且产量高, 米饭食味也佳。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

早稻是空白田, 应在3月20—25日播种, 油菜田于4月1—5日播种。空白田的播种量秧田播量375 kg/hm2;油菜田的播种量秧田播量225 kg/hm2。播种后, 采用尼龙薄膜覆盖保温育秧。播种前, 要施足秧田底肥, 施复合肥750 kg/hm2, 同时要及时催芽, 抢晴播种。播种后15~20 d, 秧苗达到3叶1心时要追施断奶肥1次, 追施尿素150 kg/hm2, 同时注意上水通风, 天气晴好时, 可采取早揭膜晚盖膜, 促使秧苗尽快适应自然温度, 茁壮成长[3]。播种20~25 d后, 秧苗达到5叶1心时, 追施送嫁肥1次, 施尿素150 kg/hm2, 同时在插秧前1~3 d喷施农药1次以防治稻蓟马。

2.2 适期移栽, 合理密植

秧苗5叶1心至6叶1心时 (播种后约30 d) 要及时移栽。移栽前要整好大田并施足底肥。大田施复合肥6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插足基本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按13 cm×20 cm规格移栽, 密度37.5万穴/hm2, 每穴插4~5粒谷苗, 插足基本苗150.0万~187.5万根/hm2, 确保苗足快发。

2.3 水肥统筹, 促进早发

秧苗移栽后, 要及时灌水, 使水深达5~10 cm。返青后, 进行浅水管理, 水深3~5 cm, 这样有利于早分蘖。当苗数达到约10根/穴时, 要及时放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天气晴好时一般晒田7 d左右, 连续阴雨天气时晒田10 d左右, 晒田结束后, 要及时上水, 一直到抽穗灌浆后, 田间都要保持干干湿湿。进行湿润灌水, 有利于后期成熟时叶青籽黄不早衰[4]。秧苗移栽到大田5~7 d后, 要及时追肥, 按照“前重后轻”施肥法进行大田追肥, 追尿素225 kg/hm2, 晒田复水后, 再追施尿素150 kg/hm2, 然后再看苗进行少量追施。

2.4 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的危害, 分蘖期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和大螟的危害, 同时注意防治纹枯病的发生, 抽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摘要:从形态特征、生育期、米质、抗性、产量表现等方面介绍了三系杂交早稻金优152的特征特性, 并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适时播种、适期移栽、水肥统筹、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该水稻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系杂交早稻,金优15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生轩, 冷广峡.黄淮地区时稻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11) :11-12.

[2]张世院, 谢风超.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7) :50.

[3]涂意福, 官贵德.优质早籼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4) :23-25, 29.

三系杂交水稻母本直播繁殖技术 篇2

1 母本直播繁殖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1.1 适宜品种

选用苗期耐寒、后期抗倒的品种, 如金23A、V20A、珍汕97A、优ⅠA等。

1.2 适宜基地

母本直播繁殖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应选用隔离条件好、土壤肥力中上、排灌方便、无冷浸田等田块作为繁殖基地。

1.3 适宜播期

由于母本播后的生长发育均于大田中进行, 为防止母本播后低温阴雨导致的烂芽、烂秧现象发生, 在湘北, 春繁母本播种时段一般安排在4月下旬 (气温稳定通过12℃) , 选晴好天气播种为宜。

2 母本直播的特点和优势

2.1 根系发达

直播在生育初期垂直生长的根系较多, 由于避免了移栽工序引起的人为植伤, 随着生育期的延长, 横向生长的根数迅速增加, 至抽穗期前后, 整个耕作层形成了庞大、高活力的根系群。

2.2 容易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母本直播在生长前期单株营养面积大, 土壤可供养分与地上部分阳光充足, 而且无移栽植伤现象, 因此分蘖发生早、快, 低位分蘖成穗率高, 容易形成穗大粒多、主蘖整齐、苗穗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父本小苗移栽, 一般为一叶一心时移植, 此时秧苗还处于自养阶段, 移栽后易活棵, 利于早发, 能增加父本的穗粒数, 花粉量充足, 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

2.3 有利于除杂保纯

移栽方式提倡插多本 (一般每蔸3或4粒谷) , 杂株与母本同插在一蔸中, 由于杂株生产来源的复杂性和表现形态的多样性, 存在除杂难的弊端。特别是对纯度稍低的母本, 由于主穗与分蘖穗抽穗不整齐, 有的农户在田间除杂时往往只拔除杂株主穗, 忽略了杂株分蘖穗, 残留杂株在田间自然串粉, 种子纯度难以保证。相比之下, 直播每粒种子单独发育成蔸, 发现杂株全蔸拔掉, 既方便又彻底, 对提高种子纯度有利。

2.4 增产效果显著, 经济效益提高

据统计, 我场近年来累计示范推广繁殖面积6750亩, 平均每亩增产30 kg左右, 加上每亩节省种子1~2 kg, 减少劳动工日3~5个, 累计增加的直接经济效益在336~442元之间。由于单产增加, 减少了繁殖面积, 可用于播种其它农作物, 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可观。

3 繁殖技术要点

3.1 前期培管

主要是搞好父本移栽前的田间管理。

3.1.1 精细整地分厢, 施足基肥。

春繁直播田要求做到田平、土碎、疏松、草净, 播种前亩施腐熟饼肥40 kg、磷肥40 kg、钾肥20 kg、尿素10 kg作基肥。田整平后, 按母本120 cm、父本行沟50 cm拉绳开厢, 做到厢平沟直。

3.1.2 集中催芽, 精细播种, 早管促早发。

采取常规催芽法集中催芽, 当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时, 按亩播3 kg (发芽率90%以上) 的用种量分厢定量播种。播种时做到稀、匀, 播后塌谷, 保持湿润至出苗。两叶一心时亩施5 kg断奶肥, 同时亩喷多效唑90 g, 科学管水,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3.1.3 适时播插父本。

根据母本播种后的长势情况, 按时差5~6 d旱播父本育小苗, 当父本达一叶一心时即可移栽至大田, 株行距为13.3 cm×26.7 cm, 每蔸3或4苗。父母本间距为13.3 cm, 父本两叶前移栽结束, 移栽时田间应保持湿润。

3.2 中后期培管

主要是搞好父本移栽后的田间管理。

3.2.1 严防杂草危害。

由于田间杂草与直播稻同步生长, 种类多、密度高、生长旺盛, 危害重, 因此直播繁殖的成败与杂草防治密切相关。直播防除杂草必须采取化学防除为主, 生态防除相结合的整体对策。 (1) 采用适宜的耕作栽培措施, 尽可能压低前作的杂草基数; (2) 进水泡田后使用拖拉机旋耕灭茬, 打捞杂草浮渣, 以减轻杂草的危害; (3) 适当增加播种量, 促水稻早生快发、早封行, 既能以苗压草, 又有利于繁殖高产; (4) 结合匀苗间苗人工拔除杂草; (5) 父本移栽活棵后用水稻直播田专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

3.2.2 肥水管理。

(1) 肥料使用:直播田的用肥总量与移栽田大致相等, 但施肥方法必须调整, 在重施底肥的基础上, 在4~5片叶时亩施尿素5 kg作分蘖肥;同时对父本追施偏肥, 亩用氮、磷、钾肥各5 kg或复合肥12 kg深施于父本行间, 定向培育父本。后期根据禾苗长势酌情补施穗粒肥。 (2) 水分管理:父本移栽后及时露田, 以利扎根。母本叶龄8~9片叶、单株分蘖4~5个、亩苗数达24万苗左右时排水晒田, 直至田土开裂、叶色褪淡时再覆水。扬花授粉期适当加深水层, 灌浆期保持田间湿润, 直到收获, 切忌断水过早。

3.2.3 及时间密补稀。

当母本3~4片叶开始进行间密补稀, 消灭缺行、缺蔸, 使禾苗分布均匀。春繁直播应按“3寸不匀、4寸不补、6寸补一株”的原则进行间密补稀, 补苗应带泥随拔随补。同时搞好父母本交界处母本的拔除工作, 以保证父本有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 避免母强父弱, 造成父母本发育不平衡。

3.2.4 正确喷施“920”。

直播稻分蘖发生早, 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 主分蘖穗无明显差异, 抽穗整齐, 但由于直播稻根系入泥浅, 群体密度大, 茎秆较细, 抗倒能力差, 因此“920”喷施时间要适当推迟, 总用量也要适当减少, 以达到控高防倒的目的。喷施时严格掌握第1次, 重点施好第2次, 灵活施用第3次。

3.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由于直播稻群体密度较大, 田间荫蔽, 通风透光性差, 容易诱发病虫害, 进入分蘖盛期后要特别加强对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的综合防治, 以保植株健壮。

3.2.6 严格除杂保纯, 确保种子质量。

杂交早稻肥水管理关键技术 篇3

1 管好秧田肥水,培育带蘖壮秧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的第1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产的基础工作。杂交早稻在秧田播种前要施足高效复合肥(含N、P2O5、K2O各15%或16%,下同)300kg/hm2作基肥,在秧苗一叶一心期、三叶一心和移栽前3~5d各追施尿素60kg/hm2左右分别作断奶肥、分蘖肥和送嫁肥,以满足秧苗生长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

播种后做到出苗前秧田放干水,出苗后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浅水勤灌,如遇低温则适当加深水层,低温过后逐渐排水至浅水层,以利于形成分蘖壮秧。

2 合理安排大田各生育阶段施肥比例

大田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以1∶0.5∶0.8为宜。氮肥分配比例为基蘖肥占85%左右,穗肥占15%左右。磷、钾肥的施用要根据其特性和稻体需肥规律进行[2]。磷具有很高的再利用率,稻体早期吸入的磷可在生育过程中反复多次地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因此,保证水稻前期施磷极为重要。钾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的形成和运转,增加籽粒重量,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老化,增强抗御病虫和灾害能力[3,4],特别是在茎杆伸长期施钾,能促进茎秆纤维素的发育,使茎秆强健,有效防止倒伏现象发生。因此在磷、钾肥的施用技术上,应安排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60%左右作基肥,40%左右作穗肥,以满足杂交早稻各生育阶段生长发育对磷、钾肥的需要。

3 大田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

杂交早稻移栽后,大田分蘖始期比常规早稻早7d左右。为了满足杂交早稻早发的需要,要在移栽前结合大田耕地施足高效复合肥500kg/hm2作基肥的基础上,将大田分蘖肥提早到移栽后3~5d施用,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撒施尿素112.5kg/hm2,瘦田和肥田应酌情增减施肥量,促进大田低位分蘖的发生,以达到早发争足穗的目标,为高产奠定足穗的基础[5,6]。

4 看苗适施穗、粒肥

为发挥杂交早稻壮秆大穗的优势,要在晒田复水后(颖花分化期)施氯化钾75kg/hm2作促花肥;当剑叶抽出长度的1/2时,施尿素37.5kg/hm2左右作保花肥,有利于形成壮杆大穗。有条件的还应在见穗期和齐穗期各用磷酸二氢钾1 500g/hm2对水750kg/hm2(叶色发黄的还要加入尿素7.5kg/hm2)于下午喷施作粒肥,以提高结实率,促进灌浆,增加粒重[7]。

5 大田科学管水

移栽至返青阶段灌2~3cm深的水层护秧。分蘖前期应浅水勤灌。当总苗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苗数)达到计划成穗数时开始排水晒田[8]。晒田要掌握“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当总苗数达到300~375万株/hm2时要排水晒田,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壮杆促根促大穗;对苗数迟迟达不到此标准的迟发田,前作为冬闲、绿肥等茬口的“前三田”早稻到了5月20日、前作为油菜等茬口的“后三田”早稻到了5月28日左右也要晒田。晒田晒到田边丝毛裂、田中稍硬皮时复水。拔节孕穗至抽穗开花阶段要保持浅水“养胎”和“护花”。灌浆期采用每灌1次浅水、自然落干后1~2d再灌的方式,使稻田保持湿润,有利于养根保叶增粒重。

摘要:阐述了杂交早稻肥水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管好秧田肥水、培育带蘖壮秧;合理安排大田各生育阶段施肥比例;大田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看苗适施穗、粒肥;大田科学管水等内容,以指导杂交早稻的合理施肥和科学管水。

关键词:杂交早稻,肥水管理,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邵亚飞,钱宗华,於永杰,等.超级稻武粳5机插秧超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4X):19.

[2]王贺正,马均,李旭毅,等.水稻苗期生理生化特性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2009,24(4):174-178.

[3]阴小刚,余增钢,吴晓芳.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52-53.

[4]熊文兵,丁美花.水稻施肥田间试验设计及产量效应模型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03(2):33-35.

[5]胡启山.杂交晚稻各生育时期的水浆管理技术[J].科学种养,2008(10):13.

[6]夏存宏.水稻生育后期水浆管理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06(3):47.

[7]孙艳,郭振军,王秀艳,等.水机水稻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6):37.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杂交方式02-03

杂交桑品种02-03

杂交制种02-03

推广杂交玉米02-03

系统杂交02-03

有性杂交02-03

艾滋病会议记录02-03

艾滋病例会会议记录02-03

小学优秀作文:家乡的变化02-03

一年级学优生辅导计划02-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杂交方式 下一篇:有性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