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白内障手术

关键词: 白内障

大型白内障手术(精选四篇)

大型白内障手术 篇1

1 临床资料

本组66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年龄39~87岁,其中先天性白内障1例,其余均为老年性白内障,双眼手术16例,有糖尿病史的38例,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16例,本组术后除1例先天性白内障外,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不良并发症。

2 结果

术后分别对比术前视力,对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进行测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

3 术前护理

3.1 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年龄差别很大,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分别对患者通过书面、口头、录像等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说明术前要戒烟、做好头部清洁、不化妆等,进入手术室前要摘除发夹、假发等头饰和首饰。

3.2 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是术前心理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患者对手术疗效的忧虑心理较为普遍,又由于手术费较高、患者迫切渴望改善视力,对手术寄予厚望,易产生浮躁、焦虑的心情[1]。因此我们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我院眼科的医疗条件及技术水平,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对本次手术的信心。而心理护理的难点和重点在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因其在白内障患者中所占比例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老年人本来就容易产生孤独感,再加上视力不断下降,有的甚至失明,使其自然就产生一种世界从此就在其眼前消失的感觉。所以更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

3.3 术前准备

3.3.1 术前应了解手术的类型,患者的全身情况。

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稳定在一定的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要达到尿糖阴性状态,血糖控制在6.7mmol/L以下为最佳手术指征,最高不超过8.3mmol/L;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达到无咳喘状态[2]。因血压偏高,术中易出血,血糖偏高,影响伤口愈合。

3.3.2 术前应了解过敏史,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做好处理及应急准备。

术前嘱患者注意保暖,严防感冒。防止术中及术后打喷嚏或咳嗽,引起术中玻璃体脱出及出血多,术后伤口裂开或人工晶体移位。监测生命体征、视力和眼压,并协助医生做好光定位、色觉、角膜曲率、眼轴及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等检查。

3.3.3 术前3d患眼点抗生素眼药水;

术前1d剪术眼睫毛,用0.9%生理盐水加妥布霉素冲洗泪道;术晨用3%硼酸溶液冲洗结膜囊;术前30min钟按医嘱注射术前用药,术眼用0.5%托品酰胺散瞳。

4 术后护理

4.1 心理护理

及时反馈手术完成的情况,向患者多传达有利信息,如手术顺利、手术成功等,告之患者达到了手术的目的,让患者放心,以减轻患者术后的心理负担。

4.2 嘱患者平卧1~2h,放松头部,避免过多活动,切勿突然坐起、低头、弯腰、提取重物、咳嗽、打喷嚏等,以防止出血。

4.3 有前房出血时,宜半卧位,防止血液流入玻璃体内。

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老年体弱者也宜取半卧位。

4.4 如持续眼痛、渗血、分泌物多等应报告医生,查明原因。

严密观察眼部情况,及早发现并发症,每天换药时注意观察眼睑是否红肿、结膜分泌物、创面愈合及瞳孔前房恢复情况,有无前房渗出、出血及眼内感染,角膜有无混浊水肿,观察眼压及瞳孔大小,发现异常及时作好相应处理[3]。

4.5 注意眼部卫生

老年患者,注意食物的营养质量,给予必要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保持大便通畅.两天无大便或排便困难者,可给予缓泻剂。

5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3d出院,做好出院指导,以确保患者术眼视力成功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嘱患者出院后一周、两周、三个月定期门诊复查,按时点眼药,一日三次,坚持一个月,并指导正确的点药方法,不揉眼,防止眼部外伤,注意一个月内禁止做低头动作,半年内不做体力劳动,防止视疲劳,如果术眼发生疼痛、视力下降等随时就诊[4]。对老年人及言语不能沟通的患者对其家属作书面指导。

6 讨论

在我国,白内障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法[6]。因此,做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除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指导外,还要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处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最佳状态,从而保障手术的最佳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术前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及眼部准备工作;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做好生活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分别对比术前视力,对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进行测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结论 加强对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潘虹,王风华,池成涛.白内障超声乳化围手术期护理心得[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29(5):59~60.

[2]赵芳.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规模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4(26):46~47.

[3]王伟智.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5(6):101~102.

[4]史学军.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观察及护理[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1(6):2002~2003.

[5]王淑清,庞楠楠,张司莹.318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前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8,11(3):119~120.

白内障手术最新进展 篇2

典型手术

白内障手术是一项门诊手术。为摘除白内障,外科医生需要在眼睛晶状体周围作一个圆形切口,然后使用超声技术使其破碎,从而摘除浑浊的晶状体。然后,将新的晶状体滑入眼部。

一些外科医生仍然使用手术刀作切口。但是,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使用超声短脉冲(飞秒) 激光。这样作的切口比用手更加精确,且可使白内障变软,更容易摘除。同时也让手术更安全些。另一个优势是激光可以更好地将植入的晶状体置于中心。3D影像整合激光提高精确度。

最新趋势

另一项更新的精密技术称为术中波前像差仪。待白内障被摘除,与显微镜相连的设备可测量眼部的总屈光不正。从根本上而言,这保障我们更准确地植入屈光力更适合眼部的晶状体,并增加实现目标的把握。对于之前接受过LASIK或PRK等激光视力矫正的人, 这项技术特别有用,一般我们的术前测量和计算并没有那么准确。

激光和术中波前像差仪也提高了消除散光(角膜或晶状体形状缺陷导致成像扭曲或模糊) 的准确性。在白内障手术期间,外科医生在角膜中小心翼翼地作切口,使曲率正常化,从而矫正轻微的散光。至于更严重的散光,外科医生可将特殊的晶状体——环形眼内晶状体植入眼内。这可让人更清晰地看远处,减少对眼镜的依赖,但仍需要戴老花镜看近处。

事实上,无论有没有散光,所有标准的晶状体置换术需要在术后使用老花镜。然而,你可以考虑特殊多焦点置换晶状体,它与双光眼镜类似,可矫正远视和近视。但是,大多数有严重散光的人不适合这些晶状体。

考量

虽然这些技术非常好,但医疗保险仍未覆盖它们的花费。与医生谈谈,接受白内障手术需要支付哪些费用。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白内障手术并不是没有风险。可能发生毁灭性的并发症,如严重视力下降、出血和感染。这些并发症非常罕见,大多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演练和仪器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需记住的是,白内障手术并不能将你的视力恢复到年轻时候的视力水平。但幸运的是,大多数患者对视力恢复结果感到非常兴奋。

* FDA正在评估新的晶状体,可让更多散光者成为多焦点晶状体的潜在适合人选。

大型白内障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 (122眼)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男78例 (80眼) , 女42例 (42眼) , 年龄6~80岁。眼伤情况:伴有角巩膜穿通伤28眼, 虹膜根部离断16眼, 晶状体半脱位及全脱位9眼, 眼内异物5眼, 晶状体囊膜破裂17眼, 虹膜前粘连47眼。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时机和方式, 分为一期组 (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和二期组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

1.2 方法

1.2.1 手术时机。

宜尽早进行, 儿童和晶状体囊破裂者伤后应立即手术, 晶状体浑浊和眼伤严重者, 于控制炎症和伤情后2周内进行手术。本研究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择期进行手术, 其中立即手术32眼, 2周内手术66眼, 1月内手术24眼。

1.2.2 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伤情选择。囊膜未破裂41眼, 玻璃体疝切除后进行白内障摘除术;囊膜破裂56眼, 前房内注入黏弹剂, 待前房空间稳定后行玻璃体疝切除, 然后进行白内障摘除术, 上述为一期植入组。角巩膜创口>3 mm和有晶体脱落25眼, 选择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 为二期植入组。手术大致步骤为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局部麻醉 (小儿行全麻) , 然后在眼科手术显微镜的观察下进行异物清除, 然后行白内障常规超声乳化吸出术, 再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ICL) 。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一期组和二期组患者治疗前视力和治疗半年后视力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期组和二期组患者治疗前大部分视力均小于0.05, 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恢复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复明率相似,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 *P<0.05。

3 讨论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因伤情不同, 受患者年龄、病情程度及炎症情况的影响需采取不同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来对症治疗, 以免耽误患者最佳的救治时机, 影响视力的恢复效果。

研究发现[2],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应按照以下方法: (1) 手术时机的选择应遵循“宜早不宜迟”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时机。具体选择方法:晶状体皮质膨胀并脱落, 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以免形成炎性或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或角巩膜创口, 外伤性白内障的情况, 为了减少多次手术造成角膜不规则散光, 应先取出眼内异物, 闭合创口, 控制炎症后, 再进行二期ICL;儿童为了避免弱视发生, 应在炎症基本控制的情况下1周内尽早安排手术治疗。 (2) 手术方式的选择:囊膜未破裂, 处理后, 行常规白内障的囊外摘除手术;囊膜破裂, 依据外伤性白内障晶体是否脱落, 可选择后房型ICL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上述原则可以尽可能的保留前囊, 减少手术次数, 控制炎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术后视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只有通过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蒯勇, 陈庆明.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机及方法的探讨[J].实用防盲技术, 2013, 8 (2) :51-54.

大型白内障手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5 月至2015 年8 月来我院眼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85 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93 例与对照组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 92 例。其中, 观察组中共137 只眼患白内障, 男43 例59 眼, 女50 例78 眼;年龄56~81 岁, 平均 (61.24±3.12) 岁;患者病程0.5~11 年, 平均 (3.94±0.72) 年;根据LOCS Ⅱ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对患者的晶体核硬度进行分级后, 患者核硬度均在Ⅲ~Ⅴ级。对照组中共有142 只眼患白内障, 男40 例62 眼, 女52 例80 眼;年龄58~79 岁, 平均 (63.04±3.06) 岁;患者病程0.5~10 年, 平均 (4.01±0.69) 年;根据LOCS Ⅱ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对患者的晶体核硬度进行分级后, 患者核硬度均在Ⅱ~Ⅲ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 术前先给予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为患眼散瞳, 采用2% 的利多卡因对球周进行表面麻醉, 再轻压眼球3~5 min以降低眼压, 软化眼球;术中要从上方角膜缘开始, 以穹窿为基底将球结膜剪开, 并迅速给予烧灼止血, 然后在其角膜缘后约2 cm处用巩膜隧道刀将患者的半层巩膜切开, 其刀口长度6~7 cm, 再向内做巩膜隧道至透明角膜内约1 cm, 然后将粘弹剂注射入前房, 9 点方位处的角膜缘做一约1 cm的穿刺作为手术的辅助切口, 并用自制而成的作截囊针状的连续撕囊, 常规进行核皮质的水分离的同时, 再次用巩膜隧道刀将其巩膜隧道的切口扩大, 直至大于内口方可停止, 将晶状体核旋至房前, 根据患者晶状体核的大小进行手法劈核, 一般将其劈至2~3 块, 再用晶体圈将晶状体核从晶状体内核的下方缓慢地托出切口, 将残余皮质及粘弹剂用吸引针清理干净后, 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 仔细检查其切口有无渗漏, 若有渗漏则将切口用1~3 针进行缝合, 若不存在渗漏, 则无需缝合, 然后将结膜归为后进行电凝;将妥布霉素及地塞米松等在球结膜下进行注射, 并为患者戴上眼罩, 预防感染。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 其术前的处理措施及巩膜切口与观察组患者一致, 但是其晶状体核是通过原位超声乳化吸出, 非手法取核, 在清除皮质时要将巩膜隧道切口扩大约5.5 cm, 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后, 将残余皮质及粘弹剂用吸引针清理干净, 并仔细检查其巩膜处的切口是否密闭, 注意预防感染。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有无改善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稍优于对照组患者,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与术前比较, 对照组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细胞密度及六角型细胞所占比例等角膜细胞改善情况均显著低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白内障是导致中老年患者的行动不便的重要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 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的超声乳化技术, 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但超声乳化手术适用于LOCS Ⅱ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中Ⅰ ~ Ⅲ级的硬核, 但对于Ⅳ、Ⅴ级的患者并不适用, 因为在乳化过程中由于时间延长或能量提高等原因, 术中极易导致患者的眼内组织发生损伤;另一方面, 超声乳化技术不仅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而且超声乳化器材价格昂贵, 不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较超声乳化手术,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不仅对患者眼组织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安全性更高, 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节约治疗费用, 最重要的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不受患者晶状体核硬度的影响, 另外,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还具有切口自闭性好, 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稳定性高等优点, 适用人群更为广泛, 比较容易在基层医院中开展。本研究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比较发现,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状况无明显差异, 但术前、术后比较患者改善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一研究结果与史天禹[3]、郑开兰[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各有其优势, 但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更容易在医院中开展, 其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而超声乳化手术随限制较多, 但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善作用显著, 因此, 临床治疗白内障应根据医院条件、患者疾病状况及接受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术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为白内障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参考和依据。方法 将185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93例与对照组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 92例,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预后均良好, 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术前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细胞密度及六角型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不仅更安全可靠, 简单易行, 而且还能够节约费用,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小切口手术

参考文献

[1]王晓华, 张新, 蒋渝.小切口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09, 30 (6) :855-857.

[2]费玉喜, 张志娟, 吴春松, 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 2013, 13 (2) :34-36.

[3]史天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 2015, 24 (2) :348-34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灰色评价法 下一篇:锁定加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