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
论文题目:文化线路视角下的历史城镇活态化策略研究 ——以秦蜀古道陕西段线路历史城镇为例
摘要:“秦蜀古道”作为我国古代沟通南北的浩大的交通型文化线路遗产,其沿线城镇发展历经数千年,见证了南北军事、邮驿、商贸、文化等交流历程,及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历史遗存,是秦蜀古道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随着秦蜀古道的衰落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线路历史城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及冲击,正在逐渐被现代化城镇所同化,面临历史风貌不存、历史职能衰败、历史文化消逝、活力无法延续等困境。如何有效的对线路历史城镇合理更新改造,延续历史城镇的历史特色,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存,突出地域文化特点,恢复历史城镇的活力,成为线路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文化线路”为切入点,以秦蜀古道陕西段及沿线历史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秦蜀古道陕西段及沿线历史城镇的调查,归纳秦蜀古道影响下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特征并充分认识其价值内涵,深入剖析陕西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面临的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对文化线路视角下历史城镇活态化的内涵与基本思路的探索,从区域及城镇层面提出活态化策略。根据论文研究框架,着重论述以下四方面内容:(1)探索理论基础:基于对文化线路及遗产活化理论的解读与分析,对文化线路视角下历史城镇活态化的内涵进行阐释,奠定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区域及城镇层面提出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的基本思路;(2)归纳主要特征:基于大量的文献、史志查阅以及田野调查,以秦蜀古道陕西段这一文化线路为背景线索,深入剖析沿线历史城镇的生成与发展动力以及在秦蜀古道影响下线路历史城镇的时空分布、层级分布、城镇选址、空间形态及历史职能等多方面的特征,力图对秦蜀古道陕西段线路历史城镇的状况作出较为清晰的梳理与总结,为研究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活态化提供扎实的基础;(3)剖析现实困境:剖析陕西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的关键因素,深入探讨陕西线路历史城镇在区域统筹、城镇保护、旅游开发三大方面的现实困境。(4)提出活态化策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关联性与差异性特征,从区域及城镇两个层级搭建陕西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策略框架。并从区域层面提出“城镇分级、线路串联、分区活化、网络联动”的四大活态化策略;城镇层面从“文化保育、产业生长、环境生长、整体调控”四个维度提出活态化策略。本文基于文化线路的视角,研究秦蜀古道陕西段线路历史城镇,不仅能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特性与价值,实现历史城镇的全面保护,而且有助于将独立的历史城镇融入区域环境,实现区域竞合与联动发展。通过对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策略的提出,达到促进陕西线路历史城镇活力恢复及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线路;秦蜀古道;历史城镇;活态化;武侯镇
学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的困境
1.1.2 “文化线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1.1.3 “蜀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申遗
1.1.4 “活化”成为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范围
1.3.3 研究对象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1 文化线路研究现状
1.4.2 秦蜀古道研究现状
1.4.3 历史城镇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内容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2 文化线路视角下历史城镇活态化内涵及基本思路
2.1 相关理论解读
2.1.1 文化线路理论
2.1.2 遗产活化理论
2.2 文化线路视角下历史城镇活态化的内涵
2.2.1 研究区域的扩大
2.2.2 研究内容的扩展
2.2.3 文化内核的复活
2.3 文化线路视角下历史城镇活态化的基本思路
2.3.1 区域层级:构建“点—线—面—网”的活态化网络
2.3.2 城镇层级:形成“保育—生长—调控”的活态化路径
2.4 本章小结
3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基础研究
3.1 秦蜀古道陕西段背景及特征研究
3.1.1 秦蜀古道的历史脉络
3.1.2 秦蜀古道陕西段交通路线构成及分布
3.1.3 秦蜀古道陕西段的历史职能
3.1.4 秦蜀古道陕西段的特征总结
3.2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生成与发展的动力
3.2.1 自然环境的制约
3.2.2 政治因素的干预
3.2.3 古道交通的驱动
3.3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群体关联性特征研究
3.3.1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群的时间分布关联性
3.3.2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群的空间分布关联性
3.3.3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群的等级结构关联性
3.3.4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群的文化内核关联性
3.4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个体差异性特征研究
3.4.1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聚落选址差异性
3.4.2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空间形态差异性
3.4.3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历史职能差异性
3.4.4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的文化内核差异性
3.5 本章小结
4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4.1 陕西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的现实困境
4.1.1 区域层面的现状及问题
4.1.2 城镇层面的现状及问题
4.2 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策略框架
4.3 区域层面的活态化策略
4.3.1 城镇分级策略:明确线路历史城镇活化等级
4.3.2 线路串联策略:建立线路历史城镇线性联系
4.3.3 分区活化策略:划分三大线路历史城镇群
4.3.4 网络联动策略:形成线路历史城镇活态化网络
4.4 城镇层面的活态化策略
4.4.1 文化保育策略:整体保护,适度活化
4.4.2 产业生长策略:优化业态、活态发展
4.4.3 环境生长策略:环境重塑、和谐发展
4.4.4 整体调控策略:全民参与,多方调控
4.5 本章小结
5 文化线路视角下武侯镇的活态化策略研究
5.1 秦蜀古道影响下的武侯镇生成与发展
5.1.1 武侯镇形成发展的背景
5.1.2 秦蜀古道影响下的武侯镇发展历程及城址变迁
5.2 武侯镇在秦蜀古道文化线路上的意义
5.2.1 武侯镇在秦蜀古道层面的地位与作用
5.2.2 武侯镇在线路历史城镇层面的独特性
5.3 武侯镇活态化的问题及挑战
5.3.1 镇区更新以大拆大建为主,古镇原真性丧失
5.3.2 历史文脉认知不足,古镇特色缺失
5.3.3 景点“孤岛化”严重,缺乏联动
5.3.4 旅游市场同质化竞争显著,产业亟待优化升级
5.4 文化线路视角下武侯镇活态化策略
5.4.1 区域层面的活态化策略
5.4.2 城镇层面的活态化策略
5.5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中的不足
6.2.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相关文章:
高校科协历史发展研究01-08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01-08
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01-08
基于绿色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研究01-08
赞美家乡的散文小学01-08
国庆赞美祖国的散文01-08
赞美春天的散文01-08
散文赞美母亲01-08
赞美校园的诗歌或散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