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美文

关键词: 增设 和解 程序

与自己和解美文(精选6篇)

篇1:与自己和解美文

与自己和解经典美文

一只瓢虫,爬上我的书桌。我用一本书去挡它的道,它稍稍愣了会儿,仿佛有点纳闷。尔后它伸出触角,小心地碰了碰那本书。那本书对于小小的它来说,无异于一座山丘。

我以为它要一往无前的,它却放弃了。它果断地转身,向别处爬去。我又用书去挡,它诧异地停下,重复先前的动作,用触角去碰那本书。等它确信自己不能推翻那本书时,突然扇动翅膀,飞到近处的窗帘上。稍事休息后,它从窗缝爬了出去,回到了大自然。

我在心里祝福这只瓢虫,它很聪明,懂得适时放手,与自己和解。

我们,有时却不及一只瓢虫。

认识一个叫荷的女子,才华横溢,是一家出版公司的顶梁柱。白天,她奔波在各个图书市场、搞调研、写策划方案。晚上,她约稿、写作、画画。常常文章写完,画画好,窗外天空已发白。

“累,真累。”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她没有时间完完整整听一首音乐,没有闲情去看一部电影。更遑论听听花开的声音,看看云飘的`样子,她甚至没有时间好好谈一场恋爱。

也知道这样的日子,过得很不是滋味,整天憔悴着一张脸,未老先衰。她说:“我一天不努力,也许就被剐人甩得远远的了。”重重压力之下,她变得越来越不快乐,最后,竟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一天,她趁人不备,跳了楼。

生命之弦,原有它承载的极限和底线,绷得过紧,势必弦断。

人生旅途中,我们不妨放缓前行的脚步,主动与自己和解。从一棵一棵的梧桐树下走过,从大朵大朵的美人蕉旁走过,倾听小麻雀们排着队在树上唱歌――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篇2:与自己和解美文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成长有多痛,我们终将与父母“和解”。

01

3岁时,第一天上幼儿园,死死拉着爸爸的手不愿松开,嚎啕大哭恳求爸爸不要丢下我。

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把我送到一个没有他和妈妈的地方。陌生的大人,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房间,陌生的玩具。

在爸爸下班接我回家之前,我真的一度以为,他和妈妈不要我了。

3岁的我,讨厌爸爸狠心把我送进幼儿园。

6岁时,在妈妈的要求下参加了书法兴趣班,教室的窗外永远有你追我赶玩游戏的同龄人,我只能眼巴巴地羡慕着。

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一定让我学枯燥乏味的毛笔字,实在是受够了因为钩不够弯、落笔不够有力,一遍又一遍临摹着一模一样的字帖。

常常做梦,都在用力洗着永远洗不干净的满手墨汁。

6岁的我,讨厌妈妈强迫我写出横平竖直的毛笔字。

13岁时,战战兢兢走在路上,迟迟不敢回家,因为书包里装着着期中考试的成绩单,像是背了一个定时炸弹。

不明白为什么偶尔一次掉出前三名就会激怒爸妈,只是少背了一句古诗,答错了一数学道,错了一种英语语法,有那么大的罪过吗?

为了赢得他们的笑脸,只有艰难地加倍努力。

13岁的我,讨厌爸妈始终盯着每一份成绩单。

16岁时,收到后排男生写来的信,悄悄放在书桌的抽屉中,结果被妈妈发现,关禁闭、调座位……切断了一切可能的联系,“喜欢”尚未萌芽便被扼杀了。

不明白为什么仅仅一封信就让爸妈如临大敌,严防死守,封死了懵懂的我想要探索情感的路。

“被喜欢”是多么愉快的小事,却在他们的`压制下草草了结。

16岁的我,讨厌父母对初恋的横加干涉。

19岁时,大学生活的新鲜有趣让我着迷,五花八门的社团活动,周末相约的请客聚餐,各种假期的长短旅游……

固定有限的生活费,渐渐支撑不起越来越多的花费。

不明白为什么爸妈如此苛刻,对唯一的女儿丝毫没有施展常见的“富养”政策。

想享受更丰富的生活,见识更大的世界,却很快“死”在没钱的困窘中。

19岁的我,讨厌父母的抠门式限定消费。

那些岁的“我”,抗拒着父母设置的一切框架,有如牢笼,让我束手束脚。

绝对不要活成父母的样子,成了那些“我”信誓旦旦的决定。

02

22岁时,大学毕业,进入心仪的公司实习,经历了层层筛选后,学校背景与工作能力并无显著优势的我竟然通过考核,成为正式员工。

很久之后从直属领导口中得知,留下我的原因之一,居然是实习期间每次交工作总结,我都是交的手写版,内容且不说,一篇篇漂亮的方正小楷格外瞩目。

6岁时被逼着练毛笔字的委屈终于一扫而空。

25岁时,被指派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各种事务庞杂琐碎,各路人马质疑不断,压力如泰山压顶般让我不时想要放弃,可最终还是成功完成并获得了极大的嘉奖。

努力的秉性作祟,才让我在压力面前触底反弹,硬着头皮挑战项目的高难度,击退旁观者的嘲讽,不愿掉出前三名,甚至永远去争得第一名。

13岁时因为成绩单而受过的责罚终于烟消云散。

28岁时,与相恋两年的男友筹备婚礼,为了时间地点争吵过,也为了流程安排冷战过,可吵闹后总能迎来大笑,转身后总能重新拥抱。

男友正是当年写信的后排少年,重逢的时间正好,共同的回忆让我们犹记爱情的甜头,不同的经历让我们长成了成熟的大人,才能在彼此包容中执手成双。

16岁时为半路夭折的初恋而生过的怨怼终于连根祛除。

30岁时,初为人母,当那声啼哭响起,当他第一次对我展露笑颜,当他开口叫出含混不清的妈妈,当他蹒跚学步向我走来,当他离开我去上幼儿园……

终于在为人母之后更为真切地懂得,父母交付于我的是怎样深沉而厚重的爱。

从3岁起便横亘在我与父母之间的沟壑终于被一点点重新填满。

他们希望我能自立于世界,又担心我走得太远。

他们期待我能走在他们铺好的路上,又唯恐我一事无成。

他们欣喜于我的每一步成长,又焦虑于我的每一场叛逆。

那些年与父母的矛盾与抗争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远去了。

那些年对父母的抱怨与不满都随着阅历的累积而消解了。

那些他们用我的讨厌教会我的事,成全了我的快乐,赶走了我的痛苦,铸成了我的勋章。

时间一点一点地矫正身上横生竖长的枝丫,在不知不觉间,将我修剪成了他们的模样。

03

我怎么活成了父母的样子,从不被父母理解的孩子,变成了理解父母的大人。

我居然活成了父母的样子,从讨厌父母的管制,变成了感激父母的严苛。

我终于活成了父母当年的样子,从懵懂无知的少女,变成了深思熟虑的妈妈。

我庆幸活成了父母的样子,他们曾是庇佑我的成荫森林,如今我成了值得他们依赖的参天大树。

我曾高估了自己的任性,更低估了他们的爱与付出。

是基因赋予我与父母相似的容貌,是爱赠予我与他们共生的灵魂。

篇3:能否与自己和解

信手从书柜里翻找几本旧书来看, 依然觉得比起今日书店里的新书可读。《伍尔芙日记选》又落入我的手中。这位20 世纪上半叶勤奋且多产的作家似乎没有更多地遭受创作空虚的困扰, 她的苦痛在别处, 那就是“生活为什么总是像在悬崖边羊肠小道上的感觉?”她始终走不出这个困境。终于在一天早上独自离家, 在一条叫作罗德美尔河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也结束了她的终极的苦痛。

我想起张爱玲的结局, 想她为什么没有像伍尔芙那样选择结束自己, 而是等待生命结局的自然来临。张爱玲的晚年孤独寂寞, 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她甚至不和任何一个熟人朋友往来, 一口气关了几十年的门, 闭门锁居, 与世隔绝, 肯定有她说不出的苦楚, 有她无法超越的困境。只不过她没有像伍尔芙那样说出来, 而是把那些密封在心中, 同着死亡一起带走了, 世人无从知晓。她的晚年几乎没有写作, 我相信她同样有一个巨大的“结”, 而她到死也没有说出来, 真令人心痛!

1972 年获诺贝尔奖的川端康成在获奖两年后自杀了, 据说, 除了三岛由纪夫的自杀对他造成的打击外, 他自身的生活也充满了无法规避的虚无感和死亡的宿命感, 平时他的情绪异常波动, 完全依靠安眠药过日子, 即使写作也要依靠药物制造一种幻觉, 离开药物他几乎无法生活, 无法写作。这种情景对于视写作为生命的川端康成来说, 创作力的衰竭即是生命力的衰竭, 他无法摆脱这个困境。他曾说, “我什么时候能毅然自杀呢”, 可见他内心的挣扎之苦。最后, 他终于在盥洗室里口含煤气管自尽, 结束了生的痛苦。

再看一百年前的梭罗, 他一生与孤独结伴, 他认为没有比孤独更好的伴侣了。1845 年的一天, 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 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 独居两年后才回到康城。他曾说, 他要逃避的是现在。后来他死于肺病, 留下了39 本寂寞的日记。他一口气记了25 年的日记, 一个人要承受多大的孤独才能25 年如一日地对着纸张倾吐自己的思想和心绪啊。

显然, 他们都是面临人生的某种困境的。伍尔芙和川端康成用自杀来解脱肯定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是, 我觉得张爱玲和梭罗的对生命的坚持, 则需要更加巨大的勇气, 因为后者敢于放弃什么、放弃之后依然能够活下去。

我的思路停留在这些人物上, 徘徊不去。多么想从前人的身上省悟一些什么, 寻到并超越一些什么。

我曾经说过要与生活和解, 说到底就是与自己和解。然而, 这对某些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是放弃什么之后, 依然有生的勇气, 有快乐的勇气, 这也许是更高一层的境界吧。

我觉得头发有些长了, 似乎没了型, 于是打算出去走走, 然后去发廊修整头发, 也许潜意识中是想通过整理头发抵达思想的明晰吧。

篇4:与自己和解

你好!

夜很静,我想说说话。

我是个没有故事的人,是一个沉闷着的人,还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第三种人”——“男人”、“女人”之外的“女博士”。这个身份再加上长得不漂亮、贫寒的出身和社交时的自卑,让我和“白富美”一词毫不沾边。

我知道自己必须且在和自己的出身匹配的范围内选择生活,包括择偶。于是3年前,我和一个同样来自农村且学历不高的男人结婚了。他人很本分,当然,也没什么“出息”。我们的结合源自于他的认真追求,而从小到大没有被男孩追过的我,情不自禁地被这种温暖吸引。因为我是家中第三个女孩,还想要个男孩的父母把不到两岁的我送给邻村的人。别人都说我性格很怪,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他们总是恶作剧地说我是“捡来的”。我心里就经常有愤怒想发出来,这种感觉直到现在还经常有。所以我常常被这种愤怒“绑架”,敏感,易怒,有时别人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就会把我惹毛,闹个不欢而散。其实慢慢地我心里明白,这是自己潜意识里那份太深的自卑在作祟。自卑,又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自卑,所以就变成了张牙舞爪的过分“自尊”……

婚后,我的性格已经改变了很多,遇到事情也不那么拧着较劲了,但还是很难像别人一样能很快地融入新环境,和同事的关系也一直不是很圆融。好在我是高校的老师,不用天天坐班,上完课回家就行了。但没课并逢丈夫出差我一个人在家时,内心还是有一种孤独感。现在有了孩子,每天看着那个小生命,心里好像没那么空了,对丈夫也不那么黏了,觉得心里渐渐有了一种踏实的感觉。

在孩子出生之前,我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意识到了自己成年之后的很多表现实际上是从小就被送人而造成的性格缺陷。因为尝到了这种经历带来的“恶果”,我下定决心:要培养她健全快乐的性格。所以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我一直按照书上说的,科学地陪伴她,照顾她,给她充分的爱,让她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是,时不时地,有个困惑还是会跳出来骚扰我:我这种性格,会遗传给孩子吗?怎样才能让我的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阿妙傻傻

阿妙傻傻:

你好!

首先我要祝贺你。祝贺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你有了一个孩子——上天所能给予女人的最丰厚的馈赠;二是因为你是个有自省能力的人。

你可能会说,或者读者也可能会说:孩子有什么稀奇的?大多数结了婚的女人都会有孩子。自省很稀缺吗?小时候在课堂上就被老师盯着背“吾日三省吾身”,成年后在单位天天被领导训话“反思”、“复盘”,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儿?

好吧。我知道无论以何种理由祝贺你,都会有人说这些理由不怎么成立的原因。就好比无论达·芬奇把蒙娜丽莎画得多么完美,几百年来还是有无数人从无数个角度批评它的种种不合适不合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些人,总是能从“好”里面看出“不好”,还有些人,总是能从“不好”中看出“好”。芸芸众生,千奇百怪,一个人活成个什么样儿都有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地球才热闹,好看,多元而丰富。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应该请那些认为我对你的祝贺“有点矫情”的人吃饭。谢谢他们,因为他们的存在,我的祝贺除了让你感觉到温暖,还可能会让别人有不太舒服的“矫情”感。这对我来说挺重要的,作为一名记者,我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出去跟人说话,所以,同样一句话,怎么说才能让一个场合里的人都觉得舒服,是我一直在孜孜不倦琢磨的“课题”。这类课题,可以供我不断总结思考琢磨调整再付诸实践的,只有写来一封封信的真实的你们,还有龙争虎斗热气腾腾的生活。

扯得有点远了。其实我想说,人,真正具有自省能力还是挺重要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反思工作应付领导,也不是为了让我们面对别人的道德问题时的自我优越感。而是如果有了自省力,你其实是找到了那扇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人事、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的门,角度一转换,思路一变通,你可能就不会再那么为难自己。关于此事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我:如果我跳着脚与说我矫情的人掰扯(说我小资、矫情的人不少,其实我都老资了),可能能逞一时之快,可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因为对立而产生的愤怒和不愉快,自己落一肚子气不说,还白白送给别人一个“真小气”的话柄。但如果我换一个角度,不是排斥反击,而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如果别人这样,我是不是也会觉得对方“矫情”,从逻辑上、人情世故上找到对方反应的源头,不但不会生气,还会上赶着请人吃饭。因为从人事修炼的角度,他确实帮助了我。

所以我要祝贺你。从你来信的字里行间我已经看出,对自己的过去,好的,不好的,对生活有利的,有害的,你其实已经梳理得非常清楚。这说明多年下来,你不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怪”中不能自拔,你已经在和生活的不停纠缠和搏杀中修炼出了难能可贵的自省力。从这点来说,你就已经是很棒的女人。因为生活的真实面目本就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千疮百孔的部分。只不过有的人选择麻木、逃避,带着孔洞残破过活;而有的人选择直面创痛,忍痛挖掉腐肉,甩掉过去,换个更舒服的姿势,继续生活。

你当然是后一种。

童年的一切所带给你的,已经都不可逆转。我理解你的愤怒、自卑、敏感、易怒和婚后拼命黏住丈夫……那是内心没有得到充分爱和抚慰的小女孩的不安全感在作祟。读书和女儿的诞生,已经把这个小女孩领到了你面前,你自己看得很清楚了。所以,推己及人,把小小的女儿当成曾经的小小的自己,闭上眼睛回想:当年的自己最渴望的,就是你应该给予她的。同时,换一个角度看看身边曾经的人与事:亲生父母之所以把你送给别人,也许是在当初那个境况下他们所能做得最好选择。相貌一般,但你学识非凡,女博士啊!有几个人能做到?性格敏感,也就意味着细心,这个特点没准还能帮你多交几个好朋友呢……看,不需要动什么力气,就是轻轻换一个角度,世界立马不同。

说个从微博上看来的段子给你听:一位妈妈对女儿的成长感到满意,女儿成年后,母女俩有这样一场对话:“我也没怎么教育你,你怎么成长得那么好呢?”“因为你做好了你自己。”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女儿日后的健康和快乐。只要你做到与自己和解了,那你身边所有的人与事,包括女儿,健康,快乐,都不成问题。

麓雪

篇5:和解其实很容易的美文摘抄

有一些单词写起来也许不太难,可真正能做到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比如“和解”,或者说出“对不起”“我原谅了你”这些话。这和我们的固有观念有关,观念一转,做起来其实也很容易。

在我儿子罗伯特11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哭着回了家,告诉我们,两个比他大的孩子在公交车站打了他。

我们很快得知,那个地方的紧张气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每天都有孩子在那里打架,开始是言语挑衅,后来是推推搡搡,现在发展到了拳脚相加。罗伯特不敢去上学了,只想呆在家里,以此来躲避那些爱打架的孩子。

我们给学校打了电话,学校强烈地支持我们。“我们一定会把那几个孩子的家长叫来,”校领导说,“你们也应该叫警察来帮着解决。”

“我们现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说。实在不行,我就只有找警察了。

第二天是星期六,罗伯特在屋里呆着,偶然向窗外一看,立刻吓了一跳。“打我的那两个孩子就在外面!”罗伯特对我们说。我们朝外看去,两个比罗伯特年长一些的孩子正站在我们的房子前面,看样子是在等着罗伯特出去。

我马上往外走,想质问他们到底想怎么样,可一向温和的.妻子贝芙拦住了我,她走过去打开房门,微笑着对那两个孩子说:“嗨,小伙子们,想进屋吃点冰激凌吗?”

那两个人迟疑地互相看了看,但他们毕竟是孩子,其中一个人耸了耸肩回答:“好吧,为什么不呢?”

他们跟着贝芙进了房里,贝芙主动地向他们作了自我介绍,并且介绍了罗伯特的弟弟和我。她甚至把我们家的小狗鲁斯迪叫了过来。“我猜你们早就认识罗伯特了吧。”贝芙说着,指了指我们的儿子。我知道,她的意思是想让那两个孩子知道罗伯特是个和大家一样的人,而不是他们打架的一个靶子,罗伯特就住在附近,他的家人很友好,甚至他的小狗也很友好。

在我们吃着冰激凌的时候,贝芙和那两个孩子聊着天。几分钟后,她说:“我知道最近在车站那里有了一些麻烦,我觉得可能是你们有误会吧。”

两个孩子点了点头,承认车站那里确实有麻烦。

“罗伯特想和你们成为朋友,”她接着说。“也许我们可以聊聊到底是什么误会,那样你们就都能成为朋友了。”

他们点头,表示同意,我们的谈话就继续了下去。终于,那两个男孩向我们道了歉,说以后再也不给罗伯特找麻烦了。后来也确实如此。

一个星期后,学校的副校长给我们打来了电话,问起了孩子们打架的事。“你们叫警察了吗?”他问。

“没有,不过我们把这问题给解决了。”我回答。

“你是怎么解决的?”他怀疑地问。

我回答:“我们是用冰激凌解决的。”

篇6:成长,学会跟自己和解散文

这几天小胖去考试,应聘一个学校的教师。因为准备不充分,每天心情焦虑,而且又要认真准备,写稿,备课,熬夜,身心疲惫。

我知道,他是一个很认真很较劲的人,总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尽善尽美。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天随人愿。

所以,他应聘路上打车遇到不靠谱司机,讲课遇到调皮捣蛋不配合的学生,准备好的精彩结束语因为下课铃响起而匆忙收场。我们的生活,往往会因为某些事情被打乱,哪怕你有备而来,也可能铩羽而归。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龄的缘故,越来越看淡一些事情。曾经认为,当老师的话一定要当高中老师,一定要当班主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工作几年之后才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曾经那个血气方刚的自己,如今已经慢慢被磨练成了佛系青年。

前几天跟大学舍友聊天,她现在也是在一所高中工作,她告诉我,如今她也是学会了忙里偷闲,会偷偷的多睡一会,周末自己报了古筝班,每周也去陶冶一下情操,给自己一些爱好,来放松心情。记得我们第一年上班的时候,她每天熬夜备课,天天盯学生,累的半死,脸色蜡黄,内分泌失调,都差点把身体累垮。

曾经的我们都天真的以为,我们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世界。我们以为可以教会所有的学生,我们以为付出就有回报。可是,生活却告诉我,并不会。

上个学期,我接了两个成绩很差的重点班,压力很大,而且学生并不服从管教,每次讲起什么,他们要么以为自己都会,要么对我爱答不理。我只能课下一点一点做工作,跟他们沟通,管着他们做练习,可是,半年下来,成绩一点不见起色,我也因为压力和劳累,弄的身心俱疲,万念俱灰。终于才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努力了,就可以。

从工作到现在,也算经历了一些事情。包括换工作时的满心期待,以为新的环境就会有新的开始,一切都会顺利。可是真的接手那两个班,才发现,有时候,困难也会把人压垮,哪怕真的搭上性命,有些事情,我也依然办不好。

成长,总是在一点一滴的经历里,慢慢告诉我一些道理,如今,越来越发现,很多事情,我们即使拼尽全力,也依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与其拼了命的去追求,为此而焦虑,郁闷,伤感,痛苦,倒不如放过自己,我们只要付出了努力就好,即使我们真的做好了准备,也没办法保证事情真的可以一帆风顺。所以,跟自己和解,不要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耿耿于怀,伤心失落。我们只要问心无愧便好,至于结果,不必太过介怀。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下一篇:自己与他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