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新经济时代?其是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并且实现了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全面结合的时代。新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一、高校音乐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在知识信息共享的今天, 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更新认识, 大胆创新, 让音乐艺术精华实现网络科技化与多方共享化。然而, 反观目前的高校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低效、滞后的情况。主要问题为:
(一) 学生音乐知识及欣赏水平参差不齐, 音乐素养不高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知欣赏能力是有差异的, 虽然大学生在其所学专业的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知识进而形成一定的能力, 但有很多大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几乎为零, 这既与他们多年来对音乐学习的不重视有关, 也存在着天赋不够的情形, 总之, 音乐教学对象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大学音乐教育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乐理知识缺乏和对音乐理解能力不足, 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习积极性不足, 或是把音乐课程当做鸡肋, 把教师的讲授当做催眠曲。尤其是当大学生们在欣赏西方交响乐与中国传统音乐时表现出的无知与不屑, 令教师们心寒。面对这种尴尬的教学局面, 高校音乐教师应该为音乐教学做些有益的调整和大胆的创新。
(二) 教学内容枯燥, 教学形式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大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艰深并且枯燥, 教师授课死板单一, 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感受到音乐课堂带来的乐趣。在大学音乐教学中, 大部分的知识都比较难理解, 大学音乐课程所学习的音乐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 只可远观, 完全找不到入门的途径, 所以, 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掌握, 但这个过程是充斥着不解、乏味与痛苦的。音乐作为一种能带给人类享受的伟大艺术, 怎么走到大学课堂里却变成了学生厌弃的存在呢?这就与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背道而驰了。所以, 教师要把枯燥艰深的理论知识生动化, 要把晦涩难懂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音乐的魅力, 让他们带着情感和心灵而不是逻辑分析去品味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微妙情绪。
二、提高高校音乐教学效果的对策
面对以上问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经常反思, 并探索解决途径, 以便更好地提升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 让学生懂音乐、会音乐、爱音乐。对策分析有:
(一) 化繁为简, 用音乐的魅力牢牢吸引住学生
无论是音乐理论知识教学还是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只要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相关课程, 教师都要运用教学智慧加以适当的创新,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先关注了, 才能存在后续的学习欣赏。必要的时候, 教师要放下音乐艺术高高在上的架子, 把高端音乐普及化, 简单化, 少一点理论知识的讲解, 多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设计。教师合适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令学生迅速走入音乐作品营造的气氛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 可以有选择性地介绍音乐创作背景、作词人、作曲者, 讲述音乐小故事等进行导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之前, 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它的创作背景, 对于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有一定的帮助。比如, 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前, 教师要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告知学生《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抗日组曲, 这样学生就能深入地体会该曲所激荡出来的情怀, 最好选取有指挥家指挥的交响乐场景片段引导学生欣赏, 让学生通过观看指挥家激昂的情绪表达和聆听震撼人心的音乐, 全方位立体化地倾情投入到作品的情绪中去, 进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与灵魂的对话过程。教师如果不对该曲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的话, 学生就不一定能有深刻的感悟, 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二) 创新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新经济时代, 网络多媒体的运用不可或缺, 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 热爱网络世界,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多媒体及偶像的关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 教师可以利用影视音乐,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大学音乐教学中, 有一些比较大型的音乐作品类似奏鸣曲之类学生对其了解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学习欣赏, 这时教师就应该先放弃传统的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的教学方法, 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 让学生在影视音乐的引导下, 对古典音乐的表现力、基调、交响乐、管弦乐等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进而开拓学生的眼界, 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再如,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多元化的音乐世界, 以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教师可以提供世界各国的代表性音乐, 并对其特点进行点拨;教师还要善于把一些当今世界流行音乐元素与音乐形式分享给学生, 投其所好, 再进行节奏、旋律特点等的渗透教学。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让他们手动、嘴动、心动、情动。比如, 让他们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从欣赏到表演、创作每个环节都可根据学生自身音乐素养进行合理安排。擅长声乐的学生, 可担任领唱, 器乐好的学生可担任伴奏, 爱跳舞的学生进行情境表演, 能朗诵的可以配乐朗诵。总之, 让他们无论是在唱、奏还是指挥、表演等方面都积极参与, 敢于创新, 互相合作。在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甚至为了呈现良好的舞台效果, 他们会进行自学提高。为了激励他们的学习创作, 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把自己的音乐作品发到网上。这样实现了充分互动的音乐课堂, 不正是新经济时代应该呈现的课堂模样吗!
结论:综上所述, 时代的进步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了无限的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质的资源,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立足学生学习实际, 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内容来突破音乐教学的困境。
摘要:新经济时代信息共享与多元交流方便了大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获取, 那么如何让高校的音乐教学突破传统, 与时俱进, 实现高效教学, 这是本文要探析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海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J].艺术百家, 2014, (1) .
[2] 周雪.影视音乐对大学音乐教学辅助作用的探讨[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2:124-125.
相关文章:
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育体系研究——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02-15
CIS战略分析——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为例02-15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与职业学校合作的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02-15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02-15
战略定位对企业的影响——以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为例02-15
内部审计对提高企业盈余质量的研究——以美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