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羽毛球馆(精选四篇)
奥运会羽毛球馆 篇1
关键词:里约奥运,羽毛球公共信号制作
里约奥运会的羽毛球比赛于2016年8月11日至8月20日在里约中心4号馆 (RIOCENTRO-PAVILION 4) 进行。
里约中心始建于1992年, 是巴西最大的会展中心, 一共有6个场馆, 在奥运期间共进行4个项目的比赛。其中2号馆进行举重比赛, 3号馆进行乒乓球比赛、4号馆进行羽毛球比赛、6号馆进行拳击比赛。
1里约中心
一电视制作区
奥运会的比赛场馆都会设置专门的电视制作区 (TV Compound) 用于进行电视公共信号制作。电视制作区是一个封闭的区域, 区域内拥有转播制作间、转播车、转播设备机房、信号传输机房、赛事运行相关的办公室、设备库房和餐厅等设施。此次里约奥运会的羽毛球信号制作、乒乓球信号制作和拳击信号制作共用一个电视制作区。
2电视制作区 (TV Compound)
二信号制作团队
奥运会赛事公共信号的制作团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OBS (Olympic Broadcasting Services) 会根据赛事转播的水平从世界各地聘请转播团队。同时每次奥运会OBS会对各个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为下一次奥运会转播的依据。
3里约奥运会羽毛球制作团队
羽毛球是中国在奥运会的传统金牌项目, 同时也是中国电视制作团队最早参与的奥运会公共信号制作项目。自2004雅典奥运会以来, 历届奥运会的羽毛球赛事的公共信号制作都由中央电视台制作队伍承担。此次里约奥运会的羽毛球赛事在预赛时共有3块场地同时进行。中央电视台制作队伍承揽了两块场地赛事制作任务, 即主场 (1号场) +副场 (2号场) , 厦门电视台制作队伍负责3号场。中央电视台和厦门电视台派出了共93人的制作队伍。
三信号制作概况
根据OBS的工作计划, 部分团队成员8月5号到达里约, 8月6号开始第一个工作日。根据协议, 制作团队负责所有摄像机的架设、转场和最后的回收。在6号至10号5天的赛前准备时间里, 制作团队分批到达, 与设备提供商合作, 分别完成了摄像机架设、系统设置和调试、技术演练和节目演练, 并于8月11号正式开始比赛制作。8月11号至15号是预赛阶段, 3块场地同时进行比赛。8月15号至20号是半决赛和决赛阶段, 2块副场地被撤掉, 3块场地的摄像机合并为1套决赛系统。
在整个比赛期间, 1号场进行了10天总共93场比赛约100小时的信号制作;2号场进行了5天总共59场比赛约65小时的信号制作;3号场进行了5天总共57场比赛约65小时的信号制作。
4里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场地
四转播系统
此次奥运会羽毛球公共信号制作系统的设备提供商是美国VER (Video Equipment Rental) 公司。转播系统的类型是被称为LPU (Light Production Unit) 的制作系统。国外此种类型的系统类似于国内的飞行箱 (Flypack) 系统。转播系统搭建在轻便式集装箱组装机房内, 机房内部拥有空调和电源等制作的相关条件。制作间的监视墙和工作台面都采用标准零件进行组装。每个工位可以根据需求安装不同的设备 (示波器、监听单元、摄像机控制面板、通话面板以及慢动作控制面板等) 。此种设计可以灵活地搭建不同功能需求的制作间, 适合规模大、时间长的电视转播制作。
5 LPU设备机架
五机房工位及布局
里约奥运会的羽毛球信号制作共搭设了9个机房。其中视频制作机房×3, 音频制作间×3, 慢动作制作×1, 系统设备机房×1, 图像控制×1。
各个工作间功能如下:
Court 1 PCR:1号场视频制作间;
Court 1 ACR:1号场音频制作间;
Court 2 PCR:2号场视频制作间;
Court 3 ACR:2号场音频制作间;
Court 3 PCR:3号场视频制作间;
Court 3 ACR:3号场音频制作间;
Court EVS Room:1号场慢动作制作间;
Equipment Room:系统设备间;
Shading:图像质量控制间。
1号场电视制作间内分为三排, 前排为导演和切换, 第二排为字幕, 第三排为遥控摄像机控制。
7 1号场视频制作间
1号场慢动作制作间是一个独立房间, 内部设置有8个慢动作工位和1个慢动作导演工位, 1号场所有的慢动作都在这里制作。
8 1号场慢动作制作间
1号场音频制作间是一个独立房间, 内部设置有音频制作工位。并拥有5.1声道制作环境。
2号和3号场地的制作间结构与1号场地一样, 区别在于主监视墙规模小, 并且3个慢动作工位位于第三排。
10 2号场视频制作间
图像质量控制间内负责进行所有3块场的摄像机 (包括所有特种摄像机) 控制和调整。从左至右3个区域分别是1号场、2号场和3号场的控制工位。其中还设置有1个技术统调工位, 可以监看所有讯道信号并进行调整。此种设计有利于全系统摄像机的色彩匹配和参数调整。
系统设备间内集中了3块场地的所有转播视/音频设备, 3块场地有各自独立的摄像机、切换台、EVS服务器和音频调音台系统。使用统一的控制系统、矩阵、监看系统、通话系统和周边设备。这种设计便于技术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设置和管理。
六羽毛球信号制作讯道配置
此次奥运会羽毛球信号制作3块场地总共使用了23台摄像机 (包含特种摄像机) 。其中在预赛阶段, 1号场使用13台摄像机, 2号场使用5台摄像机, 3号场使用5台摄像机;在半决赛和决赛阶段, 1号场使用18台摄像机。
1号场的在预赛时没有6、7、10、11和12机, 在2号和3号场的全部信号制作结束后将2号和3号场地的摄像机 (包括两台高速摄像机) 挪到1号场, 使1号场在半决赛和决赛时拥有18个机位。17号机是场馆全景机位, 在预赛阶段共享给两个副场地。
与此前的奥运会配置有所不同, 此次羽毛球信号制作增加了一台电动升降塔摄像机, 一台PICO超高速遥控微型摄像机, 并且在决赛阶段拥有3台高速摄像机。
七羽毛球信号EVS配置
此次羽毛球信号制作共配置了6台8通道EVS慢动作服务器。其中在预赛阶段1号场地使用3台8通道EVS进行制作;2号场和3号场使用另外3台8通道EVS。预赛阶段结束后2号和3号场地总共2台EVS合并到1号场。
16电动升降塔摄像机
八总结
通过奥运会公共信号制作的全流程, 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制作团队应指定一个技术总协调人和一个节目总协调人。在前期负责预先制定和协调技术和节目方案, 在到达现场后负责技术和节目的协调。所有节目和技术要求都应通过他们与OBS和设备提供商进行沟通;
在奥运会制作前, 技术负责人应协助节目部门制定技术方案, 提前制作工位部局、监看界面、通话和EVS分配等图纸并发给OBS进行确认;
在现场进行技术搭建时, 应主要使用图纸进行交流, 所有技术实施以图纸为依据。应设定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有序工作;
在信号制作期间, 应遵守国际公共信号制作要求, 发生问题由专人统一向OBS反映和协调。
奥运英语・羽毛球 篇2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就“badminton”羽毛球,“badminton”羽毛球的.名称是和一个地名一致的,就是英国的巴德明顿,据说羽毛球之所以叫做“badminton”,就是源于他的出生地巴德明顿,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badminton”羽毛球的规则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项目的强手也有很多,但是咱们的目标就是金牌!
奥运小侦探:
问题:“badminton”羽毛球是来自哪里?
答案:印度普纳城里有一种打球游戏,在驻印度的英国军队里十分普遍,所用的球就是用圆形的硬纸板和以绒线编织成球插上羽毛的线团,1873年当英国士兵退役之后,就带回英国巴德明顿庄园了。
生词短语: 羽毛球badminton
Is a game of badminton played indoors?
奥运会羽毛球馆 篇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2015年六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单1/8、1/4、半决赛、决赛成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 了解中国羽毛球女单研究现状。
1.2.2 录像分析法
观看2009-2015年六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单的比赛, 并进行好记录。
1.2.3数理统计法
对比分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伦敦奥运会前后我国女单的表现
2009、2010及2011年世锦赛, 我国分别派出四名女单选手参赛, 且三届世锦赛均由中国运动员摘得桂冠, 其中, 2009、2010年上演了中国德比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单王仪涵、汪鑫、李雪芮都进入四强。年轻的李雪芮凭借2011年的出色发挥, 连夺四项国际大赛冠军, 神奇地搭上奥运会“末班车”, 并一举夺得金牌。伦敦奥运会前三届羽毛球世锦赛及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比赛, 我国运动员在技、战术、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展现中国军团的特色, 力压世界各路高手。而伦敦奥运会后, 女单形势发生较大变化, 中国老队员在激烈竞争中, 面对各路高手, 略显无能为力之势。2013、2014年仅有李雪芮进入四强, 但最终分别在决赛中负于泰国选手拉查诺、西班牙选手马琳;2015年世锦赛是里约奥运会的“模拟考试”, 但三位女单运动员均发挥失常, 无缘四强, 创造中国羽毛球女单11年来最差战绩, 中国的集团优势荡然无存。
2.2 我国羽毛球女单面临的挑战
2.2.1 竞技优势的转移
优势国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优势周期, 这是世界羽毛球竞技优势转移的一大规律[2]。图1显示, 历届世锦赛我国女单拥有统治性优势, 连续八届夺得冠军, 但近三年连续三届与金牌无缘, 伦敦奥运会后是中国女单发展的低谷时期, 这体现运动员在奥运周期竞技状态的阶段性特征, 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 20多届世锦赛, 女单夺冠的国家较为单一, 可能与受中国军团的压制等因素有关。丹麦、印度尼西亚这样的传统强国也会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刻, 丹麦夺得首届世锦赛女单金牌, 时隔20年, 1997年重夺女单冠军;印度尼西亚也曾时隔四年重显神威。西班牙的马琳连续两届摘得世锦赛女单金牌, 奠定了西班牙的优势。此外, 泰国小将拉查诺极具实力, 不容小觑。各个国家女单的崛起, 反映优势国家竞技优势转移的现象, 这也是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
2.2.2 自身整体实力不足
当前我国三位女单仍是世界顶尖选手, 但存在技术不够全面, 特长技术不够突出, 打法不够果断等问题。其中, 李雪芮攻击能力强, 但心态还需磨练, 场上表现不够顽强。王仪涵身材高挑、进攻威胁性大, 但缺乏一些细腻技术, 过于追求速度和力量, 面对自己不占身高优势、速度更快的选手时, 就无法打出自己的特点。王适娴属于拉吊型选手, 节奏变化和多拍拉锯能力比较强, 不过由于身体素质存在不足, 难以对抗意志顽强的对手, 比赛中总是出现过多的失误, 容易心浮气躁, 不擅长“逆风球”[3]。
陈兵、田麦久[6]认为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退役年龄为26.2岁, 而我国新生代尚需磨砺, 小将孙瑜等难当重任, 后备人才的发展较为滞后。田麦久[4]研究显示运动员25岁以后, 心理素质因参加世界大赛较多, 好于年轻队员, 而技能、体能呈现下降趋势, 这也可能是王适娴、王仪涵在世界大赛中屡受重创的原因所在。而李雪芮备受伤病的困扰, 连续两届世锦赛决赛的失利让其对世锦赛产生恐惧心理, 从而影响比赛的正常发挥。
2.2.3 异军突起
近年来, 国际羽联为鼓励更多的国家参与到羽毛球赛事中, 颁布限制优势国家参赛人数的新规, 羽毛球女单呈现“百家争冠”的竞争局面, 许多国家迎头赶上。2013年世锦赛, 天才少年拉查诺拿到泰国历史上首个羽毛球世界冠军;马琳成为继1999年的马尔廷之后, 15年来又一位夺得世锦赛女单冠军的欧洲选手, 同时她也成为首夺且能够卫冕羽毛球世锦赛冠军的西班牙选手。虽然一个马琳还不足以说明欧洲女子羽毛球的全面崛起, 但至少说明沉寂多年的欧洲女子羽毛球有了崛起的希望。韩国的成池铉目前世界排名前十, 打法犀利, 拥有雄厚的实力。印度的“双子星”内瓦尔、辛德胡, 日本的“未来星”奥原希望、山口茜形成了印度、日本的集团优势, 这四人最大的优势是体能好, 技术较全面, 场上表现积极, 意志尤其顽强。
2.3 未来备战的策略
2.3.1 后备人才的培养
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储备与竞技优势的转移规律息息相关, 近几年我国羽毛球女单主力一直由“一李二王”承担, 孙瑜等新生代尚需磨砺。因此, 继续发现和培养羽毛球女单后备人才至关重要, 同时妥善处理新老交替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3.2 自身技术的完善
我国羽毛球女单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四方球”是其传统的技术风格, 通过拉吊结合调动对手。国外运动员、教练员、科研团队对我国运动员这一套技术研究较为深入, 不断寻找限制我国的新技术, 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技术风格“男性化”的运动员接连在世界大赛创造佳绩, 其最大特点就是加强了进攻的威胁性。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引起整个技术体系的震荡, 破坏原有的技术结构, 建立新的技术结构, 使技术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长足的发展[5]。现阶段我国女单运动员必须与时俱进, 突破自我, 探寻新的制胜因素。
2.3.3 科学训练
“三从一大”原则, 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而随着时代进步, 教练员在践行“三从一大”原则的基础上追求科学训练, 两者对立统一, 才能够较大幅度的促进运动员成绩的提高。科学训练要求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尽量少受伤病的困扰, 延长运动寿命。另外, 国内外涌现出较多优秀女单运动员, 熟悉他们的技术特点有助于比赛的发挥。模拟训练是针对此问题的最理想方法, 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目的性。应当认真培养和精心挑选模拟对手, 男性化打法是当今的潮流, 应借助男子模拟对手的帮助, 增加比赛强度[5], 从容应对进攻凶猛打法, 通过模拟比赛总结经验, 为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3 结论
3.1伦敦奥运会及之前三届世锦赛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连续登顶, 且多次包揽冠亚军, 优势明显。而伦敦奥运会后连续三届世锦赛无缘金牌, 最近一次世锦赛无人进前四。
3.2竞技优势的转移、自身实力不足及异军突起等可能是影响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成绩的重要原因。
4 建议
4.1从世锦赛失利中总结经验, 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只有不断培养优秀的年轻运动员, 羽毛球女单的竞技优势才可能源远流长。
4.2商业操纵的竞技体育虽导致运动员缺乏周期性训练, 但这是时代潮流, 为适应这一潮流, 中国女单需探索训练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形成具有威胁性的特长技术, 另外, 通过参加系列赛、超级赛, 锻造更强的心理素质。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 结合当前国际羽毛球女单形势, 分析伦敦奥运会前后我国女单的发展特点, 总结伦敦奥运前我国羽毛球女单取得优异成绩的成功经验, 探析近些年发展孱弱的根源。结果表明:伦敦奥运会及之前的几届世锦赛, 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经常上演“中国德比战”, 而在伦敦奥运会后该项目受到较大挑战, 主要受竞技规律的转移、自身实力不足及异军突起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羽毛球,女单,伦敦奥运会
参考文献
[1]魏栩, 姚侠文.里约奥运周期单杠发展特点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 38 (4) .
[2]周艳丽, 周珂, 杨改生.世界羽毛球竞技优势转移的轨迹与动因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4, 14 (6) .
[3]李军, 李蓉.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竞技格局与中国羽毛球队备战策略思考[J].2014, 33 (7) .
[4]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6]陈兵, 田麦久.我国奥运选手成才训练过程的时间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4, 17 (3) .
奥运会羽毛球馆 篇4
规模空前的第16届亚运会胜利闭幕了,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是本届亚运会新建场馆中最大的和最难施工的,也最具特色。它由综合馆、体操馆及亚运历史博物馆组成,综合馆从内部又可分为台球馆和壁球馆;二层的门外是舒缓的平台,东西接着观景长桥。长桥的西端通向国际媒体中心和地铁站,东端通向运动员村的国际区和莲花湖。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设计外形是:南侧的体操馆象一只海龟,北侧的综合馆象一只海豚,中间的博物馆呈球状玻璃幕墙,象南国明珠,东西观景长桥代表着运动员手中的彩带;整个建筑群用神龟和海豚在牵手遨游,拱卫着亚细亚圣火照耀着的明珠,舞动着两条飘带。寓意着这里从事的是充满力量、速度和技巧的运动,伴随着各国运动员的优秀表现,东道主与海外宾客凝结出友谊的纽带。
流动的线条展现出岭南建筑轻灵的神韵,飘逸的风格适合于表现亚洲体育艺术的魅力。眩目而流畅的建筑形态,从不同角度都呈现出独特的景观。该馆的设计构思凸显了“飘逸彩带”的主题,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新颖独特的建筑造型通过旋律般起伏的屋顶而体现,具有强烈的标志性。而且该馆内部结构复杂多变,施工中使用了多种工程新材料和多种节能新技术,降低能耗,绿色环保。比如,其屋面雨水就可以收集再利用。
2010年亚运会赛后,亚运城体育馆将成为广州新城集体育、商业、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
本届亚运会的壁球比赛就是在广州亚运城新建的壁球馆举行的,壁球馆的中央场地是全玻璃的,可以单向透视,是由我公司鼎力打造完成的。“壁球比赛馆在亚运会的赛前热身训练中,获得了运动员、教练员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参赛的中国壁球国家队和香港壁球代表队,认为全玻璃式中央球场的效果非常漂亮,产品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摘自亚运城运行团队的感谢信。
我公司承建的项目为:1座全玻璃式壁球馆,8座批荡式壁球馆。全玻璃式壁球馆在国内第1座。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设计图)
(工程实景图)
相关文章:
2024年度岭后村支村两委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02-21
迎奥运促和谐作文850字02-21
怎样才能学好英语高中英语演讲稿02-21
迎奥运促和谐读后感02-21
喜迎奥运 秀我风采 设计方案02-21
中国近代留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影响02-21
2022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新规则02-21
热电母管制机组优化控制策略及控制要点02-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票据业务控制02-21
自由控制者内部控制论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