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论文提纲

关键词: 演进 实务 监管 金融危机

论文题目:中国金融业行为监管研究

摘要:金融监管总是伴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的发生而不断演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各国学者和金融监管实务界聚焦于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分散监管和统一监管的改革争论,而危机过后,另一种的监管模式被引起广泛关注——双峰监管模式(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分别以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目标)。分别于1998年、2002年采用“双峰监管”模式澳大利亚和荷兰能在危机中较好地恢复过来,而采用“双重多头”监管的美国和“统一监管”的英国却因危机遭受重创,金融消费者权益被严重侵害。危机后,美英等国对本国既有的监管哲学、监管模式进行反思,认为应加强金融机构行为监管,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并在之后的金融监管改革中均趋向于“双峰监管”模式。至此,行为监管普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共同构成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三条主线。危机后,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国际金融改革经验,初步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强调行为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包括在“一行三会”内部成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制定有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制度等。但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逐步推进、交叉性金融产品相互渗透和金融创新不断加剧背景下,改革现有监管模式,强化对金融机构行为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大势所趋。一般而言,金融监管改革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相比审慎监管有完备的理论、成熟的经验、和国际化标准体系,行为监管在理论、经验和标准上都显得相对不足,因此,本文在对行为监管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金融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和监管状况及趋势,研究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路径,构建我国行为监管的框架体系。

关键词:金融监管;行为监管;双峰理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学科专业:金融工程与经济发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总体思路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局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行为监管的理论基础

3.1 金融监管的分类及演进

3.1.1 机构监管

3.1.2 功能监管

3.1.3 综合监管

3.1.4 双峰监管

3.1.5 金融监管模式的演进

3.2 行为监管概念界定、与审慎监管关系的辨析

3.2.1 行为监管的概念界定

3.2.2 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的关系辨析

3.3 实施和加强行为监管的必要性

3.3.1 金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强化行为进行监管

3.3.2 传统审慎监管存在滞后性,需要行为监管弥补

3.3.3 监管目标冲突不利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融业行为监管的国际经验

4.1 危机后行为监管的国际概况

4.2 部分国家金融监管改革的具体情况

4.2.1 澳大利亚

4.2.2 英国

4.2.3 美国

4.2.4 其他国家和地区:荷兰和中国香港

4.3 金融业行为监管国际经验总结

4.3.1 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总体启示

4.3.2 行为监管改革实践具体经验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推进金融业行为监管的路径选择

5.1 我国金融业经营和监管现状及趋势

5.1.1 以银行业为主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总体格局

5.1.2 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明显

5.1.3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初步得到重视

5.2 当前我国金融业行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行为监管立法保障不够

5.2.2 行为监管资源相对不足

5.2.3 行为监监管标准不完备

5.2.4 行为监管工具、监管流程和监管平台不成熟

5.3 构建我国金融业行为监管框架体系

5.3.1 金融监管立法顶层设计

5.3.2 行为监管机构设计

5.3.3 行为监管标准体系设计

5.3.4 行为监管工具及流程设计

5.3.5 监管信息平台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生存危机 下一篇:事故危机的媒体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