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之情的诗句

关键词: 国破 离别 诗句

离别之情的诗句(通用12篇)

篇1:离别之情的诗句

渭城曲【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陈章甫【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篇2:离别之情的诗句

二、不管你奔赴海角天涯,也不管离别会有多久,我会等待等待。

三、离别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点,它有它的前言和后续,看到了这一切,看懂了离别,你会发现:离别也美丽。

四、我们总是宁愿相信,两个曾经深爱过的人,分开之后,仍然有一条绳子联係着的。寂寞或失意的时候,我们会拉紧那条绳子,想念绳子另一端的人;他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爱着谁呢?离别之后,他会不会为了使我刮目相看而更加努力?他会想念着我吗?还是,这一切一切,只是女人的一厢情愿?我们总是希望旧情人没法忘记自己,一辈子受尽思念的折磨。多麽善良的人,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残忍和贪婪的。

五、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对于即将的离别,支持着我的是对于重逢的期盼。

六、人生或爱情里,一直也布满了一个个车站机场和渡头,上演着相聚和离别。只是我们太快乐了,不知道每一场相聚也是离别的开始。我们总是带着美美的行李去迎接相聚,后来的后来,却又孤身一人拖着重甸甸的行李转到下一个未知的地方去。

七、人生若是一场旅途,无所谓的是起点和终点,真正让人在乎的是路上的人和风景。看花开花谢,品聚散离别,我们的行囊从此不再空空如也。

八、隔窗听雨,琐碎的音乐,听出了生命的禅机,悲壮与不悔,让人心碎的思乡留恋,苦愁的离别,真挚的想念刹那间全都交汇在这深情的雨中,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九、离别,究竟是恒久的哀伤,是悲伤的痛苦,是不尽的思念,还是

十、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离别,而是当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十一、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我多想看到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再一次释放自己,胸中那灿烂的情感。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这是我的完美生活。《完美生活》

十二、天堑无涯,绿杨陌上多离别,墙花路人暗想浮生。

十三、无数次的想象离别时的情景,无数次的安慰自己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忘记,无数次的对自己说:千万不能在她面前掉泪,可真到了这一天,到了离别的时候,还是情不自禁的投在她的怀抱里,让泪水纷飞在这个季节。

十四、离别了,携带着满满的情意踏上旅途,再回首,至少还有你我值得回忆的故事,把它慢慢咀嚼,你会发现酸甜苦辣咸具备,是一道多么丰富的菜肴啊!

十五、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关于人生关于离别,我竟无端有些苍茫感。

十六、多年离别后,抑或再相逢,相逢何所语?泪流默无声。

十七、离别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将曾经不经意所错失的温暖,一一重现。朋友的离开,可以更加珍惜剩余时间内,彼此的友谊,可以在哪一天,共同去回想那些美好的回忆。

十八、祝福的铃声已为你摇响请带上它吧!朋友,不要为离别而难过,应该为我们经过一番拼搏后走上工作岗位而干杯!在这离别之际,请接受我的的祝福:事业鹏程万里,生活如诗如画。

十九、团圆,离别,思念这些月色承载的美好,亦是不懂的。只知道,月亮圆时有月饼吃。立秋后,日子近了。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八月十五这一天,月饼香甜。这点念想如同草丛里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胜过头顶的月亮。

二十、人在一生之中,总有些酸楚的往事,让人泪流满面,令你不堪回首;也总有一些甜蜜的回忆,让人沉醉不醒,痴迷而又流连忘返。而一些生死离别的无奈,相聚重逢的喜悦,放弃与执着,忧愁和快乐,心痛过的,感动中的,都宛如一首跌宕起伏的人生交响乐。既有千回百转的悱侧惆怅,又有情深意意的悠悠旋律,不时的在你心中回荡。徘徊。萦绕。在那往昔的经历中,纵有秀山丽水,旖旎梦境,纵是花前月下,呢喃细语的缠绵回忆,终抵不过此时百感交集的一声轻叹,一脸无奈,一缕清怨。

二十一、仿佛每一段相逢,都是为了明日的离开。既知到最后,都要离别,却依旧有那没多然,一往情深地期待相逢。

二十二、好的感情,战得胜时间,抵得住流年,经得起离别,受得住想念。

篇3:李清照《声声慢》的凄苦之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凄苦之情的第一个层次———“凄凄惨惨戚戚”

一开头就是“寻寻觅觅”, 写出词人的精神情状。她在寻找什么, 词中没有交待。这失落的东西, 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 可能是丈夫在世时的爱情, 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 或者什么别的。词人寻找的结果是寻无所见, 求无所得, 所得到的仍然只是空虚, 这才如梦方醒, 感到只是四周的“冷冷清清”。词中的“寻觅”叠成“寻寻觅觅”, 是这寻寻那找找的意思。寻找的范围扩大了, 次数增多了, 程度加深了, 就更能表现词人精神恍惚、六神无主的失落感。由于失去的东西多而珍贵, 给词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空虚, 也给词人造成了无法愈合的精神创伤。这里的“冷冷清清”既可以看成是周围凄清冷落的环境, 也可以理解成词人晚年的心境。接着这种“冷冷清清”的外在感觉渗透到词人的内心, 于是凄凉、惨痛、悲切之情一齐涌来, 就凝聚成了“凄凄惨惨戚戚”六个饱含血泪的叠字。在此, 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她内心的凄苦、无助和无奈。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这句说明了这是个气候变化无常的时候, 天气忽暖忽寒, 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 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 而在写作此词时, 词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南方, 忍受着孤独和寂寞, 特别是对她这样一位体弱多病的人来说, 气候上的一点小小的变化, 她都能时时刻刻地感受到。词人经受了重重灾难的摧残、重重痛苦的折磨, 不仅使她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损伤, 而且使她的身体更为衰弱, 本来应该需要得到很好的调养和休息, 但是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她想要办到这些却是非常困难的。这让词人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 于是词人想到了酒, 想借酒驱寒, 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古代文人喜欢写风来寄托感情, 李清照在这里用秋风渲染孤苦无依的愁情。词人此时面对的是愁多、风寒和心寒, 三杯两盏自然难消心中的愁绪, 更何况是“淡酒”, 不但不能抵挡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 而且更不能消去心中的愁苦。难道酒的味道就真的是那么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 只是因为词人的愁太重了, 酒入愁肠愁更愁, 满心都是愁, 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这一“淡”字, 表明词人晚年是何等的凄凉, 心境是何等的凄苦。这正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所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因而, 词人便由这冷清之景生出一种悲凉、惨淡和忧戚之情, “凄凄惨惨戚戚”是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这首词一开始就使人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之中, 这也为全词定了一个愁苦凄凉的感情基调。

二、凄苦之情的第二个层次———“独自怎生得黑”

如果说凄苦之情的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靠触觉来引发词人内心的情感活动, 那么凄苦之情的第二个层次就主要是靠视觉来引发词人内心的情感活动。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相传雁能够传递书信, 因而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很普遍。同时, 由于鸿雁每年秋季南迁, 所以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忧伤之感。正当词人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 一群征雁掠过高空, 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 它们蓦然闯入, 便打破了当前的孤零死寂。但这种感觉不是喜, 而是悲。秋天到了, 北雁南飞返家, 而词人当时正在南方避难, 也是由北方到南方的, 和大雁有着同样的经历, 但是大雁还有家可回, 可词人却无家可归。同时, 李清照望着似曾相识的大雁, 想起了与丈夫赵明诚新婚后不久, 赵明诚负笈远游, 两地相思。李清照曾在她的词《一剪梅》中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 月满西楼。”大雁可以当“信使”, 如今“信使”尤在, “锦书”难托。李清照此时家破夫亡, 即便大雁能传书, 也无书信可传, 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这自然更令人神伤。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 不仅写得有形, 而且也写得有声。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听起来犹如杜鹃啼血, 让词人心痛、心酸、心碎!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词人是爱花的, 但是在这残秋之季, 词人所见所感的却是:菊花枯萎凋落, 落瓣纷纷, 堆积了一地, 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 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李清照曾在《醉花阴》中吟道:“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喜爱黄花、采摘黄花、吟诵黄花, 多年来已经成为李清照夫妻生活的一部分。而今, 夫妻过去生活的影子还在, 但花已凋残仍无人与她共采。菊花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它有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在这里, 李清照用菊花来自喻, 表达自己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同时, 李清照表面上写黄花憔悴, 无人怜爱, 实际上是双关语, 喻示自己韶华已去, 青春不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景, 到这里, 词人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对花自怜, 不禁又黯然神伤。

在愁绪满怀、万般无奈之下, 李清照接着写道:“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急风、淡酒、过雁、黄花这些词人所见所感的事物都是使人伤心之景物, 更何况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 这样独守窗前, 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所以词人只盼天黑, 好让这触动她生死殊途之恨的景物都淹没在这沉沉夜幕之中。其实, 在这样的境地里, 独自一个人怎么能熬到天色暗下去呢?词人凄苦难耐的景象便跃然纸上。

三、凄苦之情的第三个层次———“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孤单寂寞地守着窗子, 忍受时间的慢慢消逝, 好容易等到了黄昏, 本以为视觉休息了就可以减轻心中的凄苦之情, 可是随之而来的听觉却增加了干扰, 让词人的愁苦之情无法得以解脱。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梧桐秋雨”是我国古代文人写愁的传统手法。梧桐一叶知秋, 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 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 就不免使人顿生凄凉之感。特别是词人对“点点滴滴”四叠字的运用, 活现了细雨的连绵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正如温庭筠《更漏子》所写到:“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在这里虽然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 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 可在凄苦的词人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 一点点, 一滴滴, 一声声, 是那么强烈, 它敲击着、震颤着词人的心扉。莫名的情状, 无端的思绪, 时隐时显, 时起时伏, 剪也剪不断, 理也理不清, 没来由地缠绕在词人的心头, 简直让词人不能自抑!

无休无止的细雨滴在窗前的梧桐叶上, 也滴在词人那破碎的心上, 而且愈滴愈深, 愈深愈愁, 以至于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于是, 她那凄哀欲绝的心弦终于奏出了绝望的声响:“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对前文的概括, 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这些情景浸满了词人凄苦的哀愁, 然而词人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词人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等等, 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 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武陵春》中所写:“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词人这是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直接抒发自己心中浓重的哀愁。这种手法简单直白, 反而更觉神妙, 更有韵味, 更甚咀嚼。相比之下, 就连李煜《虞美人》中写到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煜的愁还可以形容, 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也就是说, 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通篇是愁, 然而词人对这一愁情却始终不说破, 只是极力烘托渲染, 层层推进, 由触觉写到视觉, 又由视觉写到听觉, 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 到最后才用反诘口吻“怎一个愁字了得”, 把人的忧思愁绪推上了高峰。

篇4:漫漫长路无君伴 离别之情何以堪

本折由崔莺莺主唱,其他人物只有对白,人物之间似乎没有正面的交锋。但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长亭送别》就不难发现,崔莺莺优美、委婉、富有抒情性的唱词,展示着这个柔弱却刚强的女性心灵深处的情感波澜,既有即将别离的相思之苦,又有担心被遗弃的隐忧,更有对老夫人逼试的怨恨,而这些,则构成了《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

首先,我们看到,崔莺莺、张生二人经历艰辛努力,老夫人被迫允婚。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品尝爱情胜利的甜蜜就要分别,必然会缠绵不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崔莺莺一上场,就以浓重的情感唱出了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的离情别绪。秋天是相思的季节,在一派肃杀、冷峻的深秋景物的渲染下,这种离情显得格外深沉。二人一个是“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轻减了小腰围”,“险化作望夫石”;一个是“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痴。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情尤深,爱甚切,“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昨夜成亲,今朝别离”,深婉的唱词抒发着强烈而真挚的爱情,表现出那个时代即将离别的青年男女的普遍情愫。

虽然二人情意缠绵,但一个严峻的事实是,科考在即,结果如何?对此,崔莺莺、张生态度截然不同。莺莺对张生的要求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而张生却向老夫人保证“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觑得官如拾芥耳。”又向莺莺许诺“金榜无名誓不归。”这种对待赶考的差异展现出崔莺莺、张生二人对待功名的不同态度。崔莺莺看重的是男女间真挚的爱情,在她的眼里,“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张生看重的是金榜题名,出人头地。这其中既有老夫人“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的要挟,也有他个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作者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崔莺莺凄美、深挚的唱词来表现她轻视功名、重视爱情的人生态度,以显现《西厢记》爱情与礼教、爱情与功名的矛盾冲突。

其次,崔莺莺对张生的离别十分担忧,这种担忧实质上是对自己前景的担忧。她对张生充满柔情蜜意的唱词既有对张生忠贞不渝的爱恋,又透露出一个女性思想深处的苦衷。“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表现了崔莺莺对张生体贴入微,关心备至的情怀。之后,她又像所有妻子嘱咐远行的丈夫“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一样提醒张生,“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这该是莺莺最重要的嘱咐,也是其内心世界的剖白。众所周知,封建的功名使无数女性成为弃妇,那些“停妻再娶妻”的负心汉造成了多少女性的爱情婚姻悲剧啊!想起历代姐妹们的惨痛遭遇,崔莺莺又怎能放心眼前这个风流倜傥的心上人?她害怕张生此去“名落孙山”不再回还,更担心张生“金榜题名”而再娶她人,因此要求他“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还巧用反语:“弃掷今何道,当时且自来。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这样,剧作家以颇有深意的唱词坦露了崔莺莺心理冲突,在心理冲突中表现对婚姻前途的隐忧。

那么,造成崔莺莺与张生的离别之苦,使得崔莺莺担心自己婚姻前途的根源是什么呢?透过崔莺莺的唱词,我们看到,其根源仍然是罪恶的封建势力。在《长亭送别》中,我们看到了全剧主要矛盾冲突的延续。《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唱词明显表达了对其母亲的怨恨。虽然崔莺莺没有与母亲正面交锋,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唱词中窥视她内心对母亲的强烈不满。在最后的离别时刻,老夫人仍不许莺莺与张生“共桌而食”,何等无情,何等狠心!这足以证明“不招白衣女婿”只是一个托词,其内心根本就没有承认他们的婚姻。让我们听听老夫人临行之前对张生说的一席话吧:“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这番言语软中带硬,名曰“嘱咐”,实则威逼,其话外音十分明显。张生作为一介清贫书生,唯有考取功名才能与崔家门当户对。这样,老夫人的狠毒用心便赤裸裸地表现出来。是老夫人的逼试导致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别离,造成了崔莺莺内心巨大的痛苦。因此,崔莺莺对其母亲怨恨的实质则是继续表现了全剧主要矛盾冲突。

就《西厢记》全剧来看,崔莺莺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而《长亭送别》则把这种丰富而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从表面上看,几位戏剧人物之间没有正面交锋,但仔细品味,我们会从人物内心世界矛盾冲突的精心刻画中,从崔莺莺委婉而富有深意的唱词中,强烈地感受到戏剧人物之间的心理交锋。戏剧场面虽然不激烈,但冲突双方的价值取向的差异却十分明显。长亭一别,前景难料;浓浓离愁,情何以堪?富有诗情画意的曲词强烈地震撼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观众的心灵。基于此,《长亭送别》才成为《西厢记》中最精彩感人,最富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一折戏。

篇5: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别离诗鉴赏之意象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近年来的考察也越来越灵活,同学们在做这类题时也会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们就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去鉴赏古代的诗仙文豪给我们留下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别离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别离亲人、恋人、友人。而这时,别离无论作为人生遭际还是作为创作题材,都会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更为壮烈,更为精彩。古时没有火车飞机,没有隧道轻轨,没有手机电脑,在交通通讯落后、路途艰险的情况下,只能“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就反映的别离形式来看,有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诸多种类。而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则更多,可以数出来的有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等。我们用近代艺术大师也就是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法号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著名的《送别》开篇,来讲解别离诗的意象问题。“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诗总结了古代经典离别诗所用的种种意象,“柳”、“长亭”、“芳草”、“夕阳”、“浊酒”等等意象概括了离别诗的“离愁别绪”。

一、折柳赠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

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1、“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2、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绵绵的情意,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诗经〃小雅》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王之涣有名气的《送别》是这样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芳草惜别

古典文学别离(来自:WWw.SmhaiDa.com :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叶叶声声是别离)意象之:芳草 还有一种植物,也是别离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其中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最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好像在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古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芳草像纤柔的柳丝一样,缠缠绵绵,给人以依依不舍之情。

三、长亭饯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长亭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除“长亭”之外,还有南浦也是离别诗中常常出现的地名,“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和长亭一样已成为送别之地的一个专有名词了。

同学们试着想一下,能够想出哪些关于“长亭”的诗句呢?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四、饮酒泣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酒

除折柳送别外,把酒壮行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送别形式。辛弃疾《满江红》:“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杯中物所指的就是酒。许是因为以酒送行更宜于被人接受,也更易于尽抒胸臆,因此就数量而言,以酒送别的诗在别离诗中也是最多的。而就表情达意而言,那种悲壮激烈之情,恰好与以柳送别的缠绵悱恻形成鲜明对照。“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种情况下,送者或被送者,谁也很难生出什么兴致来,真是“愁颜”难慰,别恨又添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

除了壮行之外,借酒还可以表达当事人的交情,并寄以某种企盼和祝愿。温庭筠《送人南游》所谓“唯以一杯酒,相思隔远天”。这就是“酒”这个意象所具有的奇特内涵。

五、日暮伤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夕阳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

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是古人喜欢在傍晚时分送别吗?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李白写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其中《送友人》便是很成功的一首:“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个落日便给我们描绘出一副夕阳西下,诗人与友人执手不忍分离的图画。

除了这些意象之外,还有很多意象也是古代经典别离诗常常使用的,比如,江水、孤帆、云朵等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在《别赋》中如是说。“别”愁、“别”思、“别”恋在众意象中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在鉴赏古诗的时候要深刻理解意象的意义和功能,还要从意象中分析出诗人的感情和诗词的思想。

附:《长亭送别》读后感

崔莺莺并不叛逆

华德阳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里的一支奇葩,有人说在这一折戏里突出刻画了崔莺莺的叛逆性格,描写了她对功名利禄视如粪土和对爱情的大胆执著的追求。其实,崔莺莺并不叛逆,她的言行只是一个自然人的本能反应,还谈不上反抗封建礼教。

有人说,崔莺莺的唱词里有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等表明了她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如果以此类推,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难道也是写了一个轻视功名利禄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显然牵强附会。

那么,此时此刻崔莺莺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首先,崔莺莺之所以不让张生赴京赶考,不是轻视功名利禄,也不是叛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热恋中的女子都会这样做。相思折磨人啊!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一朝拥有”!什么“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每个热恋中的男女都会视功名如粪土的,都会有叛逆精神的。现在的一些中学生早恋,在我们成人看来是浪费青春,耽误前程;但热恋中的学生们毅然、决然地投入,宁愿不考大学,也要卿卿我我。难道他们也如崔莺莺般伟大?也是在反抗“封建礼教”?

其次,崔莺莺不舍得张生去取功名,是因为“夜长梦多”。崔莺莺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说就是怕张生“停妻再娶妻”。一旦张生金榜题名,他将成为高门望族的择婿对象,这个巨大的阴影折磨着崔莺莺。并且,恋爱中的人儿宜小别忌久别,张生这一走,回来的可能性就小了,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大了,休怪他走累了“偏那绿杨堪系马”。也很难说张生不是陈世美,说不定又多了一个张世美,因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篇6: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篇7:描写离别之情的诗句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春夜别友人》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万之京》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赠钱征君少阳》

篇8:表示离别之情的诗句

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不要问,善变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1、唐人高适意境高远、直抒胸臆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以喻显情的,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3、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4、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4、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6、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0、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1、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3、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1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5、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1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8、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9、孤帆远影壁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篇9:表达朋友离别之情的诗句

27.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28.回头烟柳渐重重。——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29.一曲危弦断客肠。——严仁《鹧鸪天•惜别》

30.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31.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32.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范云《别诗》

33.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韦应物《送杨氏女》

34.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35.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陆龟蒙《别离》

36.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白居易《青门柳》

37.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38.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39.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40.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41.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刘长卿《喜李翰自越至》

42.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43.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44.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李白《送友人入蜀》

45.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46.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高適《送魏八》

47.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48.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49.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篇10:表达离别之情诗句

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唐)

20.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2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2.离心不异西江水,直送征帆万里行。

23.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延伸阅读:送给朋友的有关离别的句子

1. 毕业的时候我也找了好长时间,后来终于找到了,希望能帮到你。

2. 一声汽笛,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在别离的那一刻,一齐从心头滋生。

3. 我们匆匆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言语,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4. 感谢所有所有大学这年来的.同学们,我会记得,一辈子的记得。

5. 玻璃瓶中的小小心愿,已成追忆,那是我们一起种下的梦,一道美丽的彩虹,一汪甘甜的清泉,它以埋葬在岁月中,你别回头,快走,否则我会流泪,让我来守护我们儿时的梦,多年以后再重逢。

6. 彼此间不需要再多的言语,这一刻,只要紧紧的拥抱就够了。

7. 如果今生我们注定擦肩而过,那我深深地祝福你永远快乐。然后收起所有的点点情意,期待来生与你相遇。

8. 让风吹走你的忧愁;让雨洗掉你的烦恼;让阳光带给你温暖;让月亮带给你温馨;让友情带给你快乐;让爱情带给你幸福;让我的信息带给你好运!

9. 也许忙碌的日子心彼此疏离,但知心的朋友却一生难忘;莫让时间冲淡友谊的酒,莫让距离拉开的思念的手,时光流逝,物转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

10. 曾经的一笑,已渐渐远去,曾经的一吻,恰如风,无影无踪,期待红尘千年,淡了思念,旧了深情,却发现我的心,你不曾看见,飘过来的,只剩下无可奈何的一声清叹。

11. 当泪水划过嘴角,才知道那种苦涩的味道。

12. 离别,就是一段醉心,却又伤心地轮回,在爱与痛里挣扎,在水的一方,眺望另一方。你骑着快马,追赶不上她的脚步,你和情殇赛跑,你不肯卸下离别的羁绊,注定你是孤独的。

13. 繁花落尽,无限悲凉。曾几何时我们亦欢笑展颜,此时却满心悲凉;曾几何时我们亦会侃侃而谈,此刻却唯有感受那一丝无奈与心痛;爱了痛了恨了,待到离别时却满心伤痕……

14. 分离总在一瞬间,但伤痛却永远留在了心底…

篇11: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句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篇12:描写离别之情的诗词名句

2)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____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3)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____李白《送友人》

4)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____周邦彦《兰陵王·柳》

5)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____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6)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7)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____王建《辽东行》

8)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____《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

9)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____刘长卿《别严士元》

10)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____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11)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____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12)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____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13)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____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14)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____高适《夜别韦司士》

15)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____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16)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7)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____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18)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____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19)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____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20)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____陆龟蒙《别离》

21)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____李白《送友人入蜀》

2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23)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____《琐窗寒·玉兰》

24)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____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25)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7)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____黄景仁《别老母》

28)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____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29)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____徐凝《七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表达怀念家乡之情的古诗 下一篇: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