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精选十篇)
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 篇1
1 解热镇痛药的主要作用机理
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 从而阻断人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 (PG) 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中, 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多种形式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参与人体发热、疼痛等多种生理过程。解热镇痛药使体内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 使发热患者的体温降至正常。解热镇痛药还可直接兴奋人体的丘脑前区的体温散热中枢, 促进人体散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2 几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2.1 尼美舒利
Nimesulide是一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抗炎作用强而不良反应较小。口服后吸收迅速, 完全。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耳鼻喉、软组织炎症。偶有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但轻微而短暂。
2.2 阿斯匹林
解热镇痛作用较强, 对慢性疼痛效果较好。抗炎和抗风湿作用也较强, 小剂量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小儿在选择退热药物时, 因为有报道发现阿司匹林可能诱发小儿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 所以应避免应用阿司匹林。
2.3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由对硝基酚钠经还原成对氨基酚, 再酰化制得。对乙酰氨基酚对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比对外周的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强, 有解热镇痛作用, 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癌痛及手术后止痛等。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相当, 但抗炎作用极弱, 因此临床仅用于解热镇痛, 对不宜使用aspirin的头痛, 发热患者, 适用本药。本品对胃肠道刺激性小, 正常剂量下对肝脏无损害, 是较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
2.4 布洛芬
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布洛芬抗炎作用较弱, 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6~32倍, 退热作用比阿司匹林更有效且作用更持久。布洛芬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稍逊于乙酰水杨酸和保泰松。布洛芬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
2.5 双氯芬酸
双氯芬酸抗炎作用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双氯芬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非炎性关节痛、非关节性风湿病等。双氯芬酸能很好地解决神经痛、癌症疼痛、创伤后疼痛及各种炎症所致发热等, 适合老年人关节疾病的治疗。因本品有导致骨髓抑制的可能, 所以作为非处方药仅限外用。
2.6 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的镇痛作用最强, 其镇痛效力相当于同剂量阿司匹林的10~12倍;吲哚美辛可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吲哚美辛能抗血小板聚集, 故可防止血栓形成, 但疗效不如乙酰水杨酸。本品抗炎效果较好, 自1963年用于临床以来, 因不良反应多见而且严重, 故仅限外用。
2.7 塞来昔布
塞来昔布对靶组织和器官的COX-2抑制作用比COX-1强约375倍, 塞来昔布口服吸收较好,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24h, 蛋白结合率高。塞来昔布主要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牙痛症的治疗, 本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
3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3.1 用药原则
解热镇痛药多以缓解疼痛为主抗炎效果不佳, 所以在应用解热镇痛药的同时还应查明病因, 进行病因治疗, 否则会延误疾病;各种解热镇痛药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解热镇痛药以前, 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应用时应注意有无白细胞减少的现象, 以便及时调整用药。若患者患有胃病或溃疡出血可选用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小的其他解热镇痛药, 不宜应用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等。治疗过程中, 一旦发现大便有隐血, 应立即停药, 以防止病情恶化。解热镇痛药对肝脏和肾脏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作用, 对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或怀孕早期要严禁使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具有中等程度的止痛作用, 对创伤性剧烈疼痛几乎无效, 对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等有慢性镇痛效果;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较强, 老年人及身体虚弱者应用后可因体温骤降、大汗淋漓而引起虚脱, 所以使用此类药物要严格掌握剂量, 避免大剂量服用引起体温过度下降而发生虚脱;如果用量过大, 可因大量出汗、体温急剧下降等引起虚脱。年老体弱和不满3个月的婴儿可先考虑物理降温。
3.2 主要禁忌
由于此类药物有明显的消化道刺激作用, 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和出血, 所以有消化道溃疡者禁用;若患者对阿司匹林过, 则应用消炎痛、布洛芬、炎痛喜康均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应引起注意;由于此类药物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造血功能不全引起的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避免使用, 无上疾病者长期服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有严重毒性, 国外已经淘汰, 但目前国内尚有保存含氨基比林或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 应尽量避免使用或慎用含氨基比林或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解热镇痛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肝、肾毒性, 对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此类药物, 对需要长期应用解热镇痛药物者, 必须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由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 消炎痛易透过胎盘, 诱发畸胎, 故孕妇禁用, 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摘要: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主要有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对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解热镇痛药,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 篇2
四类镇痛药适应症各不同
第一阶梯(一般疼痛和轻度癌痛)患者表现为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活动时痛感减轻,基本不影响睡眠。其止痛药物以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为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和消炎痛(吲哚美辛)、扶他林(双氯酚酸)等。主要用于轻度疼痛的治疗,特别是肌肉痛、肌筋膜痛和关节痛,也可用于头痛和轻度癌症疼痛,特别是骨转移性癌症疼痛的治疗。
第二阶梯(中度癌痛)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应在第一阶梯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第二阶梯弱效阿片类止痛药。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右丙氧酚、强痛定、曲马多和痛力克等。如单独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成瘾性)。
第三阶梯(重度癌症)患者表现为癌痛剧烈,难以忍受,晚间入睡困难,疼痛加剧,至晚期疼痛如焚心蚀骨般难熬,寝食难安,“生不如死”。此时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即缓释片美菲康与美施康定等)、什冷丁、羟考酮和丁内诺啡等;还有多种替代药品,如美散痛、安依痛和二氢埃托啡。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物代表药物有曲马多、强痛定、二氢埃托啡、阿米替林、多塞平、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和苯妥英钠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可以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疼痛。
如何科学合理服用解热镇痛药
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发热是机体一种本能的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存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免疫系统杀灭细菌与病毒。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有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严遵医嘱,不可贪快而加大剂量“退热”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有害健康,严重者可因大量出汗而致虚脱,甚至休克。
确诊病症,“对症”用药必须是属于头痛、牙痛、肌肉痛、月经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才能应用解热镇痛药。突然发生的其他疼痛,如外伤所致的剧痛或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胃痛、肚子痛均无效果。
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不随便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用药最多不过5天。若用药后仍然不见好转,应咨询专业医生。用解热镇痛药无效的长期发热,可能隐匿有重大疾病。
掌握用药时间,忌空腹服用为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解热镇痛药宜在餐后2小时服用;切忌空腹服用,否则会加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严重者可致胃溃疡、胃出血或胃穿孔等。
注意各类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解热镇痛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有过敏反应、皮疹、胃肠道反应(如胃溃疡、胃出血等)、肝毒性和肾损害等。例如阿司匹林可引起抗凝血功能障碍和胃出血;安乃近可因体温下降过快、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消炎痛常发生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等。在多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中,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WHO推荐的较安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
注意复方制剂中的多种成分,避免“重复用药”解热镇痛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很多,所含成分不少是大同小异,故购灭前一定要看清药物有无相同的成分,以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最好选用“单一性”药物,尽量少用复方制剂。如一关节痛患者,为求更好的疗效,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泰诺林与百服宁,用药2周后竟出现肾病症状,原因就是这两种药物中含有完全相同的主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后非但疗效没有多大增强,反而毒副作用成倍增加。
所以,了解自己患有哪几种病、这些病用什么药、所用药中含有什么成分等相关知识,对我们日常科学、合理用药具有非常大的益处。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篇3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 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因此, 本类药物又称解热镇痛抗炎药。但本类药物常用也具有一定毒性作用, 尤其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解热镇痛药大多数都是可用于治疗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药物, 少数药物只有解热镇痛作用, 而无抗炎作用[1]。
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与吗啡类不同, 其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而吗啡类作用部位在中枢, 因此不能代替吗啡类镇痛药使用[2]。只对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常见的慢性钝痛有良好的作用, 而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痛无效。这类药物不易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
2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作用特点
解热镇痛药物品种繁多, 分类复杂, 各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 因此, 若使用不当常可发生意外的药源性疾病,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类解热镇痛药的作用特点, 才能更好地指导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2.1 水杨酸类
水杨酸类是应用最早的解热镇痛药, 临床使用最为广泛和持久的为阿司匹林, 又称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Aspirin) : (1) 解热镇痛, 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作用温和确切, 对慢性疼痛效果较好。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低到正常, 而对体温正常者一般无影响。 (2) 抗风湿,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 并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在使用最大耐受剂量下有明显的抗炎, 抗风湿作用。 (3) 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延长出血时间, 防治心脑血栓形成。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
2.2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 :本药对乙酰氨基酚没有明显胃肠刺激作用, 对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头痛、发热患者比较适用。
贝诺酯:本品疗效与乙酰水杨酸相似, 作为新型的抗风湿药, 它有较好的消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且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不错。
2.3 吡唑酮类
安乃近:吸收快, 解热效果明显, 镇痛效果好, 用后长时间就会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所以要严格控制剂量。
2.4 丙酸类
丙酸:本类药物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作用强大, 抗炎作用突出。耐受性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和吲哚类。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急性肌腱炎、滑液囊炎等, 也可用于痛经的治疗。
丙酸类衍生物: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NSAIDs。常用药物包括 (萘普生, 布洛芬, 非诺洛芬) , 酮布芬, 氟苯布洛芬等。
2.5 吲哚衍生物及类似物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sulindac:又名消炎痛, 是很强的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强大。因不良反应多见而且严重,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抗炎和镇痛, 如关节炎、滑液囊炎、腱鞘炎、强直性脊椎炎等。药用剂量下也可出现中毒。
2.6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
近来已合成了多种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 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和尼美舒利等。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其他炎症性疼痛。初步显示此类药物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较轻而且少等优点。
3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3.1 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
应当指出的是,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当体温升高时,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 抗体的产生增多, 有利于炎症的修复。故感冒发热, 若非高热 (>38℃) , 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但另一方面, 发热会使体力消耗, 感觉不适, 影响休息, 甚至可引起惊厥, 年老者、体弱者在高热骤然降下时, 有可能引起虚脱[3]。
3.2 确诊病症后对症用药
解热镇痛药虽然应用广泛, 但决非安全药应用时必须选好适应症, 特别用复方制剂时, 更应了解其组成成分,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由于非那西丁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所以凡是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最好不用, 如复方阿司匹林片 (APC) 、扑尔感冒片、氨非咖片 (PPC) 、散痛片 (优散痛片) 、索密痛片 (去痛片) 、撒烈痛片、使痛宁片、安痛定片等;若必须应用则需详细询问用药史, 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首选毒性低、副作用少的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或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4]。
3.3 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一般老年人应适当减量, 用药后多饮水并及时补充电解质。不随便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 用药最多不超过5d。若用药后几天没有好转, 务必要去大医院诊治。因为用药不退而出现的长期发热, 这可能是重大疾病的预兆。
3.4 掌握用药时间
解热镇痛药一般是在宜在餐后2 h半空腹时服用的, 这可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问题;不可空腹服用, 不然会加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 严重情况下有胃出血、胃穿孔的可能。
3.5 各种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要熟悉
其中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胃肠道反应、肾损害和过敏反应及皮疹等。
3.6 注意复方制剂成分, 不重复用药
这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很多, 不少是大同小异, 故购买前一定要看清药物有无相同的成分, 以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最好选用单一性药物, 尽量少用复方制剂。如关节痛者同时服用泰诺林、百服宁, 几天后可出线肝肾症状。原因重复用药, 此二药中含有完全相同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5]。
3.7 服用此类药物时应绝对禁酒
服用此类药物时, 不要饮酒, 因乙醇可加重药物的肝肾毒性, 即使是常规剂量也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及至诱发药源性肝炎。
3.8 其他
更年期妇女服镇痛药要多注意。因为进入更年期以后, 很多妇女都会出现头痛、关节痛和腰痛等等症状, 因此, 妇女们应该时常备有多种镇痛药, 以备急用。如果长时间的乱服用镇痛药, 将有可能掩盖身体的已有疾病, 耽误其治疗时间;另外, 长期用药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成瘾性。因而, 更年期的一般疼痛, 要杜绝使用这样的镇痛药。
4 结论
我国解热镇痛药的销售量仅次于抗生素药物, 而且解热镇痛药以OTC居多, 所以在临床上指导患者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药是当务之急。积极学习和普及解热镇痛药的科学知识, 减少和避免使用误区, 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 是使之达最佳治疗效果, 从而使解热镇痛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周小枫, 陆基宗.浅谈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12) 55.
[2]王珠劳, 李新平, 王林.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药事, 1991 (2) :56.
[3]药剂科.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S].2007:1-3.
[4]夏群, 于志明.双氯芬酸对创伤病人的镇痛效果[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998, 17 (1) :54.
使用解热镇痛药需注意什么等 篇4
1.发热原因在没有查明前,应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发热在39℃以下、非急性、精神状况较好的病人,可选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APC、扑热息痛等,而不要使用作用强的解热药,如安乃近。解热镇痛药对于慢性低热疗效不佳,不应使用。
2.有胃痛史或溃疡病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APC等,要慎用消炎痛、布洛芬等。因为这些药对胃有刺激性,易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
3.解热镇痛药不可长期服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外),治疗风湿热和风湿性关节炎,疗程不要超过1周,可选择毒性小的阿司匹林、APC、扑热息痛等。
4.年老体弱者、幼儿及体温在40℃以上的发热病人,用药量宜小,且选用退热作用温和的药,如阿司匹林、APC、扑热息痛等,以免高热骤降,大汗淋漓,引起虚脱。
5.长期发热或晚期癌症高热,应选用消炎痛,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口服。
6.解热镇痛药仅对头痛、牙痛、神经痛、痛经及肌肉痛等慢性钝痛有效,而对刀割创伤的剧痛、胃痛、腹痛则无效。
7.孕妇禁用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因此类药物易透过胎盘导致畸胎。
8.对解热镇痛药曾发生过敏反应者不宜再用。
服用开搏通须知
张杰
开搏通(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降压药治疗无效时,也用于对利尿药、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病人。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做抗高血压治疗时,应由医生根据其他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血压升高程度来决定剂量,如果可能,宜在开始使用前1周停止服用其他降压药物。
2.本药最好在饭前1小时服用,因食物可减少本药30%~40%的吸收。
3.除非有明确的低钾血症,一般不宜同时补充钾盐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以防产生高钾血症。
4.开搏通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因此,对已使用过可能影响白细胞及免疫功能药物的病人慎用。有条件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5.服用开搏通后,可能出现味觉不好、厌食,面部、口腔黏膜、唇及四肢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顽固性咳嗽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一般停药后即可消失。
6.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忌服;儿童在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方可考虑使用本药。
7.肾功能衰竭、双侧肾动脉狭窄、低血压者禁用。
解热镇痛药对猪病的合理应用 篇5
1正确认识发热
1.1引起猪发热原因
1.1.1病原微生物致热源性各种病原微生物致热源性发热,如细菌及其产物、病毒、螺旋体、真菌、原虫等,当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它们后,或它们进入红细胞后,就释放白细胞致热源,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1.1.2组织致热源性发热致热源含在脏器与肌肉组织内, 细胞变性、坏死时可释放出来,肿瘤等;神经介质致热源,如5- 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状腺素等;均可引起发热。
1.1.3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产热增多,如破伤风、应激综合征、公猪配种过劳;见于散热减少,如猪的严重疥螨、大面积渗出性皮炎、中暑等。
2发热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发热是机体的防卫性反应,在体温升高的同时,白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增强,物质代谢加快,抗体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对消灭病原微生物,恢复机体健康是有利的, 预示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过高的发热,长期的发热(指5d以上哪怕是低热)都是不利的。但是发烧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糖、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发热初期,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猪会出现狂躁不安,有的表现精神沉郁;高温持续期,中枢神经呈抑制状态,发生昏迷。高温血液直接刺激窦房结和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能增加血输出量。发热时高温血液和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有利于氧的摄入和散热。持续高热可损伤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变慢。
3解热镇痛药的应用
3.1慎用解热药
对一般发热病猪不能轻易使用解热药,而应首先明确诊断。当不能明确诊断,要做试探性治疗诊断,若用了解热药, 治疗性诊断就缺乏正确性。
3.2合理使用解热药
当体温超过42℃时,可考虑给予解热药,若猪体无全身性重大反应,如高度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最好不给解热药,仍以控制感染为主。控制感染后的降温是一种缓慢的过程,不要动摇决心。解热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和安替比林及复方制剂,有肾毒性,可使粒细胞减少,使用时剂量要准,不可反复使用。
3.3规范使用解热药
违规将解热镇痛药与抗生素类药任意组方,形成用抗菌药必然用到解热药的事实;许多复方抗菌药中,解热药用量大的惊人,而主药(抗菌药)含量少,不是用抗菌药来控制感染,而是靠解热药来临时退热,临床上表现为用药高热即退感染控制的假象,造成反复用药,多用药。许多猪病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反复使用解热药,导致家畜体力衰竭与实质器官的损伤加重病情而死亡。兽医临床上只有正确认识发热和解热药应用原则,才能有效地发挥解热药的作用,避免盲目用药造成的损失。
3.4推荐使用中草药
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篇6
1 处方调查
统计总结林口县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晚期癌症患者处方, 分别记录: (1) 患者情况:姓名、年龄、性别、现病史诊断、药敏; (2) 用药情况: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用量及用法、给药天数;采用WHO药物利用研究组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efine daily dose, DDD) 作为测定药物利用单位, 以Ghodse教授提出的药物利用指数 (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 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析, 评价林口县第二人民医院癌症患者麻醉药物应用的合理性。DUI值<1.0即为合理。其计算公式为:DDDs (总DDD数) =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 DUI=DDDs/实际总用药天数。
1.1 处方调查情况
调查处方共计2622张, 其中男1801例, 女821例;年龄统计在19~81岁, 麻醉药品使用最多的年龄段为35~70岁, 对麻醉药品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
1.2 用药情况
从麻醉药品的处方调查可以看出, 在所有麻醉药品的使用中, 共包括4个品种、3种剂型, 其中控释片剂 (美施康定片) 1种, 注射剂 (哌替啶注射剂、可待因注射剂、吗啡注射剂) 3种, 普通片剂 (哌替啶片、可待因片) 2种;全年麻醉药品消耗量最大的是美施康定片, 占总用量的55.86% (566280mg/1013720mg) , 处方数量最多的是哌替啶注射液, 占总处方数的48.78% (1279/2622) 。
1.3 药物联用情况
在所调查的2622张处方中, 联用组合:美施康定+哌替啶注射液共502例次, 但其片剂处方与针剂处方分开书写, 占总处方数的35.58%。DDD值由《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考核培训资料》、北京药品监督管理局2001年11月出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临床用药须知》以及林口县第二人民院临床使用情况来确定。
2 调查结果
以上调查表明,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1]。及时、准确、合理、有效地应用该类药品, 不仅能解除患者的痛苦, 而且也能更好地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晚期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 即是否按照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1982年在意大利组织了专家会议, 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疼痛治疗与专家委员会, 这些专家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和为数有限的镇痛药就可以解除大多数患者的疼痛, 并提出到2000年使癌症患者不痛的目标, 他们将镇痛药按3个阶梯分类, 一阶段为非阿片镇痛药, 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 此外还有扑热息痛、布洛芬、吲哚美辛和萘普生等用于轻度镇痛;二阶段为弱阿片类镇痛药, 代表药物为可待因, 此外还有丙氧酚、氧可酮和曲马多等, 用于中度疼痛;三阶段为强阿片类镇痛药, 代表药物为吗啡, 此外还有美沙酮、氧吗啡和二氢吗啡酮等, 用于重度疼痛。同时提出癌痛药物理疗指导原则, 即口服给药, 按时给药, 按阶梯给药和个体化给药。
3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用药频度分析是以该药品的用药次数来评价药物在临床的地位, 将药品按DDDs值排序, 可看出各种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频度。从林口县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2622张全年麻醉药品处方的调查可以看出, 其中口服给药是主要途径, 与WHO推荐的缓解癌痛的最佳给药途缝是口服给药相符, 正确服用极少产生身体和精神的依赖[2]。调查的处方中有59.15%采用了注射剂, 除部分以哌替啶注射液作为主药进行治疗外, 其余主要是由于患者状况欠佳, 单一口服用药效果不显著导致的联合用药, 或者是由于患者口服药品相对困难需要改变给药方式而使用。药物利用指数DUI是衡量药物应用剂量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除美施康定外其他药品的DUI值均<1.0。应当指出DUI值<1.0为用药合理, 说明临床医师的日处方量小于各药相应的DDD值, 即这几种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基本合理。但是癌症患者是一特殊群体, 美施康定片 (即硫酸吗啡控释片剂)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使用是无极量的, WHO报道, 一个国家吗啡消耗量是评价该国癌痛控制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从林口县第二人民医院的2622张处方的调查可以看出, 无论是用药总量还是用药天数美施康定片 (硫酸吗啡控释片剂) 服用都属首位, 说明本院临床医师对该药的使用基本符合WHO的精神。
但多年来, 林口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师已习惯于使用哌替啶 (度冷丁) 作为主要镇痛药 (从处方张数可以看出) , 然而, 哌替啶的药理特性不适宜用于缓解慢性疼痛, 主要用于各种剧痛, 如创伤、烧烫伤、术后疼痛等。因为哌替啶注射部位局部刺激性强, 在体内代谢为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代谢物去甲哌替啶, 当其血中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 将引起中枢强烈兴奋, 使患者发生惊厥。并且去甲哌替啶的半衰期是哌替啶的10倍[3], 治易在体内蓄积。同时哌替啶的止痛效果仅为吗啡的1/8, 故该药不宜长时期给药, 亦不能代替吗啡用于癌痛及非癌痛慢性疼痛的长期治疗, 但作为辅助给药如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吞咽困难不能口服时可以采用。
4 结论
以上为林口县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癌痛的麻醉药的用药调查与分析结果, 所以笔者认为应依照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规定:按时给药, 个体化治疗, 尽可能口服给药这三阶段的巧用药、少用药的科学方法, 而达到用药少、疗效高的效果, 以便减少大量用药对人体的损害, 减轻患者的痛苦, 得到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郑清, 谢平.213例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 1998, 12 (5) :3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S].1993.
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及管理 篇7
1 吗 啡
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剂, 有强大的镇痛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 大量用于外科手术的静脉全麻、术后镇痛和晚期癌症疼痛的患者。应特别指出, 根据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的治疗指导原则》, 对癌症疼痛的治疗采用个体化给药的规定, 吗啡是治疗重度癌症疼痛提倡的首选药, 应根据以限定日剂量 (DDD) 为标准, 给予足量的吗啡, 以减轻癌症患者痛苦, 提高其生活质量。吗啡的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疼痛治疗水平的标志[1]。吗啡缓释片较注射剂使用方便, 口服给药为WHO推荐的缓解癌症的最佳给药途径[2]。
2 芬太尼
芬太尼、舒芬太尼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80倍, 作用迅速而维持时间短, 不良反应少, 术中需多次给药或静脉滴注, 主要用于手术复合麻醉和术镇痛与镇静。近年来由于麻醉泵的引进, 芬太尼的用量大大提高;而舒芬太尼尚未作为常规用药。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 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无蓄积、不依赖肝肾功能、苏醒迅速、可控性强可等特点, 被广泛用于麻醉诱导、维持、全静脉麻醉及各类手术术后的镇痛。其用量适中, 但价格较贵。
芬太尼透皮贴剂即“多瑞吉”, 由于其存在缺限, 其内部药品有渗透到包装外的风险, 患者使用后会导致呼吸困难, 另有致死的报道, 且单价昂贵, 我院去年已停用。
3 派替啶
派替啶作用机理与吗啡相似但强度较弱, 主要用于术后和其他止痛, 因连续使用易在机体内蓄积中毒, 只宜用于时间短、用量小的急性疼痛, 慢性、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不宜长期应用, “三阶梯止痛”中尽量避免使用。
4 强痛定
强痛定一般不作手术镇痛用药, 其为“三阶梯止痛”中第二阶梯镇痛药, 其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3, 前些年强痛定的滥用情况比较严重, 2005年国家将强痛定由一类精神药品划归麻醉药品管理, 强痛定的滥用状况得到有效遏止。
5 氯胺酮
氯胺酮可用于全麻诱导、复合麻醉及小儿基础麻醉, 因其能产生致幻作用而应用范围较小, 临床上多用于小儿基础麻醉和“分离麻醉”。氯胺酮注射给药后, 患者并不入睡, 神志清醒, 而痛觉消失, 可在患儿清醒的情况下实施手术, 便于掌握患儿动态, 无太多药物后遗作用。由于应用范围的局限性, 氯胺酮用量较少。本药价格低廉。
6 可待因
可待因对中枢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 镇咳作用强而迅速, 主要用于无痰性的剧烈干咳。其镇痛作用较小, 仅为吗啡的1/12~1/7, 较少用于镇痛, 在癌症“三阶梯止痛”中仅有少量应用。
7 管 理
麻醉药品有特殊的管理制度, 是每次主管部门检查验收的必查项目。麻醉药品管理是衡量医院用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是医务人员的责任。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牵涉到药库、药房、开方医师和患者等多个方面。药库要在每年年底制定麻醉药品采购计划, 填写“麻醉药品采购印鉴卡”报药监局审批备案, 以备来年采购。对吗啡 (注射剂、缓释片) 、芬太尼、瑞芬太尼要重点监控, 分析用药趋势, 保证计划的准确性。麻醉药品管理的主要任务在药房。严格实行“五专”制度, 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的领入、保管、消耗登记, 清点每天从发药窗口收取的处方, 核对发药的数量与处方是否相符, 并补充相应的基数;按品规登记使用数量, 按品规将处方装订保存, 专用帐册做领入、消耗, 日清月结, 要做到帐物相符。配发门诊处方要仔细核对是否为麻醉药品专用处方、医师是否具备开方资格、是否使用麻醉专用章、处方项目是否完整、用药是否超量, 审核无误后方可将药品发出, 由配方、发药人员双签名, 处方单独存放, 回收与处方数量相同的空安瓿, 并做登记。对晚期癌症患者购用麻醉药品, 还要审核“镇痛专用麻醉药品供应卡”及代办人身份证。配发这类处方时往往会遇到诸多状况, 如代办人 (患者家属) 忘记身份证、没带空安瓿, 或医师处方存在问题, 药房拒发而引起代办人的不满甚至争吵, 但通过药剂人员的耐心和爱心, 取得了代办人的谅解, 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对晚期癌症患者持“供应卡”购药的问题, 药品数量的掌握是个重点和难点, 需要一个把握的尺度。WHO规定, 以限定日剂 (DDD) 为标准, 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是指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剂量。以此为标准, 既能满足癌症患者镇痛的需要, 又不会造成麻醉药品的浪费, 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是非常必要的。晚期癌症患者死亡后, 由代办人退回剩余药品, 药房在“供应卡”记录回收数量, 并签名登记;代办人再将“供应卡”交还到医务科, 医务科审核登记后退还办卡时所交的押金。这样有效地防止了麻醉药品流入社会, 以免给社会带来危害, 也防止了药品的浪费。住院患者所用的麻醉药品, 由护士凭处方和空安瓿来药房领药, 药房核发处方后, 回收空瓿并做登记。手术室所用麻醉性镇痛药品种多, 数量大, 金额大, 药房应有专人按处方分品种逐一核对处方数量与电脑上的记帐是否一致, 按各个品种的数量发放药品, 登记消耗数量 (订制了手术室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 , 回收空安瓿并作登记。严把计划关、进货关及处方关, 做好空安瓿回收和登记, 做好处方登记和实物保管, 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三阶梯止痛”原则, 麻醉药品的日常管理将做得更好。
关键词:镇痛药, 麻醉性,使用
参考文献
[1]孙燕, 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70.
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住院药房2009—2012 年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数据, 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消耗量及销售金额。盐酸氯胺酮注射液为一类精神药品, 但按麻醉药品管理, 故也统计在内。
1. 2 方法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 difined daily dose, DDD) 法分析用药频度。麻醉性镇痛药的DDD值依据第17 版《新编药物学》[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2010 年版) [3]和药品说明书, 并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确定。用药频度 ( DDDs) = 药品消耗总量/药品的DDD值, 它反映了药品的用药天数, 某药的DDDs大, 说明用药频度高, 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日均费用 ( DDDc) = 药品消耗总金额/DDDs, DDDc代表药品的总体价格水平, 表示患者使用该种药物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 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2 结果
2. 12009—2012 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消耗金额2009—2012 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品规逐年增加, 分别为11、12、14、16 个品规, 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及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见表1。
2. 2 2009—2012 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金额及排序见表2。
2. 32009—2012 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DDDc、DDDs及排序见表3。
注: DDDc—日均费用; DDDs—用药频度。
3 讨论
3. 1 2009—2012 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消耗金额分析由表1 可见, 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 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分别为0. 28% 、0. 47% 、0. 51% 、0. 75% 。主要原因有:1我院规模不断扩大,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并且引进人才, 使得外科手术患者增加, 故而麻醉性镇痛药的销售金额也随之增加。2我院由一所综合性三乙医院正在转型为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 肿瘤患者在不断增加, 使得麻醉性镇痛药消耗量明显增加。WHO把吗啡消耗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治疗疼痛水平和判断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标准[4]。以前我国对麻醉性镇痛药的管理十分严格, 导致其医疗消耗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5]。关于癌痛的治疗, 我国推行WHO的“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已有20 余年,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 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和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1 年12 月卫生部又颁布了《癌痛诊疗规范 ( 2011 年版) 》 ( 简称《规范》) , 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活动。使得我院医务人员提高了对《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和《规范》等相关法规的理解, 对癌痛有了新的认识,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逐步规范。3国家实施全民医保政策, 也使得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3. 2 各种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金额分析由表2 可见, 吗啡缓控释片4 年来在我院销售金额均排名第1。吗啡缓控释片主要用于重度癌痛患者镇痛。疼痛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控制疼痛, 伴随最轻的不良反应, 获得最好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和最佳的生活质量[6]。吗啡缓控释片没有“天花板”效应, 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因此, 并不存在最大和最佳剂量[7]。这也是吗啡缓控释片4 年来在我院销售金额均排名第1 的主要原因。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和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在逐年减少。盐酸哌替啶注射液4 年来排名依次为第5、第7、第9、第9。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一直是治疗急性疼痛的常用药物, 但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仍具有药理作用,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长期多次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应慎用[1], 目前不建议将其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因此销售金额逐年减少。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的销售金额也在逐渐下降, 2009—2012 年分别排第4、第5、第7、第8 位。原因可能是传统的注射剂使用不方便而且会使注射部位疼痛, 峰、谷效应明显, 多用于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 癌症患者镇痛治疗多选择口服给药。
磷酸可待因片的销售金额也在逐年减少。原因可能是可待因为吗啡的甲基衍生物, 是弱阿片类药物的代表, 主要用作镇咳药, 也是癌痛患者第二阶梯的主要镇痛药。因为其镇痛有封顶效应, 且镇痛效果一般, 在体内必须代谢成吗啡才能发挥镇痛作用, 许多学者认为可待因镇痛效果欠佳, 对于中等疼痛选用大剂量可待因还不如选用低剂量强吗啡类效果好和安全[8], 因此销售金额也在逐年减少。
3. 3 各种麻醉性镇痛药的DDDs分析由表3 可见, 近4 年来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DDDs连续位居前2 位的是吗啡缓控释片和盐酸布桂嗪片, 表明我院医师比较倾向于使用该药, 符合WHO倡导的无创给药 ( 口服、经皮等) 是癌症疼痛等慢性疼痛治疗的首选给药途径[9]。吗啡为强效阿片类药物, 是缓解中、重度疼痛有效的药物, 长期口服吗啡是治疗癌痛的最佳方法, 吗啡缓控释片因其半衰期长, 每日2 次给药即可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且释药曲线平稳, 止痛效果好, 给药方便, 作用时间长, 不易产生依赖性, 是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 我院也将其作为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镇痛药物, 因此, 2009—2012 年其DDDs排序一直都位居第1。盐酸布桂嗪片为合成的中等强度非阿片类镇痛药,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 成瘾性比吗啡小。
我院2009—2012 年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DDDs也呈下降趋势。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不提倡用于癌痛治疗, 因为其镇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 /10, 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长, 作用时间短, 而且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及肾毒性。此外, 因盐酸哌替啶口服吸收利用率差, 多采用肌内注射给药, 不宜用于慢性癌症疼痛或慢性非癌症疼痛治疗[7], 故而其DDDs呈下降趋势。符合WHO倡导的止痛治疗原则。
芬太尼透皮贴剂有持久、稳定的镇痛作用, 尤其适用于不能吞咽或不能遵从不分昼夜服药时间表的患者疼痛的控制[10], 我院从2009 年开始使用, 2010 年使用量较大。但是由于芬太尼透皮贴剂不是治疗癌痛的口服首选用药, 临床使用时发现患者易出汗, 影响疗效, 而且不能调整剂量, 故而不提倡用于癌症疼痛, 仅适于不能口服的癌痛患者。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 NCCN) 成人癌痛指南指出, 芬太尼透皮贴剂仅用于对阿片治疗耐受的患者。我院2011 和2012 年就不再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芬太尼注射液全部用于手术麻醉及镇痛, 2009—2011 年无论金额排序, 还是DDDs排序都使用平稳, 2012 年使用金额和DDDs都有所下降, 原因是2011 年我院引进了镇痛强度更大、作用时间更长的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注射液, 2012 年其使用量大幅增加所致。
我院盐酸羟考酮控释片DDDs排序由2009 年的第7 位到2012 年排序第3, 表明其逐渐被临床医师认可。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为强阿片类镇痛药, 采用先进的控释技术, 38% 即释, 62% 缓释, 生物利用度为60% ~ 87% , 具有快速起效、持续强效镇痛的特点; 患者服药后1 h内起效, 持续镇痛12 h, 镇痛作用是吗啡的2 倍[11], 其优势已逐渐被临床认可。美国NCCN成人癌痛指南推荐口服羟考酮是癌痛治疗的首选用药之一[12]。阿片类药物的转换或轮换, 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用于镇痛疗效不佳的治疗手段。对于由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无法增加可耐受计量的患者, 需考虑更换其他阿片类药物。因此, 我院盐酸羟考酮控释片DDDs排序大幅上升, 2012 年位居第3。
综上所述, 采用阿片类药物缓控释制剂, 口服按时给药, 可以避免出现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 并且使血液中的活性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这种规范化的用药方法, 可以在保证理想止痛治疗的同时, 显著降低发生成瘾的风险。
此次调查表明, 我院临床医师根据按时给药的止痛原则规范化用药, 麻醉性镇痛药用药现状和用药趋势基本合理。临床医师应继续按照《规范》执行, 对WHO提出的“让恶性肿瘤患者无疼痛”的观念不断加深,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个体化给药, 足量按需应用麻醉药品镇痛, 还应发挥临床药师服务的优势, 关注并帮助患者正确处理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 对患者开展从药物到心理的全面辅导, 真正达到“让恶性肿瘤患者无疼痛”的目标。
摘要:目的 了解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现状及趋势,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住院患者2009—2012年麻醉性镇痛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 及日均费用 (DDDc) 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麻醉性镇痛药用量呈上升趋势, 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吗啡缓控释片用药金额、用药频度4年均居首位;磷酸可待因片的销售金额在逐年减少。哌替啶注射剂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现状及趋势都较合理。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用药频度,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宇光, 杨世民.特殊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66, 99.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64-168, 431.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146-154.
[4]邓若云.住院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8) :1837-1838.
[5]饶艳辉, 白瑶, 蒋红平, 等.2004—2006年我院门诊患者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8) :87-88.
[6]《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816.
[7]徐建国, 于世英.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临床应用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7, 99.
[8]于世英.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仍然是癌痛治疗的关键问题[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 3 (1) :25-2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S].卫办医政发[2011]161号.
[10]茹鲜·吾斯曼, 阿米娜·买买依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4, 9 (6) :613.
[11]于世英.羟考酮控释片 (奥施康定) 快速持久高效的疼痛治疗药物[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 30 (37) :13.
科学合理使用家庭常备药 篇9
〔关键词〕家庭常备药;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65-02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医药学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飞速发展,许多药物安全性提高,药品也像一般商品一样走进千家万户。大多数家庭备起了“小药箱”,放些常用药品,如感冒药、促消化药、解痉药、止咳化痰药、解热镇痛药、外用药等。但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屡见不鲜:如用药不对症或时机不对,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按疗程服药,稍有好转立即停药或频繁换药,一旦患病后急于求成,盲目联合用药,错误地认为“多吃一点无妨”,殊不知最常用的药品虽然安全性高,但是不合理使用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统计表明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1〕;有时药物备了好长时间已经过了有效期,或者存放方法不对导致药物提前失效,没及时清理,等到患病时匆忙服下了过期药或失效药,给身体带来更大伤害。要杜绝以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患者应做到以下3方面:
第一,重视药盒(附说明书)的作用,是最简单的方法。我们要把药盒和药同时保存而不是随手丢弃,因为药盒虽小,却包含药物的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信息:药品名称、适应症、有效期、用法用量、批准文号、生产厂家、药物成分、存放方法及不良反应等。【药品名称】大家在认识药物的时候,首先会记住药物的名称。但很多人不知道药物其实有两个名称:通用名和商用名。通用名是指药物有效成分的名称,商品名是制药企业为其产品注册的商标名称。因此,我们在备药的时候最好能分清药物的通用名和商用名,免得花冤枉钱,也可以避免因重复用药而引起的毒副作用。【适应症】不同的药物会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症,因此我们在备药、用药都必须看清药物的适应症,以便对症用药。这一点对于OTC药品尤为重要。如同为感冒药,新康泰克属于解热镇痛类,板蓝根是抗病毒类,如果只是跟着电视广告走,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出现其他的健康隐患。【有效期】买药和存药都必须关注药物的有效期,这也是药盒不能随意丢弃的重要原因,它能防止你吃到过期药。有效期的标注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如“有效期至2009年11月”,说明该药到2009年12月1日开始失效;第二种如“生产日期2009年11月,有效期3年”,则说明该药只能使用到2012年10月31日。即便是进口药物也必须按照这种表示方法用中文写明。【用法用量】如果是自行在药店买的OTC药品,应当严格按照药盒上的标注用药。而对于医生处方的药物,还应注意有些医生在开药时用笔在药盒上标注的用法与用量。一般医生的标注和嘱咐跟药盒上的标注都会一致,但有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作适当的调节,这时就应该以医嘱和标注为准。如果有医生标注的用法与用量的药盒,就更不能将其丢弃,以免造成用药剂量的不准确。【批准文号】是药品的身份证,每种药品的每一规格都有一个批准文号,这个号码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1个字母+8位数字。在买药的时候,为防止上当受骗,一定要认准国药准字号。【药物成分】一般人都不太关注药物成分,因为药物成分比较专业,普通人看不懂,但是有些特殊的人群对于特殊的药物成分敏感,如部分人对乙醇敏感,在买药的时候就要特别留意药物成分,以免引起过敏。【存放方法】药品的存放影响着有效期限。一般要根据不同的药品选择不同的存放环境。总的来说,药物应储存在干燥、清洁、避光、阴凉的地方。【不良反应】与【禁忌症】药物大多存在副作用,除药物本身的特性外,还与用药者的体质、年龄、脏器功能健康状况等有关。阅读不良反应,能加强用药时的自我监测,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记用药笔记。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石炳毅提到,“无论吃什么药,都应该写入自己的用药笔记中”,所谓用药笔记,是用来记录患者整个药物治疗过程,由医生、患者或者家属共同填写,尽可能做到长期、连续的记载。医生通过阅读患者记录的用药相关信息,来查看药物的治疗效果;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查找元凶;发现患者的用药特点,以便做到针对患者情况的个体化用药。而且,患者拿着“笔记”去买药,医生和药剂师会了解他们目前的用药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用药,或把发生过不良反应的药物再开一遍。
第三,提高自我保健水平,掌握基本用药常识。尽量少用新药、特药,一般选用常用药、老药;老年人要远离有损肝肾功能的药物;孩子远离以下几类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能损伤听神经,引起不可逆转的耳聋;感冒通、去甲肾上腺素、多粘菌素等,可能引起儿童肾损害;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等奎诺酮类抗生素及四环素,影响幼儿牙齿和骨骼发育。对孕妇而言,因有的药物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致畸,所以孕妇治病均应请医生指导用药。
药品是个双刃剑,用对了可以治病,用错了可以致病,我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的服用药品和保管药品,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真正达到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平安、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以确保药物最大限度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J〕.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
2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和实践要点〔S〕.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中药补益药及其合理使用探讨 篇10
1 补益药的分类与应用
补益药多具甘味, 甘温助阳益气养血, 甘寒则养阴生津。根据药性和主治病证不同, 补益药一般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4类。
1.1 补气药
补气药能补益脏腑之气, 用于气虚症。性味多甘温或甘平, 尤其对肺、脾气虚证疗效显著。主要适用于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 食欲不振, 脘腹虚胀, 大便溏薄, 脱肛;肺气虚引起的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喘促、易出虚汗等症。补气药性多壅滞, 令人中满, 适当配伍理气药以除弊端。常用的补气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饴糖等;传统补气方剂有四君子汤、生脉散、补中益气汤等。中成药有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 (口服液) 、人参养荣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芪片、消疲灵等。
1.2 补血药
补血药能补血养血, 用于血虚证。其性味多甘温, 质地滋润, 能补肝养心或益脾。主治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甲苍白、眩晕耳鸣、失眠健忘或经少色淡、延期或经闭等血虚亏损诸证。补血药大多滋腻, 有腻胃之弊, 凡脾胃有湿、脘闷腹胀、食少便溏者应慎用, 必要时配伍健脾消食药以助运化。常用的补血药有熟地黄、当归、白芍、制何首乌、龙眼肉、阿胶等;传统补血方剂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中成药有四物合剂、归脾丸、养血安神丸、复方阿胶浆等。
1.3 补阴药
补阴药能滋养人体阴液, 用于阴虚证, 又称“养阴药”或“滋阴药”。性多甘寒质润, 能补阴、滋液、润燥, 而以治疗阴虚液亏之证。阴虚证多见热病后期及若干慢性疾病。除用于阴液亏虚证外, 也用于阴虚内热证和虚风内动证。补阴药甘寒滋腻, 凡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胀便溏者则不宜使用。常用的补阴药有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天冬、百合、石斛、玉竹、黄精、桑椹、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龟甲 (胶) 、鳖甲等。传统补阴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虚潜丸等。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天王补心丹、二至丸等。
1.4 补阳药
补阳药能扶助人体阳气, 又称“壮阳药”, 主要适用于阳虚证。其性多甘温、咸温或辛热, 以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为主要作用。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虚喘久咳、五更泻、脘腹冷痛及阴阳俱虚之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小儿发育不良、阳虚水肿等。补阳药性多温燥, 易伤阴助火, 故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常用的补阳药有鹿茸、鹿角、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海狗 (豹) 肾、黄狗肾、海马、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杜仲、续断、韭菜子、葫芦巴、胡桃仁、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等。传统补阴方剂有肾气丸、右归饮等。中成药有桂附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人参大补丸、十全大补丸 (膏) 、右归丸、壮腰健肾丸、人参鹿茸丸等。
2 合理使用补益药
“是药三分毒”, 任何一种药物, 如使用不当, 均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 补药也不例外。自古就有“大黄祛病无功, 人参杀人无罪”的警训。补药并不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灵良药。因此, 合理使用中药补益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补药为虚证而设, 误补则益疾
凡身体健康而无虚弱证者, 不宜滥用, 以免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而“误补益疾”。使用补益药, 必须根据气、血、阴、阳各种虚损证候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补气药多甘温, 能壅滞中气中焦满闷不宜;补血药、补阴药味甘滋腻, 易伤脾胃, 有碍消化功能, 湿阻中焦、脾虚便溏者不宜。补阳药性多温燥, 有伤阴助火之虞, 阴虚火旺者误用则阴愈虚火愈炽。
2.2 宜分清脏腑病位, 照顾脾胃功能, 补有节度
脾虚补脾, 肺虚补肺, 肾虚补肾为正补。兼顾五脏间的相互关系, 如肺虚脾弱, 用“培土生金”法;脾虚补肾, 用“补火生土”法等, 此为相生而补。沉疴初有起色, 胃气初复或虚不受补者, 当先调理脾胃, 否则药难奏效, 宜用平淡之品缓补, 忌用峻补之品。亡阳证、气血暴脱等危急重症, 当以峻补之药以挽回生机;慢性虚损或元气虽虚病邪未尽者当缓补;素体虚弱, 别无大寒大热之证, 当以和平之药调理气血, 多选药食兼用之品。若妄用热药, 犹釜中无水而进火;过用寒药, 犹釜下无火而添水。
2.3 照顾兼证合理配伍
气虚兼气滞者, 配行气药;兼痰湿者, 配化痰利湿药;兼食积者, 配消导药;气血双亏者, 补气药与补血药同用;阴阳俱虚者, 补阴药与补阳药配伍;气阴两伤者则需益气、养阴生津药相辅相成;阳虚内寒者, 补阳药配温里药;阴虚内热者, 补阴药需配清虚热药;阴虚阳亢者, 补阴药配平肝潜阳药;肝肾阴亏、虚风内动者, 滋阴药配熄风止痉药;血虚心神不安者, 配养心安神药。
2.4 处理好邪正关系
实邪方盛, 正气未虚者, 以祛邪药为主, 不宜使用补虚药, 以免“闭门留寇”;实邪未尽, 正气已虚, 应以补虚药为主, 配祛邪药可扶正祛邪。正处于某些疾病状态时不宜使用补益药。如正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疾病等情况时不宜进补。体内有痰浊、食积、湿热等, 不应使用补益药。
2.5 煎服法
补药多厚味, 质润黏滞, 入煎剂, 宜文火久煎效佳。常服久用当以丸、散、片、等剂型, 且以饭前服用为宜。
总之, 使用补益药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虚证的不同类型, 以及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的不同特点, 选用相适应的补益药, 并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补益药勿随意乱服, 只有掌握了其基本功效, 合理使用, 才能治病强身。除此之外, 无论施以药补、食补或用其他补法, 都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酌情把握使用, 才能获得补虚强身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中药,补益药,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明喜.补虚药的合理应用简释[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 19 (3) :285-286.
相关文章:
次债务人02-11
液化气使用安全管理制度02-11
罐装液化气安全使用须知02-11
安全温馨提示语大全02-11
安全温馨提示语02-11
我需要一个房间之小学作文02-11
关于春节期间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温馨提示02-11
校园安全温馨提示语02-11
关于企业住所(营业场所)证明温馨提示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