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 数学 生活 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那么, 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中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中学会数学呢?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引入生活, 调动学生情绪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学必须开放小教室, 走进生活的大课堂。让原本抽象缜密的数学内容在鲜活的生活题材相互渗透中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的知识, 有很多来自于他们的实际生活, 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小, 抽象逻辑思维较弱, 所以当数学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知识编入教材加以呈现时, 学生会因缺乏灵性而乏味, 失去兴趣。我们在教学时, 要选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让数学贴近生活, 使数学活动更精彩、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教学时, 我充分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物件进行观察与动手:同学们, 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出现“长方形”图形, 你能注意到哪些?你能否通过动手量出至少有三种以上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纷纷动手动脑, 热热闹闹、兴趣盎然。不难发现, 学生量出了数学教本的周长、课桌的周长、长凳的周长、文具盒的周长……

使学生清晰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这样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物, 呈现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教学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自己是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且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引导质疑、培养教学意识

引导学习和生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评价观念认为:判断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不是看他能解决动手问题, 而是看他能提出多少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 是学生问题意识及应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目标。但是当前数学课堂上, 相当部分学生感到最怕的和最难的正是提出问题。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观念和意见, 哪怕是幼稚的、不成熟或不完整的想法, 教师应充分尊重, 用关爱之心和激励语言消除学生提问的恐惧心理。学生能否以数学的眼光, 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以及周围世界的事物, 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这就说明我们在教学时, 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生活情境和参与机会, 而且要重视对学生观察方法步骤的引导, 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合适的观察素材。在与素材的对话中人人质疑, 在与他人的思维撞击中, 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感受数学问题的真实存在, 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熟悉事物组织教学, 让学生需要“尝一尝”才知味道, 这样即不是好高骛远, 又不是不求上进, 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总结提升和拓宽, 归结出新的知识经验, 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内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 可以引入生活性较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需要数学, 生活中就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 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引领实践, 培养运用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 能够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数学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 我们应努力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和机会。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探究活动。给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学生们经常会遇到非常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如:教学《纳税和利息》时, 组织学生分小组走出课堂, 深入银行、税务机关、家庭和社会调查有关纳税及利息的情况, 收集有关纳税及利息的数据、信息。学生在实践中提出了以下问题:什么叫纳税?纳税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纳税?纳税的种类有那些?什么叫个人所得税?什么叫国家建设债券?税后利息与利息、利息与利率、税金与税率各有什么区别?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引导、组织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或师生共同分析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 布置学生回家帮爸、妈去银行存 (取) 款一次。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帮亲属取税务机关交纳一次税, 使学习延伸到课外。这样的开放探究,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教学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生活的世界就是教学的世界。那么, 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中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中学会数学呢?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引入,实践生活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雨夜思绪作文 下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知应会及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