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的安全提示

关键词: 电动车 模块 充电 建设

动车充电的安全提示(精选5篇)

篇1:电动车充电的安全提示

动车使用和管理消防安全提示

动车充电需小心 注意事项先知道

由于电动车具有免油、环保、轻便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充电过程中如果管理不慎,也极易造成火灾。由于电动车蓄电池多为铅酸蓄电池,一旦充电时间较长或者电池内部线路老化,就会引发火灾。近来接到多处发生电动车自燃火灾的事件,为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特提醒车主们注意以下几点:

1.应选购、使用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电动车、充电器和电池,不要违规改装电动车,不要使用不合格的电池。

2.充电时严禁用物品覆盖住充电器,保持充电器通风散热,检查充电器的风扇是否运转。

3.请到地下车库指定地点进行充电,严禁私拉乱接电线进行充电。4.加强日常自查自检。需经常对电动车的电线、电路等方面检查。防止接触不良引起接触点打火、发热,避免线路老化、磨损而造成短路、串电事故的发生。

5.无需充电的电动车停放在11#、和13#楼指定的地点,请勿和充电的电动车放在一起,以防火灾事故造成更大损失。

6.是在充电前,应当先将充电器输出端插入电池的充电插座中,然后再将输入端接通电源;电动车充电孔插头和电源插头都要插到位,不要插到一半,否则容易发热产生火灾。7.是适当掌握充电时间,一般情况下平均充电时间在8小时左右。若是充电时间较长,热量积蓄较多,导致电瓶发热,极易引发火灾。8.是充电时,车与车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一车事故时,波及多车;并且尽量不要有可燃物,以防止发生火灾时迅速蔓延。

9.是要使用配置相符的充电器,切忌乱用质量不合格的充电器,严禁擅自拆除电池盒,避免事故的发生。对电池、充电器等关键部件定时进行安全性能检查。

10.是充电结束后,要先拔下充电器输入端的220伏交流电插头,然后再拔下输出端插头,插拔电源时,手必须保持干燥;电池长期不用,必须充足电后存放,并保证每月充电一次,否则会减少电池使用寿命。

11.电动车的置物箱与置物架请勿放置可燃物、易燃物,以免受到高温后发生火灾。

12.电动车应定期请专业维修机构人员进行维修保养。

龙泉华庭(3)期物业服务中心

篇2:电动车充电的安全提示

动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小的便利。不过,电动车的保养工作却不大被人们所关注。其实,电动车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车主对其是如何进行保养的?

1、不应在高温暴晒的户外充电

金属物在暴晒下产生的高温很容易灼伤和融化电源线,从而引起短路。因此,不应在高温暴晒的户外给电动车充电。

2、下暴雨时应及时拔掉充电器

若雨水进入到充电器里不仅容易导致短路,烧坏充电器,还容易发生意外。因此,一般情况下,为防止大雨突袭,市民应该把电动车放置在车棚内充电。

当大雨来临时,在没有遮挡雨水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或用雨具盖住,以保证电源插头和充电器不被打湿。另外,为防止电瓶进水报废,应尽量避免电动车在积水较深的路段行驶。

3、长时间充不满电应及时检测

篇3:电动车充电的安全提示

加快推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需要首先启动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全面建设,并建立充电设施运营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运营管理数据,包括充换电设备的状态监控、负荷监控、谐波监测、充电权限、计量计费、IC卡管理,以及电池运行维护管理等信息。当一座城市中几千辆电动汽车同时充电时,其瞬时功率可达到几十兆瓦,若不进行有效管理,会对电网造成很大的尖峰干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同时充电过程所产生的谐波干扰若不加以监测和消除,也可能造成电网中其他设备的损坏。因此,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运行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实现“有序充电”非常必要。为保障“有序充电”,运营管理数据的通信安全性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按照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以换电为主、交流慢充为辅的发展原则,充电设施的应用场所可分为充换电站以及居民区和商业区两大类。充换电站一般建有专用数据通道,而在居民区、商业区建设的充电设施分布广、间隔远,实际中大多利用无线或有线的公网资源。本文考虑的数据通信安全,主要针对在居民区、商业区分散建设的充电设施。为防止这些充电设施的管理控制信息在公用通道上被非法窃取利用,造成对充电设施和电网的恶意破坏,应在数据远传通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常用的通信安全机制包括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交换鉴别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等。把这些安全机制应用于通信终端主体上时,某些需要基于操作系统软件包的支持,某些需要网络上第三方公证机构的参与[1]。对于充电设施这类采用嵌入式系统运行的设备而言,目前较适合其采用的通信安全机制,应以加密方式为主。在近期的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始探索将数据加密技术用于充电设施的集中控制管理中。

1 充电设施远传数据特点

当前阶段,充电设施运营管理中心与分散布置的充电设施之间的通信大多采用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或3G网络,因此,在数据远传的方案中,宜采用简洁、高效的数据通信方案,以避免资源浪费。在充电设施集中控制管理的相关通信标准颁布之前,考虑按照DL/T 634.5104(IEC 104)协议或DL/T 698协议规定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2]。

充电设施的远传数据按照传输特点的不同,可概括为以下3类:

1)动态变化的运行数据,包括充电设施的工作状态(如充电/待机/故障等)变化、充电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谐波等)变化、充电记录等;

2)总召唤的运行数据,包括所有状态量、测量量、电能量等;

3)运行维护数据,包括充电权限变更控制、充电电价变更维护、电池运行维护信息等。

动态变化数据需要快速立即上送,具有时效性,由充电设施主动上送;总召唤数据的数据量较大,由运营管理中心定期召唤上送。这2类充电设施运行数据主要用来给运营管理中心提供运行管理和辅助决策的依据,而且数据随充电设施的运行情况动态随机变化,因此安全级别一般。运行维护数据需由运营管理中心实时或不定期地启动变更和管理,对安全防护的要求较高。如果被非法利用或篡改,造成充电设施运行管理失控,可能会影响同一区域供电线路上其他重要负荷的正常运行。计费系统的异常也会给电网企业造成一定的直接经济损失。这类数据安全级别高。各类数据的传输特点及安全级别见表1。

2 数据远传加密方式选择

目前常用的数据加密方法有对称加密法和非对称加密法。对称加密法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同,而非对称加密法的通信双方拥有不同的密钥(公钥和私钥)。

现代对称加密算法(如数据加密标准(DES)、高级加密标准(AES)、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等)的优点在于加解密的高速度和使用长密钥时的难破解性,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加密算法公开,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而非对称加密算法,利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加解密的速度较慢,而且需要对各充电设施的密钥进行配对维护管理。结合使用加密数据的对称加密算法和交换密钥的公钥算法,可产生一种快速、灵活的解决方案。常用的公网加密方式,即通信双方在交换数据之前,首先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传输密钥,然后再根据本次的密钥对本次交换的数据进行加解密,以保证一次一密,也就无法通过统计推断实现密文破解[3,4]。

在充电设施的通信过程中,可选择通用的分组对称加密算法——DES算法,该算法只使用标准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可以保证运行的实时性。选择密钥长度为56位或128位(根据嵌入式系统性能决定,尽量选择128位)[1]。DES加密本身算法公开,靠长密钥和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造成破解困难,其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3 数据远传加密方式改进

如上所述,通常的公网加密方式虽可实现一次一密,避免从密文中以统计方式推测出明文,而且相对完全采用非对称加密的方式,每次交换数据的加解密速度也有所提高。但对于嵌入式系统而言,如果没有专用芯片,即使每次交换数据前使用1次非对称加解密方式算法,其耗时仍会较长,同时,对每个充电设施进行公钥、私钥的管理也显得繁琐。

例如使用RSA公钥算法。若要使RSA算法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要求选择2个大素数约为100位的10进制数,模n的长度至少为512bit。则可能选择的公钥和私钥长度在100位的10进制数以上,对于没有专用数据协处理单元的嵌入式系统而言,其加解密一帧报文的时间会达到秒级[1,5,6,7]。

根据工程应用的要求,采用以下改进措施:在嵌入式系统内建密钥池,密钥池作为一个随机数的容器,每次可以从中抽取若干随机数组成数据通信的密钥。充电设施在选择嵌入式系统时,可选择多点控制单元(MCU),内含存储单元且本身具有硬件加密功能,使密钥池的数据做到只能写入,不能被除CPU之外的其他工具读出。每次通信交换重要数据前,运营管理中心首先在密钥池里抽取若干序号的数据组合成一个随机的新密钥,然后给充电设施发送新密钥在密钥池里的索引序号组,这样双方就交换确认了本次通信的密钥(见图1)。由于每次采用不同密钥加密数据,使密文毫无规律可查,也就无法破解。为保证密钥池的安全,可以安排专人管理,并且定期更新。

4 工程应用

采用密钥池索引技术实现一次一密的充电设施通信安全方案,在充电设施试点运行期间进行了应用。考虑到充电设施在建设初期,为尽可能扩展其分布范围、扩大示范效果,交流充电桩的安置一般较为分散。建设运营中,在每个充电桩内都配置了含GPRS通信功能的数据传输模块(DTU),通过DTU建立充电桩与运营管理中心的无线通道。由于GPRS技术能够保证通信双方始终在线连接,充电桩的动态变化数据、运行维护数据等能够实时地与运营管理中心进行交互和管理。

通信期间,根据对安全性的不同要求,运行维护数据和运行采集数据采用2种不同的加密方案。运行维护数据严格采用一次一密的方式进行,即首先由运营管理中心随机产生一个本次传输用的密钥池索引文件,发至充电设施;然后,通信双方根据密钥池密钥索引文件,查出加解密的密钥,对将要传输的运行维护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和密文还原。这个密钥严格规范只使用一次,下次传输必须更新,可确保密文无法通过统计规律破解。总召唤数据定为间隔30min或60min进行一次召唤,每次总召唤前由运营管理中心更新一次密钥池索引文件,该索引文件对应的密钥用于本次总召唤到下一次总召唤之前的所有运行采集数据的加解密,包括总召唤数据和动态变化数据。这个密钥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被多次利用,以避免每次数据传输频繁交换密钥,造成数据流量和通信费用的增加,并减少系统开销。

在一般的协议传输中,各类型报文的长度会有所不同,考虑到加密数据可能会根据报文长度被加以推测,在工程应用中约定每次报文传输的长度固定为64字节(这里指报文传输的分组长度,与加密算法的分组加密长度不同),末尾帧追加的冗余字节内容采用随机数。进一步增加了密文破解的难度。

5 结语

在工程应用中选择上述加密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还没有关于充电设施通信数据安全的成熟、统一的解决方案和标准。到后期充电设施规模发展阶段,通信数据安全如果需要统一管理,可以类似智能电能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为每台充电设施配置专用的嵌入式安全模块(ESAM),实现安全存储、数据加解密、双向身份认证、存取权限控制等安全控制功能。

目前,充电设施已经开始小规模运营,所以有必要在建设和使用中对数据安全相关技术进行有效的探索。这些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信安全性的研究工作,只是在充电设施建设初期,结合数据通信安全在使用中的实际需求,进行的一点有益的尝试。在未来充电设施大规模建设和运营时期,电网公司必然会根据充电设施的规模大小、分布情况、通道情况、运营方式等,在充电设施的数据通信安全管理方式上,进行更为周密的设计和统一部署。

参考文献

[1]程光,张艳丽,江洁欣.信息与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念,段斌.IEC 60870-5-104远动协议的一种安全报文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93-96.LIU Nian,DUAN Bin.Discussion on security message ofIEC 60870-5-104 telecontrol protocol[J].Automation of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2):93-96.

[3]宋磊,罗其亮,罗毅,等.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加密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4):76-81.SONG Lei,LUO Qiliang,LUO Yi,et al.Encryption on powersystems real-time data communication[J].Automation of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14):76-81.

[4]伍军,段斌,黄生龙.基于可信计算方法的变电站自动化远程通信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11):60-64.WU Jun,DUAN Bin,HUANG Shenglong.Design of remotecommunication in substation automation based on trustedcomputing metho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3,27(11):60-64.

[5]静永文,宋立琴.基于混沌序列的变电站信息加密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36(6):94-97.JING Yongwen,SONG Liqin.Substation informationencryption method based on chaotic series[J].Journal of North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2009,36(6):94-97.

[6]董晖,武攀.基于单片机和FPGA的网络数据加密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4):95-97.DONG Hui,WU Pan.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dataencryption based on MCU and FPGA[J].Electronic DesignEngineering,2009,17(4):95-97.

篇4:电动车充电专项安全责任书

为规范我校电动车的充电管理,确保我校电动车的充电安全,特制定本管理规定,请大家严格执行:

1.我校车棚为唯一指定电动车充电地点,有专人负责电动车充电管理,其他任何地方均不允许电动车充电。

2.电动车充电每日充电时间为上班工作时间,严禁下班后、夜间及节假日充电。

3.本校教职工电动车可在车棚指定区域充电,严禁外来车辆在校内充电。4.充电区内严禁吸烟,不准将易燃易爆物品等带入。

5.充电区只限电动车充电,不得私自更改线路、插座和开关,严禁一座多充,外接排插现象。

6.充电时要先将充电器三项插头与车体插孔连接,然后再将充电器另一端插头连接插座上,反之,易出现打火,造成短路,存在火灾及人身伤害事故隐患。

7.充电过程中,应将充电器放置水平放置在地面上,严禁反方向或倾斜放置,充电器周围应干燥、通风,无其他安全隐患。

8.每台车充电时间不准超过4个小时,长时间充电,易导致电子元件过热,存在安全隐患。

9.教职工必须确保电器无线路老化、无质量问题,自行保管好充电器,充电结束,将充电器带走。禁止使用与车辆不匹配的充电器充电。

本人保证遵守学校电动车充电管理规定,如因个人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制度,发生安全事故并造成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签字:

篇5:充电电动工具使用安全条例

一、工具的触电保护措施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93)中,将手持电动工具按触电保护措施的不同分为三类:

Ⅰ类工具:靠基本绝缘外加保护接零(地)来防止触电;

Ⅱ类工具: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来防止触电;

Ⅲ类工具:采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且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来防止触电。

二、根据环境合理选用

在一般场所,应选用Ⅱ类工具;工具本体良好的双重绝缘或外加绝缘是防止触电的安全可靠的.措施。如果使用Ⅰ类工具,必须采用漏电保护器或经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否则,使用者须戴绝缘手套或站在绝缘垫上。

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应选用Ⅱ类或Ⅲ类工具。如果使用Ⅰ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器。

在狭窄场所(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应使用Ⅲ类工具。如果使用Ⅱ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器。且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控制箱、电源联接器等和Ⅱ类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必须放在外面,并设专人监护。此类场所严禁使用Ⅰ类工具。

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有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还必须符合相应环境的特殊安全要求。

三、Ⅰ类工具的保护接零

前已述及,Ⅰ类工具是靠基本绝缘外加保护接零(地)来防止触电的。采用保护接零的Ⅰ类工具,保护零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即保护零线应单独与电网的重复接地处连接。为了接零可靠,最好采用带有接零芯线的铜芯橡套软电缆作为电源线,其专用芯线即用作接零线。保护零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线。工具所用的电源插座和插销,应有专用的接零插孔和插头,不得乱插,防止把零线插入相线造成触电事故。

应当指出,虽然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手持电动工具仍可能有触电的危险。这是因为单相线路分布很广,相线和零线很容易混淆,这时,相线和零线上一般都装有熔断器,零线保险熔断,而相线保险尚未熔断,就可能使设备外壳呈现对地电压,以酿成触电事故。因此,这种接零不能保证安全,尚须采用其他安全措施。

四、使用与保管

1、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定期检修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2、每次使用前都要进行外观检查和电气检查。

外观检查包括:

(1)外壳、手柄有无裂缝和破损,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效;

(2)软电缆或软电线是否完好无损,保护接零(地)是否正确、牢固,插头是否完好无损;

(3)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完好;

(4)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5)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无障碍,卡头牢固。

电气检查包括:

(1)通电后反应正常,开关控制有效;

(2)通电后外壳经试电笔检查应不漏电;

(3)信号指示正确,自动控制作用正常;

(4)对于旋转工具,通电后观察电刷火花和声音应正常。

3、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场所应加装单独的电源开关和保护装置。其电源线必须采用铜芯多股橡套软电缆或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电缆应避开热源,且不能拖拉在地。

4、电源开关或插销应完好,严禁将导线芯直接插入插座或挂钩在开关上。特别要防止将火线与零线对调。

5、操作手电钻或电锤等旋转工具,不得带线手套,更不可用手握持工具的转动部分或电线,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电线被转动部分绞缠。

6、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完毕,必须在电源侧将电源断开。

7、在高空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下面应设专人扶梯,且在发生电击时可迅速切断电源。

五、检修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检修应由专职人员进行。修理后的工具,不应降低原有防护性能。对工具内部原有的绝缘衬垫、套管,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检修后的工具其绝缘电阻,经用500V兆欧表测试,Ⅰ类不低于2MΩ,Ⅱ类不低于7MΩ;Ⅲ类不低于1MΩ。工具在大修后尚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标准分别为:Ⅰ类—950V,Ⅱ类—2800V,Ⅲ类—380V。

六、充电电动工具选购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电动车的安全协议书 下一篇:电动工具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