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提取取关键信息

关键词:

新闻及提取取关键信息(精选3篇)

篇1:新闻及提取取关键信息

.新闻概写,提取关键词

①什么是新闻?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公报新闻、评述新闻等。新闻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时效性以及语言的叙述性和简洁性。

狭义的新闻有时专指“消息”。

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其有如同记叙文一样的基本要素,但由于各种部分的内容要求不同,故其各个部分的概述要点不尽相同。新闻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包括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

②新闻的结构:

概写新闻、并非一般要求下的内容概括,如单句找主干、复句看偏正关系及强调内容,句群抓中心句、分析结构层次等所能解决并合乎要求的,往往更需要考虑其文体特点。因而对新闻的结构也应有所了解。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a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一行标题和多行标题之分。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又称辅题、子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概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一行标题(即主标题)的概写。

一般说来标题较标题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

b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有时间、地点要素)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

c主体

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原因五个要素。其在事件的顺叙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

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

d结尾

结尾(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揭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除基本要素“人物”、“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形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③新闻概写的类型:

⑴拟一句话新闻(消息)⑵拟写标题新闻。⑶拟写标题。⑷拟写导语。⑸压缩主体。⑹拟写结尾

(一)新闻类压缩

1.拟写一句话新闻、标题

一句话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要求高度概括,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新闻则应交代时间)。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个单句,短复句亦可。新闻标题有单标题和多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之分,其中正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引题和副题用以说明背景、概述意义,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考试通常要求写单标题,并有字数限制,因为标题要求高度概括,因此压缩时不必拘泥于新闻要素是否齐全,只要求两个必备因素——人物(或单位、事物等)、事件,用语一般较直白、简洁,有时可运用比喻、借代、双关、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如:中国经济一直在“升温”(比喻);警惕“仕场经济”阻碍市场经济——某海滨城市“厕所**”透视(双关)。

2.拟写新闻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和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有时间、地点要素)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

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

标准的新闻导语一般包括:

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和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的)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说明:如果试题材料不包括前三项相关材料,前三项内容可舍去;④⑤两条可互换位置;⑥中的过程要用句子完成,如果字数要求极为严格,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3.压缩新闻主体

新闻的主体部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

压缩主体时,要突出新闻的基本要素,尤其是主要事件、主要观点、原因等,同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如果一则新闻包含了几层或几个方面的内容,应按照前后顺序分层压缩。

提取关键词

提取关键词的四个技法

(1)核心话题法。抓住语段核心话题词语。记叙类语段抓叙述的对象(人、事),议论类语段抓中心论点或中心话题,说明类语段抓说明对象。

(2)关键语句法。筛选出语段中的关键句,如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或总起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抓住这类关键句就易于筛选出关键词。

(3)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如并列式语段关键词通常出现在多层次中,递进式语段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转折式语段关键词通常出现在转折句中,总分语段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4)语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是关键词语。

篇2:新闻及提取取关键信息

1 对复杂网络理论内容的分析

随着关键词的提取得到不断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加大力度来研究关键词的提取, 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果。所获得的成果知识从单方面角度也容易忽略个体和总体的关系。[1]很多真实的网络都是复杂网络, 主要通过统计的参量对网页文档中的物理量进行分析理解。结合传统关键词的抽取, 在引入参量后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计算, 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关键词抽取结果。

2 论述模型构建与抽取算法

在研究复杂系统的过程中, 使用的最频繁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复杂网络, 学者在研究复杂系统时, 必须要对复杂网络的描述以及模型构建等进行准确的计算。虽然复杂网络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 各领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 但是针对复杂网络的研究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对模型进行总结后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框架图。

在新闻网页的文档中, 词是最基本的单元, 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需要以不同的词和不同的词性, 根据不同的结构顺序组成的。[2]正是因为词组的顺序能够带来不同的特色的新闻信息, 对人们读取信息时的魅力是无限的。网页中的词映射为复杂网络中的节点, 词与词之间的顺序不断成为节点的有向边, 将网页转化成网络。一篇文章最重要的词能够成为关键词, 一般来说, 网络拓扑结构中的重要节点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加权度大且聚类系数高的节点, 第二类是介数高的节点。

(1) 加权度是节点数量的体现, 通常加权度越大就表面节点, 就越能发挥在网络中的作用。

聚类系数越高, 说明节点与邻节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也表示在新闻网页中, 某些词语的邻居节点与对应词语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重点突出原文中的一些小主题, 使某些节点单词成为了新闻网页的主题词。

(2) 在网络中节点路径最短的数量就是介数, 因此, 介数越高, 就表示通过介数的最短路径就越多, 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全文的平均最短路径的介数产生影响, 并且表示了经过的节点的重要性。

复杂网络模型中的聚类系数还有介数是复杂网络用来统计的参量, 但是在传统的复杂网络之中, 其是以网络的权值来表示节点的重要程度, 不能通过节点的权值与最小值来衡量最短路径, 这是因为在实际情况中, 权值越大就表示距离越近。[3,4]在实际的网页文档中, 有些节点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新闻网页的标题以及相关的新闻主题链接或者是网页中重要的标记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词语的重要性。利用节点的特点不断引入在传统的分析方法中, 在分析了复杂网络中新闻网页提取关键词的方法之后, 对其进行总结如下所示:

首先将待处理的本地网页文档的存储路径准确输入, 再将网页文档中的关键词输出。

第一步:对网页内的标题、正文进行分析。对于门户网站而言, 其使用的网页格式是各不相同的, 其中一些门户网站对网页的模板样式进行了不断的分析, 应用HTML—Parser包对网页中的正文还有正文进行标记。

第二步:对网页文档进行预处理。利用正确的表达式, 判断原文中是否存在中文字符, 或者判断是否存在中文文档, 利用第一步中涉及到的解析结果进行分词, 然后按照词语出现的不同位置和词性不断进行标记。

第三步:对第二步中得出的词语进行数字编码, 并将得出的编码结果作为节点, 并且还要建立索引表, 从而将网络中的将第二步中得出的词语进行数字编码, 并将编码结果作为节点, 同时不断建立索引表将网络中的词语串联起来, 构建有向加权网络。

第四步:得出各个节点的加权度以及聚类系数, 能够计算各个节点之间的值并对其统一规划, 再进行降序排列。

第五步:对中心介数进行正确的计算, 并将第四步中得到的节点作为中心网路的节点, 进而找出节点与中心网络两者之间的最短路径, 找出节点的中心介数。

第六步:生成网页之间的关键词。[5]

3 关键词提取

随着关键词提取的数目增加, 新闻候选词也会不断增加, 当新闻候选词不断增加之后反而会降低新闻搜索的准确率。所以正确关键词的抽取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和固定的范围, 在不同的文档之间确定的值不断波动, 提高新闻网页关键词提取的召回率和准确率。

4 结语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正确性和有效性, 并且通过计算算法中的关键词得出新闻中的大意, 并能为新闻进行去重和新闻类聚提供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分词程序的不足, 由于分词程序存在的缺陷, 给实验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必须要不断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 并且还要不断改进程序和数据结构, 实现复杂网络的存储以及特征参数的计算。

摘要:21世纪是互联网发展的时代, 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 网页的信息量也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在复杂的网络面前, 需要借助信息快速提取关键词的技术, 帮助人们快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节省网页浏览的时间。文章将结合传统的关键词提取不断优化网页文档的特征, 这也成为了当下引发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复杂网络,新闻网页,关键词提取

参考文献

[1]胡学钢, 李星华, 谢飞, 吴信东.基于词汇链的中文新闻网页关键词抽取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0, 01:45-51.

[2]谢凤宏, 张大为, 黄丹, 谢福鼎.基于加权复杂网络的文本关键词提取[J].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0, 11:1592-1596.

[3]李静月, 李培峰, 朱巧明.一种改进的TFIDF网页关键词提取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 05:25-27.

[4]苏祥坤, 吾守尔·斯拉木, 买买提依明·哈斯木.基于词序统计组合的中文文本关键词提取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5, 06:1647-1651.

篇3:主题阅读与图文关键信息提取

少数民族文化渊源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篇章。弘扬本民族文化是推进儿童阅读的重要使命。在推进“南宁市‘亲近母语,快乐阅读’课题实验”和教育部“新课改视野下壮族地区儿童快乐阅读的策略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校以“传承壮族优秀文化”为切入口,围绕“壮乡风情”这一主题对阅读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出壮族服饰文化、民间传说、民俗艺术、风情活动、传统工艺、特色建筑等几个专题内容,并以原创精神精心打造阅读精品素材,将一则神奇的传说绘本、一辑动态的风情视频、几首短小的情趣童谣组成该项主题阅读活动的自创选文,发展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壮乡风情”主题阅读实践活动。该项主题阅读实践活动面向三年级学生,以感受“壮乡文化”、探究“壮乡风情”为目标,以激发学生提取图文关键信息的兴趣为引线,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教—扶—放”的教学策略:在赏读绘本时学习并尝试运用图文关键信息提取的阅读策略;以小组合作形式,研习图文并茂的阅读素材,在实践中自由运用图文关键信息提取的阅读策略,感受壮乡文化魅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活动板块一:赏读绘本故事

【壮乡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下面一组山水画面:清澈如镜的漓江,翠峦叠嶂,奇峰林立;气势磅礴的梯田,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细雨朦胧中的风雨桥,安静淳朴,独具韵味;泛舟暮归的渔家,清歌一曲,夕阳沉醉……

师:美丽的壮乡有一个专属于壮族人民的节日——三月三。对于壮乡文化,同学们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这一节阅读课,老师将带着你们乘上阅读的翅膀,飞越壮乡,了解壮乡。

在主题阅读开启之前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是非常必要的。当一幅幅色彩明艳、生动形象的山光水色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牢牢地吸引。教师在此时提出该主题阅读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次主题阅读的主旨,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绘本封面概览】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个有声绘本故事。观察绘本封面(见下页图),说说你从画面和文字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画面中的大树爷爷和小男孩是故事中的人物吧,好像他们在说着什么。

师:从画面中获取的信息,可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阅读猜想。

生:图中的铜鼓在生活中经常见!壮乡人民最喜欢在“三月三”对唱山歌。

师:画面中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捕捉到壮乡的习俗和风情。除了看图,别忘了读文字,文字中有更为关键的信息哟!

生:从书名《壮乡传说》,我们了解到这个绘本讲的是一个传说故事。

师:传说是人们口口相传、代代传承的。只有用心,才能提取到更多的图文信息。就连画面下方这个银杉路小学的校徽图案,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些信息,同学们不可忽视哟。

生:除了书名,封面上还有作者。我发现这个绘本故事既有文字作者,也有绘图作者。咦,作者就是我们的老师哟。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绘本故事,就是我们南宁市银杉路小学的老师们根据民间传说创编的一个绘本,它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正是老师们要送给你们的特殊礼物呢。

坚持“得法于课内”的阅读教学原则,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绘本阅读的起始便力求授生以“渔”,让学生在“封面概览”的阅读体验中学会从画面中捕捉壮乡风情、猜想故事情节,从书名中知晓文本体裁,在文字阅读中获取出版资讯,等等。

【聆听赏阅绘本故事】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绘本,聆听壮乡的传说吧!(播放视频,并打出绘本字幕,生安静地聆听、欣赏和阅读视频中的故事)

单篇阅读通常采用“精品细读”的方式,这种方式显然并不适用于多文篇的主题阅读,为此,我们需要发展多元、适切的阅读策略。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视、听觉。聆听,是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聆听、赏阅视频中播放的有声绘本故事《壮乡传说》,学生如同在观赏一部由图画、文字、声音交织而成的微电影。而“聆听赏阅”,对学生提出的是一种“无声视读”的要求,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

【趣聊绘本传说】

师:故事很精彩,同学们都听得很入迷。现在我们来聊一聊绘本中哪一幅壮乡的山水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吧!

生:壮乡风景很美,我很喜欢。

师:绘本精美的山水风光画面让大家产生了美好的感受。让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课件出示词语填充: 的壮乡风景),调取丰富的词语来表达吧!

生:我想说,这是令人沉醉的壮乡风景。

生:群山上长满了青翠的草和树,还有漫山遍野的花,我想说,这是秀丽多姿的壮乡风景。

师:壮乡的山美,水美,故事中的壮乡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件出示词语填充“ 的壮乡人民”和绘本中的主要人物金妹和银妹的画面)看到金妹银妹,你想说——

生:美丽善良的壮乡人民。

生:能歌善舞的壮乡人民。

师:(课件出示人们对唱山歌的画面)当清澈婉转的山歌唱响,你想说——

生:载歌载舞的壮乡人民。

师:(课件出示壮乡人民采茶的画面)看到背着竹篓上山采茶的壮乡姑娘,你想说——

生:心灵手巧、勤劳勇敢的壮乡人民。

nlc202309080903

师:(课件出示战场画面)看到身披战袍,与恶霸军团兵刃相交的壮家少年,你想说——

生:英勇善战的壮乡人民!

师:壮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读了故事,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壮乡传说?(课件再现绘本封面,要求续编故事题目“ 的壮乡传说”)

生:精彩、神奇的壮乡传说。

生:令人回味无穷的壮乡传说。

师:美丽神奇的壮乡传说。绘本中的画面与文字让你了解到壮乡有哪些特色习俗,特色风情?说说大家提取到的信息吧!

生:壮乡人民的服装与我们平常穿的很不一样!

生:布洛陀是壮乡人民的天神!

生:每逢农历三月三,壮乡人民就会唱山歌、抛绣球、放花炮、敲大鼓……

师:同学们,聆听赏阅《壮乡传说》,图文激起情感,图文传递信息。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在故事的结尾处,银杉古树爷爷有这样一句交待(播放录音)——“美丽的壮乡不仅有神奇的传说,还有特色的民俗风情呢!热爱家乡、善于观察的孩子才会有新发现”。

画面、文字、声音是构筑信息的基本元素。精美的绘画,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且图画与图画之间还能呈现出独特的叙事关系。图画、声音、文字组合在一起,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图文关键信息提取的阅读方法贯穿于“趣聊绘本传说”的聊、叙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信息提取,并通过对壮乡山水、人文、风俗等的系列印象表述,逐步实现对图文信息的提取、内化、统整、运用,进而建构起属于学生自己的文本阅读意义,使学生阅读的过程真正成为其自觉的信息解码过程,本能的语言建构过程,以及具有生命价值的自我精神塑造过程。

活动板块二:拓展阅读,展开主题探究

【阅读策略点拨与视频阅读】

师:一个故事结束,恰恰是一个探究话题的开始。让我们再次走进壮乡,欣赏秀丽的壮乡风姿,领略独特的壮乡民俗。在这之前,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PPT出示“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善于观察的孩子,最擅长捕捉画面与文字中的信息,通过把握关键词句,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齐读“温馨提示”。师依次播放“美食”“工艺”“建筑”“山歌”等主题的壮乡风情画面。

从视听阅读到纯视觉阅读,体现了图文关键信息提取阅读策略从“教”到“扶”的过程。播放一辑以画面为主、标题文字为辅的壮乡风情视频,对学生视读浏览速度与捕捉图文信息能力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个环节,不仅有策略点拨,更凸显了策略的自觉运用与信息的整合。

【主题拓展阅读与小组合作探究】

师:多姿多彩的壮乡风情,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基因相连。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壮乡文化知识,老师还准备了几组图文并茂的纸质阅读素材,让我们分别组成特色食俗探究(1)(2)、精致工艺探究、别致建筑探究、智慧对歌探究五个专题探究小组,分头展开阅读探究,更深入地感受壮乡民俗的文化特色,完成下面的工作纸吧。

生齐读小组合作要求,然后开始分组阅读、探究。师向各组发放主题阅读工作纸。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采用喜欢的方式阅读工作纸;人人有任务,承担思考题;5分钟后汇报与分享。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壮乡文化”探究。我们选取了“特色食俗(1)(2)”“精致工艺”“别致建筑”“智慧对歌”四个壮乡文化探究的角度,把学生分成五组,并应用工作纸指导学生开展相应主题的梯级式、多元化、图文结合的阅读探究活动。每个专题都包含有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读童谣”,二是“提取信息,合作探讨”,而后者又包括A、B、C、D四项分级探究内容,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级而上:或者从文字、图表中直接提取重要信息;或者依据信息做出要点归纳,形成一定认知;或者根据资讯进行信息筛选,进行分析、比较、推断、总结;或者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所掌握的信息建构新的阅读意义,拓展读写,创编童谣。下图为别致建筑探究工作纸示例。

为强化运用“从图文素材中提取关键信息”的策略,落实“人人承担任务”的学习要求,促使学生亲历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阅读全程,教师通过划分不同学习区域、组合不同学习群体、照顾不同学习需要的方式方法,组织学生展开分组探究,引领学生为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主动甄别、筛选和整理信息,进而对壮乡文化的这些特定知识点、文化点进行自我重组、创造与升华。

活动板块三:各专题探究小组分享阅读收获,尝试创新表达

五份工作纸阅读内容容量大、密度高,都是多维度的灵动设计,可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同时为学生创设广阔的自主探究学习平台,以便于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架构和思维重组。而且五份阅读工作纸都具备篇幅简短、结构划一的特点,利于学生拓展读写,模仿、创新。

【各专题探究小组汇报展示】

特色食俗探究(1)(2)组汇报

师:特色食俗一组领到的是一首有趣的童谣。请说说你们从中提取到的图文信息。

生1:通过阅读,我知道了童谣中介绍的壮乡特色美食是艾叶粑粑。

生2:“山野宝贝”是制作艾叶粑粑的材料,我从童谣中读懂了它指的是艾草和糯米。

生3:糯饭香甜甜、艾粑圆滚滚、米花糖甜滋滋,用ABB式的词语来表达会更有韵律感,琅琅上口。

……

精致工艺探究组汇报

生2:读童谣,从“巧手扮靓家乡美,锦绣前程展宏图”语句中,我感受到壮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生4:开动脑筋,我们串词成句,完成了这首童谣:扇帽形弯弯,银镯亮闪闪,衣衫艳洋洋。腰佩龙凤祥,香包佑儿郎,舂舞歌飞扬。

……

智慧对歌探究组汇报

生1:细品对子歌,我发现对子歌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是押韵的,韵母是[ɑ][o]。我还知道对子歌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与壮乡人民山歌对唱的形式是一致的。

生2:从对子歌中可以看出,壮乡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很仔细。我能开动脑筋,自己编写几句对子歌。什么唱歌呱呱叫?青蛙唱歌呱呱叫。什么身披花棉袄?梅花鹿身披花棉袄。

生3:我也能编几句。什么圆圆照容颜?镜子圆圆照容颜。什么圆圆报时间?闹钟圆圆报时间。

……

别致建筑探究组汇报

生1:看图读诗,我知道壮家风雨桥能遮风挡雨,所以就叫“风雨桥”。

生3:开动脑筋,我们串词成句,完成了这首童谣创编:壮乡的吊脚楼,细细观察心中留。/木梁柱,灰砖墙,/青瓦片,尖檐角。/遮风挡雨身姿秀,/掩映山间碧水流。

生4:“咯咯”笑声飘满楼,/“哈哈”欢唱歌声犹。/家乡的吊脚楼,/难忘妈妈美美的笑,/难忘爸爸暖暖的手,/浓浓乡情醉心头。

师:整体阅读能更准确地把握图文信息。观察吊脚楼的画面,关注注释语,大家对壮家建筑的特点有了新的了解,妙笔生花,创编的童谣动人、感人!

分享与评价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小组分享的形式汇报展示各组合作搜集和处理的阅读信息,并通过教师评价对学生的阅读探究予以肯定、鼓励和引导,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提炼小组内最有价值的阅读信息的能力,组际间的交流还可以将各组的学习收获最大化,便于全体学生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合作探究中完成的童谣创编,取材贴近生活、内容浅近,且富于音韵、节奏明快,非常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在诵唱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围绕主题,依托创意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阅读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壮乡风情”主题阅读超越了传统的、单一的、离散的、壁垒化的阅读模式,提出了一种以全面性、整体性、联结性、统合性、探究性为特征的主题阅读模式,有效地实现了阅读目标,并达成了由文字到文学再到文化的梯级提升。

(责编 白聪敏)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河北省铁路接发列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 下一篇: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