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狂犬病流行现状(共9篇)
篇1:狂犬病流行现状
狂犬病防治现状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狂犬病的防制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配合,为了了解彭州市居民狂犬病防制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彭州市开展了居民狂犬病防制现状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彭州市20个乡镇中分层随机抽取2个社区和2个村为调查点,调查点内年龄为10~60岁的居民(包括暂住人口)均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94户、414人,其中城市居民160户、205人,农村居民134户、209人。
1.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家庭一般情况,2009年犬伤/猫伤情况,伤人动物情况和知识行为态度的情况。
1.3 调查时间与方法
1.3.1 调查时间现场调查时间集中在2010-05-27/28。
1.3.2 调查方法按照调查方案要求,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彭州市20个乡镇被划分为城、乡两层,随机抽取了天彭镇为我市城市居民调查乡镇,抽取丽春镇作为农村居民调查乡镇。彭州市疾控中心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天彭镇随机抽取了龙塔社区和天府中路社区为城市居民调查点,在丽春镇抽取了官渠村和青光村为农村居民调查点。本次调查用由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问卷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培训,1.4 质量控制
1.4.1问卷设计本次调查所用问卷由成都市疾控中心专家设计,经过预调查修改后统一印制。
1.4.2调查方案调查方案由成都市疾控中心专家根据历年彭州市狂犬病发病状况制定,彭州市疾控中心具体实施。
1.4.3调查员培训调查开展前所有调查员都经过统一培训,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统一指标的含义和填写,明确调查工作的程序和进程等以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
1.4.4现场调查在对每个被调查对象询问完毕后,调查员立即对调查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有疑问重新询问核实,有错误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及时补填。
1.4.5资料审核 审核人主要负责检查每日完成的调查表,对有问题的调查项目进行重新调查。
1.4.6资料录入对对电脑录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统一输入口径,对各项调查数据输入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核对和逻辑检查。
1.5 统计分析资料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6.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χ2检验等。人群每条知识的知晓率计算=答对的人数/该类人群中回答该题目的总人数×100%,人群知识总体知晓率=答对的题目数/题目总数×100%。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的414人中,男性189人,女性225人,城市、农村居民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平均年龄41岁,最小为10岁,最大为60岁,城市居民年龄大于农村居民。职业以务农最多(40.34%),城市、农村居民职业构成明显不同,城市居民以经商居多(50.24%),农村居民以务农居多(76.08%)。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177人(42.86%),城市、农村居民文化构成明显不同,城市居民文化程度高于农村居民(χ2=66.651,P<0.01)。所调查的294户居民中,城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口数无明显差异。家庭年收入城乡差异明显,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高于农村居民(χ2=74.303,P<0.01)(表1,表2)。
2.3养狗情况调查的294户养有狗或者猫的居民中,57.14%只养1只,城市、农村养狗或者猫的只数没有明显差异。狗(猫)的免疫率为82.78%,其中有免疫证的占94.22%。城市、农村居民所养狗(猫)的登记情况、喂养方式、免疫情况、免疫证有无等情况无明显差异。居民养狗(猫)情况见表4。
2.4行为态度调查的414人中,有7.73%的人有抚摸狗(猫)并让狗(猫)舔手的习惯,有1.45%的人手部受伤时也有抚摸狗(猫)并让狗(猫)舔手的习惯。犬/猫伤后愿意选择注射疫苗的居民占98.79%,家人受伤后会劝其注射疫苗的占99.03%。2009年共有8人有犬/猫伤史,占调查人群的1.93%,且有犬伤史的人均无抚摸狗(猫)并让狗(猫)舔手的习惯。具体居民行为态度情况见表5。
2.5知识知晓2009年彭州市居民狂犬病知识知晓情况见表6,我市居民对可能患狂犬病的情况知晓率为29.95%,城市居民知晓率为36.59%,农村居民知晓率为23.44%,农村居民知晓率低于城市居民(x2=8.517,P<0.01)。居民对狂犬病可否治愈的知晓率为85.51%,对犬伤后首先应该怎么办知晓率为79.47%,总体狂犬病知识知晓率为64.98%。讨论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人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1]。在一些已经消除狂犬病的国家, 随着动物种群的变化和迁移, 狂犬病再次出现或重新肆虐[2]。狂犬病毒除存在于狂犬病动物体内外,还存在于少数无症状健康动物体内,上海市2001-2005年连续5年对咬人可疑犬只进行狂犬病病毒检测,发现带毒率为0%~22.8%[3]。此次监测结果显示,彭州市居民狂犬病知识较缺乏,总体知晓率为64.98%,对可能患狂犬病的情况认识不足,知晓率仅为29.95%,反映了彭州市居民对狂犬病的防范意识严重不足。彭州市农村居民对可能患狂犬病的情况知晓率低于城市居民,这可能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于城市居民有关。彭州市农村居民经济水平低于城市居民,而农村养猫狗的户数明显高于城市,这说明彭州市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在农村。彭州市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狂犬病防范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彭州市在1983年报告最后一例狂犬病后,1984-2006年已连续23年无本地狂犬病发生。但进入2007年后,彭州市狂犬病疫情重新出现。出现疫情后,彭州市陆续出台了多份文件加大了对犬只的免疫接种和犬只管理工作。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彭州市猫/狗的免疫率为82.78%,其中有免疫证的占94.22%。国际上流行病学公认需要形成免疫屏障犬只的免疫率至少为70%[4],彭州市猫/狗免疫率已超过这一水平。2009年彭州市人间狂犬病再次实现零发病。但彭州市农村养猫/狗的户数较多,仍有一定比例的猫/狗是散养方式,要维持免疫屏障,要维持人间狂犬病零发病,坚持开展对猫/狗的免疫接种和犬只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篇2:狂犬病流行现状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特征;免疫接种
狂犬病在临桂县已近十年无病例报告,~临桂县狂犬病疫情再次回升,为探讨临桂县狂犬病流行特征,现对临桂县2004~例狂犬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为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临桂县2004~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狂犬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临桂县的狂犬病在上世纪80年代,发病率较高,1995年后,近十年间无狂犬病疫情报告,自,狂犬病疫情再度出现,2004~2006年报告发病死亡数分别为4例、7例、5例,发病死亡率分别为0.88/10万、1.52/10万、1.10/10万。3年共报告病例数16例。
2.2 地区分布
全县11个乡镇,有6个乡镇有病例报告,占乡镇数的54.54%。其中以四塘乡报告发病最多,共6例,占全县报告发病数的37.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71/10万,其余各乡镇发病呈散在性。病占总发病数的62.5%,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1。www.133229.cOm表明男性喜欢接触家犬等动物是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的重要因素。
2.4 伤口处理
16例病例中,仅有2例病人被犬咬伤后自行用清水或肥皂水处理伤口,占12.5%。伤口处理率低,是狂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2.5 潜伏期
被咬伤后,一个月内发病者4例,1~2月有2例,2~3月有4例,6~12月有2例,1年以上有2例,不详有2例。16例病例中,有4例病人潜伏期在1个月内。按照现行狂犬疫苗接种程序,在未完成全程免疫前,病人就有发病的可能。
2.6 狂犬疫苗接种情况
16例病例仅1例病人在被动物咬伤20d后接种了1针次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第3d发病。其余15例病例被动物咬伤后均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人源免疫球蛋白。
3 讨论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地药物治疗,发病后100%死亡。是可防不可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从16例狂犬病个案调查分析,临桂县狂犬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群众对狂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被犬等动物咬伤后无防病的意识,没有对伤口进行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二是中老年以上的男性,接触家养动物多,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下,对狂犬病缺乏基本的防病知识,是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和其他年龄组的重要原因[1]。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狂犬病的防病意识,被犬等动物咬伤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临桂县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篇3: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
1 流行现状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感染普遍, 发病区域极为广泛,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本病易感, 但是在自然界中,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犬科和猫科动物, 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野生动物可作为狂犬病病毒的贮主。野生啮齿动物如野鼠、松鼠、鼬鼠等对本病易感,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成为本病的危险疫源而长期存在, 当其被肉食兽吞食后则可能传染本病。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多种食虫蝙蝠、吃水果的蝙蝠和无尾蝙蝠以及南斯拉夫、德国和土耳其的食虫编蝠体内都曾发现过狂犬病病毒。
据中国卫生部报告:2000~2005年间, 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持续上升 (见图1) , 死亡人数居人类各种疫病之首位或次席;病死率在97.2%~100%之间。2004年, 全国报告发病数最多的广西、湖南、广东、湖北和贵州5省区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总发病数的67.86%。目前, 狂犬病疫区由南向北扩展, 据对我国南方地区犬类抽检, 狂犬病隐性带毒率为10%~30%。
2 疫情上升原因
我国动物 (犬) 狂犬病防制的落后局面是人狂犬病高发状态的直接原因。
(1) 缺乏养犬管理制度, 狂犬病防疫意识淡薄。城市的宠物犬、农村的看家犬数量及密度明显增加, 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 造成管理失控。
(2) 群众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 犬只免疫覆盖率低, 老百姓不愿接受, 兽医不愿实施免疫, 70%~75%的免疫指标远远不能达到, 更谈不上对犬的全面免疫。
(3) 免疫观念意识不强, 防疫主体不够明确, 重人不重动物, 重灭杀不重监管与免疫;动物疫情不详, 各地流行情况不清, 一旦发生狂犬病疫情即采取“灭火式”捕杀措施, 缺乏持久性的预防措施。
(4) 缺乏日常监测工作, 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原因不清, 目前我国对狂犬病病原生态、分布、基因型不清楚, 蝙蝠是否为自然宿主不确定, 没有建立溯源制度;犬的感染率不确定, 但是犬的带毒率很高。
(5) 无专业实验室和专门动物狂犬病防疫人员, 也没有专门的防治经费, 其它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占据了有限的动物防疫经费和人力资源, 动物狂犬病防治尚未纳入兽医防疫工作重大责任范畴。
(6) 被犬咬伤的患者未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措施。
(7) 没有进行狂犬病监测, 缺乏快速、敏感、特异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试剂。
(8) 缺乏有效而合适的疫苗。
3防治措施
(1) 在思想上, 必须认识到狂犬病防制工作中兽医防疫工作的核心作用, 全面实行养犬登记与注册免疫制度。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要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疫意识, 做到养犬必免疫。保持犬群75%以上的有效免疫覆盖率。
(2) 开展经常性的动物疫情监测工作, 采样监测高发地区重要宿主带毒情况及对毒株分型, 对与人类生活相关的野生动物的狂犬病病毒抗体进行普查;摸清各地狂犬病病毒自然宿主和带毒宿主种类分布以及跨边境流动情况等, 掌握流行动态和规律, 明确重点防范的动物。
(3) 被犬咬伤者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措施。被动物咬伤后或被污染伤口, 应迅速用20%的肥皂水反复清洗伤口, 伤口较深需用导管将肥皂水灌注清洗, 再用75%浓度的洒精消毒3~4次, 然后用0.5%的碘伏溶液或碘酊消毒3~4次。局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抗体和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
(4) 家养3个月龄以上的犬、猫、兔、鼠类等宠物均应定期接种灭活狂犬疫苗。6个月至12岁的犬猫接种灭活狂犬疫苗, 3~6个月龄的幼年犬猫和13岁以上的老龄犬猫1次接种灭活狂犬疫苗后加免2针。平时应尽量避免让宠物舔咬自已或别人, 呼吸应与宠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5)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对野生动物进行口服基因工程疫苗。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组织对受威胁的人们和动物以及野生动物进行狂犬疫苗接种 (尽量不用减毒活狂犬疫苗) 。
(6) 发现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或可疑狂犬病的动物均应向防疫部门报告, 对狂犬病动物 (可疑动物) 应扑杀焚烧处理, 对同群动物应隔离、紧急接种, 对其污染物和环境应焚烧和消毒。消毒药可选用漂白粉或含有效氯消毒剂溶液 (5%的浓度) 或过氧乙酸类 (浓度0.2%~0.5%) 。
(7) 外购动物时要求所在动物饲养场在1年内没发生过狂犬病, 狂犬病灭活疫苗接种后在保护期内。
(8) 国家应尽快解决狂犬病抗体、抗原检测问题, 便于开展入境动物狂犬病抗体的检测工作, 被检动物抗体水平达标方可入境。
篇4:江苏某地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关键词】 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R5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06-0087-01
【Abstract】Aims: To find out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hydrophobia in someplace of JiangSu province; Then to offer basis for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ure.Results: 79 from 83 cases of hydrophobia result from dog bite, which takes the proportion of 94.8%. The age of the cases were mostly between 30 and 60 taking the proportion of 57.83%. Most cases fall sick between June and November. This number takes the proportion of 67.47%. The peasants is the major part of the cases and the proportion is 72.28%. 97.59% of the cases do not deal with the wounds or deal with by themselves. 80.72% cases are not inoculated against hydrophobia.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hydrophobia in one city mainly resulted from three reason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raised dogs and the low proportion of inoculation; the wounds without dealing with or by abnormal way; no inoculation after being bited. Therefore, we should organize related departments to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control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ydrophobia.
【Key word】 hydrophobia; epidemiology; analysis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它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我市自1994年以后连续九年无狂犬病病例报告,但自2003年下半年出现狂犬病疫情后,每年均有病例报告。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3~2008年江苏某地传染病疫情资料和狂犬病监测资料。
1.2分析方法:收集、整理江苏某地2003~2008年的狂犬病发病相关资料,将狂犬病流行强度、时间、地区、人群等指标输入电脑,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流行强度 我市2003~2008年共报告狂犬病83例,其中2003年24例,发病率为0.52/10万,2004年35例,发病率为0.75/10万,2005年9例,发病率为0.19/10万,2006年发病4例,发病率为0.09/10万,2007年发病8例,发病率为0.18/10万。2008年3例,发病率为0.06/10万。
2.1.2 地区分布 全市7个县区除1个区没有报告病例外,其中6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最多的是东海县29例、最少的是海州和新浦区各1例。
2.1.3 时间分布 每月均有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6-11月,占67.47%,最少为4月份2例,占2.4%。
2.1.4 人群分布 83例病例中,男44例,女39例,男∶女为1.13∶1;发病年龄最小2岁,最大84岁,病例多数集中在30~60岁青壮年57.83%,(48/83);发病以农民为主,占72.28%(60/83),其次为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占12.05%(10/83)和占6.02%(5/83)。
2.1.5宿主动物 83例病人中有2例为猫咬伤感染发病;1例仅有犬密切接触史及1例宿主动物不详外,其余79例为犬咬伤引起,占总病例的95.18%,且皆未接种兽用狂犬疫苗,其中伤人前正常犬45只,可疑犬17只,发病犬5只,不详13只。
2.2 临床特点
2.2.1 潜伏期 自暴露至发病潜伏期最短为9天,最长为330天,平均潜伏期55.7天,在3个月内56例,占67.47%,3~6个月和6个月以上为14例和5例,分别占16.87%和0.60%,8例咬伤时间不详,占9.64%。
2.2.2 病程 83例狂犬病发病至死亡,整个病程多数在发病3~5天,65例,占78.31%,最短1天1例(占0.84%),最长12天,1例(0.84%),平均3.6天。
2.3 暴露后预防治疗
2.3.1 病人咬伤: 83例病人多处咬伤6例,单处咬伤72例(头面8例、颈部2例、躯干1例、手臂8例、手部43例、下肢膝以上2例、下肢膝以下14例),不详5例。
2.3.2 伤口处理 83例病人伤口未处理46例,占55.42%;自行处理35例,占42.17%;经医生处理2例,占2.41%。
2.3.3 暴露后疫苗接种 83例中67例伤后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占80.72%;伤后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6例,占7.23%,伤后未全程注射疫苗而发病10例,占12.05%。
3 讨论
该市自1994年以后连续九年无狂犬病病例报告,但自2003年下半年出现狂病疫情后,疫情急剧上升,04年发病率为0.75/10万,达到历年来的最高水平,05年以后每年均有疫情报告,呈散发状态。造成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养犬户增多,农民把养犬作为发展经济收入的途径之一,另外农村地区众多轻壮劳力外出打工,农民养犬看家护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豢养宠物也明显增多,造成我市犬密度迅速增大,且多为放养,使人们被犬致伤而感染狂犬病的机会增多;2、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群众对犬类免疫接种意识没有增强,犬类免疫接种率很低,伤人犬只均未接种兽用狂犬疫苗;3、狂犬病防病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被犬咬伤后没有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疫苗,83名病例中伤口未处理达46例,占55.42%,未接种疫苗者67例,占80.72%;4、从近几年全省狂犬病疫情来看,高发地区由苏中的南通、泰州由南向北逐步蔓延[3];5、伤人的80只犬中,伤人前外观正常的45只,占56.25%,可见正常犬的带毒率比较高,许多群众被外观正常犬咬伤后认为没关系,忽视犬咬伤后的伤口处理,心存侥幸而没有接种疫苗,另外由于狂犬病疫苗价格太高,少数农民被犬抓咬伤后没有钱接种疫苗。6、部门配合不到位,“管、免、灭”综合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该市狂犬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发病为主,占72.28%(60/83),一年四季均有被宿主动物感染,主要集中在6-11月,占67.47%,感染后到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个月,平均潜伏期55.7天,病程一般3~5天死亡,与有关文献报道相近[1]。在调查病例中有10例没有全程注射疫苗后发病,甚至个别刚刚全程注射完疫苗仍有发病,这也充分证实狂犬病病毒的凶悍,感染进程之快。同时,也提示被宿主动物感染者的防治成败,与宿主动物的带毒量,咬伤部位深浅和损伤程度,感染后伤口及时规范处理如何,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血清或抗狂犬免疫球蛋白及时使用等有关[2]。开展暴露前免疫,在狂犬病高发地区,提倡对养犬家庭成员、兽医、屠宰人员等高危人群实行暴露前的疫苗接种。大力开展健康教育,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民的宣传教育,普及暴露(被咬伤)后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狂犬病疫情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利用,及时提出预警预测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范疫苗的供应、销售和管理,确保狂犬疫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春.湖南省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动物检疫杂志,2006,23(6):45-46.
[2] 唐青,李浩.中国狂犬病流行近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3):223-224.
篇5:狂犬病流行现状
猪伪狂犬病(PR)的临床症状与发病日龄密切相关,4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死亡率很高,通常认为2周内感染几乎会导致100%,3-4周龄感染会导致50%以上的死亡率。4-12周龄感染感染伪狂犬病毒,临床上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兼而有之,死亡率10-15%。12周龄以上感染伪狂犬,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没有其他的继发感染基本不导致死亡,由于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本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就比较强,导致的呼吸道症状(主要湿性咳嗽)通常维持1周左右,但是这一周呼吸道症状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是饲料照样消耗,然而体重下降5-10公斤,另外容易继发胸膜肺炎,同时咳嗽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排毒并感染其它猪只的过程,导致猪场野毒阳性率举高不下,是当前导致感染压力高的主要原因,这是当前伪狂犬病的主要危害。另外母猪感染也会导致流产等繁殖障碍。同时伪狂犬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疾病。
我国伪狂犬病的过去和现在: 每当我们回忆上世纪70-80年代,猪的疫苗主要是猪瘟、猪丹毒,有时加个猪肺疫疫苗。直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伪狂犬的基本背景是猪群基本未免疫。出现了伪狂犬的爆发: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腹泻,并伴高死亡率,大猪呼吸道症状伴继发感染死亡。为此全国开始推广伪狂犬疫苗的免疫。约2005年起,大多猪场已实施免疫,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伪狂犬爆发性猪场显著减少,转而进入散发状况,偶有猪场出现流产和仔猪神经症状,多以大猪呼吸道症状为主,由于没有导致高的死亡率,因此未引起多数猪场足够重视。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底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出现伪狂犬疫情明显的增加的情况,表现为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和大猪死亡的案例,有的地方同时伴随猫狗死亡。不少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率显著上升。如果对本次的发病情况和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几乎所有猪场实施伪狂犬免疫。但是真正伪狂犬野毒阴性猪场甚少。众多猪场大猪阶段有伪狂犬病毒的感染。
伪狂犬发病的原因分析: 对于当前发生的猪伪狂犬病的情况,有专家对部分分离株的测定表明某些基因出现了变异;有人认为出现了超强毒。然而当前较多的人认为还是由于环境的感染压力大所导致。对于伪狂犬病,多数猪场仅采取一般控制措施,未采取坚决的清除策略,野毒(gE)抗体阳性率居高不下,猪场内野毒有循环传播的机会,从兽医防疫的角度讲:主要是免疫不合理,出现免疫空白问题:表现为免疫程序与疫苗特性不对称,商品猪不免疫或免疫时机把握不正确,免疫剂量不足(疫苗效价低)。另外引进种猪时同时引入病原;猪场消毒﹑隔离措施等生物安全措施不严;仅采取一般控制措施,未实施扑灭方案。这些也是伪狂犬流行的原因。现在流行的伪狂犬病,在临床上,尽管多数猪场基于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而确定了伪狂犬发病,而血清学资料显示往往是育肥猪gE转阳在先。仔猪免疫的不完整或程序的偏差,或免疫量的不足,使育肥期猪群不足以抵御高感染压力或强毒攻击而感染,临床出现咳嗽并大量排毒,同时血清gE抗体转阳。大量野毒的扩散,使母猪群处于病毒高压下,抵御能力经受考验。当病毒高压突破母猪原有抗力,则出现流产,继而仔猪发病死亡。临床案例显示有些猪场母猪在一致高gB抗体的状况下,也有出现较多流产病例并伴随仔猪神经症状现象。所以对于猪场来说,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提高全场猪只对伪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包括提高猪只的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力),另一方面尽最大的努力降低猪场的感染压力,阻断猪场内野毒循环是关键(公猪-母猪,母猪-母猪,母猪-肉猪,肉猪-肉猪,肉猪-母猪之间的传播),最好建立gE阴性猪场。育肥期的免疫漏洞不可忽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猪只抵御伪狂犬的抗力(比如抗体水平,细胞免疫力)比喻为“堤坝”,把猪场的伪狂犬感染压力和野毒循环比喻为“洪水”。当“洪水”的压力高过“堤坝”的抗力时,就是感染发病之时。因此作为猪场我们一方面应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堤坝”的水平,另一方面应最大的努力降低“洪水”。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猪场伪狂犬的安全。
当前伪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猪伪狂犬病属于病毒感染,除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和确保引入/或留种的种猪是gE阴性外,选用安全高效的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措施: 选择疫苗时应该考虑毒株、抗原含量和佐剂。对于伪狂犬疫苗来说,世界上用的最多的是自然弱毒bartha株,中国绝大部分的伪狂犬疫苗也是这个毒株,因为它gE基因自然缺失,无毒力返强的风险,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也便于和野毒的区分。第二个关于抗原含量。以前猪场只关心一头份多少钱,其实还应该清楚地了解一头份里面有多少抗原。因为我们买疫苗主要就是买抗原,其目的是帮助您的猪建立特异的抗体/免疫力,来预防特异性疾病。抗原含量就是指抗原的病毒滴度,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疫苗效价,伪狂犬疫苗的抗原效价单位用半数细胞感染量,即TCID50或CCID50来表示。然而在市场上不同厂家的猪伪狂犬疫苗抗原含量相差甚远。梅里亚公司的伪狂犬疫苗猪克伪每头份至少199万。有效阻断病毒循环,达到黄金标准,用于帮助净化伪狂犬病。高效价的抗原和特定的佐剂可以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力,保护猪只避免伪狂犬病的困扰,只有能阻止病毒的循环并且gE缺失的疫苗,才能通过免疫的方法协助猪场建立伪狂犬野毒阴性的猪场。第三个就是佐剂:通常分为免疫增强型佐剂和普通佐剂,油佐剂都是免疫增强型佐剂,而水佐剂则包括免疫增强型佐剂和普通型佐剂。上述佐剂各有自己的特点,并没有笼统的好坏之分,关健是看与什么疫苗相配,一般认为:油佐剂疫苗产生抗体较慢,注射应激相对大些,有免疫刺激作用,但是抗体维持时间长而平稳。水性佐剂疫苗:好抽易打,应激小,抗体产生快,高峰高,但是维持时间短,上得快降得也快,无免疫刺激作用。如何选择用水佐剂或油佐剂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如果这个疫苗是免疫母猪,通过母源抗体保护其仔猪,与母猪本身没有关系的,选用水佐剂疫苗。因为这样利用它产生高峰高的特点,保证母猪在产仔时,获得高抗体即可。就选用水佐剂的较好。如果这个疫苗是免疫母猪,通过母源抗体保护其仔猪,又要保护母猪本身的,选用油佐剂的疫苗较好。因为这样利用它产生抗体维持时间长而平稳的特点,保证母猪全年都处于较高而平稳的抗体水平。既可在产仔时把高抗体传给仔猪,又可保护自身。比如口蹄疫疫苗,伪狂犬疫苗等。因此像伪狂犬病的疫苗就要用油佐剂好些,因为不仅仔猪会感染伪狂犬,母猪感染伪狂犬也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所以疫苗通过免疫母猪不仅要维持母猪一生高而平稳的免疫力(抗体水平)保护自身免受伪狂犬病毒的困扰,同时还要产生高的母源抗体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梅里亚的伪狂犬疫苗是水包油佐剂,属于油佐剂的范畴,但油外包了水后,降低了油佐剂的应激,保留了油佐剂的优点。另外,有些疫苗(比如猪支原体肺炎疫苗)需要在小猪阶段(比如在8周龄前)免疫,由于油佐剂(包括其他免疫增强型佐剂)有免疫刺激作用,在猪场圆环病毒感染情况未知或防疫不确定的情况下,或者在蓝耳病(PRRS)病毒感染的敏感期,那么最好是选用无免疫刺激作用的水佐剂疫苗。
对于当前流行的伪狂犬病的情况。我们推荐猪伪狂犬病完整的免疫程序:母猪每年普免3-4次。仔猪免疫:1-3日龄滴鼻,滴鼻最好的佐剂是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仔猪70日龄首免,100日龄加强免疫1次。
对于伪狂犬病发病群的特殊免疫,母猪免疫:公、母猪普免一次,必要时3-4周后再次加强。仔猪免疫:1-3日龄滴鼻,滴鼻最好的佐剂是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在育肥开始阶段免疫一次,也就是至少10周龄以上,间隔4周免疫第二针,或者根据血清学情况进行免疫。即母猪强化免疫前的所产的仔猪,过渡期内除实施滴鼻外,后续的免疫时间依据原母猪的免疫水平或母抗测定结果而定。
关于小猪滴鼻的问题:伪狂犬病毒在三叉神经的定殖与再感染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潜伏伪狂犬病毒的神经元不可能接受伪狂犬病毒其他毒株的再感染。结果表明,弱毒的活疫苗可以建立潜伏期去抑制野毒的感染。这为滴鼻免疫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有研究表明,滴鼻后可以测到局部抗体,滴鼻免疫属于黏膜免疫,与母源抗体没有冲突。所以在当前伪狂犬病严峻情况下,正确的滴鼻免疫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免疫方法。为了让滴鼻免疫吸收得更好,更快,滴鼻免疫最好用生理盐水稀释,并且从滴嘴中喷入鼻孔的疫苗呈现散开的雾状。
篇6:狂犬病疫苗
狂犬疫苗什么时候打还是有规定的,接下来仔细看看狂犬病疫苗什么时候打才是最佳时机吧。
第一打狂犬病疫苗要在被咬伤以后就要及时打,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是一般轻微的咬伤,也就是说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或者是被抓伤、以及破损的皮肤被舔舐了,应该在当天就要进行注射疫苗。而且不是只注射一次就可以了,一般要注射一周左右。然后还要在第30天的时候应该再注射一次,注意儿童的用量也是相同的。
第二对于比较严重的咬伤,除了按照上面说的方法进行注射狂犬病疫苗以外,还应该在被咬的第一天和第三天增加一倍的注射量。
在注射狂犬病疫苗1天前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如果是老人、或者是严重营养不良的人已经在被咬伤后的48小时才开始免疫等等这些情况,都应该在第一次注射的时候增加注射量,最好是增加两倍到三倍的注射量。而且分部位注射,是最有效的免疫效果。在此之外,有的伤者虽然是属与轻伤的范畴,但在侵入的病毒量较多的时候,或者是在伤及到富含神经部位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的病例。
篇7:狂犬病自查报告
县**:
根据《关于转发<自治区儿童免疫工作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区狂犬病防控工作督导的通知>的通知》(重疾防控办发〔2014〕9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镇对全镇狂犬病防制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前提。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我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狂犬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层层明确责任,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到村。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我镇利用各种镇村组干部会议、广播、宣传橱窗、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防治狂犬病条例》等法律法规。并且联合卫生院在我镇人群集中的地方通过摆放咨询点、发放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当面解释等方式开展防治狂犬病宣传活动,向过往群众宣传狂犬病的一些急救知识和狂犬病的症状以及应急处理的知识。此次发放宣传单2000余张,接受群众各类政策咨询100人次。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和预防
方法,提高养犬家庭对预防疫苗接种的认识,自觉配合政府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
三、加强免疫,规范养犬行为。
我镇严格执行规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犬只普查、免疫工作,免疫数量324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止狂犬病的重要环节。本着适当限制的原则,我镇加强养犬的管理,认真做好犬只携带狂犬病情况检查和监测工作。要求所有养犬户每年还要免疫一次,犬只一律要栓养。
四、强化服务,做好预防救治工作。
我镇卫生院已准备狂犬病疫苗,随时有犬伤人到镇卫生院都能及时免疫,并加大了狂犬病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2小时内必须报告镇政府。
篇8:云南省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
云南省最早于1956年记载狂犬病致人死亡事件, 此后, 狂犬病一直零星散发, 1989年达到疫情历史最高峰, 全省33个县 (市) 县发生疫情, 造成251人死亡, 此后疫情逐渐下降。但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 近年来狂犬病疫情又逐渐反弹, 2008年至今, 已造成300余人死亡, 疫区共计捕杀病犬及同群犬11万只, 人和家畜被病犬咬伤后而发病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也严重危害了公共卫生安全, 如何进一步做好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1云南省狂犬病流行主要特点
1.1发病呈东高西低的态势
历年来发病率高的县多位于滇东, 如文山、曲靖、昭通、红河、玉溪等地;但近几年部分州 (市) 曾经短时间内有多个县集中发病, 局部地区疫情比较重, 滇中、滇南和滇西等非历史重疫区中楚雄、德宏、普洱和西双版纳等地也相继发生了疫情, 发病范围不断由东向西扩散。
1.2发病有明显季节性
从狂犬病的发病机理上来看常年都可发生, 实际上全省也几乎常年都有疫情发生, 但绝大多数病例都是在6~10月气温较高的雨季发生, 这可能与人们的户外活动比较多, 与带毒犬接触的机会较多, 容易发生接触性感染有关。
1.3疫情主要发生在农村
近年来发病的人员几乎全部是农民, 而且有不少病例是自家饲养的犬咬伤家人, 这和农村的狂犬病预防意识较差、防控工作不到位有关系。另外, 也发生过防疫人员在免疫犬时被犬咬伤而发病的病例, 主要由于防疫人员待遇差, 加之个人意识又不高, 没有规范地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2云南省狂犬病主要防控措施及现状
2.1加强对犬的管理
虽然各地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颁布了《养犬管理条例》、《狂犬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犬类动物经营免疫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或政府文件, 部分城市将养犬按区域实行分类管理, 重点区域内养犬实行强制免疫和登记制度, 一般区域内养犬实行强制免疫制度, 部分老疫区和城镇等重点地区成立狂犬病防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加强对狂犬病防控工作的领导。但是, 目前全省犬的饲养量已达到400万只, 几乎平均每10个公民养1只犬, 养犬密度比较高, 而在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犬不足10万只, 仅占养犬数量的3%, 犬只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2.2加强预防免疫接种
各级部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要求所有犬必须注射狂犬病疫苗, 全省平均免疫密度由2003年的7.38%上升至49.94%。据调查, 多数县只有在发生疫情时免疫密度可达90%以上, 否则基本在40%以下, 城市文化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宠物犬的免疫率较高, 而农村和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落后, 对狂犬病的认识不足, 免疫率较低。针对全省防控经费严重不足、免疫率低的实际, 云南省首先抓好了历史老疫区和目前防控重点地区狂犬病免疫带建设, 防止狂犬病疫情的扩散。
2.3加强预警监测
全省每年都定期统一对重点地区进行免疫效果和狂犬病病毒携带监测, 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据统计, 全省平均免疫合格率基本在60%左右, 免疫效果有待提高, 病原监测结果显示局部地区犬只存在带毒现象, 极少数村饲养的外表健康犬只病毒携带率最高的达到6.11%。
2.4加强带毒犬及病犬的扑杀处理
根据疫情监测结果, 及时捕杀带毒犬只, 在疫情发生后及时对病犬和同群犬按“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扑杀, 快速扑灭疫源。
2.5加强防控知识宣传
定期通过广播电视、墙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 深入村寨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 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及自我防范意识, 争取社会所有群众自发参与和配合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但是, 在实际中也发生过如2006年牟定县狂犬病死亡3人, 经某报刊报到后, 各种宣传媒体、网络争相转载, 各类记者蜂拥而至, 经媒体炒作后, 似有牟定县一夜之间谈犬色变, 一些报道在某种程度上给防控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需要各级各部门在今后工作中更加重视宣传的作用。
3下一步防控建议
云南省狂犬病疫区范围逐年扩大, 狂犬病对人群威胁性在不断增大, 发生狂犬病流行潜在因素普遍存在, 已经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 全省应该吸取国际国内的成功防控经验, 根据实际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进一步抓好狂犬病防治工作。
3.1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重视狂犬病防治工作
各级政府要将狂犬病防治列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来抓, 尽快制订全省犬类管理的法律、法规, 切实加大资金投入, 重点地区要成立狂犬病防制办公室, 统一领导和指挥各部门间协调配合, 加强卫生、公安、农业等部门间信息交流, 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有效开展狂犬病防控工作。
3.2加强科学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
科研和业务技术部门要加强狂犬病免疫和诊断技术和用品的研制工作, 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效疫苗和方便快捷诊断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 加强防控人员技术培训, 建立健全防控技术体系并加大推广力度, 从科技层面提高防治水平。防控工作中首先要做好一线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措施, 然后通过“严管、强免、预警监测和捕杀”等综合措施消灭狂犬病病源, 切断传播途径, 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 消除狂犬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3.3加大狂犬病预防的宣传力度
篇9:狂犬病流行现状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特点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黏膜引起,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1]。人对狂犬病无自然免疫力,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发病率为10%~70%,伤口的正确处理,马抗血清或人免疫球蛋白和高效价狂犬病疫苗的使用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2]。近年来,我县狂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研究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狂犬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我县2003~2011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及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来源于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莒县2003~2011年报告的24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结 果
发病概况:全县2003~2011年共报告狂犬病24例,病死率为100%。除2005年无病例报告之外,其余年份均有病例发生。各年份发病例数分别为1、1、0、4、4、4、7、2、1例。发病最多的为2009年,共发病7例。
三间分布:①地区分布:24例病例散在发病在全县14个乡镇,其中中楼镇发病最多,共发病4例,其次为刘官庄镇和浮来山镇,各发病3例,全部病例均分布在农村地区。②时间分布: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1~12月份发病例数分别为2、3、2、1、1、3、1、3、3、1、3、3例,其中1、2、11、12月共发病11例,占全部病例的45.83%,呈现冬、春季发病高峰。③人群分布:24例病例中,男性15例,女性9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男性高于女性。除2例为学生外,其余均为农民。发病年龄为14~73岁,其中10~20岁年龄组发病2例(8.33%),20~30岁年龄组发病1例(4.17%),30~40岁年龄组发病1例(4.17%),40~50岁年龄组发病4例(16.67%),50~60岁年龄组发病9例(37.50%),60~70岁年龄组发病6例(25.00%),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1例(4.17%)。5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发病9例,其次为60岁年龄组,发病6例,两个年龄组共发病15例,占全部病例的62.50%。
伤人动物种类:全部病例均为犬咬伤或抓伤,其中被可疑狂犬咬伤者6例(25.00%);被无主流浪犬咬伤者4例(16.67%);被本村貌似“健康”犬咬伤者14例(58.33%)。14只貌似“健康”犬均未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可疑狂犬及无主犬因不知犬主人无法调查免疫情况。
暴露部位、暴露分级及伤口处理:头面部咬伤者3例,上肢咬伤者16例,下肢咬伤者5例。其中Ⅱ度咬伤者3例,Ⅲ度咬伤者21例。伤口未及时规范处理者18例(75%)。
免疫接种情况:24例中只有3例接种了狂犬疫苗,但均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中1例因经济原因只接种了1针狂犬疫苗,1例頭面部、上肢、下肢多处咬伤者,因经济原因只接种了2针狂犬疫苗,咬伤后29天发病。另外1例头面部Ⅲ度咬伤,狂犬疫苗接种4针咬伤后20天即发病(当时全程免疫为5针)。在21例未接种者中,有8例是因为经济原因未接种,另外13例是因为未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认为被“健康”犬而且咬伤较轻而未接种。在24例病例中,7例有同源暴露者(被同一犬咬伤或抓伤者),共23例,均是在被咬伤后就及时就行了伤口处理并接种了狂犬疫苗,其中有7例还同时注射了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目前这23例同源暴露者均未发病。
潜伏期:24例病例中,潜伏期为20天~2年,潜伏期在1个月内者6例(25%);1~3个月者8例(33.33%);3~6个月者7例(29.17%);6个月以上者4例(16.67%)。3例头面部暴露者潜伏期分别为20、29、55天,平均为35天。上肢暴露者平均潜伏期为102天,下肢暴露者平均潜伏期为247天。
讨 论
本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狂犬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及时科学地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目前我县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犬是主要传染源,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发病为主,这与农村地区犬类较多,农民防病意识较差有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50~6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这与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这一年龄组人群户外劳动较多接触犬类机会较多有关。为更好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病和流行,特提出如下建议:①要加强犬只管理,有效控制传染源。在我县农村,几乎每户都要养犬,犬只数量较多,而且大多为散养。当地政府应当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完善长效管理制度及措施,控制犬只数量,严格实行拴养,禁止散养,减少狂犬病在犬类之间的传播及对人类的伤害。畜牧部门应当对犬只进行兽用狂犬疫苗的接种,降低犬只带毒率。②开展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提高疫苗接种率。人们对狂犬病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导致严重后果。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外观健康犬狂犬病病毒携带率在10%以上,山东邹城流行区“健康犬”携带病毒阳性率为15.3%,尹和平等用IFAT检查外现“健康”无狂犬疫苗接种史的23.7%的犬狂犬病病毒抗体阳性[3]。有学者调查狂犬病死亡病例中,有68.4%是被外观健康的带病毒犬咬伤的。本次调查中14例是被本村貌似“健康”犬咬伤而发病,占全部病例的58.33%。③及时规范地进行伤口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及时彻底的伤口冲洗可清除掉伤口局部75%的病毒。咬伤后3小时内彻底处理伤口,可降低发病率9~18倍。本次调查24例病例中未及时规范伤口处理者18例(75%)。可见人们对及时伤口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④从23例同源暴露者得到免疫保护的结果可以看出,及时正确的免疫预防非常重要。接种狂犬疫苗后一般需7~10天体内才能产生足够滴度的狂犬病中和抗体,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后能够即刻中和大部分伤口局部的病毒,阻止病毒扩散并侵入神经系统。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半衰期为14~21天,可为疫苗诱发主动免疫赢得时间。头面部咬伤者潜伏期较短,本次调查中为平均35天,因此头面部咬伤、严重咬伤或多处咬伤者必须联合使用被动免疫制剂。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狂犬病处置门诊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强化狂犬病防治专业知识,提高疫苗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操作,确保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董关木.狂犬病暴露后抗狂犬病血清(人免疫球蛋白)的地位和应用[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