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危机管理论文提纲

关键词: 微信 互联网 旅游业 移动

论文题目: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高关联产业,极易受到影响。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被大规模应用,人们交流与资讯获取方式更加便捷和迅速。旅游资讯的获取和旅游出行的选择更多依赖于移动互联网的讯息。随着旅游业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旅游危机爆发不确定性增加。旅游危机除了突发性、紧迫性和危害性等,还具有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如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形成各种舆论真假难辨的消息交织,舆论观点一边倒和不易控制等。近年来,我国旅游危机事件频发,暴露出地方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时代不相适应性等问题,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将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探讨置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分析存在问题和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危机管理机制。本文以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构建的急迫性和问题的典型性作为标准,选取丽江市作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丽江旅游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基础上,以丽江市典型的旅游危机事件为案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进行分析。从社会角色和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两个视角切入,以“丽江11 · 11打人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旅游危机管理相关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危机生命周期的阶段表现、不足和各阶段涉及的主要群体因素,探讨构建旅游危机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社会角色参与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即建立在潜在期建立分角色防御机制,在突发期建立“政府——媒体——社会公众”互动机制,在蔓延期建立核心角色冲突处置机制,在恢复期建立多角色合作重建机制。该机制旨在实现旅游危机的层层防范与处置,让旅游危机扼杀在潜在期,平息在突发期,隔离在扩散期,快速进入恢复期。当前,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有助于把握旅游危机的发展规律和应对旅游危机做出科学决策,提升旅游危机的预警和处置效率,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为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丽江市旅游胜地的形象维护与重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危机;丽江市;社会角色;危机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学科专业:旅游管理(MTA)(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缘由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实地调查法

1.6.3 案例分析法

1.6.4 实证研究法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旅游危机

2.1.2 突发事件

2.1.3 旅游危机管理

2.2 基础理论

2.2.1 混沌理论

2.2.2 社会角色

2.2.3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3 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现状

3.1 丽江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3.2 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现状

3.3 丽江市旅游危机典型事件

4 丽江市旅游危机事件中的社会角色分析

4.1 旅游危机管理主体角色分析

4.2 旅游危机管理客体角色分析

4.3 旅游危机管理第三方角色分析

5 丽江市旅游危机事件中的危机生命周期分析

5.1 丽江旅游危机潜生命周期阶段表现

5.1.1 旅游危机潜在期及表现

5.1.2 旅游危机突发期及表现

5.1.3 旅游危机蔓延期及表现

5.1.4 旅游危机恢复期及表现

5.2 旅游危机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危机管理问题的分析

5.2.1 旅游危机潜在期:各角色的危机预警与规范不足

5.2.2 旅游危机突发期:信息公开缺乏统一与互动

5.2.3 旅游危机蔓延期:处置危机能力和防止扩散能力不足

5.2.4 旅游危机恢复期:危机经验转化和反馈评价不足

6 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机制构建

6.1 在旅游危机潜在期阶段,建立丽江市分角色防御机制

6.1.1 建立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分角色立体化的应急预案体系

6.1.2 建立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分角色扁平化智能预警体系

6.1.3 明确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相关角色的权利与义务

6.2 在旅游危机突发期阶段,建立丽江市“政府——媒体——社会公众”互动机制

6.2.1 丽江市旅游管理部门建立旅游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

6.2.2 丽江市当地媒体建立全媒体融合机制

6.3 在旅游危机蔓延期阶段,建立丽江市核心角色冲突处置机制

6.3.1 丽江市政府建立核心角色冲突的分析与协调机制

6.3.2 建立丽江市分角色冲突类型的专业化处置体系

6.4 在旅游危机恢复期阶段,建立丽江市多角色合作重建机制

6.4.1 建立丽江市旅游危机管理评价、奖惩机制

6.4.2 建立丽江市危机转化机制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国民航业危机管理论文提纲 下一篇: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