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研究

关键词: 根本任务 政治素质 建设者 实践

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有效体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实践教学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该课程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 指的是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基础课”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1]

1 “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思路

1.1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

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 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把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结合教学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培养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2 实践教学与人才定位结合

要将“基础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有效对接,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导向,紧密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2]着力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1.3 实践教学与学生实际结合

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实践教学主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实践交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亲历亲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性思维,[3]增强实践教学对学生的震撼力、影响力。

2“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容

2.1 关注成长成才需要

“基础课”面对的是大学一年级新生 ,他们的兴奋点是渴望成才。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时,必须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成长成才的需求。例如在“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部分,实践教学就可以围绕“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这一主题开展活动,以帮助刚跨进大学校门的学生调整和确立新的成才目标, 制订大学四年的发展规划,从而珍惜大学生活,开拓人生新境界。

2.2 贴近大学校园生活

道德与法律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世界,主要是校园生活。“基础课”实践教学只有贴近大学校园生活,引领大学校园生活,才有其意义和价值。为此,“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必须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把自觉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文明上课、文明就餐、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诚信考试、诚信还贷等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3 紧扣教材主要内容

在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坚持为人民服务,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道德观部分,实践教学可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自觉遵守公共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和职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法律规范上下功夫。在法制观部分,实践教学则可重点帮助学生增强宪法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

3“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方式

“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只有与恰当的实践教学途径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4]这充分说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途径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结合笔者的实践,“基础课”实践教学至少可采取如下一些方式:

3.1 案例引导

选取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分析,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明辨是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讲授“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可以结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10.24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集体的事迹以及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案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2 视频感染

将视频引入课堂,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听感官去认识世界。如讲授“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时,挑选《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谭千秋》、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视频资料给学生欣赏。讲“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时,选用《今日说法》中的案例资料让学生分析。

3.3 演讲讨论

通过演讲讨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讨论中自主学习丰富知识。如讲授“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时,让学生就校园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日常行为,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4 专题报告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定期组织系列专题报告会,邀请专家来校作报告,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社会动态,让学生开阔思路,了解当今世界大势,树立世界整体的观念,实现学生与专家的面对面接触,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也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5 参观考察

组织带领学生就近到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访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与社会的发展脉搏。如湖南城建职院在实践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长沙、湘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到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齐白石故居、烈士陵园、省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到湖南建工集团、湖南省建三公司等企业参观学习。参观考察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丰富了知识,深化了认识。

3.6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通过团队的专题调查,矫正认识上的偏差,写出有一定建设性想法的调查报告。湖南城建职院的做法是,调查前给学生列出选题范围,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自行选题,写成一千五百字左右的调查报告,组织学生展示调查成果。

“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目的和出发点就是要以实际问题的研究为中心,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直观和系统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最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荣辱观。[5]

摘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人才定位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关注学生成长成才需要,贴近大学校园生活,紧扣教材主要内容,通过案例引导、视频感染、演讲讨论、专题报告、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实践教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道德故事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