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求麻醉诱导迅速、镇静充分、镇痛完善、肌松良好、术毕患者苏醒迅速而完全等。为了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10年1月将8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组, 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法 (全凭组) 和静吸复合麻醉法 (静吸组)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ASAⅠ~II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9例。其中男32例, 女57例, 年龄15~69岁。胆囊结石患者84例, 胆囊息肉患者5例。术前未长期服用阿类片药物, 心、肺、肝、肾功能及血清电解质正常。均无高血压病史, 根据是否应用吸入麻醉药而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 (全凭组) , 共45例;静吸复合麻醉组 (静吸组) , 共44例。2组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入手术室, 开放静脉, 常规连接好多功能无创监测仪, 建立SPO2、BP、HR、心电图监测。静吸组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0~2.0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术中1%~2%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全凭组诱导时以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 剂量2μg/kg, 维持以微量泵泵入丙泊酚6~8mg/ (kg·min) 和瑞芬太尼0.1~0.4μg/ (kg·min) 或芬太尼0.03~0.05μg/ (kg·min) , 必要时追加维库溴铵0.05mg/kg, 2组诱导插管后均接Ohmeda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IPPV) , 潮气量设为10m L/kg, 呼吸频率12次/min。术中收缩压波动范围≥基础值15%以上时调整微量泵的输注速度或异氟醚的吸入浓度, 所有患者术中均接受12mm Hg (1mm Hg=0.133Kpa) 的腹内压。手术结束前3~5min停用所有麻醉药。
1.3 麻醉监测
记录麻醉诱导前、CO2气腹前、CO2气腹后10min、气腹毕、术毕的HR、SBP、DBP和SPO2的值, 记录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分析软件SAS 6.03版做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静吸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术毕HR明显高于基础值 (P<0.05) , 而全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 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 取得了满意而稳定的麻醉效果。术中调整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可理想地控制血压和心率, 因此, 与静吸组相比全凭静脉麻醉更有利于术中血压和心率的稳定。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率明显低于静吸组, 可能与丙泊酚的抗呕吐作用有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采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法, 其血流动力学稳定, 同时具有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污染等优点。瑞芬太尼确实是一个较理想的有效、安全、镇痛力强、无蓄积作用, 可控性好的理想的静脉麻醉药,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组, 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法 (全凭组) 和静吸复合麻醉法 (静吸组) 。比较2组术中SPO2、BP、HR、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结果 静吸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术毕HR明显高于基础值 (P<0.05) , 而全凭组术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法, 其血流动力学稳定, 同时具有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污染等优点。
关键词:瑞芬太尼,腹腔镜手术,麻醉
参考文献
[1] Glass PS, Gan TJ, Howell S.A review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remifentanil[J].Anesth Analg, 1999, 89:S7~14.
[2] 黄宇光, 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20~24.
相关文章:
古诗鉴赏应试策略02-19
不同种类栓塞剂联合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评价(附58例分析)02-19
不同浓度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无痛胃镜病人呼吸的影响02-19
丙泊酚注射液+芬太尼+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研究02-19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评价(附26例病例分析)02-19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02-19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分析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