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表面抗原阳性(精选八篇)
表面抗原阳性 篇1
1 对象与方法
来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石拐区来我院就诊和检查的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一项及以上阳性的800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对每份标本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表面抗体 (抗-HBs) 、 e抗原 (HBeAg) 、e抗体 (抗-HBe) 、核心抗体 (抗-HBc) , 试剂盒购自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结果判断:判断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 样品孔OD值大于或等于判断值为阳性, 小于判断值为阴性。
2 结果
80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一般特征见表1, 乙肝五项免疫学指标指标特征见表2。
3 讨论
800例表面抗原阳性者中, 仅单项HBsAg阳性者占40%;HBsAg和抗-HBs阳性者占2%;俗称“大三阳” (HBsAg、HbeAg、抗-HBc阳性) 仅占10%, “大三阳”是乙肝感染严重、传染性强的一群HBV感染者, 现症患者或慢性乙肝患者往往是呈现该模式;俗称“小三阳” (HBsAg、抗-HBe、抗-HBc阳性) 的占28%, 此感染人群也具有传染性, 但机体免疫力尚好, HBV在体内的复制受到一定的抑制, 此人群也是乙肝主要传染源之一;还有20%的HBsAg和抗-HBc阳性, 抗HBc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既往感染的指标[2]。由此可见表面抗原阳性者中具有强传染性的仅为一小部分。
乙肝病毒主要有血液、母婴垂直 (分娩和围产期) 和性接触3种传播途径, 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 一般接触不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健康人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一起工作, 虽然会公用办公桌、椅、门、窗、电话、及书写工具等, 但均属间接传播, 一般不会被传染, 只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餐饮具及洗漱用具要单独使用, 不要与其他人混用。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这些人除不能献血, 不宜新兵入伍, 不宜从事保育员、炊事员、入口食品行业外, 可照常工作和学习。
我们不能歧视乙肝病人及携带者, 应该多关心爱护他们。他们面临着体检的压力, 日常的生活、人际交往、歧视、求学、就业、失业、婚姻、等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 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乙肝携带者在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歧视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使公众对乙肝有科学、正确、客观的认识, 防止“谈肝色变”。
医务工作者应该对健康人群, 乙肝病人及携带者进行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讲解, 把乙肝病人及携带者的分泌物进行严格消毒、分离处理, 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预防工作上, 人们只有充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的途径, 才能讲究个人卫生,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正确的接种和定期复种乙型肝炎疫苗, 对防止乙型肝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朱黎明, 朱英杰.少数民族地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的调查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5, 4:73-74.
表面抗原阳性 篇2
【摘 要】目的: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I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三种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等诊断指标。方法:用三种方法平行检测收集的血清标本HBsAg,并相互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检测HBsAg的结果符合率为74.3%,其中ELAS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94.9%;GIC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76.9%. GIC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的各项诊断指标都不甚理想.结论:(1)GIC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81.3%,较ELISA和MEIA低,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和误诊率,只能起筛查作用,遇到HBsAg弱阳性的血清标本必须与ELISA法并用,实行双检.(2)ELISA较MEIA灵敏度和特异性略低,当测定标本的OD值在cutoff附近即检测灰区时建议用MEIA復检。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金免疫层析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R 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84- 0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为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最后引起死亡HBV。可通过输血传播,是一种对输血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病毒之一。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推算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有慢性乙肝病人3000万人。更为严重的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约有40%可将病毒直接传染给婴儿,而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约80-90%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其中一部分成年后将发展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乙肝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是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是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和发病情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其感染者在不少行业、岗位受到限制。因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准确性对不少受检者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乙型肝炎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日常工作中部分HBsAg滴度表达很低的标本由于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的差异,导致不同方法测定结果有所差异,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诊和漏诊,甚至引发医患矛盾或医疗纠纷。本文用目前国内常用的三种检测方法对收集的HBsAg弱阳性标本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静脉血清标本110份,所有标本经GICA检测为弱阳性(报告结果为阳性)或可疑弱阳性(报告结果为阴性),及时分离血清于-200C冰箱保存,标本无黄疸、脂血、溶血现象。
1.2 试剂和仪器 (1)试剂:GICA试纸条为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提供,ELISA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为雅培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2)仪器:变色龙免疫分析仪(ELASA比色用)及美国雅培I-2000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
1.3 方法 将标本复溶后,分别以GICA试纸条、ELISA试剂盒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平行检测HBsAg,其中GICA在15分钟和30分钟各观测一次结果,以后者为报告结果(测定结果应在15分钟内读取,30分钟后判定无效);ELASA测定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操作,分别设空白和阴、阳对照孔,反应终止后于450/630nm双波长测定OD值,结果判断:样品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阴性对照OD值低于0.05作0.05计算;发光定量操作前按要求做好试剂定标工作,并作室内质量控制,依据试剂说明结果大于0.05ng/ml判定为阳性。
2 结果
2.1 所有标本的MEIA定量结果有86.5%位于(0-10)ng/ml区间,13.5%位于(10-20)ng/ml,阳性率为66.7%,均值为4.09ng/ml。
3 讨论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HBsAg测定的方法学不同常常引起医疗纠纷及临床医师的误解,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漏诊和误诊, GIC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2、GICA和ELASA检测结果为阴性而MEIA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这些情况让临床医师常常感到困惑, 其实这正体现了MEIA在方法学上的优势及在临床诊断上的重要价值,解释了ELISA检测乙肝五项结果为少见模式的标本用MEIA复检后多数为常见模式,然而三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各有优缺点。
GICA检测HBsAg具有简便快速、可单份操作等优点,能满足急诊检验的需要,如为门、急诊病人和无偿献血现场采血前检测HBsAg提供了便利条件,但由于测定灵敏度低于ELASA法加上其成本是ELASA法的4-5倍使金标检测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及临床用血的安全,经GICA初筛测定为HBsAg阴性或可疑弱阳性的的标本仍需用ELASA进行复检,尤其是可疑标本,必要时需要用MEIA复查;ELASA测HBsAg无疑是目前应用
为广泛的方法,因为其在各诊断指标都比较理想且成本较低,只需要一台酶标仪,基本满足了临床需求,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以及患者要求的日益严格,显然存在差距;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IA)检测HBsAg是目前世界上检测乙肝标志物的金标准,它不但灵敏度高且抗干扰能力强,重复性好,并可单份检测,检测时间只需28分钟, HBsAg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明显提高,使HBsAg滴度表达很低的标本得以检出,对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俊韬.防治慢性乙型肝炎需加大创新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
[2] 朱传琳.聚焦乙型肝炎高峰论坛的简介[J].传染病信息,2006,19.
表面抗原阳性 篇3
1 ELISA法的优点
较高的灵敏性。测定法最高的灵敏度其实是报告集团中的酶所起的作用。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催化剂, 即使很少量的酶也能诱导很多的催化反应, 就会有一些明显的可以观察的现象产生, 主要是显色反应。所以, 在该体系很多时候被叫做酶的放大体系。所以, ELISA检测法在亚细胞或细胞水平上, 实现了示踪抗原以及抗体所在的部位, 可以对其进行定量, 如微克、纳克。
较强的特异性。特异性其实是抗体以及抗原的选择上。抗原与抗体进行结合, 实际上, 只是在抗原中的抗原决定簇和抗体中的抗原结合位点间进行结合。因为二者化学结构以及空间构型是属于互补关系, 致使抗原抗体的反应有较强的特异性。
2 ELISA法的检测2.1材料和方法
2.1.1材料:
某医院临床患者标本200份。
2.1.2试剂与仪器:
试剂采用的是上海实业科华公司生产的HBsAgELISA试剂盒。仪器是美国宝特ELX-50型生产的全自动洗板机, 美国生产的宝特ELX-800型全自动酶标测定仪, 北京生产的LDZ5-2离心机。
3 方法
对200例患者进行静脉血的抽取, 抽取血清标本进行离心。离心后, 严格按HBsAg的SOP进行检测的要求检测。在离心的过程中要经历4个程度, 转速1000rpm, 时间5 min;转速2000rpm, 时间5 min;转速3000rpm, 时间15min;转速3000rpm, 时间30min。
4 结果
200例标本的检测结果, 统计值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5 讨论
ELISA检测会受到很多的影响因素, 比如血细胞[3]、检测时间、洗板方式[4]、加样量、血清分离等。通过200份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发现, 试剂的空白、阴阳性的对照、室内的质控孔OD值都处于正常范围, 血液的标本孔OD值却出现了异常情况, 仔细分析后发现, 原因是出在了标本离心时和放置血液的时间上。
在对标本进行留取检验之前, 采用金标试剂进行检测, 其检测结果皆为阴性, 运用ELISA法对HBsAg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所有标本阳性率理论上不应很高[3]。在临床应用中, 通过对标本的离心时间进行增加, 对离心速度进行改进, 就解决了很多影响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
在对标本进行彻底离心后, 分离不会溶血, 这样就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这样也说明, 对标本进行离心处理, 好或者坏都直接影响着临床的准确性。
同时, 运用ELISA法对血标本进行检测, 影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如下[4]: (1) 血清里所有的补体都能和IgG中的Fc段相结合, 这是假阳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2) 血浆里的纤维蛋白原与酶的结合物, 混在一起后最容易粘附在ELISA的检测板上, 并且难于洗掉, 这是假阳性产生的原因之二。 (3) 血清里如果有类似的风湿因子 (RF) , 其能够和抗体相结合, 这是假阳性产生的原因之三。 (4) 免疫球蛋白聚合物、免疫复合物易吸附于塑料表面, 可造成非特异性吸附, 导致假阳性。为了避免ELISA试剂“检测时假阳性的出现”, 为了降低检测的假阳性率, 取得准确的结果,
6 ELISA法的临床应用
(1) 试剂盒使用前, 要平衡与室温相同。 (2) 检测时尽量用抗凝血的标本。 (3) 溶血的标本要重新抽血[1,2]。 (4) 冬天抽血后, 放置于温水中2h, 待凝块收缩后再检测。 (5) 检测离心标本之前, 离心速度加大至 (3000 rpm) , 离心时间增加15 min, 让红细胞与纤维蛋白能够完全地沉淀、以至离心完全。 (6) 放置标本10 h后检测好, 血凝块可很好地收缩, 标本里的非特异性活性物质能够部分或全部地失活, 降低了非特异性反应, 这样会需时间长。但这样能降低ELISA法检测的假阳性率, 增强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秋芳, 王微, 李永.ELISA检测HBsAg复检结果的分析[J].检验医学, 2004, 19 (4) :603.
[2]陈传德, 冷霜.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 13 (3) :853.
[3]施纪文, 徐简华, 温惠萍.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0 (5) :48-49.
表面抗原阳性 篇4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其感染者在不少行业、岗位受到限制。因此,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检测的准确性对不少受检者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乙型肝炎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然而,临床检验工作中部分HBs Ag滴度表达很低的标本由于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的差异,导致不同方法测定结果有所差异,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诊和漏诊,甚至引发医患矛盾或医疗纠纷。笔者运用目前国内常用的三种检测方法对收集的HBs Ag弱阳性标本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09年7月—201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静脉血清标本117份,所有标本经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检测为弱阳性(报告结果为阳性)或可疑弱阳性(报告结果为阴性),及时分离血清于-20℃冰箱保存,标本无黄疸、脂血、溶血现象。
1.2 试剂和仪器
(1)试剂:GICA试纸条为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提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为雅培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2)仪器:变色龙免疫分析仪(ELASA比色用)及美国雅培I-2000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
1.3 方法
将标本复溶后,分别以GICA试纸条、ELISA试剂盒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IA)平行检测HBs Ag,其中GICA在15 min和30 min各观测1次结果,以后者为报告结果(测定结果应在15 min内读取,30 min后判定无效);ELISA测定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操作,分别设空白和阴、阳对照孔,反应终止后于450/630 nm双波长测定OD值,结果判断:样品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阴性对照OD值低于0.05作0.05计算;发光定量操作前按要求做好试剂定标工作,并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依据试剂说明结果大于0.05 ng/mL判定为阳性。
2 结果
2.1
所有标本的MEIA定量结果有87.5%位于0~10 ng/mL区间,12.5%位于10~20 ng/mL区间,阳性率为66.7%,均值为4.09 ng/mL.三种检测方法的判定结果比较见表1、表2.
ELIS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94.9%.GIC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76.9%.
2.2 以MEIA为标准做统计,两种方法测定血清HBs Ag的各诊断指标统计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HBs Ag测定的方法学不同常常引起医疗纠纷及临床医师的误解,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漏诊和误诊,GICA检测HBs Ag弱阳性样本时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2)GICA和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而MEIA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这些情况让临床医师常常感到困惑,其实这正体现了MEIA在方法学上的优势及在临床诊断上的重要价值,解释了ELISA检测乙肝五项结果为少见模式的标本用MEIA复检后多数为常见模式[2]。然而三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各有优缺点。
GICA检测HBs Ag具有简便快速、可单份操作等优点,能满足急诊检验的需要,如为门、急诊患者和无偿献血现场采血前检测HBs Ag提供了便利条件。但由于测定灵敏度低于ELISA法,加上其成本是ELISA法的4~5倍,使金标检测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及临床用血的安全,经GICA初筛测定为HBs Ag阴性或可疑弱阳性的的标本仍需用ELISA进行复检,尤其是可疑标本,必要时需要用MEIA复查。ELISA测定HBs Ag无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因为其在各诊断指标都比较理想且成本较低,只需要1台酶标仪,基本满足了临床需求,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以及患者要求的日益严格,显然存在差距。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IA)检测HBs Ag是目前世界上检测乙肝标志物的金标准,它不但灵敏度高且抗干扰能力强,重复性好,并可单份检测,检测时间只需28 min,但由于仪器昂贵、试剂成本较高在我国应用单位很少,只适用于大型医院开展针对弱阳性或可疑弱阳性标本的检测。随着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简便低成本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荧光免疫技术等新一代检测方法不断推出,以满足定量检测的要求[3]。HBs Ag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明显提高,使HBs Ag滴度表达很低的标本得以检出,对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丽丹,温怀凯,余坚,等.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79-81.
[2]陈伟烈,杨湛,魏绍静,等.表面抗原和抗体双阳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S基因“a”决定簇序列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2(6):23-25.
表面抗原阳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于我院进行治疗行HBs Ag检测的患者3 060例, 选取ELISA法HBs Ag吸光度值/临界值 (S/CO) <1.5的210例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分为A组70例 (S/CO<0.3) 、B组70例 (0.70≤S/CO<1.0) 、C组70例 (1.0≤S/CO<1.5) 。采集患者静脉血5 m L于促凝管中, 分离血清后置-20℃以下冷冻保存。
1.2 试剂和检测方法
HBV-DNA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由中山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ELISA检测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对所有研究对象应用FQ-PCR法进行HBV-DNA复检, HBV-RNA的FQ-PCR最低检测下限为500 copy/m L。ELISA法质控血清由康彻思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浓度为0.5 IU/m L。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将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在210例患者中, A组经FQ-PCR复检后结果均为阴性 (<500 copy/m L) ;B组70例样本经FQ-PCR复检后, 3例 (4.28%) 检出HBV-DNA, 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85, P=0.023) ;C组70例弱阳性样本经FQ-PCR复检, 有14例 (20.00%) 检出HBV-DNA, B组和C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01, P=0.004) 。见表1。
2.2 HBs Ag弱阳性患者血清学模式
在140例0.70≤S/CO<1.5的样本中, 模式2所占比率最高, 为66.43%, 其次为模式1, 占19.28%, 见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ELISA法因快速、操作简便, 具有较低检测成本及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ELISA法检测结果常以S/CO值来判定, S/CO≥1时判定为阳性, S/CO<1时判为阴性。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临床的广泛应用, 虽然ELISA法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不断提高, 但由于方法学上的限制, 临床HBs Ag呈弱阳性样本日益增多。然而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对弱阳性样本进行结果判断, 给临床检验造成很大的困扰, 造成患者治疗的延误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2]。
FQ-PCR是一种完全不同于ELISA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可直接检测血清中HBV-DNA载量,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可检测到体内较低水平的HBV感染。本文显示, 以S/CO<1作为阴性结果判定标准可造成假阴性, 文中有3例ELISA法检测结果S/CO<1, 而FQ-PCR检测到患者血液中存在病毒核酸, 表明ELISA法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通常情况下, 临床出现HBs Ag低水平的影响因素复杂, 主要包括: (1) HBV病毒S基因突变引起HBs Ag抗原结构发生变化, 使检测结果表现为假阴性; (2) 患者的免疫状况发生改变, 表现为对病毒的耐受, 免疫应答水平较低, 从而引起HBV病毒S基因表达较低; (3) 窗口期患者虽然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但血液中病毒含量较低, 常规ELISA法不能检出[3]。
本组70例S/CO≥1.0样本中56例FQ-PCR测定阴性, 表明以S/CO值≥1作为阳性判定标准可造成假阳性。造成HBs Ag弱阳性的原因主要为[4]: (1) 补体、类风湿因子、治疗性抗体、异嗜性抗体及溶菌酶等内源性物质, 细菌污染、溶血、标本储存时间过长及凝固不全等外源性干扰因素均可造成假阳性。 (2) HBs Ag抗原滴度较低, 常规检测方法无法检出。 (3) HBV变异株致HBs Ag表达缺陷, 抗原的免疫源性发生改变。 (4) HBs Ag隐匿在HBs Ag/抗-HBs复合物中等[4]。因此临床实验室检测过程中以S/CO≥1作为判定阴、阳性标准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 应对临床实验室ELISA法检测结果处于临界值附近的样本, 选择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复检, 以确定患者是否真正感染HBV, 既可为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孙琴, 张雅, 董明国, 等.确认试验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标本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2152-2153.
[2]王强, 李文郎, 黄国清, 等.确认试验在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样本判定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5) :619-620.
[3]张汉奎, 苗霞, 何结冰, 等.动态观察处于灰区的乙肝表面抗原的变化趋势[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 (7) :937-938.
表面抗原阳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所检测的标本中选取242例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及少见模式标本, 并对其进行分析, 其中比较少见模式132例, HBs Ag弱阳性110例。
1.2 仪器与试剂
试剂:可读检测乙肝试剂盒 (科华公司生产) 。仪器:37℃温箱, 酶标仪Elx800, 使用多功能自动酶标洗板机PW ̄960, 离心机以及El70的电化学发光仪[2]。
1.3 检测方法
242例标本均由检测人员按照操作的具体规程严格进行实验。所检测出结果都必须由其他检测人员重新检查, 并签订报告。对于出现疑问的结果, 仔细进行记录, 并采取定量检测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HBs Ag弱阳性标本检测结果比较
110例HBs Ag弱阳性标本中, HBs Ag OD值为0.115~0.315。经电化学发光定量检测, HBs Ag阳性90例, 符合率为81.7%。其中25例标本为单独检测出的HBs Ag阳性, 符合率为47.0%。见附表。
2.2 少见模式标本检测结果比较
132例少见模式标本中, 经电化学发光定量检测, 符合率为10.05%, 其中95例HBs Ab阳性与HBs Ag阳性;较为多见的为HBc Ab阳性标本、HBs Ab阳性标本、HBs Ag阳性标本共32例;HBs Ag阳性、HBs Ab阳性、HBe Ab阳性、HBc Ab阳性共29例;HBe Ab阳性及HBe Ag阳性9例;HBe Ag阳性及HBs Ab阳性1例。
3 讨论
在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时, 需重点检测的是HBs Ag, 对于HBs Ag弱阳性的乙肝五项采取ELISA, 要慎重考虑其检测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假阳性的概率, 其法灵敏度[3]要优于ELISA。由于受到设备仪器以及成本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进行乙肝检测大部分都是采取ELISA, 这容易造成检测结果的偏差。在使用ELISA进行检测的时候, 要及时的观察因为抗原体过多而造成的假阴性, 也就是免疫学中所说的勾带效应[3]。如果患者的血清中有过多的大分免疫球蛋白[4], 也容易造成检测结果为假阳性。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它不使用放射性物质及在灵敏度、快速检测、自动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和潜力, 已广泛深入应用于生物医学, 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中, 促进和提高临床医学的诊断水平。电化学发光使用的固相载体是有磁性的微粒并且表面积大、吸附率高、标记物循环利用, 发光时间延长, 强度增加, 使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
综上, 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疗效、预后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的浓度, 能准确地反映乙型肝炎的临床变化, 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以及动态观察抗病毒物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估提供依据。临床应综合各项检查结果, 提高其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张立军, 刘艾琴.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及少见模式的临床标本在2种检测法下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 2010, 23 (18) :123-125.
[2]谢建红, 肖奇志, 田芬, 周玉球, 张永良, 贾淑萍, 李科成, 胡利清, 等.HBV血清学标志物结合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28 (3) :233-235.
[3]邱振华, 黄金波, 曾在祥, 等.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eAg与HBeAb共存模式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33 (12) :344-346.
表面抗原阳性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雅安市2所大学2005-2009年参加体检的大学生42 034名。年龄在16~23岁, 学历层次为本科和专科。
1.2 检测方法
1.2.1 HBsAg检测:
空腹抽取静脉血3ml, 分离血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检测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 以HBsAg为阳性作诊断[1]。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并根据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
1.2.2 TB检测:
用X线光机摄后前位胸片1张, 根据病灶的位置和肺部有无钙化、空洞、毁损、慢性纤维空洞及有无多数灶、胸膜有无广泛增厚并钙化等现象[2], 作TB初步诊断。
1.3 检测仪器
HBsAg采用FAME全自动酶标仪检测, 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TB用KB-500型X光机进行透视, X光机由西南医用设备厂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HBsAg阳性与TB的感染情况
雅安市两所大学2005-2009年参加入学体检的大学生人数2005年为6598人、2006年8646人、2007年7405人、2008年9256人、2009年10 129人, 共计42 034人。HBsAg检出人数2005年为325人、2006年为661人、2007年为596人、2008年为713人、2009年为695人;HBsAg阳性率2005年为4.9%、2006年7.6%、2007年8.0%、2008年7.7%、2009年6.9%, 与我国近年来HBsAg阳性率10%左右[3]比较, 均低于全国水平。但HBsAg阳性率前3年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后2年呈下降趋。TB检出人数2005年为20人、2006年为24人、2007年为38人、2008年为6人、2009年为15人;TB感染率2005年为0.3%、2006年为0.3%、2007年为0.5%、2008年为0.1%、2009年为0.1%, 与我国TB感染率7.5%比较, 感染率远低于全国水平。TB感染率后2年呈下降趋势, 且2008年下降幅度最大。
2.2 男女学生感染情况
2.2.1 参加入学体检的男、女大学生HBsAg阳性百分比:
男生HBsAg阳性检出人数2005年为183人、2006年为372人、2007年为360人、2008年为386人、2009年为404人, 男生HBsAg阳性所占检出人数百分比2005年为56.3%、2006年为56.3%、2007年为60.4%、2008年为54.1%、2009年为58.1%;女生HBsAg阳性检出人数2005年为142人、2006年为289人、2007年为236人、2008年为327人、2009年为291人, 女生HBsAg阳性所占检出人数百分比2005年为43.7%、2006年为43.7%、2007年为39.6%、2008年为45.9%、2009年为41.9%。结果表明, 5年来男生HBsAg阳性百分比高于女生。
2.2.2 参加入学体检的男、女学生TB感染百分比:
男生TB感染检出人数2005年为11人、2006年为13人、2007年为26人、2008年为5人、2009年为9人, 男生TB感染占检出人数百分比2005年为55.0%、2006年为54.2%、2007年为68.4%、2008年为83.3%、2009年为60.0%;女生TB感染检出人数2005年为9人、2006年为11人、2007年为12人、2008年为1人、2009年为6人, 女生TB感染占检出人数百分比2005年为45.0%、2006年为45.8%、2007年为31.6%、2008年为16.7%、2009年为40.0%。检出结果表明, 5年来TB感染百分比男生高于女生, 男生TB感染百分比变化不是很大, 且2008年女生TB感染百分比显著减少。
2.3 城乡学生感染情况
2.3.1 参加入学体检的城、乡学生
HBsAg阳性所占检出人数百分比:城市来源学生HBsAg阳性检出人数2005年为174人、2006年为300人、2007年为200人、2008年为225人、2009年为232人, 城市来源学生HBsAg阳性所占检出人数百分比2005年为53.5%、2006年为45.4%、2007年为33.6%、2008年为31.6%、2009年为33.4%;乡村来源学生HBsAg阳性检出人数2005年为151人、2006年为361人、2007年为396人、2008年为488人、2009年为463人, 乡村来源学生HBsAg阳性所占检出人数百分比2005年为46.5%、2006年为54.6%、2007年为66.4%、2008年为68.4%、2009年为66.6%。检出结果表明, 除2005年城市学生HBsAg阳性百分比稍大于乡村学生外, 其余年度乡村学生HBsAg阳性百分比均大于城市学生, 且城市学生HBsAg阳性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2.3.2 参加入学体检的城、乡学生
TB感染百分比:城市来源学生TB感染检出人数2005年为13人、2006年为6人、2007年为8人、2008年为2人、2009年为4人, 城市来源学生TB感染占检出人数百分比2005年为65.0%、2006年为25.0%、2007年为21.1%、2008年为33.3%、2009年为26.7%;乡村来源学生TB感染检出人数2005年为7人、2006年为18人、2007年为30人、2008年为4人、2009年为11人, 乡村来源学生TB感染占检出人数百分比2005年为35.0%、2006年为75.0%、2007年为78.9%、2008年为66.7%、2009年为73.3%。检出结果表明, 5年年来乡村学生TB感染率明显大于城市学生。
3 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 HBsAg阳性率与TB感染率虽均低于全国水平, 但应引起注意的是前3年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由于这些大学生来自传染病感染率各不相同的全国各地, 到校后生活学习高度集中, 相互接触频繁, 使传染病蔓延、流行和爆发的机会增多, 成为HBsAg阳性与TB感染的易感人群。建议学校应制定一定的措施加强学生体育锻炼, 保障学生每天锻炼1h,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免疫力, 以抵抗乙肝病毒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导致感染, 这是防治HBsAg阳性与TB感染的有力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中HBsAg阳性百分比与TB感染百分比均表现出男生大于女生的特征。其原因可能与男生交际活动频繁, 吸烟喝酒、生活起居不规律导致免疫力降低等因素有关。学校应提倡大学生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针对男生, 提倡戒烟禁酒、起居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对防治抵抗力下降、避免HBsAg阳性与TB感染也是一有效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 来自城市与乡村的学生HBsAg阳性百分比与TB感染百分比除2005年外 (城市高于乡村) , 均呈现乡村学生大于城市学生。其原因可能与乡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 养成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营养状况不佳, 再加上所受的相关健康教育少等因素相关。建议学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卫生健康宣教, 特别针对乡村来源的学生, 要求学生们熟知HBsAg阳性与TB感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对预防HBsAg阳性与TB感染是有效的基本措施。同时, 学校应在学生中加强重视乙型肝炎疫苗的正规接种的宣传, 定期组织学生们进行健康体检, 随时了解和发现HBsAg阳性与TB感染的动向, 以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防治。
摘要:目的 了解雅安市2所大学2005-2009年大学新生体检追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与肺结核 (TB) 感染情况, 为学校、政府和社会进行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改善大学生体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大学生空腹采静脉血3ml,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检测HBsAg阳性;用X线机作X线胸片透视初步检查TB。结果 大学生HBsAg阳性率5年分别为4.9%、7.6%、8.0%、7.7%、6.9%;TB感染率为0.3%、0.3%、0.5%、0.1%、0.1%。HBsAg阳性率与TB感染率表现出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的特点。结论 学校应加强学生体育锻炼, 提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广泛开展卫生健康宣教, 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 以防治HBsAg阳性及TB感染。
关键词: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肺结核
参考文献
[1]刘运德.微生物学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33-435.
[2]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4-104.
三种方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比较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器材
微型振荡器, 恒温箱, 一次性血凝板, 稀释棒。
1.2 试剂
HBsAg BLISA试剂盒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 HBs纯纸条 (郑州博塞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 冻干HBsAg诊断血球, 血球稀释液 (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有效期内使用, 按操作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120例体检者经过ELISA及HBsAg纸条法有13例阳性, 反向被动血凝法有10例阳性。
3 讨论
三种方法表明:反向被动血凝法消费低廉, 重复性好, 但操作较繁索, 出结果较慢约1h, 灵敏度较差, 易使阳性结果遗漏, 只供做筛选;HBsAg试纸条法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快速约几分钟, 重复性好, 但在日常工作中价格较高;采血量较多约4mL;ELISA试剂盒操作简便,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出结果较快约35min, 价格较适中, 但洗涤质量, 正规操作至关重要, 否则易出现假阳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每年的征兵体检工作中, 用质量好的ELISA试剂盒通过正规操作洗涤进行HBsAg的检测, 可疑结果用HBsAg纸条进行复验。
溶血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破坏, 泡内Hb物质和细胞内液游离人血清, 它对生化检脸结果的干扰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比色、蛋白质、电解质、酶类等分析的于扰。溶血时ELISA的影响主要是反应孔对溶血血清中Hb的特异性吸附和溶血时细胞内液对血清的稀释作用。Hb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其作用效应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如果反应孔因非特异性吸附Hb而残留, 则催化底物显色使本底A值升高甚至造成假阳性;如果反应孔包被, 封闭和洗涤质量好, 操作正规, 则可能大大减少或排除非异性吸附的干扰。有关报道和实验还表明溶血对血清具有稀释作用, 对HBsAg浓度较高的样品没多大影响, 而HBsAg浓度比较适合或稍低的样品其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甚至可造成假阳性。
总之, 反向被动血凝法灵敏度不如ELISA及HBsAg纸条法, 仅适于筛查。临床应首选质量好的ELISA试剂盒进行HBsAg的检测, 可疑结果用HBsAg纸条进行复验。
参考文献
[1]冯仁丰, 亦锡凉.实用医学检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龙宪和, 童华城.溶血对L型杆炎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6,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