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用力
最后用力顺序(精选五篇)
最后用力顺序 篇1
在掷铅球运动中最后用力是很重要的环节,从最后用力的技术来看:身体重心最开始是在右腿上,上体随着重心的转移将重心移到左腿上,这时上身适当后倾使腹部肌肉拉长,身体像弹簧一样拧紧,为最后用力做铺垫,随着身体重心向前移动,右腿转蹬送髋,左腿蹬地支撑,左臂下压制动,右臂向45°投掷方向推出。在推球用力时,右腿如果不积极做转蹬、转髋动作,而是只向前,使髋部锁住送不出去的话,就只有靠上肢力量将球推出,就不是专业技术的最后用力,还会影响球得出手角度和身体重心的转移。因此,在掷铅球技术中必须具有良好的柔韧使髋部能够打开将髋送出,还有下肢、躯干的力量才能做出最后用力。在掷铅球技术中,最后用力顺序是技术的核心,合理的用力顺序不仅能表现出良好的节奏,还能将所练的力量从分运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批文献资料通过网络、图书馆、学术期等渠道,查阅了与本论文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和相关的书籍。
2.2 访谈法
走访了15名优秀的教练员及专家,并索取实践的感性认识资料。
2.3 调查法
调查了25名运动员在训练中最后用力的顺序。
3 结果与分析
最后用力顺序主要是由下到上:腿到膝、髋、胸、臂、腕肌肉依次发力。髋关节发力时是最后用力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与骨盆协调用力才能发挥其效果;膝关节发力的时候主要是靠挺髋用力所决定的;而踝关节发力和膝关节听相近,它主要是骨盆的转动所决定。
3.1 先髋后腿的最后用力顺序依据
先髋后腿的最后用力顺序,主要是髋关节是身体的一个轴,又是控制重心的重要地方,所以当髋用力转向投掷方向时,足也应该立即转蹬使膝关节内扣,腿用力蹬地将力传到臂,将球推出,所以最后用力中转髋虽然很重要,但是也因该依据最后用力顺序进行练习。
3.2 先腿后髋最后用力顺序的依据
而先腿后髋,主要是根据学生课上动作所得出的。如果学生采用先髋后腿的练习方式的话,容易理解错误做出刻意“挺髋”和“挺腹”动作,这种现象会使动作不规范,身体用力不协调导致用力受阻;如果先腿发力,然后在髋发力,会让学生身体留在后面,上身超越器械,对最后用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就不会做出一些错误动作,所以,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不能将上下肢分开,更不能忽视下肢的力量,因此下肢力量的运用就是一个问题。其用力顺序该由足到踝再到膝然后到髋,最后到胸到臂到指,这些关节的力量个有不同,如果我们能协调的将其连起来,那么动作就会成型,依据成立。
3.3 对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合理顺序的认识
投掷最后用力主要是人体的爆发力,最后将力集中在器械上,从而将器械投掷出去,通过由下而上的正确用力顺序将力传到胸,胸传到臂最后到手指将球拨出,这个过程主要是提高最后的出手速度。
3.3.1 最后用力时运动环节的运动学特征
在背向滑步中,当左脚落地后,最后用力就开始了,右脚主要任务是快速落地脚尖内收,使膝关节内扣为最后出球用力减小做工距离,同时通过快速落地内收动作将身体甩在后面,形成下肢超越上肢,这样身体不仅可以拧成麻花类型,有利于最后出手的爆发力,还可以提高做工距离,为躯干的爆发性力奠定了基础。然后是上身的位置应该留在后面,使身体形成一个弓的形状,对最后出手有很大的帮助,还能更有利的将力传到球上,提高成绩。因此,掷铅球中最后用力,主要在于怎么超越器械,只有超越器械才能将内在力量和外在的力量用上,才能提高出手速度,也是最后用力中不可缺少的。
3.3.2 运动环节之间力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不需要支撑的运动环节,如空中左臂运动轨迹,滑步时候的腾空腿的蹬摆结合运动等,每个环节都是根据掷铅球的一个关节接一个关节循序进行的,都是大关节先动,小关节再动.这种顺序称之为“自然顺序”已经被无数关节运动实践所证实,而这种“自然顺序”很符合铅球运动中最接近,最方便的用力顺序。
大家都知道,掷铅球是在两腿支撑条件下才能将重心支撑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用力顺序不可能一下到位,而是在一个相对稳定支撑的情况下进行下一个关节运动,下一个关节的运动方向由上一个关节决定,而且我们知道,力的流动是遵循一定方向的,所以我们在做动作时如果一处不对整体运动方向就会发生改变。人体的每个关节的位移方向是一个整体,都是由最开始动的那个关节带动,所以我们做动作时必须每个动作都做到位,这样就会防止后面的错误。运动环节间的关节被制动的越稳固,力的传递就越彻底,如果两个运动环节在不稳固支撑的条件下进行运动,这种运动形式对运动技术而言是无意义的。
从以上可以得出,支撑腿作为一个支撑重心的主要高度,首先每个运动环节得做到积极作用,只有关节积极配合连贯,才能将动作连在一起,才能完成最后用力的自然顺序,最后完成最后用力的意义。
3.4 右侧腿的髋关节运动特点和肌肉收缩作用
3.4.1 掷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骨盆转动动力的工作
在准备掷铅球中最后用力中,骨盆和髋关节的配合很重要,主要控制左侧倒,防止重心不在两腿之间,还有如果左侧倒了右侧髋顶不出去,重心降低出手就会受到影响,所以髋向前转动准备用力这一动作是最后用力的关键,因此,掷铅球最后用力时,如果先蹬在转的话,肯定会做出“挺宽”和“挺腹”的错误动作,这样就会限制骨盆的转动幅度.根据对投掷最后用力的研究,应该及时将错误动作改正,首先是脚掌向内转动,脚跟向外转;然后是膝关节向投掷方向转,尽量让膝关节对向投掷方向;接下来是髋关节,这个关节是上下肢的一个轴,所以在最后用力这一动作中至关重要,所以髋关节转动时必须将整个骨盆转向投掷方向并制动,同脚底蹬地时,髋向前上方挺,最后将力传到胸和臂,将球推出。如果髋在转动时没有制动骨盆方向不正确,那么,骨盆转动轴位置就会决定投球的成绩。
3.4.2 掷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的工作
掷铅球运动的滑步中,滑步时右脚积极落地,此时左腿也得很积极的做下插动作,上身超越器械才能做出原地动作,而左脚落地的位置大概是在投掷圈前沿内五公分处,落地后右脚的脚掌与左脚尖在一个方向的一条线上,这个左脚与右脚的距离是于肩同宽或稍宽余肩,只有这个距离才能使运动员重心稳,衔接好下面的动作完成最后用力。更有利于髋关节的前送,使髋有一个足够空间打开,以防锁髋,还能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充分发挥左腿支撑制动的作用,使身体形成一个三角重心稳,大方的完成重心从右腿转移到左腿的前脚掌支撑点上,这样的器械出手前的一刹那间,猛烈蹬趴,并获得一个向上的垂直冲量,充分将力量传递到器械上。
3.4.3 最后用力时髋的动作
最后用力的动作和用力顺序直接关系到出球速度和运动成绩,在这个环节里动作不可能分开做,不能脱节比如出手角度如果没有前面下肢的支撑,重心就不会高,重心不高出手角度自然就低,而且在最后用力这个动作环节中,髋部是整个身体重点,也是成绩的关键,因为髋是躯干、下肢一个轴,还是上体和下肢动作的连接枢纽.只有使髋灵活转动面朝投掷方向才能决定器械的方向,髋出不来会导致外场犯规,就更不用提出后角度、高度、速度,所以髋对投球的最后关节很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4 结论
大家对在学习铅球课的时候应该先理解最后用力的用力顺序,只有对这个特定阶段用力顺序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很好掌握最后用力顺序的要点,在做动作的时候才能做出每个关节的作用,并发挥其特点。在投掷这一项目中最后出手直接关系到成绩,所以每个动作都是一环套一环,不能脱节,就像最后用力顺序是腿的髋、膝、踝肌肉依次发力,顺序不对的话就会导致整体动作变形,所以,最后用力顺序在掷铅球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
摘要:文章在查阅了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出最后用力时,推动骨盆作向上转动的动力来源于右侧腿的髋、膝关节肌肉收缩所形成的转动推力。而髋关节肌肉只是对髋、膝关节肌肉收缩所形成的转动力产生协同作用,对骨盆左侧支撑腿的髋关节为轴的加速转动不产生直接性的效果。投掷最后用力顺序是髋、膝、踝肌肉依次发力。
从四个环节分析铅球最后用力动作 篇2
推铅球是中学生最普遍的运动项目,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体育生加试的必考项目,要想掌握好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使运动员在比赛和考试中发挥出水平,反映出个人成绩,是每个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首先看投掷者的髋部是否迅速向投掷方向运动
在最后用力推球过程中,髋部运动是解决下肢与上肢、左侧与右侧矛盾的核心,因为髋部连着躯干和下肢,贯通人体上下,又是左右两腿发生关系的桥梁。骨盆附着人体的大块肌群,躯干和下肢肌群起止点在骨盆面上。最后用力推球开始之后,髋部首先迅速向投掷方向运动,并转动髋轴(髋轴早于肩轴),做到了髋轴牵引肩轴向投掷方向运动,保证了学生下肢与上肢,左侧与右侧协调配合,很好地完成最后用力推球动作。初学者常常在最后用力推球时髋部后凸,导致上体前屈推球。由于髋部没有迅速向投掷方向运动,因而造成下肢与上肢、左侧与右侧无法协调配合,导致最后用力推球失败。
二、看左侧用力支撑
左侧用力支撑,指的是左脚落地一刹那左腿、左肩、左臂以及整个左侧的支撑用力。
在此提出一个问题和老师、教练员探讨。过去和现在有的教科书、田径运动讲义等都用“左侧支撑”这一术语,我认为这样提法容易使人误解,在进行投掷时左侧只是支撑作用,但是通过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左侧工作有两个重要意义。其一,最后用力推球开始之后,由于左侧用力支撑保证了右腿蹬地向投掷方向转送髋部,左臂前臂内旋经体前向前向上运动,投掷者的上体抬至与地面几乎垂直时,右腿积极蹬地,加速髋轴向投掷方向转动,髋轴牵引肩轴向投掷方向扭转,紧接着左臂、左肩突然制动,使左侧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上述这二系列正确动作都.是在左侧有力支撑的条件下完成的。其二,左腿迅速向上蹬伸的同时推直右臂,甩腕、拔指,将铅球沿着34°~40°的方向飞出。由此说明、左侧的工作在前面是支撑,后面是积极地蹬伸,后面的蹬伸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在最后用力推球过程中,有的运动员,向左后摆臂以及向左转动上体,这都是错误动作。
三、“末节”用力
“末节”用力指的是投掷者在右腿蹬伸时,踝关节伸直到脚趾用力和器械离手是一刹那的手指用力动作。“末节”用力是衡量最后用力拨球时是否充分的标志,对器械获得最大初速度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投掷者对投掷物起作用的时间越长,并且动作越快,同时利用惯性继续用力,投掷效果越好。
四、力的作用点是影响器械正确飞进的关键
对铅球最后用力的浅析 篇3
推铅球是一项速度力量型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推铅球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投掷过程简单有效,把身体各环节力量以最简捷、直接的方式发挥出来,提高整体用力效果,并作用于铅球为主要的技术标准。以往我们比较强调力量的作用,一味地要求运动员使劲推球,而忽视了整体动作速度节奏在最后用力中的作用。推铅球的完整过程可以被认为是给推铅球不断加速的过程,铅球的加速节奏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完整技术合理的节奏,必须注意各技术动作环节的速度,保证各阶段技术动作的衔接并有利于下一阶段动作的完成。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铅球运动项目的资料,并通过技术图片、录像等,尤其是关于最后用力方面的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 资料分析法
主要通过优秀运动员在推铅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后用力技术,并结合书本和资料的知识进行分析。
3. 分析与结果
最后用力是整个推铅球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取得好成绩起着重要作用。所谓最后用力是指从右脚滑动结束到左脚落地的刹那,开始最后用力。它以铅球出手瞬间为止。右脚的及时蹬转送髋和上体的及时发力是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的关键,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反射运动链”。在技术概念上应将其视为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左脚的快落必须与髋和上体及时发力“同步”进行。因此,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实际上是一个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问题,滑步阶段过后是转换阶段,该阶段要求在保持适宜超越器械动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进入最后用力开始的时间和速度。
最后用力之所以重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完成本身动作,发挥出应有的力量,而且还承担着通过滑步而获得的惯性力量,没有最后用力就不可能有动力的传递。第二,它是在滑步后完成的,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既要做到左脚积极落地,形成双脚支撑,又要做到右脚迅速蹬转,边内旋右膝,形成超越器械等。只要有一个细小的动作有缺陷,都会对投掷的成绩带来很大的影响。最后用力是投掷技术中最主要的环节,对最后用力的研究是主要课题,正确认识和了解对掌握最后用力技术有积极的作用。
1.最后用力的技术动作
当滑步结束,左脚积极着地的一刹那,右膝和右脚向投掷方向蹬转,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这是被扭紧和拉长的腰、背、髋部的大肌肉群收缩,使上体迅速向投掷方向抬起。左臂由胸前向上方牵引,使肩带肌肉拉长,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上体向右侧倾斜,左肩高于右肩,铅球处于较低位,形成推球前的最佳姿势。
在两腿继续用力蹬地时,右肩前送,右臂迅速用力将球推出。此时两腿的蹬直、右臂的推球和抬头后仰是同时进行的。铅球快离手时,手腕手指向外拨球。铅球离手后,两腿弯曲或交换,降低重心,维持身体平衡。
2.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
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是最后用力的桥梁,它充分利用滑步阶段获得的速度把它转变成最后用力的加速度,所以它的速度节奏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滑步结束,右脚落地时,紧接着是向投掷方向屈膝蹬转,并推动右侧的髋部向前转动,这样既使人体保持较低的身体重心,又使人体较稳固地做好身体的转动动作,还可以使滑步技术不过分的减速。由于右腿的积极蹬转和人体的惯性,迫使左脚快速落地瞬间,膝关节伸直获得制动,配合右侧动作的进行,实现左侧用力支撑。左腿的动作有一个由直到曲再到直的过程。这样可利用支撑的力量来使腿的肌肉共同进行制动,更有利于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化。
过渡阶段的衔接持续的时间很短,要求运动员尽量缩短两脚着地的时间间隔。只有加快左脚的落地速度,右脚才能更积极地蹬伸,推动髋部移动和转体动作。当右脚着地时,应立即积极顺势屈膝蹬转使右小腿转到投掷方向,以利于送髋。右腿肌肉此时才处于较为有利的“蓄力”状态,为快速蹬伸发力和加快身体重心移动的速度,创造良好条件。
3.最后用力加速部分
投掷臂给铅球加速之前,其主要任务是保持已有的速度,为投掷臂的加速用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投掷臂尚未给铅球加速,仅是依靠右膝的内压、右腿的侧蹬推动骨盆侧移。由于上体不主动抬起,头颈不主动扭转,而使身体左侧的有关肌群形成预先拉长状态,为最后用力的加速部分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上动作过程应注意:(1)髋轴的转动线速度比肩轴转动的线速度要快而迅速。(2)双腿支撑稳固。(3)以胸带臂推球的速度虽快,但是动作应与肩轴同步,决不可右臂主动推铅球,它是在肩、胸的推动下推球。(4)加速不可过猛,否则,手指屈肌承受不了加速带来的巨大负荷,会产生铅球脱手或窝伤手指。
4. 最后用力下的铅球出手速度
由于出手速度的80%—85%来自最后用力阶段,它直接反映了铅球的出手速度。铅球的出手速度对投掷成绩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出手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当运动成绩在17—22米之间时,出手速度提高0.1米/秒时,运动成绩会提高25—30厘米。
投掷原理告诉我们,器械出手的远度同器械出手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实际上各投掷专项技术改进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能产生最大的出手速度。
5. 最后用力的辅助练习
步骤1:将一条适当长的橡皮筋的一端系在双杠或单杠的底部,左手拉住橡皮筋的另一端并适当拉紧,先做好最后用力的预备姿势,最后做快速的蹬转练习。
要求:两脚和髋转动迅速,并且每次都力争转正,在转动的同时髋部要积极向前上顶送。上体适当放松,不要积极转动或向上抬起。左臂也要放松,不能主动拉橡皮筋。
步骤2:面对双杠一端做好最后用力的预备姿势,右手握住杠端,然后快速转脚、转体,同时左臂屈肘迅速向前上摆动,当身体转正后,右臂的前、上臂夹角约90°,上臂与胸在一个平面内。左肘摆到正左侧,肘关节约大于90°,手低于肘,肘低于肩。左腿伸直右微屈,挺胸抬头,身体成反弓形。
要求:上体适当放松,右臂不主动用力,右肩不能前冲,应顶住右肩。两脚跟在转动的过程中逐渐抬起。重点体会脚和髋的快速转动,以及下肢力量的传递。
步骤3:将一条适当长的橡皮筋的一端系在双杠单杠的底部,右手握住另一端放在锁骨处,将橡皮筋适当放松,然后做最后用力练习。
要求:在开始练习时右臂不主动伸臂,右手握紧橡皮筋控制在锁骨处,当动作熟练以后,右臂同掷铅球一样用力挥臂。左臂摆到身体的左侧时要及时屈肘放下,控制左臂不能摆到身体的后面,更不能直臂向后摆动。
注意事项:在做最后用力时,无论推杠还是拉橡皮筋都要使上体和上肢适当放松,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脚和髋的快速转动和顶送上,重点体会用力顺序和下肢力量的传送。
四、结论与建议
从各种研究分析结论,最后用力是推铅球过程中重要环节,将滑步过来的速度更好地运用到最后用力中去,能够大大地提高运动的出手速度等,最后用力速度不单单是动作上的要术,更是能力素质的表现。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并不等于最后用力技术,只是最后用力的基础,所以在训练的时候,不能光练技术动作,应结合专项能力的发展,加大加强自身的专项的能力,不要造成光会动作,没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英波.现代投掷技术与训练[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篇4
一、关于标枪最后用力技术
(一) 标枪最后用力的概念
掷标枪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目, 要想尽快地掌握它并迅速提高运动成绩, 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标枪最后用力技术, 什么是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呢?目前我国田径理论教材表达的不够明确, 有的只是阐述了最后用力在投掷过程中的作用, 或者对投掷过程中的最后用力阶段做出了划分。如果对最后用力的概念不加以明确的界定, 这就会对最后用力的技术训练和理论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我认为标枪的最后用力就是指充分利用助跑速度获得动量在尽可能长的工作距离内将最大的力作用于标枪, 使标枪在出手时刻达到最高速度, 并沿着合理角度出手, 即标枪最后用力。
(二) 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环节
通过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和自己的实践, 对标枪最后用力技术分为四个环节:
1. 髋部运动2.左腿单支撑3.“鞭打”动作4.出手动作, 这四点对最后用力的影响。
二、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一) 髋部运动对最后用力的影响
1. 髋部连接是躯干和下肢运动的桥梁
髋部连接躯干和下肢, 骨盆上附着人体最大的肌群起于或至于骨盆面上, 直立时是重心所在部位髋部是人体的中间部位, 也是人体最大的中轴关节, 对维持身体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连接躯干和下肢运动的桥梁。
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顺序, 首先是以接近人体总重心并附着人体上最大肌群的髋部开始发力, 向下通过腿传到地面, 地面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沿原力路线传给髋部, 推动髋部向前运动, 同时髋部将反作用力传递到躯干、投掷臂和器械上。
2. 肌群的协同配合为最后用力技术提供物质基础
投掷标枪最后用力开始时, 人体侧对投掷方向, 然后右腿迅速蹬地, 使髋横轴转动, 以带动躯干转向投掷方向, 同时以躯干带动上体, 投掷臂做最后用力投枪动作。这些动作都是以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完成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 人体的骨骼好比“杠杆”一系列动作都是在肌肉的收缩作用下牵引“杠杆”完成的, 并且连贯加速运动。使人体各环节产生的动量, 最后通过投掷臂来依次加速制动与传递完成的。
3. 标枪的速度是逐渐加速的
投掷标枪的速度是逐渐加速的, 当最后用力即将结束时急剧加速, 在助跑速度基础上, 通过有力的左侧支撑制动, 形成第二次加速, 再以髋、肩、肘和手依次逐渐传递加速, 从而达到最大速度。髋、肩、肘关节在传递完成速度后, 由运动到制动, 将速度和动量再传递到器械上将标枪掷出, 这段时间动作的力量越大, 速度越快, 运动成绩越好, 所以它是衡量一个运动员技术的重要标志。
所以, 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在于把握好髋部运动的用力时机, 在快速助跑中应不停顿地完成最后用力技术, 将标枪掷出的过程。
(二) 左腿单支撑的生物力学分析
在投掷标枪过程中:一方面最后两步动作两脚几乎是同时着地的, 只有这样, 才能使运动员发挥最大的力量, 即将下肢力量迅速传递给上肢直至器械, 如果右脚单支撑的时间过长, 会导致助跑和最后有力衔接不好, 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 另一方, 左脚前插落地, 使下肢的水平速度剧减, 下肢的角动量向上传递;使上体沿投掷方向角速度和力量距增大, 有效加速了躯干上端的速度, 并且为后继的“鞭打”动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点。
(三) “鞭打”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鞭打”动作是掷标枪的重要技术特征, 是取得良好的最后用力效果和最高出手速度的关键技术。正确的完成“鞭打”动作需要身体各环节用力顺序和速度变化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 从而使身体各环节依次用力并相继加速运动后, 再依次减速, 动量从质量较大环节向质量较小环节传递, 最后传递到器械上。因此“鞭打”动作过程为“满弓”形成的过程, 由于投掷臂的“引枪”动作使得右胸和右肩的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背阔肌等肌肉被迅速拉长。因此, 当右肩部超越髋部垂直面后。肩部迅速制动, 将其动量传递给上臂, 同时被预先拉长的胸、肩肌群也迅速收缩, 导致肘部的运动速度又进一步加快。
(四) 出手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标枪出手动作归纳一点, 就是要使标枪运行路线与身体各环节运动的合速度方向一致正确控制在左腿单支撑, 标枪的出手角度应控制在29度~38度, 就标枪出手分析, 它是最后用力阶段各技术协调配合用力的集中体现。因此, 要想控制好标枪的出手动作, 就必须正确合理地做好最后用力的各环节技术。
(一) 标枪的最后用力就是充分利用助跑速度获得动量在尽可能长的工作距离内将最大的力作用于标枪, 使标枪在出手时刻达到最高速度, 并沿着合理角度出手。
(二) 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在于把握好髋部运动的用力时机, 在快速助跑中应不停顿地完成最后用力技术将标枪掷出的过程。
(三) 最后用力的顺序是取得最大出手速度的关键, 左腿单支撑和“鞭打”动作、出手动作对标枪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耀秋.田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274—297.
[2]李波.对我国男子大学生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的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2000, 12 (2) 42-46.
最后用力顺序 篇5
所谓的动作速度, 和力量、协调、耐力、技术等因素有关。他除了和信息在反射弧个环节中传导速度快慢有关外, 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其指挥能力越强, 引起肌肉收缩完成的动作速度就越快。
一、标枪投掷的最后用力的动作速度的影响因素
标枪投掷的动作速度有助跑速度和最后用力速度两部分, 其中最后用力速度是基础, 此速度的大小有以下影响因素:助跑获得的动能、右腿的迅速蹬伸、最后用力时左腿的制动和支撑用力、最后用力的发力顺序。
交叉步结束, 右脚着地后, 身体依靠惯性前移, 当右髋移过支撑点后, 标枪的最后用力开始。右脚的落地方向与投掷方向偏右成45°角, 右脚落地后无任何扭转动作, 直接进入蹬伸状态。右腿积极蹬伸, 送髋前移, 上体右移尽量后留不要过早前移, 左肩内扣, 限制肩轴过早转动。
随着右腿继续蹬伸, 髋轴向投掷方向转动, 与肩轴形成交叉, 使整个身体处于扭转状态, 最大限度地拉长躯干肌群。左腿的动作是积极迅速的前摆, 在最短的时间内着地, 落地时脚内扣, 形成刚性支撑, 为髋和躯干肌肉收缩提供稳固的支点。左腿在整个最后用力过程中, 提供用力的支撑点, 不参与蹬伸动作, 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最后用力的效果, 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提高器械的提高器械的出手速度。
当左脚落地与右脚形成有利的双支撑之后, 右髋急剧向投掷方向转动, 骨盆前倾, 使腹前肌群和体侧肌群充分拉长, 右肩、右肘旋外, 肘部上翻, 右前臂靠近标枪, 腰胸前挺, 形成满弓后, 右胸继续前移, 带动投掷臂向前, 并迅速完成伸肘、挥前臂和甩腕的掷枪动作。
二、标枪投掷的最后用力的动作速度的训练
在标枪项目中, 力量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它既是速度、弹跳、灵敏、柔韧的基础, 也是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对于技术掌握较好的运动员, 发展力量又是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手段。在掌握专项技术的前提下, 力量、速度与专项成绩是成正比的, 是同步提高的。
在制定计划时, 教练员应考虑到多样性的特点, 不但使他 (她) 们对力量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也可使其得到训练的持久性和肌肉全面协调的发展。采用方法如下:
专项力量练习法
指在比赛中承受主要负荷量的肌肉群练习法。该方法在动作结构、动作形式和用力特点上与专项动作主要部分接近, 它包括三部分训练手段:
首先, 所谓速度力量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发挥力量的能力, 速度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最大力值。它被认为是标枪项目执行功能所必备的能力。标枪项目肌肉用力顺序是爆发式用力, 是必须提高的。主要练习手段如下:
头后双臂屈伸:采用杠铃片, 要求放下屈臂, 上臂充分后屈。伸臂时, 上臂不要过分胶压, 以便伸臂时更接近与鞭打。单臂拉举:要求胸带大臂鞭打, 每次以最快速度完成。
第二, 运动员发展大力量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小肌肉群力量训练。只注重大肌肉群, 使运动副力量发展失调出现伤病而影响训练, 也过早结束运动生涯。这是标枪运动员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采用循环训练法, 因为次法既安全又有效, 能提高兴趣, 可能均衡发展各肌肉群的力量, 循环训练法主要有:直臂前后绕环, 负重转肩、哑铃颈后快弯举、负重满弓、引体向上等手段是增加肩关节的力量。仰卧起坐、仰卧举腿、负重提踝、交叉跳、蛙跳等发展下肢力量。但在实际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而定可里自身体重也可负重的训练方法。负重体侧前屈, 在鞍马上做左右侧送片。
第三, 专门投掷的力量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 是我针对性的, 是掌握和改进运动技术, 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手头上投实心球:采用原地投和上步投, 要求与正面插枪技术相似, 手臂伸直, 以胸带臂掷出。带球对墙鞭打:要求以胸带臂快速鞭打能力及左腿快速蹬伸支撑能力。
这些方法均使肌肉用力动作传递效果更接近于标枪的投掷技术。但应指出的是, 随着运动员的年龄增长, 器械的重量也就逐渐的增加, 要有足够间歇时间。总之, 只有正确的专门投掷练习才是保证所选择标枪技术的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 一:专门投掷力量的训练应与技术紧密结合,
二:速度与力量衔接紧密, 追求两者最优化比例
三:标枪运动员的训练应以发展快速力量 (即爆发力) 为主
四: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选择正确的力量训练手段, 贯穿到整个训练计划中。
摘要:本文围绕最后用力阶段的投掷动作速度问题, 从决定动作速度的几个因素出发进行分析论证, 并提出对标枪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关键词:投掷标枪,动作速度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相关文章:
关注网上银行业务安全02-11
连锁超市卖场02-11
网上银行安全性02-11
网上银行使用流程02-11
专业精细化巡视02-11
我的网上银行02-11
温州银行网上银行02-11
银行卡安全使用小知识02-11
与网上银行相关的论文02-11
网上银行的功能范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