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碧林治疗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 完全性 酶学 心肌 急性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 血流中断, 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 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但在临床工作中常会出现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 或由于AMI患者就诊太晚, 或由于经静脉溶栓失败等情况, 这些情况下, 抗凝治疗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本文旨在讨论未溶栓情况下速碧林 (低分子肝素钙)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不适合溶栓治疗或已错过溶栓治疗时机的AMI患者82例, 其中男52例, 女30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 (62.5±8.23) 岁。采用随机分组原则,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1例, 治疗组男27例, 女14例, 年龄45~73岁, 平均年龄 (60.9±7.65) 岁, AMI后平均时间6d;对照组男25例, 女16例, 年龄47~76岁, 平均年龄 (62.1±8.44) 岁, AMI后平均时间5d。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2001年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 2组年龄、性别、AMI后时间、梗死范围等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5%葡萄糖溶液500mL+硝酸甘油10mg持续静脉滴注24~48min, 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脐周皮下注射速碧林5000~7500U, 12h/次, 7d为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项目: (1) 梗死后心绞痛; (2) 再梗死; (3) 左室内血栓形成; (4) 心衰; (5) 病死率; (6) 出血副作用。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原急性梗死病灶再通TIM[2]血流Ⅱ级以上; (2) 有效:TIM血流Ⅰ级; (3) 无效:原急性梗死病灶无再通血流。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2组临床情况比较 (表1)

2.2 2组疗效比较 (表2)

治疗组显效12例, 有效1 6例, 无效1 3例, 总血流再灌注率为68.29%;对照组显效8例, 有效9例, 无效24例, 总血流再灌注率4 1.4 6%, 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 5) , 详见表2。3讨论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所致, 而冠状动脉闭塞往往是由于血栓形成引起, 因此, 溶栓抗凝治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肝素抗凝治疗已达成共识。但由于普通肝素过度抑制凝血酶, 易发生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疗效欠理想, 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

速碧林 (低分子肝素钙) 是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盐分解纯化而来的一种低分子肝素钙盐, 不仅具备抗凝血酶Ⅲ的作用、保护血管内皮、防治血小板粘附、促进侧枝循环等作用外, 还具有生物利用度高, 接近100%, 其生物半衰期也比普通肝素长得多, 作用持久, 还能改善血流动力学, 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缺血等作用。

本研究显示, 速碧林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 无明显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 副作用小, 疗效安全、可靠,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讨论未溶栓情况下速碧林 (低分子肝素钙) 治疗急性心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脐周皮下冠状动脉注射速碧林5000~7500U, 12h/次, 7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12例, 有效16例, 无效13例, 总血流再灌注率为68.29%;对照组显效8例, 有效9例, 无效24例, 总血流再灌注率41.46%, 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速碧林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 无明显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 副作用小, 疗效安全、可靠,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速碧林,急性心肌梗死,未溶栓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杂学会,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中国循环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710~725.

[2] Joseph G Muphy (美) , 王海昌, 贾国良, 译.心脏病学[M].第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3:122~129.

[3] 许俊堂, 胡大一, 丛玉隆.心血管血栓的溶栓抗凝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2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