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乡2012年全膜玉米示范基地建设简介

关键词: 土门 全膜 基地 示范

土门乡2012年全膜玉米示范基地建设简介(通用2篇)

篇1:土门乡2012年全膜玉米示范基地建设简介

土门乡2012年全膜玉米示范基地建设简介沿S305线的清水西部3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基地涉及土门乡小庄、仓下、丰盛、云山、土门、梁山6个行政村946户4362人,总面积13181亩,户均13.9亩,最大户面积达32亩。在该区域内,采取“梯田+果园+全膜”综合发展模式,种植全膜玉米15512亩。

在该基地建设中,我乡严格按照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4116”增粮增收富民工程部署,做到“六个到位”,即预留地块到位。从2011年秋季,共向规划区域内的6村946户农户发放了预留地通知,预留地15000多亩;组织领导到位。全县工作会议之后,于2月15日全面启动实施,实行“主要领导统抓全局、副科级领导干部包片、乡村干部包地块包农户、县乡农技干部包技术包质量”的工作机制,形成齐心协力、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技术指导到位。加强技术指导,进行标准化实施、规范化操作,保证了技术和质量;资金保障到位。为了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调进地膜48吨(自筹10吨)、磷肥319吨,为农户每亩补助地膜1.5公斤、磷肥1袋,确保工作进度和时效;宣传培训到位。充分利用高音喇叭、上门入户宣传动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加强技术培训,争取工作的主动性。检查指导到位。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主要领导和副科级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该基地的建成,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全县富民增粮增收工程奠定了基础。

篇2:土门乡2012年全膜玉米示范基地建设简介

情况汇报

2010年省安排我县旱作农业项目暨全膜双垄沟播任务5万亩,江口乡承担全膜玉米4000亩,其中菜地300亩,八房500亩,塄上800亩,店门800亩,谢家800亩,掌官500亩,崖低300亩。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面完成了推广任务。现将推广工作汇报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覆膜任务超额完成。目前,全乡已完成覆膜面积4013亩,占任务的100.3%,其中,菜地300亩,八房500亩,塄上800亩,店门800亩,谢家800亩,掌官500亩,崖低313亩,超额完成了覆膜任务。

二是确保物资配送到位。农技中心在第一时间内为该乡配送地膜11.6吨,起垄机7台,玉米新品种250公斤,保障了江口乡铺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大抓技术培训和宣传。3月18日在该乡店门村召开乡村两级培训会,之后又分片召开了5次现场培训会,累计培训21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4000多张,技术手册2500余册。宣传横幅3条,媒体报道3次。通过宣传、培训,与会人员基本掌握了该项技术的栽培要点,有力地推动了该项技术普及推广。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县委副书记李明带领涉农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该点检查指导,并在该乡主持召开了13个项目乡党委书记参加的顶凌覆膜促进会,有力地促进了该乡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项目资金不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成本较高,省旱作农业项目每亩补贴地膜1.5公斤,大部分要靠市、县财政补贴和农民自筹,加大了市、县财政压力,加之近年来农资价格高,困难群众无力投入。

2.农村劳动力缺乏。由于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导致农田严重缺乏劳力,只能由老弱耕种。

3.农民群众认识不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对全膜双垄技术不能接受或不按技术指导覆膜。

4.一膜两用问题。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的深入推广,废旧地膜存量日益增大,对耕地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如何回收、加工、再利用亟需解决。

三、今后的打算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一项让农民保收、增收的农业新技术。我们要一如既往,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普及技术推广深度,真正让农民理解并掌握该技术,为农村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建议

在政策上继续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除继续实行地膜、农机具补贴外,政府用考虑在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供给上给农民以适当的优惠和补贴政策,特别对种植大户给予补贴奖励。此外,增加技术部门的推广经费,以解决推广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同步习题: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下一篇: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