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分析的翻转课堂学生需求调研与开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 视频 引言 教学

1 引言

翻转课堂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主要在美国的教学实践中被采用, 由flipped classroom翻译而来, 即在信息化环境中, 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 学生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 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效果凸显, 翻转课堂被传播至世界范围,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进行了实践应用, 也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 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方面。 (1) 理论依据, 翻转课堂的两位创始人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以及很多翻转课堂提倡者认为, 掌握学习理论是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还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rt Talbert提出了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杰姬·格斯丁创建了一种包括一组基于体验式学习周期的学习活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南京大学张金磊基于信息技术支撑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3) 近年来, 关于翻转课堂开展效果的研究也逐渐出现。美国的很多大学认为翻转课堂在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等方面均比传统课堂更有优势。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 受人文学科特点所制约, 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内容的教学似乎不能翻转。

此外, 大学教授的教学风格是经过多年的尝试与失败最终形成的结果, FCM模式干扰了他们的一般教学思路, 并占用了他们大量额外的时间和精力。FCM模式对改善教学结果的意义不大。李金城通过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效果研究以成绩研究为主。潘炳超采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 对“翻转课堂”对大学教学效果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在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但翻转课堂在概念原理类知识的教学效果上并不比传统教学更有优势。另外, 翻转课堂有时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来组织教学活动, 容易使课堂教学失去计划性, 也会降低教学效率。翻转课堂还要求大学生应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 翻转课堂的效果并不能一概而论, 课程类型不同、开展情况不同均会产生不同效果。旅游英语作为一门专业性语言类课程, 更为注重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开展翻转课堂极为必要。目前, 该课程普遍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 然后教学效果和受学生欢迎程度却不理想, 这与翻转课堂的开展与学生的需求等特点不匹配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 通过教学实践和实际调研的方式来调研和检验学生对旅游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现状满意度和真实需求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2 研究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京学院旅游管理学生对旅游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满意度和真实需求进行调研。

问卷设计。结合文献研究和访谈调研结果, 将问卷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英语翻转课堂开展基本情况调研;第二部分为旅游英语翻转课堂实施现状及实际需求评价, 包括学习资料、课堂活动、任务考核和教学效果四个维度, 要求学生釆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法进行评分;第三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问卷共包括34个问题。

样本选择。本项目对外语学院和管理技术系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针对性发放调查问卷。

数据收集。在教室向学生发放纸质问卷, 当场填写。共发出纸质问卷160份, 回收问卷124份, 有效问卷103份, 回收率77.50%, 有效回收率83.06%。

3 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 样本描述性统计及基本条件分析

被调研者多数为大一、大二学生, 即正在上旅游英语的学生, 女生 (71%) 较男生 (29%) 多, 63%的学生具备电脑等硬件设施, 并能流畅上网。

3.2 旅游英语翻转课堂开展基本情况分析

开展意愿:72.8%的学生愿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并认为翻转课堂较于传统教学能够提高课堂趣味性, 吸引学生听课, 让学生参与课堂, 进而提升学习效率;27.2%的学生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意愿不强烈, 主要原因为电脑等硬件设施不方便 (29.6%) 、上网不方便 (15%) 以及课堂压力太大 (14%) 。

课前学习资料提供和使用现状:教师课前提供的学习资料包括微视频、课本、课件、其他资料、网络资源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课件 (29.6%) 、课本 (24.9%) , 而微课、网络资源和其他资料则使用较少。

课前教学资料时长需求:大部分学生希望课前教学资源时长控制在1~10分钟之内 (51.5%) 。

教学活动开展现状及学生需求:所采用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讲解、学生展示或讲解、学生提问、教师提问、个人或小组完成任务、考核或测验, 其中较为受学生欢迎的为小组完成任务 (29.3%) 、教师讲解 (23.4%) 。

3.3 量表信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 用于衡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系数进行信度分析。a系数的取值范围通常是0~1, 取值越高表明数据的内部一致性越强。一般认为, a系数在0.9以上, 量表具有极好的可靠性;a系数在0.80~0.89之间, 量表具有很好的可靠性;a系数在0.70~0.79之间, 量表具有可靠性。

本研究对测量量表进行了检验, 结果显示, 量表整体a值为0.985, 各维度的整体a值均大于0.930, 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4 现状与需求IPA分析

IPA分析法, 侧重对变量的重要性程度和绩效表现两个角度的分析, 以矩阵的形式呈现二者的对比结果, 并得出相应结论。

本研究采用IPA分析法构建学生对《旅游英语》翻转课堂各要素的重要性评分和实际表现水平的IPA矩阵, 找出学生真实需求与翻转课堂开展现状之间的不匹配, 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一定数据支撑。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 《旅游英语》翻转课堂开展要素的实际表现水平均值为:2.92重要性评分均值为:3.52。以 (2.92, 3.52) 为坐标原点, 实际表现为横轴, 重要性程度为纵轴构建坐标图, 形成四个象限, 分别为:第一象限, “重点改善”区、第二象限, “继续努力”区、第三象限, “顺其自然”区和第四象限, “低优先事项”区。

落入每个象限的指标及其实际表现水平均值和重要性评分均值如下:

通过IPA矩阵图进行分析:

第一象限, “重点改善”区。从图3.1可看出, “B1课程中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式丰富, 趣味性强” (2.701, 3.398) 和“A4学习资料能激发学习兴趣” (2.895, 3.592) 两个要素落入“重点改善”象限, 表示学生认为这两个要素非常重要、但目前的翻转课堂开展却不尽人意。

第二象限, “继续努力”区。该区域的要素表示学生认为相对比较重要, 且目前的翻转课堂开展较好的因素。共有13个要素位于“继续努力”象限, 分别是要素A2 (3.495, 3.631) 、A6 (3.524, 3.641) 、B3 (3.621, 3.689) 、B5 (3.631, 3.573) 、B7 (2.953, 3.651) 、C2 (3.118, 3.641) 、C4 (2.992, 3.641) 、D1 (3.002, 3.631) 、D3 (3.041, 3.651) 、D5 (3.070, 3.651) , 主要是教学资料的适用性和互动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 说明这些要素的实际表现仍没有达到学生理想的要求, 翻转课堂的开展需在这些方面保持继续努力。

第三象限, “顺其自然”区。“顺其自然”区代表学生认为重要性程度较低, 然而翻转课堂的开展却表现良好的因素。A1 (2.526, 3.418) 、A3 (2.575, 3.398) 、A7 (2.594, 3.379) 、B2 (2.701, 3.398) 、B6 (2.585, 3.427) 、C5 (2.614, 3.398) 、D2 (2.682, 3.379) 和D4 (2.798, 3.447) 等要素落入该象限, 对这些因素应顺其自然。

第四象限, “低优先事项”区。该区域表示学生相对不太关注, 同时翻转课堂开展也较差的因素集合。共有B4 (3.243, 3.359) 、C1 (3.301, 3.398) 和C3 (3.243, 3.408) 三个因素位于该象限, 表示不必将过多资源和精力花在改善这些因素上, 不优先考虑这些要素。

4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4.1 学生对开展翻转课堂的意愿强烈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意愿强烈, 认为翻转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听课, 让学生参与课堂, 进而提升学习效率;而不愿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原因主要在于电脑等硬件设施不方便、上网不方便以及课堂压力太大。

4.2 注重教学资料的易用性

调查表明, 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意愿不强烈的主要原因在电脑等硬件设施不方便、上网不方便及课堂压力太大;学生对主要教学资料——微视频的时长需求为1~10分钟, 这体现了学生对教学资料易用性的渴求。因此, 翻转课堂制作教学资料时, 一方面需要控制学生学习教学资料的时长, 不能过长, 若为微视频最好录制1~10分钟, 方便手机观看;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的选择和设计控制教学资料的大小, 以便于学生下载和获取。

4.3 提高教学资料与活动的趣味性

在IPA分析中, 落入“重点改善区”的仅有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学习资料能激发学习兴趣和课程中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式丰富, 趣味性强, 体现的是教学资料与活动的趣味性, 表示学生对这两个要素需求强烈, 然而现状却极为不理想。因此, 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应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学资料形式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上, 提高趣味性, 采用受学生欢迎的, 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资料与活动,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发性。

4.4 加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

翻转课堂最为核心的特点之一, 在于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互动。而在IPA分析中, 多个与教学资料、教学活动相关的要素落入“继续努力”区, 表示教学活动等的互动性已经在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一定重视, 同时也是学生极为关注的要素。因此, 在翻转课堂开展过程中, 教师可结合线上与线下, 通过互动探索、问答法、任务完成法、游戏法等方法,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层次学校如火如荼开展, 效果却不尽相同, 受学生欢迎程度也差异较大, 究其原因与开展的方式方法与学生特点、需求不匹配关系较大。本文以西京学院旅游英语课程为例, 基于IPA分析, 结合文献研究、问卷调研等方法对翻转课堂开展现状和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对比研究, 提出了注重教学资料的易用性、提高教学资料与活动的趣味性和加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等策略建议, 为同类课程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翻转课堂需求,IPA分析

参考文献

[1] 乔纳森·伯格曼, 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巧伟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

[2] 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15) .

[3] 何朝阳, 欧玉芳, 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2)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谈株洲市道路交通需求分析与管理策略 下一篇:业主需求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