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表现(精选三篇)
肌理表现 篇1
在当代艺术中, 不论是绘画、设计、建筑、音乐、雕塑、陶瓷, 甚至包括语言的艺术, 都有人试图借助“肌理”这个概念进行解释。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肌理”, 仅限于造型艺术, 主要是侠义的, 对于中国画以及架上绘画等平面艺术而言的用笔绘和非笔绘的方式作出的画面效果这一类。目前, 在绘画艺术中, “肌理”的概念已不仅是对传统笔绘语言的一种概括, 而且扩展成对更广泛的创造性语言的一种诠释。在许多时候是作为被设计物材料的处理手段, 以体现设计物的品质与材料的风格, 并作为被人们接受的特定样式及成为时尚的因素。
1 绘景中肌理的表现形式
绘景的内容包罗万象, 形式多种多样, 因此, 绘景中肌理的表现形式也就纷繁复杂, 概括起来基本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1.1 具象肌理
具象肌理是指在布景体现中, 为了客观真实地再现布景形象在特定状态下的表面视觉效果所运用的肌理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视觉形态, 从而达到真实地塑造舞台布景形象的目的。由于能很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 具象肌理更多地运用于现实主义布景的体现中。然而, 具象肌理的表现力远不局限于此, 在一些非现实主义的布景中, 具象肌理在局部处理上的运用, 有时也会产生非常独特的效果。
1.2 意象肌理
抽取客观物象中的一些本质特征, 将其转化为布景中的某种肌理效果称为意象肌理。意象肌理虽然没有完全模仿物象, 但依然以表现客观物象为主要目的。它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肌理形态, 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在具体的演出中, 它既能暗示客观形象, 又能传达给观众纯粹的形式美感。因此, 意象肌理在布景体现中将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和长远的发展。
1.3 抽象肌理
抽象肌理不以模仿再现客观物象的质感或暗示某种景物形象感为目的, 同时, 也不强调所用材料的物质特性。它的全部内容和表现力都集中在形状、大小、起伏、粗细、疏密、强弱等一系列抽象造型元素中。抽象肌理在布景表现中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出提供一个与舞台气氛、演出节奏相一致的富于形式美感的舞台空间。
1.4 物象肌理
物象肌理也可以称作材料肌理, 是指在布景表面用材料进行直接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肌理形式。它强调材料本身的形象特征和物质特性, 关注的是物质材料的本性和相互矛盾。物象肌理的运用意味着媒介物质的自觉和自主化, 对突破舞台绘景仅仅是简单模仿客观物象的局限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需要说明, 四种形式只是理论上的概括, 实际创作中远远复杂于此, 除典型实例, 绘景体现中大量肌理形态是边缘的、交叉的、综合的。具象中常有抽象的形式, 意象本身就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一种形式, 抽象的形式有时也来源于某些具体物象的启示, 物象更是具象、抽象兼而有之, 并且因素更加复杂。事实上也正是这种交错复杂的关系为绘景肌理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绘景中肌理表现的可能性
绘景肌理表现的可能性来自于绘景师对演出整体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表现手段和材料的创造性选择和运用。
真实地表现特定状态下景物形象的质感是舞台绘景的主要任务之一, 立体布景的体现尤为如此。而物体的特殊质感常常呈现为一定的表面视觉形态, 如历经岁月侵蚀的木头、充满生活痕迹的墙面、锈迹斑斑的金属等无不如此。在绘景体现中, 运用肌理语言将物象表面呈现的视觉形态转化为舞台视觉效果, 对于塑造真实可信的舞台布景形象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在中国演出的四幕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布景很具典型性。舞台上大部分是欧洲古典建筑形象的立体景, 绘景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这些立体景的表面描绘出古老建筑逼真而丰富的墙面效果。传统绘景方式的表现力显然不够, 很难达到要求。于是, 绘景者运用一些有表现力的特殊材料和丰富的肌理表现手段, 将舞台上景物建筑所固有的特征和效果处理得恰到好处。那厚重而又陈旧的建筑, 墙面上处处可见的斑斑污迹、失修的裂痕、脱落的墙皮等均显示了历史的痕迹和形象的丰富。
受剧本和演出形式的制约, 有时舞台上的立体景物不需要完全真实地再现环境形象, 只要求造成戏剧的环境形象感, 这样绘景就不仅仅是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效果, 而是需要概括出某种有表现力的视觉语言来达到戏剧表现的目的, 肌理语言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和造型的可能。中央戏剧学院演出的《桑树坪纪事》中, 出于演出整体造型的需要, 立体景窑洞及黄土高原的造型是高度提炼和概括的, 强烈的环境形象感留给了绘景来完成。我们可以看到, 具体的体现中, 绘景者充分发挥了肌理语言含蓄而多变的表现特性, 不同体面上制作了强弱不同的肌理效果, 在灯光作用下, 这些颗粒的粗细起伏变化使原本单纯的造型和色彩不再简单, 很准确地表现了黄土高原那种单纯中见厚重、干涸苍凉中孕含了生命力度的本质特性。
谈到肌理, 经常离不开材料, 借用不同材料所显示的不同肌理效果可以很好地强化布景的表现力。材料本身的质感、形态、色彩等通过肌理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可以变为某种语汇作用于观众, 它们不需要去表现什么具体的形象, 如果处理得当, 仅自身呈现出的某些特质便足以传达出演出所需要的舞台氛围。
肌理表现 篇2
肌理涂料的简介
肌理涂料也叫肌理漆,源于人们对油画肌理的认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触感柔和细腻,弹性较好,具有亲和力。视觉效果上立体感、层次感更强。肌理涂料的层次效果,它诱惑人们去用视觉或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肌理涂料是市面上新出现的新型改良水性涂料,墙面装饰作为家装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种材料表面的天然或人为形成的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对家装设计有重要作用。肌理涂料触感柔和细腻,弹性较好,手感更接近于高档传统壁纸,具有亲和力。视觉效果上立体感、层次感更强。配合改进型施工工艺,可逼真表现布格、皮革、纤维、陶瓷砖面、木质表面、金属表面等装饰材料的肌理效果,让你的家庭装修更具层次感。
肌理涂料的施工工艺
肌理涂料的底层涂料应该将墙面处理干净和平整,保证无严峻的污染。肌理涂料木质底层涂刷清漆,实质底层的节疤处理、松脂部位使用虫胶漆关闭、钉眼处使用油性腻于嵌补。肌理涂料须通过不同的工序及工法做出不同的肌理图案。搅拌,在搅拌容器中加入施工用水量90%的清水,然后倒入涂料干粉浸泡几分钟,再用电动搅拌机搅拌约10分钟,搅拌同时用另外10%的清水调节施工粘稠度,充分搅拌均匀后方可使用。涂抹,需涂两遍,第一遍,厚度约1.5毫米,完成后约50分钟,根据现场气候情况而定,以表面不粘手为宜,有露底的情况用料补平,涂抹第二遍厚度约1.5毫米。总厚度1.5毫米~3.0毫米之间。
肌理图案制作,根据实际环境干燥情况,掌握干燥时间,想象、工法、随意造型,依据工法制作肌理图案,能做出不同质感、不同肌理的个性图案。最后收光,制作完肌理图案后,用收光抹子没图案纹路压实收光。
肌理涂料的选购技巧及注意事项
肌理涂料也叫肌理漆,肌理漆一种可以选用多种类型的质感艺术涂料,用专用的涂刷工具,做出各种自然随意的立体艺术效果,颜色和风格可随意选择或搭配。油漆肌理涂料的选购先看水溶,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上面会有一层保护胶水溶液。漂浮物,凡质量好的涂料,在保护胶水溶液的表面,通常是没有漂浮物,有极少的彩粒漂浮物,但若漂浮物数量多,布满保护胶水涂液的表面,甚至有一定厚度,它表明这种涂料的质量差。
油画肌理表现技法研究 篇3
一、坦培拉绘画的特殊技法——画面肌理制作的 方法
第一,在没有上色的画面上,用绘画工具蘸上颜料, 根据需要运用各种手法,制作出需要的肌理效果,待画面颜色干透,再进行上色,就得到了特殊肌理效果。第二,拿出画面,拿起画笔或者刷子,蘸上稀释过的颜料, 在画面所需要的地方,拨弄刷子,画面上瞬间溅射上去的颜色点就可以形成或密集或稀疏的肌理效果。第三, 在绘画动物、人物毛发,花草树木,或者特殊的精细绘画物体时,使用刮刀或者其他坚硬物体的尖锐部分进行刻画,画面不宜太厚且最好是在已经干了的画面上进行创作,但要注意画面的需要以及线条的粗细和密疏变化。第四,滚刷上蘸上不太湿的颜料,在画面上进行滚刷, 刷过的画面上就会形成特殊的有韵味的肌理质感。第五, 利用海绵的吸水性,吸上调好的颜色,颜色或干或湿, 可根据需要来调和,拿上这个海绵在画面需要的地方进行挤压上色,或者随着画者的手法需要,或轻拿轻点, 或重度按压,都会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
二、肌理的延伸
中国画种的技法以及肌理制作是否有着和油画技法相通的地方呢?一般来说,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中国画重视的是内在神韵,而油画重视的是外在形似, 但艺术是相通的。中国画的肌理制作中有一种方法叫做揉纸法,将画纸揉皱,然后上色,就会形成特殊的肌理效果。不仅仅是中国画,还有水彩画、漆画等等,各种绘画形式都会运用到肌理的制作。其实肌理的形成不是墨守成规地就那几种方法,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形成画面的肌理。肌理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必然的,也可以是偶然的,自然形成的肌理也许是最美的。当然,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画者有着出色的基本功和别具一格的想法上。只有了解并学习了各种肌理制作的方法, 才可能做到自然而然地流露。油画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延伸到其他的画种,作为画面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无论是何种绘画形式,都可以运用肌理的制作来为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
三、肌理与内心
肌理的制作是油画创作的一种手段,肌理本身表达了画者的内心想法,或愤怒,或高兴,或平静。肌理的运用能够给定义画面主题,营造画面意境。如《暴风雪》这幅作品,使用枯笔,各种颜色混合,让人分不清颜色的界限在哪里,给人一种狂乱的气势,显示出了暴风雪来临时候的压抑与黑色。画者抛开了所有的技巧,单纯地表达想要表达的东西,产生了良好的肌理效果,让欣赏者看到这幅作品笔画之间流淌的感情,以及整幅画面的美好的意境。最好的沟通是面对面的交流,作品是画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桥梁,构建这座桥梁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肌理的制作。肌理代表了作者的内心使人更好地感受到画面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
四、肌理的创新发展
油画是一个被全世界所接受的、流传广泛的画种,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从十五世纪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成功创作出油画到现在,油画的技法被画家们不断地创新运用,从而使油画富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油画肌理作为表现技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创新能够带给油画创作带来很大的艺术价值,能够支持油画向更远的地方前进。进入21世纪,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在改变和更新,因此我们所需要的画面肌理效果制作也需要创新和发展。肌理是油画的艺术语言,是画家情感的表达, 予以需要认真的思考。
学习油画创作,运用肌理效果会使我们的画面更富有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画面意境、作品主题,准确找到适合的肌理制作方法。而且,我们在学习前人的同时,必须创造出符合现代精神的油画肌理表现技法,这是每个油画创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摘要:油画肌理作为艺术家们进行油画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历来为艺术家们所钟爱。学习、借鉴和创新油画肌理的表现技法,加深对肌理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相关文章:
工作案例02-07
感受肌理教学反思02-07
油画肌理油画艺术论文02-07
《肌理与应用》教案02-07
油画肌理对油画作品的影响02-07
传统肌理02-07
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02-07
当代工业设计中的肌理研究02-07
浅析油画肌理概念02-07
肌理成效与情感表达探索论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