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刀(精选九篇)
低温等离子刀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0例。病例入选标准[3]:慢性扁桃体炎, 每年发作4~5次以上, 以及扁桃体肥大, 影响呼吸及吞咽功能, 排除了病灶型扁桃体炎, 无手术禁忌证。临床主要症状:反复咽痛、咽部异物感、咽干不适、睡眠时打鼾。其中, 男性28例, 女性22例, 年龄在6~40岁, 平均18.5岁, 病程3~20年, 平均7.5年, 扁桃体II度~III度大, II度28例, III度22例。
1.2 方法
术前3d以漱口液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均在静脉复合全麻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刀沿扁桃体被膜切割扁桃体, 刀头方向朝向扁桃体, 边切割边止血, 对个别止血效果不好的病例丝线缝扎止血, 术毕检查扁桃体窝内是否有扁桃体残留及活动性出血。术后处理:术后3d静脉滴注抗生素、激素、止血药、维生素C, 咽部雾化吸入治疗, 并嘱患者多漱口、多说话、多做伸舌运动。术后疼痛轻, 甚至无痛感, 术后24h见扁桃体窝内白膜生长, 5~7d部分白膜脱落, 7~10d白膜完全脱落, 术后5~7d出院, 随访6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术后未出现继发性出血, 扁桃体窝内未见残留扁桃体, 临床症状消失。好转:扁桃体窝内见部分残留, 无临床症状。未愈:扁桃体窝内有扁桃体残留, 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 临床症状未改善。
2 结果
本组所有的病例扁桃体均完整切除, 无残留, 治愈率为100%, 1例出现术后第3天继发性出血, 局部压迫后出血止, 随访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3 讨论
低温等离子刀其治疗原理是通过100k Hz的强射频电场, 使电介质 (生理盐水) 变为低温等离子态 (40~70℃) , 在电极周围形成一个厚度为100μm的高度聚集的等离子体薄层 (橘黄色光) , 等离子体区是由高度等离子化-广的粒子组成, 这些离子化了的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粉碎组织内的有机分子链, 而使分子和分子分离, 从而达到切割和消融组织作用[4]。与普通射频、微波和激光作用原理完全不一样。其刀头切割、消融、止血和吸引功能一体化设计, 使用更为方便, 作用迅速[5]。
低温等离子刀应用于扁桃体切除术, 使用的是切割方式而不是钝性剥离, 同时可以边切割、边剥离、边止血, 特别对于炎症重、扁桃体被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的病例, 不需花过多的时间分解粘连、压迫止血, 故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6,7]。有报道显示[8], 应用低温等离子刀行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术后疼痛大大减轻且伤口愈合较好等特点, 与本组报道相符。通过对本组研究的观察, 低温等离子刀应用于扁桃体切除术中, 温度低, 对周围组织损伤轻, 切割、剥离与止血同时进行, 因此术中出血少, 甚至不出血, 手术时间缩短。同时对周边组织热损伤小, 伤口反应轻, 术后局部水肿轻, 疼痛感轻。本研究组中有1例术后第3天出现继发性出血, 主要是由于术后疼痛不明显, 过早进食粗糙食物引起, 因此术后应避免过早进食硬性食物, 防止继发性出血。总之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安全性能好, 操作简单,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临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低温等离子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 低温等离子刀剥离法切除扁桃体,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所有的病例扁桃体均完整切除, 无残留, 治愈率为100%。结论 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具有安全性能好、组织损伤轻、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慢性扁桃体炎
参考文献
[1]冷辉, 孙海波, 马仲平, 等.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9, 17 (5) :290.
[2]夏睿彦, 刘大有, 张军梅.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33例临床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 2009, 31 (9) :823.
[3]李玲波, 林琳, 韦孟灵,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76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 2010, 32 (3) :322-323.
[4]Zhu X, Ya ng H, Che n X, et al.Temper ature-control ledradiof requency-assisted endoscopic tonsi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 in children[J].Lin Chu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 2011, 25 (12) :551-553.
[5]王宏伟, 郑灵.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46例[J].重庆医学, 2009, 38 (17) :2228
[6]田永远.低温等离子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4) :56-57.
[7]刘亚辉, 高凯, 叶辉, 詹斌.显微镜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电刀行扁桃体切除术之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5) :2446.
低温等离子刀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干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从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分析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干燥不彻底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干燥率明显提高,由改善前66.5%上升为改善后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提高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干燥率的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基层医院各种腔镜周转率,减少加班次数,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品管圈;等离子灭菌物品;干燥率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5年4月开始至2015年10月结束,分别统计品管圈活动前660件和活动后658件低温灭菌物品干燥率,活动前221件和活动后82件,干燥率分别是66.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本小组8人,自动自发参加组织召开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的原则组建品管圈组织。其中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进行指导及监督;圈长负责对圈内活动进行管理及统筹,圈内人员按活动计划拟定表分配任务。
1.2.2 圈名及主题选定
发挥品管圈头脑风暴法,每人设计一个圈徽、圈名及圈意,经过票选,选择了彼岸花圈。根据可行性、上级政策、迫切性、圈能力分别投票计分,总分最高者确定为主题,即“提高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干燥率”。
1.2.3 现状把握目标设定
2015年4月至6月对低温灭菌物品如腹腔镜器械、电钻等进行现状调查,随机抽取660件,干燥不彻底的有221件,改善前干燥率为66.5%。同时制定详细的器械干燥不彻底原因查检表(见表1)。
根据查检表,进行实施前柏拉图分析,列出存在问题,依据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程度、沟通协调能力、创新思维的评分,计算出圈能力为87分。
1.2.4 目标设定应用目标值公式计算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21-(221×52.16%×87%)=221-100=121件/140套
下降率=(221-121)÷221×100%=45.24%
1.2.5 要因分析
召开圈会,绘制鱼骨图,从人员、工具、器械三个大原因来分析,大家票选,寻找导致低温物品不干燥的要因。将清洗不彻底,器械精密复杂,干燥方法不到位列为改善重点。
1.3 对策制定并实施
针对改善重点,我们制定三个对策。
1.3.1 加强培训
(1)结合实践操作,修订培训计划;
(2)各组组长及带教老师落实培训计划,带教老师讲解培训计划内容及学习方法,组长与被培训人互相配合完成培训任务;
(3)培训后按时按计划考核,鉴定培训效果。
1.3.2 腔镜器械清洗干燥流程的规范化
(1)制定完善的清洗干燥流程(书面)手册作为培训教材;
(2)组长培训组员清洗干燥流程;
(3)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流程;
(4)质检员跟班检查工作质量。
1.3.3 设备定期维修
(1)购置专业清洗配套毛刷;
(2)更新高压气枪、高压水枪;
(3)清洗人员掌握使用技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分别统计品管圈活动前660件和活动后658件低温灭菌物品干燥率见表2。
2.2 无形成果
结果表明QCC同心圈全体圈员在品质管理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低温灭菌物品的干燥率,本次品管圈活动运用群体智慧、团队精神、PDCA循环改进程序,圈员通过探讨学习,提高了腔镜的构造掌握,拆卸技术,重点对腔镜干燥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得低温灭菌物品的干燥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低温等离子刀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低温超高频电波利普刀(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宫颈病变患者90例,行LEEP手术治疗,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4.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3mL。术后3个月,89例患者复查宫颈上皮覆盖光滑,创面愈合如初,外观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一次手术成功率98.9%(89/90)。术后随访6个月,宫颈光滑,无复发,阴道镜检查及病检均正常。本组病例均可耐受手术,无不适感。结论:LEEP术具有出血少、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是治疗宫颈病变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高频电波刀;宫颈病变;宫颈糜烂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76-01
宫颈病变是妇科常见的疾患之一,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湿疣等,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光、微波等[1], 对于严重宫颈病变的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的深度,疗效不甚满意。高频电波利普刀(LEEP)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较为有效的新技术,兼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2]。本文对我院90例宫颈病变患者,采用超高频利普刀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1年2月,我院经阴道镜检查,TBS细胞学检查,及宫颈定位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病变的患者90例,均为已婚妇女,其中宫颈糜烂70例,宫颈息肉12例,宫颈肥大3例,CIN5例。 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3.1±15.6)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异味、腰酸、下腹部不适、坠胀疼痛等。
1.2 手术方法 术前作阴道镜下检查及定位活检,无出血性疾病,生殖器官炎症,月经干净后3-5天内进行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外阴,阴道及宫颈常规消毒。部分病人采用0.5%利多卡因5mL行宫颈旁局部组织麻醉,用碘液标志宫颈移行区范围,根据宫颈病变性质和范围选用不同型号的环形电极,距碘不着色范围外缘3~5mm处进电极,缓慢均匀连续移动电刀,将移行区病变组织全部切除。对较大病变组织,可分次切割直至全部切除。用10%甲醛固定后送病检。对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患者,采用环形电极切除病变部位组织,颈管深度4mm,宫颈深度4mm,边界超出正常组织1mm。对于宫颈肥大患者及CINⅠ、Ⅱ期患者,采用三角形电极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切除宫颈管组织,颈管深度15mm,宫颈组织最大深度7mm,边界超出正常组织1mm。
1.3 术后处理 术后口服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术后禁性生活及盆浴3个月,禁剧烈活动4周。术后1个月内每周均随诊复查,记录阴道出血量,观察糜烂面消除、阴道分泌物及创面愈合情况等。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复查1次,观察宫颈创面愈合情况。
2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2~7min,平均4.1min。术后出血量?10mL者82例,占91.1%,出血量10~20mL者8例,占8.9%,平均出血量7.3mL。术后2~4周内患者阴道排液增多,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出血量不多,一般少于月经量,伴痂皮脱落。1例少许渗血者用阴道填塞纱布压迫止血。
2.2 手术效果 术后3个月,89例患者复查宫颈上皮覆盖光滑,创面愈合如初,外观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一次手术成功率98.9%(89/90)。其中宫颈糜烂治愈率98.6%,宫颈息肉治愈率为100%,宫颈肥大治愈率为100%,CIN治愈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宫颈光滑,无复发,阴道镜检查及病检均正常。
2.3 副作用 本组病例术后无宫颈管狭窄发生,术前及术后均未使用止痛药或麻醉药,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无不适感。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离院。
3讨论
宫颈病变中慢性宫颈炎是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往多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疗法治疗,目的是使糜烂局部表皮细胞坏死,结痂脱落,新生上皮覆盖,但传统疗法对标本热损伤大,难以提供足够的组织病检,对于糜烂严重者,疗效欠佳,且止血困难,CIN患者治疗不彻底,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超高频电波利普刀手术是近年来治疗宫颈病变应用较多的新技术,能较好的控制治疗病变的范围及深度,弥补了传统疗法的不足。
LEEP采用高频无线电波刀,通过电极尖端产生高频交流电(3.8MHZ),接触身体组织的瞬间,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电波的高热,迅速加热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液并快速切割组织,对组织创伤小,出血量少,且不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可送病理,故LEEP同时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具有传统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3]。LEEP手术治疗各类宫颈病变操作简单,无需使用止痛药或麻醉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本组研究表明,手术时间短,平均4.1min。术后出血量91.1%患者•10mL,平均出血量7.3mL。提示LEEP手术能达到以往物理疗法难以达到的效果,且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无不适感,LEEP手术一次治愈率高,效果明显,术后随访基本无复发,恢复良好[4]。术后3个月复查,一次手术成功率98.9%(89/90),患者复查宫颈上皮覆盖光滑,创面愈合如初,外观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低温超高频电波利普刀手术是目前较好的宫颈病变的诊疗手段,特别是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尤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洗文秀. 高频电波刀切除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附150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70-71.
[2] 梁宁.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138例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3):379-380.
[3] 叶薇薇,彭爱娟,张琳 秀,等.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糜烂160例临床报道[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4):176-177.
低温等离子刀 篇4
关键词: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双下甲减容术,鼻炎
近年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肥厚性鼻炎全世界发病率均有增多趋势,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有中、西药物保守治疗、下甲封闭治疗、冷冻、激光、微薄活下甲手术等, 而临床患者大多愿意选择简便快捷方法治疗。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月应用等离子体手术系统治疗仪对88例患者行双下甲减容术, 随访半年以上,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常年性鼻炎80例及肥厚性鼻炎8例。 (诊断标准为1998年海口标准及王天, 樊忠实用耳鼻喉科学1997年) 。88例患者中男性52例, 女性36例, 年龄12~56岁, 平均年龄29.6岁, 病程2~17年。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清涕80例:鼻塞、间隙性黏液脓性涕8例。鼻腔检查:双下甲肥厚88例, 其中下甲伴鼻黏膜苍白水肿80例, 下甲呈桑葚样改变8例。全部病例行鼻窦CT检查或鼻窦华、柯氏位X线摄片检查均有双下甲肥大, 其中伴鼻窦炎45例。
1.2 方法
采用等离子体手术系统治疗仪 (美国Arthrocare公司生产ENT-Coblatortm) 进行治疗。全部患者均在住院部治疗室治疗, 不需要住院。患者取坐位, 采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条做双侧鼻腔表面麻醉10min。设定全机能量在5级, 术者一手持鼻镜, 另一手持一次性Reflex55等离子刀在下鼻甲前及下缘分别选取2~3点将等离子刀头沾少许NS后置于治疗点插入甲黏膜下, 右脚踩消融踏板持续消融10s, 并在黏膜下潜行1.2cm左右, 关闭工作开关, 退出刀头, 此时可见治疗点呈白色。术中出血平均0.2ml, 双鼻前孔置入棉条各1条, 手术结束。术后嘱患者5min后取出棉条, 口服抗生素6d, 呋麻液及2.5%S.T.M滴鼻治疗。
2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鼻塞明显改善, 喷嚏及流涕明显减少。有效:鼻塞有所减轻, 喷嚏及流涕有所减少。无效:鼻塞及喷嚏、流涕于治疗前基本一致。
2.2 随访结果
患者术后1~3d感鼻塞加重, 流清涕似多, 鼻腔无出血或有少量血丝。检查双侧下鼻甲可出现在渗出膜状物为肿胀期。患者术后7d感鼻塞、流涕明显减轻无流鼻血。鼻腔通气后检查:双侧鼻腔加下鼻甲无黏膜萎缩, 无嗅觉障碍, 无鼻腔粘连, 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显效61例 (76.3%) , 有效19例 (23.8%) ;肥厚性鼻炎显效5例 (62.5%) , 有效1例 (12.5%) , 无效2例 (25.0%) 。
3讨论
等离子体手术系统是一种利用射频对深部组织造成损伤的微创手术, 其采用了双极技术:一级为等离子刀头末端的工作电极提供射频能量, 另一极在等离子体刀头套上形成回路。射频使电极周围组织形成等离子薄层, 层中离子被电场加速后将能量传递给组织, 在40~700相低温下打开分子键, 使组织细胞的分子单位解体, 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及氧化物, 造成组织凝固性坏死, 从而达到低温减容的效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要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发病机理复杂, 鼻黏膜反应性增高为其特点, 鼻变态反应导致的神经功能亢进是引起和维持鼻超敏反应的主要原因。而等离子刀手术破坏下鼻甲黏膜存在的胆碱能微神经节, 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 减轻血管扩张和降低腺体分泌, 从而改善鼻塞、流涕。
本组资料表明等离子体手术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及肥厚性鼻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与传统手术方法、冷冻方法、激光及微波方法相比具有手术简便、快捷、微创、安全、出血少, 术中及术后痛苦少, 基本无并发症的优越性。易于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的一种治疗鼻炎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许辉杰, 陈宏.射频等离子刀在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中应用 (J)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0, 24 (5) :271-272.
[2]张俊, 钟渠.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减容术28例疗效观察 (J) .四川医学, 2003, 24 (12) :1240.
[3]陈金戈, 赵华, 周克文, 等.等离子体手术系统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 13 (2) :79.
低温等离子刀 篇5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切除术,比较
扁桃体剥离术、挤切术是传统儿童扁桃体切除的方法, 治疗手段有常规剥离、电刀、等离子、激光等。在这些方法中, 等离子切除方法最具有优势[1]。电刀、激光为高温刀, 会极大的损伤组织, 术后反应大, 而等离子手术是在40~70℃的低温下进行操作, 损伤组织程度轻[2]。现阶段, 扁桃体肥大、鼾症向婴幼儿发展, 且并发症更严重, 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 临床医学上一直在寻找对患儿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的手术治疗方法。该科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90例扁桃体肥大或伴腺样体肥大患儿展开治疗分组对照实验, 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进行治疗, 分析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差异,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因扁桃体肥大或是伴腺样体肥大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的住院手术患儿90例为例子进行研究, 患儿年龄范围为3~12岁, 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 常出现憋气、张口呼吸等症状;扁桃体肥大II-III度;鼻咽侧位片、电子鼻咽镜检查或CT平扫检查提示腺样体肥大, 有很明显阻塞气道的为48例。将9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配, 分为等离子组50例与对照组 (传统扁桃体剥离术) 40例, 等离子组中男性38例, 女性12例, 平均年龄为 (9.5±2.0) 岁, 有很明显阻塞气道的为25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 女性11例, 平均年龄为 (9.0±2.2) 岁, 有很明显阻塞气道的为23例。所有患儿都没有手术禁忌症。两组手术患儿在性别、年龄、患病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科学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
两组手术均由相同的医疗团队完成, 均为全身麻醉, Davis开口器暴露口咽部方法。实验组 (等离子组) 采用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刀头手术系统, 设定能量为7档, 刀头沿着扁桃体被膜从下极到上极切割扁桃体, 采用脚踏开关进行控制, 并边切割边止血。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扁桃体剥离术。剥离方法为沿着扁桃体被膜从上极到下极进行剥离, 圈套器将扁桃体套除以后采用纱球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 对出血点实施电凝或者是缝扎止血。手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用来预防感染5~7 d。
由于多数病人术后第1天患者疼痛明显, 该研究以病人主观感觉为主, 采用不同颜色的彩色图条记录[3]两组手术后24 h以内患者的疼痛程度, 分别为白色、粉色、黄色、橘色、红色, 利用它们进行疼痛记录。
1.3 统计方法
应用英文版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时间确定为从切除一侧扁桃体开始到另一侧切除完成并进行充分止血为止;将两组间手术中出血量均数 (±s) 进行比较分析,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后疼痛程度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在统计学上,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实验组 (等离子组) 手术时间为 (15.10±3.48) mins, 对照组 (传统扁桃体剥离术) 的手术时间为 (25.70±6.47) mins,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 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 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16, P<0.05) ; (2) 实验组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 (4.19±1.44) m L, 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 (30.56±7.64) m L,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 (t=2.312, P<0.05) ; (3) 对照组发生术后出血2例, 其概率为5.0%, 其中1例发生在术后24 hs内, 出血量大约为50 m L, 另外1例发生在手术后第7天, 口咽部位有少量的出血, 出血量大约为30 m L, 由炎症引发;等离子组发生术后出血4例, 其概率为8.0%, 发生在术后第7~12天, 由于不当饮食而导致创面少量出血, 出血量为3~5 m L;统计学研究发现, 两组术后出血概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7.25, P>0.05) ; (4) 对照组术后24 h扁桃体窝形成白色假膜, 实验组术后即形成白色蛋白质膜。
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程度如下:等离子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轻度疼痛、中等疼痛、重度疼痛与剧烈疼痛分别为43例、4例、3例、0例, 对照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轻度疼痛、中等疼痛、重度疼痛与剧烈疼痛分别为19例、14例、6例、1例;将统计学分析发现, 等离子组术后24 h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χ2=为82.16, P<0.005) 。
3 讨论
剥离术是传统的扁桃体手术方法, 但是术中出血多, 术后疼痛大, 恢复慢等问题, 故有待改进[4]。低温等离子技术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发明的一项专利技术, 已经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等多个医学领域。有学者报道出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技术具有速度快、止血效果好等很多优点[5];还有学者报道说明, 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进行扁桃体切除, 对于患儿减轻疼痛、加快伤口愈合、较快恢复正常饮食具有非常好的作用[6]。
基于该研究的上述数据结果显示:低温等离子组相对于剥离术组而言, 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程度方面明显有优势, 并且数据还客观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患者再次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上表格对比显示, 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30.56±7.64) m L, 而试验组仅为 (4.19±1.44) m L, 说明低温等离子刀能非常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由于将低温等离子刀应用在扁桃体切除手术方面, 采用的是切割方法, 并不是钝性剥离方法, 可以边切边止血, 手术视野清晰, 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用于分解粘连组织问题, 可以直接实现切割, 而且切割与止血功能是同一刀头实现, 并且具有吸引作用, 不需要更换器械, 只需要手术者更换脚踩踏板, 就能完成快速切割、吸血与止血等一系列操作, 所以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很少。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25.70±6.47) mins, 而试验组为 (15.10±3.48) mins, 说明低温等离子刀能有效地缩短患者手术时间, 该结果与黄艳霞等人研究结果较一致[7]。分析其原因为:低温等离子切除术所需要的器械较少, 除了开口器以外, 还需要一把等离子刀和一把抓钳, 沿着扁桃体包膜在数分钟内就能实现扁桃体的完整切除, 一般一个医生就能完成, 无需助手。然而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有时需要电凝或缝扎出血点, 另外由于咽腔狭小、缝合不方便也耽误时间。等离子刀切除术可以实现切割时同时进行点状止血, 刀头接触面大, 止血效果良好, 所以可以极大的缩短手术时间。
另外, 术后疼痛是由于外科手术产生的损伤和导致肌肉纤维 (包括上咽缩肌、舌咽肌、舌腭肌) 、神经末梢 (包括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产生暴露, 而引起疼痛。由于低温等离子刀实施低温操作 (40~70℃之间) , 对周边组织热损伤较小, 产生水肿不明显, 所以术后局部水肿问题不严重, 低温等离子手术方法是减少疼痛的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低温等离子刀手术方法更加适合于儿童进行扁桃体手术, 其中术后疼痛感轻, 能很大程度的降低患儿由于术后疼痛导致的哭闹问题, 较早的实现正常饮食, 该结论与与姜永进等人报道结果一致[8]。
综上所述, 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相比,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效率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多方面优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筠芳, 孔巧.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疗效的比较[J].医学信息, 2012, 25 (7) :17-19.
[2]龚梓明, 陈嗣铭, 李健.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与高频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 2012, 23 (4) :58-60.
[3]赵媛媛, 乔在成, 门晓红.小儿扁桃体等离子手术与传统切除术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 34 (5) :36-37.
[4]李春雷, 张春林.等离子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中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15) :104-107.
[5]郭照萌.等离子扁桃体包膜内融切术与传统扁桃体切除术比较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 26 (5) :24-26.
[6]陈伟, 吴昆昊.两种扁桃体切除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 24 (12) :45-48.
[7]黄艳霞, 柏建业, 袁媛.低温等离子行扁桃体囊内和囊外切除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33 (12) :67-68.
低温等离子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4~14岁, 均以睡眠打鼾为首诊症状, 检查发现扁桃体Ⅱ~Ⅲ度肿大, 鼻内镜下腺样体阻塞2/3以上的后鼻孔,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 (polysomnography, PSG) 结果均为OSAHS, 通过临床症状、体查、鼻内镜检查和PSG检查明确诊断。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相关数据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使用镰状刀切开腭舌弓, 剥离子分离扁桃体, 圈套器套切, 用纱块压迫、双极电凝止血。内镜下电动吸切器行腺样体切除术, 纱块压迫止血, 少数需要填塞鼻腔。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手术, 应用美国Arthro Care等离子系统, 钳夹扁桃体向中线牵拉, 刀头紧贴扁桃体包膜切割, 遇到出血踩凝血键止血。内镜下用等离子刀消融腺样体。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白膜脱落时间、疼痛评分、术后恢复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按吸引器吸出量及纱块增重量计算。白膜脱落时间按术后复诊时评估。疼痛评分按面部表情量表计分[3], 如图1, 于术后第2~4天进行。术后恢复通气时间按术后复诊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白膜脱落时间、疼痛评分、术后恢复通气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低温等离子刀的基本原理是依靠一定频率的射频电磁波激发出等离子体, 用等离子体与组织接触, 在40℃~70℃下可实现良好的切割、消融、止血等功能,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5]。在手术过程中, 能做到即时止血, 使术者在清晰的视野下手术, 减少盲目操作。当熟练掌握后, 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节省止血时间。
扁桃体组织血运丰富, 反复炎症刺激下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传统手术常出现扁桃体剥离困难、出血较多、止血时间长的问题, 当视野不清时, 还有可能损伤颈内动脉。
低温等离子刀可以准确地切除腺样体, 避免过多切除咽后壁组织, 减少损伤和出血。当腺样体体积较大时, 消融方法的速度相对较慢, 可先局部切除, 再行消融, 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使用吸切器切除腺样体, 通常术中需要用纱块反复压迫鼻咽部, 部分患儿还需要术后填塞鼻腔。部分患儿在术后可能自行拔出填塞物, 若再次出血, 则需要重新填塞, 但患儿往往难以配合, 强行操作容易引起家长不满;经鼻腔填塞处理容易使鼻腔黏膜肿胀, 短时间内有鼻塞症状, 影响术后恢复。
术后的疼痛程度, 除年龄、个体耐受不同外, 主要与神经末梢受刺激、炎症以及咽缩肌的牵拉、热损害等有关。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为锐性分离, 对周围肌肉和黏膜的牵拉小;而传统剥离法为钝性分离, 对周围的牵拉较多。传统手术使用双极电凝止血, 产生高热, 其热损害远远大于低温等离子刀。但低温等离子刀同样具有一定的热损害, 且范围涉及整个创面。故其疼痛评分稍低于传统手术, 但两者无明显差异。
低温等离子刀的白膜脱落时间和术后恢复通气均较传统手术稍长, 但无显著差异, 不排除其组织热损害引起, 需要更多的病例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 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且未显著增加术后疼痛及延迟恢复, 疗效满意, 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亚梅, 赵靖, 刘卫一, 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治[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39 (11) :654-657.
[2]蔡晓岚, 刘洪英, 范献良, 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 38 (3) :161-165.
[3]申萍, 施毅.用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8, 17 (3) :161-165.
[4]戴秀娟, 江南.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J].物理, 2006, 35 (3) :238-243.
腹腔镜手术低温冷刀设计 篇7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低温冷刀,刀片定位,氮气输入,积液清理
0前言
腹腔镜技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电手术器械的广泛应用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使过去属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些禁忌症,如过度肥胖、过瘦、高龄、多次盆腹腔手术史已经不再受到限制。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盆腹腔重度粘连、盆腔脓肿、失血性休克等疾病逐步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患有子宫腺肌瘤影响生育功能而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剔除腺肌瘤时,最常使用单极电钩、Ligasure等去除病灶,其优点是能够封闭微血管创口,减少出血。但是,电手术器械存在着共同的弊端,即由于高频放电作用,经电流转变的热能作用于手术组织,会导致手术创口组织热损伤,不利于创口愈合及后续妊娠[1,2,3]。
为了攻克电手术器械存在的弊端,防止由于手术创口组织热损伤造成创口愈合时间长、影响后续妊娠等问题,相关人员不断对手术器械进行着创新。比如重庆大学曾发明一种体内微创冷冻手术刀,其原理是采用交替通入氮气冷冻与热水熔解的方法,让体内组织在 -196~45℃的冷热交替的作用下,使病变组织坏死从而进行手术切除 ;但由于创口组织因组织坏死而受损,将该手术刀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同样不利于创口愈合及后续妊娠。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传统手术刀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护套,并通入微量氮气对手术刀进行冷却,从而设计了一种安全性高的腹腔镜手术低温冷刀。该手术刀利用氮气低温封闭微血管创口,可减少出血量,使手术创口组织保持新鲜,有利于术后创口愈合及后续妊娠,且进出腹腔更加安全可靠。
1 低温冷刀技术方案设计
为了保证手术刀安全可靠并能实现低温冷却,手术刀应该能够在安全护套内进行定位伸缩,形成刀片更换、刀片工作及刀片安全这3个能够固定的位置,特别是在刀片安全位置应该能够自动回弹,使刀片自动回缩到安全护套内[4,5]。冷却氮气的通道应该能保证手术刀片在处于不同位置时,能够始终对手术刀片进行冷却。此外,还要利用安全护套的内部空间设计腹腔液体的回收系统。以上技术方案的优点是能够克服电手术器械及冷冻手术刀存在的共同弊端,防止手术创口组织因为热损伤或冷热交替而坏死,从而保持手术创口新鲜,有利于术后创伤愈合及后续妊娠。另外,在手术刀导入腹腔微创切口时,由于手术刀片可回缩到安全护套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误伤,且能够回收腹腔积水,不需要单独设置腹腔积水回收切口。
2 定位冷刀设计
2.1 总体结构
低温冷刀总体设计框图,见图1。
注:1:手术刀片;2:刀片更换卡位;3:支承套;4:安全;5:调节刀杆;6:固定导向套;7:压缩弹簧;8:压;9:积液回收管;10:棘爪机构;11:按钮开关;12: 封头套;13:操作柄;14:氮气接口。
2.2 安全护套
安全护套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制造,导入端经过缩口工艺加工成锥形[6],通过调节刀杆的定位伸缩,在非工作状态时,手术刀片可回缩到安全护套中,防止导入或撤出腹腔时误伤病人。导入端加工成锥形有利于低温冷刀导入腹腔,能够减少病人痛苦。
2.3 调节刀杆伸缩定位系统
调节刀杆伸缩系统由调节刀杆、固定导向套、压缩弹簧、压簧垫、棘爪机构、按钮开关、封头套组成。调节刀杆安装在固定导向套与封头套的内孔中,在两个套之间安装压缩弹簧,由压簧垫压缩压缩弹簧。固定导向套固定安全护套中部。调节刀杆有3个分档斜槽,通过压缩弹簧并配合棘爪机构,能够控制手术刀片固定在刀片更换、刀片工作及刀片安全3个位置,实现调节刀杆的伸缩与定位[7]。
2.4 调节刀杆防转导向系统设计
调节刀杆防转系统由支承套、安全护套、调节刀杆、固定导向套、封头套组成。调节刀杆两侧加工成平面,固定导向套内加工与调节刀杆截面相同的内孔,能够防止调节刀杆旋转作用。支承套固定在调节刀杆前端,其外径与安全护套、内孔滑动配合,并通过固定导向套、封头套实现调节刀杆的导向作用。
2.5 腹腔积液回收系统
腹腔积液回收系统由支承套、安全护套、固定导向套、压缩弹簧、积液回收管组成。在支承套与固定导向套的外径加工槽口 ;积液回收管焊接固定在安全护套上。需要清理腹腔积液时,接通负压吸收机,腹腔积液沿安全护套前端口、支承套槽口、固定导向套槽口、安全护套腔与积液回收管进行回收。
2.6 氮气输入系统
氮气输入系统由手术刀片、刀片更换卡位、调节刀杆及氮气接口组成。调节刀杆为空心结构,其尾端为氮气接口 ;在刀片更换卡位处留出氮气出口,从氮气出口流出的氮气实现用于对手术刀片进行冷却,以保证手术刀片锋利,并能够促进微血管的冷凝止血[8]。
3 低温冷刀的使用程序
(1)使用前将氮气气源通过供气软管接入氮气接口,负压吸收机通过软管接入积液回收管 ;推动调节刀杆,让棘爪机构嵌入刀片更换位置斜槽,调节刀杆前端伸出安全护套的前端口,安装手术刀片 ;压按按钮开关,使棘爪机构脱离斜槽,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调节刀杆后退,棘爪机构嵌入刀片工作位置 ;调试氮气供气量后,再次按压按钮开关,棘爪机构脱离斜槽,在压缩弹簧作用下,调节刀杆继续后退,棘爪机构嵌入刀片安全位置,手术刀片隐藏在安全护套内。
(2)当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定位冷刀通过安全护套前端锥形导入腹腔,可以防止手术刀片误伤病人肌体,在进入腹腔切割病灶前,推动调节刀杆,使棘爪机构嵌入刀片工作位置,即可进行病灶切除。
(3)需要清理腹腔积液时,打开负压吸收机开关,腹腔积液在负压作用下,通过积液回收系统进行收集。完成病灶切除以后,按压按钮开关,使棘爪机构脱离斜槽,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调节刀杆自动后退,棘爪机构嵌入刀片安全位置,手术刀片隐藏在安全护套内,定位冷刀即可安全的从病人腹腔中退出。
4 结语
等离子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7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包括男27例, 女20例;年龄24~72岁, 平均38.2岁;病程3个月~4年, 平均1.8年;所有患者均因颈椎部严重不适而就诊, 且均经临床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术前分型为:颈型21例, 神经根型12例, 脊髓型7例, 椎动脉型4例, 混合型3例;按照病变阶段又可划分为:MRT C3~4间盘突出12例, C4~5间盘突出13例, C5~6间盘突出10例, C6~7间盘突出12例。间盘突出部分为2.0~3.0 mm, 平均2.4 mm, 间盘高度存在少量丢失。
1.2 方法
1.2.1 治疗器械
本次治疗器械为等离子刀系统, 其主要包括主机、冷化棒、C臂、穿刺针、脚控消融开关。
1.2.2 操作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 在C臂透视支持下采用克氏针自体外对病变间隙进行定位、标记, 常规消毒以及铺单, 对患者行局部麻醉, 并在C臂透视下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内脏鞘以及动脉鞘间隙穿刺至颈椎间盘中心位置, 在正侧位透视观察下确保其严格居于中心, 将针芯拔除, 并将颈椎专用冷化棒插入, 重新透视对刀头位置的合理性予以证实。取2或者3能量档, 脚踏踩压0.5 s。若患者出现刺激症状则应及时停止, 重置刀头位置后将电极旋出并拔针, 皮肤在拔针后用止血贴外敷创口。术后当天应用甘露醇125 ml, 脱水2次, 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 卧床休息1 d, 第二天佩戴颈围下床活动, 颈围需佩戴2周。
1.2.3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术中若患者突发剧烈疼痛感觉应立刻终止治疗, 并在C臂机透视观察下确认患者机体反应以及术中所有操作正常与否, 然后尝试继续治疗, 若依然产生剧烈疼痛而患者无法耐受, 则应即刻终止手术;若直接接触气化棒, 则会对患者神经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采用Odom分类系统[2]。优:患者在术后未出现任何因颈椎病引起的不适感, 日常生活与工作不受影响, 均恢复正常水平;良:术后发生一过性不适, 但对正常生活和工作并未造成影响;满意:患者基于病情自觉有所改善, 但仍然存在临床症状;差: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未出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优良=优+良。
2 结果
47例患者经治疗后疗效评定为:优35例, 良5例, 满意4例, 差3例, 治疗总优良率为85.1%。
3 讨论
3.1 低温等离子刀治疗颈椎病机理
颈椎病又称之为颈椎综合征, 包括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等, 主要是由于颈椎劳损严重或椎间盘突出等使颈椎脊髓或椎动脉受到压迫, 进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3,4]。颈椎病发病原因包括颈椎退行性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慢性劳损、先天畸形等, 其中颈椎退行性变是其主要发病原因, 在各种颈椎病产生的原因中占据首要地位[5]。颈椎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头晕、恶心、下肢乏力等症状, 病情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6,7]。颈椎病根据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和组织受累程度等不同, 有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等[8]。本组患者中颈型21例, 神经根型12例, 脊髓型7例, 椎动脉型4例, 混合型3例。颈椎病临床诊断中, X线检查应用较为广泛, 通过正位、侧位和斜位的X线检查, 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9]。
颈椎病临床治疗方式较多,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技术等微创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泛[10]。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技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环境下形成等离子层, 气化棒周围吸收了大量的Na+, 同时为之提供能量, 此类等离子Na+颗粒在其能量作用影响下运动, 当离子获得能量达到一个临界值时, 组织细胞之间的肽链会发生撞击, 并最终断裂, 继而构成包括CO2、H2、O2在内的低分子气体以及元素分子等, 其融切效果通常在40℃环境下即可实现精确和高效, 机体深部组织由此得以避免热损伤, 同时也可避免固体颗粒物的残留[11]。除此之外还可对加温技术加以利用, 在70℃环境下使髓核发生内纤维化, 继而收溶固化。其最大优点为针头可在低温环境下到达髓核组织突出部进行消融, 对间盘组织突出部分附近韧带产生作用使其回缩并对椎间盘部分产生挤压效果, 甚至将其全部还纳[12]。神经与脊髓所受到的刺激和压力由此得以直接缓解, 使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快速缓解乃至消失。
3.2 适应证与禁忌证
3.2.1 适应证
(1) 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于体征以及颈椎症状; (2) MRI影像学提示患者后纵韧带以及纤维环未出现破裂包容性间盘突出; (3) X线片以及MRI检测发现间盘发生变形突出, 且高度少量丢失; (4) 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型以及颈型的治疗效果极为显著; (5) 经保守治疗时长均超出3个月。
3.2.2 禁忌证
(1) 神经官能征患者, 具有较多临床症状而体征偏少; (2) 椎体发生结核或者肿瘤等病变、甲状腺肿大; (3) 多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病变, 病情较为严重; (4) 椎间盘突出部分钙化明显, 高度丢失明显。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应用体会 篇9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 它通过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羟自由基攻击微生物的膜脂、DNA和其他重要的细胞结构, 从而杀死微生物。羟自由基在等离子阶段结束后, 迅速再合成无毒的水分子和氧分子。
2 过氧化氢低温灭菌优点
灭菌过程产生的残留物为水和氧气, 完全无有害残留物, 对病人、医务人员、环境更加安全。如果灭菌的标准没有达到, 微机监控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从而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强生专利的过氧化氢卡匣式释放系统为安全操作提供了保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非常温和地作用于精密器械、电子仪器和光学配件, 保护了贵重仪器, 延长其使用寿命。灭菌过程时间短, 一般物品只需55 min, 提高了手术室处理应急手术器械需求的能力。提高手术间的利用率和手术室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手术室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合作水平, 减轻了手术室器械管理的难度。
3 应用过程
3.1 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师在科内进行专业培训。系统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 不需要特殊的管道排水系统, 不需要单独隔离的房间, 不需要特殊的排风系统, 不需要任何解毒设施。内装四个轮子, 可自由移动, 只需一个380 V电源接口。灭菌过程电脑自动控制, 显示器提示灭菌过程的整个阶段和时间。打印机记录灭菌的全过程, 一旦灭菌循环出现异常, 提示可能的原因, 自动记录所有操作历史, 为检修提供了方便。
3.2 包装
待灭菌的物品在充分干燥的前提下, 用强生公司供应的专用纸塑包装袋或无纺布进行包装, 放置包内包外指示带, 注明灭菌有效期 (1年) 。
3.3 装载
用专用的器械盒装载需灭菌的物品, 不要将灭菌物品在器械盒内堆垒或堆垒器械盒, 以确保等离子环绕在物品周围。金属物品不得接触舱壁、门或电极, 否则可能会使灭菌器械或金属物品损坏。
3.4 灭菌操作
屏幕会全程显示系统的状态。指示灯能明确地指示目前处在灭菌循环的哪个步骤。一般物品选择短循环55 min, 特殊管腔较长的物品选择长循环70 min, 在每个循环完成或取消后, 前面板上会有一张打印纸输出。打印字迹为全黑色的, 如有红色的打印字迹说明循环中出现了问题。当一个循环完成或取消时, 会发出蜂鸣声提示, 一声长的蜂鸣指示一个循环的完成。
4 体会
4.1 制定操作流程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虽然操作简单, 但屏幕上全是英文代码, 为确保操作正确, 每个英文代码旁用统一的标签注上中文说明。在机门旁贴上操作流程, 随时提醒每个操作者如何装载、开机、核对卡匣及微生物监测剂的有效期。
4.2 严格交接班
指定2名护士专人负责, 以确保每天有专人在班在岗。每锅灭菌物品由专人负责完成灭菌全过程后进行书面及口头交接。灭菌物品必须由专人分类放置后才能使用, 禁止直接从机内取用灭菌物品。
4.3 灭菌物品的评估
在装入灭菌器前, 所有物品都必须被清洁并完全干燥。在包装前, 应仔细检查被灭菌物品的清洁和干燥情况。真空期的故障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干燥不够且经常发生。应配有烘干机进行充分烘干, 无烘干机也可以利用其他干燥设备, 例:等离子灭菌锅待机状态时锅内温度约50 ℃, 但必须严格交接班以避免被当作无菌物品使用。超声清洗机的干燥机进行干燥 (比较安全所以多用) 。若无任何干燥设备, 则用干纱布仔细擦干, 特别是腔隙和轴节间必须用手甩至无水滴滴出。等离子灭菌的兼容性很大, 但必须避免带有盲端的内腔;由含纤维素的材料制成的物品, 例棉花、低质物品、亚麻、麻布毛巾、纱布海绵、液体或粉末、一次性使用物品、不能承受真空的物品、新引进的设备或器械必须得到其公司的确认才能使用。
4.4 正确识别故障类别 STERRA
100 s过氧化氢低温灭菌系统较多见的故障主要有二种。一是真空期故障, 二是注射期故障。真空期故障最常见发生于循环运行9 min时, 原因多见干燥不够, 被灭菌物品的包内包外指示卡均未变色, 排除故障只需重新开机, 未造成过氧化氢药液浪费。注射期故障, 时间一般循环运行15 min或更长时间后发生, 由于有一组过氧化氢药液被刺破, 所以注射期发生故障被灭菌物品的包内包外指示卡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变色, 若未能正确识别,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般以发生时间、屏幕上英文提示、指示灯及机器走纸上出现的红色英文说明。
4.5 正确阅读生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