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关键词: 政治 公共课 专业课 考研

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通用11篇)

篇1: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一、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考什么?

研究生入学考试要考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为英语、政治。专业课则是由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所以考试科目也不统一。以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9政治学原理

④842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 复试科目:

F06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参考书目有哪些? 709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

四、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就业方向如何?

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群工作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毕业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特长、职业气质等方面在新闻机构从事政治、时事方面的报导与关注,也可在企业的政工科、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就职。

五、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近的学科还有哪些?

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法学,科学技术哲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理论,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国际关系,法学理论,刑法学,诉讼法学,法医学,文艺学。

篇2: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一、厦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科目是什么?

除了招生计划每年变动比较大以外,其他诸如初试要求、初试科目、奖学金等问题一般都不会变。

厦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63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86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厦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是什么?(0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0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03)公民道德与法治教育研究

三、厦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招生情况如何?

每年招生简章要到每年的9月份公布,在院校的招生简章公布后即可查看。但每年招生简章变化不是很大。因而考生提前复习时可参考院校往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中的信息进行复习,在新的招生专业目录公布后,对于变化的部分及时调整和补充。

四、思想政治教育考研院校有哪些可以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

五、思想政治教育考研就业去向有哪些?

篇3: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关键词:就业压力,考研学生,压力源,影响因素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考研成了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和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 调查显示, 大学生考研比例逐年增加, 近几年更是达到了高峰, 部分高校大学生考研比例达到80%左右, 有的院系、专业甚至高达90%。 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 到2015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则达到了749万人。 由于考研学生的不断增加, 每年研究生录取比例有限, 这必然给考研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1.研究目的及设计

对当代考研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看哪些因素是影响考研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宁波大学2016年考研学生200名作为研究被试, 发放问卷200份, 被试中男女生各100名。 回收有效问卷194份, 问卷回收率为97%, 其中男生96份, 女生98份。 研究工具为《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 》。

2.研究结果及讨论

调查结果发现, 仅有26.80%的学生基本没有紧张感, 在这当中, 女生没有紧张感的人数较少, 说明考研的女生男生更有心理压力;有轻微紧张感的学生达到42.78%, 有将近30%的学生属于严重紧张型。

将抽样学生所选的导致其产生心理压力的各种心理压力源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所得结果如下表1中所示:

从表1中不难看出,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就业问题、父母期望、学业问题。

3.影响考研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分析

从上述研究结果中不难发现, 导致考研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压力源包括就业问题、父母期望、学业问题及家庭问题等。 (1) 就业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 就业是他们首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因素, 从客观上讲, 现今社会, 由于高校连年扩招, 毕业人数激增, 社会竞争加剧, 本科生供过于求, 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从主观方面说:自身期望值过高和实践能力弱是都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2) 父母期望。 在考研大军中, 有部分学生考研并非完全出于个人自愿, 而是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和期望。 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山区和贫困家庭, 他们家长外出打工挣钱负担儿女上大学。 他们在家人的深切期盼中走上考研这条路, 这必将给他们极大的心理压力。 (3) 学业问题。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在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够深入, 希望通过考研继续更加深入地学习, 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希望考研以继续深造, 但与此同时又担心自己所学知识不够扎实, 在考研当中会受阻, 难免产生焦虑、紧张心理。

除上述原因之外,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还包括家庭条件, 名校情结、群体效应等。 总体而言, 调查结果发现, 就业压力、父母期望、学业压力成为导致考研学生心理压力的三大主要原因。 如何有效缓解考研学生的心理压力呢? (1) 树立正确考研观。 考研学生要正确认识到考研并非回避就业压力的方法, 而只是增加知识储备、 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出路而已。 (2) 正确处理各方压力。 (3) 增强自身实践能力。 在就业过程中, 招人单位要求的不仅是学生的理论知识, 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考研学生希望通过考研增加理论知识储备这个出发点是好的, 但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这里, 而忽略自身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秀霞.高校毕业生心态透视与压力原因分析.2008, S1:123-125.

[2]赵红, 张平, 段功香.考研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护理研究, 2009.1, 第23卷:215-216.

[3]周红萍, 高晓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2008 (2) , 第10卷 (第2期) :212-213.

篇4: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发展与高等教育司司长戴维·阿乔莱那(David Atchoarena)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唐虔先生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辞,他强调本次会议的主题“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大学”不仅是面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更是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背景下提出的。

2016年2月17-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修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高等教育资历认可公约的工作组会议。

这项工作始于2015年在巴西利亚举行的论坛,并将于2017年结束。它是支持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和学习的质量,也能够促进更多区域间合作。唐虔富有信心地表示:“修改后的公约将对全球高等教育学历资格认可作出贡献。”

篇5: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班级上课制 3.榜样法 4.校长负责制 5.接受学习6.心智技能

二、简答题 1.教育的文化功能 2.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3.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4.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三、论述题

1.教学过程中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2.王守仁教育思想

篇6: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一. 简答(50)

1.既然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它们都是必然的。2.简述毛泽东进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3.分析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所说的“而僧侣主义(=等于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后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知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句话的含义与意义。4.如何理解人的价值与实现 5.当代实践的总体特征。

二、论述题(100)

6.分析马克思在《给维.依.查苏里奇的复信》一文中指出:“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似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打丁大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这段话的内容以及意义 7.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含义

8.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9.“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10.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2009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一、简答(90)

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2、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在哪部著作中详细论述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4、如何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

5、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

6、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7、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8、综合教育法的必要性与作用

9、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论述(60)

1、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并分析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结合现实,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2010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方法论

一。简答题(各10分)

1.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 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功能 4.综合教育的作用和条件 5.内化和外化的关系

6.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作用 二.分析题(30分)关于甲流处理方法

三。论述题(各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意义

篇7: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招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简答题(20分每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论述题(35分每题)

1、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若干特点。

2、对近年来中国兴起的“国学热”的述评。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20分每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是该学科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狭义的教育,也是广义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即它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的学科特点。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即它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的学科特点。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最为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最优秀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作理论指导,就没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不能正在成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一理论为人们正确认识思想的来源、形成、发展的规律,科学的鉴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提供了严密的理论依据,它为建立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原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锐利思想武器。

(二)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造就和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代新人的理论。

1、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且是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其表现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改变。因此证明,人的成长总是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起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协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就能促使人的本质的改变符合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说,马克思主义争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二是人的才能的多方面的发展;三是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

(三)关于“灌输”的理论

社会主义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必须不断地向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首先觉悟,指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分清人民与敌人的概念。二是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和敌我矛盾,前者只能用民主、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后者采取专政的方法。但是,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应引起注意。

三要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的改革、调节而得到解决。四是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开展我们阶级的主要任务。

(五)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辩证的统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发展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质的规定性。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邓小平为此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深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不仅对于新形势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对基本范畴。

内化(internalization)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即就是说,接受外部思想来改造自我。

即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的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意识和动机。

“外化”阶段,即促使受教育者把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行动和行动习惯。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和外化是辨证统一的。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内化和外化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且相互渗透。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外化中也有内化,行为实践受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指导。既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内化与外化辨证统一的过程,那么,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教育者就必须遵循内化外化律,努力帮助受教育者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表现在若干方面:

首先,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从社会化角度来看,历来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向其成员传导规范、思想、要求的单向过程,而现今的观点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的正确发展与改变不正确需求两者的统一。

其次,受教育者原先的个人经验与形成经验过程重新评价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个人经验与重新评价的矛盾,既不迷信个人经验,也不排斥个人经验,而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及时吸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养料,注意不断丰富个人经验中的积极因素,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

再次,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加以适当的条件或方式、在必要而又可能的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才能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双方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引发的矛盾。在这种矛盾发生的原因中,教育者一般应负主要责任。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宣传的思想观点的接受或排斥。

其次,双方人格因素引起的矛盾,或者是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则;在教育活动中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等,或者是受教育者习惯于“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或因其他的个性原因。

二、论述题(35分每题)

1、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若干特点。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特点

(一)失恋导致的心理问题比例呈上升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大学校园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那时,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相

对而言还比较保守,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多持谨慎态度,真正涉足恋爱的并不多。而近几年来,随着青少年性早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年级大学生恋爱的比例直线攀升,笔者曾在2004级的1200名新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的学生承认有恋爱对象,大部分是与过去高中同学保持的恋爱关系,还有到大学后新交的“恋人”。在这种环境中,那些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甚至会被当作“另类”而感到压力。正是由于不懂爱情时却涉足爱河,所以恋爱的成功率很低,而恋爱中的“当事人”应对“失恋”的承受力又极低,由失恋导致的心理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二)人际交往障碍导致的“郁闷”心理越来越普遍

“郁闷”,成为当代大学校的流行词。问卷调查中,76%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心情“郁闷”。郁闷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更多的大学生承认,“郁闷”主要不是来自学习的压力,而是人际交往中的不愉快。在问卷调查中,有64%以上的大学生对此难题感到困惑或烦恼,位居心理困惑的第二位(10年前位居第二位的自卑心理退居第四)。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室友不够融洽,只喜欢背着书包上教室去学习,好象寝室不是我快乐的空间”、“对某些人的虚伪行为很反感,但又不愿说出来,因此心里有一种闷得慌的感觉”、“不能忍受别人感觉不到我的存在”、“心理空虚,想交流,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不善与人交往,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敢交往、因孤僻而不愿交往者每班都有。

(三)经济困难导致的自卑心理越来越突出

由于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导致社会收入的差距拉大,大学校园中富裕学生和贫困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有种天生的优越感,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则感觉心理压力比生活压力本身还要大,现代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很强,过去是攀比学习、攀比能力;现在是攀比家里有钱、父母有权。来自贫困家庭的自卑者又往往极度自尊,自卑心理导致心理变态和心理扭曲,极度压抑之下,得不到宣泄,同学关系紧张,导致极端事件,马加爵案件即有此因素的诱因。

(四)适应困难成为心理问题的一个诱因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已经不是上世纪人人尊重的天之骄子,他们成了令人操心的问题青年。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成为校园的主体,他们适应独立生活的能力极差,有相当一部分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不适应新生活而产生的(在高年级学生中,这个比例则较低),一般需要2个月至半年的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间,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是考试焦虑。特别是高校扩大招生后,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又在应试教育的训练下考入大学,根本不会学习,在学习方式上不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不会从老师大量的讲述中找出重点,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学会站在一门学科的高度分析统领材料,学会记笔记看参考书,仍然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困难产生考试焦虚。

二、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团组织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刺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环境不良,人就不会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

校园文化活动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育人工作的具体形式,而且是最易为大学生接受的、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主要形式之一。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在校大学生营造起怡悦身心的客观环境,是大学生深为欢迎的,也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极为有益的。党、团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党、团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这种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开扩视野,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使个人的“自我”和群体的规范、社会的准则融为一体,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就会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就会增强,尤其是一年级大学生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发现大学生活的独特与美好,在心理上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如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组织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二)发挥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职责的极佳概括。由任课教师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往往比其它途径更佳。因为大学生对任课教师都很尊敬,由这种尊敬极易产生信任。另外,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不存在害怕暴露自己真实思想、影响自己“名誉”或“进步”的顾虑。因此,师生之间容易产生沟通。许多平时不大与辅导员或主管领导接触的学生却往往与任课教师能够产生良好的师生感情。

(三)发挥班主任的感化作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态

大学生的班主任应该由自身素质高,擅长做心理转化工作的教师担任,能够给学生以言传身教的影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心理转化工作的特

点是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这不但需要班主任有爱心,还要有耐心,更要有决心。

(四)发挥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完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目前,很多高等学校都已经注意到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5%左右的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正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但这方面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有些高等学校将心理咨询室设在医院,使大学生误解为去心理咨询就是去“看病”;有的高等学校指定政工干部或行政管理人员或医生担任咨询员,把心理咨询变成了作思想政治工作和问诊看病,影响了咨询效果。

2、对近年来中国兴起的“国学热”的述评。

一、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与技艺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国学具有平民化的特性。当前,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还相当陌生、隔膜,而体制内的、从幼儿到博士的教育,基本上是西化的,因此还谈不上有所谓“国学热”。我国应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立法,或者说,应当在法律上规定,必须对幼儿与小、中、大学生进行国语、国文、国学的教育,维护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纯洁与尊严。国学是国家的软实力。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国学资源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形成民族认同与伦理共识,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地位及文化输出。在人生的安立、精神的归属方面,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仍然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廉耻等价值在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还将继续起着良性的作用。传统伦理经过时代的转化、洗汰与我们自觉地批判继承,可以与现代化的新的伦理价值整合起来。

二、体制内的教育是西化的,所谓国学热只能是假热

篇8: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当今大众化教育背景下, 学风严重缺失, 学风建设迫在眉睫。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2003年已经突破一千万, 而2010年研究生约招收46.5万, 对比可知研究生发展空间还很大, 同时“就业难的大石”也使得考研越来越热。笔者认为新的时代背景下, 应将考研与学风相结合, 以考研为切入点促进学风建设, 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把思想教育同个人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变传统说教为开放、灵活、启发式的引导, 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培养中, 逐步建立合理的人生规划。

二、促进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风是学校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的重要体现, 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是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综合风貌的集体体现, 也是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当今高校学风严重缺失, 学风建设迫在眉睫。

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 信仰分散化, 很多学生对学习不以为然。很大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 没有追求, 无所事事。大学课堂上经常呈现这样一幅景象:老师在前面讲, 教室里后面几排坐着为数不多的学生, 有睡觉的, 有玩手机的。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很多学生觉得很正常, 没什么稀奇, 这足以可见高校学风缺失的严重程度, 学风建设迫在眉睫。

2. 学风建设是思政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影响学生素质高低的源头。

学风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政工作的各个方面, 比如心理困难学生、就业难学生、沉迷网络学生等都与学风有直接关系, 在学生中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合理进行人生规划。

三、以考研为突破口促进学风建设, 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可行性

学风建设是项长期工作, 需要好的突破口。面对就业难,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研, 考研学生增多, 学风无疑会得到改善, 所以思政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契机, 努力加强考研工作, 对于考研的学生积极引导, 提供各方面服务。同时对其他学生进行合理引导, 树立目标, 让学生的大学生活变得充实、健康。整体良好氛围一旦形成, 学风必然得到改善, 思政工作也将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四、以考研为突破口促进学风建设,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具体措施

1. 营造氛围, 解读“为什么读大学”, “如何读大学”, “大学毕业后干什么”。

在入学教育阶段增加考研动员主题, 向学生宣传学校扶持考研的各项政策。帮助学生分析考研对个人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影响, 因势利导, 启发更多的学生产生对考研价值的认同。同时,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前景教育、个人成才教育以及就业形势教育, 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 鼓励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养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尤其加强考研基础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根本上读懂“为什么读大学”、“如何读大学”、“大学毕业后干什么”三个问题。这种人人刻苦钻研、有追求、有目标的氛围一旦形成, 学风势必得到改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 丰富校园文化, 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考研热情。

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填补学生的时间空白, 而且对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对于考研, 可以举办考研动员周活动, 强化大二、大三学生的考研意识。组织班级开展考研主题班会, 邀请考上的学生参加经验交流会, 为学生解答考研困惑、树立考研信心。在大三下学期召开考研动员会, 重申各项政策, 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考试。在校园广播、校报、网络和宣传栏等媒体开辟专栏, 访谈优秀考研人物, 普及考研知识, 发布考研动态, 介绍考研政策。鼓励、扶植学生成立考研社团、考研同盟会、考研学习小组, 加强考研学生及有意向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举办系列高水平的名师学术讲座,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提高校园学术风气;围绕考研, 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全面服务考研, 全面促进学风建设。

3. 加强师资队伍, 保障考研取得成效, 促进学风建设。

师资队伍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队伍。抓教风、促学风, 教师是关键的一环。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 以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求知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贴身服务学生考研, 发挥学生导师在帮扶学生考研方面的积极作用。导师负责了解学生的考研意愿, 传达工作精神, 为学生提供从报考、备考到复试全过程的技术指导, 关心考研期间学生的思想动态,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等。二是学生工作队伍。按照比例配备学生辅导员, 减少辅导员的日常事务, 以便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情况;加强辅导员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更新思想教育观念,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提供优质服务, 做好考研保障。

4. 利用网络资源, 发挥网络的正面力量。

网络以其杂多的内容、多维的向度、不断的变化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今大学生, 网络传播着各式各样的信息。面对网络, 学生没有思想上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的能力, 从而导致思政教育效果弱化。针对这个问题, 思政工作者要转变观念, 要把工作阵地转移到网络上。建设考研网络服务平台, 收录我校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信息, 为准备考研的高年级学生提供参考, 为低年级的学生树立考研信心;提供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招生信息和指定参考书、历年真题、模拟题;整合并发布最新的考研资讯和报考信息;建设“考研论坛”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力量, 强制手段与人文化管理相结合, 倡导绿色网络, 这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依托学生公寓, 思政工作进公寓。

公寓是大学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 是集生活、学习、思想交流、文化娱乐、品行修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场所, 同样也是课堂之外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宿舍风气, 有利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公寓内建立公共阅读室、活动中心、宣传报栏等, 利用名言、警句、标语等来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学习氛围, 从而引导、感染学生。把考研宣传、服务及教师答疑等工作带进公寓, 通过公寓文化的优化来推动考研工作, 促进学风建设, 提升思政工作水平。

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政工作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以考研工作的开展促进学风建设, 提升思政工作水平, 要避免教条主义, 要因人而异, 考研只是营造良好学风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学生要区分对待, 根据个人志向进行引导。作为思政工作者, 要创新理念, 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 真正做到大浪淘金, 各有所用。

摘要:高校学风建设严重缺失, 加强学风建设迫在眉睫, 学风建设是思政教育中心环节, 影响着思政工作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就业难的现状也越来越突出, 研究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发展空间还很大。所以, 应该抓住当前“考研热”的契机, 以考研为切入点促进学风建设,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从氛围营造、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网络资源以及依托学生公寓等方面入手, 在创建优良学风的同时,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考研,学风建设,思政工作

参考文献

[1]谢莉莉.浅谈当代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10, (9) :569-570.

篇9: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小作文回顾与展望

从2010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开始出现英语(二)以来,考研英语(二)的小作文曾考查过感谢信(2010年)、建议信(2011年)、投诉信(2012年)、告知信(2013和2014年)和启事(2015年)。但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对大学生非常实用的信函—求职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过。求职信的写作与其他书信迥然不同,考生如果不是事先有所准备的话,在考场上遇到这种书信可能会写得不正确或是不专业。下面笔者以一道模拟题为例,与考生谈谈求职信的写作要领。

例题

Directions:

You are graduating this summer. Write to an electronic equipment company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of a sales manager.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00 words on the ANSWER SHEET. Do not sign your own name at the end of the letter. Use “Li Ming” instead. You do not need to write the address. (10 points)

题目分析

这道题要求考生写一封求职信。求职信是一种写给招聘单位的公务信函,目的是就某一职位向收信人提出应聘请求。考研英语的书信作文首先讲究格式正确。考生在写书信时应从称呼写起,称呼顶格写,以示尊重。对公务信函来说,称呼一般可以用Dear Sir or Madam,后面用逗号。

求职信的正文一般分为三段,可以用传统的缩进格式,即每段开头空两个字符。在第一段,考生需要首先说明自己是如何获得这个职位空缺信息的(这是求职信的独特之处),然后表明自己的写信意图—求职。在第二段,考生一般可以从两三个方面阐述自己为什么能够胜任这个职位,比如可以从专业背景、工作经验、英语水平等方面推销自己。第三段是写一些客套话,如请求对方优先考虑自己的申请,并期待对方给自己一个面试的机会等,言辞要恳切有礼。

书信的最后是署名。署名一般从信纸的中间偏右写起,分上下两行,上一行可写Yours sincerely,下一行写寄信人的名字(Li Ming),上下需靠右对齐。

范文

Dear Sir or Madam,

I was pleased to see your recruitment advertisement in the China Daily on January 1st, 2016 for a sales manager. I would like to be considered for the post.

I will receive my Bachelor’s degree in Electronics from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July. The courses I completed in the four academic years have prepared me to perform the duties you outlined in your advertisement. As for my English, I have passed the CET Band 6.

If you feel I might fit your requirement, I would be available for an interview at your convenience.

Yours sincerely,

Li Ming

大作文回顾与展望

自从2010年以来,考研英语(二)的大作文一直采取图表作文的形式,考过的话题包括如下几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手机用户增幅比较(2010年)、国内轿车市场部分品牌市场份额变化(2011年)、某公司员工工作满意度(2012年)、某高校学生兼职情况(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变化(2014年)、我国某市居民春节假期花销比例(2015年)。

回顾往年真题不难发现,考研英语(二)大作文的命题趋势是写作话题与中国的社会现实联系越来越密切。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有一个巨大变化,那就是随着电商的发展,网购异军突起,改变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对于中国社会的这一变化,考研英语(二)的作文试题必然不会漠然不顾。因此“网购”也许会成为考研英语(二)写作题目的一个命题方向。下面笔者将结合一道模拟试题,与备战2016年考研的考生们一起探讨如何应对网购这个写作话题。

例题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hart. In your writing you should

1) interpret the chart, and

2) give your comments.

nlc202309021625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50 words on the ANSWER SHEET. (15 points)

题目分析

考研英语(二)的图表作文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图表的理解来写一篇论说文。图表一般都有标题,它是准确理解图表内容的重要线索,因此考生必须仔细阅读。从这幅图表的标题中考生可以知道,该图表反映的是2008年以来中国网上购物的增长情况。结合曲线图可以看出:网购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其在总消费中的比例从2008年的1.1%稳步增长到2015年的10.4%,预计在2016年将达到11.5%。

虽然这道题的写作要求只有两点,但考生在写作时以三段布局为宜。第一段指出图表中的趋势,并简洁地描述图表。就本题而言,考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述图表中的几个关键数据。在描述图表时考生需要多次表达“增长”“占……”的意思,要注意措辞变化,避免单调重复。比如,“增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rise、grow、increase、expand、go up、shoot up、surge等表达,“占……”可以选用account for、take up、occupy、comprise等表达。

在第二段,考生要对图表的内容发表评论,最简便易行的写法是评论图表中的趋势出现的原因。就本题而言,考生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网购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原因。首先,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中蓬勃发展,生产和消费都大幅增长,因而网购的规模也随之增长;其次,近年来中国年轻人的购买力迅速增加,而年轻人又恰是网购的主力军,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上网购物,中国的网购数量也迅速增加。本段是文章的重心,一般来说考生应从两三个方面来分析,每个方面都要略作展开。这种从分析原因的角度展开评论的写法可以把分析引向深入,从而把文章写出深度。当然,原因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行文至此,不可戛然而止。在第二段分析了网购增长的原因之后,考生一定要为文章写一个结尾段。结尾段可以先总结全文,然后预测一下网购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这样文章才能意思圆满,结构完整。

范文

Online shopping has been gaining 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China. As is shown in the line graph,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took up 1.1% of total consumption in 2008. The proportion grows steadily to 10.4% in 2015 and is projected to hit 11.5% in 2016.

There are mainly two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steady increase. In the first place, the past eight years witnessed a boom in China’s economy, with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expanding by 20.3% and 17.4% respectively. As total consumption shoots up, online purchase has grown commeasurably. Another factor is the growth in the spending power of young Chinese, who constitute the backbone of online shoppers. Official statistics released this weekend show that spending among people aged between 20 and 30 rose 12.5% in the past decade, reaching 83 billion yuan. As increasing numbers of young people patronize online shops such as taobao.com and jd.com, online shopping has been going up by leaps and bounds.

Safe and convenient, online shopping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of today’s youth, who are typically money-rich but time-poor. With China’s economy surging ahead,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this trend will continu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这篇范文中有一些语言亮点,笔者将其总结如下,供考生参考借鉴。

1. Online shopping has been gaining 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China (网上购物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考生可以用gain increasing popularity来表达“越来越受欢迎”的意思。

2. As is shown in the line graph (正如曲线图所示):这是引用图表中的数据时常用的开头。

3.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网上购物):英语写作讲究求雅替换(指为避免同一个词在文中重复出现而使用其他表达方式),所以考生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要尽量使用不同的说法,如可以用online shopping、online purchase等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nlc202309021625

4. The proportion grows steadily to 10.4% in 2015 and is projected to hit 11.5% in 2016 (这一比例稳步增长到2015年的10.4%,预计在2016年达到11.5%):短语“be projected to + v.”可以用来表达预计发生的动作。

5. There are mainly two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steady increase (主要有两个因素促成了这种稳步增长):这是分析原因的一个常用句型。

6. In the first place, the past eight years witnessed a boom in China’s economy, with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expanding by 20.3% and 17.4% respectively (首先,在过去的八年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生产和消费分别增长了20.3%和17.4%):“时间+ witness”可以表达“在某个时间里发生”的意思,boom可以用来表达经济繁荣,respectively (分别地,各自地)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情况。

7. Another factor is the growth in the spending power of young Chinese, who constitute the backbone of online shoppers (另外一个因素是中国年轻人购买力的增加,而年轻人构成了网上购物者的主力):短语spending power表达“购买力”的意思,“constitute/form the backbone of …”意为“构成……的主体”。

8. Safe and convenient, online shopping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of today’s youth, who are typically money-rich but time-poor (网上购物既安全又方便,如今已成为有钱而没时间的年轻人的首选):用形容词短语safe and convenient开头,可使句子的开头多样化,避免单调;短语money-rich but time-poor表达“有钱但没时间”的意思,十分简洁。

总而言之,考生在准备2016年考研英语(二)的作文时,小作文仍以私人信函和公务信函为主,在全面准备的基础上,要重点准备几种在现实生活中很常用但尚未考过的信函。大作文则要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除了本文讲到的网购话题,也可以关注能源结构变化、耕地面积减少、社会老龄化、汽车销量猛增、出国留学升温等话题。

篇10: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805)共1页第1页

说明: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共60分,15分/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

2.运用比较教育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3.儒家“内圣外王”的个人修养方法。

4.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认知转变的三个层次。

二、论述题(共60分,20分/题)

1.主客体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3.思想信息系统内部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三、材料题(30分)

2005年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林洁报道,某省17岁的职校学生叶谋(化名)犯抢劫罪,鉴于其尚未成年,且罪行较轻,法院发出了“社会服务令”,要求他在3个月内必须到某街道参加30个小时的公益服务,其服务态度将决定最后的判决,这无疑给叶谋获得了一个宝贵的悔过机会。据悉,这是该省首次对未成年犯启动的社会服务令制度,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大量志愿者积极加入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

问:

1.启动对未成年犯的社会服务令制度意义是什么?

2.分析人的思想品德内在转化过程。

篇11:2016年湖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一、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思想与行为范畴,两者的关系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协调控制律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

二、论述题 2008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1、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2、对当前以网络文化为主导的“恶俗文化”的批判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是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以及特殊矛盾。

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只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地研究领域。对人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摸清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说要求的方向变化,进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因为:第一,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第二,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而社会环境又会不断变化,社会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受教育者的思想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两者之间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发展。第三,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如教育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

2、思想与行为范畴,两者的关系

思想与行为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反映和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

所谓思想是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后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它们的全部;而理性认识又是人的思想的一部分,人的思想还包含许多感眭认识。

所谓行为,是指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刺激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使自身机体作出的连续反应过程。简言之,行为就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人的思想是行为的内在动力,行为则是思想的外部表现。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协调控制律

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坚持和协调各方面、各种类、个阶段的自觉影响,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种类、个阶段的自发影响,实现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辨证统一。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社会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受制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必须正确判断社会需求、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地、有预见性地规定教育任务、教育要求和实施教育活动,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背离。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辨证统一,就必须坚持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三者影响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社会影响,主要是指大众传媒所发散的有意识的教育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矛盾或不协调是导致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必须共识遵守这一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比较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是统一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证明,文化知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的统一。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理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等诸多内容,注意诸内容的协调一致也是十分必要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教育是根本,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是基础。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做到前后连贯一致。诚然,由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各个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不同阶段也有所区别。但这一情况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忽视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化规范化教育。要努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消极倾向。理论宣传与教育影响上的混乱,必然导致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无所适从,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无动于衷或消极抗逆。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应从反映优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的各种环境因素入手,选择积极的环境因素,制定出正确的选择准则。

(一)积极因素原则。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过程中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动态,分清环境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克服消极因素选择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开展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始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整体一致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的影响是根本的,微观环境对宏观环境具有能动作用,这一辨证关系告诉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立足于微观环境,建设和营造良好的与宏观环境相一致的微观环境,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建全社会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保持宏观与微观环境对人的思想的一致性,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层次性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层次性,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层次性的原则,这样是为了保证在优化环境时,能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防止片面性,加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

(四)创造性的原则。坚持创造性原则,就是要把握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的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来营造育人的环境。这里,首先要重视环境的影响,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和作用;其次要揭示环境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要建立以积极因素为主导的良好环境;最后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的开展环境建设,控制宏观环境的发展,营造微观的育人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一要加大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二要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三要依靠政府行为和社会动员,优化社会宏观环境;四要营造育人氛围,建设社会微观环境。

二、论述题

1、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科学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提出来的、具有长远指导作用的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战略任务和战略部署,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坚决落实。报告提出,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按照我们初步学习的体会,报告中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论断最为根本。可以说,它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的最高的政治综合和理论概括,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和灵魂,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高举这面旗帜和坚持走这条发展道路,是新时期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理论主张和政治选择。在当前的形势下,党中央鲜明和突出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问题,更加具有不同寻常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旗帜就是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相继产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中的各自的系统性、阶段性的特征,又具有共同的主题和共同的精神实质。我们认为,它们的共同主题,都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回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的共同思想实质,则都是立足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揭示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用以指导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旗帜就是前进方向

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为要紧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在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要求和掌控,直接地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是取决于它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因而它体现和代表着工人阶级及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二是它取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政治路线及其指导下实践。

2、对当前以网络文化为主导的“恶俗文化”的批判

当前互联网占主导地位的流行文化与我们所设想处于萌芽状态的新文化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具体而言之,当前网络上的流行文化不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她有着较

浓厚的精英意识,也有庸俗和随波逐流的一面。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互联网文化的先天不足;二是互联网文化后天所受的误导。

互联网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的文化土壤是密不可分的。在中文互联网发展初期,最早接触和使用网络的人,几乎都是出身于理工科的学生。由于我国教育体系所存在的众所周知的缺陷,一般来说,文科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精神,而理工科的学子往往缺乏人文方面的修养。因此,当前互联网上所流行的文化,烙上了理工科学子们喜好的烙印。

一种流行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带有一定的惯性,使得后来者不经意间被夹带于其中。在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普遍缺失的今天,人们很容易把既有的一切当成必然。另一方面,中国新兴的有闲阶层,有意利用这种流行文化,将其转变成一种时尚,以服务于自己的既得利益。有闲阶层的这种做法,对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的误导。

在经济泡沫破碎、人们对互联网逐步趋向冷静的今天,正是我们检讨反思互联网流行文化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开始着手建设互联网上崭新文化的时候。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批判和廓清。

我想起1968年法国巴黎的“五月风暴”,那些走向街头的年轻人,用当前中国有闲阶层的定义也算小资了,但他们却是因为不满于资本主义制度,而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禁止说禁止”,“做现实主义者,求不可能之事”。他们还发出这样的呐喊——“一切都不曾结束,我们还会回来!”我相信,重温这些口号,为我们在新世纪寻找新的方向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中文互联网文化的建设,路漫漫其修远。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现有的网络文化必然被另一种更先进的文化所替代。她高尚而不高雅,通俗而不庸俗,前卫而不晦涩,先锋而不腐朽。会有那么一天,璀璨夺目的文化之花将盛开在互联网上,我们期待着。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湖南省公务员报考须知 下一篇:湖南师范大学2013MTI真题回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