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探讨安全用药管理的模式是否能够提升我社区医院药剂科的工作质量。挑选在我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药剂科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培训,实施安全用药管理,最终通过实验数据反映出了该模式对于药剂科工作质量提升的优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全用药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用药管理论文 篇1:
【摘要】 目的:探讨构建护理敏感指标在提高患者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执行用药安全敏感指标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患者200例为观察组,执行用药安全敏感指标前(2014年12月-2016年4月)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针对本院目前状况,构建护理用药安全敏感指标,并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用药安全管理培训及考核,两组患者护理方式一致,观察组另外增加安全用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药物了解程度、用药错误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溶媒错误率、医嘱纠错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药物作用、使用剂量、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错误发生率及药物外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溶媒错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医嘱纠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护理敏感指标能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用药安全; 敏感指标; 应用效果
【
【Key words】 Drug safety; Sensitive index; Nurs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Zhaoqing 52606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2.021
隨着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护理管理者逐渐将科学化与精细化作为业界追究的共同目标。构建护理敏感指标可以帮助护理管理者设定工作目标、提高工作质量并评估工作改进程度[1]。准确使用药物是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若患者在给药中出现差错则有可能对其机体结构上或功能上造成损伤[2]。文献[3-4]报道,护理差错事故中有74.4%~89.6%为给药差错。因此,构建用药安全护理敏感指标对患者的疾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本院护士进行用药安全敏感指标培训后,将敏感指标应用于对患者的安全护理用药中,发现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执行用药安全敏感指标后(2016年6月-2017年10月)的患者200例为观察组,执行用药安全敏感指标前(2014年12月-2016年4月)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患者无沟通障碍;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患者有意识障碍,精神病史。本研究已经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通过对本院潜在用药安全问题分析,结合文献搜索分析构建本院用药安全敏感指标,并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用药安全管理培训及考核。对照组患者由培訓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按照医院常规护理模式进行。观察组患者由培训后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常规对患者进行治疗与基础护理外,特别注意对患者进行用药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加强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教育,扩展护理人员知识面,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了解执行每项医嘱的意义,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核对;给患者讲解药物的主要作用,注意事项,有可能会引起的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通知护士,还有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等,如一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服用,一些需要饭后服用,在服用药物后应注意不食用牛奶、茶水等,避免药物疗效减弱;护士在给患者发药前自己要注意三查七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需要发放的口服药物或需要给患者注射的药物上面要有明确的标识,便于护士与患者再次核对,在给患者发药时叮嘱患者使用药物的方法,最后要再次检查患者是否按时服药;若是给患者输液还应交代输液过程中注意有不舒服及时呼叫护士,输液过程中不能乱动,以免液体外渗于皮下;对于特殊的药物,如化疗药,外渗后对患者影响较大,应特别注意交代患者并密切观察[5-8]。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两组患者对药物作用、使用剂量及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患者用药错误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护士溶媒错误率、医嘱纠错率为评价护理敏感指标在用药安全中的评价指标。由研究小组在患者出院时,对其使用药物的作用、剂量及方法进行提问并给出评价,评价项目包括非常了解、基本了解、不了解。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125例,女75例;年龄25~68岁,平均(54.3±7.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90例,高中文化44例,大专及以上文化66例。对照组男121例,女79例;年龄23~67岁,平均(53.6±7.2)岁;初中及以下文化92例,高中文化4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6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对药物作用、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了解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药物作用、使用剂量、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用药错误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错误发生率及药物外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护士溶媒错误率、医嘱纠错率比较 观察组护士总溶药次数126 357次,溶媒错误率为0.01%(13/126 357),对照组总溶药次数127 852次,溶媒错误率为0.06%(72/127 852),观察组护士溶媒错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40.277,P=0.000);观察组护士执行医嘱总数25461次,医嘱纠错率0.32%(82/25 461),对照组执行医嘱总数24657次,医嘱纠错率0.09%(21/24 657),观察组护士医嘱纠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字2=34.275,P=0.000)。
3 讨论
如今,护士人数与患者比例远远不够,且患者疾病与背景各不相同,加上护士需要三班倒换,繁重的护理工作,即使护士对药物知识特别熟练也难免会发生一些差错,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对一些容易出错的细节进行适当的注意,也是很有必要的[9-15]。即使对患者已经很熟悉了,在用药过程中进行三查七对也是必需的[16-17];给患者输上液体后,应该定时巡视病房;给患者发放口服药时最好有明显标识,询问患者是否按时服药,服药的剂量与服药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18-19]。这些都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较敏感的指标,在护理安全用药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构建护理安全用药敏感指标对患者的安全与疾病恢复十分重要[20-21]。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实际情况了解结合文献资料的查询,构建了本院护理用药敏感指标,并用于护理过程中,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对药物作用、使用方法及剂量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显示了观察组护士对患者药物知识宣传好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观察组护士经过培训后,自己本身对药物的了解增多,其次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注重了药物知识的宣传。观察组患者用药错误发生率及药物外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直接证明了护士在给患者用药过程中减少了使用错误的发生,同时也间接证明了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了解程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护士给患者用药时注意了三查七对,对药物标示明确,叮嘱了患者用药方法与剂量等,患者用药后护士的再次核对与关心也确保了患者使用药物的正确性与按时性。观察组护士溶媒错误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其对医嘱的纠错率却较对照组高(P<0.05),这证明护士准确的了解药物的溶解方法和使用方法,原因可能是由于管理者对护士的培训提高了其对药物的了解程度,管理者提倡对新药物说明书收藏并阅读,也增进了护士自学的动力。本研究以上结果与同类文献[7-9]报道趋势一致,但具体数据及研究方法存在差别,本研究在同类文献的基础上对用药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敏感指标构建,并对护士进行培训,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患者用药状况及护士在用药操作过程中状况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充分证明了护理安全用药敏感指标构建的重要性。但本研究患者及护士的均有限,研究数据可能会有部分的偏差,研究小组成员将会进一步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用药安全带来更多的方法。
综上所述,构建护理敏感指标能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玉茹.护理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四川医学,2017,38(5):597-598.
[2]朱玉花,李秋玉,蔡卫梅,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癌痛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9):857-859.
[3]封海霞,鞠昌萍,劉畅,等.口服药物模板在安全用药管理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6,45(24):3451-3453.
[4]石慧枝.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法在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6,40(1):59-60.
[5]张洪君,刘金莲,刘晓光.患者相关结构指标在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1):2489-2491.
[6]桑宝珍.集束化护理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9):807-809.
[7]朱小佳,罗迎霞,程维,等.基于患者结局的老年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5,22(17):1-5.
[8]简伟研,周宇奇,吴志军,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7):865-869.
[9]法天锷,梁宝凤,张楠.信息化平台应用于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0):1392-1395.
[10]王丛瑶,沈利君.药剂科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J].医药导报,2015,34(s1):195-197.
[11]陈珺仪,席淑新.基于病人和家属对眼科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7):855-858.
[12]张华芳,冯志仙,邵乐文,等.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287-291.
[13]明庸芳.护士用药安全管理[J].世界中医药,2015,10(a02):1203-1204.
[14] Maki H,Shiraishi A,Miki A,et al.What the Desirabl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are Workers in Nursing Homes and Phamacists Should Be: An Approach for Security and Safe Medication for Residents in Nursing Homes[J].Yakugaku Zasshi,2017,137(8):1041-1049.
[15] Blignaut A J,Coetzee S K,Klopper H C,et al.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errors and related deviations from safe practice:an observational study[J].J Clin Nurs,2017,26(21-22):3610-3623.
[16]张红梅,焦静,李艳梅,等.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s1):55-58.
[17]赵杰,张冠东,薛智民,等.应用HFMEA法促进肝素钠注射液在儿童用药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药房,2017,28(34):4834-4838.
[18]李学文,国鹏,孟令伶,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2):83-85.
[19]崔金锐,陈英,徐蓉,等.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1):1285-1291.
[20]严芳,李拴荣,张凌芳,等.河南省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0):1173-1178.
[21]马勇,贺建军,杨成虎,等.我院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药房,2016,27(3):328-331.
(收稿日期:2018-03-22) (本文编辑:董悦)
作者:李么琴 李华连 曾令梅 郑晓丹 何巧梅
安全用药管理论文 篇2:
安全用药管理在社区医院药剂科应用的效果探究
摘要:实验探讨安全用药管理的模式是否能够提升我社区医院药剂科的工作质量。挑选在我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药剂科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培训,实施安全用药管理,最终通过实验数据反映出了该模式对于药剂科工作质量提升的优势。
关键词:安全用药管理;社区医院;药剂科;应用效果
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与之相匹配的药剂科也应该适应当前的医疗事业发展。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民众对于医疗事业的需求,药剂科的服务质量也应该有所提升,进一步的保证药剂科的工作效率,减少相应错误,并促使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由于当前的药品种较多,管理工作也十分复杂,本文通过实验来了解安全用药管理的模式能否提高社区医院的药科管理水平。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挑选2020年9月~2021年7月在我社区医院的药剂科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进行观察实验,了解我社区医院药剂科在采用了安全用药管理方式之后的工作效果。对于挑选的患者没有特殊的要求,希望患者能够配合社区医院进行相应的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普遍性[1]。本次实验对于一些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直接交流的精神类患者,或有重大癌症疾病等患者不应纳入到此次实验中,以免影响实验结果。针对挑选好的200例病例患者进行基本信息的分析与总结,将20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开始实验。
2.实验方法
对照组则采取我社区医院药剂科的常用的管理方式,比如不同的药剂科工作人员分配工作职责,按正常程序处理相应药物,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包括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则需要采取安全用药管理的模式,为保证实验效果,首先应对实验组的药剂科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2]。由于本次实验是需要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因此需要对相应的技术问题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对于药剂科工作人员的相应工作安排进行调整,需要工作人员熟悉新的工作程序。在确保药剂科人员能够完全投入到工作中时,方可结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对药剂科对相应问题进行全面的进修,比如药品的储存管理、药品的执行标准以及门诊药房的工作技巧等等,帮助药剂科工作人员提升知识水平,并提高其服务素质。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组药剂科工作人员的相应用药安全管理制度,虽然我社区医院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是为保证实验的效果,需要对实验组的工作重新完善安全用药管理。对于用药安全的相应细节应该制定的更加细致,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实施办法以及《药物不良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应的标准,制定出适宜我社区医院的科学的药学服务质量标准,并进一步地对药品的供应量、处方差错率、取药速度、盘点时间等问题制定细节[3]。相关的标准给予工作人员一定的参考,可提升药剂科的服务质量。最后,应利用好信息技术帮助我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好药品管理,对于药品的采购、验收以及储存、出库等相应的各个环节都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这样可提高相应的管理效率。同时要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人进行监管,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药品和一些贵重的药物,更应该录入好相应的信息,方便其他工作人员同时处理[4]。在入库过程中,相应的药品生产日期、价格、种类的应该明确,而在开设药方时,对于药品的出库也应该明确好时间、地点和患者信息,同时要定期清理库存药品。建立在在信息技术上的药品管理能够有一个整体的系统,大大的提高了药品管理的效率,也能够减少出错率。
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是探讨安全用药管理能否提高药剂科的管理效率,因此本次的观察指标以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我社区医院药品管理的情况为标准[5]。
二、结果
由下表的实验数据可以反映出,在进过了安全用药管理之后,我社区医院的患者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其中非常满意占94%。而不满意人数仅占3%,相较于对照组对相应数据,其非常满意人数及总满意率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从药剂科人员的药品管理情况来看,相应的不合理情况都有所减少,其中记录缺失的问题有明显的改善,从对照组的13处降低到了1处,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成效。而药物滥用的问题也有了很好的改善,药物滥用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实验中药物滥用问题应该得到很好的控制。从整体的实验结果来看,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提高药剂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三、讨论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对于药剂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培训,主要包括一些业务管理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这两方面也是与对照组中有明显不同的地方。而从整体的实验效果来看,这两方面的加强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從实验结果中能够看出实验组的工作细节失误有很大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较高,能够分析出在通过了信息化技术之后,药剂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我社区医院对于周围社区民众的安全健康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因而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医院的药剂科管理水平能够更好的为民众的健康服务。
四、总结
通过对我社区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后,实验组采取了安全用药的管理方式,经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够体现出安全用药管理模式的优势,对于相应的用药细节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都有很大的改善。在未来的工作中,社区医院应该进一步调整药剂科工作的细节,进一步加强用药的安全管理,提高我院药剂科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洪军,万建建.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80-781.
[2]金锐,李丽莉,顾红燕,等.用药咨询微信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实践[J].医药导报,2016,35(10):1149-1153.
[3]潘其芬,王素萍,王金燕,夏芬芬.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新生儿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81-82.
[4]胡嫣芳,刘为裹,刘为兰.探讨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8):265-266.
[5]申祥凤,刘梦云.前馈控制在心内科病区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4):77-78.
作者:汤伟红
安全用药管理论文 篇3:
临床安全用药管理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施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安全用药管理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患者通过数字随机表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措施,观察组采取临床安全用药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在临床用药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严谨、精细地进行静脉药物配制,严格进行审核与检测,避免出现差错问题,充分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安全;用药管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引言
静脉药物配置的过程中,各个操作步骤、环节均需严格把握,并考虑到不同药物的药理性质、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与工作态度及周围环境条件,针对影响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各类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实施安全管理,进而保障静脉药物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医疗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患者通过数字随机表划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入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的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遵循相关规程,有条不紊地展开药物配置、保存及应用等各项工作。
观察组加强临床安全用药管理,对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具体措施如下:(1)在临床安全用药管理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需加强对各类风险因素的防控。选取实际发生的用藥差错问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回顾性分析静脉药物配置的全过程,查找失误和疏漏,评价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判断人为因素对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影响。同时检查静脉药物配置的环境条件,确认有无污染问题。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一方面源于工作人员技能水平的不足,另一方面则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有关。工作人员缺乏扎实、牢固的药学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技术能力,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出现失误与差错,表现为不合理配伍、剂量过高或不足及错误用药,影响药物疗效,增加用药风险。而工作人员未能认真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在药物处方审核、质量检验等工作中,表现得不够精细、严谨,未能及时发现不合格药品。而在药物储存环节,工作人员未能考虑到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对药物质量的影响,导致药品变质。(2)规范化的静脉药物配置操作:工作人员需全面掌握静脉药物配置的流程、步骤,明确相关注意事项。为提升静脉药物配置操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药学理论基础,需与药师、医师进行沟通,接受相关培训,学习药学知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工作人员能根据各类药物的药理性质,合理进行配伍,采用正确的配制方法,合理控制药用剂量,减少差错问题,安排专人进行监督,记录静脉药物配置的过程,并及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改进。在此基础上,开展安全教育,将静脉药物配置差错引起的医疗风险事故作为警示,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能更加严谨、精细地进行操作。(3)环境管理: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环境管理,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性质,在合适的条件下储存,注意温度、湿度及通风条件的调节,避免药物发生变质。在静脉药物配置期间,周围环境需经过灭菌、消毒处理,避免静脉药物受到污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不合理用药:药物重复使用、药物剂量错误、给药频次不当、药物用法错误、溶媒选择错误。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率。P<0.05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2.00%、3.00%。对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静脉药物配置的风险问题主要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态度往往决定药物的质量。工作人员技术能力不足会导致操作上的失误。而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工作态度则会在工作中出现疏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静脉药物配置期间,药物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污染,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减少用药差错和医疗事故,在临床安全用药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需加强安全管理。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400)
作者:汪佳
相关文章:
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论文01-17
安全管理论文01-17
管理电力安全论文01-17
大五女2011年教学评估自查报告01-17
应急管理安全论文01-17
协同管理模式铁路安全论文01-17
2025年保险专员岗位职责描述(11篇)01-17
钉纽扣比赛优秀作文450字01-17
保险专员岗位职责描述(十四篇)01-17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论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