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临界点

关键词:

下临界点(精选十篇)

下临界点 篇1

国内PC存储的特点有:①存储对象的特点是PC软件相对集中。国内PC大部分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其中Windows XP用户最多,其次为Windows 7。大部分用户将操作系统、常用软件和驱动程序安装系统盘上,操作系统占据了大部分的系统盘存储空间。虚拟内存的页面交换文件[1]pagefile.sys安排在系统盘,所以PC用户大部分存取操作都在系统盘[2]上。国内应用软件相对固定,是Windows下的常用软件。例如,杀毒软件集中在360杀毒、瑞星、卡巴斯基这三种,办公软件是Office。由于国内PC用户存储的对象相对固定,所以统计存储对象的文件大小分布情况成为可能;②存储的硬件特点是存储子系统存在瓶颈。国内大部分PC用户收入水平有限,整个PC系统造价要有性价比[3],价格不能太高。大部分用户使用的系统盘为单个硬盘,选购计算机时主要关心CPU、主板和内存,不在意系统盘的性能。

但是,存储性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瓶颈问题凸显。闪存固态盘目前价格昂贵,完全取代硬盘是不可能的。将服务器存储技术自动分层存储[4]技术应用于PC,即小容量价格便宜的闪存固态盘作为大容量硬盘的上层,将重要数据或者合适闪存存储的数据分布在闪存。性能上接近固态盘,价格上接近硬盘的PC,存储系统符合国内用户性价比诉求。判断存储对象分层的依据除了系统文件的使用频率就是适合闪存存储的文件大小。

1闪存固态盘的特点

1.1闪存固态盘的组成特点

闪存固态盘是由多片NAND型[5]闪存组成阵列的存储部件。闪存固态盘的主要部件有:闪存芯片、主控芯片、cache、稳压电路、线路板及接口。与其性能相关的有:(1)闪存芯片自身的存储性能,采用SLC芯片性能上优于MLC芯片,各闪存厂商生成的同型芯片性能差异很小;(2)闪存芯片的数量,并行的数量越多性能越优;(3)主控芯片提供的通道数量越多并行的闪存芯片越多,主控芯片的内部固件上的算法不同性能上有所差异。由于闪存固态盘组成上的特点造成不同于硬盘的存储特征,没有旋转部件,没有寻道时间,没有磁道内外圈存储性能差异。

通过HD Tune的测试实验得到,闪存固态盘KINGSTON SSDNOW 30GB对大小不同的文件随机存储时存储性能如图1所示,普通硬盘WD500GB性能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闪存固态盘对于4KB、64KB和1MB这几种尺寸文件的每秒操作数IOPS[6]差距很大,在小于64KB的文件随机存取上比硬盘快几十倍,在1MB的文件只比硬盘快几倍。在持续存取时,由于现在硬盘采用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技术[7],尤其是采用流水线方法大大减少转动延迟对多文件持续读写的影响,因此固态盘持续读写时的性能优势不大。如果整个系统盘的文件大小集中在1MB附近,闪存固态盘的性能和普通硬盘差不多、价格贵几倍,那么闪存固态盘在PC机上的应用意义就不大了。总之,闪存固态盘对于小文件性能更佳,需要分析文件系统中文件大小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存取操作密集的系统盘。

1.2抽样点分布预计

根据闪存固态盘采用Nand型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的特点寻找抽样点。闪存芯片存储的最小单元是512字节,闪存固态盘替代的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也是512字节,编程页面[8]大小为2KB或者4KB。尽管有很多文本文件大小只有几十字节,但是实际存储还是需要占512字节的空间。因此对于系统盘文件大小的抽样点从512字节开始。2KB和4KB作为单芯片的存储单位,文件也需要作为抽样点,尤其是大小为4KB作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频繁换入换出的单位,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NTFS管理磁盘也是采用4KB大小的簇 [9]。目前固态盘主要由4个、或者8个、或者10个(2个作为冗余实际也是8个)闪存芯片通道组成。用通道并行读写来提高固态盘的存取速度。一个32KB的文件有可能被固态盘分为8个4KB部分同时写入8个通道的闪存中,随后8个通道并行读出这8个部分。据此推理,2KB或者4KB的倍数即16KB和32KB也作为抽样点。打开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发现:①系统盘存储的许多网页文件、Flash文件和声音文件大小在1MB附近,1MB也作为抽样点,剩下为1MB以上文件;②Windows目录下大量存在几KB到几百KB不等的文本文件。因此,系统盘文件大小的抽样点为0.5KB,2KB, 4KB,16KB,32KB,1MB和1MB以上。

2文件大小分布状况的统计算法与实现

系统盘文件大小分布情况采用分块抽样[10]的方法。分块抽样就是先把总体G分成P个互不相交的子块G1,G2,…,Gp,然后在每块中独立地进行抽样的方法。这种抽样方法的好处是:①分块抽样在获得总体均值估计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各块均值的估计;②在分块时,将差别不大的个体分在同一块,使的分块抽样得到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从而提高估计的准确性;③抽样的实施更加方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容易。系统盘文件大小分为7个互不相交的子块G1(<=0.5KB),G2(0.5KB-2KB),G3(2KB-4KB), G4(4KB-16KB), G5(16KB-32KB),G6(32KB-1MB),G7(>1MB)。

根据抽样子块分布,系统盘文件大小分布情况的统计算法采用前序遍历[11]的算法,扫描系统盘所有文件(包括系统文件和隐藏文件),filelen函数求的每个文件大小,用分段函数统计文件分块情况。假定系统盘为C盘。算法的VB语言实现如下:

Private WithEvents Command1 As CommandButton

Private foldername() As String

Private curfolder As String

Private lastcurnum As Long

Private lastfoldernum As Long

Private lastfilenum As Long

Private k(1 to 7) As Long'定义k(1)-k(7)分别为大小为512B及以下、2KB、4KB、16KB、32KB、1MB、1MB以上 文件数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ReDim foldername(lastfoldernum)

foldername(lastfoldernum) = “C:”

Do

curfolder = foldername(lastcurnum)

Find curfolder

lastcurnum = lastcurnum + 1

Loop Until lastfoldernum = lastcurnum-1

Erase foldername

Text1.Text = “C盘一共有: ” & lastfilenum & “个文件,其中” & Str(k(1)) & “个小于512B的文件” & Str(k(2)) & Str(k(3)) & Str(k(4)) & Str(k(5)) & Str(k(6)) & Str(k(7))

End Sub

Private Function Find(drivername As String)

Dim file As String

On Error Resume Next

file = Dir(drivername & “*.*”, 31) '查找第一个文件

Do While Len(file) '文件名不为空

DoEvents '转让控制权,允许操作系统处理其他事件

If file <> “.” And file <> “..” Then

If GetAttr(sDriverName & file) And vbDirectory Then '目录

lastfoldernum = lastfoldernum + 1

ReDim Preserve foldername(lastfoldernum)

foldername(lastfoldernum) = sDriverName & file & “”

Else

Select Case FileLen(sDriverName & file) '判断文件大小

Case Is <= 512 '分段函数

k(1) = k(1) + 1

Case Is <= 2048

k(2) = k(2) + 1

Case Is <= 4096

k(3) = k(3) + 1

Case Is <= 16384

k(4) = k(4) + 1

Case Is <= 32768

k(5) = k(5) + 1

Case Is <= 1048576

k(6) = k(6) + 1

Case Is > 1048576

k(7) = k(7) + 1

End Select

lastfilenum = lastfilenum + 1

End If

End If

file = Dir '查找下一个文件

Loop

End Function

3文件大小分布状况的统计结果

抽样国内PC安装两种典型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SP3版)和Windows 7(64位SP1旗舰版),在上述操作系统上安装国内常用应用软件并运行上述统计程序。抽样这三种用途(办公、网吧、家用)的PC各十台。抽样的结果取平均数并取整(因为文件个数只可能是整数个),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以得到,这两种PC的系统盘文件大小的分布集中4KB以下,占系统盘整个文件系统的比例分别是40.23%、39.13%,占大部分的比例,1MB以上的大文件仅占2.65%、2.97%。从概率理论理解,某个系统盘上的文件在Windows XP和Windows 7下,小于或者等于32KB的概率大约是0.745和0.677,而小于或者等于64KB的概率将大于这两个值,是个大概率事件。出现其他的区间的概率也可以根据表1推算。

4结束语

通过对文件大小分布状况的统计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闪存固态盘相对硬盘在随机存取性能上优势在于小于64KB的文件,小于64KB的文件是大概率的。因此,在国内PC环境下闪存固态盘和硬盘自动分层存储的临界值是64KB,小于64KB的文件在固态盘存取,其余的大文件在硬盘存取。

摘要:为了解决PC存储性能瓶颈问题,有必要针对文件大小利用闪存固态盘和硬盘进行自动分层存储,找出临界点作为判断分层的依据。通过实验抽样国内几种PC机,用前序遍历算法统计出文件大小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PC机文件大小集中分布在64KB及以下。闪存固态盘对64KB以下文件存储性能远高于硬盘,64KB适合作为临界点。

关键词:文件大小,闪存固态盘,分层存储,统计,系统盘

参考文献

[1]宫成刚.让系统保持最佳速度你也可以做到[J].信息与电脑,2009,(7):126

[2]侯昉,王禹,赵跃龙.内存页面交换文件定位优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4):62

[3]汪伟,范秀敏,武殿梁.虚拟现实应用中的并行渲染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9,35(3):282

[4]刘一冰.存储如何“智慧”?[N].电脑商报,2010-08-09(27).

[5]李幼萌,李庆诚,宫晓利.FTL层的NAND-FLASH坏块管理算法研究与实现[C].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cience,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Volume 2),2010.254-257

[6]刘冬,王丽芳,蒋泽军,刘志强.RAID小数据随机访问性能分析与优化[J].计算机应用,2009,29(2):421

[7]朱鑫鹏,林水生.SATAⅡ接口中NCQ机制的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0,18(5):46-47

[8]单洁.基于闪存K9W8G08的研究和应用设计[J].科技资讯,2009,28:76

[9]黄步根.NTFS系统存储介质上文件操作痕迹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7,33(23):281

[10]杨洪礼,鲍承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2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76-79

下临界点 篇2

有网友建议各企业老板将“年终奖”改为“年终捐”,将员工们多出临界点的部分奖金捐给慈善机构,这样既合理避税又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呢?此意见一出,立马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并被大家评为“2011年终奖合理避税之最优解决方案”。

2011年终奖个税算法(供参考)

年终奖计税方法共有2种,分别为:

1。扣除三险一金后,如果当月工资超过35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到对应税率,然后直接套入年终奖的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税额。

2。扣除三险一金后,如果当月工资收入不足3500元,则先从年终奖中拿出一部分钱,将当月工资补足3500元后,然后将剩余的年终奖金额套入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税额。

举例说明:

如果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为3400元,年终奖为1万元,那么首先从年终奖中减去100元补足当月工资,然后将9900元除以12得出825元,对应的税率为3%,那么年终奖扣税额为9900×3%-0=297元。

如果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为3500元,发放年终奖为19500元,将19500元除以12得出1625元,对应税率为10%,那么年终奖扣税额为19500×10%-105=1845元。

下临界点 篇3

【关键词】正定新区;砂类土;三轴试验;临界孔隙比

1.前言

依据土力学基本原理与工程实践表明,松散状态砂土受剪切时体积会变小,也就是孔隙比减小,密度相应增大。而密实状态的砂土受剪切时发生剪胀现象,及孔隙比增大,密度减小。因此在密实与松散状态之间,有某个孔隙比,当砂土受到剪切时体积保持不变,这个状态下孔隙比称临界孔隙比ecr 。

测定砂土临界孔隙比的试验方法,现在还没有相关的规范要求,现阶段的试验研究是在不断摸索中进行,因此本试验是在借鉴有关资料与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新的试验方案进行操作,最终确定其临界孔隙比ecr。

2.试验原理

临界孔隙比ecr可以通过三轴固结排水剪(CD)试验来测定。试样在不同密度时,在相同固结压力σ3下,进行排水剪切试验,试样剪破时的体积变化量为ΔV,ΔV最大时对应的孔隙比为该固结压力σ3下的临界孔隙比ecr 。

饱和砂类土在剪切过程中的排水量等于砂土孔隙体积的减少量。而土体体积的变化反映了孔隙比的变化。因此,通过记录排水量的数值,计算相应孔隙比的大小。

土样加水饱和后对应的孔隙比为试验前的孔隙比,随后施加一定的围压使其初步固结,此时孔隙比定义为固结孔隙比,接着在一定的围压下,施加轴向应力逐渐使其压缩,同时观察排水管的水位,水位上升,表示土样正在剪缩;当水位稳定不再上涨,可以说明此时砂土体积无变化。继续施加轴向应力,则水位开始下降,这一过程说明土样开始剪胀。水位稳定在最大时对应的孔隙比即为砂土的临界孔隙比。

3.孔隙比计算公式

3.1试验前孔隙比计算

3.2固结后的孔隙比计算

3.3临界孔隙比计算

4.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1)相同的砂土,随着围压的增大,临界孔隙比相应减小。这表示埋深越大,临界孔隙比越小。

(2)相同的砂土,初始密度不同,在相同围压的条件下临界孔隙比相同。这表示在现场实际条件下,同一种砂土在埋深一样的情况下,临界孔隙比相同。

(3)不同的砂土,在围压相同时,颗粒粒径越大,临界孔隙比越大。这表示埋深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砂土粒径的 大,临界孔隙比相应增大,这说明越粗的砂越不易液化。

(4)本区域的建筑物在地基处理时,结合工程安全性与试验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应将本区松散砂土的天然孔隙比经过处理,使其低于0.7为适。

5.结论

通过静三轴试验,对正定新区广泛分布的砂类土其临界孔隙比进行研究,分析出该区域内的砂类土临界孔隙比,通过这一孔隙比可以为砂土液化的临界状态提供一定参考,也可以为将来地基抗液化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本区松散砂土的天然孔隙比经过地基处理后,建议使其低于0.7为适。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胡勇. 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动三轴试验研究[A].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 1673-0836( 2010) 02-0295-05.

[2] 张建民, 时松孝次, 田屋裕司. 饱和砂土液化后的剪切吸水效应 [J]. 岩土工程学报 , 1999, 21(4): 398 – 402

[3] 张建民, 谢定义. 饱和砂土震动孔隙水压力长消的解析算法[J]. 水利学报, 1992, 12: 72–80.

数学模型视角下的纳税临界值分析 篇4

由于税法中规定了时间、金额区间、比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纳税方法计算应纳税额,在相互联系的数据之间存在一个有解点,在这一点时应纳税额相等,当高于或低于这一点时会产生纳税差异,这一点我们一般称之为纳税临界值,即纳税分水岭,也就是说符合纳税条件Ⅰ

下的纳税金额与符合纳税条件Ⅱ下的纳税金额相等时的有解点,基于此考量,我们可以用数学的理念,建立一个以纳税金额相等为条件的数学方程,进而求出收入、比例等纳税临界值,由于纳税临界值前后会产生不同的税金流出,这就为企业或个人在符合税法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地安排纳税问题提供了可能,实现降低纳税成本。

一、土地增值税纳税临界值分析

我国对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见表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0条的规定:计算土地增值税税额,可按增值额乘以适用的税率减去扣除项目金额乘以速算扣除系数的简便方法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一)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30%

(二)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5%

(三)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15%

(四)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35%

公式中的5%,15%,35%为速算扣除系数。

令X=应税收入,Y=扣除项目,X-Y=增值额,Z=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税额,则依税法规定有:

其中,当某一层级的定义域取等号,则属于该层级向下一层次过渡的临界值(节点),可得到该层级征收的最大税率,即:

当X=1.5Y时,Z=30%×0.5Y=15%Y=10%X

当X=2Y时,Z=35%Y=17.5%X

当X=3Y时,Z=85%Y=28.33%X

将《土地增值税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表》中相邻的两个级数按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建立数学方程式,可以得出扣除项目占应税收入百分比的临界值(见表2和图1)。

二、业务招待费纳税临界值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假设企业年度销售(营业)收入为X,年度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为Y,则年度允许所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Y×60%,且

因为8.3‰是业务招待费基于销售收入的最大扣除率,当Y/X>8.3‰时,税法的规定发生实质性改变,即不允许税前抵扣,税法对8.3‰前后的规定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允许税前按比例扣除→不允许税前扣除),是量的积累跃过节点之后,达到质的飞跃。

1.只有在Y×60%=X×5‰的情况下,即Y=X×8.3‰时(业务招待费在销售(营业)收入8.3%‰的临界值),企业才能充分利用好“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的销售(营业)收入的5‰”的政策;

2.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超过60%的部分需要全部计税处理,超过部分每支付100元,就会导致25元税金流出,也等于吃了100元要掏125元的腰包。

3.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60%的限额可以充分利用,只需要就40%部分计税处理,等于吃100元掏110元的腰包。

实例:我们假定企业销售(营业)收入X=10000万元,则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最高不超过10000×5‰=50(万元),纳税临界值全年业务招待费Y=50/60%=10000×8.3‰=83(万元)。

如果企业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大于纳税临界值83万元,即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则业务招待费的60%为60万元,另一方面销售(营业)收入的5‰只有50万元,则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为50万元,按照两方面限制孰低的原则进行比较,取其低值直接纳税调整,共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100-50=50(万元),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50×25%=12.50 (万元),即实际发生10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则要付出100+12.50=112.50 (万元)的代价。

如果企业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40万元,小于纳税临界值83万元,即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且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5‰。则业务招待费的60%为24万元,另一方面销售(营业)收入的5‰为50万元,则税前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24万元,纳税调整增加=40-24=16(万元)。只需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16×25%=4(万元),即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40万元则要付出40+4=44 (万元)的代价。

三、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纳税临界值分析

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扣除2000元(2008年3月1日前每月为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根据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每月应纳税收入-2000)×税率-速算扣除数。我们可以利用工资、薪金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见表3)简便的计算应纳税额。

假设每月应纳税收入为X,以应纳税额相等为条件,将《工资、薪金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相邻的两个级数按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建立数学方程式,可以得出每月应纳税收入的临界值(见表4)。

通过对临界值趋势图(见图3)的分析,可以看出,纳税临界值趋势线由开始的平缓,变得越来越陡,但变动的幅度稳定地维持在20000元。

通过对纳税临界值计算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应纳税收入超过纳税临界值后,超过部分适用下一级次的较高税率,应纳税增加额=超过部分应纳税收入×下一级税率。也间接地证明: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一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

四、混合销售与兼营纳税临界值分析

混合销售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兼营行为是指纳税人既经营货物销售,又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以下简称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其它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非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包括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在内。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是指纳税人的货物及应税劳务年销售额与非应税劳务年营业额的合计数中,货物及应税劳务年销售额超过50%,非应税劳务年营业额在50%以下。纳税人兼营非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和非应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

对于混合销售与兼营行为,如果企业在符合税法的前提下,可以对自己的纳税行为有所支配的话,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纳税临界值的分析,给企业提供一个数量标准,来判断到底缴纳哪一种税对企业有利。

假设企业的销售额为不含税收入,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增值税税率相同。增值率=(销售额-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率-销售额×增值税税率×(1-增值率)=销售额×增值税税率×增值率

营业税纳税人:应纳营业税额=销售额×营业税税率

二者相等时可以得到纳税临界值增值率:增值率=营业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可以根据现行增值税率与营业税率的不同组合,计算出纳税临界值增值率(见表5、图4)。

当增值率大于纳税临界值增值率时,缴纳增值税税额大于缴纳营业税税额,缴纳营业税就可以节税;反之,则缴纳增值税可以节税。

实例:假设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营业税税率为5%,则纳税临界值增值率为29.41%。不含税销售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1200万元,购进项目不含税额为800万元。

当不含税销售额为1000万元时:增值率=(1000-800)=1000×100%=20%,增值率小于纳税临界值增值率29.41%,缴纳增值税可以节税。营业税额=1000×5%=50(万元),增值税额=1000×17%-800×17%=34(万元)

当不含税销售额为1200万元时:增值率=(1200-800)÷1000×100%=40%,增值率大于纳税临界值增值率29.41%,缴纳营业税可以节税。营业税额=1200×5%=60 (万元),增值税额=1200×17%-800×17%=68 (万元)。

中国发展逼近临界点 篇5

可以看到拉美国家与欧美国家最大的区别是: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实现了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而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却是造成了近一半人口的贫困化。拉美贫困化的极度发展,与其经济的停滞、波动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似乎可以从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找到答案:

1929年10月之前的美国是连续多年的经济繁荣,媒体和经济学家面对迟迟不来的经济危机一片乐观,以为美国经济已经逃脱了经济危机的规制,不断地宣扬起永久繁荣的言论;政府官员则向公众许诺每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的美好未来。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在10年间美国经济规模增长了50%以上,年均工业增长近4%(这和拉美经济1998年前的情况极为才刚以)o

但是另外一些不和谐的经济数据和现象却被忽略了:农业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为16%,到20年代末的时候农民开始大量破产,其收入也大幅度减少(约占美国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贫富差距由此大幅度拉开。同时社会失业率不断地增加,最高时达到25%。在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有60%的家庭处于温饱线上。与此同时社会道德开始急剧走向沦丧。

这时,一个让美国人永远铭记的黑色星期四从天而降。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胡佛,这是一位自由主义经济学信徒,相信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面对危机却束手无策。

用纯粹市场经济的模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会遇到一个临界点,这就是1929年美国所经历的那个危机点。经济发展的历史似乎还证明,只要走过这个临界点就是今天的欧美国家,而走不过这个临界点就是今天的拉美国家。

在临界点前的一段时间,工业效益一般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其解释是——由于产业内部结构和物流信息的整合,使得产品结构链顺利衔接、供求关系低成本化、技术和工艺逐渐提高,导致了效益增加。表现到微观经济中就是为了追求效率逐渐地剥离人员,导致大量的失业人口产生。而失业率的增加是贫富差距的直接原因,这就是资本内涵式增长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根源。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被排挤出了经济发展受益者的行列。

在一定的市场容量条件下,贫富差距的扩大意味着产品的出路就没有了,这就是马克思描述的经济危机。单纯追求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剥离一部分社会成员在经济发展圈之外,这加剧了资本盈利效率增加与人工报酬减少的发展趋势,这就是经济发展如果脱离了社会责任单纯追求效率,必然造成两极分化的原理。

所以说,两极分化是资本追求效率的一个副产品。沿着这个思路考虑问题,似乎还可以证明效率和两极分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要关系,反过来应用也管用。比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一种讲求效率的方法,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方式也是符合这一原理的。不管是人为的或是自然的限制一部分人加入到经济循环圈的方式,都可以产生效率。自由主义者将经济学局限于经济活动的范围,而忽略了经济发展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部分,拒绝人为理性的干预,任由资本自身趋利的结果就是高效率的两极分化而造成大量的社会问题。

幸运的是美国有了罗斯福新政。新政中最著名也是最有效果的一项政策就是“救济”。采用政府赤字的方式进行超大规模的投资,美国政府从1933年的130亿元政府开支,到二战期间的1030亿元开支的连续政府开支,以工代赈容纳普通劳动者进入经济活动。接着就是“二战”的战时体制,这是美国经济走出失业危机并且成为今天经济强国的直接原因。

这里最值得借鉴的做法就是消灭两极分化,这种做法的经济学意义在于——使经济活动不限于预先掌握了资源的少数人,它要惠及大多数人,人力资源作为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双重作用发挥出来,才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和原因。剩余价值是人创造的,所以只有人的经济活动有效增加了,才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原因。

自由主义经济学最辉煌的成绩是提供了撒切尔时代私有化行动的理论依据。但凡是实行这种理论的经济发展过程,都是增加效率而忽视经济社会责任的过程,都是反对人类理性建构的行为。撒切尔私有化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社会公平积累太甚的结果,哈耶克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失为是一种对治措施。我国改革开放过程用效率解决公平过剩问题也是这个路数,两者在经济学上具有相同的意义。

自由主义经济学可以在公平过甚时造成一段时间的经济繁荣,这个繁荣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在原有规模基础上的昙花一现。为适应自私本性说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能够改善管理,促进人的劳动积极性。但当这种硬件资源用尽以后,新的经济增量就会排斥大多数人参与分配,资本的自私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社会责任严重丧失。

拉美国家贫困人口有近50%,而且经济持续徘徊——这就证明经济发展的临界点没有跨过去,反而由于没有政治性的对治手段,使得贫困人口不断增加而引发了政治动荡。造成这种困境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子——一批智利的经济学家在芝加哥大学深造学来子全面的自由主义经济学。与美国的临界点不同的是今天拉美经济遇上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国际市场化和国际政治干预。近几年这些国家左派开始上台的直接原因就是人们开始从感性上认识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危害,企图尝试新的发展模式,希望采取一些左倾性的政策化解矛盾。

欧洲各国跨过这个临界点并没有表现出像罗斯福新政这样明显的形式,但是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帮助欧洲各国以渐进的方式跨过了这个关口。例如用法律的方式维护劳工权益、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等。在这个问题面前纯粹的经济学手段往往是无效的,只能用政治性的手段来表达社会公平,所以说这个问题最终是一个政治问题。

理解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这个临界点,就容易理解中国的经济问题。看看今天中国的失业率与拉美多么相近,看看贫困人口的数量以及收入和拉美国家多么相像。再与美国1929年的经济及社会问题相比有许多地方竟然出奇相近;—比如农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及农民人均收入占社会平均收入的比重几乎相等。再比如失业率和道德问题成为社会严重关注的问题。从这些特征上看,这就是中国经济进入临界点的信号。这个信号不是人均GDP1000美元,因为美国进入临界点时是人均200美元,拉美国家大概是人均4000美元。如果再有一次大的通货膨胀,将下层人民推进赤贫境况,后果当然会十分严重。

显然,避免拉美化的根本性的方法就是建立实体强壮的国家工业体系,将更多的人容纳到经济活动中来,这就需要尽快地完成投资体制的改造,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新一届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采取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为,十六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纪念的一次转折。科学发展观死死咬住“以人为本”这条底线,就是一个成功规避中国走进拉美化陷阱的政治策略。

下临界点 篇6

关键词:临界过期,食品,销售,监管,成本

一、食品“临界期”及临界过期食品的概念定位

(一) 食品“临界期”的标准

食品“临界期”是指在食品安全领域内, 将食品划分为若干阶段, 每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相临界的时间段即为食品“临界期”, 每一“临界期”会执行不同的标准, 这样的标准为“临界期”标准。从国际上的做法来看, 通常会将食品存续的时间长短将“临界期”分为四个阶段, 即:最佳口味期、新鲜期、临界过期、保质期, 每一个阶段的结束是下一阶段的开始, 时间上具有继起性, 并且每一阶段都会有该阶段相应的标准与之对应。

(二) 临界过期食品的概念

临界过期食品是指尚在保质期范围之内但是马上即将过期的食品。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中仅有“保质期”一个标准, 并无最佳口味期、新鲜期、临界过期等相应“临界期”的规定, 商家销售该类食品是属于合法销售, 故政府监管机关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众所周知, 临界过期食品存在较高的危险性, 一旦流入市场若不及时食用必将造成消费者人身健康遭受损害。

二、商家销售临界过期食品的外部性

(一) 外部性理论视野下商家销售临界过期食品的行为

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概念, 是指交易双方交易行为的成本或者收益并未全部由交易当事人承担或者享有, 而是由交易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部分或者全部承担或者享有。由第三人承担成本是负外部性, 而有第三人享有收益则为正外部性。商家销售临界过期食品很显然是具备外部性的行为。

(二) 商家销售临界过期食品的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

商家销售的临界过期食品很可能会对购买者之外的其他人如购买者的家人朋友等造成伤害, 此为负外部性。而商家销售临界过期食品很有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收益, 例如购买临界过期食品用于捐助, 此为正外部性。负外部性是对资源的浪费, 而正外部性虽然在局部可以实现效率至上, 但对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不利, 因而, 无论是负外部性还是正外部性, 都是不经济的。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下商家销售临界过期食品的行为

(一) 信息不对称

商家掌握食品安全的信息必然远多于消费者, 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商家会利用信息优势在食品安全期限上做文章, 诱发道德风险, 例如篡改、人为延长保质期已成为时下很多商场超市的“通行性”做法。

(二) 信息不对称状态下商家销售临界过期食品的危害性

信息不对称不仅会诱发道德风险, 更重要的是它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商家都黑心的印象, 这是消费者应对信息不对称状态时逆向选择的结果, 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一旦形成, 对市场信用的建立极为不利, 要想恢复消费者的信任, 付出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

四、政府对于商家销售临界过期食品监管的不足

(一) 政府食品监管行政执法成本过高

当前销售食品的主体除商场、超市之外, 各种小卖店、副食店星罗棋布、数不胜数, 要将这些主体销售的临界过期食品全部统计清楚非常困难, 即使统计政府食品监管部门须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执法成本会非常高, 并且追加投入也不一定能够产生良好效果。

(二) 政府食品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

目前政府食品监管行政执法方式较为单一, 基本上是以定期抽检、不定期检查、突击检查、专项行动等方式为主, 这些执法方式过于单一, 创新性不足, 而且基本上被检查者一旦听到风声便溜之大吉, 因而执法效率并不高。

(三) 政府食品监管行政执法权界限不清

政府食品监管行政执法权界限划分不清往往会诱发多头执法的问题, 实践中, 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等都对食品安全负有一定职责, 但是个子职责范围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 从而导致“唯利是图”式执法现象的发生。

(四) 政府食品监管人员存在权力寻租行为

现实中, 由于法律对执法者的处罚力度不强, 这就为寻租行为留下了生存空间, 政府食品监管人员接受商家好处, 为其通风报信的情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更何况商家销售临界过期食品本来就没有法律给予具体明确规范。

五、临界过期食品销售监管机制的完善

(一) 食品分档管理机制

我国临界过期食品销售缺乏监管, 从根本上讲是未建立食品分档管理机制, 所以, 应当借鉴国际上的做法, 将食品划分为最佳口味期、新鲜期、临界过期、保质期, 每一阶段适用不同的标准, 这样便于行政执法部门对临界过期食品进行监管。

(二) 分段计价监督机制

将食品划分为不同阶段后, 还应当适用不同的价格管理机制, 以英国为例, 实行食品梯次计价原则, 即食品在其包装上标明的各个期限后, 每过了一个期限, 就要相应打折处理, 这样既符合客观现实, 又便于政府物价部门进行监管。

(三) 界期标准规范机制

要对临界过期食品进行监管, 最重要的是要规定临界过期的标准, 为此, 我国北京、浙江、江苏等地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规定了在何种状态下食品的临界过期标准如何计算, 这样不仅便于行政执法监管, 更便于消费者直观掌握。

(四) 全民参与群防机制

下临界点 篇7

大型液压机是一个国家大型装备制造能力、经济与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2]。大型液压机的横梁, 尤其是下横梁, 受铸造、加工和安装条件等的限制, 通常采用分体结构, 由几块铸造 (焊接) 梁体利用预紧螺栓组装而成。下横梁是液压机的主要承载部件之一, 必须保证其在承载状态下的整体性, 即各组合子梁间的接触状态良好, 各接触面无开缝现象[3,4,5]。

保持组合下梁整体性的关键措施是通过拉杆进行预紧。若预紧力不足, 承载时, 子梁结合面将会出现开缝现象, 在卸载时产生冲击, 容易导致结构早期破坏。若预紧力过大, 则必然导致结构过于庞大, 使制造成本上升[6]。因此, 如何确定合理的预紧力, 是组合结构下梁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同时也是设计工作的难点。

目前有关液压机本体结构静动态分析与优化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7], 在液压机机架整体性[8]与预紧技术[9]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报道[10], 但是针对组合下横梁这种纵向承载及横向预紧的结构, 其整体性问题的相关研究尚鲜见报道。

临界预紧力是指在规定载荷下能保持结构整体性所需的最小预紧力, 是组合结构预紧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因此本文以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组合下横梁的预紧问题, 深入探讨了临界预紧力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给出了临界预紧力系数的估算方法, 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为相关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组合下横梁预紧计算模型

以某120MN大型自由锻造液压机 (图1) 为例, 其下横梁 (图2) 由两个子梁组合而成, 通过拉杆预紧为一个整体。本文以之为原型, 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箱体结构组合梁预紧计算模型。组合梁总长7200mm, 梁宽3000mm, 支座中心距为3600mm, 设4根拉杆。定义跨高比为支座中心距与梁高之比, 用α表示。计算中分别取梁高为4800mm、3600mm、2880mm、2400mm、2000mm、1800mm, 对应的跨高比分别为0.75、1、1.25、1.5、1.8、2。

液压机下横梁在工作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受力状态, 一是以镦粗工况为代表的中心载荷状态 (简称中心工况, 如图4a所示) , 其受力状态如图5a所示, 另一种是以扩孔工况为代表的两侧承载状态 (简称扩孔工况, 如图4b所示) , 其受力状态如图5b所示。由两种工况的受力状态可知, 在中心工况下组合梁结合面下端易出现开缝现象, 而在扩孔工况下组合梁结合面上端易出现开缝现象。本文针对两种载荷工况分别建立了分析模型, 如图6所示。

计算中采用弹性接触理论, 各子梁及预紧元件按弹性体离散, 相互间按接触理论判断接触与分离, 计算模型依梁高不同, 跨高比0.75、1、1.25、1.5、1.8、2的梁分别划分六面体单元57 694、48 792、43 640、39 960、36 120、34 648个, 节点43 020、36 540、32 760、30 060、26 820、25 740个。

在临界预紧力下, 组合下梁在承受规定载荷时, 其易开缝处的接触压应力应恰好为零。由于这一条件较为苛刻, 在模拟计算及实验中较难准确测定, 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 临界预紧力的判别依据为:在给定载荷下, 能够保证组合梁易开缝处的压应力为零, 且最大开缝宽度小于0.05mm时的预紧力定义为临界预紧力。

2 临界预紧力影响因素研究

2.1 工作载荷对临界预紧力的影响

模拟时, 中心工况下取载荷系数δL (即工作载荷与原压机的公称压力之比) 分别为1、0.75、0.5、0.25, 扩孔工况下取载荷系数分别为0.8、0.6、0.4、0.2。图7所示为计算所得跨高比分别为1和1.5情况下, 临界预紧力与载荷的关系曲线。

由图7中曲线可以看出, 无论是中心工况, 还是扩孔工况, 临界预紧力系数β (临界预紧力与载荷之比) 均随载荷的增大而略有增大, 且两者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对应关系。同时应当注意到, 不同跨高比下计算所得的曲线相差较大。而同一跨高比下, 临界预紧力系数基本保持不变, 即临界预紧力与工作载荷间的比例关系基本不变。在现有计算模型下, 中心工况下跨高比为1时, 临界预紧力系数约为0.54, 跨高比为1.5时, 临界预紧力系数约为0.92;扩孔工况下跨高比为1时, 临界预紧力系数约为0.65, 跨高比为1.5时, 临界预紧力系数约为0.88。

2.2 跨高比对临界预紧力的影响

跨高比分别取为0.75、1、1.25、1.5、1.8、2。中心工况下载荷系数取为1、0.5, 扩孔工况下载荷系数取为0.8、0.4, 其他条件不变, 计算所得临界预紧力系数随跨高比的变化如图8所示。

由图8中曲线可以看出, 跨高比对临界预紧系数有着显著的影响, 随着跨高比的增大, 临界预紧力系数大幅增高, 两者间近似成线性正比关系。同时可以注意到, 从总体上看, 无论是中心工况, 或是扩孔工况, 不同载荷系数下计算所得的临界预紧力系数与跨高比的关系曲线基本一致。由此可得临界预紧力系数的估算公式如下:

中心工况下

扩孔工况下

2.3 组合梁宽度对临界预紧力的影响

模拟时取5组梁宽, 相对宽度系数δB (梁的宽度与跨高比为1时梁的高度之比) 分别为0.83、0.94、1.11、1.22、1.39;中心工况下载荷系数为1, 扩孔工况下载荷系数为0.8;跨高比分别取为1、1.5, 计算所得临界预紧力与梁宽的关系如图9所示。

由图9中曲线可知, 随着梁宽的增大, 临界预紧力呈小幅减小的趋势。在相对宽度系数增大66%的情况下, 中心工况下临界预紧力平均减小9.6%, 扩孔工况下平均减小10.2%, 可见梁宽对临界预紧力的影响不显著。

2.4 拉杆位置对临界预紧力的影响

图10为拉杆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示意图, 拉杆的上下位置由上下位置系数表示, 为拉杆距上下中心线的距离与梁的高度之比, 即h1/h;拉杆的前后位置由前后位置系数表示, 为拉杆距前后中心线的距离与梁的宽度之比, 即a/b。

模拟时, 上下和前后分别取5组拉杆位置, 位置系数分别为0.25、0.306、0.361、0.417、0.431和0.083、0.15、0.25、0.317、0.417;中心工况下载荷系数取1, 扩孔工况下载荷系数取为0.8;跨高比取1和1.5, 计算所得拉杆上下位置对临界预紧力的影响如图11所示, 图中曲线显示, 拉杆位置越靠近横梁中心, 则所需的临界预紧力越大, 反之越小。拉杆前后位置对临界预紧力的影响如图12所示, 与上下位置的影响相似, 拉杆前后位置越靠近横梁中心, 所需临界预紧力越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拉杆的位置对临界预紧力有影响, 但是影响不大, 当拉杆上下位置系数增大72%的情况下, 中心工况临界预紧力平均减小仅9%, 而扩孔工况平均减小仅7%;拉杆前后位置系数增大4.02倍的情况下, 中心工况临界预紧力平均增大4.7%, 扩孔工况平均增大6.3%。

3 实验验证

为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本文以计算模型为原型, 设计了一套1∶7.2 (实验模型与数值模拟模型的尺寸比) 的模拟实验装置 (图13) 。该装置由2个子梁和4根拉杆构成一个组合结构梁。为测试不同跨高比下的预紧参数, 共设计了5组不同高度的子梁, 跨高比分别为1、1.25、1.5、1.75、2。

拉杆及组合梁贴片如图14所示。拉杆采用液压预紧, 通过粘贴于拉杆中部的应变片测量预紧力 (图14a) 。利用实验室的YA-315单动液压机进行加载, 并通过安装于液压机动梁与组合梁间的压力传感器实测载荷大小。实验现场如图15所示。

分别在两子梁上下结合面的中部位置粘贴应变片, 如图14b和图14c所示, 以检测结合面处的应力状态。实验中, 承载后若结合面处的应变片测得值降为0, 且此时该结合面处采用0.05mm的塞尺不能塞入, 则认为该状态为临界状态。

分别对两个子梁施加235.2kN、254.8kN、274.4kN、294kN、313.6kN五组预紧力, 通过实验测得给定预紧力下结构达到临界状态时的工作载荷, 由此即可确定出工作载荷与临界预紧力间的对应关系。

图16所示为跨高比为1.5时, 两种载荷工况下临界预紧力与工作载荷的关系;图17所示为预紧力为313.6kN时, 两种载荷工况下临界预紧力与跨高比的关系曲线。

由图16可知, 实验得到两种工况下临界预紧力与工作载荷存在较好的线性对应关系, 直线基本保持为水平。中心工况下临界预紧力系数约为0.8;扩孔工况下临界预紧力系数约为0.82, 与数值模拟临界预紧力系数的误差分别为13%、6.8%, 结果基本一致。

由图17可知, 实验得到两种工况下临界预紧力与跨高比成线性正比关系, 两者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式表达:

中心工况

扩孔工况

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 两直线的斜率误差分别为10.8%、8.9%, 两者结果基本一致, 因此可按式 (1) 和式 (2) 进行临界预紧力的估算。

4 结论

(1) 工作载荷及跨高比是影响组合预紧下横梁临界预紧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梁宽及拉杆位置对临界预紧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2) 临界预紧力系数随跨高比的增大, 呈线性增大的趋势, 当跨高比一定时, 临界预紧力系数基本为定值。

(3) 临界预紧力系数中心工况下可取为跨高比的0.72倍, 扩孔工况下可取为跨高比的0.61倍。

参考文献

[1]Kurovich A N, Belousov I Y.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Press Production[J].Tyazheloe Mashinostroenie, 2004, 3:46-50.

[2]聂绍珉.现代大中型锻造液压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金属加工, 2008, 59 (23) :20-23.Nie Shaomin.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Modern Large Medium-sized Hydraulic Forging Press[J].Machinist Metal Forming, 2008, 59 (23) :20-23.

[3]严兴春, 汪桂云, 王勇勤, 等.165MN自由锻造油压机组合梁模态分析[J].锻压技术, 2009, 34 (2) :71-74.Yan Xingchun, Wang Guiyun, Wang Yongqin, et al.Modal Analysis of Composite Beam of165MN Free Forging Hydraulic Press Machine[J].Forging and Stamping Technology, 2009, 34 (2) :71-74.

[4]Wang Changli, Cui Yuexian, Cui Li.Investigation of Pitting Corrosion Damage of a Hydraulic Press Trunk Piston[J].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03, 10 (2) :251-254.

[5]李龙, 王艳红.液压机组合下横梁的连接螺栓组的设计计算[J].机械工程师, 2010, 22 (9) :57-58.Li Long, Wang Yanhong.Calculation and Design of Connecting Bolts for the Combined Lower Beam of Hydraulic Forging Press[J].Mechanical Engineer, 2010, 22 (9) :57-58.

[6]段志东, 苏铁明.组合机架的刚度分析和拉杆预紧力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9, 28 (4) :450-454.Duan Zhidong, Su Tieming.Analysis of Deformation of Assembled Frames and the Pretension of Pretension Bolts[J].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09, 28 (4) :450-454.

[7]金淼, 董晓传, 邹宗园, 等.给定预紧力下组合机架的上限载荷计算[J].中国机械工程, 2012, 23 (20) :2476-2480.Jin Miao, Dong Xiaochuan, Zou Zongyuan, et al.Calculation of the Upper Limit Load for the Assembled Frame Hydraulic Press under the Given Pretightened Force[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2, 23 (20) :2476-2480.

[8]吴生富, 金淼, 聂绍珉, 等.大型锻造液压机全预紧组合机架的整体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 2006, 13 (2) :110-113.Wu Shengfu, Jin Miao, Nie Shaomin, et al.The Integration Property of Heavy Forge Hydraulicpres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J].Journal of Plasticity Engineering, 2006, 13 (2) :110-113.

[9]黄奎, 莫健华, 陈柏金.双柱上传动锻造水压机多根拉杆顺序加载预紧力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 2008, 19 (7) :888-890.Huang Kui, Mo Jianhua, Chen Baijin.Pretension Analysis for Sequence Loaded Tension-bolts Tension Columns Drive-up Assembled Frame Hydraulic Press[J].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8, 19 (7) :888-890.

下临界点 篇8

1 计算简图和基本假定

图1所示为一单轴对称的工字型钢梁,受满跨均布荷载q作用,跨度为L。图1a和图1b为梁侧向失稳时的位移和扭转变形。在图示坐标中,u、v为在x和y轴方向产生的线位移,φ为截面绕z轴的扭转角。在小变形情况下,xz和平面内的曲率分别为并认为在x′z′和y′z′平面内的曲率分别与之相等。在角位移关系方面,可以取

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假定为:(1)构件为弹性体;(2)弯曲和扭转时,构件截面的形状不变;(3)构件的侧扭变形是微小的;(4)构件为等截面且无缺陷;(5)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刚度很大,屈曲前变形对弯扭屈曲的影响忽略不计。

2 临界荷载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为了研究方便,简化推导过程,梁取双轴对称截面,不考虑残余应力的影响。由于是对称结构,取半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0≤z≤范围内,根据材料力学中弯矩-曲率和扭矩-扭率的关系,并参考文献[6]的分析过程,可以写出梁的弯曲微分方程和约束扭转微分方程:

式中,EIy为截面的抗弯刚度;GIt为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EIω为截面的翘曲刚度;;其他符号见前述。

将Mx代入式(1)和式(2),得:

对(4)式两边求导,得:

将u′′代入式(5)得:

对(6)式两边求导,整理后,得式:

给(7)式两边同乘φ,并对z从0~积分,为:

令则:

并可以计算,得:

由于所以,可以计算得到:

将式(12)~式(15)代入式(8),整理后可得:

式(16)即为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工字钢梁临界荷载的计算公式。

3结论

经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可以获得如下结论,并从中可以有几点思考:

1)本文推导的公式和文献[1]的公式,当截面为矩形时误差仅为0.7%,与文献[5]的公式相同,说明本文的推导过程正确无误。

2)一般来讲,临界荷载计算公式的推导难度都比较大。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分析清楚构件截面的受力,只有受力分析清楚,才能正确列出微分方程。本文公式的推导难度之一就是要正确列出式(2)这个微分方程。列方程时,必须考虑支座反力和荷载对截面产生的扭矩作用。

3)计算要准确无误。在本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式(14)和式(15)的计算难度相当大,稍有不慎,计算就会有误。

摘要:主要给出了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工字型钢梁临界荷载计算公式完整的推导过程。

关键词:均布荷载,简支工字型钢梁,临界荷载

参考文献

[1]王仕统.结构稳定[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何运林.结构稳定理论[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3]李存权.结构稳定和稳定内力[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4]魏明钟.钢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正中.组合荷载作用下工字型钢梁的临界荷载[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2(4):33-38.

下临界点 篇9

关键词:居住组团,停车率,容积率

1. 引言

随着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攀升, 各类建设用地对停车位的需求不断增大, 加之城市土地价值的不断提升所催生出高容积率的开发状态, 停车供需关系矛盾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众多城市社会经济活动高度活跃的地区提供停车场和停车位的能力早已无法满足实际停车需求。对于居住用地来讲, 越来越多私家车的出现使得居民对小区内停车位的需求持续增长, 但设置过多的地面停车位会使得传统宁静的居住环境和人文景观受到破坏。于是人们不得不考虑利用地下空间停放私人小汽车问题, 因此在小区公共建筑、小区道路、小区公共绿地的地下空间修建地下停车库以解决大量停车需求的问题势在必行, 从各地出台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也可以看出对停车位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提高停车位配置的标准会增加停车位的占地面积, 而居住用地内不论是地面还是地下能够提供停车位的空间是有限的, 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块的开发建设总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地块的容积率指标。但作为反映居住环境整体质量的综合性指标, 必要的容积率标准是体现城市建设用地开发综合绩效、确保土地高效利用的前提。因此, 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量化方法探讨停车位约束条件影响下的居住用地容积率极限值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 居住组团地下车位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居住用地的基本参数限定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 (以下简称《规范》) 的规定, 城市居住区按照居住户数和人口可以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 其中居住组团是整个居住环境中的最小组成单元。相比较而言, 居住组团的最大作用在于主要承担了居住区内的居住生活功能, 这也就意味着在居住组团层面探讨停车率约束下的居住地块容积率临界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考虑公共设施规模的影响。因此, 本研究所指的居住用地地块系指在居住环境最小单元即居住组团 (根据《规范》规定, 地块面积为5 公顷, 建筑密度在20% 以上、32% 以下) , 这同时也意味着居住组团层面的用地类型大致可以由住宅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来构成。

2.2 地下车库的结构

一般而言, 地下停车库的结构可以根据地下停车库与住宅建筑的关系, 分为单建式地下停车库和附建式地下停车库两种类型。如果居住组团内的住宅以多层建筑为主, 那么该地块内的地下停车库宜采用单建式地下停车库, 因为多层住宅建筑在基础设置上一般为浅埋形基础, 其在地下部分的深度有限, 因此在工程上很难与地下停车库进行有效结合;而高层住宅要求的基础埋深一般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2, 所以基础埋入地下的部分比多层住宅深, 更有利于和地下停车库结合使用。由于目前城市居住用地内的住宅建设主要以多层以上为主, 故研究限定居住组团地下车库的结构形式为附建式地下停车库。

2.3 地下停车位的占地面积

按照现行的规范要求, 若要计算得出各种停车方式下每个车位所占用的最小面积, 同时也为了使地下停车库的面积得到最有效、最充分、最合理的利用, 要尽量采取经济适用的停车方式。相比较而言, 后退式垂直停车的方式与其他停车方式相比较有很多优点, 适合在地下停车库中使用;此外, 从《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中所规定的小型汽车停车方式所对应的设计参数来看, 后退垂直式所占用的单位停车面积为25.2m2, 是在地下车库所有的停车方式中占用面积最小的停车方式。因此, 研究确定将单位停车面积为25.2m2的后退垂直式停车方式作为研究所假定的地下车位的占地面积。

2.4 人防设施、设备用房与市政管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明确规定:城市新建的民用建筑,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从整体上看, 各地的实施细则中均考虑到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对地下停车空间的限制, 为了提高地下停车的使用率和车库行车的通畅, 可将不适合停车的高层住宅下部空间设计为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设备用房。此外, 为了节约用地, 便于附属设施的整体利用, 居住用地内的各种附属设备用房也都会安排在地下空间进行统一布置。根据国内目前的相关经验, 一般来讲, 一个10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规模的住宅区设备用房的占地面积大约为800m2左右, 也就是说每1m2的住宅只需要0.008m2的小区设备用房, 因此本研究对此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

3. 居住组团停车率与地块容积率约束模型建构及临界值计算

3.1 居住组团停车率与地块容积率约束模型建构

对于居住组团层面停车位的配建指标, 根据《规范》以停车率K (指居民的汽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和地面停车率K' 两项指标来表示, 那么, 根据停车率的定义则有:

式中Q表示居住组团内总的停车位的数量 (个) , Q' 表示地面停车位的数量 (个) , Q'' 表示地下停车位的数量 (个) , K'' 表示地下停车率 (个/ 户) , P表示整个居住组团内的总户数 (户) , 并且《规范》中也同时规定了居住用地内的地面停车率K' 不宜超过10%。因此, 为了保障居住用地内的环境景观质量, 也为了促进居住用地内地下空间的有效开发利用, 本研究将取地面停车率的上限值10% 作为约束条件, 即Q'=0.1Q, K'=0.1, 那么则有:

以上公式只是对于居住组团停车率的概念性表述, 并未建立停车率与容积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前文的分析与假设, 居住组团地下停车库的占地面积S''X为居住组团的净占地面积SX减去住宅占地面积 (或者建筑密度与居住组团的净占地面积的乘积MSX) ;同时假设地下车库的层数为a, a= (1, 2) 且, 那么地下停车库的占地面积S'' 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在公式 (6) 中, M表示居住组团的建筑密度, 那么地下停车位的数量Q''可以表示为:

同时, 将公式 (4) 与 (7) 进行合并可以得出居住组团内总的停车位数量的函数表达式:

在公式 (8) 中, a、φ 为常量, 表示停车位的单位停车面积 (单位m2) , 且根据前文的分析有 φ=25.2, 那么该公式就变为以居住组团内总的停车位数量Q为因变量, 组团地块面积SX和建筑密度M为自变量的数学模型。根据本研究的假设存在SX= 50000, M ≥ 20%, 因此进一步通过分析可知, 当建筑密度M取最小值时, 居住组团内总的停车位数量Q存在最大值Qmax, 用公式表达为:

公式 (9) 说明, 当居住组团只建设单层地下车库时 (即a=1) ,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能够设置的停车位数量最多为1765 个;当居住组团建设两层地下车库时 (即a=2) , 在假设条件下能够设置的停车位数量最多为3530 个。

虽然通过上述公式能够计算得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居住组团极限停车位数量, 但并未涉及到研究的重点——居住组团的容积率F, 故而需要对公式进行进一步的变化。由于容积率F与居住组团的住宅总建筑面积A和地块面积SX相关, 而公式 (8) 中的总户数P也和住宅总建筑面积A相关, 因此可以根据住宅总建筑面积这一变量将地块容积率和停车率之间建立数学关函数系如下:

P = A/G = FSx/G (10)

又因为停车率K=Q/P, 那么公式 (10) 可以转变为:

Q=K FSx/G (11)

式中自变量G表示居住组团内的户均建筑面积 (单位m2/ 户) , 根据目前国内住宅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 研究假定G的取值范围为 (60, 120) ;自变量F表示地块容积率, 如用容积率F作为因变量来表示上述函数公式可得:

F = GQ/KSx (12)

在公式 (12) 中, 由于总停车位数量Q、地块面积Sx、停车率K (按照国内的实践经验基本上在0.5 ~ 2 之间) 均可以视为常数, 那么公式 (12) 就可以变为以居住组团容积率F为因变量, 户均建筑面积G在一定的定义域范围内为自变量的数学函数。

3.2 停车率约束下的居住组团地块容积率临界值计算

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均采用每户一个停车位的标准, 因此考虑到未来机动车的增长所带来停车率势必增加的可能, 研究假设停车率K=1.5, 那么公式 (12) 就可以简化为:

F = GQ/75000 (13)

综上所述, 公式 (13) 即为理想状态下居住组团停车率约束下的地块容积率与户均建筑面积的函数表达式。

3.2.1 单层地下停车库居住组团地块容积率临界值计算

当居住组团只修建单层地下车库, 并且地下车库的占地面积正好等于居住组团的净地块面积减去住宅占地面积时, 将公式 (9) 与公式 (13) 合并就可以得出居住组团容积率随住宅户均建筑面积变化的函数为:

F = 2249G/75000 = 0.03G (14)

公式 (14) 就意味着, 当居住组团的户均建筑面积为60 平方米/ 户时, 公式 (14) 存在最小值1.8;当居住组团的户均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户时, 公式 (14) 存在最大值3.6。

3.2.2 双层地下停车库居住组团地块容积率临界值计算

当居住组团修建双层地下车库时, 同理将公式 (9) 与公式 (13) 合并就可以得出居住组团地块容积率随住宅户均建筑面积变化的函数为:

F = 3530G/75000 = 0.06G (15)

公式 (15) 说明, 当地下车位数达到极限状态时, 并且当居住组团的户均建筑面积为60 平方米/ 户时, 公式 (15) 存在最小值3.6;当居住组团的户均建筑面积为120 平方米/ 户时, 公式 (15) 存在最大值7.2。

4. 结语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 不论是在单层地下车库还是双层地下车库的两种状态下, 居住组团停车率与地块容积率约束模型随户均建筑面积呈线性增长的方式, 并且7.2 的容积率上限值也基本上能够满足目前城市居住组团高密度开发的需要。可见, 造成目前居住用地停车位紧张的原因可能在于,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 目前对居住用地内地下车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实现最经济的利用和布置方式, 从而导致实际的停车位数量要少于“理想”状态下的停车位数量, 并且地块面积越大, 损失的有效停车面积越大。综上所述, 研究认为对于规模较大的地块来说, 除了可以通过改变户均建筑面积和停车率指标对其容积率指标进行调整外, 还可以通过对地下车库布置方式、有效停车面积、层数等方面的综合改进来增加相同面积下的停车位数量, 从而有效提高居住组团地块容积率的上限, 保障居住环境内城市居民的停车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永强, 孙银莉.对城市住区停车问题的思考[J].住宅科技, 2008.4:33-37.

[2].汪江, 李世芬, 郑非非.既有住区停车问题探讨[J].华中建筑, 2010.3:103-105.

[3].李雅芬.当前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库规划与设计的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45.

伊朗核危机的临界点 篇10

“这是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倒台后,世界舆论对美国或是北约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的猜测”,美国《国际日报》11月7日刊文如是说。

此种猜测流传已久,虽然忙于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中脱身,美国无暇顾及伊朗,但两国颇多积怨,至今未消。事实上,为了消除伊朗这个中东地区的心腹大患,美国暗中筹划,经营已久。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巴基斯坦到科威特,在西亚地区,美国已经完成对伊朗的战略包围。铁拳举而不打,美国缺少的或许只是战争的借口。

现在机会来了。

当地时间11月8日晚,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奥地利维也纳公布了最新的伊朗核问题报告。这份长达25页的报告中称,有“可靠”迹象证明,至少在2010年以前,伊朗拥有发展核爆炸装置计划并进行了尝试,而有关“研制核武器”的活动现在很有可能仍在进行。

这是迄今国际原子能机构就伊朗核计划是否具有军事用途问题进行的最为明确的表态。虽然,这份报告仍未就伊朗现在是否试图拥有核武器的问题得出明确结论,但“报告给了西方干预伊朗的口实”。

核报告新瓶装旧酒

“作为世界核领域的权威机构,它做出的结论是伊朗不是在和平利用核能,而是在进行核能武器化。这将产生一个效应,刺激全世界的舆论来反对伊朗核扩散,这本身会给伊朗造成很大压力,也可以为美国、以色列下一步对伊朗采取行动创造舆论条件。”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舆论的交锋似乎更早打响。报告发布前,这份在首页表明“限制发布”的报告,其有关内容已为西方媒体所披露。

以色列《国土报》11月6日报道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将要发布的伊朗核问题报告中有可能披露伊朗在纳坦兹核设施铀浓缩项目上取得的进展,以及在库姆核设施上安装离心机。

此前一天,伊朗外交部长萨利希说,国际原子能机构打算公布的伊朗核项目调查报告中,关于伊朗将核武器用于军事目的,打算制造武器的说法属于“捏造”。

报告发布后,与先前媒体热议的“新证据”差距明显的是,这份报告使用大量“可能”“迹象显示”“没有进一步的资料”等不明确的语言,未能真正“证实”伊朗发展核武。

报告最后以不确定性的猜测为结论,指出伊朗曾从事与“核武器的专项”活动,部分活动现在很可能仍在进行。这显然未能满足美国、以色列的胃口,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众多质疑。

事实上,虽然在这次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中存在一些来自美国中情局新披露的细节,但主要还是基于过去曾经发布的信息。因此,也有分析说,新的报告与过去相比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

“这是一个总报告,需要把以往的可疑迹象都包罗在内,这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定期发布的报告不同。”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分析说。

天野之弥的亲美色彩

“其实报告中发布的很多情报,巴拉迪时期就已经掌握了,但压着不发,现在压了一段时间,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天野之弥把它发布出来,具有某种美国背景。”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华黎明看来,在经历了阿拉伯之春后,伊朗力量在中东地区崛起,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孤立,又受到巴勒斯坦入联问题困扰,而伊朗借此机会发展了自身核力量,增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这显然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利比亚战事刚结束,美国就把矛头指向了伊朗。

同报告一样,受到质疑的还有天野之弥。

两年之前,埃及籍的总干事巴拉迪两任到期。在美国的鼎力支持下,这位来自日本的职业外交官以微弱优势险胜南非资深外交官阿卜杜勒·明蒂,成为有“核管家”之称的IAEA的新领导人。

“巴拉迪的工作让美国很不满意,因此,美国希望替换其合适的人选上台,天野之弥更加符合美国人的要求。”华黎明说。

天野之弥的当选显然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欢迎。在当选的当日,以色列政府就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对天野大使领导IAEA的能力有充分的信任,并将为其在任内的工作提供绝对的帮助。”

上任之初,面对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两个烫手山芋,在朝核问题上,天野之弥除了寄希望于中国主导的六方会谈外,别无良策。因此,在伊朗核问题上寻求突破,既是为其提供支持的美国,也是天野之弥自身的期待。

与其前任巴拉迪相比,由于来自地区之外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天野之弥似乎更加强硬。执掌国际原子能机构十余载的巴拉迪,其领导工作一直受到美国、以色列等一些国家的指责,认为巴拉迪在伊朗从事核活动的问题上采取过于宽松的态度。

在伊朗核问题上,天野之弥的立场也与美国更为接近,即认为伊朗发展民用核设施的计划,是为了对其发展核武器目标的掩饰。

这次伊朗核问题报告公布后,英国《金融时报》载文指出,报告的发表体现了天野之弥的一个重要理念,即IAEA应向成员国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与核扩散相关的技术和事实细节,而不必在意由此带来的政治影响。

11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位西方外交官评论说,“美国领导的伊战、以及这场战争未能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彻底失败的事实,令巴拉迪极度不安,因此,他在整个任期内,常常会回避任何可能挑起伊朗与西方冲突的言辞或行动。”

但天野之弥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操作员,视履行IAEA的技术职责为己任”,上述外交官说。

然而,这位履行技术职责的领导人发布的报告却让伊朗大为恼火,称报告显示出IAEA和天野之弥是华盛顿方面的同谋。

尽管作为国际组织的掌门人,天野之弥坚称自己不受任何人左右,但一些认为他在立场上从属美国阵营的声音几乎从未停止。

令天野之弥进一步陷入尴尬的是,去年维基解密公布的一批外交电报中披露,天野之弥曾对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表示,他“从高层人事任命到处理伊朗所谓的核武计划,在每一项关键战略决策上,都与美国保持立场一致”。

此份报告的出台与美国脱不了干系,却是毫无疑问的。美国《纽约时报》10月15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施压,要求其公开伊朗制造核武器的机密情报资料,以证明伊朗核计划就是以制造核武器为目的。

就在报告出台之前,10月27日天野之弥还就伊朗核问题秘访美国白宫,会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数位高级官员,但奥巴马政府官员并不愿意证实天野到过白宫的消息。

新制裁方案

“以色列和伊朗几乎每隔几个月都会有导致关系紧张的事情发生,所以,很多民众没有觉得此次有特别的异常。”以色列海法大学中国留学生王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伊朗核武器化,显然触痛了以色列当局敏感的安全神经。在10月底以色列议会冬季会期开幕的政策演讲中,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重申,一个核武装的伊朗将对以色列乃至全世界构成严重威胁。

11月3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表示,解决伊朗问题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如今外交解决的空间已越来越小,采取军事途径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以色列急迫要摧毁伊朗的核设施,甚至推翻现政权,因为在以色列看来,伊朗现政权和核武器是对犹太民族生死存亡的威胁。”华黎明说。

但战争似乎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局面。因此,IAEA的报告公布后,美国的反应不算强烈,而且还刻意与这份报告保持距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警告称,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会有极大的风险,任何军事打击行为都可能造成“严重地区影响”。

美国采取谨慎态度,是因为类似的行动既有前车之鉴,也有现实制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此次的报告,在伊朗的核武器化方面并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因此,美国显然不希望重蹈伊拉克战争开始时因错误情报而导致的“尼日尔丑闻”,同时军事行动也受到国内财力的制约。

同时,作为伊朗核问题重要的利益方,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也是美国需要考虑的因素。

俄罗斯外交部11月10日晚间发表公告称,俄与中国已就中东及北非局势达成共识,两国呼吁通过政治及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并一致确信对伊朗进行新一轮制裁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以色列官方开始给一度高企的国内舆论降温。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8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以色列还没有决定对伊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如果军事行动无法开展,那么严厉的制裁或许是伊朗不得不面临的结果。尽管自2006年起,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了四轮制裁协议。这次报告公布后,以色列、德国、法国等纷纷表示应该对伊朗施加第五轮更为严厉的制裁。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如何对临界生进行辅导 下一篇:临界预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