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自2002年以来, 赣州驻市本科院校——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先后都在赣州开发区高校园区启用新的校区。截至到2009年9月, 进驻赣州开发区高校园区的高校及大中专院校已达7个, 园区内各院校所设专业学科门类齐全, 涵盖了理、工、文、医、经、教等多个学科, 高校园区的建设初具规模。与园区内硬件资源建设高速发展不成正比是园区内各院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还不够充分
各校都拥有各个特色的教学成果奖、实验示范中心、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和优秀多媒体课件, 但由于受到知识保护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使得这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往往评完即止, 最多仅受益于其所在学校, 造成优秀教育教学资源闲置现象严重。
1.2 教育教学资源重置现象严重
虽同在一个高校园区, 但由于各校间意识上的“围墙”仍未打破, 校际间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低层次的重复开发。
1.3 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重视
目前, 赣州高校园区内各学校之间没有开展校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探讨, 缺乏合理的高校园区网络共享平台的共建共享模式, 对校际间的网络共享平台全方位、可持续建设的体制和方法的研究尚为空白。
随着各高校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对教育资源的共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赣州高校园区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 是实现区域性高校资源有效共享的途径之一, 是构建整个赣州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战略重点。
2 建设目标
如上所述, 赣州市高校园区内各院校所设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涵盖面广, 在教学资源和文献信息的建设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所提出的赣州高校园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共享平台来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主要将实现以下几个建设目标: (1) 探讨高教园区教学化建设新模式; (2) 建设统一开放的信息标准; (3) 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校园区公共教育服务平台; (4) 推动园区内各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该共享平台的建设实施将会为各院校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校际间互通有无提供桥梁, 有利于集合园区内各院校的专业特长, 形成赣州高校园区特色的教学、科研、学习、讨论的知识管理平台, 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 建设思路
笔者建议以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的运作为先导, 结合江西省内各知名高校园区的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经验, 建立一套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实际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园区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有效管理和运作模式, 并进一步阐明大学城内校际网络共享资源知识产权的限制和共享的关系、优质教学资源的协作模式和共享机制。
3.1 网络中心资源建设的目标需求
首先, 是开展省内大学城共建高校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和用户需求调查。在了解各个学校对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和应用的态度、方法、投入、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期望、设想和建议。
其次, 是规模化的定位。调查师生的需求, 了解教师所希望的网络共享模式, 了解教师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网络共享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期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来, 实现网络共享平台的规模化建设。
3.2 各院校的信息整合与应用开发
首先是信息的整合。校际间的资源整合需要实行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 需要协同联合建设。笔者从数字资源的共享范围、利用深度、有效期的角度出发, 考虑数据加工、存档、存取、管理等标准。
3.2.1 信息资源的存档
该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的共享、图书资源的共享、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跨校区选课等。其中涉及信息资源存档级别的设置, 中心资源或结点资源存档位置的选择、信息的利用方式、存档的密级和版权的保护等等。
分布式多结点用户使用的技术支持。包括解决:海量信息存储、吞吐量、网络与数据安全、海量用户数接入、信息检索、计算能力等等。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扩容与发展节点接入等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2.2 公共平台的协作活动
加入该平台建设的联盟单位需要建立联合建设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园区内各院校子资源的建设发展, 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如有些高校园区开展了针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协调采购、合作编目、编制联合目录, 馆际互借和共同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等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活动。
可以说存档是信息资源的建设基础, 大用户数接入技术是运行的保障, 协同服务是发展的根本。
其次是应用开发。要进一步推动园区内各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发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 面向节点用户的应用软件设计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各校联合建设或补充建设的方式丰富园区内现有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 共享制作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的工具, 提供网上学习和教学参考。特别是面向园区内所有师生提供网络智能辅助教学平台及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校际选课及自选课程辅导系统等等。
4 建立校际网络共享平台的资源共享评价体系
为检验和评价基于该平台的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效, 以便进一步进行完善和改进平台的共建共享机制, 有必要建立资源共享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将综合考虑学校、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以及教学设备资源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 不断进行改进。
5 结语
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大的高等教育, 各高校在学校层次和学校类型上有很大的差异性, 有些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充足, 有些匮乏;另外每所学校都各具特色和优势, 校内学科间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网络则是克服物理校园局限, 解决资源数量少、资源分布零散、资源重复率高的弊病, 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大范围的共享和复用的有效途径。因而, 完善、创新校际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 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共享, 可以使各高校的资源建设和应用走向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而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 促进高等教育在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摘要:随着赣州市各大高校校区的不断建设与发展, 如何加强高校园区内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各校师生讨论的热点。笔者在对所在地区及邻近城市的多个高校园区教学信息资源共享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赣州高校园区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希望能抛砖引玉, 为高校园区的教学资源整合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园区,网络共享,教学资源
相关文章:
中央为啥现在重视赣州02-03
赣州市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02-03
赣州成人高考难不难02-03
赣州城市开发投资公司02-03
畅谈暑假生活小学作文300字02-03
江西赣州地材价格02-03
赣州师范是一本还是二本02-03
赣州中心城区人口02-03
赣州市萤石矿产资源专项规划(2005—2010年)02-03
建设宜居赣州范文02-03